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論講記
- 2001年於新加坡淨宗學會弘法培訓班習講無量壽經_法會聖眾第一_玫萱習講(仁敬法師)
- 2004年於台中生命電視台主講_釋教三字經節錄
- 2010年馬來西亞_四十八願要義講記
- 2010年馬來西亞_觀無量壽佛經要義講記
- 2010年馬來西亞主講 佛說阿彌陀經要義 講記
- 2010年馬來西亞_印光大師文鈔 講記
- 2011年印尼北干圓緣寺_無量壽佛經要義
- 2011年馬來西亞_觀無量壽佛經 上品上生章 要義講記
- 2012年淨土教道次第廣論班課前預習教學文章
- 2012年馬來西亞_淨土教道次第廣論大綱要義
- 2013年馬來西亞古來_隨師行佛門弟子規
- 2013年新加坡_隨師行佛門弟子規 講記
- 2013年印尼北干_隨師行佛門弟子規 講記
- 2013年馬來西亞麻坡_隨師行-佛門弟子規要義
- 2013年加拿大多倫多_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 講記
- 2014年印尼北干開示_佛說阿彌陀經要旨深意
- 2014年美里居士林開示_佛說阿彌陀經奧旨深意
- 專題講記
- 佛一
- 釋愛(仁敬)比丘尼以佛法觀評時事
- 2010年馬來西亞_念佛超度及助念之方法 講記
- 2010年馬來西亞_瑜伽拜佛的功德與實效分享 講記
- 2010年馬來西亞_淨土思想研討班的研討方式與原則要義
- 2010年馬來西亞_瑜伽拜佛的方法與修行之道 講記
- 2012年馬來西亞_往生信心成就的心境略談
- 2012年馬來西亞主講_三時繫念要義
- 2013年新加坡南普陀寺_當下離苦得樂的方法
- 2013年馬來西亞_如何建立必定往生極樂成佛的信心
- 2013年馬來西亞麻坡_食存五觀 講記
- 2013年加拿大_教授瑜伽拜佛 講記
- 2013年多倫多_精彩現場佛學答問
- 2014年新加坡_藥師琉璃光如來之十二大願與西方極樂淨土相應之處
- 2014年埔里淨塵精舍 當下建立往生信心的要門講記
- 2014年馬來西亞_石山佛教會開示
- 2015年巴西美景巿芒果樹國家公園講座_ 身心靈的淨化與環保
- 2015年武漢蓮溪寺_對僧眾法談參學心得
- 專修淨土十六年的心得報告
- 2015武漢孝感蓮台寺佛教機基地佛七開示
- 2015年巴西聖保羅彌陀寺_念佛成佛的成就關鍵
- 釋愛-仁敬法師主講2019年9月6日馬來西亞昔加末八關齋戒佛學問答
- 釋愛-仁敬法師主講2019年新加坡_啟發本能大愛的實境練習
- 釋愛-仁敬法師主講2019年9月28日馬來西亞昔加末開示問答
第十場
(一)聽經聞法的態度(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尊敬的大和法師慈悲,尊敬的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
今晚是我們這一次十天的講期的最後一晚,我們老和尚曾經說過,這個時期的講經法會,最好是安排三天比較恰當,再超過恐怕就沒幾個人來聽了。這個是普遍的現象,有些人想聽,但是沒有辦法具足因緣,有些人因為現在法寶很多,沒有真正有求道懇切之心的人,只要稍微一下雨,一有什麼風吹草動,有什麼節目就去了,把聽經聞法當做是真的非常無聊的時候才做的事情。
像之前我提到在馬來西亞有一位很優秀的同修,他非常忙,是一個公司的老闆,很優秀!受英文教育四十歲而已,就修學二十多年,真的很有善根。 那麼也結了婚有三個小孩,最小的才兩歲多,那麼自己是老闆公司又很忙,可是他竟然能夠十天天天報到,一天也沒有缺席,而且還開車要開一個多小時去聽經,聽完經九點半結束,再開一個多小時回家。
我都很擔心他的老婆會生氣,還好他的老婆還很能夠諒解,這個很難得。其他有些同修,因為我們這個法是阿彌陀佛親自加持,只要有聽過的人一定能夠生起歡喜心,不管他的善根深淺,一定能夠生起歡喜心,但是能夠具足深入學習的因緣,那這個就不容易呀!
每個人就有這個淺深不同的差別,所以我們真正能夠有這個具足因緣,特別是自己懂得求法態度,那這樣的人真的不是普通人,以現在這個時期來講,眾生本身煩惱重,貪著五欲,對於三寶的恭敬重視普遍來講都比較差,即使有心要學習的人,也因為業障很重,種種的障礙,想聽經聞法因緣也不具足。所以老和尚說,現在講場大概安排個三天比較恰當,但是我個人講演,我是不在乎人數多少,在乎的是有沒有同道中人。
有些地方聽眾很踴躍,一、百個人,但是有些多半是居士領眾的道場,一些會長他們本身比較注重修福,所以聽經也是一個捧場的態度。那這樣子講起來,我們講的人也只是恆順眾生,講一講一些比較粗淺的內容,沒有辦法真正悅所懷,講自己打內心很歡喜講的內容,但是我們這裡同修也很難得。
今天已經第十天了,還很多人還沒有陣亡,可能很多人還是可以拿到全勤獎,當然第一名就是我們大和師父。他不是因為他是住持不能跑,而是因為我特別注意到,他每一次的聽講,真的是非常好的典範,身口意端正恭敬,這個不是我講得好不好,也不是我有沒有名氣,而是他本身學法的態度真的是值得我們學習,跟我們表演出來,所以一般居士要做到這點都很難,確實在出家眾當中也比較能夠看得到,但是現在也越來越少了。
弟子秀卿恭敬節錄
(二)在大陸升座講法的因緣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像我在十二年前,剛這個大概十年前,培訓班畢業之後,我曾經到北京住了三個月中國大陸,那時候是沙彌尼的身份,在北京一個唯一的一個女眾道場掛單,那是一個律宗的祖庭,我們女眾二部僧,最早提倡的一位長老尼通韻法師的道場,我去掛單那個緣份也很難得。
一般人很難在那裡掛上單的,我們有一些同學,培訓班的同學出家很久了,想掛單也掛不上,剛好我跟住持當家有緣很投緣,她本來希望留下,留我下來常住,但是我因為就是住了三個月,剛好簽證也到期了就離開,那在那個期間原本是要去掛單,這個跟這位當家師的緣是在新加坡結上的,但是我本來並沒有要...她把地址留給我,我本來沒有要去找她的,所以真的是有緣。
我從學佛開始,任何事情都是佛菩薩的安排,我沒有自己有過打算,包括這個因緣來也很成熟,我跟她緣很好,但是我也沒有想到要去,是透過一個學長的安排,竟然也把我安排到她那邊去了,學長本來把我安排在旅館或者是居士家,我說儘量避免。
我們戒律上也有規定,這個居士家也不能待超過三天,那儘量是住道場,所以學長就幫我安排到那裡,一見面竟然就...過去結過善緣,所以他就特別啟請我在那裡升座說法,這個因緣可以說是史無前例,也可能是空前絕後,之後可能也很難有這個因緣。
為什麼?第一個我是臺灣人,這個很危險,在那邊隨時會被公安捉去,十年前更緊張,再來我是沙彌尼,沙彌尼升座這個更是不太可能,在中國大陸講經很嚴格,在其它的省不是在本省當中,在北京之外在其它的省的人要來講經都很困難,更何況我們是臺灣人,對岸的同胞,這個很敏感又牽扯到弘法,傳述思想的問題。
他們寺院很多都是有一些穿便衣的公安進進出出的,所以那個當家啟請我的時候,他就交待我說你要講你是福建人,那個真的就是要開方便妄語,為了利益眾生,那我看起來也像大陸人,很多人都當地人都認為我是中國大陸的人也不像臺灣人,所以三個月都沒有穿幫,也沒有被公安捉走。
那個大雄寶殿坐滿滿三...坐滿將近三百個人,還遇到有史以來我第一次,長那麼大碰到沙塵暴,我還沒看過什麼叫沙塵暴,因為臺灣那個時候還沒見過,真的是伸手不見五指,天空當中白茫茫的一片,那裡刮大風、風沙。因為我們從寮房要走到大雄寶殿,還是走到門外,哇!那個風沙迎面而來真的是伸手不見五指,看不到旁邊的人是誰,這麼嚴重哦!竟然也爆滿!大雄寶殿將近三百人真的很感人。
那段時間我還受邀到懷柔,北京附近有八個郊區其中一個,車程大概四個多小時,更偏僻,那個是一個福建一個佛學院的教務主任,他退休之後要回到自己的家鄉,在那邊要蓋廟,只蓋好了一個四大天王殿,我們在那個四大天王殿裡面講,然後其它這個外面是空蕩蕩的一片。
一大片土地就是一小小的一間大天王殿,竟然也是老老少少,攜家帶眷的上來聽經,大陸經常可以碰到看到這種情況,因為他們聽經聞法機會也不多,所以個個都很恭敬、很珍惜,那麼我那個時候是沙彌尼的身份,升座的時候,住持當家那位,那是女眾道場,唯一的女眾道場。
她請師,有維那,然後有拿香爐的,她本身也跟著請師, 然後升座之後他還頂禮三拜,這是規矩。他禮的不是法師這個人,而是講法的人,就是講法的人就是代表佛。她禮的是三寶,十方一切三寶,人家是律宗的祖庭啊!受教有方,做出來給我們看,哎呀!我當時我嚇了半死,我才是沙彌尼,那長老尼耶,當家住持,但是我馬上念頭一轉,這不是在禮我,我們何德何能啊!這個都是在表演給我們看。所以三個月圓滿了我要離開,她要留我下來常住,我婉謝了。
然後她跟我說,實在很佩服你,我說什麼事情?她說你竟敢講,在這裡真的...我請你,你就講,這個很危險的啊!很可能下一秒鐘,就被捉走了,而且死無葬生之地,因為我們也不知道你死到那裡去,大陸那種氣氛有時候真的是這樣,然後我就跟她講,我說沒有關係啊!我說妳敢請我就敢講,要出事再來還有個伴,那個當家也很不簡單很有魄力。
今年我在十月份也是應邀到中國大陸去,我們因為學長,第三屆的學長戒勤法師,他也是一個很難得的善知識,他在大陸,現在同時間手上有蓋四座廟,兩座完成了,兩座...三座還在進行當中還沒圓滿,第一座蓋得也是很莊嚴,很大的一間寺廟。我就問他,我說學長你幹嘛要蓋那麼多廟,很累耶!而且同時要,還有手上兩三個地方在蓋,還不同的省份,還到處做法會。所以我們不要看人家法師一天到晚做法會,每個人因緣不同。
我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他說如果我們不發心,出家眾不發心做,難道都給居士去做?現在很多都是居士在管理寺院,如果你懂得僧團的戒法,來管理那也很好啦!問題是有幾個懂啊?所以他真的是為了我們如來家業著想,發這個心,不然學長講經也講得很好,他自己不講讓我們學弟去講,而且更難得,確實他自己在外面奔波、做法會。我們一般以為,哎呀!這個和尚怎麼那麼愛錢,一天到晚去攀緣,有的人會這樣誤會,其實他所建的寺院,真的就是成就大家用功辦道,就像我們這裡天天共修,真的是居士的福報。
出家眾這樣發心啊!真的是鞠躬盡瘁在領眾修行,他的弟子,收的弟子也很好、很優秀,每個都很尊敬師父,知道師父真的是犧牲自己,整天這麼勞碌奔波,為了荷擔家業、為了利益眾生,所以如果今天有一個很好的辦道環境,出家眾不用犧牲跑去做法會。最好每個地方就是講經說法,這個是最好的一個示範。問題是現在和尚不做怪,居士不來拜,一定要辦一些法會、辦一些活動,大家才會熱熱鬧鬧很歡喜,或者是修修福,這些慈善活動。
這個時代的眾生就是這樣,所以很多佛菩薩示現,也只好恆順眾生,所以我們看到這種局面。我們應該要想想,我們居士有沒有盡到護法的責任?有沒有真正發心?想求道的這個心,真正想要踏踏實實的修行。如果有,那自然會感得善知識來領眾,給你講經說法,帶領你真正的在行門上下功夫,這是相對的。如果聽眾當中,具足真正有人要真心求法,那我們講的人啊!就特別的歡喜,覺得時間沒有浪費,那有時候聽眾當中,初學的雖然不懂,我們可以講淺一點,可是至少如果他有一點那個善根,那這樣也可以先給他種一個種子。所以這個因緣,其實是我們自己所感得。
我們真正懂得用真心,真正修行的求道之心,我們自然能夠感得佛菩薩現前,來幫助我們成就道業。那有些地方看起來很興盛,但是我們可以感覺得到,我們可以知道,到底這些聽眾當中想求的是什麼?想要的有多少?我們大概就可以知道,所以如果求道的心不是那麼強,只是想修修福,那還有很多人可以領眾,不一定要用到我們,所以我們可能就不會想要經常去結緣。因為時間有限啊!我們一定要留給真正有道心的人,不管人多人少,所以來這裡講,就算只有大和法師一個人,夠了。但是我們這裡很難得,還有很多同修來這邊認真學習,很難得。
弟子秀卿恭敬節錄
(三)如何踏踏實實做好每一件事情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好,接下來,我們繼續講「第三十六品重重誨勉」,這個是接續昨天我們學習到的「三十五品濁世惡苦」的內容,進一步再講解五戒的因果,三十五品的內容是跟我們講,這個勸勉我們一定要受持五戒,那麼三十六品就進一步再講,如果沒有受持五戒會有什麼樣的惡報?都是講的五戒的因果報應。
我們看一段經文:「勿隨嗜欲,不犯諸惡。言色當和,身行當專。動作瞻視,安定徐為。作事倉卒,敗悔在後。為之不諦,亡其功夫。」好,我們先看到這裡,前面這兩句,總說,「勿隨嗜欲,不犯諸惡。」這是接續前面的經文總結,勸我們不要再沉迷在五欲六塵,一定要把五戒持好,不要再繼續犯下這些惡習。那麼所顯現出來的,言色當和,我們的這個態度,我們的面貌要和善很溫和,看起來要像彌勒菩薩一樣整天笑咪咪的,這個就是跟人家結善緣,佛弟子就是應該要這樣子,看起來要很善良很和藹。
身行當專,專就是一種專注,專注。這個禪宗在修禪定,有動中禪也有靜坐,那麼動中禪就是在行住坐臥當中,每一個動作,我們吃飯、走路、喝茶,任何時候都要很專注,專注在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上面,這個就是身行當專,所以每一宗每一派修法,它都是互融互通的,界限沒有那麼明顯,我們念佛也是在修禪定,也是戒定慧,雖然是從信願行這裡入手,這當中也包含戒定慧,法法都沒有妨礙的。
「動作瞻視,安定徐為。」,如果前面我們可以做到「言色當和,身行當專。」動作,我們的身、口、意顯示出來的就是很安定,這樣子就不會犯錯,不容易犯錯。一天到晚掉東掉西的、忘東忘西的,那有時候如果我們做的事情是…我們如果做大事那影響就很大。稍微一不留意…比如說開飛機的當機長,他一個按鈕按錯了,可能就墜機,“咚”一兩百人的生命就沒有了,這個不可以開玩笑的。所以時時刻刻,你看現在世界各國很多強國,他們有核子彈這個核子設備,他們在管理整個這麼這個前衛的電腦室操作當中,如果一個不小心輸入幾個密碼,你一時想不開、一時衝動,哇!那慘了,世界就毀滅了,所以我們身、口、意隨時隨地都要保持在很專注、很安定這樣的一個狀態。
如果沒有這樣,「作事倉卒,敗悔在後。為之不諦,亡其功夫。」,這個是提醒我們,我們一般人都很燥動,沒有在修行的人,修行不得力的人,急急忙忙的心不定,一下跑進一下跑出的,一下想這個一下想那個,做事有頭沒尾,變來變去的變化無常,這種人做不了什麼大事,而且往往都後悔,敗悔在後你就白忙一場。
「為之不諦,亡其功夫。」,不但白忙一場還造業,所以我們不要急,不要急功近利,會急躁就是你的心不安定,為什麼不安定?有貪念,貪的想要趕快把一件事情完成,或是想要做得更多,歸根究底一切的惡法,都來至於貪瞋癡為首的貪、貪念,只要我們的心不貪了,我們心就安定了。心安定我們的身、口、意自然顯現出來的就是安定徐為,我們要學習啊!這個是很具體的告訴我們,我們怎麼樣在身、口、意上面的造作,一定要不急不徐,做事情有條有理不要急躁,慢慢來沒關係,要做得踏實一點,自自然然能夠完成。
我記得我小時候讀國小的時候,因為我是屬猴的,我那個猴性也很重,我也是急急忙忙,比較活潑外向,這個習氣也很重。但是講好聽一點,是比較有效率一點。但是如果就修行來講,有效率當中你還要有定功、穩定,要把它做的很好。那我們那個時候還沒有這個功夫,只是很快動作很快。
我讀書都是很混的,我就是聽課的時候我會很認真聽,聽完了我沒有再溫習,考試的前一天再看一看,那我還算是優等生,我的名次都還不錯,還在前面位置的名次,但是這樣子做功課就沒有那麼踏實,如果能再更踏實,那我覺得應該是很不錯,我小時候很喜歡讀書,我本身就很喜歡學習。
那麼我們當中有一個同學,她個性跟我不一樣,她有一點…相對之下有一點太過於慢條斯理,對我來講,哇!感覺慢郎中一個女眾,有一次在課堂當中,老師給我們派功課,那我就急急忙忙,很快的,我的動作很快,我在下課之前,就已經把功課寫完了,我就準備要去玩了。
我玩的功夫也很厲害,不管玩什麼,跳高、玩沙包,小朋友我都是第一名、第二名的,所以國小過的日子是很充實的,我還跟男眾打棒球、躲避球、籃球什麼都玩,我的發展是全方面的,那課業上也交代的過去,但是是混的,因為時間有限,我要做很多事情。
那麼,但是雖然混也算還好,不是很糟糕,但是比起這個慢郎中,那我就沒得比了。她也跟我一樣,那一次在課堂上就把課業做完了,我們下課就有時間可以玩了,可是,下課的時候她看一看自己寫的那個字很潦草,她竟然把它撕掉,利用下課十分鐘的時間重寫,我說:「妳別開玩笑,十分鐘怎麼寫得完?又沒得玩了,沒有時間玩,不玩也不打緊,妳怎麼寫得完,等一下如果要交的話怎麼辦?」我真的很佩服她,嚇到了!
這個不能交,等一下要被老師懲罰,可是她不滿意,因為寫得太草了,她寧可重新寫她也不管,一個字一個字重新寫,結果真的給她完成了,在最後一秒鐘完成,順利過關,結果她寫的字最工整,我的字跟她一比,哎喲!真的是很汗顏。
如果我跟她一樣重新再寫的話,恐怕因為心裡面急啊!也沒有辦法寫得那麼工整,她是天生的慢郎中啊!比一般人還慢。
但是這個如果用在修行上這個很好,用在公司,一般現在的公司老闆也是講求效率,可能也不見得看得慣。但是如果在修行上來講,修行是看過程,看你的品質,你的過程越紥實,那個才是真正的功夫啊!所以我們在生活當中,怎麼樣去把我們的身、口、意安置好,我們一定要掌握這個重點。
踏踏實實的做好每一件事情,從基本的一個標準就是五戒,五戒這裡落實,絕對不要去造作五種惡業,這個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然後進一步要端心正意,常常保持清醒,這樣你會發現你智慧很容易增長,你這個犯錯的機會越來越少,做事情能夠比較圓滿。
弟子秀卿恭敬節錄
(四)如何在這個世間修行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第三十七品如貧得寶」,裡面講到一段經文:「於此修善,勝在他方,諸佛國中,為善千歲。」這一句很關鍵,這些經文全部都是四十八願的展開,我們要懂得掌握重點來學習比較重要,不要把每一個名相,太執著在一個名詞上面,它這裡所講所點出的重點,就是這裡這一句: 「於此修善,勝在他方,諸佛國中,為善千歲。」這一段前後的經文,要告訴我們的,真正要告訴我們的。
其實很多同修都錯解,是要告訴我們極樂世界才是真正,他方國土才是真正很好修行的道場,而我們這個世間太難修行了,所以真的有人能夠在這麼難修行的一個惡劣的環境之中,還能夠發心修行,那哪怕是一天一夜,那個功德不得了,超過他方淨土為善千歲,這是比喻呀!用這樣比喻說難行能行,這麼難意思就是說,根本就沒有辦法修行,他講的是這一點,點出的是這個道理。
這個世間怎麼去修行?幾乎不太可能,所以你真的有辦法的話一日一夜,哪怕是一日一夜就超過,那個功德就好比是超過他方,諸佛國中,為善千歲,為什麼?「所以者何,他方佛德自然,無造惡之地,唯此世間,善少惡多,飲苦食毒,未嘗寧息。」重點是要說明這裡,所以不要誤會。
有的人說那既然這樣子,那我們就在這個世間修好了,那你就慢慢修好了,你是想來這邊比較快,一天就超過等於是佛國土的極樂世界的一千歲,或者是為善百歲裡面的經文,這個百跟千都是形容而已,不要錯解了,有的人就這樣錯解。
但是這個道理我們明白之後,那要不要修呢?還是要修,盡量在這個地方消業障,盡量多消業障,這個也是很好,可以增長我們的品位,反正我們是靠阿彌陀佛接引,往生之後,我們業障越輕,當然我們的品位,我們的信願就能夠增強,自然品位就能夠比較提升,並不是真的叫我們在這個世間修行比較好,因為功德成就比較快速,那這樣十方諸佛,幹嘛苦口婆心勸我們去極樂世界?這個其實道理很明顯,但是因為很多人就著在這個文字相,這叫死在教下,很多人錯解。
「於此修善,勝在他方,諸佛國中,為善千歲。」,既然勝,那就在這裡修啊!就只是看這一句的話,就會錯解,這個是跟我們說這個世間,真的是太難修行了。你做什麼都有障礙,好事多磨,真的,你做的事情越多障礙越大,你不做事沒有障礙,但是人家看不起你,就是這樣子,看你要做哪一種?
你發的願越大,你要準備給人家磨,給人家障礙、給人家批評,這是必然的,不遭人嫉是庸才,你如果有一點才能,你就準備要給人家嫉妒障礙,這個就是這個世間的現況,沒有一個人逃得了,所以你看我們現今很多善知識,沒有名氣的那就不講,有名氣的再怎麼樣好的人,還是有人毀謗,比較少的是廣欽老和尚,因為修苦行,還有我們聖一老法師,你一生修苦行省吃儉用,那人家就沒話講。
眾生就是著這個相,其實在外面奔波包括我們剛講做法會,在外面奔波,還有我們最近在海內外流通很廣的虛雲老和尚的電影版,二十幾個電影版,裡面不是有一個法師帶著他的徒弟,到處給人家畫畫賣錢,賣錢哪!結果被人家看不起,你看這個和尚那麼貪錢,結果人家這樣去講。
他們家鄉鬧瘟疫,你一時要化緣,也不一定化得到錢,賣畫為了要救人家這些,讓鄉民有個溫飽,所以我們不能看事相上啊!眾生都是看事相,所以除非你示現苦行,否則的話,你做什麼都有人毀謗,那是必然的,即使是苦行有的人也不以為然,只是他也不好再講什麼,都已經苦成那樣子了,你還要怎麼批評他。日中一食,整天勞動,所有的供養全部都是利益眾生,還是有人要講啊!唉呀!放著福報不享,你看這個愚癡,還有人批評,不以為然。
廣欽老和尚是何等人物啊?有的人慕名而去,一些高官、知識份子去請法,結果廣欽老和尚有神通啊!一看就知道這個人是什麼居心,是來問難的?還是來看熱鬧的?看就知道了。什麼也不跟他講,「老實念佛」,給你講的也是最圓滿的答案,只是你看不懂啊!
聽不懂,結果那些人一聽,回去…啊!什麼高僧大德嘛!問半天也講不出一句話來,就叫人家念佛而已,可能是徒有虛名吧!這也是不以為然,也是批評,所以老和尚也常講,佛看眾生,一切凡夫在佛的眼裡都是佛,這是真的,祂是禮敬諸佛,而我們凡夫啊!即使是佛菩薩示現在我們面前,每個也變成凡夫。
弟子秀卿恭敬節錄
(五)一向專念一心稱名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我們的心污染三毒熾盛,所顯現出來的外面的境界,都是髒的不清淨的,所以在這個世間度眾生,真的一定要受委屈的,要被眾生誤會、折磨、毀謗,你要受盡委屈的,所以我真的是把心調配成這些發心度眾生的,我都是喔…我是能躲盡量躲,因為我很不想,我很不喜歡受委屈的,常常那種受委屈是覺得,唉呀!真的是…也不是滋味啊!
真的明明是在幫你,還被你不領情、不感恩也就算了,不是要你感恩,但是要毀謗、要誤會、要糟蹋你,這種人都有,奇怪!因為他在迷嘛!他也不是故意的,所以你又不能跟他生氣,你跟他生氣,那你就不要來度眾生啦!真的是這樣,所以我就很佩服那些發大願做大事的人。
我是跑不掉的才跟大家講一講法結結緣,真的有緣,我們緣現前不做也不可以啊!這樣也不如法,不是修行人,但是我們絶對不可能去自己攀緣找事做,吃力不討好。我們自己一天用二餐而已嘛!我們衣服穿十年還在穿,真的用到我們身上的是很少的,而且會越來越少,那我們幹嘛要自找苦吃啊!
初學的時候,沒有…自己得不到法,心不安,當然要四處參學,要去磨練,要從苦當中成就道業,等到我們自己已經在法上有一定的體會之後,唉呀!真的,特別我們這個法門,真的很想關起門來,就好好念佛,念佛也是成就自利利他!而且沒有人來糟蹋我們,天天跟阿彌陀佛交往,真的是很快樂的事情,所以能跑盡量跑,真的,自然的,這種心態是自然的。
你真正了解到這一句佛號的殊勝,掌握到最圓滿的修法,你一切都會想放下,任何包括佛法也會想放下,這個教理只是指路啊!指出一條路,這個路找到以後,你就要走啊!走,怎麼走?念佛啊!所以這個世間,如果真正體會的很深刻,沒有人不會想要趕快離開,趕快到極樂世界去修行,即使真的很,真的沒有惡緣,成就比較慢,問題是根本也沒有時間的觀念,你也沒有在修行的感覺。
念佛是念而無念,修而無修啊!你一去就感覺就是成佛了,哪有什麼修不修行的問題,什麼修行成就快慢的問題,沒有,當然要趕快去啊!不要用自己的意識在想。哦!那這個世間修行也不錯啊!反正其實這個都是五欲六塵的心,貪著,所以找藉口,一看到這個就覺得,反正在這裡修行也成就也很快速,這是自欺欺人,是放不下、看不破這個世間的不究竟,苦、空、無常、無我,看不清楚。
再接下來的「第三十八品禮佛敬光」,是告訴我們怎麼樣能夠感應阿彌陀佛的方法。佛告阿難:「若曹欲見無量清淨平等覺,及諸菩薩、阿羅漢等所居國土,應起西向,當日沒處,恭敬頂禮,稱念南無阿彌陀佛。」這一段經文,是這一品的重點,這個是佛告訴阿難也是告訴我們,如果我們想要見到阿彌陀佛,很簡單,只要稱念南無阿彌陀佛。
這裡講的應起西向,當日沒處嘛!這個也是一個指當立向,因為我們眾生都有執著,我們這個世間有東南西北上下,所以就給你指出一個方向,事實上這個方位,也沒有固定的,所以重點是在稱念南無阿彌陀佛。阿難很有善根,他當下就發願了,世尊就講:「其中生者,已曾親近無量諸佛,植眾德本。汝欲生彼,應當一心歸依瞻仰。」重點在一心,一心稱念,就是我們這一部經的修學宗旨,一向專念,其實三部經都是一樣的。
《觀經》我們一般同修都誤會,以為是修十六觀,前面十三觀是定善,善導大師的看法,後面三觀跟淨業三福是散善,前面是修定的善,後面是散善。修福啊!這一些的,叫散善,沒有定是比較散的,這是善導大師的看法,其實前面這個都還不是核心,只是方便的修法,你要那樣修也可以,比較難,那樣修,然後雜行迴向,就不專嘛!真正《觀經》的重點也是在末後流通分的地方,其實很清楚,但是一般人不敢直接把它點出來,只有善導大師明眼人,他特別指出,他說:「阿難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這個就是交代阿難,你要怎麼樣?你要好好的來受持這部《觀經》。怎麼受持呢?受持,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
受持的方法,是語就是代表前面所講的,經文的一切的內容,你真正要來持這部經怎麼持?就是持無量壽佛名,這句話是整部《觀經》的最核心的一句話,只有善導大師持別把它強調出來。《彌陀經》也是一樣,三部經的宗旨不可能不一樣,修法標準,最核心最正確的地方是一定都一樣的,方便的部分當然有深有淺,每個人根基不同,最核心的都是很簡單的。《彌陀經》的一心不亂,我們都誤會了。
其他宗祖師把它用自力修行的方法,解釋一心不亂就是一念不生,那誰做得到啊?那變成三經都是講往生極樂世界的理論跟方法,為什麼這部比較難呢?那不就有矛盾了嗎?同樣都是最正確的最核心的,那肯定是一樣的嘛!不可能有矛盾嘛!如果是方便的,當然會有深淺不同一個修法,如果講最正確的,一定只有一個,是一樣的,那我們對照玄奘本,其實這個老和尚也講過,老和尚講有時候是依他宗祖師,有時候是依這個淨土的核心來講,老和尚也講過啊!舉玄奘本,玄奘的譯本,裡面所解釋的一心不亂是繫念不亂。
繫念不亂就沒有要叫你念到一念不生喔!你只要繫念,就跟我們三時繫念一樣,那是不是一向專念啊?一句接一句嘛!有空就念嘛!不是繫念不亂嗎?不亂就是不雜,就是專喔!一向專念,這都一樣嘛!對不對?依據玄裝本的玄奘法師的那就是經本,我們依據經本,所以《彌陀經》的一心不亂,應該把它解釋成一向專念,繫念不亂的意思。
不亂就是專,不雜亂、不夾雜,一心一意的就是至心嘛!十八願講的至心,這才是真正《彌陀經》的修法。三經就完全一樣啦!我們只要老老實實的重點在專、在稱念,三部經都是持名念佛,不是叫你觀想、觀相、實相念佛,那個都是他宗祖師把它用其他的方法來修,自力的修法,把它講的很高妙,也可以,那不是不對,如果你是法身大士,你可以用實相念佛啊!但我們不是法身大士,我們是罪惡凡夫,我們只能持名念佛,只能靠佛的願力來救度,所以我們只能依信、願、行,而且這個也是淨土法門最核心最純正的修法,而它是最簡單的,因為針對我們而開設的嘛!當然是對我們來講,能夠輕而易舉的受持的,不然怎麼可能三根普被,萬修萬人去?所以我們依常理來判斷,再對照經文我們就知道,什麼才是正確的修法,正確的淨土的修法。
光是以學術界來分析,淨土十三宗,十三位祖師就有分成三大流派不同的修法,這個是祖師他依據個人的時節因緣,他為了要契理契機,當時的禪宗很盛,他就為了要導自力修行的人,至少也要讓他們能夠勸他們念佛,所以勸他們自力修行迴向淨土也好,總比沒有好,你叫他直接參禪念佛不可能的,那你一個也度不了,是個人度化眾生的契機不同,時節因緣不同。我們不要認為在表相上看不同,那一定是這個對那個錯,不是,都沒有對錯,如果我們有對錯,那是我們自己的錯,我們自己分別執著,我們自己不懂得客觀的去理解,我們不善學。
那麼這個三十八品,就是阿彌陀佛祂在經文當中,當世尊勸導與會的同修能夠發願稱念的時候,阿彌陀佛在西方祂也馬上回應,立刻就放光來做證明,證明世尊講旳是真的,沒錯,只要稱念阿彌陀佛,就會有感應,當時就放光,而且祂所放的光超勝十方,所有的境界在這個光芒之下都顯得暗淡無光,一比較之下就知道啦!
弟子秀卿恭敬節錄
(六)透過跟佛的感應轉化身心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蠕動,睹斯光者,所有疾苦,莫不休止,一切憂惱,莫不解脫。悉皆慈心作善,歡喜快樂。」這一段跟我們說到,就是只要能夠接觸到佛光,這個我們之前講過,佛的光明放在哪裡?放在名號當中,所以只要有機會聽到名號的人,即使是蜎飛蠕動,天上飛的地下爬的,通通都可以得度,而且這諸天人民在當下,這個心性都能夠柔軟。
我們之前有講過,都能夠慈心作善,歡喜快樂。所以五戒十善三個根,要怎麼樣去落實,當然我們也要學啦!學一條做一條,盡量做,可是真正要有很大的效果,一定要從求佛力加持感應這裡,效果是非常快。你靠自力,自力怎麼能跟佛力比,佛有圓滿的神通智慧,所以我們透過念佛,透過對阿彌陀佛的信願,這個感應啊!
那麼接觸到佛光,念佛至誠念,能夠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感通的時候,我們當下心性柔軟,自然就像這裡講的,皆悉慈心作善,歡喜快樂。內心法喜,你自然不可能去造惡嘛!有沒有人很開心,心情很好的時候拿一把刀要去殺人,殺得下去嗎?不可能嘛!你也不可能一邊很開心,然後一邊又破口大罵,那不是神經病?對不對?錯亂了才會,不可能的嘛!是不是?
甚至於看到冤親債主,唉呀!怎麼今天看起來特別的可愛,以前看了那麼討厭,今天看起來,他也沒那麼壞嘛!對不對?因為人都喔…這個世間沒有絶對的好人,也沒有絶對的壞人,壞人當中一定也有他好的一面,看你懂不懂從那個角度去看,也沒有絶對的完美的人,所以是看我們的心境,我們心情好,我們願意從好的方面看,什麼人都變成好人,所以關鍵是先轉化我們的心。
我們怎麼樣讓我們的心境柔軟,所以我們真的要常常親近善知識,因為我們自己還沒有定力,沒辦法轉化這個境界,我們會被環境所影響,所以要親近善知識,親近佛菩薩,祂就會給我們這種正面的能量加持,我們常常就會很開心、很法喜,那這個時候,我們內在的業障就一點一滴的消除,顯現出來的,也不會造惡,甚至於更進一步,我們還可以去原諒那些冤親債主,可以化解冤仇。所以有的人說,我們像我都特別…我都是完全…因為我知道時間不多,我完全都是鎖定在信、願、行這個往生的關鍵。希望引導同修透過跟佛的感應,可以釜底抽薪的,從根源上身心轉換,不但往生有把握,當下五戒十善一下子,你就覺得能夠…程度,在落實的程度上能夠大幅度的提升,這個是善巧而且真正是捷徑。
但是有些同修不了解,就會以為說,我們一天到晚叫人家念佛求往生,我們人都沒做好了,怎麼能作佛?這句話不陌生,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好像講這句話的人,這個人好像很踏實,從根本做起,其實這個是愚癡,不明白這個法門的善巧。好啊!那你要做你就五戒十善去做啊!我們重點在念佛求佛力加持,並不是代表我們五戒十善不做,還是要做,但是真正有效果,我們的重點是放在要達到那個效果嘛!所以要求佛力加持,你自己一條一條去做做看,你幾十年你還是貪、瞋、癡越來越熾盛,不要說五戒十善你可以持得很好,沒有那麼簡單,眾生的業力啊!
我們弘一大師,持戒精嚴的大師,他在最後一次演講,六十幾歲的時候,把自己批評的簡直是一無是處,我們看了都嚇一跳,怎麼那麼離譜,他真的是持戒精嚴啊!可是他說他,修行以來一天比一天不如,唉呀!他講的我實在是開不了口,把自己批評得很難聽,這說明什麼?說明他真的是腦筋越來越清楚,把我們人性當中的貪瞋癡,乃至於整個意念上微細的念頭,看得很清楚,看透了看到真相。
你只要是示現是人的樣子,就會有貪、瞋、癡,除非你都沒有動念頭,除非你是這個乘願再來的大菩薩,所以即使是持戒精嚴的人,你看我們善導大師,阿彌陀佛乘願再來,他既然示現人身,也要像個人的樣子,他說他自己是罪惡生死凡夫,即使是示現,因為他也是來流轉嘛!示現來這邊來投胎流轉,那既然來流轉就是凡夫,他說他自己是罪惡生死凡夫,人家都證得念佛三昧,大開圓解通達淨土法門的人,都這樣講自己,所以我們老修很危險,老是勸人家做人要做好,根本做好,五戒十善做不好,還想成佛?教訓人家指導人家,認為說這樣才是修行的根本,好像是沒有錯。
如果你修行其他的法門,當然就是按照這個次第,基本的開始,戒、定、慧這個次第,先因後果;問題是我們淨土法門,完全是佛菩薩的境界,它是因果同時,我們從信、願、行,信入門,但是同時也包含戒、定、慧。這個他不懂,因果同時,當我們真正能夠靠上阿彌陀佛,能夠接收到佛力加持的時候,我們當下戒定慧那個境界是真實的功德,因為佛的功德是真實的,我們跟佛感應了,我們自己的戒、定、慧也是真實的。
如果你靠自己修行,一輩子還是貪、瞋、癡啊!除非你能夠超過善導大師,能夠超過弘一大師,所以這個人喔…這種人看起來好像很明白、很踏實,要從做人開始做起,但是這個其實,沒有真正結合淨土的理論的修法,那這樣的話成就就很慢,個人善根福德因緣不同,那有時候祖師大德的勸導,教我們把根紮好,那這是當然,這是就事論事嘛,提醒我們根本重要性,我們要會聽。
弟子秀卿恭敬節錄
(七)為什麼會生到寶池蓮花裡面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第三十九品慈氏述見」,我們看一段經文:「佛告彌勒:彼國人民有胎生者,汝復見否?彌勒白言:世尊,我見極樂世界人住胎者,如夜摩天,處於宮殿。又見眾生,於蓮華內結跏趺坐,自然化生。何因緣故,彼國有胎生者,有化生者?」好,我們看到這一段,這一段是世尊告訴彌勒菩薩,故意要問他,讓他引導他來發現這個問題,注意這個問題,那你看喔!我們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什麼?
彌勒菩薩是等覺菩薩,這個問題如果沒有世尊主動問他,他可能也不會注意到,或者他也不懂得要問,根本也不知道有這個差別,所以我們這個是關係到說往生直入報土,還是這個要住在花胎裡面有三輩九品,所以底下「邊地疑城第四十」就是在解釋這個內容,我們看一段經文:「若有眾生,以疑惑心修諸功德,願生彼國。不了佛智,於此諸智疑惑不信。於自善根,不能生信。道止佛國界邊,亦有寶池蓮華,自然受身。飲食快樂,如忉利天。心不開解,意不歡樂。是故於彼謂之胎生。」我有把它簡化了,我只念出幾個重點,這一段就在說明,若有眾生以疑惑心修諸功德,願生彼國。
我們之前都有講過,因為有疑惑心,所以會生到三輩九品蓮花苞裡,這個經文都有跟我們解釋啦!了解佛的智慧,不相信阿彌陀佛跟我們約定的,我們只要念佛,只要信願具足就可以往生,這個信心不足啊!還有對自己的善根也不能相信,什麼善根?因為我們自己有佛性,還有我們累劫來所植種德本。
剛剛所講的已曾親近無量諸佛植種德本,我們善根超過阿闍世王,這個已經供養四百億佛的善根還要更多,但是因為我們這一世來流轉,迷惑忘記了,而且也不知道我們自己有佛性,有圓滿的佛性,所以不能承擔,我們真正能承擔,我們現在當下就在作佛,你敢不敢相信?你念佛的時候你就是成佛,我們之前不是舉徹悟禪師給我們開示嗎?念佛時即是見佛時。即是成佛時。三際同時。你敢不敢承擔?但是不要像有些密宗修到太過了,他當自己本尊以為自己是佛,看到人就說我是佛,那就修出問題了,這個道理我們要明白,確實是這個樣子。
我們雖然本身是罪惡生死凡夫,但是也不礙我們現在念佛就是在作佛,這兩者是,這個叫事事無礙,不妨礙的,但是這個境界,你要了解《華嚴》,你才能夠體會幾分,心境上我們就是在作佛,事相上因為是受報身,當然還有這個業報,心境上就是等同是在作佛,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所以為什麼會生到寶池蓮花裡面,就是因為疑惑心,這個是重點,然後生到這個佛國界邊,界邊就等於是因為蓮花還包著,這個界邊就等於是隔著一個蓮花苞,並不是說在極樂世界之外,一個邊地邊邊,不是,那是我們的錯解。
因為極樂世界是報土,它是遍滿十方法界的,既然已經遍滿了十方法界都裝滿了,全部都是,那另外還有什麼地方放一個邊地?所以他指的這個到此佛國界邊,是指的這個蓮花苞關住了、隔住了,阻隔了這個報土,要等到花開見佛,那就是進入到佛國土,是這個意思,因為我們不了解這些真相,有疑惑心,所以我們目前,現前就沒有辦法,心不開解意、不歡樂,沒有辦法感受到法喜。
其實我們現在,如果我們一直努力的引導大家,一定要百分之百依靠上佛力,生起真信切願,這個真信切願只要生起一分,你就可以嚐到一分的法味,生起十分,你就可以嚐到十分的法味,你現前當下就好像住在極樂世界,我們的心境跟極樂世界菩薩沒有兩樣,是可以這樣的去體會的。不是一定等到往生,所以這個地方是我們修學下手處,最重要的地方,也是能夠感得最大的利益的地方,根本。不要從枝枝葉葉慢慢去修啊!那個很辛苦、很難而且效果不好,要掌握到這個重點。
弟子秀卿恭敬節錄
(八)放下貪愛真信切願念佛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底下「四十一品惑盡見佛,「若有墮於疑悔。希求佛智。至廣大智。於自善根。不能生信。由聞佛名。起信心故。雖生彼國。於蓮華中不得出現。」這個就是講到我們這個沒有信心,如果真正去除掉這個疑惑,就能夠花開見佛。那麼即使我們生到三輩九品,還是會有大悲菩薩進到花胎裡面,跟我們說法,所以不管怎麼樣一定要發願,信得深我們現前就很開心、很法喜,信不深也不怕,反正就像二河白道的念佛人,我也沒路可走了,我一定要發願,所以願是我們自己可以掌握的。
你只要願意去,任何人都障礙不了你,而阿彌陀佛一定會來接你,所以要在生活當中,我們真正要做的功課是什麼?幫助我們看破放下,看破,可能我們沒有智慧看破,我們是空,一切幻化是空,《般若經》的這個道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切是緣起無自性,這個我們不理解,苦、空、無常,空很難理解,這個苦啊!我們不能體會,要常常去體會這個世間的苦,然後幫助我們放下,不要捨不得這個世間。
即使我們的小孩跟我們很親,小孩很可愛,越可愛的你越要小心,唉呀!這個冤親債主,讓我生起貪愛,因為小孩,像我們今天有個小朋友五歲,他也是我的粉絲哦!他今天跟他媽媽說,你不要跟師父講,師父很漂亮喔!我來這邊還有一個粉絲,不錯。這個小朋友啊!小孩子特別能讓我們生起那個貪愛心,那我們要提起正念,真正愛護他,我們要幫助他們在道上,不管是自己也好,身邊的人也好,幫助他們在道上安住,從小就要叫他發願,叫他念佛。
叫他發願一定要去阿彌陀佛那裡,因為去阿彌陀佛那裡,我們以後,爸爸媽媽,大家才可以在一起,天天見面,你要什麼玩具、什麼卡通,通通都有,你要用他聽得懂的話,然後叫他馬上就要發願,還不是等到他長大,世事無常,等到他長大來不及啊!而且小孩子很天真,他心比我們還要單純。
在馬來西亞還有一個會長的兒子,他已經發願了,因為經常聽法師在講經,他已經發願了,然後他就會常常想。真正發願的那小朋友很單純,他就常常問,師父,那個阿彌陀佛是怎樣的一尊佛?唉呀!祂是怎樣的一個人?他想到就一直問問問,這說明什麼?人家既然發願要去,就開始很關心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到底是怎麼樣的東西可玩…等等。
常常去想著極樂世界的人、事、物,人家修學比我們正確,我們想的是五欲六塵,明天要賺多少錢?要做什麼事情?你看我們不如小朋友,要跟他學,他是我們的善知識,所以首先我們要先勸他發願,我們轉化身邊的家人成為佛化家庭之後,他也變成我們的善知識,搞不好人家修學比我們精進,換他們常常來提醒我們,要放下世間的貪愛。
弟子秀卿恭敬節錄
(九)世尊讚嘆念佛人是人中芬陀利華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底下「菩薩往生第四十二品」,這個是彌勒菩薩問世尊,那往生到極樂世界有多少人?這個世尊就告訴彌勒菩薩,在我們這個世間有七百二十億菩薩,已成供養諸菩薩,那麼小型菩薩,剛往生者數量也非常的多,而且十方世界菩薩眾,剛往生者,但說其名窮劫不盡,極樂世界成就才十劫,是一個新的佛國土,可是你看這一品當中,就跟我們說明,十方世界往生的人,已經是非常多了,這個是透露一個消息。
往生極樂世界真的是很簡單,而且就像經上講的,阿彌陀佛的法緣是最好的,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數非常多,接下來從「非是小乘第四十三」到「聞經獲益第四十八」,這幾品都是屬於流通分,前面四十二品我們都已經講完是正宗分的部分。
我們看一段經文:「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聞阿彌陀佛名號,能生一念喜愛之心。歸依瞻禮,如說修行。當知此人為得大利。心無下劣,亦不貢高。當知此人非是小乘。於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你看喔!這個很清楚的告訴我們,世尊講經說法四十九年三藏十二部,最重要的就是這一部經典,如果能夠依照這個法門來修學,是第一弟子,第一弟子所修當然是第一法門,是不是?這很明確的。
世尊親口講的,第一弟子,所以世尊讚嘆念佛人,真正發願求生極樂世界的,我們不要看我們業障那麼重,在佛的眼中,我們是這一生就要成佛的人,所以他讚嘆,人中芬陀利華,芬陀利花就是白色的蓮花,是蓮花當中最珍貴的,比喻我們是人當中最尊貴的人耶,所以我們不要小看自己,我們這一生就要成佛,就好像太子墮地,貴壓群臣。
我們真正老實靠阿彌陀佛的這些念佛人,我們比那些教授、博士、達官貴人,那些在佛的眼中,我們比他們尊貴太多了,就像一個嬰兒出生,他已經注定了是要當…他是太子嘛!他就是太子,他注定這一生就是要當國王,所以他的能力跟那些將軍、宰相不能比,好像我們跟那些教授、學者不能比。
可是我們這一生已經要成佛,就像這個太子他注定要當,要接班人接管王位,所以他的身份超過將軍、宰相,這些群臣都要跟他頂禮、恭敬、供養。所以我們現在何德何能受到世尊這樣讚嘆,祖師大德、龍天護法這樣的護佑,就我們本身來講當然是沒有這個福報德能,可是因為跟阿彌陀佛結上關係,我們是靠阿彌陀佛的福,托他的福。
我們確實十方菩薩、龍天護法對我們都非常的恭敬、愛護,因為我們就像太子一樣,馬上就是王位的接班人,祂是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馬上就要成佛啦!所以確實是,這個不是鼓勵的話,這個是真實的,所以看你要不要去,看你要不要當太子嘛?我們自己可以選擇。
「受菩提記第四十四品」裡面講到,由於此法不聽聞故,不相信,聽到了不相信,有一億菩薩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退轉這個佛道,本來可以成佛的,可是他退轉了,那麼如果靠自己修行沒有佛力加持,十之八九都要退轉,我們這個世間就是進一退九,所以沒有到八地菩薩證得不退轉三不退,那個退轉是必然的,所以我們絶對不能夠冒險。
「若有眾生,於此經典。書寫、供養、受持、讀誦,於須臾頃為他演說。勸令聽聞,不生憂惱。乃至晝夜思惟彼剎,及佛功德。於無上道,終不退轉。」這裡告訴我們怎麼樣才能不退轉,在現前那就是要常常熏修,我們要自己要受持,也要勸別人,自利利他教學相長。
我們勸人家也是在提醒自己,不斷的熏修,不斷的勸別人受持,那麼我們就能夠很安穩的保證這一生當中不會退轉,你不要說,唉呀!我現在已經是信願生起了,那就開始天天很輕忽的、很懈怠的,這樣子不可以,這樣可能不能往生,因為你這個信願可能不是真的,所以不能開玩笑。
弟子秀卿恭敬節錄
(十)具足信願聽聞佛號也可往生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我們更精進念佛、持戒念佛、勸別人修行,不是為了怕自己不能往生不保險所以要多做,不是。是為了自己想做也應該做而做,所以沒有壓力,很歡喜的做,而這麼去做也有這樣的因果,我們持戒念佛、精進修行、斷惡修善,也會有這方面的因果。來生我們乘願再來都用得到,這些福報,你結的善緣,這個都會再現前,以後的因果,因果不失的嘛!因果不空。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所以我們是為了這樣而做,真正信願念佛的人,信願求生的人,他所顯現出來的一定是慈心做善喔!
我們剛講的身心柔軟,然後會更喜歡念佛,如果你沒有這麼這樣子做呢?那肯定你的信願有問題,不保險,所以即使我們還一下子感受不到很強烈的信願,沒關係,那我們就踏踏實實的這麼去做,老實念佛、斷惡修善,趕快去求受五戒、菩薩戒。先從晚上一餐不吃開始,順便減肥,排毒啊!而且你的皮膚會越來越漂亮,不用去擦那些化妝品,又浪費錢,現在的化學,你看商人喔!很多都沒有學佛,真的要那麼有良心的也很少,不是沒有,很少,所以最好不要給自己找麻煩,要用正確的方法喔!
再來「第四十五品獨留此經」,這一品的重點是告訴我們,「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此經止住百歲。其有眾生,聞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這一段獨留此經這一品,告訴我們一件事情,這一部經是三藏十二部當中,唯一最有能力救度眾生的一個法門,連末法所有的經教都已經法力失效了,起不了作用了,這一部經還可以救,真的是最殊勝。
什麼叫最殊勝,就是它能救人,這個藥再貴沒有用,要能救人治的好病才是好藥,所以這一部經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確實十方諸佛最讚嘆的一部經,因為它救的人最多,對不對?他連末法所有的經教都滅了,這一部經還可以住世百歲,在這一百歲當中還可以救度好多人。
那個時候的人根性很差,草木皆兵,路上看到一根草,拔起來就當刀子用,要殺人耶!一見面還沒講話,你在幹什麼?我看你不順眼,然後就吵架了,就拔起來,也沒有什麼過節啊!現在很多那些,外面不務正業的一些人,你不要隨便看人,看了一些青少年,你不小心看到他,他以為你不懷好意喔!然後他就要打你了,有沒有?本來是不小心,你也沒什麼惡意,他看你,他就懷疑你在看不起他,他就生煩惱,他就打你了。
那個時候的人就是這樣,看誰都不順眼,時時刻刻打打殺殺,所以你說叫他聽經,怎麼可能?你叫他信願,怎麼可能?所以是什麼力量讓他能得度?就是佛號的力量,即使這個佛號已經,這個經也已經住世百歲消失了,最後能夠聽聞到這句佛號的人也能得度,正好證明了善導大師所講的第十八願,才是淨土法門純正的修法,只要聽聞佛號的人都可以往生,對不對?
在那個時期的人,最後百歲這個經也沒有了,聽到佛號還可以往生,那當然是佛號的力量,因為善導大師的解釋,更究竟徹底,他說:「言南無者,即是歸命的意思,迴向發願之意,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義故,必得往生。」南無阿彌陀佛就具足信、願、行的內涵,南無是皈依嘛!你一心歸命信受,不是具足信、願、行信願嗎?那個阿彌陀佛就是行嘛!信願行,他講得很清楚,所以佛號當中就具足信、願、行這三資糧。
那有些同修,馬來西亞有些同修,包括余會長他也沒有聽得很完整,就是因為我也有講到念四字也可以啦!可是他以為就是只能念六字,拼命叫人家一定要念六字,其實你內心有南無的意思,一心皈依、皈命的意思,也可以,所以你念四字也可以,乃至於你念不出來就佛佛佛,而且你都已經往生之前快沒氣了,念個佛也可以意思意思,你心裡有那個願最重要。
不要執著這個我字,他聽了以後信心增強,往生都有信心,到處跟人家講,仁敬法師講得太好了,怎樣怎樣的,一定要念六字,我說拜託你不要害我了,等一下人家說,傳來傳去,說仁敬法師說念六字才能往生,那就慘了,等一下專門念四字的都會找我算帳,不要害我喔!我回去又趕快解釋,其實我們平常都有講到,可能大家沒有注意聽。「勤修堅持第四十六品」,這個也是進一步的勸導我們一定要精進修學,「當令是法,久住不滅。」這個也是我們四眾弟子應盡的這個義務,我們自己修學呢,不但是要精勤修行,還要發心,讓這個正法能夠久住,你也可以利益眾生。
弟子秀卿恭敬節錄
(十一)長時熏修 提升信願 老實念佛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第四十七品福慧始聞」,這一段偈頌大家最好背起來,很喜歡這一段偈頌,這一段偈頌我簡單念一遍。
若不往昔修福慧 於此正法不能聞
已曾供養諸如來 則能歡喜信此事
惡驕懈怠及邪見 難信如來微妙法
譬如盲人恒處闇 不能開導於他路
唯曾於佛植眾善 救世之行方能修
聞已受持及書寫 讀誦讚演并供養
如是一心求淨方 決定往生極樂國
假使大火滿三千 乘佛威德悉能超
如來深廣智慧海 唯佛與佛乃能知
聲聞億劫思佛智 盡其神力莫能測
如來功德佛自知 唯有世尊能開示
人身難得佛難值 信慧聞法難中難
若諸有情當作佛 行超普賢登彼岸
是故博聞諸智士 應信我教如實言
如是妙法幸聽聞 應常念佛而生喜
受持廣度生死流 佛說此人真善友
我剛剛先接觸這個法門的時候,最先背的是四十八願,再來背完以後就是背第四十七品,因為這一段偈頌很好背,而且內容很完整,它從基本的開始講起,它說如果沒有無量劫以來修積福慧,我們根本沒有辦法聽到這個正法,或者是聽到了,也沒有辦法歡喜相信。
那麼這個有一個譬喻,就像你要對一個盲人,你要跟他講前面一條路要怎麼走,他就看不到,你這個善根不夠深厚的人,你跟他勸是沒有用的,他不會接受的,一定要「唯曾於佛植眾善,救世之行方能修。」救世之行,這個法門真的是救度的法門,每一個字我們都不能夠輕忽的看過,這個是難信之法,純粹是靠佛的願力來救度的法門,如果善根不夠深厚,沒辦法相信,不可能能夠發心修行,所以《阿彌陀經》上講,不得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善根福德因緣,祂沒有說不得以聰明才智,大富大貴,祂沒有這麼講啊!祂的條件是善根福德,那就不是我們的能力囉,對不對?善根就是我們要累積福報、福慧,善根福德,善良嘛!這個宿世要跟阿彌陀佛有緣,所以今世才會再有因緣碰到,就是這樣的條件,你看一點都不矛盾是非常吻合的。
理論很快就可以通達沒有一點點的矛盾,然後在經文當中也可以看到很多蛛絲馬跡來證明,你看「救世之行方能修。那麼如是一心求淨方,決定往生極樂國,假使大火滿三千,乘佛威德悉能超。」這不是靠我們的力量,一心一意的求生,不管任何的狀況,即使是災難來了也不怕。
你災難來了不要東跑西跑,你就好好坐在佛前,坐在客廳也好,你就好好念佛,內心期待阿彌陀佛趕快來接我們,不要害怕,所以災難來也是一個助緣,不然我們還苦哈哈的走不了,那功夫沒有練成,想要早點走都沒辦法,對不對?對我們來講是好事。
「聞經獲益第四十八品」,我們念一段經文:「彼諸有情,皆是阿彌陀佛宿願因緣,俱得往生極樂世界。」我們聽到這個法門,能夠生起歡喜心,能夠真正真信切願求往生的人,我們都是因為跟阿彌陀佛早就結下深厚的緣,宿世已經結下的緣,所以我們不要不敢承擔。唉喲!哪有那麼好的事情,這一生就可以去作佛,當然不是那麼簡單,是因為我們跟阿彌陀佛本來就己結了很深的緣,只是生生世世都有牽掛,沒有真正放下。
我們不能往生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沒有放下這個世間的執著、貪愛,這個是最關鍵的,你放下一分,你那個願生心,就提升一分,放下五分,我們的願生心就提升五分,那相對的我們的信心,往生的信心也就增強了,那往生的信心一增強,我們的法喜、自信,內心就更安穩,對不對?這都是環環相扣的有關係,所以我們一定要趕快盡量放下。
天天問自己,我對我的老公能不能放下?我對我的孩子能不能放下?我對金錢,對我的名利地位,我的家的名下的財產,乃至於我深藏的種種寶貝物品,我能不能夠放下?一樣一樣的去反問自己,然後你再去問自己是真放下還是假放下?捫心自問,自己最清楚,這個是我們要天天要做的功課,功夫是在這裡下,要做放下的功夫,不是叫你練一心不亂。
這個所謂的一念不生啊!我們不可能念到一念不生的,絶對不可能。而且你沒有想要一念不生的念頭,這個一念就障礙你,絶對不可能達到一念不生,你還有一念擋住你嘛!障礙住你,你想要求一念的這個一念的念頭,就障礙住你不能得一心,所以這個一念不生的境界念佛三昧,是怎麼證得的?是我們不求而得的。
我們不用求,老實念就會得,真正要下的功夫是在於對世間的貪戀,這個要自己一樣一樣去反觀,我們到底有哪些是比較貪愛的,從最捨不得的地方先捨,到底有沒有真放下,最好是做到,不要說:「有啊!我放下啦!」,然後沒有做到。
我心出家了,我身不用出家沒有關係啦!那你身沒有出家,你敢保證你的心出家是真的嗎?十之八九都是假的,不然你現在剃剃看,你想剃還不一定有因緣,沒有那麼簡單,要大福報才有辦法出家,一出家不管你修的好不好,你是人天師表的身份。
你看就像學校的老師,水準也參差不齊,可是人家身份就是老師,對不對?所以真正要能夠具足因緣出家,那個沒有那麼簡單啊!你要先發願,然後常常受八關齋,種這個因,才有能夠因緣具足,所以要先捨,從你最不好捨的地方先捨,那你真正是大根器的人。
如果這樣從小地方,一點不喜歡的東西先送出去,不要的東西先送出去,然後一點一點的這樣捨,那你將來所感得的果報也是很辛辛苦苦才感得,如是因,如是果,大捨就有大得,真的不要怕,連生命都要捨,你捨掉這個臭味的身體,你就得到一個金鋼不壞之身。
輕居之身,無居之體,你的身就可以遍滿十方法界,捨得越徹底得到的越多,真的是這樣子,或者我們的物質身外之物,我們的念頭也要捨,所以修行是要學老實,不要學聰明,為學日增,為道日減,不要學一大堆知見、佛學名相來教導人家,好為人師。像我以前都很喜歡講一大堆,講自性、講般若,這樣好像表示我們很厲害,因為女眾一般人都會想,這個女眾一般有個譬喻不大好聽,胸大無腦,越愛打扮的,那就是表示這個人越沒有內涵,女眾的代名詞就是沒智慧,所以我們就喜歡講一些《般若經》,跟人家談一談空相,談談自性,讓人家覺得我們真的有下過功夫喔!
可是現在,真的不喜歡講這些,真的在賣弄,沒有必要,這些可以學,自受用,讀《般若經》真的很歡喜,當下很解脫,一切都是幻化當下放得很徹底,幫助我們放下,看破這個空相,一切法無自性,畢竟空不可得,但是你拿這些出來跟人家講,你要度眾生叫他念佛,不可能,他聽不懂,對不對?而且不是我們的境界。我們是似懂非懂,當下可以體會到一點點解脫感,但是那是道理上,頂多是解悟不是證悟。
證悟不是那麼簡單,也是慢慢的,慢慢契入的,所以真正有智慧有修行的人,他要利他,就像阿彌陀佛一樣,他會用最簡單的方法,最直接最明白,別人最能夠得利益的方法,不會跟你拐彎抹角,談玄說妙,當然那是他宗的修法,我們並不是評論,因為那是個人的因緣不同。可是相對之下,確實越簡單越簡潔,越能夠容易利益眾生,這才是佛法出現在世間,真正的存在的意義嘛!就是為了要救度眾生離苦得樂。
那麼這是我們平常就要做的功課,努力天天要問自己,有沒有越來越放下?我們功夫要在這裡做,一方面也要提升我們的信願,老老實實的靠佛,老老實實的承認自己一無是處,業障深重,這是真的。任何一個人都逃不掉,不管你是什麼身份地位,就是罪惡生死凡夫,沒有例外,除非你是乘願再來,要天天提醒自己,然後最重要是老實念佛實修,而不是再裝一大堆名相,你裝再多,那個都沒有用的,增長自己的知見,還有浪費時間,除非你不明白嘛!道理不明白。
那我們要熏修,也是一定要鎖定在跟往生有關係的相關的經論上面,特別是信願行這個核心,所以我們流通的光碟一定要天天熏修,這是我透過自己的得到利益之後,我替大家整理出來的重點,這是依據祖師大德善知識。
老和尚講那麼多經,他的重點就有關這個往生的部分,往生資糧的部分,我們淨宗祖師大德諸大善知識,所要勸導我們的核心重點,我給大家整理出來,比較淺白的方式來講,所以這個是我們常常要熏修的,這不是因為我講的我才推薦,而是因為這個部分確實是最重要的,即使你們要參考其他法師或是其他經論的內容,也是要鎖定在這個範圍。
天天熏修,增長信願,行為上行門上就是要落實,一向專念,我們這部經的宗旨,只有一向專念才是真正的信願具足,絶對不可以雜,你一雜你就不恭敬,信願可能就是假的,一向專念不間斷,自自然然就能夠不知不覺當中成就念佛三昧,不管現生有沒有念佛三昧,反正往生肯定是沒有問題。
好,那今天我們學習就到這裡,這一次十天的講期已經圓滿了,祝福大家,每一個人都能上品往生,阿彌陀佛!
(第十場完)
弟子秀卿恭敬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