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論講記
- 2001年於新加坡淨宗學會弘法培訓班習講無量壽經_法會聖眾第一_玫萱習講(仁敬法師)
- 2004年於台中生命電視台主講_釋教三字經節錄
- 2010年馬來西亞_四十八願要義講記
- 2010年馬來西亞_觀無量壽佛經要義講記
- 2010年馬來西亞主講 佛說阿彌陀經要義 講記
- 2010年馬來西亞_印光大師文鈔 講記
- 2011年印尼北干圓緣寺_無量壽佛經要義
- 2011年馬來西亞_觀無量壽佛經 上品上生章 要義講記
- 2012年淨土教道次第廣論班課前預習教學文章
- 2012年馬來西亞_淨土教道次第廣論大綱要義
- 2013年馬來西亞古來_隨師行佛門弟子規
- 2013年新加坡_隨師行佛門弟子規 講記
- 2013年印尼北干_隨師行佛門弟子規 講記
- 2013年馬來西亞麻坡_隨師行-佛門弟子規要義
- 2013年加拿大多倫多_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 講記
- 2014年印尼北干開示_佛說阿彌陀經要旨深意
- 2014年美里居士林開示_佛說阿彌陀經奧旨深意
- 專題講記
- 佛一
- 釋愛(仁敬)比丘尼以佛法觀評時事
- 2010年馬來西亞_念佛超度及助念之方法 講記
- 2010年馬來西亞_瑜伽拜佛的功德與實效分享 講記
- 2010年馬來西亞_淨土思想研討班的研討方式與原則要義
- 2010年馬來西亞_瑜伽拜佛的方法與修行之道 講記
- 2012年馬來西亞_往生信心成就的心境略談
- 2012年馬來西亞主講_三時繫念要義
- 2013年新加坡南普陀寺_當下離苦得樂的方法
- 2013年馬來西亞_如何建立必定往生極樂成佛的信心
- 2013年馬來西亞麻坡_食存五觀 講記
- 2013年加拿大_教授瑜伽拜佛 講記
- 2013年多倫多_精彩現場佛學答問
- 2014年新加坡_藥師琉璃光如來之十二大願與西方極樂淨土相應之處
- 2014年埔里淨塵精舍 當下建立往生信心的要門講記
- 2014年馬來西亞_石山佛教會開示
- 2015年巴西美景巿芒果樹國家公園講座_ 身心靈的淨化與環保
- 2015年武漢蓮溪寺_對僧眾法談參學心得
- 專修淨土十六年的心得報告
- 2015武漢孝感蓮台寺佛教機基地佛七開示
- 2015年巴西聖保羅彌陀寺_念佛成佛的成就關鍵
- 釋愛-仁敬法師主講2019年9月6日馬來西亞昔加末八關齋戒佛學問答
- 釋愛-仁敬法師主講2019年新加坡_啟發本能大愛的實境練習
- 釋愛-仁敬法師主講2019年9月28日馬來西亞昔加末開示問答


第三場 【第3 - 9願】
(一) 體會阿彌陀佛的大悲心

(一) 體會阿彌陀佛的大悲心 (四之一)
尊敬的諸位會長慈悲,尊敬的諸位大德同修、尊敬的籌辦人居士… 大家晚上好! 阿彌陀佛~~
昨天…曾經和同修提到我們求法的恭敬心,要從哪裡落實? 那麼今天很多同修,很有善根聽到我們稍稍一提醒,今天馬上大家都能夠準時入座,不過 看一看還是女眾比較有善根福德。但是我相信男眾通常是比較忙碌,他們之所以沒有辦法盡量的準時入場,那肯定是特別還要在百忙之中抽空過來 ,這個也非常的難得。
那麼昨天我們從《無量壽經》四十八願當中,第一願: 『國無惡道願』 以及第二願: 『不墮惡趣願』。從這兩願的所隱藏的深義當中,我們很多善 根深厚的同修,已經都能夠體會到,阿彌陀佛對我們這種超勝諸佛的大悲心。同時也更明白了,阿彌陀佛與我們之間那份特別深厚的緣份。最重要 的是…我們比以往更能夠精確的掌握到與阿彌陀佛感應道交的方法。也就是要從阿彌陀佛的心,阿彌陀佛的行,這方面我們要用心的去體會,才能直 接與阿彌陀佛心心相印。
如果能夠從心上真誠的去體會,那麼我們將來往生的品位,肯定是在上品,一往生之後必定立刻花開見佛,直入報土。這跟我們過去所理解的,只 要我們能夠下輩往生就阿彌陀佛了。縱然往生之後也頂多能夠生到凡聖同居土。這個是截然不同的果報,所以我們這一次的講座,要帶給各位的是 最圓滿的果報,最殊勝的果報,同時也是希望同修…在現前就能夠得到安心、得到這個法門的圓滿! 而不是要天天提心吊膽,要等到臨命終的時候才 有把握能夠往生,這個目標我們人人都可望達到。
(一) 體會阿彌陀佛的大悲心 (四之二)
那麼接下來我們要學習是第四十八願當中第三願: 『身悉金色願』。 第四願: 『三十二相願』。以及第五願: 『身無差別願』,這三願當中,可以 幫助我們深刻的去體會, 阿彌陀佛祂超勝諸佛的大慈心。
我們通常…常常聽到讚嘆諸佛菩薩大慈大悲,昨天我們學習的是,從阿彌陀佛的大悲心去體會! 那麼這個部份我們學習以後感覺可能會輕鬆一點。但 是總是要先消消業障,先體會阿彌陀佛的悲心,讓我們生起一種懺悔慚愧之心,才會懂得真正用一點心,來學習這個法門。
那麼接下來今天要學習的這幾願,是阿彌陀佛為了幫助我們斷煩惱,為了滿足我們種種的需求所發的願,一般來講我們大致上都能夠理解;我們佛 法的修學無非就是要幫助我們破除我法二執,那麼眾生最重的我執就是在於外貌,對這個我、我這個人、我這個身相,這是非常的執著!可以說大 部份的煩惱都是從這個我執所引發的!所以阿彌陀佛非常的有智慧,先發這三願,先幫我們斷除最重的煩惱,最粗的煩惱,那麼接下來我們要修行 ,就能夠順利的多了。
我們先看一段經文:『 我作佛時,十方世界所有眾生,令生我剎,皆具紫磨真金色身,三十二種大丈夫相,端正淨潔悉同一類,若形貌差別有好醜 者,不取正覺。』 這一段經文裡面就有三願:『身悉金色,三十二相以及身無差別』 這個「身悉金色願」,這一願是代表…黃念祖老居士在《無量 壽經解》裡面,他有引善導大師的解釋說: 「 諸佛欲顯常住不變之,是故現黃金色。」所以這一願的表法,實際上是表常住不變,我們不要以為我 們一往生,全部都是金色的,有的人不喜歡金色的,有的人喜歡白色的、有的人喜歡粉紅色的,個個的喜好不同,所以我們學習經文要了解它真正 內在的含義。
(一) 體會阿彌陀佛的大悲心 (四之三)
另外有兩願,『三十二相』就是代表圓滿相,以及這個『身無差別』就是平等相,如果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我們個個都獲得了平等,而且圓滿的 相,那如果這個相不能夠永遠保持,就像我們現在有生老病死,那麼這些願發了也等於是白發,所以這三願也是缺一不可。那為什麼說? 這個外相 是我們最重的煩惱呢!我們從女眾來講起好了,女眾這一方面的毛病特別重。從十三四歲開始就開始喜歡照鏡子,整天就看有沒有長青春痘,然後 身材有沒有變美,開始要變大人了嘛!然後漸漸的到了十七八歲,開始買化妝品,一直到妳從十幾歲開始,為了這個外貌不曉得花了多少錢,花了 多少精神,那萬一長得比別人醜一點那更慘了。從小就有自卑感,所以那個性格也就會怪怪的,跟人家不合群。那這個又是內在的煩惱了,那如果 長得比較美一點的貢高我慢,一看就神聖不可侵犯的樣子,那這樣肯定人際關係也不好,所以從外貌上就真的是會衍生很多的問題。 乃至於男眾也是一樣,男眾其實不只女眾,男眾也有外貌的問題,如果長相差別很多應該也會心理上會受影響,要不然的話現在男士的那種美容院 也很多,生意也挺好的。為什麼要去在乎要去保養? 那肯定呢…也是心裡面也會很在意這些,但是更在意的是差別相,這個身無差別,它其實涵蓋的 意思很廣,不只是我們身相包括我們的權力、地位,還有貧富等等的差別...這個衍生的問題就更大了。小到呢…特別是男眾在做事業,競爭各方面 水火不容;大到整個國家引起戰爭,世界動亂,這個都是因為種種的差別而來的。所以確實阿彌陀佛非常的有智慧,馬上就先想到要幫我們斷除這 些煩惱,因為祂希望我們一往生就能夠成佛,所以先發這三願,幫我們斷除這些最重的煩惱。
(一) 體會阿彌陀佛的大悲心(四之四)
那像這些煩惱,如果我們在這個世間想要斷除有沒有辦法? 釋迦牟尼佛講經四十九年真的是苦口婆心,這個怎麼講? 從各宗各派的角度來勸勉,但 是我們很清楚的,可以看到眼前的這個世界種種的不平、動亂有沒有減輕? 沒有。這個很明顯的,我們就知道用勸導的方式對我們這個剛強難化的 眾生真的是沒有用。但是不是法的問題,法本身沒有錯,是我們做不到。我們聽了,有些善根深厚的人也願意接受,也努力去實踐;但是做不到, 那做不到怎麼辦? 十方諸佛只有阿彌陀佛.....有辦法,什麼辦法呢!祂乾脆不要勸了,直接滿足我們的要求這個是太妙了,讓我們不用修煩惱自然 就斷了。
所以說是大慈心,從這裡可以看得出阿彌陀佛的心。就很像一個母親,這個小孩子怎麼教,怎麼勸,就是不聽,那不聽怎麼辦? 好啦!那我替你做 好了,家裡弄得亂七八糟也不整理,好啦!我替你整理,在外面闖了一大堆禍,習氣毛病很重沒辦法!我來替你收爛攤子好了。母親是不是這樣? 那阿彌陀佛實在講,因為祂也已經是看破了,我們這些罪苦眾生,確實是沒有辦法做到,所以乾脆就想出了這個安樂法門。我們淨土法門就是安樂 法門讓我們也不用修了,不必勉強修得苦哈哈的,乾脆就想一些善巧的方法。
這個方法很有效,非常的有效,因為當我們一往生之後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獲得圓滿的三十二相,這個三十二相也是表法,一切的莊嚴已經到最頂 上了,而且人人平等,那種差別的差別相所產生的種種煩惱也沒有了。不但沒有而且這些種種的莊嚴還永遠不變,你看這三願配得天衣無縫,那既 然每一個人都得到這方面的滿足,我們凡夫眾生的習氣, 什麼都要最好,什麼都要最圓滿的,什麼都要比高比低的跟人家這個... 總是要爭第一, 在各個方面,不管是外貌、權力地位,這個習氣太重了。想要斷真的不容易,所以阿彌陀佛乾脆滿足我們,既然得到滿足,那就沒有問題了。就連 生煩惱的緣都沒有了,所以真的是很適合我們修學,除了阿彌陀佛所開設的法門,真的可以幫我們斷煩惱成佛道,其他十方諸佛所教的法,怎麼樣 苦口婆心也是沒有用的對我們來講。所以這個法門真的是針對我們,特別契合我們所開設的特別法門。
弟子碧柳恭敬節錄--仁敬師父審定
(二) 明白真相自然放下

(二) 明白真相自然放下 (二之一)
各位還沒有吃全素的人, 有吧? 應該有! 也不要叫你們舉手, 這個有一點難堪, 等一下人家注目你的眼光, 可能會讓你不太習慣, 我就跟你們講一 個我過去…就是改為素食的一個掙扎的過程, 其實我吃素很早, 大概二十多歲, 二十出頭, 我不是因為學佛吃素, 是因為雷久南博士他們提倡生機飲 食, 那當時我只是為了要保健, 同時也順便 為這個環保的工作盡一點心, 最主要還是希望自己能夠身體健康。所以我就發心吃素, 那麼因為這個發 心, 有自利利他的成份, 所以還算蠻順利的, 一發心我就連續吃了大概三、四個月, 但是這當中也不是真的那麼清淨, 有時候會想到要吃葷的, 特 別我最愛吃雞腿。現在想到已經不動心了, 很早就不動心了。
最初在戒的時候真的很辛苦, 為什麼呢? 因為我是長孫女, 然後小時候是整天黏著爺爺奶奶的, 我們家三代同堂爺爺最大, 很有威嚴的。那麼爺爺 是最大, 那我比爺爺還大, 所以家裡每次有雞腿就是我們倆一人一支, 吃習慣了, 其它的倒還好, 其它的魚, 海鮮類那些我倒不是很感興趣。
所以從小到大也二十多年, 也真的阿彌陀佛吃了不少, 那一次大概三四個月當中, 我常常想到就是雞腿, 一想到流口水, 其它的還好, 那有一天我 就想, 我就開始在給自己找藉口了, 我說: 反正呢 !吃一點也沒關係, 才吃雞腿而已, 我又沒有吃其它的對身體應該也還不會太過傷害; 然後聽說 吃牛肉對環保傷害比較大, 好像說全世界為了養牛,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種種的污染, 超過全球汽車交通工具總數的排放量還大, 所以我想反正我沒有 吃牛肉, 這個雞腿還好一點, 反正想了一大堆理由…終於鼓起勇氣跑去買了兩支雞腿。很久沒吃, 一次就買兩支, 然後右手拿一支, 左手拿一支, 高 高興興的想要好好的飽餐一頓。
結果興致勃勃的一咬下去以後我差一點吐出來, 我也沒想到, 因為聞起來還蠻香的, 一咬下去就覺得很噁心。我現在想到, 還有一點反應, 就是那 種感覺因為有一種油耗味, 其實我們身體,你只要幾個月不吃以後, 不再有類似的食物進去體內之後, 其實它身體已經開始生理已經開始起反應…變 化了。
(二) 明白真相自然放下 (二之二)
所以再同樣的東西進來它已經有一點陌生了, 已經不是我們想像中那麼美味了, 那其實也還好, 當時我就是因為不死心, 我就反正先吃了再說; 如 果我硬是把它壓著, 這種想法那恐怕好吃的念頭還在, 而且越想越好吃, 對我的根性來講, 乾脆面對現實。結果一吃那次是斷得徹徹底底的, 以後想到雞腿不是很美味是很噁心, 真的是斷得乾乾淨淨的, 不過我這個是比較麻煩一點, 能夠直接斷就直接斷, 真的不行的時候, 你能夠忍個幾個月 再吃那也算不錯, 我想那個效果是真的是不錯的。
那其實這個道理也是一樣對我來講, 你要是要我硬像石頭壓草一樣,對我來講恐怕效果不是很好, 不是很契合我的根基, 像很多事情我一定要把它搞 清楚, 搞清楚了, 自自然然放下, 如果要勉強讓我自欺欺人這恐怕會有後遺症反彈更大, 這是對我的根性來講。
那麼阿彌陀佛祂其實對我們瞭如指掌, 而且也真的是對我們是非常的疼愛, 疼愛到了…幾乎一種就像母親在寵愛子女一樣, 反正祂為了要幫我們斷除 這個煩惱, 幫助我們趕快成佛, 而且對我們又十分了解, 這一招對我們很有效,所以乾脆就發了這些願滿足我們,這個就是安樂法門,從另外一個, 這個方面來善巧的幫我們斷除這些惡習。
那麼三十二相呢…我們在這裡也簡單舉幾樣來給大家提一提,三十二種太多了,我們這裡時間不夠,我簡單舉幾樣比較重要的,跟我們比較切身的關 係的,在三十二相當中有一願有一相,就是廣長舌相,廣長舌相,感得這個好相,至少必須要三世不打妄語,那個三世不打妄語,人的舌頭伸出來 可以到鼻子這邊,所以你們回去照照鏡子,看看有沒有到鼻子這裡,如果到鼻子這裡就表示這個人,已經至少三世不打妄語。恐怕很難我們凡夫眾 生沒有一天不打妄語的,不要說三世,三輩子,恐怕不容易,那如果三大阿僧祇劫不打妄語,舌頭伸出來就會覆蓋到這個額頭這邊,這只有佛才有 的相。所以我們這裡,透過這個三十二相這邊,我們特別舉出這一項,是要跟大家也是作為一個提醒,我們不打妄語,不但將來可以感得這個好相 ,現前就可以避免很多造業的機會,因為這個是我們最基本的五戒當中的戒律 ,不妄語。
弟子碧柳恭敬節錄--仁敬師父審定
(三) 發心受戒之重要

(三)發心受戒之重要
很多同修特別是我們學會的同修,我發現很多老同修,竟然連三歸都沒有,不要說五戒。這一趟巡迴講演一個多月,確實有這種發現,那可能是有些同修,對這個戒律有一點誤會,老和尚沒有特別強調,那其實是我們不夠細心。老和尚曾經講過,似乎不是很積極的勸人求受五戒,萬一求受以後持得不好,破戒! 那更麻煩,有同修這麼樣來跟我提問過,我說你是誤解了,這個話的意思,其實老和尚常常講話會有很深的含義在裡面,並不是勸你不要受戒,怎麼可能呢!
其實真正是希望你受了戒以後,要好好的受持,所以我們一定要很細心的去體會,老和尚說法的含義,因為有一些同修就誤解,所以才會導致這種狀況,事實上老和尚也常講五戒是做人的基本,即使你不求受這個五戒,你犯了有沒有過失? 有。你殺生,殺了人要不要坐牢? 要啊! 世間的法律。
那我們就佛法來講,講的更細,你殺了眾生有沒有因果?有。這跟你受戒沒受戒,不是說你沒有受戒就沒有因果,對不對? 那你說好,那我怕受了戒做不到,反正是一定做不到,那又多一條破戒,那怎麼辦? 不用擔心! 事實上沒有人可以持得圓滿,包括我們出了家,受戒,348條戒怎麼去持? 我們女眾! 五戒才五條,我們348條,你也不可能出了家馬上每一條都做到圓滿,那是不可能的,那是不是我們都不要受戒了? 因為怕破戒。所以這個戒律我們一定要搞清楚,我們受戒對我們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不用怕破戒,可以懺悔,真正戒律可以持得圓滿只有一個人,你們知道是誰?不是老和尚,是佛。老和尚現在還示現人的樣子,總是要偶爾有一點缺陷美,他跟我們比較接近一點,太完美了,那不像人。不過當然我們眼中是看不到師長的缺點。如果我們這樣講那也太狂妄了,這不行。這我們在戒律上也是有過失的,只有佛才是真正的圓滿。
所以你從這個道理去體會,你就知道破了戒不怕,更知道我們最終主要,要去注意的是什麼?我們如果發心受戒,光是這個發心就代表我們想要精進,想要真正修行,實修! 你有這份心,然後你去求受戒, 就自然會感得護戒神,五戒就有五個護戒神,那麼有了護戒神,那當然;那你就不一樣,你持戒就更容易順利,更容易圓滿,而且等於是有護法神在身邊,我們出入是不是感覺比較心安一點,受了戒有戒體就是不一樣,你就覺得自己不是普通人,身邊都有善友有護法神,感覺上很安穩。
而且這裡求受戒之後,因為內心產生了正氣,你發了心學戒你就產生正氣,一股力量就產生,你整個人走路都是抬頭挺胸的,不一樣了。那持不好的時候沒有關係, 立刻懺悔, 就是因為持不好, 所以能夠讓我們生起懺悔心,這個心也反而是一種修道的增上緣。人如果太傲慢不懂得懺悔,那也是很麻煩,求受戒,去學當中、去實踐當中,發現了自己的不足,那這個正好是幫助我們謙卑,幫助我們更積極的改過向善的動力。你不去求受,沒有看到自己的過失,難道就沒有過失嗎?有。 那更慘是你沒看到,那沒看到當然也不會懺悔, 所以五戒是最 基本的。
還好這一次我們麻哈拉里的同修也是非常有善根,還有其它幾個學會同修,也都發心三皈五戒,而且這一次我回來還有同修跟我講;上次求受戒之後到現在一個月了,他們真的是內心感到非常的安穩,感到非常的法喜,一點都沒有受戒之後的一種困擾,這完全是一種自己的錯誤的見解,障礙自己,也不要把責任推到老和尚那邊去,老和尚不可能不鼓勵人家持戒受戒的。他是擔心你有些人,萬一說以為非持戒非受戒才能入佛門,或者是說等等的一些顧慮,所以他才不願意要求你們這麼嚴格。你要把他內在的這個含義聽清楚,所以這個…三十二相當中,要感得廣長舌相,首先我們從五戒,就要開始修這個因,當然了,我們一往生了,這些通通具足了,可是, 我們現前如果也可以開始修這個因,那我們當下就可以感得果報,我們不是說要求往生,生活當中就什麼都不去注意不去提升,這樣的話跟這個法門也不相應的。
弟子碧柳恭敬節錄--仁敬師父審定
(四) 恭敬老實念佛的樣子

(四)恭敬老實念佛的樣子
你真正能夠體會到阿彌陀佛的願心、願行,你自自然然會想要端正我們的身心,自自然然會要精進念佛。所以我們在這裡有必要學習,如何來持戒? 如何來念佛? 這樣當我們真正生起了這份精進修學的心,我們才知道如何掌握正確的方法。從哪裡修? 比如說昨天,我給大家稍微提醒一下,大家 入座要注意時間,這個跟一種求法的恭敬心有直接的關係,但是之前同修沒有做到,是因為沒有人提醒。不知道怎麼做, 自己就沒有注意這方面的 問題,所以我們即使有心要修行要用功,也必須要懂得掌握方法,這樣子我們的修學才能夠很順利。
所以我感覺我們馬來西亞的同修,確實是很有善根很有福德,可是卻常常聽到很多同修,好像修學很久功夫不得力,那就是沒有從這些小地方,特 別的去注意到,那自己有時候聽經又不能夠完全掌握到重點,有時候還聽錯了,有機會發問又不敢問…今天我就繼續講,那假如說真的有問題可以提 問,所以我們即使有心要修學還是要很細心的去學習,如何在生活當中去落實這些方法,那麼這個是三十二相當中的一個廣長舌相。
另外還有皮膚細滑相,這一願可能女眾聽了最歡喜了,現在一天到晚擦保養品,這個花了不少錢吧!其實如果我們好好念佛,真的是最好的保養品 。還有拜佛,你假如一天能夠拜個兩個小時,一個禮拜十天,你絕對會看到你的臉色發光氣色越來越好,要連續兩個小時,當然中途可以休息一下 ,氣色就不一樣了。然後因為流汗,所以開始整個代謝就很好,皮膚就會越來越好。我們現前就可以能夠有改善的,只要我們去修正確的因,那麼 還有長光一丈相,阿彌陀佛我們知道,祂光明遍照十方法界,這個是屬於法身德,那麼祂還有身光,這身光有一丈這麼遠。一丈有多遠,我也不太 清楚,你們自己去查一查那四面都有一丈,其實這個在佛經裡面講的數字,等等的單位這些的,往往都是表法,而且也不是我們真正能想像得到的 ,總之它這個就是表示阿彌陀佛的光,身上的光就非常的莊嚴。所以每次有人看到有感應,看到阿彌陀佛現的時候一定是有光,阿彌陀佛現出身相 ,我們也有光,但是我們也有身光,可是我們的光隨著這個人的心念,他是否是正念或者是邪念,那個光芒就不同,大小不同,甚至於如果是念頭 不好的還是昏暗的,鬼道眾生也有光,他這個就是灰暗的,只要是有生命體的,它其實就是一種能量,一種光明。
像有些同修,我們在座的同修,我們麻哈拉里的同修,她的公公,前上個月我來這裡,跟大家結法緣的時候她有跟我講,她公公剛過世不久,非常 的殊勝,預知時至,九十三歲。他往生之前在自己的房間,他房間有掛佛像,竟然有兩次看到阿彌陀佛從畫像走出來,還有第三次看到的時候,整 個房間非常的莊嚴光明,種種的一種瑞相。
前兩次才好玩,真可愛這個老先生,看到阿彌陀佛下來以後竟然講什麼? 他們子女就問他,那你看到了阿彌陀佛有沒有跟祂講什麼? 有什麼反應? 他竟然好像是古代的人彬彬有禮就合掌說: 「阿彌陀佛感謝您的蒞臨!」福建話怎麼講? 「感謝您的蒞臨」,這種就是個人的一個教養,如果是我們 ,我們可以去想像一下,如果有一天我們突然看到阿彌陀佛出現在我們的面前,你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正常來講的話,當然會非常的驚喜,甚至 於不知所措,所以像這位老先生這種反應還真的很特別、很可愛。看到阿彌陀佛還不忘要守規矩先問候一下 「歡迎光臨」,那如果說是一種他內心 有祈求神通的人看到了以後,那反應可能就不是很正常,而且他所看到的, 可能就不是真的佛菩薩。因為這種人真正讓他看到以後,他的反應可能 會很強烈然後四處去告訴人家,我看到什麼…看到什麼…像類似這種情況,就有一點不正常。這是他內心不是自自然然的狀態之下感得的,是他內心 有所求,求神通求感應,如果是這種情況,感應得來的就要小心,所以你如果聽到有人跟你講,我昨天看到什麼看到什麼…那你可能要稍微提醒他一 下。
之前還有一個例子: 是一對母女很喜歡念佛,我現在舉的這兩個例子,也是可以給我們做一個參考,正常的情況之下的一個正常的反應,這個母女 也是一個老菩薩,還有她女兒兩個很喜歡念佛,每天老老實實的時候一到就是當作這個定課,倆個一起在家共修。那有一天晚上大概九點多,跟平 常一樣在家裡念佛,結果念著念著那個女兒就突然跟她的媽媽講說: 「媽媽妳有沒有看到我們這個客廳有光很亮,亮到地上有一根針,不曉得什麼 時候放的,已經找不到平常不見了看不到,因為針很細,這個時候看得一清二楚。」她媽媽就跟她講說: 「我早就看到了,我不但看到,而且阿彌 陀佛還從畫上走下來,走來走去 ,走來走去,走了好幾次。」她女兒就說:「那妳怎麼沒有跟我講,那妳有沒有什麼反應?」她說:「沒有, 我也不 知道怎麼反應,就對祂笑一笑了,點點頭笑一笑了。」所以這個老菩薩很厲害,看到阿彌陀佛走來走去, 竟然也沒講,看到光也沒講,還是一樣老 實念佛,所以這個是真的,當你自自然然進入那種狀況,你自然會感得一些自然的感應,這種自然所感得的,其實當事人,也能夠很平常心的接受 ,但是他內心也確實能夠得到加持。
所以我們如何去面對這些種種的感應?以及我們聽到的人如何去反應? 這個都很重要--平常心! 而且這本來就是一定會感得的,只要你那個因緣具 足,你真的老實,老老實實的佛號一句接一句,心靜的時候你自然就會看到的。看到了也不用刻意宣揚,你一宣揚你的心機就不正確了,那反而不 好的念頭一動,想要宣揚,想要當作那是一種很了不起,好像是自己功夫感得的,等等的這個心念你當下就著魔了。所以這兩個例子也可以讓我們 做一個參考,說不定將來我們在念佛,或許好好念個一兩年,我們也會碰到這種情況,當然不是念一兩年就要往生了,真的的話也是好事。
弟子碧柳恭敬節錄--仁敬師父審定
(五) 以真實的出離心求生淨土

(五) 以真實的出離心求生淨土
我們現在在念佛有時候,好像聽得很開心,我要發願求生,反正同修都要發願,我也要跟著發願,結果真正要講到要往生的時候好像反應就沒有那 麼熱烈了。我們淨土法門求一心一意求往生,這可是玩真的不是玩假的,我們是認認真真在修行,在辦這件大事。我們不是逃避現實…是真正明瞭, 往生極樂世界是最殊勝,你看我們一往生就可以感得的這些好相,四十八願你都學完之後你就恨不得馬上就能夠往生,往生是活著去的,不是死了 去的。換句話說我們越怕死的人,一有機會就趕快往生到極樂世界去,不要拖! 拖越久越危險,萬一不小心掉到三惡道去。我們要做的是這樣的事 情,不是聽經好像很有趣,然後跟大家也念佛念得很開心,真的時候到了拔腿就跑。
就像一個老菩薩,我們常常聽到這公案真的很傳神,我們常常知道那老菩薩很喜歡,在佛前點香訴苦,對不對? 我媳婦都虐待我、不孝順, 孫子雖 然是可愛可是很煩人,帶起來實在太累了都沒有自己的時間,整天就是找時間去跟佛菩薩抱怨…那就有一個老菩薩也是這樣子,每天抱怨到有一天, 那個香燈師父就想要試探一下到底是真的假的,每天要求阿彌陀佛來接他往生, 所以有一天他就躲在這個大殿前面那個佛桌底下,那個老菩薩有一 天又來了,又開始抱怨…阿彌陀佛的講了一大串,講完了之後…那個香燈師父就說:「好吧!你那麼虔誠我明天就來接你, 你回去準備。」結果看一 看沒人, 趕快拔腿就跑…趕快…「阿彌陀佛你不要怪我…改天…過幾天,我們家怎樣怎樣…」又一大串理由出來…
各位不要笑! 搞不好我們就跟她一樣,跑得比她還快。所以我們要知道我們現在是在玩真的,不是玩假的,不是找一個避風港,等到這世間玩夠了 或者是真的是遇到太多的困境了,沒路可走了,那個時候…好吧!就去吧!不是這樣子耶!
我們淨土法門是真正要了解極樂世界的殊勝,同時也知道這個世間一切的幻相、種種的苦難, 從這兩方面真正來體會,這兩方面你真正能夠體會得 深刻,沒有人不立刻想求往生的。就像韋提希夫人,《觀經》韋提希夫人,她跟釋迦牟尼佛講:「我現在一刻也不想待了。」這個是真的想要求往 生真正的念佛人,所以我們要知道我們念佛人,修學的目的在哪裡? 就是一刻也不想待了,馬上要求往生,往生去作佛不是去死! 不用怕! 就是因 為怕死所以我們要趕快往生才保險!
這個念頭要好好的去加強去強化它,因為通常我們都習慣會貪戀身邊的人事物,從來沒有想到說: 我現在馬上就要離開這個世間了。有沒有想過這 個問題? 現在馬上就要走, 沒有嘛!大家都覺得棺材是裝老人不是裝死人的,年輕人也會死,不要以為只有老人才會死。但是呢…大家都沒有這種警 覺,很少有這種真實感,對不對? 事實上,無常隨時會來,所以我們現在在聽經,特別是聽修學念佛法門,我們就是要馬上盡快的掌握,淨土法門 的這個目標。我們真正能夠得到這個利益,什麼利益呢? 我們確定能夠往生成佛,而不是聽一聽,先結個緣,那這樣子呢!其實也解決不了我們真 正的問題。萬一無常一來怎麼辦?而且我們也要準備,自己是不是真的有心要求往生,對這個世間的苦、空、無常是不是真正體會很深。
弟子碧柳恭敬節錄--仁敬師父審定
(六) 發真願才能往生

(六) 發真願才能往生
所以我也是常常建議同修,回去乾脆每天做個紀錄,真正去反省這個問題,一般人很少往這個方面去想,我真的願意往生嗎?已經發願的這些同修 ,你有沒有問過自己,這個願是真的還是假的,你回去好好紀錄。有沒有你貪愛的人? 放不下的人? 好好的冷靜反省這個問題,說不定你會發現有 一大串的理由,讓你可能會想一些藉口再活幾年,再過幾個月,再過幾天等等的,這些只要有一樣…, 祖師大德講:「就算有一根草你去執著它,你 都不能往生。」這個很重要,淨土法門百分之百是靠信願行,靠佛力加持,可是你的願如果不是真的願,那就真的不能往生了,佛再厲害也拿你沒 辦法!因為不能勉強啊!所以大家不要想說:這麼簡單萬修萬人去…確實是萬修萬人去,問題是你要發願才行,你要發的是真願。
所以確實有必要好好冷靜下來,不要以為自己發的願就是真的,你對你的家人還有沒有貪愛? 對於你身邊的事物還有沒有貪愛? 你是不是真的一刻 也不想待了? 當然也不一定要達到這個標準,最好是能夠這樣子。為什麼?就像那個巴西預言家老和尚也常常提,他的預言的命中率是九成,他從 年輕一直到現在預言,現在四十多歲,有八萬多筆的記錄,命中率是九成。他說我們全球的氣溫最多五年,平均會高達五十九度,五年喔!那我們 馬來西亞這裡是靠近赤道,恐怕會受很大的影響,那麼再一個最嚴重的,在三十三年之後,這個當中還有大大小小的行星會撞到地球的機會,最嚴 重的最後一次,就在三十三年之後,整個全球人口大概不到二成,三十三年之後說不定我們還沒往生,可能會參與這個歷史的一刻也說不定,那這 個是很嚴重的事情,這離我們的時間是很近的了,這是很大的全球性的一個大災難。
那在這個過程當中又有無數的大大小小的災難,我們不一定會倖免,所以我們一定要現在有這個因緣學習這個法門。我們是要隨時隨地希望能夠掌 握到,決定往生的方法和信心,同時也要在當下就要確定自己真的放得下,說走就走,這兩件事情是非常重要。所以雖然這個法門的成就很簡單, 可是你如果沒有掌握到這兩點也是沒有辦法的,無常一來就來不及了。
弟子碧柳恭敬節錄--仁敬師父審定
(七) 往生全仗佛力當下心就安穩了

(七) 往生全仗佛力當下心就安穩了
好! 那接著我們再看下面的願文,我先念一段經文:『我作佛時 所有眾生 生我國者 自知無量劫時宿命 所做善惡 皆能洞視 徹聽 知十方去來現在 之事 不得誓願 不取正覺』 剛才前面那三願是從外相上幫我們斷除煩惱,我們只要一往生,這些煩惱…什麼人與人之間的爭鬥,內心的一些不平、 嫉妒,這個貢高我慢自卑,這等等的問題,通通都立刻斷除。
那這樣我們要修行就容易了,那麼接下來總共有五種神通,這個五種神通的願,就幫助我們能夠在修行的道上,非常的順利。有了這幾個神通,我 們才有辦法快速的成佛,所以我們學習過後就比較能夠去體會到,真正能夠生起信心,我們確實一往生就能夠成佛,它是有因果的,有道理的。那 麼這一段裡面有提到,宿命通,天眼通和天耳通,在原譯本--魏譯本當中,裡面它這個願文是連續講, 六種神通,第六通是漏盡通,這個匯集本是 講五種神通。那另外漏盡它是編排在其它的願文,那如果是原譯本就是連續講六種神通,那事實上我們往生之後,都立刻具足六種神通,特別是漏 盡通,這是最重要的。漏盡就是煩惱斷盡,我們所有的一個修法,還不是為了要斷煩惱,那前面這幾通就是幫助我們,能夠達到斷煩惱成佛道。這 個方便也就是我們修行的工具,我們現在想要修行很困難,如果有這些種種神通一往生,我們要成就佛道就是非常的快速。
首先這個宿命通,日本靜照法師他是這樣解釋,他說:「以具外相亦需內照,若識宿命則不自高,憶念過去無功德,但依佛誓得生此國。」他是講 到前面已經具足,解決了外相的問題,接下來就要往內照,往內心,這個就是比較微細的煩惱,若識宿命則不自高,憶念過去無功德,但依佛誓得 生此國。如果我們有了宿命通,我們就不敢自以為是,現在很多知識份子,看輕這個念佛法門,認為要靠佛拜佛,那個是老人家的事情,「我」還 有能力靠自己,慢慢修行可以成佛,這個是很大的障礙。貢高我慢,自以為自己有能力,那就是沒有這個宿命通,他不了解過去自己,無量劫來造 了很多的罪業,還以為自己挺有能力的,不了解前因後果。
靜照法師還講:「愍諸眾生,不識宿命,但著現境,何能不自高。」這個特別是要降服我們這個我慢心,真正能夠依靠佛力的加持來修學,這樣就 能夠跟這個法門相應。那麼這個宿命,不只是指過去世, 如果我們現在遇到了,像譬如說:現在有很多年輕人,他為什麼能夠發心來修學「念佛法 門」年輕人特別困難, 你要他發心,那通常就是他覺悟到,從今天以前的過去這段時間,也許他的家人、也許自己造做了種種的不善業。從現在到 過去也算宿世,不是只有過去世,其實這個就已經相應什麼?有一點宿命通,它的原理是接近的。宿命,我們的生命其實是剎那剎那在生滅的,這 是從比較微細上面來講。不是只有過去世,然後現在投了胎這個叫現在世,不是! 我們剎那剎那一直都在生滅,剎那剎那間,不曉得又輪迴了多少 次了,所以我們當下能覺悟,了解到過去造作了種種惡業,種種的因果,其實你就有一點小小的宿命通了。
那你自自然然會老老實實的,不敢貢高我慢,真正死心塌地的願意依靠佛菩薩老實來修行。那如果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去,那這個宿命通是更圓滿 ,是等同阿彌陀佛的境界,不是菩薩羅漢所能夠比的。所以往生之後我們就能夠,真正了解為什麼能夠往生,我們無量劫來造了那麼多的罪業,我 們憑什麼往生? 真的是完完全全是靠佛力的加持,才有辦法往生。
弟子碧柳恭敬節錄--仁敬師父審定
(八) 往生與否在於信願之有無

(八)往生與否在於信願之有無
所以他說:「憶念過去無功德,但依佛事得生此國。」我們現在要相信也不是那麼容易,這個法門就是信願行三個條件。所以我們平常我們同修,要 能夠比較好下功夫的,還是從「願」這個地方「往生與否在於信願之有無」,「信願」兩個字是關鍵。可是你要下手,自己可以培養加強信心的也 是從「願」開始,你這個願心越懇切,你當然往生就越有信心。
那一方面當然我們也要透過教理了解到這個往生的事情,百分之百是靠佛力,同時我們也要相信,十方諸佛不會打妄語,祂都有廣長舌相,那這種 「信」通常來講不是百分之百,你說我們相信佛不打妄語,我們可以點點頭「我相信」可是你是打心底相信嗎?你不知道,所以這個是有這個淺深 不同的差別。一般我們凡夫眾生,你要掌握到百分之百的相信,也不容易,如果你真的是百分之百的相信,你當下肯定脫胎換骨,整個身心柔軟, 觸光柔軟,觸光安樂願,一定有非常大的變化,不是等到往生…真正能夠對佛產生那麼大的信心,你肯定會有非常的感恩,然後這種自自然然會產生 一種力量,精進修學,以報佛恩。
但是我們現在沒有這麼大的變化,可能只是內心一種安穩,當然每個人的程度不同,可是確實只要你有一點點信心,特別是我們聽到善導大師,給 我們指導的這個法門,明天跟後天,我們就要詳細來講解,這個佛號的功德,還有從「信願行」方面的願文,來一條一條來探討,我們真正掌握到 這個教理,理論之後,你那個信心就會生起。但是生起了之後呢? 不是馬上就圓滿的,通常不可能百分之百相信,可是只要有十分相信,這個只要 有一點信, 「真信」內心真正願意相信, 即使程度不高,你也會日日的增長,這佛力會加持。
但是真正要靠我們自己可以掌握的,還是從「願」這方面比較容易,就是我們真的像韋提希夫人一樣,我一刻也不想待了。那你如何讓自己真正生 起這種一刻也不想待了,這種心情? 前不久我在一個學會講,講到這個很多老菩薩聽到很激動,一下了台就說:「我馬上要跟妳往生。」我說:「 等一下! 我還不能走,我想走,但是我也要等阿彌陀佛來接我。」她說我現在一刻也不想待了,我要跟妳往生,老菩薩很可愛,如果是這樣的話, 那百分之百沒問題了。
弟子碧柳恭敬節錄--仁敬師父審定
(九) 看清真相明白因果的可怕

(九)看清真相明白因果的可怕
所以我們平常可以從這方面來下功夫,那麼有了宿命通,還有很多好處,好處太多了,我們現在因為不知道自己的宿命。過去世的因緣,所以很多 人還在吃葷沒有吃素,你知道…我們現在眼前的這一桌大魚大肉,搞不好就是我們過去生的什麼?“爸爸媽媽”。這個一定要吃素 這個人親戚朋友、 阿公阿嬤,搞不好是你最愛的人啊!你忘記了嗎? 隔陰之迷,投了胎忘記了。
如果你真正明白這個道理,你吃得下嗎?你現在對你的兒子兒女,那麼疼愛有加,自己的另外一半,這樣子恩恩愛愛的,你不可能去傷害他們的, 可是你卻沒有想到,你天天滿足自己口慾的這些人,這些眾生,可能前世的因緣比這一世的還深,你不知道? 所以你糊里糊塗的一直造這個業,那 我們一往生有了宿命通,我們有沒有可能到了極樂世界還吃葷,不可能的! 送給你你也不可能吃,因為你都知道,自自然然這些所有的善法,所有 的善法你都會發心去實踐,所有的惡法你就自然會斷,不用人家勸,所以這個微細的煩惱,當你有了宿命通,你知道過去種種的因緣果報,可以說 幾乎微細的煩惱,你也差不多斷的差不多了。所以我們在這邊修行很困難,想要發心修行,想不造業都很困難,不要說要修行,一定要趕快發願, 求生到極樂世界去,否則我們不斷的在造業。
以前有一個阿羅漢,有一天他入定,他看到他過去生,造了非常重的一些惡業,然後有一世感得了地獄的果報,他看到自己墮入到地獄當中的那種 恐怖的情形,他嚇到流出的是血汗不是一般的汗。那我們在這裡還想說反正我沒那麼壞嘛…再吃一點魚、吃一點肉,再結一點殺業沒關係,蚊子一來 ,啪!就給它死,螞蟻一堆,水一淹全部都死掉。 不知道那個嚴重性,這個是殺業,很多都是我們天天都在造那個地獄的果報。自己沒有那個警覺 心,所以我們這個世間修行真的很難,一定要趕快求生到極樂世界去,獲得了這些神通,不但不會造業,而且因為明白了事實真相,所以你當下煩 惱斷,然後你會眾善奉行,這一種能力只有阿彌陀佛有辦法送給我們。要靠我們自己修,沒辦法! 阿羅漢他的宿命通,他修到自己煩惱都斷了,宿命通也不過八萬大劫很少的,他的能力是很小的,能夠知道八萬大劫以內的事情,以外的他就不知 道了,那我們一往生,這個宿命通跟阿彌陀佛是一樣的,無量劫的事情通通都知道。
那麼天眼通呢!日本靜照法師講:「不只宿命,亦知未來,愍諸眾生 ,不見諸色,迷於遠近,不見細色,而失因果」天眼通可以看到十方法界的種 種的現象,乃至於未來還沒有發生的事情,他都知道了。所以以後呢…我們要往生極樂世界,到時候是很自在的走,還是幾番波折,還是在危難當中 ,還是種種的現象,阿彌陀佛知不知道?知道! 所以會不會擔心自己,到時候萬一出了狀況走不了,不會! 阿彌陀佛具足一切的神通,這天眼通, 我們一去也能夠感得這個天眼通,我們現在就是沒有這個天眼通,所以不明白以後的因果,我們現在造了種種的殺業,將來會感得什麼樣的果報, 沒有那個警覺性。
因為不知道因果的可怕,真的是菩薩畏因眾生畏果,我們修學是一年比一年戰戰競競,連起心動念都要很小心,不敢去造一個惡念,只要動一個惡 念馬上懺悔,只要察覺一定馬上懺悔,因為知道會有果報。但是眾生是等到果報現前再說,而且他在造的時候他也知道,你們自己好好想一想,你 們都知道,即使我不持五戒,我還是殺生也是有因果,可是你們現在碰到那些螞蟻蟑螂的時候,你會完全的手下留情嗎?不見得吧!有時候心情不 好,就管不了那麼多了,這個不能開玩笑,心情再不好也不能造殺業,以後有果報的。
弟子碧柳恭敬節錄--仁敬師父審定
(十) 佛度貪欲的阿難陀

(十) 佛度貪欲的阿難陀
佛陀在世的時候,有一個公案很有趣,佛陀成道以後,祂當時是可以說是拋妻棄子,然後又違背父母的命令,在這種情況之下出家修行的。這我們 一般人當然不要仿效,佛陀祂是再來人,我們不是佛陀,祂有能力成道,而且成道之後,祂確實就回來度這些家人,所以祂幾乎能出家的通通都出 家了。
那麼其中祂有一個弟弟--阿難陀很難度,因為他很好色,然後又正巧又剛結婚,他正在熱戀的時候,你叫他去出家怎麼可能。佛陀就想了一個辦法 ,有一天就故意到他家去托缽,然後一般托缽,眾生恭恭敬敬的把飯菜放在缽裡面,然後就走了。可是那天佛陀故意把缽放在桌上不拿,然後等他 放了飯菜之後,祂轉身就走往精舍裡面走,阿難陀一看到:「奇怪!佛陀怎麼缽也不拿?」就趕緊把缽拿起來趕快追出去,佛陀有神通,祂腳程很快 ,阿難陀怎麼追都追不上,那追到了…跟著佛回到了精舍。要不然的話他的老婆是整天黏著他的啊,是沒有時間,熱戀的時候可能你們很清楚,專家 說熱戀的時候三個月時期,整天三個月當中,可以整天都看不厭倦的。那阿難陀也一樣,所以只有這個時候,終於離開他老婆的視線,然後跟著佛 陀到了精舍,一到了精舍以後,他缽一放趕快就要回家了。佛陀這個時候就把他軟禁起來不讓他回去,想不到這麼慈悲,這麼溫和的佛陀,也會來 這一招,就把他軟禁起來。然後他就一直吵鬧:「不行! 不行! 我剛結婚我怎麼可能修行!」 但是怎麼吵,佛陀還是不讓他走,他沒辦法了,他只好 乖乖的留下來修行,每天心不甘情不願的心裡想老婆,但是每天還是要修苦行。
那過了不久以後,佛陀就用神通帶他到未來,因為他不知道未來的因果,帶他到未來去看,帶他到天堂去,到天上去。然後到了天上,很多美女, 天女是非常美的,這個人間的女人怎麼能比得上。然後看到一棟宮殿很莊嚴,裡面有個很大的寶座,那阿難陀就問佛說:「這家主人是誰? 這美女 怎麼那麼多?」馬上就動心了,對這方面很感興趣, 因為佛陀知道他的心,所以才現這個相給他看。那佛陀就跟他說:「因為你這段時間以來,雖然 是心不甘情不願,可是起碼你事相上做到了,有跟著我們一起修行,所以將來你的果報,就是會感得升天,這個宮殿就是你的,你的福報感得。因 為你修行,所以就感得這麼大的福報,那這些美女通通都是侍候你的。」他一聽,眼睛一亮! 很高興! 然後佛陀看到他那麼高興就說:「那你不是想 要回去看你老婆嗎?」 他說:「老婆啊!老婆醜得跟母猴一樣我才不要。」然後歡歡喜喜,真的馬上就忘得一乾二淨,不要了。
所以說變就變,你看男眾的心搞不好…女眾也一樣,要講公平一點,人的心不可靠,真的是不可靠。那這個時候阿難陀,回去修行以後天天很高興, 更加的精進修行,為什麼?他希望以後,有更多的美女可以陪他,感得更莊嚴的宮殿。其實人就很好騙,只要滿足他就好了,他就很精進的修行。
那又過了不久,佛陀又用神通帶他到地獄去,然後到了地獄之後,他就看到了很大的油鍋,那個油鍋大到是我們不能想像;地獄的景像,你看我剛 講阿羅漢,入定看到嚇到都出血汗。那不是我們可以體會到的恐怖,他看到了那個大油鍋,然後裡面都沒有人,空空的鍋,那個油又是鼎沸的。他 就問佛說:「那這個油鍋到底是怎麼回事!也沒有人在裡面受苦,到底這個景像是什麼意思?」佛陀就跟他講說:「因為你將來…因為現在修行,那 你會感得升天的果報,但是升天之後你福報大了,忘記修行了,不願意修行了,享福都來不及還修什麼行,修行太苦了,每天粗茶淡飯的還要吃素 ,哪有現在大魚大肉,美女每天陪我來的有樂趣。那當然了你福報大天天享樂就造業了,造完了業以後直接墮到這個油鍋裡面,也沒有到餓鬼道, 沒有到畜生道,沒有到人道,直接墮下來。」當時阿難陀聽到這個話,又看到當時那個大油鍋的景像,真的把他嚇到覺悟了,他跟佛陀說懺悔,他 說福報我不要了,他不要再這樣子來來回回走一遭,你造了業還是要受這個苦報。當他知道未來的果報的真相的時候,他的心自然就老實了。
弟子碧柳恭敬節錄--仁敬師父審定
(十一) 明白世間之苦而生起悲心

(十一) 明白世間之苦而生起悲心
所以如果有了天眼通,知道未來的因緣果報,我們敢不敢造惡,絕對不可能。你們回去以後,如果還記得這一段話的話,看到那些小動物要小心一 點,要走路的時候也要特別小心,像我們出家眾為什麼佛陀要制戒,每年夏安居在夏天的時候,因為常常在外面行腳,很容易去踩傷一些蚊蟲螞蟻 小動物,佛陀為了護生,所以就制定這個結夏安居。
同時也是能夠讓大家精進辦道,聚在一起精進學戒研究戒律。但是還是以這個護生為前提,護生是我們所要做的最重要的這個戒法,所以我們不只 是不去動手殺生,我們還要護生,保護這些生命。要真正做到這麼徹底,不要想說沒有人看到,反正小小的一隻螞蟻也沒關係,才一隻嘛!以前都 殺那麼多都沒關係現在已經有改善了,學佛以後有改善,可是還是沒有做到徹底,我相信很多人都這樣,那我們如果真正知道,這個因果的可怕, 不要說小心翼翼的,不敢誤殺任何眾生,即使我們念頭動一個殺念,都不可以。
乃至於去詛咒你的冤親債主,平常看到很討厭的人,想要咒他早一點去死算了,一般學佛人倒還不至於這麼惡,但是呢!總是會有一些怨恨,種種 的一些不好的念頭,這個都很容易犯到殺生這條戒,將來都有因果的。我們修行要從這裡修,不是你發心要修行,然後你又不知道怎麼受持,自己 犯了過失都不曉得,當然如果你能夠二六時中,就這句佛號不斷,那肯定戒定慧同時具足,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你當下圓滿。問題是你不可能二 六時中,都在念這句佛號,所以我們就要特別的注意,常常要聽經,盡量的學習,你才知道怎麼樣去斷惡修善,怎麼樣去避免造業。
那麼天耳通,第八『天耳通願』日本靜照法師講:「亦須明了十方音聲,愍諸眾生; 不聞十方,諸佛所說。」我們現在如果想要當面聽到老和尚開 示有沒有辦法? 很困難,對不對? 更何況聽佛? 那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也入滅那麼久了,所以我們想要聽到善法很困難。那麼這一願也是主要幫 助我們,作為我們聽聞正法的一個助緣,那麼同時十方眾生,這個一切的苦樂憂喜,種種的心聲,內心裡面的一些想法,我們常常內心裡面也會講 話,自己喃喃自語別人聽不到,極樂世界的菩薩都聽到,所以說我們常常,如果我們內心發願,佛都聽到啊!天耳通就有這個能力,我們內心的苦 佛也知道。
所以在零三年,我又回到新加坡淨宗學會,發心住了一年多,在那期間我們總務就請我寫佛曲寫歌詞;希望能夠接引一些比較年輕初學的人,他拿 了一首曲子給我聽,聽完以後我就突然之間,我感覺內心心很酸,非常的酸…但是沒有什麼特別的念頭,平常大概也伏煩惱,也滿習慣的,沒有特別 很粗重很明顯的煩惱,不知道在難過什麼?然後聽完以後我就寫, 歌詞不到十分鐘就寫完了。
那首叫「世間苦誰知道」那是我寫了幾首歌詞當中,第一首讓我感受很深刻的一首,這個歌名叫做「世間苦誰知道」然後裡面有一段歌詞就接著講 : 只有佛陀最明瞭。因為我們要給初機的人聽,文字一定要很淺白,可是這個意思非常的深,深到我自己都講不出來,為什麼 ? 這句話的意思是 什麼?我寫只有佛陀最明瞭,正是說明我當時的內心的觸動,我是感覺到這世間眾生的苦,那種苦的程度之深,就連大菩薩都還不夠清楚,只有佛 陀能夠有能力真正能夠了解到,完全的了解到眾生的苦,是那麼的苦,是這樣的一個心情,寫下這首歌。所以寫完以後我哭了兩個小時,哭完以後 就第二天眼睛都腫了,其實當時整個過程,沒有很具體的難過些什麼?沒有為什麼事情在難過!可能就是,從小到大甚至於修行當中,我們看到世 間的種種的苦相。
弟子碧柳恭敬節錄--仁敬師父審定
(十二) 眾生跟我們是一體的

(十二) 眾生跟我們是一體的
其實我個人我倒是沒有很多的苦的經驗,多半都是自己經過一點苦受之後,那麼會去更進一步的去聯想到眾生的苦,尤其我感覺很多眾生比我們還 苦,自己還真的是很幸運。那因為我們也明白,整個法界就是一體,所有的眾生跟我們是一體的,就是我們自己,所以雖然我們自己,現在福報也 不錯,能夠出家修行。可是看到世間的眾生這麼苦,就好像自己也在受苦一樣,諸佛菩薩的心情就是這樣。所以諸佛菩薩祂不會為自己感到難過, 沒有什麼好難過的。但是是因為眾生的苦而苦,眾生流淚佛菩薩就流淚,所以我們內心的苦,佛陀都知道,一清二楚,祂比我們更苦、更心疼。
所以說阿彌陀佛才那麼焦急的隨時隨地,祂放下身段十方諸佛比不上祂的,放下身段隨時隨地就等待,只要我們願意真心願意求往生,只要一回頭 ,祂馬上就把我們救走了,這就是阿彌陀佛的心情。那因為祂有種種的神通,祂知道我們的狀況,所以祂自自然然會生起這種悲心,不要說佛有這 個能力,我們都可以稍稍有這種感受,當我們知道眾生跟我們就是一體的,所以佛菩薩的慈悲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個不是譬喻,不是形 容,而是真的相信眾生就是自己。
所以當眾生在苦的時候,我們真的會心痛,會跟著心痛,這個很奇怪的,有時候看到人家哭,我們就跟著哭,對不對? 看到人家很傷心很痛苦,我 們真的也會生起憐憫心, 真的是除了是因為我們本性具有良知慈悲之外,事實上眾生本來就是一體的,所以別人的反應我們也會有。
舉更明顯的例子,像雙胞胎,因為他的緣更近,基因各方面的,所以對方身體不舒服另外一個也跟著痛,對方感到歡喜他也跟著歡喜,這個感應就 特別明顯,他兩個個體為什麼會有這種感應,他當中也是有一個連繫的地方,就是一體的。
弟子碧柳恭敬節錄--仁敬師父審定
(十三) 跟法相應自然放下之樣子

(十三) 跟法相應自然放下之樣子
所以當我們有了這個神通,種種的神通之後,我們也可以明白,為什麼我們會有種種的這些心理反應,透過教理再了解這些事實真相,我們起心動 念,就會跟佛越來越像。事相上當然做不到那麼圓滿,自己習氣毛病一大堆,可是內心確實跟世間人的觀念都不一樣;看法都不一樣,就好像活在 另外一個世界一樣,同一個空間不同世界的人,修行越久體會越深刻,你會覺得跟世間人的距離越來越遠…
但是幸好有諸佛菩薩作伴不會覺得孤單,如果是世間人…你所得到的不是內在的充實,是外在的一些事業的成功,那麼你爬得越高峰,那真的是高處 不勝寒,是很孤單的,內心越來越空虛。但是我們修道人不怕,境界越高跟世間人好像真的很多方面也有一點格格不入,習性都不同了嘛!一個喜 歡五欲六塵,一個喜歡清淨法喜,清淨梵行,完全不同,內心的境界差別更是越來越遠,你會覺得了解你的人越來越少。
所以孔子說: 朝聞道夕死可以。真正能夠聞到道,跟法相應其實就夠了,心滿意足, 那可見得多難。那真正能夠契入這個境界,雖然跟世間人沒有 辦法,真正的能夠相容,可是因為內心的法喜,有諸佛菩薩在,所以夕死可以,一點也不留戀這世間一切。但是確實我們會感覺到,跟這個世間越 離越遠… 可以說幾乎沒有朋友,沒有世間人的,像總是有親朋好友這些人來往來的。可是你會發現不需要這一些了,事實上你不需要的反而覺得時 間不夠用,天天跟諸佛菩薩在交心,天天跟諸佛菩薩,共同在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弟子碧柳恭敬節錄--仁敬師父審定
(十四) 以真實切願之心决定得生净土

(十四) 以真實切願之心决定得生净土
這個我們同修以後漸漸就能夠有更深刻的體會,那麼像有些同修擔心將來往生會有一些障礙,這方面很多人都擔憂,很難放下這種憂慮。那麼我們 現在看到這個天眼通,我們知道阿彌陀佛,祂有這個神通能力,只要我們內心是真正發願去,真正我們剛剛強調的是,你真心切願的要去,發願! 阿彌陀佛都知道,所以祂一定會來接。
因為過去我們都以為,臨終的時候萬一昏迷怎麼辦? 萬一我老人痴呆怎麼辦? 現在很多人老人痴呆,還有中年痴呆的,四五十歲我們就開始差不多 了,覺得記憶退化等等的…都會擔心,這種恐懼其實蠻難克服的,特別是我們過去都一直聽錯了,以為老和尚一直強調,你一定要臨終正念才能往生 ,好像非得要正念不可,其實這個說法有他當時的時節因緣跟契機的對象,我們也不要把話聽死了。
在這裡我也跟同修分享,幾個實際的例子: 在台灣有一個教育界,非常有貢獻的一個教授,叫黃英夫,他是一個知識份子。那麼知識份子呢,一生 不信佛,也沒有皈依,也沒有去聽聞佛法,但是他在教育界相當有貢獻,也小有知名度,還接受總統的頒獎,種種的一些讚美,在學校還有很多的 貢獻、功績,都被表揚…是這樣的人。
但是他往生的時候,他是足足昏迷了四十天,在這四十天當中他是在昏迷當中往生的。在昏迷之前,沒有學佛沒有聽聞佛法,更不可能發願往生極 樂世界,但是在昏迷的四十天當中,他的子女很孝順,請法師去給他開示念佛法門,大家也給他念佛,那麼到最後往生的時候,他就是在昏迷的一 個狀態當中往生,而且很多很多的瑞相,確定他是往生極樂世界。這個是很近幾年的事情,確實的時間我沒有記錄下來,但是這是近幾年的事情, 而且他是教育界的小有名氣的人,這個給我們很大的信心。
其實類似這些例子很多,不只是這一位,前不久我在另外一個學會,講演的時候,很多同修聽完以後,都非常的有信心,非常的法喜。其中有一個 菩薩她跑來跟我講, 她說 : 「法師您講的百分之百靠他力,我絕對相信。」因為她的母親就是因為靠佛力加持而往生的,她的母親痴呆十年臥病在 床,幸好福報還不錯,這個傭人給她照顧得很好。 但是即使照顧得很好,一個人痴呆躺了十年,恐怕她的心情也不可能好,痴呆不是完全昏迷,她還是懂得一些平常的狀況;所以照顧她的人也很辛 苦,然後她對這個照顧她的人,有時候也會埋怨,總之她的這些心情的鬱悶不平,經常表現出來。
那來跟我講的這個菩薩,她是這幾年學佛住道場,她也很孝順,家人都不學佛怎麼辦!十年當中沒有給她聽聞佛法,她就想到一個辦法,拿了念佛 機,趁她們家人不在的時候,去賄賂那個傭人就跟她講:「他們不在你就放念佛經給她聽,家人回來趕快收起來。」就這樣做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這個人安然往生,瑞相非常的殊勝,當中也有跟她開示一下,簡單的開示一下,可是重點還是這個緣,還是因為聽聞到「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名號 。
弟子碧柳恭敬節錄--仁敬師父審定
(十五) 體會佛號與佛力之殊勝

(十五) 體會佛號與佛力之殊勝
因為善導大師也跟我們講過, 「南無」即是歸命,亦是迴向發願之意,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義故,必得往生! 只要有緣聽到「南無阿 彌陀佛」這六個字,這當中已經具足「信願行」, 「南無」就是「信」跟「願」,你會歸命你會回向,這個是善導大師的解釋,你會一心依靠阿彌 陀佛,目的是什麼? 你當然是信願你才會有必要依靠祂嘛! 就很清楚的這個內涵,那麼「阿彌陀佛」就是行。所以「南無阿彌陀佛」已經具足「信 願行」。
所以即使一個昏迷的人或者是一個痴呆的人,他沒有具體的因緣懂得發願,什麼叫信願即使是如此。只要他有因緣聽到「南無阿彌陀佛」他就可以 往生。阿彌陀佛早就跟我們約定好,以這個名號作為媒介,我們是依靠這個名號而往生的,信願是在於我們可以去掉障礙,假如你不願意去就沒辦 法去了,你聽到佛號也沒辦法去。所以其實整個力量所有的功德,所以說萬德洪名,都放在這句佛號當中。
還有一個更有力的證明,我們知道所有的經法滅盡時,我們知道釋迦牟尼佛的法運,一萬兩千年,最後一部經《無量壽經》住世一百年,然後一百 年後,《無量壽經》也消失的時候,還有這句佛號,那個時候眾生怎麼得度, 就只有靠這句佛號了,對不對? 經典都沒有,也不知道怎麼樣生信發 願,只是聽到佛號而已,對不對? 那些眾生怎麼往生?就只有靠這句佛號。所以確實這句佛號具萬德,無論是信、願或行,只要其中具備一個條件 ,我們都能往生,所以不用擔心。
看這個例子: 這是最近的事情,上個月的事情,只是憑著聽到念佛機,所以這裡我們還有一個觀念,也可以順便扭轉一下,以前我們都認為說:我 們幫人助念,送人送往西天,是我們助念人的功德,好像人念比較有力量,念佛機念就沒有力量,是靠我們人的助念去往生,其實不對是靠佛號的 力量,靠佛願力的力量。我們人去助念可以說是送行,去陪他念一念而已,人的影響是在於開示,假如他還沒有發願,或是他從來沒有聽到這個法 門,那你去告訴他,這個是你接引他的因緣,往生這回事的力量,還是百分之百在於佛號,在於信願行這個條件,不要弄錯了。所以我們看這個例 子也知道,只是聽到念佛機而已,裡面傳來的這個佛號,就能夠往生。
這個接下來我們如果慢慢,更能夠深刻理解,往生的這些理論跟方法,確實百分之百是依靠佛力。那將來我們去幫人助念,我們就有正確的心態, 不要說有的人,很發心去幫人助念,就認為是因為自己的功夫,那麼去念呢…這個人念個半個小時,一個小時就往生了,自己就覺得自己很厲害,我 功夫很好助念念得很好,那萬一這個人念了好幾天,怎麼念都念不走,這個內心就開始生煩惱,你再不趕快死我就要累死了,不然就太沒面子了, 就起了這種分別心得失心,認為是自己的功勞,或者是自己的過失,這個都是錯的觀念。
過兩天假如還有時間,我們就再進一步去理解,怎麼樣用正確的心態跟方法,來做助念這件事情,如果你掌握正確的方法,真的十個十個遇到你, 就十個往生成佛,這不是誇張的,不是誇張的。這誇張也就算妄語了,不可以的。只要你方法正確,只要聽到的人願意點頭就往生了,其他就是佛 的事情了,你只要有辦法讓他點頭,就可以了。所以真的可以做到,要掌握一些方法,這個因為還需要再詳細講,所以我們今天沒有時間,過兩天 還有因緣再提。
還有一個例子胡妮妮的母親,我們老和尚的大護法之一,我有聽人家講,這個我沒有在現場,有聽人家講她的母親是在中陰身的時候往生的,那這 個例子就在我們老和尚身邊的緣,中陰身往生,那她臨終的時候有沒有正念? 有沒有正念念佛往生? 還沒! 她還沒往生嘛! 對不對? 她是在中陰之 後四十九天之內往生的。那這不是也是一個例子嗎? 是不是一定要臨終正念念佛,一定要念出聲音。
所以那個助念的人說:你趕快念,念大聲一點,這個往生的人都氣快沒了,你還一直叫他念大聲一點,他真的被你氣死了,被你累死了。給他那種 壓力,那真的很容易失敗,那個真的十個就難得一兩個人往生,你方法觀念錯誤差別就這麼大。所以我們很多觀念真的要搞清楚,這個成敗差別是 很大的,你看胡妮妮的母親,她臨終沒有往生沒有正念,中陰身還是可以往生,怎麼往生的? 當然是靠佛, “信願行”這三個條件,絕對是不離開這 三個原因的,它是不一定要在臨終之前,正念現前,也不一定要功夫成片一心不亂,不要自己嚇自己。
好 那再深入的一些理論,我們明後天我們再繼續來學習。今天時間到了 謝謝大家 阿彌陀佛。
(第三場完)
弟子碧柳恭敬節錄--仁敬師父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