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Image

第二場

(一) 保持恭敬心長期薰修 道業才能真正圓滿成就

(一) 保持恭敬心長期薰修 道業才能真正圓滿成就

結果呢,當場有五千比丘退席,我們這裡起碼還剩很多人,還不錯,而且不是當場離開。就是有這種人,他越優秀,越覺得自己老修,修的很好,他就裝不進去新的東西了。那可見這種人,真的會有問題,為什麼? 法法是沒有對立的,你也是著在這個法相上面,除非真的因緣不具足,那個沒有辦法。假如因緣具足,而你內心覺得,哎呀! 我夠了,那就是我慢。或是說 ,我不需要,不用隨喜,那這個是什麼? 智慧不圓滿。

真正你圓滿智慧的人,沒有不隨喜功德的嘛!對不對? 普賢菩薩講的十大願:『隨喜功德』。從這裡我們就可以判斷,我們的境界到哪裡,從事相上,這個很簡單的。所以今天能夠來的人,很可能這一生,因為你們都算是求法,這是照續法師所訂的標準,第二次來,已經算是真的很有心求法,那肯定這一生要往生,是絕對有可能,除非你不想去。因為我們這個法門真的很簡單,你只要掌握到關鍵了,你往生就可以決定了,而且這個信心呢是當下就可以決定的,不用客氣、不用懷疑,不用懷疑。

下一次再來的話,第三場,那依照照續法師講的標準,你們就是我的粉絲了,希望下次可以再看到你們。那雖然是我的粉絲,我也是來這裡,替我們住持和尚講課而已,我都叫他老闆,他請我來講,跟你們講課,他沒有空,他是校長,我是老師。那你們長期共修的因緣,還是在這裡,我是遠從台灣過來,搭飛機十幾個小時,所以各有各的因緣。不過在法上面,以後有機緣,大家還是可以繼續共學。因為聽經聞法,也不是一兩次就能畢業的。

就算你已經建立往生的信心,就算以我們淨宗的標準,建立往生的信心就是畢業了,剩下就等往生而已嘛!如果是禪宗就是明心見性為標準。那麼就算你已經達到這個標準了,你也要薰修,禪宗講的保任功夫,你要把那個境界保護,保護好、照顧好,那就要常常薰修。那這樣子呢,最後這個道業,才能夠真正的圓滿,也才能夠真正圓滿我們住持和尚要利益大眾的願心嘛!真正大家要能夠在法上,能夠成就。

這一次我們學習《四十八大願》,主要是依據善導大師、印光大師、以及蕅益大師的思想來學習的。那講的方式呢因為每一個人表達方式不一樣,我講的方式要下很多功夫準備的,我一直在上臺之前還在準備講稿。而且不是我們講是純粹要靠佛力加持,還要靠你們的加持。為什麼?為什麼我上臺之前還在寫講稿?因為時時刻刻無常變化,我們會根據眾生的因緣、眾生的根性、眾生的反應來作調整,不是我想講什麼就講什麼,那這樣就沒有意義。

我們來這裡不是在習講,不是在帶大家念一遍,而是希望能夠真正幫助大家建立往生的信心。所以大眾的加持很重要,你們真正有心求法,那我就滔滔不絕。為什麼?這個是一種感應!眾生需要,我們就自自然然的會流露出一些東西。而這些東西是哪裡來的?是佛力加持,也不是我自己,我跟你們一樣是業障凡夫。但是呢我們上臺,我們講法就是代佛說法。所以我們如果大眾有恭敬心,真正有心求法,你要的越多,你求法的心越多、越強烈,那麼就是給我們的加持,自自然然就會感得佛法僧三寶給你的回應。

當然我個人是沒有得失心,因為至少還有攝影師一個人。但是據以往的經驗是不會的啦!這個真正只要來過第二次的,你會越聽越法喜。那第一次來了以後,第二次沒來的,就我剛講兩種情況,一個就是像我們這上座部的這些傳統的老修,自己已經畢業了;那另外一種就是因緣不具足、不相應,可能來捧場的啦!這些善根、福德、因緣求法的心都還沒有成熟。

包括我們這裹也有哦!我們這裹常常來發心的護法,他不一定要來聽法,不一定要來學法,可能來修福的都有,各人個人因緣不同。但是你想想,你算一算,在場的如果每個人都成佛,不得了!不得了啊!是吧!?我們這場法會夠本了。但有沒有可能?絕對可能,每一個人都有可能,不要懷疑阿彌陀佛的能力,只要信願行就可以了嘛!對不對?問題我們,我要帶大家學的是如何落實信願行。

我們方向很清楚,條件也很清楚,我們怎麼樣啟發真信切願,這個是我要跟大家一起來學習勉勵的。那我們的依據呢是依據《四十八大願》的內容,這是最重要的淨土的這個核心教義,那麼依的思想是誰?善導大師、印光大師、蕅益大師。這麼重要的課程如果錯過了,是非常可惜的,肯定是說這個善根、福德、因緣不具足。

弟子沛兒恭敬節錄(仁敬師父審定)

(二) 感受阿彌陀佛超勝諸佛的大悲心
(三)阿彌陀佛每一願都為了要幫助我們快速成佛
(四)不要用凡夫的心去測量佛菩薩
(五) 目犍連尊者示現神通故事的啟發
(六)真信切願全仗佛力必定往生淨土
(七)往生極樂世界成就最快速
(八)建立往生信心 當下脫胎換骨
(九)依善導思想是最純正的淨土修法
(十) 《法華經》上窮子喻
(十一)佛說八萬四千法 法法平等各有所契之根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