- 經論講記
- 2001年於新加坡淨宗學會弘法培訓班習講無量壽經_法會聖眾第一_玫萱習講(仁敬法師)
- 2004年於台中生命電視台主講_釋教三字經節錄
- 2010年馬來西亞_四十八願要義講記
- 2010年馬來西亞_觀無量壽佛經要義講記
- 2010年馬來西亞主講 佛說阿彌陀經要義 講記
- 2010年馬來西亞_印光大師文鈔 講記
- 2011年印尼北干圓緣寺_無量壽佛經要義
- 2011年馬來西亞_觀無量壽佛經 上品上生章 要義講記
- 2012年淨土教道次第廣論班課前預習教學文章
- 2012年馬來西亞_淨土教道次第廣論大綱要義
- 2013年馬來西亞古來_隨師行佛門弟子規
- 2013年新加坡_隨師行佛門弟子規 講記
- 2013年印尼北干_隨師行佛門弟子規 講記
- 2013年馬來西亞麻坡_隨師行-佛門弟子規要義
- 2013年加拿大多倫多_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 講記
- 2014年印尼北干開示_佛說阿彌陀經要旨深意
- 2014年美里居士林開示_佛說阿彌陀經奧旨深意
- 專題講記
- 佛一
- 釋愛(仁敬)比丘尼以佛法觀評時事
- 2010年馬來西亞_念佛超度及助念之方法 講記
- 2010年馬來西亞_瑜伽拜佛的功德與實效分享 講記
- 2010年馬來西亞_淨土思想研討班的研討方式與原則要義
- 2010年馬來西亞_瑜伽拜佛的方法與修行之道 講記
- 2012年馬來西亞_往生信心成就的心境略談
- 2012年馬來西亞主講_三時繫念要義
- 2013年新加坡南普陀寺_當下離苦得樂的方法
- 2013年馬來西亞_如何建立必定往生極樂成佛的信心
- 2013年馬來西亞麻坡_食存五觀 講記
- 2013年加拿大_教授瑜伽拜佛 講記
- 2013年多倫多_精彩現場佛學答問
- 2014年新加坡_藥師琉璃光如來之十二大願與西方極樂淨土相應之處
- 2014年埔里淨塵精舍 當下建立往生信心的要門講記
- 2014年馬來西亞_石山佛教會開示
- 2015年巴西美景巿芒果樹國家公園講座_ 身心靈的淨化與環保
- 2015年武漢蓮溪寺_對僧眾法談參學心得
- 專修淨土十六年的心得報告
- 2015武漢孝感蓮台寺佛教機基地佛七開示
- 2015年巴西聖保羅彌陀寺_念佛成佛的成就關鍵
- 釋愛-仁敬法師主講2019年9月6日馬來西亞昔加末八關齋戒佛學問答
- 釋愛-仁敬法師主講2019年新加坡_啟發本能大愛的實境練習
- 釋愛-仁敬法師主講2019年9月28日馬來西亞昔加末開示問答
第二場
(一)感受到佛力加持的轉變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尊敬的王會長慈悲,尊敬的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今天是我們在此地共同學習的最後一晚,這幾天當中很難得陸陸續續都有附近學會的同修輪流來捧場,有些會長也特別趕過來,說明我們這個新山地區的門户自薦漸漸的開放了一點,特別今天我們古來的會長還有夫人都特別趕來一起迴向。
今天特別殊勝,因為我們也有一些同修發心來求受三皈五戒,那麼因為我們這個道場這個換一個新的地方就前幾天才做灑淨儀式, 可能還有一些同修這個消息不是那麼靈通,這個也要看因緣,要跟我們緣份夠深才能趕得上,通常我們也常常聽到有些同修是我們法會,講經法會結束之後才知道這個消息,所以這個真的是要看緣份。像我們在場今天有一位同修很難得,他今天這個三皈五戒的緣起也是由於他的發心,這位同修已經是老同修了,已經學佛二十多年了,也很早就受五戒,但是這次又發心再求受一次五戒也就是增益戒,增加利益叫增益戒。
我們出家眾也有這個增益戒,那這位同修的發心,他告訴我他說,因為他最近特別感受到自己過去所求受這個五戒,在生活當中並沒有落實的非常的好,其實能夠這樣察覺已經不簡單了,這個呢應該是阿彌陀佛佛力的加持,因為這位同修就今年來講,接觸到我們善導大師淨土的思想之後,特別感受到這個跟佛的一種感應,接受到阿彌陀佛的加持。那麼真正接受到的人真的就會像他這樣的一個轉變,更加的能夠反省到自己,然後進而能夠提升這個精進修學,不但是發心而且也真正會去落實,這樣就是真正接受到佛力的加持,並不是因為我們這個法門,修學這個門檻很低。只要相信只要願意往生就決定沒問題,並不會因為門檻低,之後就會讓人感覺更容易更加的放逸,如果是這樣子那肯定是有問題,所以這位同修,也给我們做了很好的示範,不但這次發心求受五戒,也因此也成就了其他人也有這個因緣,所以這個功德真的是難以想像的。
這個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不但是這個因緣,在過去就是大概上個月,我來到新山士古來還有百萬鎮的期間,總共有十天的講演他也是天天報到,這個都是很自然的一個反應,人家是老同修了,二十多年的老參了,有必要這樣子這麼勤嗎?十天的講座一天都沒有休,都沒有停都沒有曠課,所以這一次我特別交代他這五天你不要來了,好好照顧家裡,在家裡用功就好,還好我交代他不要來,因為已經有家庭了嘛,家裡也要照顧到,但是這個就是給我們做一個很好的示範,確實就是發自內心的一種感動之後,所顯現出來的改變,甚至於有的人如果是單身的,那就乾脆就發心出家,那更徹底,所以今天我們的學習是,主要是接續昨天我們談到的三時繫念的要義。
弟子蓮英恭敬節錄
(二)中峰禪師與善導大師自他不二的教法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那麼三時繫念的要義當中重點有兩個部份,一個是中峰禪師的開示,一個是彌陀經的內容,那麼後面我會留一點時間給大家,這個戒法之前幾天也都有談到,那麼我們現在在半個多月之前,在蔴坡所錄下的光碟當中,現在正在製作字幕,將來流通的時候同修也可以自己去看。有關戒學方面我們也有流通,還有老法師講的三皈五戒都要常常聽,所以今天我們就把握一點時間,我們在這個中峰禪師的開示裡面的重點,我們學習,然後最後再進行三皈五戒的儀式,在這裡我就在戒法上就不多談。
昨天我們講到第一時的開示裡面的一些重點,那昨天我也提到,我說提出來的跟大家一起學習的範圍,跟以往老法師講的或者是其他法師逐字逐句講解的方式不一樣,我是採取要義的方式,而且這個要義的方式呢 ,我所選取的這個範圍,都是在事相上也就是我們聽了以後,真正能夠下手能夠受持的這些開示。
那麼有關禪師他自己證得的那個高妙的境界我就不多談,同修根性比較利的自己多看幾遍可能就有悟處,但是我們淨土法門真正要成就,這個是一生要成佛的,所以如果要靠自己悟還是很有限,乾脆就依照祖師的教導,我們百份之百的靠阿彌陀佛願力加持。這樣我們修學既輕鬆又穩當,成就又快速而且果報最殊勝,因為很多同修看到中峰禪師的開示,大部份都是講得很高妙的境界,所以就會覺得這個修法,他的這個教導跟淨土三經甚至於跟善導大師會不同,其實都沒有兩樣,為什麼說沒有兩樣呢?因為所有的理論一定從兩個方面來談比較圓滿。一個是從自性上,也就是從理體,一個是從這個事相從外在這兩方面自他不二,理事一如,在實相當中有理一定有事,有事一定有理,所以我們細細的去看,大部份的經跟論,所談的內容其實都會包含這兩方面,這樣就會比較圓滿。
只是有的比較著重在這個境界上理體上的發揮,就像中峰禪師,所以一般人看喔好難哦!講得好高深,其實我們細細的看,他也在事相上來教導我們,跟善導大師沒有兩樣,只不過善導大師是純粹完完全全是從事相上直接教導我們怎麼做,就像阿彌陀經一樣,他也不跟你講高深的這個理論,直接教我們怎麼做信願行。其實這個是最直接了當,完全沒有繞圈子,而且是最精要的,那禪師的這個開示就跟觀經有一點像,觀經前面是因為講十六觀是因為韋提希夫人的祈請,要求世尊跟她教我思維教我證受,那就是修定,因為當時的眾生根本不知道有淨土法門,所以當然一般想說修行就是戒定慧。
那世尊是先隨順韋提希夫人的祈請告訴她就是講了十六觀法,到最後流通分的部份,交代阿難和與會的當機者要如何去受持這部經的時候,他所講出來的方法直接了當非常簡單,從事相上講,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就這麼一句話就是整部觀經的重點,修行的重點而且是那麼簡單。你怎麼樣去受持這部經啊?世尊就交代阿難,要受持這部經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好好的持名念佛,但是我們一般人一看,哇!觀經講的是十六種觀法,靠我們的眼睛我們是看不出來的,幸好有祖師大德給我們點出來,也只有祖師大德像善導大師這麼樣的融通淨土經論,真正是契佛本懷。
這樣的一個大德他才敢講這種話,才講得圓滿而且乾淨利落,方方面面都沒有矛盾,不用解釋半天直接教導我們怎麼做,而且語氣非常肯定,甚至於有一些其他祖師並沒有把我們淨土經論,其他宗派的祖師,並沒有把我們淨土經綸的理論講得很清楚透徹,甚至於有一點點偏差。
弟子蓮英恭敬節錄
(三)純正淨土法門最核心的修法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善導大師都敢直接講到楷定古今,糾正那些祖師的講法,也就是註明了觀經四帖書,那這一部觀經四帖書一千多年以來,雖然在中國已經失傳一千多年,可是流傳到日本,一直到現在這部書,楷定古今的地位是受到古今各宗各派大德的肯定推崇,所以像他這樣的一個語氣來教導,雖然只有在事相上直接教我們怎麼做,可是我們真的要依教奉行。他不跟我們解釋那麼多理論,就像父母親教導子女,就直接告訴你怎麼做,你就照做就對了,他也不需要跟你講那麼多理由,解釋那麼多理由,父母講的話肯定對的,而且你應該就依教奉行就對了,我還要跟你解釋半天沒有必要嘛!善導大師就是這樣的姿態在指導我們,他也是有十足的把握。
開悟的人他才敢有這樣的一種氣度,那所以我們今天要學習這個中峰禪師這個開示,我們也要善學,如果就像我們學習觀經一樣那自己給自己嚇跑了,哇!境界那麼高怎麼看都看不懂,所以這兩天我也舉出一些從事相上的開示。事實上我們昨天也學過了一些,我們完全可以從這個開示當中,看到他跟善導大師講的沒有兩樣,因為真正的淨土修法只有一種不可能有兩種,最核心的修法,也是不離信願行,只是說有些人其他宗祖師的信願行把他解釋得很高妙,完全靠自己的力量,那真的是跟阿彌陀佛發願的本懷有一點不相應。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就是為了要救度末法罪惡生死凡夫,包括三惡道,你看這個都肯定都沒有能力自己修行的,怎麼可能開這個特別法門,還把標準定得很高,那又如何能夠救得了十方眾生,那祂的願又怎麼可能圓滿,所以一定是非常簡單的,才有辦法三根普被,十方法界眾生萬無漏一。
這個是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的目的,十劫前既然已經圓滿了,那肯定是要修法很簡單,才有辦法完成祂的願,從很多方面,我們真正跟阿彌陀佛跟這個淨土法門真正的核心理論相應了以後,過去的種種的矛盾包括其他宗祖師,從自力的立場來講解的種種的矛盾,你自然你都有能力分辨。那我們也不能說他們不對,而是以他們的根性他們要那樣修再迴向也可以啊!個人個人的自由,個人個人的因緣嘛!但是那樣修真的一萬個人當中難得兩三個人去,你必須要工夫相當的穩定,臨終又正好沒有冤親債主來,你可以應付,即使來了可以應付,那個真的是險象環生,所以好不容易一萬個當中大概有兩三個人可以去,那樣子沒有真正靠上阿彌陀佛這個願力的加持啊!那跟你修其他法門沒什麼兩樣,反正是靠自己還是很辛苦。
弟子蓮英恭敬節錄
(四)阿彌陀佛跟我們的親緣關係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我們先看第二時的一段開示:「便就今朝成佛去。樂邦化主已嫌遲。那堪更欲之乎者。 管取輪迴沒了時。」這一四句偈是中峰禪師他的這種苦心的勸導,告訴我們阿彌陀佛的心情,所以我特別舉出這一段,目的是要大家一起來體會阿彌陀佛的心情,這個都是幫助我們進一步跟阿彌陀佛感應的關鍵。我們之前有提過,阿彌陀佛祂隨時隨地是在我們身邊等待的,非常焦急,如果大家看過我們四十八願,前面的講演就知道,特別在第一願、第二願的時候,透過祂先發為這些最苦眾生先發這兩願,我們就可以很深入去體會阿彌陀佛的心情,是多麼的焦急,就像那個我們有談到親緣,這個是善導大師講的親緣、進緣、增上緣。
這是其他方諸佛跟我們沒有的這個關係,阿彌陀佛跟我們特別有這三緣,親就是親近的親,親人的親,這個親這個字啊,一個立一個木,一個見,這個很形象這個字,就像一個母親,這個傍晚了太陽下山了還沒看到孩子回來很焦急,然後呢立根立木就是站在樹上高高的眺望。哎呀!孩子怎麼還沒有回來,這個親緣就說明這種心情,阿彌陀佛跟我們的關係比母親關愛子女還要殷切,所以我們現在不斷的輪迴,這麼久了還不知道要趕快回頭,所以這一段中峰禪師他當然能夠體會,所以他勸我們便就今朝成佛去,因為呢阿彌陀佛祂已經嫌遲了,等我們很久了。
大家有沒有感受到有一尊佛天天在等我們,我們還整天五欲六塵,甚至於還常覺的一個人很孤單沒有人關愛,完全都看不到事實真相,就像現在很多逃家的青少年,甚至於國小就有離家出走了,去當混混, 小混混有一餐沒一餐的,那難免有時候心裡會沮喪,覺得自己很可憐,而事實上呢有沒有真的很可憐,沒有!父母親在家裡很焦急啊!那種心情,但是這些年輕人體會不到,所以兩邊都痛苦,只要我們一回過頭體會一下阿彌陀佛的心情,祂真的是话生生的一尊佛,不是畫像裡面的,雖然說自性彌陀唯心淨土。阿彌陀佛就是我們自性中的佛,可是在這個自性的佛也真的有顯現在西方極樂世界,也是话生生的這樣的一個佛,祂真正起心動念的在關心我們,為我們焦急,所以祂的心情確實就是這樣子,我們如果真的一回頭去體會到這一點的時候,我們這一輩子的命運就改變了。
如果是我的個性我就是這樣,我當下我就可以發心身心出家,甚至於生命都交給佛菩薩安排,所以說我們講的感應就是這樣,要從內心感受到一些事實真相,去跟阿彌陀佛跟佛菩薩感應,這樣在我們生命當中,就會找到真正的正確的方向,而且很充實。你就會歡歡喜喜的朝這個目標去走,當然是放當下放得徹底,很多人是一百八十度的轉變,這個難不難?不難!只有在一念之間,所以我們要學習,我們一定要鎖定這個範圍常常去薰修去體會。
這個範圍就是說從各個方面去體會阿彌陀佛跟 我們的關係,而不要你沒事又跑去讀般若經,告訴你一切都是幻化都是空的,都是沒有的,哇!阿彌陀佛也沒有了,那你不是自找麻煩,自己打擊自己,到底有還是沒有?有也對沒有也對,空有不二,但是這是另外一個層面的境界,我們現在是體會不到。我們從修淨土法門,就是從有門入,你越執著阿彌陀佛越好,而且是真的有也不是假的有,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所以我們一定要鎖定這個方向天天不斷的在日常生活當中或者是在經論,這方面的經論當中去不斷的跟阿彌陀佛加強關係,就像你要談念愛你想把人家娶回家,你要每天跟她常常話溝通,越來越熟悉,然後終於被你感動了然後就娶回家了。
你還是要下工夫啊!好! 我們就是要跟阿彌陀佛不斷的拉近距離,我們就能夠真正的越來越能夠體會到祂的心跟我們的關係,沒有不感動的啊!心性都會完全的柔軟下來,而且天天覺得很幸福,原來我不是孤兒。原來我們這個世間你看世間到處都是濁惡的因緣,苦不堪言又沒有地方可逃,好像永遠沒有解脫的一天,但是當我們跟阿彌陀佛感應上那不一樣,不但將來去處有了而且還一生成佛,而且當下呢..你會對這個世間的苦不再感覺到苦,所升起的心只是希望能夠代替阿彌陀佛能夠報恩,能夠代替阿彌陀佛多做一點事情,多解救一些眾生讓他們跟我們一樣可以盡早離苦得樂,光是做這些就忙不完了,還有什麼時間生煩惱。
弟子蓮英恭敬節錄
(五)如何看破放下心求淨土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這個世間也沒什麼好計較,一到極樂世界黃金為地,心想事成,什麼都有,還有什麼好計較的,到那邊七寶滿地都是,給你你也不要帶回家,麻煩!沒有什麼好計較的,現在一兩棟房子就整天…像我媽媽也是這樣,哎呀!簡直是守屋奴,那個有一棟房子就買了一棟房子之後就不出門了,幾乎都不出門了,守在那個屋子裡面,這個眾生很可憐。這個世間沒有一樣東西值得我們罣礙的、掛念的,該會有的就會有,該會消失的也自然會消失,何必放在心上起心動念,所以我們要真的去體會到阿彌陀佛的心,早一點往生,所以我也都很直接跟小朋友跟家長講,你也要教你的小朋友趕快發願。
有的人說開玩笑說,喔!仁敬法師專門在教人家往生,看到小孩也叫人家求往生,我就跟他父母親講我說難道有好處你要先跑你要先去,你的孩子你不管他,棺材是裝死人的不是裝老人的,不是等到老了才會死,你不先跟他打算好後路。往生極樂世界機會人人平等,人人都有權利,不是等到他在這個世間受盡苦難以後才勸他求生極樂世界,說真的能走早點走,有什麼可惜的,韋提希夫人生下世尊七天就往生了,唉!怎麼生個孩子就夭就死掉了,世間人的觀念,其實人家到天上去享福,這個世間有什麼好,身為一尊佛福報馬上現前,七天馬上債就還完了,所以有的小孩啊,很小就往生了或者是什麼意外,其實父母親也不用太難過,對小孩來講不見得是壞事,真正的壞事是不懂得要去哪裡?
沒有機會聽到佛號介紹這個法門,那個真的就是很可憐很徬徨,通常都到三惡道去了,要得人身也不容易,所以禪師講那堪更欲之乎者,之乎者也就是還在學這個學那個吟詩作對的雜修雜學,世間的學問這些夠用就好了。你在你的專業領域裡面該學的總是要學,不用貪,像蘇東坡大佛學家,談空說法夜不眠,但是一點功夫都沒有,碰到那個禪師叫什麼忘了,跟他是好朋友,也是鬥來鬥去,還不是一屁就打過江,一點功夫都沒有,激他一下馬上就生氣發火,學那麼多沒有用,即使是佛學也不需要雜,更何況世間的學問。之乎者就是講一般的一些學問,世間的學問,管取輪迴沒了時,在搞這些只是不斷的輪迴,即使是世間的善法也不要貪,隨緣做就好,真正要做的是修出世間法,同樣要修福布施,你用修世間法的心態跟出世間法的心態去做就不一樣,果報就不一樣。
什麼叫出世間法?就是不求回報,不求回報不會想我來生再來這邊享福,享受這個果報,菩薩修福是不求回報的,也不想要享福,這是完全的清淨,這個祂真正才能夠出三界嘛!心裡都沒有罣礙說,哎呀!我做了多少布施,還等著人家回報。說實在人家回報我們還要去想多累,想多會覺得很累,享福也是很累的事情,真的是這樣子,你看當阿羅漢的時候,他一個禮拜吃一餐,辟支佛兩個禮拜吃一餐,其他的身外之物都不需要,真的會覺得是累贅。
我出家之後當然當時也是持,不碰金錢戒按部就班來,而且連續好多年,可以說接近三衣一缽啦在國外常常奔波,但是是有一兩個皮箱可是多半都是法寶,很自在,不然經常在國外跑你行李一大堆,怎麼辦?也沒地方放。今年有一個小精舍安住下來因為年紀大了再跑都跑不動了,有一點小東西就是常住裡面需要的東西,都是人家送來的,我都在想,哎呀!還要在操心這個以後要怎麼處理怎麼弄,反而覺得很麻煩,事情越來越多,所以要修…不管修福修慧都要用出世的心那是真正的功德,真正的自在,這樣呢就不會…即使我們在世間的這個業造得太多、再多也不妨礙我們出離三界,所謂業當然是指的是善業。
弟子蓮英恭敬節錄
(六)真正老實念佛才算談得上修行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好!再看下一段:「自是不歸歸便得。五湖煙景有誰爭。黃金臂晝夜常垂。惟許行人獨委。白玉毫古今不昧。全憑願者承當。」這一段的開示是說極樂世界沒有人搶得走,只要我們願意回歸那是我們自性的家鄉,從自性當中顯現的, 每個人都有,就怕我們不回頭不回家,真正在外面玩累了,六道輪迴很久了…累了!只要一回頭就可以回家而且立刻就到了,沒有人爭著去的。這個獨委是講一心歸命、依靠,惟許行人獨委,只要我們願意依靠阿彌陀佛,祂為我們所發的四十八願功德我們通通可以得到,從名號當中就可以透過這個媒介全部接收到,所以要知道我們平常如果碰到什麼大大小小的災難、意外、不安沒有辦法解決的事情,通通都用這一句名號就可以處理得很圓滿,因為裡面是具足無量的功德,就怕我們沒有信心,沒有信心那當然就沒有辦法感應。這裡講的白玉毫就是指佛光,古今不昧,全憑願者承當,就是白玉豪是指佛光,是從古到今,沒有一刻不遍照十方,這個是說明阿彌陀佛祂隨時都在我們身邊守候,真正要回歸極樂的故鄉,只要我們發願全憑願者承當,只要我們發願,你看, 還是在於我們啊! 他沒有說…中峰禪師沒有說你要證得他的境界才能往生,才能從自性當中變現一個極樂淨土啊,沒有!祂沒叫我們這樣修啊!對不對?他講全憑願者承當,你只要願意你就可以得到。
再看一段第三時的開示:「古人道。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這句話同修都不陌生,這個清珠是指的佛號,我們眾生的貪嗔癡就像一杯濁水,那麽當我們念佛的時候,清珠它他整個是透明的,非常清淨的。剛剛投進去的時候這濁水沒有辦法滲透進來,所以只要有佛號的地方,他就是顯現清淨的,所以我們念佛念越多越好,那些濁水就無處可…..無立足之地,用這個方法直接了當,如果用其他的方法是不行的,什麼其他方法?就是八萬四千法,靠自己修學,所以禪宗說悟後起修。真正靠自己修行是要大徹大悟之後,貪嗔癡能夠自己淨化,就像我們一杯的濁水,這個杯子裡面有墨汁要先洗乾淨,這個時候就代表開悟了,那個時候你再倒法水進去他才能夠不變質,那我們現在貪嗔癡具足,即使你倒再多的法水進去都沒有用,裡面的水還是像墨水一樣濁黑,除了念這一句佛號之外,其他的法我們都修不來,確實是這樣,就是所謂的根啊!這個根沒有的話你怎麼長出花果,那這個法能夠吸收一定是要完全淨化之後,我們成為法器才有辦法,所以自己修行談何容易。
一般人啊...廣欽老和尚也講過居士根本就談不上修行,好好念佛修修福就不錯了,不是說期望不高而是說這是事實,根本就做不來,真正的修行,勉強要講修行是從出家在僧團裡面,那樣的標準之下才是叫做真正的修行,所以前兩天我們也提到說,哇!這領眾的人特別像會長最好都去出家一下,至少短期出家鍛鍊鍛鍊,真正體會一下出家人的生活保證你對三寶一定打心裡升起恭敬心。再來就是說你在具體上面也知道怎麼樣來正確的護法,很重要啊!我覺得這樣的一個做法最直接了當,不然你摸索半天也不知道怎樣好好的來領眾,領眾沒那麼簡單,眾生沒那麼好度,反正男眾出家可以七次嘛!你去鍛鍊鍛鍊再還俗,還很多機會,像泰國不是都普遍都是男眾都要出家三個月嘛,最少!哎呀!這個都是很難得到體驗,你看這個世間到處都是污染連學校教育也不是很清淨,那我們真的有心要學東西的人要去那裡學,特別是道德教育,倫理教育只有僧團,可能其他宗教也有,不太清楚,但是我們僧團裡面的教育環境,真的是非常圓滿而且很嚴格,很嚴格。所謂的倫理真的是...呃!應該說是比世間法來講,世間的各種教育機構來講是做得更徹底,我們出家眾按照戒臘,戒臘高的當然他的輩份高,權利就大,同樣一年受戒,像我是最早登壇的,第一壇,後面那些全部都是在我的手下,這個輩份倫理清清楚楚的而且在生活上落實。
大家都講規矩,那當然前輩也不能亂來,也是照戒法跟大家共學,那晚輩真正會打心裡尊重前輩,這個在生活當中都可以真正落實看得到,在社會上那有,現在都顛倒了,孝子是孝順兒子,是父母孝順兒子,剛好顛倒,現在老師是巴結學生就怕家長不高興,小孩子回去告狀家長不高興,這個都顛倒了,那有什麼倫理?那自然我們就學不到東西,沒辦法修行,修行是改正自己的習氣毛病,講都沒有人敢跟你講你怎麼改,自己也看不到,所以真的如果有機會去僧團鍛鍊那是多大的福報啊。
有人願意講像我們戒法上,我們比丘尼的戒法,同參之間有過失我們必須要講,講也有方法要私下勸解三次,不勸我們有過失,同參之間有這個義務互相的勸導,那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當然依照戒律的標準,不是自己認為對就對錯就錯,這樣人家也不服,不服氣啊!所以還好幸好真的我們在生活當中還有特別法門就是靠佛號,那什麼問題都可以解決。真正老實念佛那也可以談得上修行,這個叫道妙暗合,不知道道理反正你就一句接一句,每一句佛號就有這個力量,就有產生這個作用,這也可以算是修行,是靠阿彌陀佛的加持在修行。
弟子蓮英恭敬節錄
(七) 如何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再看一段: 「當妄心雜亂之頃。能舉起一念。如對慈尊。按定六字洪名。一一出口入耳。則此雜亂。自然隨念寂靜。自是一念。而至十念。乃至念念不移。即教中所謂淨念相繼者也。」這一段,是禪師教導我們怎麼樣來對治我們的妄心。
我們真的是妄念不斷,就像我個人專修淨土十五年了,當然也都是依這個佛號,不管依佛號也好依其他的修法也好,確實我們天天還是看到很多的念頭,但是現在我們明白了,念頭沒有變少,可是有一點很大的不同就是這些念頭逐漸被淨化了,慢慢的從惡念多轉變成善念多,從善念多轉變成淨念多,是這樣的轉變,所以我們千萬不要想說,哎呀!我念佛或者是我修戒定慧,目的就是要把我們的妄念給棄掉,棄掉你就變植物人了,變木頭了,煩惱即菩提。
我們成佛也是靠著我們這一念心,沒有心你就成话死人啦!所以我們不管練功夫念佛都好,我們要怎樣看待這個妄心,要跟他和平相處,絕對不能說因為我要練功夫我就跟他拼,你這個妄心真討厭,那麼多,我一個一個把你殺掉,很多同修是這樣子,認為應該要把妄念看是用透過念佛也好,或是透過其他的觀法、禪定就是要把它治服,你看我們通常講的伏,伏住或者叫斷掉,其實這個用詞都蠻恐怖的,應該是接受它,他就是我們自己,實相當中沒有善惡的,沒有真妄的分別的,是我們去分別的。
當我們跟他照單全收,好人壞人通通收,你會發現天下太平,但是這個呢真正要能夠做到這一點不容易,對教理要相當的深入,明白實相的道理之後你才更懂得怎麼樣去對待這個妄念,現在一般我們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當妄心一起來的時候,我們祖師就教我們能舉起一念。如對慈尊,當我們念這個佛號要來減低我們的妄心雜念的時候呢,降伏我們的煩惱的時候呢,我們也能夠…這個禪師跟我們講,如對慈尊,想像阿彌陀佛就在這個名號當中,那這個力量就很大,很真實啊!
我們之前有講過其實阿彌陀佛就住在這個佛號當中,這句佛號就是祂的靈魂祂的生命,整個生命,祂用佛號做為一個媒介跟我們接觸,這是事實,所以這個名號跟我們的名字不一樣,我們的名字代表的是罪惡凡夫,還有一般的一些名詞,冷冰冰的名相,可是這句佛號祂是有最圓滿的靈性,所謂萬德,萬德洪名,祂是话的而且是法力無邊的,如果我們看輕祂,我們不知道有這個作用,那當然就起不了作用。
這個人是李金友可是你看到他不認識,甚至於看不起他,那他當然也不可能幫到你,對不對?我們要認識他,才會升起感應而得到這個加持,按定六字洪名,這個都是我們同修不陌生,祖師大德都教導我們捉緊這一句名號,念的時候呢句句分明然後聽到耳朵裡面去,從心從口念從耳入然後放在心上,這樣子這個善惡的心自自然然一念接一念當中呢,自自然然就會靜下來,這個就是所謂的淨念相繼。
那麼要做到淨念相繼,我們現在有相當的體會,過去我們都知道反正一句接一句念就對了,可是事實上很多同修也是一句接一句念沒感覺,還是老是看到妄念然後煩惱也沒有減少啊,因為那個內心都是在等待自己的功夫有沒有成就,有得失心啊,而且呢又感受不到這個名號的那種话生生的這種力量,就像禪師講要如對慈尊,要這樣來念你才能夠生起法喜,能夠接受到加持力,這樣的一種念法,歡歡喜喜的念,才有辦法做到淨念相繼,不是你一句接一句就能夠淨念相繼,還是要懂得用心,真正懂得用心的人啊!
那個就是你每一句都念得很開心,很自動自發心甘情願的想念,想找時間念,這個不淨念相繼都很難,不想淨念相繼都不行,所以要怎麼樣做到淨念相繼?用心想辦法讓我們喜歡念這句佛號,跟阿彌陀佛心感應,先產生親切感,對這句名號的功德生起尊敬,這種須求這種心,你自自然然就会契入這個境界。如果像我們以往想,哎呀!一句接一句念就對了,是啊,大家都知道,問題是他還是念得很煩惱沒有法喜,就是這個前置作業沒有做好,要先跟阿彌陀佛熟一點,關係先打好,如果這一段也真能體會,這個是禪師教我們怎樣降伏,就是說當妄心雜亂,煩惱現前的時候怎麼去應對,當然是用這個六字洪名的方式稱念,他也是教我們稱念,他沒有叫我們再去觀自性彌陀,沒有啊!還是稱念持名念佛。
這一段如果真正學會了,圓通章你也圓滿了,圓通章講的就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我們也有同修就是他真的是感應到之後,這個都攝六根啊突然之間修了那麼久,這個六根一根也收不了,可是突然之間他會覺得感受到,這個六根收攝了,還曾經問我這樣子的感受是對還是錯,我說這是必然的,是對的,因為我們的心按住了嘛、安穩了嘛!我們感應到阿彌陀佛的…對祂的信心。
我們也知道這個法門的修法,往生也有信心,心整個按住了,心上的石頭放下了,真正的安穩,那種安穩自然讓你六根收攝,叫你去雜修你都不想,也不想東看西看,東聽西聽,你六根自自然然就收攝回來,這是佛力的加持,必然的現象,而你自然會喜歡念佛所以淨念相繼你也會做到,你圓通章就畢業了,如果靠自己,同修幾十年還是一樣。可能這一兩年比較用功閉關,好像有兩根收攝,一出了關,兩根又不見了,又變六根都沒有收攝了,談何容易啊,有啊,你閉關就禁語嘛,一根一根然後眼睛也不東看西看,反正就在關房,用這種死功夫啊暫時伏住是有可能,你面對境界…什麼習氣毛病通通又現前了,六根就不老實了,所以那個沒有用的,沒有辦法真正讓我們往生成佛,淨土的法門能夠圓滿。
弟子蓮英恭敬節錄
(八)如何修學最純正的淨土法門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我們再看一段:「念佛之人。須要信心懇切,正因凜然。重念死生輪轉之可悲。深厭塵勞紛擾為可痛。舉起一聲佛名。直下更無異見。」
好!這段也是告訴我們,要用什麼樣的心情來修學這個法門,來念這一句名號,要信心懇切,剛剛是教我們怎麼樣來對治這個心念,這裡叫我們提起正念,特別是在信心方面要很懇切,所以我們能不能夠修學在日常當中生起法喜,喜歡念這一句佛號,主要是我們這個信願要加強,要不斷的提升,對阿彌陀佛越有信心。
你平常生活當中越安穩越法喜,那要怎麼樣能夠生起信心懇切呢?禪師跟我們講要常常觀想看到我們生生世世的輪迴,真的很可悲,我們到現在還在做人,做人其實是很羞恥的一件事情,愛不重不生娑婆,哎呀都是這種貪愛,這個愛不是清淨的愛, 這個愛叫欲愛,不是清淨的愛,不是佛菩薩的大愛,所以做為一個人是非常應該值得感到慚愧,除非你是乘願再來,那可以不必理他,要常常去看到這個事實。
不要有些人大富大貴,長得又英俊瀟灑、美麗大方就覺得,哇!這一世做人很不錯,那都錯了,只要是做人都很可悲,然後禪師要勸我們,要常常讓自己生起厭離這個娑婆,塵勞紅塵當中常常要生起厭離心,這個就是行苦,其實我很早就有這種感受,我們苦世尊講的苦苦、壞苦、行苦,歸納這個世間苦有三苦、八苦,從三苦的角度呢就是苦苦、行苦、壞苦,苦苦就是所謂的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這個八苦統稱為在這個苦苦的範疇之內,就是他本質就是苦所以稱之為苦苦,那壞苦就是看起來好像樂,但是他會變壞所以叫壞苦,所以世間純苦無樂啊!我們所謂的快樂那就叫壞苦,不是真樂,沒有一樣不會變的,所以叫壞苦,再來一個行苦一般人比較感受不到,我很早就感受到,我十幾歲都感受到,為什麼?我國小的時候十歲就離家出走一天,為什麼會離家出走,當然覺得很苦啊!國小十歲哦,好!那長大了以後當然花樣年華,長得又美麗又大方又留長髮,很多人追求,當然日子就過得很開心,而且家裡還算有一點點福報,所以這個生活上還蠻順利的,也享過一些福,但是這整個過程的經歷,從來沒有讓我生起一種貪著貪念,所以我真的過去也是不務正業,在世間沒有真正好好做一件工作,因為沒有很大的興趣,包括如果說要做業務賺錢,我就想這個東西,我自己都覺得不需要啊,自己都覺得很浪費。
你叫我開口叫人家買,我也開不了口,所以自然就不相應,對於世間的東西像有些享樂、度假啦、住大飯店啦、吃好的、喝好的,感覺當下是不錯,可是並不會生起一種貪著,還想要不斷的沉迷那種心情,不會!反而感受到的是一種行苦,就是哎呀每天醒來又是這樣子過一天,又是吃飯然後工作玩樂、睡覺,日復一日,很自然其實都很順利噢,生活還算不錯。從年輕感覺就是單身貴簇,這個形相好像是這樣,從年輕十幾歲開始,但是呢…我却沒有真正生起快樂過,自己好好的反省觀察,真的…那種快樂只是當下接觸到東西很新鮮嘛,正常嘛…年輕人對什麼都好奇,可是那個不是真正的快樂。反而每天常常生起的是一種重複不斷的流轉,那個就是行苦,很累耶!所以我就覺得好像十幾歲、二十幾歲在這個世間,就比所有的社會上,看破一圈以後不過幾年,就覺得好無聊,好無聊無趣,而且我都很幸運不是得不到,看我過的日子也不會比王永慶差,吃得比他好,用的也不會比他差。
我們台灣王永慶你們知道嗎?大概是在馬來西亞李金友之上的吧!應該不會之下的,他很勤檢,我們是有多少錢就花多少,一點點也不客氣,可是也覺得沒有什麼特別的樂趣啊,這個不是我比較利根比較厲害,不是!而是這個世間的本質就是任何的東西,他本質就是苦的,所以我們感受不到所謂的真樂,反而可以體會到行苦,這是事實真相,然後再細細的想,連我們剎那剎那的念頭也不斷的生滅。
老和尚妄盡還源觀裡面到的生滅,一秒鐘有多少生滅,幾十億啊,彌勒菩薩是唯識專家,祂們專門在研究這些念頭的生滅,一秒鐘的生滅我們都難以想像的快,剎那剎那生滅,這個就是行苦啊,好累哦,哇!一下又生一下又滅,我光是想我就覺得很累,不曉得你們有没有感覺,這個就是行苦啊。我們一世又一世的輪迴生死也是行苦,念頭的生滅他也是一世生一世滅嘛,從念頭的角度也是生滅,都是輪迴,然後自自然然真的就會想要心求嚮往那種極樂無為涅槃界,那種無為的那種極滅的那種境界,真的很想…會覺得好想安住那種境界是很享受的,很安寧的然後很輕鬆。
老和尚講我們的妄念…我們為什麼吃那麼多,飲食需要那麼多,是因為妄念多,所以要消耗大量的這個熱量,其實我們真正九成以上都是消耗在妄念上,所以妄念是讓人很疲憊的東西,如果我們念頭少了,你自然會感到輕安,輕鬆,所以我就覺得我們自自然然在生活當中、體會當中,就會想要趨向這方面的追求,哎呀! 如果少一點妄念多好,這是直覺,你會覺得妄念少會讓我們身心更愉悦。
大家用心去體會看看,如果我們慾望很多,哎呀我想要賺多少錢,我想要那個想要那個,你光是想,你就會覺得你這個想,會造成你身體的負擔很累,身體會變得更差,然後整個人啊,想的時候好像很過癮,想的很美好,想要這個想要那個,想完之後你檢查看看,你的體力都消耗了差不多,你去做做實驗,所以真的那種我們追求一種清淨無為,真正佛的境界也不是像阿羅漢一樣,什麼念頭都沒有了,不是!那如果是住在斷滅空那個就跟活死人沒有兩樣,佛的境界是寂而常照,寂照不二,內心是空寂的,沒有很多念頭但是他還能夠起作用。
這個照就是祂的光明智慧神通,可以遍照十方法界救度眾生,哇!真的是很妙,雖然照…祂做而無做所以祂不累,內心還是寂靜的,哇!這個境界多棒,光是想就覺得真的很輕安,所以我們這個禪師是指導我們,要常常觀照我們現實的狀況,這個世間種種輪迴的一種可悲,然後勸導我們要厭離這個紅塵當中的種種的紛擾,然後呢往生的信心要不斷的懇切,提起這種懇切的心。
這個是講到在這三時繫念,三時當中分別都有舉出一些,從事項上的開導,幫助我們怎麼樣來修學淨土法門,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同時也教導我們怎麼樣透過這句名號,來幫助我們降伏妄念,那現在因為時間差不多,彌陀經要義我們就不講了,我們要傳三皈五戒,因為我們有錄下光碟,以後有機會同修可以自己看,好!那現在要參加這個三皈五戒的同修請到前面來。
全篇完
弟子蓮英恭敬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