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論講記
- 2001年於新加坡淨宗學會弘法培訓班習講無量壽經_法會聖眾第一_玫萱習講(仁敬法師)
- 2004年於台中生命電視台主講_釋教三字經節錄
- 2010年馬來西亞_四十八願要義講記
- 2010年馬來西亞_觀無量壽佛經要義講記
- 2010年馬來西亞主講 佛說阿彌陀經要義 講記
- 2010年馬來西亞_印光大師文鈔 講記
- 2011年印尼北干圓緣寺_無量壽佛經要義
- 2011年馬來西亞_觀無量壽佛經 上品上生章 要義講記
- 2012年淨土教道次第廣論班課前預習教學文章
- 2012年馬來西亞_淨土教道次第廣論大綱要義
- 2013年馬來西亞古來_隨師行佛門弟子規
- 2013年新加坡_隨師行佛門弟子規 講記
- 2013年印尼北干_隨師行佛門弟子規 講記
- 2013年馬來西亞麻坡_隨師行-佛門弟子規要義
- 2013年加拿大多倫多_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 講記
- 2014年印尼北干開示_佛說阿彌陀經要旨深意
- 2014年美里居士林開示_佛說阿彌陀經奧旨深意
- 專題講記
- 佛一
- 釋愛(仁敬)比丘尼以佛法觀評時事
- 2010年馬來西亞_念佛超度及助念之方法 講記
- 2010年馬來西亞_瑜伽拜佛的功德與實效分享 講記
- 2010年馬來西亞_淨土思想研討班的研討方式與原則要義
- 2010年馬來西亞_瑜伽拜佛的方法與修行之道 講記
- 2012年馬來西亞_往生信心成就的心境略談
- 2012年馬來西亞主講_三時繫念要義
- 2013年新加坡南普陀寺_當下離苦得樂的方法
- 2013年馬來西亞_如何建立必定往生極樂成佛的信心
- 2013年馬來西亞麻坡_食存五觀 講記
- 2013年加拿大_教授瑜伽拜佛 講記
- 2013年多倫多_精彩現場佛學答問
- 2014年新加坡_藥師琉璃光如來之十二大願與西方極樂淨土相應之處
- 2014年埔里淨塵精舍 當下建立往生信心的要門講記
- 2014年馬來西亞_石山佛教會開示
- 2015年巴西美景巿芒果樹國家公園講座_ 身心靈的淨化與環保
- 2015年武漢蓮溪寺_對僧眾法談參學心得
- 專修淨土十六年的心得報告
- 2015武漢孝感蓮台寺佛教機基地佛七開示
- 2015年巴西聖保羅彌陀寺_念佛成佛的成就關鍵
- 釋愛-仁敬法師主講2019年9月6日馬來西亞昔加末八關齋戒佛學問答
- 釋愛-仁敬法師主講2019年新加坡_啟發本能大愛的實境練習
- 釋愛-仁敬法師主講2019年9月28日馬來西亞昔加末開示問答
第七場
(一)至心稱念名號與阿彌陀佛感應道交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尊敬的大和法師慈悲,尊敬的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 阿彌陀佛!
今晚是我們在此地共同學習的第七個晚上,看起來我們即將要成佛的人數好像是越來越多哦,透過我們昨天的學習,我們已經明白到阿彌陀佛跟我們有特別的三種因緣,也就是:親緣、近緣還有增上緣。
透過這個了解我們就能夠更加深刻的體會到我們跟阿彌陀佛越來越親近,越來越熟悉的感覺,同時也明白了想要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的方法,這個媒介就是六字洪名,因為阿彌陀佛的光明功德全部都存放在這個名號當中,所以昨天我們透過經文的學習和善導大師的開示,我們也確知,只有透過至心稱念名號這個媒介我們才有辦法攝受到佛光,得到阿彌陀佛的加持。
這種直接的感應是誦經持咒所沒有的,也是阿彌陀佛特別跟我們約定的方式,這種情況就好像我們這個屋裡面哪到處都有插座,有電啊有電源,但是我們沒有把插座插上,這個電我們就用不到,感應不到,這個道理是一樣的。阿彌陀佛的光明是遍照十方,無時無刻不存在,任何地方都有佛光的普照。
但是我們不懂得去接收,那麼現在我們明白了,原來只有稱念名號才是正確的管道,同時我們也真正明白阿彌陀佛的光明全部都存放在這名號當中,我們就能夠更加深刻地對這句名號有不同的體會,也就是說它是活的,它不是一般的名相,這個也可以透過一些事實來增加我們的體會和信心。
在台灣流通一個小冊子,流通的很廣,這是一個居士寫的,這個男眾跟他的太太都還很年輕,都才二十五歲,倆個人都是虔誠的念佛人,是佛化家庭。那麼有一天他的太太在早晨的時候在經行念佛,這是他們自己的定課,那麼在屋外經行的時候,她就突然間看到自己的頭頂上有一個圓光,就像我們看到佛像後面通常都會畫一個圓光,她自己身上也有,她就覺得很奇怪,但是她也想到這可能是名號的關係。
那麼她為了要進一步證明啊,她就故意不念,這個佛號就停下來,結果當下這個圓光立刻不見,過一會兒她就再繼續念,又繼續念的時候這個圓光又現前,因為有這麼明顯的感應,所以他們就發心把這個事情記載下來,在台灣流通的很廣。
那麼這個事證也可以跟我們說明,確實這個光明是放在名號當中,是看我們懂不懂去攝取,如果我們只是把祂當作是個冷冰冰的一個修定的所緣境一個對象,或是一般的名相,那當然我們就沒辦法跟祂感應;所以接下來我們就要進一步的來學習怎麼樣來念這一句佛號,才能夠盡快地和阿彌陀佛感應道交,能夠攝受到光明的加持力。
弟子淑賢恭敬節錄
(二)體會阿彌陀佛的生命就在名號當中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為什麼我們一般不容易感應?念佛也不容易生起法喜?首先我們要先排除一些障礙,要先把原因找出來,那麼我歸納起來大概有四點原因,一個就是我們剛講的,我們體會不到這句名號祂的生命力!過去我們都知道,萬德洪名嘛,這是很多功德的代表,但是這個層次只限於知道的範圍,我們知道的事情,可是內心感受不到。
那麼現在透過我們在經文上的學習知道,原來光明跟名號是一體的,那光明就是智慧就是阿彌陀佛的生命,所以我們現在就能夠更加地體會到一些這句名號祂特別的地方,祂是有生命的!那麼這樣印象就不一樣了,印象不一樣念起來的滋味就不同啦,這個我們要細細地去體會。
再來就是我們雖然念佛念了很久,可是事實上我們對阿彌陀佛一點也不熟悉,如果要問你,你的家人或是你的另外一半,他(她)的個性怎麼樣?他(她)有哪些習氣、有甚麼特色?你都能夠講得很清楚,但是如果問到阿彌陀佛祂跟其他諸佛有甚麼不同?祂有甚麼特色呢?恐怕我們都講不出來哦,老修也是一樣,頂多把《無量壽經》背得很熟,「四十八願」再背一遍給別人聽。
我們是真正要把阿彌陀佛當作一個人,因為我們是人嘛,我們要對一個人瞭解感覺上好像比較容易點,想要對一尊佛瞭解覺得祂高高在上,很難理解祂,那麼我們可以把阿彌陀佛當作一個人,先從人的角度試著去跟祂相應,產生熟悉感。所以我們念佛生不出法喜,沒有辦法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透過這個佛號,究竟我們打心裡面就跟阿彌陀佛不熟悉,這也是我們前幾天一直在強調,我們要想辦法要跟阿彌陀佛產生很熟悉的親切感。那這個具體的資料很多,透過他所發的四十八願等等淨土三經的教法、祖師大德的開示,我們都可以去體會到,最重要的是要用心。
那麼我們最近所錄下來的四十八願要義,特別也引導同修真正很深刻的從細微的地方去瞭解阿彌陀佛,所以這個部份尤其是阿彌陀佛祂親口所對我們宣說的由世尊轉述的內容,一定要把它看熟,我們聽經不是聽一遍過去就算了,不是看電影,喔看過了 我們知道了,起碼要看個五十遍、一百遍,看到非常熟,熟到你有辦法用你的語言表達方式講出來,那這個經才算學會了。所以我們學經是要這樣學的,每天不斷地熏修,不能聽聽...聽一遍、聽了一天,然後又過了好幾天,再打開來聽聽看,那你就銜接不上啦,聽經一定要把一個範圍天天熏修,直到非常熟悉直到學會了,才能夠換另外一部、換另外一個功課,這樣子天天熏修內心當中就能夠產生熟悉感,不只是對經文而是能夠隨文入觀,隨著經文裡面所講的,真正去深刻的體會到內容。
弟子淑賢恭敬節錄
(三)臨終一念罣礙放不下就無法往生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第三個原因主要是我們對這個世間總總的貪戀不捨,這個一般人也很難承認,嘴巴講:「唉呦這個世間好苦哦,想要早點往生」,其實這個都是自欺欺人!我們凡夫就是這樣,騙別人還不夠還要騙自己,還不承認。你看我們早上一醒來,開始打算今天想做什麼做什麼…,特別是到了假日要去花錢的時候、要去Shopping,還是要去度假,那種心情好開心喔,哪裡會苦啊?怎麼會想要去極樂世界。
再怎麼樣不要講到假日啦,你平常的日子你就在打算今天下班要去哪裡吃好的,要去哪裡做哪些事情,天天都一定有一些想法…想做的事情,但是這些事情卻跟阿彌陀佛沒有關係,跟極樂世界沒有關係,自己想想是不是這個樣子?然後人家問你要不要去極樂世界啊?「要啊,這個世間好苦啊…我要去啊」, 就嘴巴講一講,真的是這樣,十個有九個都是這樣。所以這個就是我們最大的障礙,我們真的要去承認這一點,對這個世間有貪戀,最主要是貪戀五欲啊,尤其是那種情執女眾特別的嚴重,往往沒有辦法往生都是在情執上面拿不下來,世間的東西這些物質,平常放不下來,到臨命終的時候,你不放也不行啊,那個時候還好還可以勉強放下,但是就是內心的情執很難放。
前不久我在芙蓉麻六甲一個淨宗學會,我去看那個會長的夫人,她來跟我講有一個會長的母親,平常很用功念佛,真的臨終之前把阿彌陀佛給念來了,但是來了以後,她卻還有一個罣礙放不下,她就請阿彌陀佛等一下,阿彌陀佛等她等了五個多鐘頭,這個人她在罣礙什麼?她在等她的孫女搭飛機回來見最後一面,她也不是不去,因為念佛都念那麼久,但是其實這種內心的執著,人的一種執著都是超乎自己的想像,她就是非得要等她回來不可她才肯甘心,阿彌陀佛都來了還不走!所以我們不能小看我們內心哪,有時候你生起一念,對一點點小事情的執著就會障礙往生,後來阿彌陀佛等了五個多小時就走了,她沒往生。
為什麼能夠等五個多鐘頭又走?是因為只要我們執著這個因開始,這個因可能會擴大,她一直在等、一直在等,等到最後她乾脆不去了,她的願生心已經斷絕,她非得要等她孫女回來見最後一面不可,所以我們凡夫這個執著力量很可怕,業力不可思議啊,眾生業力不可思議啊,佛經上講。所以這個部份平常我們就要特別的小心,要能放趕快放,從內心上先放下。
弟子淑賢恭敬節錄
(四)放下內心的執著隨緣盡份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常常有女眾來跟我講、訴苦,說她先生怎麼樣怎麼樣…,前不久在芙蓉有些女眾,那個女眾大家都很怕她,連會長、副會長都沒辦法,約三十幾歲,曾經自殺過。然後剛好我去,副會長趕快抓緊這個機會,找我跟她開導開導,因為大家看到她都怕,想幫她幫不了,煩惱太重,那個心裏的憂鬱症好像蠻嚴重的。
後來她來見我,她就跟我說她結婚十年,她先生最近要跟她鬧離婚,這十年都沒有生小孩,她的公婆對她也很不諒解,所以家庭一直不和樂,可能最近她先生已經受不了了,堅持要跟她離婚;她就跟我講說她想自殺,我說:「那妳意願怎麼樣?妳想離婚嗎?」她說她不願意,而且還想生小孩!我說:「妳十年都生不出來了,現在還想生?還在執著?已經都三十幾歲了,這是高齡產婦了,這麼執著。」
她說她以前曾經自殺過一次,可是那一次就在昏迷的當中她看到她好像掉到一個深淵裡面,一直往下掉,然後她在昏迷的過程當中,她看到阿彌陀佛跟觀音菩薩去把她救上來,那一次如果不是阿彌陀佛跟觀音菩薩,她早就沒命了,而且很可能是墮到三途去,很可能到地獄去。事實上那果報很可怕,無法想像的可怕!千萬不能動這種念頭。還好那一次沒有死成,但是經過這麼久又沒有辦法再突破這一關,然後我就跟她說:「妳有本事自殺妳也應該要有本事活下來呀!」,我說「現在都甚麼時候了,那趕快求往生比較重要啊,更何況阿彌陀佛救過妳,跟妳有緣,跟佛門有緣啊」,她是一時的想不開啊。
我說:「妳先生要跟妳離婚,妳就跟他離啊,離就離嘛,正好好好念佛,他要離也好,不離也好、都好,隨順因緣,妳不要自己有甚麼念頭,最重要的是要能夠成就道業,我們有能力以後,妳要乘願再來、妳要生幾個小孩、妳要再生一個…,今天妳先生要跟妳離婚,正說明妳的業障很重,人家受不了妳啊,對不對?妳真的不希望妳先生跟妳離婚,那妳應該好好振作起來、好好修行,讓自己成為一個人見人愛的人,妳先生哦妳想離他都不願意哪,所以要從自身做起,不是去往外求,妳怎麼求也沒用啊,他如果真的要離,妳也沒辦法,妳就算不簽字,他的心不在妳身上,搞不好人也不回家,那妳怎麼辦?沒有辦法,還是究竟來講,妳好好用功,先轉化自己,搞不好往生也有把握了,然後先生自己也莫名其妙也回頭了,都有可能,這才是一條真正能夠解脫的道路。」。
後來當時講完以後,剛好那一次講習完有傳授三皈依戒,她也發心來求受五戒,整個人應該是有很大的轉變,突然之間就想開了,這個也是佛力加持,我們的這種情執放不下往往就是在一念,就在一念卡在那裡,妳好好冷靜想一想…妳去執著,妳要執著甚麼東西啊?去執著有什麼東西可以真正讓我們佔有的?細細去想啊妳佔有的越多,其實反而是束縛妳自己。
妳真的要生小孩,妳一生下來半條命沒了,然後又要照顧小孩一輩子,做牛做馬,完了還要照顧孫子,沒完沒了,妳有那麼多精力妳不會到三寶門中去當義工啊?修真實的福報啊,清淨的福報啊,內心沒有壓力也不會有人給妳苦受,每個人都讚嘆妳:「哇…這發心的菩薩」,所以眾生就是想不開,自找苦吃。所以凡事都往道上求,我們自然對這個內心的貪念就會越來越淡,念頭一轉、方向一轉,其實並不難,她當天整個人神情都不一樣,心念一轉整個人都不一樣了,本來念念想要自殺的。那其實真的不難哪,要求佛力加持,只要我們能夠看到我們最大的障礙之一就是內心對世間的貪戀,看到這一點然後想辦法把念頭轉過來,那我們念佛就會很歡喜,很快就能夠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
弟子淑賢恭敬節錄
(五)要用心去排除念佛不得力的因素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再來一點第四點,就是我們一般人都沒有辦法真正去體會到我們的時日不多,時日不多無常一到,那種無常感大家都不深刻,真的無常一來啊,我們十之八九都要墮到三途啊!大家都沒有那種警覺性,所以生不起恐怖心,不知道要抓緊時間,我們都常常覺得時間真的不夠用,我們缺的不是錢,不是任何的物質,我們缺的是時間,要抓緊時間,否則我們一旦墮到三途裡面,要出離沒那麼簡單。
曾經有阿羅漢入定,在定中他看到過去生他曾經墮入地獄的那種景象,他是當下嚇得全身都冒出血汗,真的會有這種生理反應。那你看我們現在從早到晚,起心動念什麼時候沒有自私自利啊?而且多半都是惡念多,自己沒有細細地去察覺。胡小林居士他本身學術程度很好,研究生啊,口才也很好,本來一生是糊里糊塗的過日子啊,每天花天酒地,所以那個腦袋都沒有好好運用,雖然很聰明可是常常不清醒。
一直遇到淨土法門,老和尚這個因緣,因為他本身資質好,當遇到緣,這個緣他就立刻覺察到自己造業實在是太重,他是因為怕死啊,他深信因果他才學佛的,倒不見得說他立刻要成佛,為了要成佛而學佛,這倒不一定,根據他自己講的,他是因為怕,他相信自己肯定要墮入三途,生起這種佈畏的心,他就不敢懈怠,不但要發願求生逃到極樂世界去,而且不能懈怠,因為時間不多。
這個是要有覺察力的人才知道,我們一般都體會不深刻,所以才會一天過一天,大部份的時間都是再造輪迴業啊!我們沒有心心念念想著要念佛這件事情,沒有心心念念想著如何加深我們信願之心,反而是越來越會貪著人世間的一些人事物,這個方向都是背道而馳,所以這一點我們要時常提起這個警覺。那知道我們念佛不得力的這些原因,這幾個原因我們要特別把它排除掉,這是我們平常自己要下的功夫,常常要提醒自己。
弟子淑賢恭敬節錄
(六)天天都要行懺悔法門消除業障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那麼我們念佛的時候,現在還沒有很深刻的感應,我們要怎麼樣來念呢?首先我們要能夠體會到確實我們是業障都很重啊,這個很多同修都能夠明白,在《普賢行願品》裡有一段經文,我們來念一遍:「言懺悔業障者,菩薩自念我於過去無始劫中,由貪瞋癡,發身口意,作諸惡業,無量無邊。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我今悉以清淨三業,遍於法界極微塵剎,一切諸佛菩薩眾前,誠心懺悔,後不復造。恆住淨戒一切功德。」,我們先看到這一段。
這一段經文裡面我們就可以看到,我們無始劫當中所造的業,這個惡業如果有體相啊,那是盡虛空界沒有辦法容受,裝不下啊!我們的業障,我們的惡業有這麼樣的龐大,所以我們最先念佛的心情就要用懺悔心來念佛,我們現在還沒有很深刻的感應,生不起法喜,那是因為我們業障還沒有消,智慧還沒有開,感應不到,所以最應該用懺悔的心來念佛。
業障還沒消你要練功夫都練不成啊,而且如果懂得自己業障深重,我們天天都要修懺悔法門,懺悔業障,懂得生起慚愧心,用懺悔的心情來念這一句佛號,稱念一句接一句念,不一定要用一些調來陪襯,就直接念也可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或者是:南無阿彌陀佛,四字、六字都可以。好像發自內心的對著阿彌陀佛面前在訴說,這叫發露懺悔,告訴阿彌陀佛我們本身的業障有多重,但你不用一樣一樣講,一樣一樣講你也講不出來,講不完,沒完沒了。
你自己的心念當中好像在向阿彌陀佛發露懺悔,但是念,形式上就是念著佛號就可以,用這種心情來念,念念看,如果你很專心、很至誠,你真的想要懺悔,確實你好好靜下心來想一想,我們一生的故事,我們曾經對不起某個人,做錯哪些事情,我們稍微回想一下…三、五分鐘你就會發現一大堆故事,然後用這種心情對著阿彌陀佛懺悔…求懺悔。
求阿彌陀佛幫我們消除這些業障,跟這些人結的惡緣,求阿彌陀佛幫我們消除,用這種心情來念,可能念個五分鐘、十分鐘啊,你就會痛哭流涕,而且你會念的很專心,你不用練功夫自然就很容易產生定力,這個是由我們自己內心當中,自自然然投入去做的一件事情,當然會專心啊,這種懺悔的心情來念佛啊,天天都要做,那麼等到業障比較消了,你生起感恩的心的時候,那當然你就會…可以隨著當時的心情,不同的心情,你用那種心情去念佛。
弟子淑賢恭敬節錄
(七)阿彌陀佛就住在名號當中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譬如說一個人常常覺得寂寞,很不安、很孤單,現代人就是這樣,普遍的一種毛病,內心沒有寄託,常常覺得內心很空虛,所以女眾喜歡到處購物,買東西大吃大喝,然後男眾喜歡投入在事業裡面,不斷地發展,或者是去應酬,總是整天都在忙,不知道在忙些甚麼,每個人都很忙,其實越忙的人表示他的內心越空虛,他才需要找很多事情來寄託,真正內心安穩的人啊,哇…他很清閒的,那個一看就差別很大,很不同。
世間人整天忙,時間永遠不夠用,但是永遠煩惱也沒有減低,其實那是內心不安,所以如果我們內心感覺到不太愉快又說不出來什麼原因,躁動不安,想要找點事情做的時候,那你就趕快念佛,只有佛號能夠安撫我們的內心,阿彌陀佛我們念祂的時候,我們已經知道只要我們一稱念,祂就在我們心中,在我們身邊,立刻光明就可以注照在我們身上,因為我們已經明白這個事情,所以我們在念的時候,我們就知道會有這個作用。
那這樣的話念個五分鐘、十分鐘你就感應很強,你的心就不再躁動,你不會想要往外跑,不需要往外跑去找一個精神寄託、慰藉,完全不需要。你會覺得內心很充實,很安定,不會覺得孤單,然後藉著這個念佛的過程跟阿彌陀佛交流,因為我們知道祂是活的啊!阿彌陀佛就住在這一句名號當中,我們在念佛的時候,就是在用心跟祂交流,在跟祂溝通,不是用嘴巴唸而已啊,那根本沒有味道啊,我們要先想像、要理解,這一句佛號就是阿彌陀佛,好像祂就站在我們面前一樣。
然後你跟祂交流,跟祂做朋友,跟祂交往,你哪裡會無聊啊?還跑出去。現在的人這個很危險,出去交朋友等一下就被騙了,很危險的啊,還是跟佛交往比較安全,真的是這樣,佛祂肯定會幫助我們的,愛護我們的。還可以用這個…就像我們在…初初在交男女朋友啊,在交往的時候,我們可以想像,這個初戀的時候啊,每天都會想著對方,用這種心情來念…想念阿彌陀佛,不管你有沒有時間稱念,我們內心都要有佛。
那因為跟阿彌陀佛不熟嘛,你要去想祂好像一下子也還不習慣,你就可以跟祂用轉移的方式,想像一下以前在談戀愛的時候,那種思念對方是無時無刻,吃了飯聊完天回家了,在路上還在想,念念不忘,睡覺之前也還要再想一下,睡醒第一件事情,還是想到那個對象,就要把那個心情轉過來,確實,這個可以。
像我們都已經習慣了,以前我們經常都在海內外結緣,很多像這個…譬如說像在馬來西亞,安排…一安排就一、兩個月,每個地方都三天、五天的行程,然後又到新加坡,到印尼又到大陸,所以常常早上一醒來,我都想:「欸?我現在是在哪個國家?我現在在哪一個地區?」,習慣上會這樣想一下,但是到最後我就不想了,連這個念頭都放下,管它在哪裡都一樣,想阿彌陀佛比較重要,所以到最後,早上一起來啊,第一個念頭還是想阿彌陀佛。
我們是要思念阿彌陀佛的心情要到這種程度,無時無刻不放在心上,晚上睡覺之前早上醒來的時候,都第一個念頭要想阿彌陀佛,就想你想著那個情人一樣,那樣的一種心情,如果常常這樣想,那你自然也會你也會脫口而出啊,會常常想要去念佛,心裡上有佛啊!或者是像《圓通章》裡面講的:「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就很容易感應,不過現在人,子女與父母親好像比較不親,也可以試著體會啦。
像孔子的弟子曾子,他很孝順,有一次到山上去砍柴,家裡來了客人,他的母親想要叫他回來招呼客人,那因為在山上怎麼叫啊,當時又沒有電話,他的母親就把自己的手指頭咬破,咬一下,會痛啊!這個時候曾子馬上就有感應,知道:「欸…家裡母親那邊一定有什麼事情」,趕緊回來,這個就是感應。我們想念阿彌陀佛,如果像子女想念母親一樣,因為他很孝順,經常念念心裡都有母親,所以就很容易感應,我們也可以試著用這樣的一個方式來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那麼念佛呢自自然然就會想要念,只要我們心中有佛。
弟子淑賢恭敬節錄
(八)養成念佛習慣讓內心回歸清淨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甚至於我們在悲傷的時候,悲傷的時候我們通常都會怎麼樣?找朋友訴苦;但是你找朋友訴苦啊很危險咧,不要改天這事情就傳傳傳,傳到大家都知道了,有沒有可能?有可能,所以跟別人訴苦啊還是不太保險,最好是跟阿彌陀佛訴苦,那這個訴苦也不用一件一件講,你還是一樣透過念佛的方式,這個方法很有效。
你在難過的時候,你就什麼都不想,先放下,你如果真的把你的意念一直想,把它放在那些悲傷的事情上面,你會越想越苦,然後到最後想不開就想要自殺,會想自殺的人就是因為他的念頭一直住在那些悲傷的事情上面,那個很可怕,越想就越嚴重,所以一定要馬上放下,但是放下不想,那個內心的悲傷情緒還在,怎麼辦?念佛!用那種情緒念佛很有效,念著念著…你會發現:「欸…怎麼忘記剛剛那種悲傷難過的情緒了?」自自然然就會消除掉,很有效,比你去看心理醫生,吃那個抗憂鬱症的藥還有效,而且沒有後遺症。所以我們悲傷的時候,甚麼事情都放下不要想,透過這樣跟阿彌陀佛訴苦,稱念的時候,你心情轉過來的時候,你也會發現,其實想一想也沒有那麼嚴重,幹嘛那麼難過?欸!你那個心情一好,看事情又不一樣了:「奇怪!我剛才為什麼會那麼難過?有必要嗎?」那個感覺就不一樣,你在看待事情的嚴重性就不同啦。
特別是我們病苦的時候,我們驚慌害怕,現在的人特別是很容易驚慌,不安,沒有安全感,有錢沒錢的都一樣,急難恐怖啊,這種種的情況我們都可以用這一種心情來念佛,直接用我們當下的心情。所以很多人都說:「哎呀!不行哪!我沒有時間,我很煩惱,沒有時間念佛啊!我現在很煩躁啊,我現在很怎樣怎樣...」,正好念佛!你就用你當下的心情來念。很多人都以為說:「哎呀,不行!我一定要把我的心靜下來才能夠好好地念念佛…」,其實等你的心靜下來,那時有念沒念都差不多啦,也不是那麼急著要念啊,就是因為我們的心靜不下來,有種種不好的心情,才需要念佛來幫助我們解決問題啊。所以念佛不是說我們要準備要用甚麼功夫、用甚麼心境來念佛,而是佛號可以配合我們的心情,我們任何的心情就用當下的情緒去念佛,而這個佛號就可以幫我們解決,不管是任何...喜怒哀樂,通通都可以幫我們解決,回歸到清淨心,平靜的狀態。
如果明白這一點的話,任何時候都是正好念佛,最好的時機,也是最需要念佛的時候,任何時候,包括開心的時候也是啊,你也不能開心過頭,等一下樂極生悲啊,也有人聽說有人笑死的哦,笑得太開心,笑一笑就死掉了,也有啊,情緒太激烈,心臟病病發,血管爆裂,都有可能啊!所以不管我們甚麼心情,我們都要懂得趕快,過與不及都不好,要調適好到一個平靜的狀態,那就是用佛號最快,而且很安全。如果懂得用這種方式來念佛啊,我們任何時候都會想要念佛,你會養成習慣,你會依靠這句佛號,你會依賴祂,很容易養成習慣,教你不念都不行。你會覺得任何的情緒、任何的狀況,念佛是最好解決的辦法,大家可以試著去這樣做做看,當你去試著做的時候,你很快會產生效果,那你就會生起樂趣:「耶!真的有效耶!」,你就會想要念。
本來覺得:「哎呀,無聊,不曉得要做甚麼?」,那又想要跑出去找朋友,打電話又找不到人,出門又塞車,很多很多的情況讓你覺得越來越煩躁,乾脆你就好好念佛,等到你習慣上用念佛來解決你各種情緒的時候啊,教你去做其他的事情你都覺得很麻煩,自自然然你就不會去造這些世間業了,這個是提供一些方法、方向給大家參考,最重要是我們自己要會運用,不是把它拿來練功夫,當作是…又是一件工作在做,我們平常生活壓力已經夠大了,好像又當作是一件很沉重的課業在做,那當然還沒做內心就排斥了,所以這個心情啊,念頭要先調整回來,然後你就去試試看。
弟子淑賢恭敬節錄
(九)諸佛所修善根即是念佛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那我們接著看第八品的要義「積功累德第八」,我們先看一段經文:「發斯弘誓願已。住真實慧。勇猛精進。」「於無量劫。積植德行。不起貪瞋癡欲諸想。不著色聲香味觸法。但樂憶念。過去諸佛。所修善根。」好,先看這一段。第八品是阿彌陀佛祂當時發完四十八願之後,祂就立刻住在真實慧,真實的智慧情境當中,開始實踐要完成祂的願,那麼祂用了無量劫的時間行菩薩道,積植德行,要為我們十法界眾生往生成佛的功德。
那麼以祂的程度修學啊,祂能夠六根對六塵的時候,祂可以不起心動念,「不起貪瞋癡欲諸想。不著色聲香味觸法」,但是這個我們做不到啊,還好是靠阿彌陀佛幫我們完成,那麼但是我們有一點可以做的是,我們可以憶念諸佛所修善根,這個我們不用等到跟祂一樣的境界,我們就可以做。諸佛所修善根是甚麼?就是念佛,我們現在念佛,一方面念佛可以成佛,這是自利,但是其實念佛的當下也可以利他,因為十方諸佛成佛之後,度眾生也是用念佛的方法。所以我們現在在念佛,其實就是跟諸佛所修的善根是一樣的,不但可以自利同時又能夠利他,這個道理很深,很難懂,我們之前有第一堂課有提到,彻悟禪師他的開示,我們再念一遍,這一段很重要:「念佛時。即見佛時。即成佛時。求生時。即往生時。即度生時。三際同時。更無前後。此理悟之最難。信之最易。但能直下承當。終必全身受用。可謂參學事畢。所做已辦矣。」。
從這一段開示我們就可以知道,確實我們現在在念佛,看起來好像是為了我們要成佛,我們要自利,我們要修因,事實上我們在念佛的當下,我們就跟諸佛菩薩沒有兩樣,我們也在度眾生,這個很不可思議啊!別人不小心聽到我們念一句佛號,他就被我們度了,我們傻呼呼的,度了人我們還不知道呢,他是將來成佛,他就是你度的,而你成佛之後的國土會看到這個眾生,因為當時是你度他啊,因為你的因緣,讓他種下這個成佛的種子,你看多不可思議!
所以小朋友都可以度眾生哪,你只要有意無意念一句佛號,這個不認識的人聽到也給你度了,確實是這樣子,這個道理很深啊,「悟之最難。 信之最易。」你只要相信,真的是這樣哦,念佛我可以度自己也可以度別人;你只要相信,你就常常做,常常念給人家聽,你就一直在度眾生,不用像我們講的那麼辛苦,勸半天人家也還不一定會信,你就念佛給他聽,這個佛號度眾生最快,而且同時你也在自利、自度啊,成就你的功德。而且我們在念佛的時候,還有很多無形的眾生,如果他跟你有緣,他就聽得到你念佛,那麼他得度就是因為你的因緣。所以用念佛的方法度眾生非常容易,而且跟諸佛菩薩所修的善根是無二無別啊,這個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得到,你說用其他的方法…參禪、持咒,你如果沒有開悟,大徹大悟,包括講經說法,都必須要大徹大悟才有資格啊,不然你要把人家引導到甚麼地方去啊?三惡道去啊?沒有那麼簡單,但是淨土法門真的不可思議,我們連這個老菩薩、小朋友,通通都可以開始去度眾生了。所以我們以後念佛啊,不只是想著我們是為自己成佛而念,同時也要知道我們念佛也是為了要度眾生,我們跟佛跟十方諸佛所做的事情一樣,那麼你可能就會更積極更有成就感,只要有人聽到我們念一句佛號,他就得度了,你看:「念佛時。即見佛時。即成佛時。求生時。即往生時。即度生時。」哇…這個道理很深,我們要講也講不清楚,可以用心去體會,慢慢去體會一些,這個沒有辦法用言語形容的很圓滿,「三際同時。更無前後。」這個是《華嚴經》的境界啊。
但是這個事實我們雖然沒有辦法悟入,但是我們可以相信,知道有這麼一件事實,然後「但能直下承當。終必全身受用。可謂參學事畢。所做已辦矣。」,我們只要相信,「直下承當」是我當下就接受,然後就這麼做,那這樣的話,雖然道理還不明白,可是也可說我們已經畢業了呀,圓滿啦!這麼容易,還沒有修就圓滿就畢業了,還不是等到往生才畢業。淨土法門是因果同時啊,很不可思議,那怎麼那麼殊勝呢?這全部都是阿彌陀佛加持的,祂用無量劫的時間,想到了一些辦法,積功累德,完成了這麼樣殊勝的這種自度度他的方法。所以「第八品積功累德」內容所講的是阿彌陀佛祂在修學的時候,是如何行菩薩道,為我們積功累德,這些內容當然我們也做不到啊,不是教我們一定要做到才行,跟「第二品德遵普賢」內容一樣,這個是我們盡量學,但是做不到是正常的,不是說你做到才能往生,那這樣我們每一…大家都往生不了啊。這個是阿彌陀佛當時十地菩薩的境界,祂所修的…祂所修積的法,祂能做得的到,那他修學的標準。那以上第四品到第八品所介紹都是阿彌陀佛祂在因地修學的時候,在家和出家的修行的經過。
弟子淑賢恭敬節錄
(十)從有門入相信有西方極樂世界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從這些內容當中,我們細細地去學習就可以瞭解到,阿彌陀佛祂確實是佛中之王,光中極尊,祂在因地修行的時候,祂所發的願跟行就已經是超勝,當然果報就特別圓滿。所以接下來「第九品」到「第四十二品」,就是介紹祂果德圓滿的種種的功德莊嚴,分為依報和正報以及往生之後種種的受用莊嚴。
「第九品圓滿成就」這個內容很明確地告訴我們,阿彌陀佛在「第六品」所發的四十八願,都已經圓滿了。那麼這裡我們先看一段經文:「但以酬願度生。現在西方。去閻浮提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剎。有世界名曰極樂。法藏成佛。號阿彌陀。成佛以來。於今十劫。今現在說法。有無量無數菩薩聲聞之眾。恭敬圍繞。」我們先看到這一段。這裡從這一品開始講就是從祂成佛之後的狀態了,成佛之後祂為了要滿祂的願,實現祂所發的願嘛,祂要兌現啊,所以祂現在就在西方極樂世界教化眾生。
那麼成佛的法號叫阿彌陀佛,成佛以來十劫,已經這個滿十劫啊,十劫其實還是一個新的國家,我們現在往生還是學長喔,還是老前輩,早一點去輩份比較高,十劫其實不久,但是已經有無量無數的聲聞菩薩在那裡天天聽佛說法,可見往生是很容易的,才十劫就已經有無量無數菩薩在那裡,往生到那裡去。那麼這一段看起來是告訴我們一件事情,就是確定阿彌陀佛已經功德圓滿啦,但是還有更深一層的事情我們要從這裡去體會到,就是極樂世界有沒有真實存在?有的人還很懷疑吔,阿彌陀佛功德圓滿,但是極樂世界到底有還是沒有啊?這裡就很清楚跟我們講有嘛,但是像《阿彌陀經》上也講得很清楚:「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有”世界。
但是因為有些人因為看不到,而且又受到這個禪宗從這個自性上來解,自性彌陀唯心淨土,好像極樂世界只有在心裡面,西方那裡沒有一個極樂世界,其實這個西方極樂世界跟自性裡面的淨土是一不是二,兩者都有,理跟事是一體的不能分開的。就像這個佛像,“像”有的外相是事相,在外在,但是它本身有材質,材質就是它的理體,如果沒有材質可能有這個像嗎?不可能嘛,對不對?所以理跟事是一體的。
極樂世界在西方極樂世界,西方的極樂世界是我們心變現,是阿彌陀佛的清淨心變現的,但是有沒有真的存在?也有,理跟事是一體的,不可能分開的,那這個道理也是很深,但是我們知道一下就好了,確定是有。很多…甚至還有會長哦,老修行都二、三十年,他已經快退心了,他問我說:「極樂世界到底有沒有?」你們覺得有沒有?有喔!這麼有善根,你都還沒有看到怎麼知道有?經上跟我們講的嘛,對不對?十方諸佛不會騙我們,而且就像我們剛剛講的這個道理,從理論上去推,我們也確信肯定有,要從這裡深刻去體會。
弟子淑賢恭敬節錄
(十一)阿彌陀佛慈悲加持滿眾生願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在東晉,我們知道我們淨宗初祖慧遠大師,他建蓮社,有一百二十三個人,等於是閉關念佛求往生,其中有一位十八高賢之一,叫劉遺民,他們這些人都很優秀的,他是漢楚王的後代,他本來當官,可是他放棄這個官職,官不當了,他就也跟著慧遠大師在廬山一心念佛求往生,他才念了半年而已就見到佛光,然後又繼續念,念到第十八年的時候,他的定功就很深了。
那有一次他就…他就已經能夠入定到極樂世界去,有一次…可是雖然他念了這麼久,可是他有那個知識份子的習氣,就是疑心還很重,常常有很多的念頭,他肯定是要去極樂世界也相信有極樂世界,但是他又想到:「噯…奇怪?那極樂世界這個阿彌陀佛到底是一個影像還是說真實有這麼一尊佛,活生生地跟我們人一樣?」。
因為修定、修觀想,他們當時是修觀想念佛,靠自己的力量修,所以他會以為說: 「噯…是不是我自己內心當中所想像出來的一個影像而已?」他就想東想西,反正妄想特別多,那因為他自己已經念佛念很久,已經有定力了,那個感應力就很強,那有一天他就入定生起這個念頭,阿彌陀佛就知道了,想要加持他。他當時的念頭是想:「如果阿彌陀佛是跟我們人一樣,可以直接跟我們互動的,而不是說一個平面的影像,是立體的,那這樣的話,阿彌陀佛可不可以幫我摸摸頭,加持一下?」,他這個念頭才一動而已,阿彌陀佛立刻滿他的願,給他摸頭、加持,那當然他這個疑惑就解除了。
但是後來他又動了一個念頭:「噯...那極樂世界的這個...」他在…已經入定當中,他就想:「噯...極樂世界的七寶池、八功德水啊,很殊勝,不知道能不能喝?」。
他可以入定到極樂世界,他就動這個念頭,他才動一個念頭而已,旁邊就現一個菩薩來,就問他說:「你是不是想喝水啊?我倒一杯給你喝。」,欸…就真的,菩薩就倒一杯水給他喝。
喝完了以後,他出定,然後他身上的香味可以維持兩個禮拜這麼久,所以極樂世界是真實的存在,阿彌陀佛也是真實的,活生生地跟我們人一樣,我們可以把祂想像成祂就是一個人,這樣我們感覺會特別的親切,然後我們就會跟祂產生熟悉的感覺,跟祂交往、跟祂做朋友,或者是把祂當長輩、父母,這樣子很容易感應,改天搞不好你念念…念一念,動個念頭,阿彌陀佛馬上現前滿你的願,真的是有可能的喔。
弟子淑賢恭敬節錄
(十二)各人根器雖不同但求往生才能究竟圓滿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我前不久在麻六甲彌陀淨宗學會,那邊我講演五天,第二天有一個男眾,大概三十多歲而已,他的眼神很亮。他跟我說他出過家,現在是還俗,男眾可以還俗七次,出過家然後現在早期持咒修密,他看起來就很像修過密、密法的人,那我說:「你現在呢?」他說:「現在修淨土」,那修淨土我就可以跟你多談一談。
他跟我說他一天功課是一萬遍「往生咒」,然後其他的時間全部念佛,看起來很自在,他出過家,他師父我認識,師父閉過關,修苦行的,所以這個男眾確實是下過功夫的,不是隨便講講的那種,他跟我說他那天怎麼會來聽經,是因為他耳邊有聽到有聲音跟他講說:「你趕快去找你一位朋友,跟著他去聽經,現在有一位法師來講經,你去聽。」 然後他本來他聽到聲音之後不理,不理會,因為他也下過功夫念佛,他常常可以聽到鐘聲或者是有眾生來找他超度之類的,後來他不理會。
第二次聲音又現起,所以他就去找他那位朋友,他那朋友第一天就來聽了,所以當天晚上是他們兩位坐我旁邊談這件事情,他一邊講,他的朋友一直點頭,而且他的朋友也蠻…都是年輕人,大概三、四十歲,也是很贊同、認同他這個人,而且他講的話也都十分地相信,他就跟我說是這樣的因緣來聽經的,他跟我說曾經有一次他在睡夢中到過極樂世界,然後他在那邊…因為他是聽到我講劉遺民這一段,所以當天晚上他也跟我說,他自己有這個經歷,但是他是在睡夢中,他功夫比較差一點,然後他也喝了八功德水回來,身上香味長達一週,一個禮拜。
那旁邊他的朋友一直點頭、證明,真的他聞到了他身上的香味,長達一週,他們就是那種哥兒們、哥倆好的同參道友,難得,年輕人。他自己也發了十八大願,拿給我看,哎呀,我看到這些人發願哦我都覺得…不用那麼辛苦啊, 我們怎麼發都沒有阿彌陀佛發的圓滿啊!照單全收不就好了!不過這是個人的因緣啊,根器是這樣。他曾經在夢中見到極樂世界,他到極樂世界他說:「這裡好美喔」,他不想回去了,他見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他說他不想走了,阿彌陀佛跟他說:「不行,你過去生已經發了願,你現在不能來,你必須要去滿你的願。」祂說:「你回去吧!反正你是不會有問題的啊,將來還是可以回到極樂世界。」
他這樣跟我講,當然我就不會勸他:「你一定要趕快求往生」,反正人各有志嘛,所以講到最後一天的時候,他天天來聽,最後一天他就跟我合掌,講完經…合掌,跟我說他希望…他在我面前又發一個願,他跟我說希望將來生生世世,當我成佛的時候,他說我…當法師成佛的時候,希望生生世世能在我的座下當比丘,要跟我一起弘法度眾生啊!這個是發心,所謂「一佛出世,千佛擁護」嘛,他這個是大菩提心啊!他是擁護別人成佛,協助別人度眾生啊,這種心真的是菩薩心,他反正這個人很會發願就對了,這種志向也是值得我們敬佩的。
如果是我,我是要趕快求往生成佛再說,像地藏王菩薩的願我們也不敢發,那個不是那麼簡單啊!「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所以到現在地獄還沒空啊,祂還不能成佛,所以又發了願嘛,哎呀,先到娑婆世界度眾生吧,先教化一下,省得一天到晚又跑…好不容易把他送出地獄又跑回去了。所以發願當然個人志向不同,還是趕快成佛比較究竟啦,我們的成功智慧都能夠圓滿,度眾生也比較究竟。
弟子淑賢恭敬節錄
(十三)極樂世界殊勝美好到了極處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那接著我們看「第十品皆願作佛」,這一願內容是主要是講阿闍世王和五百大長者,他們聽到釋迦牟尼佛介紹極樂世界、介紹阿彌陀佛之後,他們心中發願,希望他將來成佛的時候,也能夠像阿彌陀佛這樣這麼的殊勝。這一品看起來好像只是跟我們講這件事情,跟我們沒有多大的關係,可是事實上告訴我們一件事情,他們這些人,世尊告訴我們,他們在無量劫以來,已經供養過四百億佛,在迦葉佛的時候,曾經做過世尊的弟子。
想想看,供養過四百億佛的這種善根哦,這一世又聽到這這個法門,他也不過生起希望自己將來修行成佛時候,能夠像阿彌陀佛那麼的殊勝,他還沒有發願要靠阿彌陀佛的救度,直接一生成佛,他還要靠自己慢慢修嘛,等無量劫以後成佛之後,要像阿彌陀佛那麼莊嚴。你看可見如果我們現在聽到這個法門,能夠馬上發願依靠阿彌陀佛的救度,我們這一生就往生,那我們的善根肯定超過供養四百億佛的善根,比他們還深厚。所以《阿彌陀經》上面講:「不得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善根不夠深厚的人,你看像他們,他遇到了他還不懂得要靠佛四十八願的接引啊!他還要靠自己慢慢修,因為他覺得自己還不錯啊,還有能力,那換句話說就是苦頭還吃的不夠多,這個人的志向不同啊,所以像我們哪越是感覺到自己能力越差的、越無路可走的、業障越重的,本來是真的很慘我們根性比人家差,但是因為阿彌陀佛這個緣,阿彌陀佛發這個大願,我們又跟阿彌陀佛結上這麼深的緣,有這一條出路。所以對我們來講,這反而我們業障越重反而越是好事,越能夠老實死心踏地的抓住阿彌陀佛不放,那這樣我們一生就可以成就,真是天大的便宜啊!那也證明我們無量劫已經累積了深厚的善根,特別是我們跟阿彌陀佛所結下的緣,非常的深,才有辦法這一世因緣成熟,願意百分之百的依靠佛。
「第十一品國界嚴淨」這個是講極樂世界的殊勝莊嚴、環境的莊嚴,這是總說,我們念一小段經文:「彼極樂界。無量功德。具足莊嚴。永無眾苦。諸難。惡趣。魔惱之名。」這一品是總說,所有的苦難都沒有,只有具足無量的功德莊嚴,是總說。
那麼「第十四品寶樹遍國」、「第十五品菩提道場」、「第十六品堂舍樓觀」、「第十七品泉池功德」,這四品經文是細說依報莊嚴,詳細的解說,寶樹都是七寶莊嚴啦,我們六根只要接觸到菩提樹,就能夠證得三種忍,就能夠不退成佛,能夠開悟。那麼講堂、精舍我們住的地方,通通都是七寶莊嚴,而且在那邊聽經聞法非常的自在。
像我們這裏聽經要坐著,正經八百地坐著,在極樂世界不用啊,你要躺著聽也可以啊,而且在佛菩薩面前躺著聽總是不恭敬嘛,所以阿彌陀佛就變化了很多鳥啊、樹啊、風啊通通都可以說法,乃至於你一邊洗澡可以一邊聽法,在八功德水裡面泡澡,哎呀,多舒服呀! 還有音樂,天樂鳴空、微風還有這個天韻曼花,你想想看那種景象多麼美好啊!
到極樂世界去求學啊是享受啊! 那根本就不像是在用功修行,根本就是在享受,非常的自在,你要想要怎麼樣聽經,你要怎麼樣的修行,這個隨個人的心願,所以我們到極樂世界去真的是在享受啊,完完全全就是安住在非常快樂的狀態當中,這幾品大家自己看喔,多看看,恨不得就想馬上趕快去啊。
這個世間哪到處都是…你看我們印尼這一邊環境衛生不太好,到處都是…那個街道上環境都不是很乾淨,空氣各方面都不是很好,你看比較一下,為什麼不想早一點去呢?那一切都是美好到了極處啊!這裡的生活品質那麼差,真的沒有一個地方清淨的,我們沒有地方可以真正好好地安身立命,很多地方寸土寸金又貴的要命,品質又差,一生就是為了要買個房子在那邊做牛做馬,也沒時間去享受,何苦來哉呢?極樂世界那麼好,趕快去多好。所以前面這幾品都是講介紹極樂世界的環境,最好大家好好念佛,在夢中、在定中自己先去遊樂一番,你就可以體會更深刻。
弟子淑賢恭敬節錄
(十四)阿彌陀佛度化眾生的悲心超勝十方諸佛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第十二品光明遍照」跟「第十三品壽眾無量」這兩品就是介紹正報莊嚴。壽眾無量是代表福報,也說明阿彌陀佛度化眾生的悲心也是超勝十方諸佛,祂要用…祂不但往生的人都可以得大福報,壽命無量,而且祂自己用無量壽的生命來教化眾生,這個也是顯示出阿彌陀佛這種度化眾生的大悲心。你看像我們世間學校的老師,教個十年、二十年就要退休啦,有期限的啊,阿彌陀佛教化眾生沒有期限的,用無量的壽命來教化。所以從這個壽命是福報看來也可以深入去體會阿彌陀佛的心啦,祂度化眾生的心真的是超過十方諸佛,你沒有壽命你怎麼教化眾生? 這是更圓滿的、更徹底的來為了教化眾生所發的願。「第十二品光明遍照」我們先看一段經文:「阿彌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諸佛。所不能及。」「諸佛光明所照遠近。本其前世求道。所願功德大小不同。至作佛時。各自得之。」好,我們先看到這裡。
我們都知道阿彌陀佛祂的光明是最尊第一,超勝十方諸佛,那我們就覺得很奇怪啊,諸佛菩薩不是都平等的嗎?諸佛菩薩都是平等的,平等是就祂們自身所證得的境界,當我們成佛之後,已經是無上的智慧、無上的圓滿,那當然都是平等的嘛,在最頂端的部份都是平等,那是就自證內心的境界來講,顯現在外面的事相上就有差別,就是看當時祂所發的願,大小不同。
如果我們現在發願:「我將來成佛以後,我要度一個大千世界的眾生。」那將來你滿願當然就是這樣囉,對不對?那阿彌陀佛祂發願是要度十方法界的眾生,所以當祂成佛的時候,這個所現的果報就會特別的殊勝,所以我們現在發願心量就要擴大,不要小心小量的,到時候大家都成佛了,你是成了這種寒酸的佛,家裡沒幾個人。
弟子淑賢恭敬節錄
(十五)學習懂得如何來念這一句佛號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我們再看一段經文:「阿彌陀佛。光明善好。勝於日月之明。千億萬倍。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是故無量壽佛。亦號無量光佛。亦號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等光佛。亦號智慧光。常照光。清淨光。歡喜光。解脫光。安穩光。超日月光。不思議光。」好,我們先看到這裡。這一段經文我們以前是看到這邊,我就很想跳過去,因為覺得沒有甚麼啊,全部都是名號而已,就像《華嚴經》前面的第一句,前面幾乎都是佛菩薩的名號,你會念的很沒有味道,那是因為我們看不懂,現在看到這一段,特別有味道,特別喜歡細細地去品味。
其實這裡面所講的十二光如來的德號,這個都是細細地舉出這十二種這個德號來給我們說明名號的功德,所以我們知道名號是萬德,但是那個萬德很籠統,我們怎麼樣去體會名號的這個功德,可以從這裡去體會。當我們懂得運用我們剛才所講的那幾種方法,我們真的用心去念,用懺悔的心、用感恩的心、用歡喜的心、用悲傷的心,種種的心情,隨我們一天當中任何時後不同的心情,隨當下的心情,我們去念。因為隨我們當下的心情去念,你自然會很專心,很容易投入那個境界,然後投入那個境界之後,你就很容易產生體會,那麼在那個過程當中,你慢慢就會體會到這幾種德號當中的境界,「清淨光。歡喜光。解脫光。安穩光。」乃至於「智慧光。」這一些光明的作用,你在內心會去體會到,最直接的「歡喜光」你會越念越歡喜:「噯…本來很煩,怎麼念一念不煩了,再念一念,很開心」,對不對?本來很煩惱,不知道怎麼解決那個事情「哎呀!不管它,先把它丟在一旁」,一直念一直念…,念完了以後你會發現:欸…「解脫光」,我的內心煩惱不見了。
你再回頭再想想剛剛我在煩的事情,「哎呀那根本沒甚麼大不了,為什麼我剛才會那麼煩?」心境會不同,你會覺得不值得煩啊,你心情已經轉過來,解脫啦!然後你就安穩…「安穩光」,內心沒有煩惱現前...「清淨光」。然後你會發現, 欸…你的智慧增長了...「智慧光」,「常照光」你那種狀態常常會保持不失。你看這些境界功德一一地你都能夠現前體會到,那我們當下不就…在念佛的當下不就能夠真正攝受到阿彌陀佛這種種的功德嗎?這個很奇妙的。所以首先我們就要懂得怎麼樣來念這一句佛號,讓自己很歡喜,很容易入定、很專注,你用你當時的心情去念就好,你就自然而然很專注。
譬如說你很難過,那你就盡量難過吧,你就用難過的心情去念吧,念念念...你就很想大哭一場,然後你就哭,你哭的時候一定很專心哪,對不對?大哭一場,哭完了以後,哇…整個業障消了!然後你會發現:「欸,剛才好像入定了一樣」,真的,回過頭你會覺得…哇…剛才真的有一點工夫了,不知不覺的。所以用自己當下的心情,這個叫順其自然的修法,順其自然地念佛的方法,這個很合適我們啦,不用勉強我們自己一定要保持甚麼狀態、提起正念,「我明明妄念一大堆,你教我怎麼提起正念念佛?」提不起來,對不對?強迫自己在保持某一種狀態去念,你會念的很辛苦、有壓力,我們乾脆順我們自己的心情,任何心情去念佛都能夠入定,能夠專注,能夠接收阿彌陀佛的功德加持,不管甚麼心情,喜怒哀樂,祂通通都能夠攝受幫你安置在最好的狀態,也就是「歡喜光。解脫光。安穩光。」種種的狀態之下。
弟子淑賢恭敬節錄
(十六)至誠念佛身心皆得轉化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我們再來念一段經文:「如是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其有眾生。遇斯光者。垢滅善生。身意柔軟。若在三途極苦之處。見此光明。皆得休息。命中皆得解脫。」這些光明祂是遍照十方一切世界的,所以只要有眾生懂得感應到這個光,就是我們知道透過佛號的稱念,不但將來往生是沒問題,而且當下「身意柔軟」,我們之前講的,我們身心都可以轉化,「身意柔軟」那個意念本來很剛強的,可是也變成很柔軟。
這個有一個小女孩,她五歲的時候家裡著火,燙傷,身上三分之二都是嚴重的燙傷,幾乎不能救了,應該快要死亡的那種狀態,竟然拖了十年,生不如死的日子,從五歲到十五歲的那段時間,她漸漸這個慢慢地懂事了,她就開始懂得要怨恨她的父親,因為當時父親已經離開了,丟給她這個母親還有兩、三個小孩子,三個小孩,她還有兩個妹妹,就這樣一家人過著那種...就在菜市場邊裡面,邊邊很骯髒的地方,就一家人就窩在那裏,竟然熬了十年,到她十五歲。
天天是噩夢纏身,想死也死不了啊,然後到十五歲那一年,才有因緣遇到蓮友去勸她念佛,然後她看到有人去關心她,平常沒有人理她們,她就求他們趕快帶她去看醫生,她很痛苦、很痛苦!身體都潰爛啦,重度燒傷啊,應該要死亡竟然沒死噯,她後來蓮友帶她去看醫生...帶醫生來看她,根本不能出去,醫生說這個沒有辦法治療,太嚴重了,重度的燒傷而且面積已經到三分之二,這麼嚴重怎麼去治療?
蓮友就勸她念佛求往生,她本來不聽,一直想要...因為太痛苦了,一直希望看醫生,後來一直勸她,醫生來看了也沒有用啊,沒辦法治療,就勸她一心放下念佛,結果她就念啊,念念念...念不到三天,她那種剛強的、憤世嫉俗的那種個性,就轉了,開始軟化,然後開始就老實念佛,一心求往生,念念念...不到二十天而已,她就可以往生了,她跟她媽媽講,阿彌陀佛要來接她,然後幫她淨身,換一件好一點的衣服。不到二十天,結束她十年的痛苦,生不如死的痛苦,因為她色身太嚴重了,沒辦法活起來,但是可以幫她解脫,讓她這一輩子的業債趕快了,趕快往生,才二十天而已,而且她才念了三天,心性就柔軟了,她才一心求往生嘛。所以這個就是遇到因緣勸她念佛,佛光一照,她身心柔軟,願意放下那些忿恨,如果她那些忿恨不放下,不可能一心求往生,也沒有辦法二十天就解脫,這是一個真實的例子,只要我們有因緣遇到佛號,我們真正至誠地去稱念,每一句就有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這樣子一個強大的效果…滅罪的能力啊,我們一定要相信。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先學習到這裡。阿彌陀佛!
弟子淑賢恭敬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