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論講記
- 2001年於新加坡淨宗學會弘法培訓班習講無量壽經_法會聖眾第一_玫萱習講(仁敬法師)
- 2004年於台中生命電視台主講_釋教三字經節錄
- 2010年馬來西亞_四十八願要義講記
- 2010年馬來西亞_觀無量壽佛經要義講記
- 2010年馬來西亞主講 佛說阿彌陀經要義 講記
- 2010年馬來西亞_印光大師文鈔 講記
- 2011年印尼北干圓緣寺_無量壽佛經要義
- 2011年馬來西亞_觀無量壽佛經 上品上生章 要義講記
- 2012年淨土教道次第廣論班課前預習教學文章
- 2012年馬來西亞_淨土教道次第廣論大綱要義
- 2013年馬來西亞古來_隨師行佛門弟子規
- 2013年新加坡_隨師行佛門弟子規 講記
- 2013年印尼北干_隨師行佛門弟子規 講記
- 2013年馬來西亞麻坡_隨師行-佛門弟子規要義
- 2013年加拿大多倫多_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 講記
- 2014年印尼北干開示_佛說阿彌陀經要旨深意
- 2014年美里居士林開示_佛說阿彌陀經奧旨深意
- 專題講記
- 佛一
- 釋愛(仁敬)比丘尼以佛法觀評時事
- 2010年馬來西亞_念佛超度及助念之方法 講記
- 2010年馬來西亞_瑜伽拜佛的功德與實效分享 講記
- 2010年馬來西亞_淨土思想研討班的研討方式與原則要義
- 2010年馬來西亞_瑜伽拜佛的方法與修行之道 講記
- 2012年馬來西亞_往生信心成就的心境略談
- 2012年馬來西亞主講_三時繫念要義
- 2013年新加坡南普陀寺_當下離苦得樂的方法
- 2013年馬來西亞_如何建立必定往生極樂成佛的信心
- 2013年馬來西亞麻坡_食存五觀 講記
- 2013年加拿大_教授瑜伽拜佛 講記
- 2013年多倫多_精彩現場佛學答問
- 2014年新加坡_藥師琉璃光如來之十二大願與西方極樂淨土相應之處
- 2014年埔里淨塵精舍 當下建立往生信心的要門講記
- 2014年馬來西亞_石山佛教會開示
- 2015年巴西美景巿芒果樹國家公園講座_ 身心靈的淨化與環保
- 2015年武漢蓮溪寺_對僧眾法談參學心得
- 專修淨土十六年的心得報告
- 2015武漢孝感蓮台寺佛教機基地佛七開示
- 2015年巴西聖保羅彌陀寺_念佛成佛的成就關鍵
- 釋愛-仁敬法師主講2019年9月6日馬來西亞昔加末八關齋戒佛學問答
- 釋愛-仁敬法師主講2019年新加坡_啟發本能大愛的實境練習
- 釋愛-仁敬法師主講2019年9月28日馬來西亞昔加末開示問答
第二場
第二場
(一) 至誠心是淨土法門成就的關鍵
尊敬的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我們要接著學習隨師行-佛門弟子規第三段偈誦。
至誠
一門深入無二心,真信真願從中顯;
不受境緣萬般擾,自性萬德自然圓。
這首偈誦呢!是開始講到我們淨土法門的主修範圍,前面兩首是為我們奠定求法的根基。第一首讚師和第二首禮敬,這兩首偈誦的內容啊!是無論修學各宗各派都必須要奠定的基礎,也就是正確的這個態度,做為一個弟子必須要具足恭敬心,對師長一定要能夠;師長的教誨要能夠真正的依教奉行。
那麼現在的人哪!普遍都缺乏這些基礎,包括出家比丘、比丘尼,在家男居士、女居士,乃至於呢!我們一般沒有學佛的人,在學校學生對老師,在家子女對父母,都不懂得恭敬心啊!這個是普遍的現象,所以在頭兩首偈誦我們特別強調這個根基一定要做到,起碼要花個兩三年的時間好好的實踐。
那麼接下來呢!無論你主修是甚麼法門才有辦法真正有一個下手處,那麼特別是我們淨土法門,這個小標題至誠,淨土法門的成就關鍵,對於三寶的恭敬心乃至於對師長的恭敬心是特別的重要,因為這個法門完全是仰仗阿彌陀佛願力的加持,如果對師長沒有恭敬心,內心是虛假的,所發的信願必然是假的,那麼就沒有辦法跟佛的願力相感應,那換句話說呢!無論你怎麼修學也沒有辦法成就。
那麼如何來修學淨土法門呢?其實在這一首偈當中只要我們真正做到了,淨土法門這一生往生成佛的目標就可以達到,甚至於我們在現前就能夠確定自己往生的信心,這一生當中必定能夠往生極樂世界,一生成佛,所以我們這個偈誦啊!這十首偈誦當中確實已經涵蓋了佛法所有的修法的核心要點,那麼第三首偈誦是針對淨土法門成就的條件。
一門深入無二心,真信真願從中顯,怎麼樣能夠確定我們的信願是真的?老修們都知道,淨土的成就的條件不在於你修學的工夫,不在於戒定慧的條件,而是在於信願行,特別在信和願,蕅益大師講,往生與否在於信願之有無,所以只要確立了信願這個條件就能夠往生,但是關鍵是我們的信願是不是真的,如果是假的那當然就不能往生。
弟子承念恭敬節錄 仁敬師父審定
第二場
(二) 一門深入可證明求生極樂世界的真信切願
那怎麼樣確定信願是真的呢?就我們前面第一句講的一門深入無二心這個是關鍵。一個有真信真願一心一意要求生極樂世界,這樣的人有沒有可能再雜修?有沒有可能再修修地藏法門?修修藥師法門?沒事到東方走一走,到地獄看一看?應該沒有時間啦!至少要先往生哪!先往生到極樂世界以後我們能夠分身到十方,俱足和阿彌陀佛等同的神通智慧,到時候在剎那間十方世界一念就到達了。
所以照正常來講,一個尚未得度還沉淪在苦海當中的罪業凡夫,一旦真正感受到這世間的苦真正生起了厭離心要求生極樂世界的人,那麼他的心思應該是一心一意都掛念在西方極樂世界,都掛念在淨土法門,天天只想著依照淨土法門的修法,信願行這個條件不斷的深入,所以一門深入無二心就可以證明你的信願是真的,假如你做不到,那麼恐怕就不要高興得太早。
凡夫啊!都很喜歡自欺欺人自己不自覺,認為自己這種厭離心是真的,這一生一定要往生這個話誰都會講,講也很容易,常常呢!自己不知不覺的也被自己騙了,所以靠這個言語不準要靠行為,要看看我們的行為有沒有改變,當我們一旦發起信願,念佛求生的念頭乃至於言語,我們發了這個願之後,我們的身心有沒有改變?我們的日常的行為有沒有改變?這個是最準確的。就算你發的信願不是真的,道理上你知道這世間苦,反正身邊的人都要求生那就一起走吧!一起跟著發願但是這個信願出離心不是出自於內心,即使是如此只要你的行為真正有依教奉行,一門深入那也必定往生。
祖師大德講,寧可執事廢理不可執理廢事,在事相上我們有依照淨土法門成就的條件一門深入,真信真願老實念佛,那就必定能夠在這一生當中與佛願相應,臨終蒙阿彌陀佛願力接引而能夠往生這是必定的,所以呢!往生的信願這個信心也當下就能夠建立,這大可放心,只要我們的身行跟佛願相應了,內心的這種必然往生的信心自然就會生起,當下就解脫啊!不是往生才住在極樂世界,現在就能夠嚐到那種味道。
弟子承念恭敬節錄 仁敬師父審定
第二場
(三) 真正有道心的人生活會大幅度的轉變
所以這首偈誦如果我們真的對照一下自己的身行,我們的願心發了以後有沒有真正這樣去做,如果你發了信願要求生極樂世界,但是呢!你天天把大部分的時間用在你的工作、賺錢,乃至於種種世俗的這些事務,無論你的理由多麼的完美、充足,這個通通都是屬於世間益、世間法,你還是對世間的事物比較感興趣。那麼通常很多人都說,那我沒辦法呀!我要過日子啊!然後應酬推不掉啊!唉呀…等等的,總是有很多很多理由,事實上呢!沒有那種沒辦法,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的選擇,自己潛意識裏面真正相應的,外境絕對不可能能夠真正影響我們,換句話說,我們如果有心就一定做得到。
什麼叫日子不能過,生活壓力很大,被工作拖著走,很多人都有這種無奈的聲音啊!事實上我們對照一下祖師大德,真正有道心的人是甚麼樣子?你看龐蘊居士,龐蘊居士開悟了,禪宗的大德一家人都開悟了,太太、兒子、女兒都開悟了,開悟的樣子是甚麼呢?所有的家產丟到海裏,連下個月的飯錢也沒有留就這麼自在,有沒有人修道人過不下去的?沒有。他們怎麼過生活?編草鞋。吃一餐或兩餐嘛!日子很容易過。
現在有一些修行人也是一樣,他住山裡面幾年不下山照樣過日子,修行人不會有人餓死的,但是如果我們的心真的是在貪著在世法上面那麼你永遠都在追逐你自己想要的東西,財色名食睡,總是脫離不了這地獄五條根,所以很明顯的你的道心越強,自自然然你這個道心你會轉化你的環境,你會做一個很大幅度的一個調整一個轉變。
反之呢!有的人修了幾十年,二、三十年我們眼前就有一位二、三十年到現在才發心開始過午不食,我們現場就有一位聽眾其實轉變也是很大啦!也不容易,緣份一到你看真的要轉變剎那間而已,但是緣分沒到的時候啊!這位老兄已經修學二、三十年了還沉淪在世間哪!
照理講這麼好的根性早就該出家了,也曾經也有這個因緣但是就錯過了,那麼你一錯過以後一旦回到了紅塵當中,必然很容易被世俗的一些事物給牽絆,而且呢越絆越深越絆越不得解脫,除非你再有更強的修道的助緣再拉你一把,所以永遠就是這樣子一直在這個世間苦海裏面浮浮沉沉哪!一沉一晃就是幾十年沒有甚麼變化,講沒有甚麼變化還客氣呢!事實上是越來越墮落,因為我們的福報會越來越損,業障會越來越重這是必然的趨勢。
所以呢!特別從淨土法門來講能不能夠成就問自己,修學其他法門也一樣看看自己有沒有改變,我們的時間我們的精神有沒有真正用在法上面,如果有心你再大的困難你都會去排除,比如說我娶了老婆怎麼辦?當然不能說好馬上離婚,那不行啊!會有人抗議啊!也不符合我們佛法慈悲的精神,但是你一定會想辦法會很努力得想辦法取轉化這個局面,譬如說建立佛化家庭,再不然你哭啊求啊也求他放你一條生路,總是有辦法,小孩子怎麼辦?全部送去當沙彌、沙彌尼,這也是一個很好的辦法,總是有辦法看你個人的因緣啦!
不管怎麼樣一定要有所轉變嘛!不然你說道心你說發了願這沒有人會相信的,你自己能相信嗎?大概也是很勉強,但是人哪!凡夫啊!很容易自欺欺人的,所以我們從哪裡看?這個淨土法門的成就,從你有沒有辦法專修一門深入無二心,如果連修法都還雜修的話那根本就不用談信願了嘛!你可能還對其他的法門有興趣,那麼你修學的目標就不定,還不定,甚至於呢!你還沉淪在這個世間的五欲啊!
弟子承念恭敬節錄 仁敬師父審定
第二場
(四) 真信切願求生之人經得起境界的考驗
那麼底下講「不受境緣萬般擾,自性萬德自然圓」,不受境緣萬般擾,當我們的信願生起我們也已經一門深入了,但是你能不能夠真正很順利的不夾雜不間斷一直到往生西方淨土,在這個過程當中也會有很多考驗,考驗你這個…有的人說唉呦!我發願啊我是有信願啊!然後我也開始跟著專修,但是也很有可能是修表面的,也還是一樣自欺欺人。
樣子看起來也是專修淨土,事實上有沒有真正發那個道心,真信真願不見得,看起來是專修淨土,實際上是因為他懶得再修其他的法所以他不會雜修,事實上連淨土也沒有真正在專修,表面上跟著念佛跟著共修而已,如果是這樣的人呢!當境界一來考驗馬上就會退轉。
所以有人說唉呀!你接收到佛力加持啦!信願生起往生信心也有建立的人絕對不會退轉,這是真的絕對不會退轉。但是為什麼有些人他看起來也專修也發信願了為什麼會退轉?就是因為那個專修也是假的,當然信願也是假的,所以境界一來就考倒了,以前沒倒是因為還沒有很足夠強大的境界來考驗。
所以後面底下更進一步啊!說明要能夠不受境界總總的境界的干擾,人家來告訴你這個法門其實只是一個方便法,根本沒有極樂世界,幻化的一切都是幻化的,從空門的角度告訴你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不要執著,哇!講得頭頭是道啊!不要說講的這麼一番大道理,就是隔壁的老王跟你熟一點的,他跟你很好他不會騙你的,哇!這下子他為了怕你早點往生他沒伴了,他就拼命的抓住你不讓你跑,人都有私心的,乃至於家裡老婆妻小他需要你,所以怎麼死也要把你拉住啊!想盡辦法讓你退轉。
任何讓你退轉的因緣通通都是障道的因緣,講難聽一點就是魔,這麼魔啊!我們不要想那麼恐怖,好像唉呀長得很像厲鬼一樣很恐怖,不是,只要是障礙我們修道的通通是魔。
弟子承念恭敬節錄 仁敬師父審定
第二場
(五) 用敬而遠之的態度去面對不同的法門
所以善導大師特別在觀經裏面用了很大的篇幅提醒我們,就算大菩薩來勸我們不要修這個法門都不能受影響,你說那大菩薩已經境界很高了,為什麼他話不能信?當然不能信,因為大菩薩也還不圓滿。
譬如說其他宗的祖師他們有他們的修法,每一宗的祖師每一宗的法門修法下手處都不一樣,而他還沒有到佛的境界,他當然修法也有不圓滿的地方,那我們也不能說他講解錯,因為有些祖師他用那個方法來修再回向也可以,但是我們不行,我們沒有辦法成就。
所以如果你聽信了他宗祖師站在他宗立場的修法來修淨土,那是很困難的,或者是說他甚至於認為就不相信,有些法門…譬如說有一些現今有一些流派他們呢可能特別強調他們的修法,那麼他們的修法可能會覺得好像跟我們淨土有一種抵觸,所以有一些教派也是不太認同淨土法門的也有,那他們這些也是大德啊!也都是善知識在他們自己的領域裏也相當有貢獻的,這些人講的話也很有力量,那善導大師就提醒我們,即使這樣的大菩薩來講來勸都不為所動。為什麼?因為他不是佛。
淨土法門是佛的境界,佛果地的境界送給我們凡夫做修因,從果地做為修因,因果同時這個境界純粹是佛才有辦法理解的,等覺菩薩都還沒有辦法完全理解,所以他們還要念佛回向,等覺菩薩也還要依照這個法門跟我們一樣修學,依信願念佛求生極樂世界啊!這個經上都有很…文殊菩薩也求生、龍樹菩薩也求生,那觀音菩薩更不用講,阿彌陀佛的使者。普賢菩薩也求生啊!他們都是等覺菩薩也要跟我們一樣信願念佛仗佛慈力,仗佛的願力回向才有辦法往生到極樂世界,所以很明顯的他宗祖師其他的大菩薩的話,如果以他的立場來勸我們不要修這個法門能不能信?不可以信。
但是呢!善導大師也提醒我們也不要誹謗或對立,就告訴他們你說的都很好,你說的法也很好,我也很讚嘆也很恭敬,但是呢!我有我的因緣我有我的根性,這個法門比較適合我修,所以我們就感謝的心,但是我們呢!不隨順,但是也要恭敬感恩,因為本來就沒有對立的,如果在法法有對立那這個心態也跟道不相應。
只是因為眾生的根性不同,所以世尊開演了種種不同的法門,這些只是要應眾生不同的根性不同的病症而開的藥,沒有甚麼絕對的對錯好壞,乃至於根本就沒有高低,這一切也都是方便說,所以法法都是圓滿的,我們不可以有比較好壞,甚至於批評的這種心態這個都有問題,那麼我們一樣是恭敬讚嘆,對任何法門都恭敬讚嘆。
但是還是要堅持我們的法是最好的,對我們來講適合我們的法就是最好的也是最圓滿的,要有這樣堅定的信心從我們發起信願開始,然後身行真正做到一門深入,這種心行可以保持面對種種境界而不受到干擾,那麼臨終的時候必然往生,往生之後一生成佛自性萬德自然圓,不用一條一條修半天無量劫啊!一往生就成佛,一生成佛就是這麼的不可思議。
弟子承念恭敬節錄 仁敬師父審定
第二場
(六) 修行的基礎從持戒開始
所以這個部分這首偈誦是說明淨土法門成就的關鍵,最核心的教法。善導大師也跟我們講:「極樂無為涅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故使如來選要法,教念彌陀專復專。」假如這點做不到,恐怕難生,我們這首偈誦講的你沒辦法專修,隨緣雜善恐難生啊!就怕雜就怕你不能夠一門深入,因為什麼?這是極樂無為涅槃界啊!佛的果地境界啊!你不專修怎麼可能能夠感應上?
透過專修百分之百的把身心依靠阿彌陀佛的願力,這樣的至誠才有辦法感應上,感通…至誠感通,這個法門的成就沒有其他的,只是靠能不能感通,跟佛的願力感通。那麼只有專只有至誠,專才能表現出至誠,只有至誠才能夠感通,所以這個是最關鍵的不用其他的條件,這首偈誦你做到了你就必定往生。
這首偈誦呢是講我們淨土法門的修法,接下來第四首講的是戒法,我把這個淨土的主修放在第三首是因為啊!這個世間是無常嘛!甚麼時候往生不知道,所以要先把我們後路先鋪好,先建立往生的信心,然後建立之後要幹甚麼?不是沒事做啦!還沒往生嘛!那就要開始踏踏實實的從基礎做起,從基礎學起。
「五戒十善及律儀,行住坐臥皆需行,時時懺悔宿世業,積累福善養德行。」
那麼淨土經論跟我們講,我們念佛人往生條件只要信願行,根本不需要修任何的功夫,持戒不在往生的條件當中,為什麼我們還要學這個偈誦呢?為什麼還要學這些戒法呢?那是因為如果一個真正對這個世間厭離的人那麼他必然一心一意的辦道,你不再會去想要追逐五欲六塵,那麼勢必呢就心在法上,那就要從基礎開始做起。
如果你有因緣俱足你可以終日念佛,那麼這所有的善法、戒法通通圓滿,你念佛的時候身口意當下絕對是最清淨最圓滿的,但是通常我們在生活當中也是沒有辦法做到二六時中都念佛不斷,因此我們必須要從戒法開始學習並且受持,這個也是必然的現象,一個內心接受到佛力加持的人他所表現出來的身口意啊!一定是越來愈與道相應這是自然的必然的一個反應。
那麼因為凡夫業障很重,雖然有的人真的是立刻脫胎換骨,接收到佛力加持以後整個人身心轉換就像浪子回頭啊!突然之間變成大好人這種人也有,但多數的人轉變都沒有這麼大,所以我們就要規規矩矩的從戒法開始學起,那麼這個也是我們弟子規修學前面建立了根本的學法的態度之後呢,我們接下來就要開始修行。
修行一定是從持戒開始,戒、定、慧,我們修的淨土法門的修法「信願行」並不礙於戒定慧,信願行當中必然也有戒定慧,不要以為我們念佛人不用持戒不用修定不用注重般若智慧,並不是,只是說我們並不靠它才能往生,雖不靠它我們還是必須要學習必須要受持,這才是一個真正有信願求生的念佛人他必然的身行。
弟子承念恭敬節錄 仁敬師父審定
第二場
(七) 建立正確觀念和方法持午並不難
特別是出家眾啊!五戒十善和《沙彌律儀》這個都是最基本的,做為一個弟子必須要在這個基本的戒法上能夠受持,進一步還有比丘、比丘尼戒這個戒律啊就越來越提升啊!那麼這個基礎的部分如果沒辦法做到,那當然出家眾啊!本份你就沒辦法盡到。
那麼在家眾也是一樣,在家眾基本的戒法是五戒,那五戒我們也談過很多啦!常常勸導同修一定要發心持受五戒,求受五戒之後你就要學戒、持戒,所以求受戒呢是一個開端,修行的開端,然後呢!力行十善業,甚至於《沙彌律儀》在家人也可以開始學持。
其中一條主要的是這個不碰金錢當然在家人還是不方便,我們可以在飲食上面下工夫,就是最近因為前一陣子大概二十多天前,遇到一位大善知識的加持,就是果清律師,那麼因為已經正式依止他,向清和尚學習律法,那在二十多天前哪!跟他老人家見面的時候啊!他也很關心我學習的情況特別是在戒法方面,那因為我自己啊!以前也持過過午不食這條戒,出家人從沙彌尼…沙彌、沙彌尼就必須要持的,這是在《沙彌律儀》裏面前面十戒這個就要做到的。
那麼因為以前學講經的壓力很大,有了一種壓力性的潰瘍,胃潰瘍…之後就沒有再持這條戒,那麼現在很多人也是因為各種因緣不方便,很多人都開緣,很多出家眾都開緣沒辦法過午不食,那也就是已經好幾年了就是一個方便,晚上就吃一點麥片那是避免胃酸過多,那因為胃酸過多我試過好幾次了,想要再過午不食都沒辦法成功,因為以前嚐到持這條戒的好處,自己很想持但是就是因為色身的業障沒辦法,試了好幾次沒有成功,原來啊!遇到果清律師才突破這個障礙。
原來是我們的知見錯誤,我們以為被這個腹脹啊!這個如果胃不好的人肚子一沒有食物時間到了沒有進食,胃酸會分泌過多嘛!時間一到它照常是分泌胃酸的,那你肚子沒有給他東西消化它自然我們感覺上會有一種錯覺快要胃痛了,然後肚子會發脹,這個時候馬上就很緊張,而且我們的知見上認為說對,這個空腹的狀態一定會胃痛,會促使胃痛所以很緊張,稍微一腹脹趕快投降了,就吃一點麥片,所以每次都失敗。
弟子承念恭敬節錄 仁敬師父審定
第二場
(八) 發起願心人人都可以順利持午
那麼當時我就想到既然因緣俱足了嘛!律師要求了我們不聽也不行,我心裏就想好,那我就決心開始持,真的準備拿了胃藥,天天帶在身邊,可是很不可思議,當我們這個願心一發以後我以前試過很多次,只要一兩天沒吃,就腹脹然後開始真的感覺有一點痛,但是這一次發願之後竟然沒有,頭兩三天也是有一點點腹脹,但是我們有一個方法我們可以喝非時漿,我們可以喝完全沒有纖維的果汁或者是蜜糖加水,甚至於米、粥啊!
你可以煮那個米沒有煮破,還沒有煮破的那個很清的水”ㄢˋ”嘛,但是不能夠煮到很濃,那個米肯定破了才會很濃不可以,米還沒有破第一次煮的那個湯都可以,但是這個真的是很麻煩,我到現在都還沒吃到這些,我只是偶爾喝一點點糖蜜,甚至於有一些果汁也可以喝,打好的果汁不可以呦!那些有纖維你故意把它打到很細很細不可以,牛奶豆漿這些它乾燥之後有粉,它是屬於食物嘛!食物不可以,我們過午不食嘛!只能喝非時漿完全沒有渣的純粹像飲料這樣子的可以。
那其實我胃藥也準備好了,然後呢非時漿也準備好了,但是我卻發現很容易,才過了兩三天根本準備這些東西都不用用到,連藥都都沒有吃過一顆,胃藥都沒有吃過一顆,我也沒想到有這麼順利,當天律師要我持以後我當天身邊都還有準備晚上的藥石,我當天都沒有碰,當天就開始持,頭兩三天有一點點不舒服的時候還沒有胃痛,腹脹我馬上喝一點點非時漿就沒有事,很順利就度過了。
那麼這一次呢來印尼的前幾天,我們這一次的行程排了二十天,在印尼新加坡都有佛一,那麼之前呢來這邊之前在新加坡有一些身邊比較熟的居士護法,過去他們連想都不敢想過午不食,也曾經想過想要發心持這個戒,或者是甚至於有的人哪!他還連素都還沒吃全素,但是很奇怪喲!這次呢我一提了以後他們立刻也是當天就發心而且很順利,當我來到這裏馬來西亞的時候已經一個多禮拜了,他們每個人都持的很好,只要你有這個願心,你也可以做得很順利。
弟子承念恭敬節錄 仁敬師父審定
第二場
(九) 在家修行也要從沙彌律儀的過午不食開始
當然我也有提供了一些方法,譬如說過午不食呢!是一般我們在寺院道場,我們在家裏面如果你們居士在家裏面不出門,盡量是十二點以前用完,而且要刷好牙,牙縫如果還有塞東西,這個都算破戒,這樣才真正結齋,盡量不要開緣,但是你出門…像我出門就真的開緣,時間上開緣,不然的話很不容易成功。
這條戒你很不容易成功為什麼?你會給人很不方便,我們要兼顧大乘菩薩戒法不要給眾生惱害,有的人不能理解,如果十二點以前要吃到飽,那你十點半要去開餐廳點菜啊!對不對?或是說一大早要準備菜要煮給你吃,那這些會造成很多不方便,甚至於有的人他就是哇!慘了慘了來不及了,因為有的人他上菜慢一點了,哇!超過時間了不敢吃了,那你今天不吃明天又吃後天又不吃,保證你的胃一定出問題。
我以前胃痛跟這個也有關係,以前持的時候有時候晚上要發心,因為輩分小嘛!人家是好意要跟我們結緣嘛!結果呢!我就吃了開緣吃了,搞到有時候吃有時候沒吃,真的感覺上對這個胃有點不太能適應,加重了潰瘍的一個程度,所以要穩定平常我們盡量不要開緣,但是出門的時候時間上可以開緣,為什麼我們了解到這個制戒緣起,這是我自己這樣子做然後我給大家做一個參考,當然盡可能不要去開這個緣,但是我想是很難,尤其是居士如果你真的要持好這條戒,可能必須會碰到這個問題。
我們要知道這個制戒緣起,這個戒是讓我們減輕食欲,那麼你食慾減輕了就有助於辦道,其他的這個財、色、名、食,這個睡自然也會減輕,好處很多讓你的身體健康。甚至於我們這一次我發願受持之後我還聽到了相關的一些訊息,原來啊!過午不食不但不會令這個產生胃病啊!腸胃不舒服,不但不會而且還可以治療胃病,這個是和以前都完全是不同的概念,剛好相反,跟我們很多人的理由不敢持午,不敢過午不食的這個理由,怕胃腸不好這個概念完全是相反的。
而且呢!那有的人說那這樣子營養不夠怎麼辦?這個觀念也不對,我們其實一天一餐的食物都夠了,我們現在一天還吃兩餐,假如你持過午不食這條戒,營養上絕對是沒有問題,不夠是因為我們有愛吃的習慣,我們的妄想也多,所以我們會覺得我們好像營養不夠,消耗的這個能量很快,實際上完全都是心念的問題。
所以我們今天要認識到真正過午不食你的身體會更健康,為什麼?你的腸胃有更多的時間可以休息,那麼它的功能會越來越強化,強化了以後你雖然吃進去的食物不多但是他吸收能力好,對不對?那麼你的胃腸一旦強化了以後,因為我們的身體是一個小宇宙嘛!每個器官都有自己治療的能力嘛!你這個胃腸一旦健康了你其他的器官也會更好,這個是醫生都能夠理解的理論,每一個器官你只要一個器官不好,其他器官也會受到影響,一個器官健康了,其他地方其他器官也會受到好的影響,整個身體會因為你持過午不食這條戒而越來越健康,所以我們為了健康也好,為了修行也好,我們都應該無論出家在家都應該發心持這條戒,這個是真正開始修行。
其實五戒還不算甚麼開始修行,五戒是做人的基本而已啊!儒家講的仁、義、理、智、信嘛!五戒殺、盜、淫、妄、酒嘛!你做到了你也不過是一個正常的好人而已啊!也不算是談得上什麼修行嘛!真正修行要從過午不食《沙彌律儀》的標準開始,所以在家人也要發心。
我們這個弟子規啊!是給四眾弟子也包括在家弟子也要修學《沙彌律儀》,隨自己的能力發心盡量受持,如果你願意持不碰金錢戒也很好啊!不過很難,因為居士你要生活倒不一定一定要持這條戒,現在很多出家人也是必須要開緣啊!這個沒有辦法,大環境的關係。
所以這個地方是一定要學習的,一定要求受戒,不管是不是往生的信心建立了,你修學那一個法門都必須要學持的部分。然後呢!這些律儀啊!五戒十善及律儀、行住坐臥皆須行,不是到道場才修行,任何時候要把它養成習慣,戒律不是束縛我們,是幫我們調整一個良好的生活作息乃至於心態,戒律是幫助我們去掉貪、嗔、癡,去掉五欲六塵的一些惡習,養成好的習慣,所以當你習慣了之後你會覺得對你來講只有更自在更解脫,完全沒有束縛感。
就像我持了二十多天啊!唉呀!高興的不得了,現在我覺得很多時間可以用功,傍晚省了一餐嘛!然後在拜佛的時候,平常我們都有在拜佛,在拜佛的時候覺得肚子特別的輕,以前啊!你晚上吃一點東西,雖然吃不多可是感覺還是有東西啊!肚子裏面還是有東西,那拜下去的感覺還是有一點沉重,所以呢!光是你要用功你都會覺得特別的法喜,特別的輕安,所以這個部份你們可以發心。
弟子承念恭敬節錄 仁敬師父
第二場
(十) 如何克服生理因素持好過午不食戒
然後還有一個地方要注意,就是剛開始幾天難免你會想著食物,尤其晚上時間越晚聞到香味了,然後肚子又咕咕叫了,這個時候很容易 “凍未條”很容易失敗,想先吃了再說,過兩天再開始持,所以有一個辦法,當有一個念頭那個食慾生起的時候趕快轉念頭,千萬不要再一直想著那個食物的美味,這個很重要喔!
我以前也曾經晚上不吃嘛!我甚至有時候是如果胃沒有問題,連麥片連簡單的藥石都沒有吃,那就一直忙著做事,結果那天超過睡眠時間沒睡,時間到了沒睡,太晚了還沒睡的時候肚子餓的特別厲害,在那種時候突然想到某種平常喜歡吃的東西,哇!那個時候真會 “凍未條”,而且會想好吧!吃吧!反正偶爾又不會怎樣,我也沒犯戒啊!我也沒說不吃嘛!對不對?沒有任何關係的情況之下只是偶爾嘛!你會不會吃?會,我都跑去吃。
但是這種情況是怎麼樣?偶爾啦!幾個月久久一次啦!真的超過時間還沒睡,通常為什麼?沒有願力的束縛沒有戒法的束縛嘛!又覺得影響不大,那麼你那個念頭又想到那個美味啊!口水一直流下來,所以十之八九你都會去吃,吃一餐而已吃個宵夜對身體其實是不好,但是有影響啊,但反正是偶爾嘛!就會這麼去做,更何況你們平常天天都習慣吃晚餐甚至於吃消夜的人,所以當你那個念頭一生起,趕快停止,這個我們可以做主我們可以控制的。
因為我們已經發願了我們一定要持好,那你如果繼續想著讓自己很痛苦,口水越流越多而已,所以趕快轉念頭。我自己感覺是並不難哪!然後你持了以後你會發現有些人喔!他沒有任何的這種戒法的約束啊!他不只吃晚餐,常常還吃下午茶對不對?喝咖啡啊!吃個餅乾、麵包啊!下午茶、晚餐,有時候晚一點睡的還要吃消夜,三餐呢!再加上早上兩餐,中午一餐早上一餐,真的是 “持五”沒有錯,一天五餐也叫持五,受持五餐嘛!剛剛好也是持五,所以你看這樣吃下來常年你的開銷,一天五餐耶!還有你的腸胃沒的休息啊!你雖然十二點睡著了你是睡著,你的腸胃還在工作啊!日夜不休息的怎麼可能會好?
真正要胃腸好啊!一定要持午要減輕它的工作量,然後呢!中午吃完以後,下午晚餐消夜都省了,你一個月可以省多少錢?好處太多,要做難不難?不難,我們剛剛講只是發願而已,那個習慣大概三五天一個禮拜你就可以習慣了,我們這幾天也有實驗嘛!這居士從來沒有真正持這條戒,可是他們持的很自然哪!
因為我們每個人都不吃,你也沒東西吃就是那個氣氛,當然在家裏面可能你會有一點困難,你就自己要安排功課,大家吃晚餐你就趕快去做功課,不要讓自己空閒下來,自己安排你會發現好不容易多出時間了嘛!趕快要去運用嘛!你當然不會等在那邊一直想我要不要吃?要吃?不吃?要吃?不吃?一直在那邊掙扎,不需要。下定決心以後你要告訴你自己你可以做到,事實上不難做到,你要告訴自己你一定要持。
弟子承念恭敬節錄 仁敬師父審定
第二場
(十一) 發心持戒要盡量持到圓滿
我們不管受持五戒也好,或是任何的戒我們都要發心真正要持,不可以隨便受一個形式,五戒沒有受好破戒是要下地獄的,那你說那怎麼辦?沒有一個人沒辦法沒有一個人可以持到清淨的確實所以也是有辦法,我們盡量持到圓滿,真的不行的時候,你這一條戒要犯的時候你可以趕快捨戒,對一個人捨。
譬如說兩個人一見鍾情已經快要外遇發生了,這個時候你想到我們受戒的人哪!當然是不可以外遇啊!真的一外遇下去,不邪淫嘛!你可能就妻離子散了,”代誌真大條”,所以這個戒一定要持好。但是有時候碰到過去生的夫妻約定好下輩子再續前緣那你怎麼辦?冤親債主碰上了怎麼辦?如果你沒有受五戒的人你肯定十之八要犯了,所以現在離婚率那麼高啊!外面都還好幾個小孩,沒有戒法的加持,如果你有受了戒那就情況不一樣,很可能會保住為什麼?你可以先捨也是沒有錯,但是呢!你必須要對一個人;對一個人捨戒。
因為我們不敢保證都不會破戒對不對?那你真的沒辦法受你要先對一個人捨戒,說那這條戒我要先捨,如果是你先捨你就不犯,如果你這件事情犯了、做了但是至少你沒有犯破戒的罪,你不會墮地獄,很簡單你只要對一個人說我先捨,以後你還可以再重新求受,無數次都沒有關係,你如果沒有捨戒你就直接做錯事那你就破戒多一條下地獄的戒,那麼你求受戒的你就知道有這個規矩嘛!你一定知道說喔真的不行要犯戒要先捨。
然後另外呢!我們求受五戒有二十五尊護戒神,他會在冥冥當中去加持你去轉化你的念力讓你不要真的去造惡,不要去破戒這個都冥冥當中的加持,再加上這個規定很明確的規定,你要犯之前必須要先捨,那你就可以避免這個破戒。
那譬如說你這個對象兩個人有時候談戀愛的事情好像是沒有道理的,這個人我們看起來就是不怎麼樣,可是呢!他的冤家看到她就像西施一樣,情人眼裡出西施,再加上有些因緣剛好四下無人,哇!燈光很浪漫,然後過去的因緣等等的眾緣俱足了,這個時候真的很難不犯錯。
那你假如有受戒你可能真的會要破戒了,這個時候你至少你受過戒的人你會想到你要先捨嘛!不然要下地獄的,這是肯定的,那你對一個人捨四下又無人怎麼辦?你要對你的對象捨,你說對不起等我一下,我先捨戒把不邪淫這條戒捨掉,這樣,可是我相信當你這個過程做完了以後,對方也可能也恢復理智了。
剛剛的那種衝動啊!有時候犯錯都是一時的衝動,所以這個形式是不是也幫助你冷靜下來對不對?有時候你捨完了以後,大概兩個都沒有什麼興趣了,恢復理智。因為確實這個邪淫外遇啊!會造成很大的後遺症,殺、盜、淫、妄、酒這個是重罪,以小乘法的標準這個是沒有辦法懺悔的,你犯了就一定有果報,性戒,性德的性不通懺悔所以不可以隨便犯,那所以凡夫啊!誰敢說自己殺、盜、淫、妄都沒有犯過?很難耶!
弟子承念恭敬節錄 仁敬師父審定
第二場
(十二) 接收佛力加持的人會更精進修學
妄語啊!不知不覺你一天到晚打了幾次妄語,一天不打都不太可能,習慣了;習慣成自然,自然你就沒有發覺。你說不邪淫這個還好,你只要沒有外遇那還好,居士就不會去犯到,但是如果以大乘標準你起心動念,比較色一點那個念頭的人那!看到美女身材不錯啊!那個怎樣怎樣,這些都算犯,他只是有輕重之分,他這個犯戒還有種種的輕重的一個結罪標準不同,你想做跟做了,做到一半跟完成了,這個都有分,輕重都有分,所以沒有辦法真正持的很清淨。
弘一大師持戒精嚴他都覺得自己持戒持的很不好,常常懺悔,那一般人更不用講了,所以我們要天天生起懺悔心,常常懺悔改過然後一定要念佛求往生趕快跑,要不然的話靠自己啊!肯定要來生得人身都很難,因為得人身是你要持五戒持的很好,所以換句話說肯定要墮落啊!
所以在現前我們盡可能就要把這個五戒十善盡量的做好,避免萬一沒有往生,照理講因為幸好我們有接觸淨土法門,如果沒有修學淨土法門,真的十之八九都要墮落。再加上你再不去求受五戒啊!盡可能的少造一點業,那肯定你是墮的比誰還深,可能直接到地獄去或到餓鬼道到畜牲道很難講,十之八九命運就是這樣子。
世尊講啊!來生能夠再得人身的人像爪上土啊!像手指裏面碰到了沾上一點點土那麼少,不能夠得人身的像地上大地的塵沙這麼多啊!那我們看看我們世界五六十億的人口,不要看那麼遠,我們周遭的這些人當中我們有沒有資格再得人身?可能我們都比人家壞,業障比人家重對不對?在這麼稀少能夠得人身的人當中比例當中可能沒有我們,沒有我們的份,所以這個至少好好的受持五戒啊!這個是可以保住人身,可以避免墮落,然後呢要用懺悔心,時時懺悔宿世業,然後盡量的積累福善養德行。
這首偈誦啊!如果沒有就一個念佛人的立場,如果沒有盡心盡力去做得更好,那說明你沒有接收到佛力的加持,你一定會…雖然我們念佛人沒有強調戒法乃至破戒五逆十惡都可以往生,可是你在行為上應該要比沒有學佛的人,甚至於比其他宗派修學戒定慧的人修學的精進程度啊!要遠超過他們才算正常,才算你的信願是真實的。
那麼你真正有接收到佛力的加持,與佛力,與佛感應,得到這種加持的力量,所以在行為上就可以判斷我們的境界,我們來生的去處,不能自我安慰啊!自己覺得我一定可以怎樣、我一定可以怎樣通通是妄想,那個都不準啊!不保險哪!所以即使我們前面第三首偈誦我們做到了,建立往生的信心了,接下來也要開始踏踏實實的學持戒法。
弟子承念恭敬節錄 仁敬師父審定
第二場
(十三) 弟子應有的修學態度是從真心當中依教奉行
接下來我們看第五首偈誦,第五首偈誦受教。
「師所傳授諸教言,需由真實心中受,放下我見及慢執,甘露法水方得入。」
這裏呢進一步啊!在強調做為一個弟子應有的修學態度,這個部份不只針對念佛人,你修學任何法門都要做到這裡面所談的標準,特別尤其是淨土法門,完全是仰仗佛力,所以呢對師長所傳授的任何的教法必須要在真實心中去領受,不能夠跟師長有絲毫的虛假。
現在的人虛假慣了所以對師長也常常應付應付,說了好好好好…結果呢沒有去做,那也不是故意的,相對之下我真的很恭敬師長了,但是呢雖然你自己感覺很恭敬,但是實際上有沒有啟發,從真實的心中啟發這種依教奉行,真正踏踏實實百分之百去做到?那很難說。
很難說,為什麼?因為你有我見、我慢、我執,所以呢必須要放下我見及慢執,你沒有放下你不可能從真心當中真正去依教奉行,對於師長所教的教法你可能會保留幾分,這個我聽了我認同了好可以接受,另外一部分可能我聽不懂或者說我不是很認同的,那你就先擺一邊對不對?還是保留自己的理解自己的修法,並沒有百分之百的真正的真心領受師長的教法,這是很普遍的現象。
特別是那些我見、我慢,看起來特別優秀的這些老修更容易,尤其是我們男眾居士要跟我們比丘尼學法更難,男眾居士;男眾本身哪!這種我慢心就會相對之下會比女眾來的強,特別是老修,而且男眾;女眾在男眾眼中相對之下也是比較柔弱的,這個是一種潛意識當中的一種分別心哪!所以如果你的師長是女眾,那你特別就要去克服這一點,我們身段要能夠放的下,我們柔軟心恭敬心才能夠生起,自己真正才能夠把自己放在做為弟子的位置上面,你才能夠真正領受甘露法水方得入啊!師長所教授的法你能夠在真實心當中去領受,這個法水才能入到你的心。
前面這句「放下我見及慢執」就是你的障礙,業障一定要先放下,否則啊!甘露法水是沒有辦法入到你的內心的。
弟子承念恭敬節錄 仁敬師父審定
第二場
那你的心虛假師長知不知道?知道;一定知道,如果不知道就沒有辦法為人師表,肯定是知道。所以呢你有多少真心他就教你幾分,就是這個樣子,我們就是一種感應自然的,你百分之百聽話,那你就可以得到百分之百的傳法,師長會為你打算一切,這法是要傳給你就由弟子來傳的嘛!不傳給你傳給誰?就怕你不能夠領受,自己又想一套甚至於曲解了教法,自己吸收一部分再融合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進來,甚至於曲解了這個法義那就很麻煩。
那如果說你這個心不夠真實當然只是很保留的,也是可以得到一點這個法益,但是師長在傳法就會有保留,這是必然的。所以呢能不能受教關鍵在於是不是能夠發自內心從真實心中受這一句話很重要,這是我們淨土法門上品上生的條件,乃至於中品下品也都兼顧這個條件。
善導大師在《觀經》往生三經經文裏面,《觀經四帖疏》裏面上品上生經文裏面有講到,他解釋;他在解釋這個《觀經疏》他在講這個部分解釋三心,一者至誠心,至者真,誠者實,我們知道往生上品上生是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嘛!他解釋至誠心就是至者真,誠者實。你就是要真真實實的。
「欲明一切眾生身口意業所修解行,必須真實心中作,不得外現賢善精進之相,內懷虛假。」你看,很多人看起來很精進啊!也持戒也念佛,外現賢善精進之相,看起來修得很好,但是呢內心哪!內懷虛假,這種情況多不多?很多。
凡夫嘛!他本質就是貪、嗔、癡為體,所以你叫他不虛假很困難,他自己也不是故意的,所以這首偈很重要,看起來沒甚麼,問題是你做不到,你沒做到我們必須要在這裏下工夫,要讓我們的心,這個虛假的心越來越淡化,不要玩心機,很多人跟人相處都在玩心機,乃至於這個習性也會用在跟你的師長,你自作聰明覺得可能你在做什麼師長他可能搞不清楚,可能你自己還有更好的一套,所以在師生的一種關係互動的過程當中,常常都有虛假的成份,那這樣的一個情況就沒有辦法真正能夠成就圓滿的道業。
通常我身邊的人是不太可能會有這個情況,為什麼?如果有早就掰掰啦!所以我們呢!考核學生的標準不在於你的根性利不利,在於你是否真心要來學法,那你說好我是凡夫不可能真心沒錯,但是看你有沒有心想要用真心來學法,如果你有心你就會改,師長跟你講的錯誤的地方你就會馬上盡量的改,這樣你就會進步,你就會越來越不虛偽,越來越直心,不要委屈宛轉,不要玩心機,都是浪費自己的時間,你再怎麼樣的善巧,所謂自己的善巧師長看在眼裡就像幼兒園在玩家家酒一樣看得清清楚楚,最後吃虧的是自己。
如果師長能夠被你蒙騙啊!那這種師長不要也罷,你不能夠學到東西啦!師長的境界不是我們能夠想像的,我們往往會把人看扁了看低了這是很容易犯的毛病,你把一個人看過高你也不會吃虧嘛!對不對?恭敬他是每一尊都是佛,你絕對不會吃虧,他是不是佛他是不是善知識是他的事情他的因果,我們要這樣來想就沒有錯,一定要保護我們的恭敬心,用我們的真心、直心來親近三寶,否則真正的法水是沒有辦法入到你的內心的,這樣子呢也才能夠真正受教,這個是我們小標題。
所以這幾首偈啊!我們看起來好像很平常,我們也寫的也很白話,事實上你細細去看,沒有一條你做到的,沒有一條做到的,真的…所以我們這本《隨師行佛門弟子規》對象是給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大家一起來提昇一起來共學,一直到成佛一直到開悟這個本子你才能夠做到圓滿,我們佛門弟子規的這個標準你才能做到圓滿,因為看後面就知道了,我們後面的境界要求越來越高啊!前面的都做到了以後我們才能夠得法。
弟子承念恭敬節錄 仁敬師父審定
第二場
(十五) 明瞭師心為得法的標準
第六首偈誦得法,這是講得法的標準。
「法賴僧傳由師受,明瞭師心為印心,以師之志為己志,法脈貫通得法傳。」
這個是講得法的標準,現在人跟著師父學法,很難專跟一位師父學法,通常都關係打得很好,認識很多法師很多寺院,好像很精進這裏也學那裏也學,其實這個都完全沒有真正開始學法。
真正開始學法要有師承,要有一師,至少你每一個階段你如果有需要,但事實上我們早上也講過,真正學法學佛來講,最好能夠一門深入一法修到底,不是像世間法,你需要小學的老師、中學的老師、大學的老師不是這樣子的,概念完全是不一樣的。
所以真正修行是從你依止一位師長開始專修,然後什麼是修成了呢?什麼是得法呢?要明瞭師心,不是你自己認為你已經學會了,你通了,喔我都受用了,譬如說我們淨土法門,我往生有信心了,我道理明白了,我真的感應到了佛給我加持了,我看到佛了等等的這些都不算數。
因為法呢!法賴僧傳嘛!由師受,法是師父傳給你的,那麼你要明瞭師父的心、師父的境界,以這個為印心,就像禪宗世尊拈花迦葉微笑,甚麼都不用講,心意相通,你要了解師父的心,了解師父的境界,這個才真正有了傳法的關係,你得法了。
那麼得法之後呢要怎麼樣?做為一個弟子要怎麼樣?以師之志為己志,這樣呢!就真正法脈貫通得法傳,真正有了傳法的一個;師承的一個傳法的一個圓滿,要做到這樣。
以師之志,譬如我們專修淨土,那跟隨師父修學,將來你就要發心弘揚淨土法門,當然除了特殊的因緣,任何情況都有可能有特殊的一個因緣,通常來講你跟師父學這個法當然法一門通門門通,假如說你這一世有其他的因緣也很難說,一樣可以去發展,通常來講就繼承師父的這個傳的法,那麼代代相傳。
禪宗也是一樣嘛!我們中國禪宗已經傳到幾代了?一代一代傳下來。但是我們現在特別強調是怎樣?是明瞭師心哪!不是一個儀式傳給你,喔!你現在是第幾代傳人啊!這毫無意義,所以這裏就講得法的標準,一個弟子;做為一個弟子跟隨師長學法要到什麼程度才算得法?要明瞭師心要得到師父的認可,然後再將師父所傳的法再延續下去,這是做為一個弟子應該要做的本分。
不然師父辛辛苦苦傳法給你,結果傳了以後你就,出家人你就還俗了,或者說在家人就退心了,或者說诶你就去學他宗他派,當然如果你能夠一樣是利益眾生也沒關係,可是呢!這個都要非常特殊的情況,正常來講應該是承傳師父的法嘛!對不對?這法要有承傳嘛!不然他教弟子要做什麼?對不對?那這樣的話做為一個弟子,這個本份才能夠做到圓滿。
弟子承念恭敬節錄 仁敬師父審定
第二場
(十六) 三寶護持眾生 非眾生護持三寶
我們這個師長對我們的恩德是很大,特別是出家人,他讓你,能夠幫你剃度,然後甚至於成就你受戒,讓你正式成為三寶之一,三寶的福報是非常大的,大家不要以為出家人沒錢,有的修苦行的看起來不怎麼樣,還要居士護持才能生活下去,其實都錯了,三寶的福報怎麼會比眾生差呢?
就是因為眾生的福報太少了,佛陀才要三寶讓眾生種福田,然後藉此這個因緣有修因的這個因緣,給他傳法讓他開智慧,讓他再繼續增長善根福德,不是表面上看的說出家人很窮過不下去,寺院都要靠居士來供養護持才能運作,不是,這個都是一個善巧接引眾生的一些方法。
你沒有三寶讓你來修因,讓你來種福,你就沒有辦法不斷的提升,出家人怎麼會沒錢?出家人不用錢哪!但是一生都不用愁啊!錢多的不得了啊!,十方眾生如法的寺院通通是出家人共有的,每一個出家人都有資格去受用,那本來就十方的寺院十方的財產都是共有的,沒有私有的,所以也沒甚麼所謂的所有權這些問題這個都不重要,重要是你都有使用權,你都有實質運用的權力,換句話說你吃也吃不完、住也住不完,全世界啊!十方眾生啊!你們居士還要辛苦賺錢才有得吃有的住,我們不用。
那你說好像都是靠居士供養;不是,這是看起來是讓居士供養培福;讓你們培福,實際上呢!我們用的都是;也許有些人他還不能夠相信,這個經上也有講到,釋迦牟尼佛本來他的壽命一百年,但他提早八十歲入滅,二十歲的壽命他的福報留給將來他法運一萬兩千年當中修行的佛弟子,包括在家人,你要願意修行你住在寺院你有的吃有的住,修行不用繳學費啊!全部免費,十方都是道場不談交易的,修行人真的是三寶護持啊!實際上是三寶在護持眾生哪!不是眾生在護持三寶,要搞清楚啊!
弟子承念恭敬節錄 仁敬師父審定
第二場
(十七) 三寶對眾生的恩德無量無邊
所以有的人唉呀!我供養你的,你就得聽我的,然後我做了多少事,這完全是顛倒,身上沒錢並不代表就沒有福報啊!不須要帶嘛!那種真的錢不多人才會把所有家產放在身上對不對?叮叮咚咚的帶一大堆,項鍊鑽石”俗尬賣害”(俗氣到極點),真正有錢的人哪!他不會去在乎那些,根本也用不到,但是要用的時候要多少有多少,真的是這樣子;真的是這樣子。
為什麼?因為三寶的福報是共有的,是整體的,你看那個有多少?無量無邊哪!那我現在是為眾生做事,我需要用到的時候,我這無量無邊共有的三寶財都可以來運用的,都有資格去運用的,只要因緣俱足,你真的有德行你一號召,哇!幾億多少億的這個錢、還有人才通通出現了,你要蓋多莊嚴的廟,你要做多少事情通通很快的成就了,對不對?
這個福報錢不用從口袋拿出來,只要一號召一發心一發願,你的願馬上成,事情做成了,這就是原本三寶就是有這個福報存在,當你願一發起因緣俱足的時候馬上就呈現了,如果本身沒有那個福報那怎麼樣號召都沒有用,對不對?三寶就是有無量無邊的福報,只是你沒事的時候你不用去拿出來炫耀,用不到嘛!用不到我們就不會在這個上面去做工夫,儘量又捨,眾生需要我們就盡量捨,那輾轉再不斷的修因。
三寶的福是無量無邊的啊!更何況我們還有靠釋迦牟尼佛留給我們的這些道糧,用都用不完,那這個我們看不到好像很難信,我們做為真正佛弟子我們是相信的,確實我們還沒有成就之前我們都是仰仗師長、仰仗三寶的福啊!我們託福啊!託他們的福啊!但是一旦我們自己有修行了,我們有功德了我們的福報也會越來越大,那我們的福報跟三寶也融為一體,三寶的福報也是我們的福報。
因為特別是出家人本來就是沒有個人的財產,完全是共有的,平等共有的,所以一旦你有因緣師父成就我們剃度出家那個恩德有多大啊!對不對?恩德有多大?給我們法身慧命還給我們無量無邊這些福報,讓我們成為三寶的一員哪!還幫助我們啟發智慧,給我們法身慧命,所以當我們得法之後我們應該要傳法,要以師之志為己志啊!這個才真正有做到弟子的本分,不要學個三分這個半桶水然後就跑出去自立門戶,好為人師到處去收弟子,這樣子就你的弟子規就沒有做到。
弟子承念恭敬節錄 仁敬師父審定
第二場
(十八) 四眾弟子各安本位共傳如來家業
好那現在呢!時間好像差不多了,那我們今天先學習到這裏。
還是我們再講一首偈誦好了,講一首偈誦,第七首家業,因為前面第一首到第七首它是一個段落,那麼第八首開始講境界,講修行的境界,所以這個部份也是屬於弟子規基本的一個範圍。
「如來家業四眾傳,僧弘俗護兩相成,各安本位方如法,依佛遺囑方孝子。」
剛才講的是繼承師長傳給你的法,比如我們修淨土法門我們就傳授淨土法門,以師之志為己志,這裏講的是從整體佛教的一個立場,特別是出家人,那麼我們這裏講到是如來家業,整個佛法靠我們佛弟子要承傳下去,不要到我們這一代就斷了,那我們真的對不起師長,對不起十方諸佛給我們的教誨給我們的加持。
我們自己解脫之後我們要把法傳下來,明白嗎?不要我自己出三界了,好了,再見了,我就不來了,那你這樣子的話;所以阿羅漢是被喝斥的,阿羅漢自己解脫了,但是呢做為一個佛弟子本份並沒有真正做到圓滿,所以要發菩提心哪!要乘願再來度眾生,那麼眼前呢就要承傳如來家業,如來家業是由四眾共傳的,「僧弘俗護兩相成」要配合,出家眾跟在家弟子,出家在家都是佛的弟子嘛!都有義務對不對?要合作然後要各安本位。
因為我們看到很多現象啊!就是這個部份出了問題,所以我們才要特別提出來,在家要負責護法,出家負責弘法,這個是佛陀的遺囑,佛陀分配的。佛陀的分配一定有他的智慧,為什麼?出家人戒律的標準比較高,你不要說現在出家人修的不好,我修的比較好,我在家人我修很久了,我相當有修證,然後呢看到出家人修不好我又擔心,講的很好聽,我又擔心佛法沒有人弘傳,好啦!我來發心好了,居士白衣升座。
白衣升座不是不可以,只要你俱足,你真正有德,受持菩薩戒,而且《戒經》上面都有講,有一定的標準,經過出家眾長老大德給你肯定,就是你也有師承,你的師父給你肯定,你的道德、你的戒德都一定的程度了,符合在家菩薩的標準,然後這一方呢!出家人沒有辦法照顧到這裏的眾生,當然很好,協助出家人,可以升座弘法,但是現在很多的在家居士他不一定俱足這樣一個條件,甚至於很多是跟出家人打對台,批評出家眾,講難聽一點搶信徒。
因為如果你是為了自己的私利,名利嘛!那當然信徒很重要對不對?信徒是供養的來源嘛!變成是一個對立的情況這就非常的嚴重,如果你真的是為了發心弘揚佛法,那麼很好,我們也隨喜,請你出家,按部就班五年學戒,慢慢的轉化身心,把自己的僧格養成,把自己世俗的習氣去掉。
你看那些,有些人,弘法的居士他連五戒都沒有持耶!連五戒都沒有持耶!你憑甚麼坐在講台上宣揚佛陀的教法;清淨教法?這個叫「以身敗法」,末法時期白衣升座是佛門的衰相,這不是我講的,這個就是很多經上都有提到,末法時期會有這種現象,白衣升座到處可以看到,這對佛門來講不是好事。
也許這些人都很發心,他們自認為真的是不忍心看到正法沒有人弘傳,好像現在出家人都到處做法會啊!能夠弘揚佛法不多,所以他們要沒辦法承擔下來,很多人發心也是很好,問題是你的發心我們很多人啊智慧不夠、做法不對,你發了心呢!好像是很好,結果做的事情呢!越做越糟,你智慧不夠啊!反而是想要利益眾生,結果反而害了眾生,這種事情我們也不難看到。
就像我們剛剛講一樣,你本身沒有俱足戒德種種的因緣之下,你做了超過你本份該做的事情,那麼變成什麼?出家人在替他們煮飯護持這些白衣升座,這樣子顛倒的現象,末法時期很多,但是我們也必須要盡量的來導正,盡量大家呢一起來共學提升導正。
弟子承念恭敬節錄 仁敬師父審定
第二場
(十九) 四眾弟子各盡本分互相成就
就像我們比丘尼跟比丘一樣,這邊沒有比丘弘法,我們也可以;出家眾本來就可以弘法利生,但是如果有比丘,那麼他講的程度也跟我們接近,那麼我們就要護持比丘,或者是說我們講的可能我們有我們的法緣,比丘講的人家不去聽,我們有法緣,那麼我們盡心盡力的做,做自己的本分弘法,那麼我們有因緣也去護持比丘,這個是佛陀的心願哪!
僧團還是以比丘為主,我們還是希望能夠比丘來住持僧團是更莊嚴,那如果沒有呢?那我們比丘尼也要發心,那麼再來真的比丘、比丘尼都沒有這個餘力照顧這一代眾生的時候,居士可以,你受菩薩戒,真正受持,真正要去持戒,不是一個形式而已。這種人他也勢必恭敬三寶,他也不可能去搶信徒,你真正有本事教化眾生,你真正不是為名為利,我們都希望你多度一些啊!那裏會擔心你的信徒太多,希望你多度一些更好,大家分工合作嘛!
信徒永遠度不完哪!眾生這麼多在沉淪哪!我們當然是隨喜啊!希望每個人都能發心,問題是你能不能夠真正把結果做到很圓滿?還是反而壞了整個佛法變成是佛門衰相?然後你自己本位也沒有做到啊!你護法的工作沒去做啊!對不對?沒人煮飯哪!就出家眾來煮給你吃,對不對?你沒有去賺錢哪!居士要賺錢嘛!你沒有賺錢,你就沒有辦法護持三寶,你也沒有時間去做內財布施去當義工,這居士的本份你都沒有做嘛!你要取代出家眾嘛!所以這種現象目前也是不少。
當然也有像李炳男老居士這樣一個大居士的也是有,我們也都很恭敬讚嘆,所以就是一個原則,你真正要把結果做的很圓滿,真正可以利益眾生,又能夠恭敬三寶,那這沒有問題,那如果是變成跟出家眾是一個對立呢?那就有問題。這個現象也好像在末法時期,剛好跟經上講的形容的很相像,就是這種現象也是滿普遍的,所以在這裡才要特別提出來要導正,然後呢!「僧弘俗護兩相成」四眾弟子應該都要各盡本分,缺一不可。
因為出家人佛陀交代讓你能夠全心辦道早一點成就,然後專心的法布施,也能夠專持淨戒不要去跟人家有金錢的往來,所以所有做的事情都是免費都是義工,不要有收入不要賺錢,那麼讓居士;因為居士還有家小,你不可能一時放下世間所有的世緣,所以就讓居士來負責財務這個方面,是這樣子互相成就,各自有各自要負責。
出家眾也是法布施啊!他也是做義工啊!也沒有私有財產,也沒跟人家收費啊!這就是佛陀他制訂出家眾的本份是怎麼樣,在家眾的本份是怎麼樣。出家眾的本份要專心修行,精進辦道,持戒精嚴,然後再把所學的再義務的教導眾生,負責法布施,那麼在家眾呢就負責道場所有的運作,內外的一些護持護法的工作,那麼這樣子呢才是真正有做到弟子規啊!出家、在家弟子的標準才能做到圓滿。
好,那我們今天就學習到這裏,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弟子承念恭敬節錄 仁敬師父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