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論講記
- 2001年於新加坡淨宗學會弘法培訓班習講無量壽經_法會聖眾第一_玫萱習講(仁敬法師)
- 2004年於台中生命電視台主講_釋教三字經節錄
- 2010年馬來西亞_四十八願要義講記
- 2010年馬來西亞_觀無量壽佛經要義講記
- 2010年馬來西亞主講 佛說阿彌陀經要義 講記
- 2010年馬來西亞_印光大師文鈔 講記
- 2011年印尼北干圓緣寺_無量壽佛經要義
- 2011年馬來西亞_觀無量壽佛經 上品上生章 要義講記
- 2012年淨土教道次第廣論班課前預習教學文章
- 2012年馬來西亞_淨土教道次第廣論大綱要義
- 2013年馬來西亞古來_隨師行佛門弟子規
- 2013年新加坡_隨師行佛門弟子規 講記
- 2013年印尼北干_隨師行佛門弟子規 講記
- 2013年馬來西亞麻坡_隨師行-佛門弟子規要義
- 2013年加拿大多倫多_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 講記
- 2014年印尼北干開示_佛說阿彌陀經要旨深意
- 2014年美里居士林開示_佛說阿彌陀經奧旨深意
- 專題講記
- 佛一
- 釋愛(仁敬)比丘尼以佛法觀評時事
- 2010年馬來西亞_念佛超度及助念之方法 講記
- 2010年馬來西亞_瑜伽拜佛的功德與實效分享 講記
- 2010年馬來西亞_淨土思想研討班的研討方式與原則要義
- 2010年馬來西亞_瑜伽拜佛的方法與修行之道 講記
- 2012年馬來西亞_往生信心成就的心境略談
- 2012年馬來西亞主講_三時繫念要義
- 2013年新加坡南普陀寺_當下離苦得樂的方法
- 2013年馬來西亞_如何建立必定往生極樂成佛的信心
- 2013年馬來西亞麻坡_食存五觀 講記
- 2013年加拿大_教授瑜伽拜佛 講記
- 2013年多倫多_精彩現場佛學答問
- 2014年新加坡_藥師琉璃光如來之十二大願與西方極樂淨土相應之處
- 2014年埔里淨塵精舍 當下建立往生信心的要門講記
- 2014年馬來西亞_石山佛教會開示
- 2015年巴西美景巿芒果樹國家公園講座_ 身心靈的淨化與環保
- 2015年武漢蓮溪寺_對僧眾法談參學心得
- 專修淨土十六年的心得報告
- 2015武漢孝感蓮台寺佛教機基地佛七開示
- 2015年巴西聖保羅彌陀寺_念佛成佛的成就關鍵
- 釋愛-仁敬法師主講2019年9月6日馬來西亞昔加末八關齋戒佛學問答
- 釋愛-仁敬法師主講2019年新加坡_啟發本能大愛的實境練習
- 釋愛-仁敬法師主講2019年9月28日馬來西亞昔加末開示問答
第五場
(一) 繫念不亂專持名號才是念佛的要法
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
接著我們要繼續學習甲二「正宗分」,「即身成佛道」裡頭乙一「往生正修」的內容,從這裡開始就進入到本論大綱的主修範圍,我們這一部廣論的淨土思想,是依據淨宗二祖善導大師,阿彌陀佛乘願化身再來的思想教法,我們依照這個教法來修學才能夠真正達到萬修萬人去的標準。如果是依他宗祖師的教法來修學我們淨土法門,那就會一萬個人當中難得能夠有一兩個人往生。
所以我們今天有緣遇到這個修法的人,如果能夠歡喜信受依教奉行,那就必定能夠在這一生當中乘佛願力往生西方成佛。那麼在這個我們主修的部份,主要的內容在過去我已經曾經錄過《淨土三經要義》DVD光碟,總共大概有將近六十個小時的時間,我們初學的同修可以從《無量壽經四十八願要義》開始學習。如果善根福德已經成熟的人,在這個大約十個小時的光碟裡面啊就能夠完全建立起往生的信心。若是有需要想要再深入了解淨土修法的行門理論,可以再繼續學習《觀經要義》。那麼在《阿彌陀經要義》的部份主要可以釐清多數人對於往生就必須要先念佛,念到「一念不生」,達到所謂「一心不亂」,這個問題可以在《阿彌陀經要義》裡面得到解決。
真正如果是依我們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來解釋《阿彌陀經》裡面「一心不亂」的意思,其實是「繫念不亂」不是念到「一念不生」。不是修禪定的功夫,是要達到我們淨土法門修法的一個條件,也就是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能夠持名念佛,專修繫念不夾雜不間斷,那就能夠達到《阿彌陀經》上面所要求的「一心不亂」這個標準。一心就是一心一意專修,不亂就是不雜亂,要這樣來解釋才是正確的。
那麼過去很多他宗的祖師解釋一心不亂,解成一念不生,也不能說不對,但是這是依他們自己宗派的角度,依自力修學「戒、定、慧」的原則來修「一心不亂」,然後再把這個功德迴向淨土,這樣的方法就是迂迴,比較困難。那這個看起來念的是佛號,修的是淨土法門,實際上並不是,我們淨土法門修學是非常簡單的,可以萬修萬人去,如果要這麼困難啊,那怎麼可能達到萬修萬人去這個目標。
弟子美華恭敬節錄 (仁 敬 師 父 審 定)
(二) 用至誠心發願決定往生
在這之前所錄製的這個《淨土三經要義》裡面,也可以說在建立往生的信心,以及相關的理論和問題的解答方面我們通通都談到了,那在這一部論裡面我們要再深入談的這個主修的部份,主要是目標訂在幫助同修盡量在往生的品位上都能夠達到上品上生這個標準。所以我們要學習一段《觀經》裡面的經文《上品上生章》的經文,再透過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裡面的講解,我們來學習,希望將來往生的時候我們的品位都是上品上生。
我們先看一段經文:「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生,何等為三,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迴向發願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國。」。
這一段是《觀經》裡面的經文,從這一段經文我們也可以印證了淨土法門成就往生西方的條件,並不在禪定功夫,而是在這三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國」,經文裡面講得非常的清楚。
那麼我們要做的是如何真正具足這三心「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文字上很好懂但是這個境界啊很不容易契入,因為我們凡夫本身就是以「貪嗔癡」為體性,所以要能夠顯示「至誠、深心」,這個是不容易的,所以必須要透過祖師大德的引導,讓我們一點一滴的契入這個境界,真正具足三心,我們就能夠感得上品上生的果報。
善導大師的解釋我們看一段內容,他解釋「至誠心」他說:「一者至誠心,至者真,誠者實,欲明一切眾生身口意業所修解行,必須真實心中作,不得外現賢善精進之相,內懷虛假貪瞋邪偽奸詐百端惡性難侵,視同蛇蠍,雖起三業,名為雜毒之善,亦名虛假之行,不名真實業也,若作如此安心起行者,縱使苦勵身心,日夜十二時急走急作如炙頭燃者,縱名雜毒之善,欲迴此雜毒之行,求生彼佛淨土者,必不可迴也。」到這裡。
這段話是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裡面的開示,解釋何謂「至誠心」,至就是真啊,真就是真心,誠就是實,實實在在沒有虛假,那麼這裡這段話強調的是我們要用真心來發願求生。有的人嘴巴講,唉呀!這個世間很苦所以要求往生,通常是嘴巴想求往生,心裏面不是真的想去,虛假貪嗔邪偽奸詐百端,這個是凡夫經常會有的心態,而自己可能也沒有發覺。
弟子美華恭敬節錄 (仁 敬 師 父 審 定)
(三) 仰仗佛力具足三心才是往生正因
所以善導大師特別提醒我們,必須要從真心當中來發願,如果還夾雜著虛假種種的這些雜毒之善這些心念,縱然雖起三業,縱然我們的身口意,身也在行善,口也在念佛,意念也以為已經發願了,實際上這一些都還算是雜毒之善虛假之行! 所以修行特別我們往生念佛想要求往生極樂世界,既使我們行為上已經開始有所行動了,都還不能夠安心啊!
因為我們本身很容易自欺,也很容易欺人。這個是我們無始劫來的習氣,所以善導大師才特別提醒我們,如果沒有用心去啟發我們的至誠,那麼欲迴此雜毒之行求生彼佛淨土者,此必不可也,也是不能往生,所以為什麼我們淨土法門往生的人,阿彌陀經上講的很清楚,必須要「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
往生淨土沒有其他任何條件,那怕是破戒五逆十惡通通可以往生,就怕你不是真心想要往生,所以能不能往生,甚至於能不能上品往生,關鍵都在這裡,也不是要你念佛有功夫,念佛念的禪定高,你才能上品,不是。
阿羅漢的禪定夠高了吧,他如果沒有發願求生的心,或者是發了願,但是那個至誠心不足,因為有些人啊,靠自力行者的一些習氣總是多少有一點傲慢的習氣,不習慣百分之百全身依靠佛依靠別人,所以那個習氣可能就沒有辦法跟佛那麼的十分的相應,那這樣的話往生的品位也不一定會在上品。
所以不要以為…哎呀!我念佛念到「一心不亂」,就是「一念不生一心不亂」我的品位會比較高,不見得,我們從這個經文還有善導大師的解釋,我們就很清楚要至誠,要多善根多福德的人才容易顯現出至誠,這種人通常是很老實很單純小朋友或者是老菩薩,這個是宿世非常善良的這些人。
弟子美華恭敬節錄 (仁 敬 師 父 審 定)
(四) 真誠具足三心往生品位殊勝
所以我們確實也從《往生傳》等等的記載裏面看到,那些站著走的,還有一個老菩薩走路一邊走,走到一半走著走著就往生了都沒有生病,那這肯定是上品往生啊,「預知時至、無疾而終、自在往生」,
有的站著有的坐著還有走路當中往生的,這些人啊他的特色是什麼?就是善良就是「專」,專才能夠顯現至誠,他絕不會去雜修,大家多注意身邊或許有這些老菩薩,這一些才是我們真正要學習的對象。
真的是一般人…越聰明的人學歷越高的能力越強的人,越不容易具足的條件,也就是說通常這一類的人啊,都是比較相應自力修法不習慣靠別人,因為有傲慢心覺得自己很行嘛,所以對於必須要顯發至誠百分之百依靠投靠佛跟佛相應的這種心行就不容易顯現,這是必然的。
所以我們想要往生的品位能夠很高,甚至於我們要往生不管上中下三輩也都必須要具足這三心,那麼這三心的純度越高你的品位就越高。如果比較淺,你的至誠心深心沒有那麼夠沒有那麼足夠,那就是中品中輩下輩往生,這個品位的高低是從這裡論定的。
所以我們平常要做的努力是怎麼樣讓自己的善根不斷的顯發,多善根多福德,怎麼樣讓自己能夠越來越謙卑,越來越看到自己的不足,不斷的降伏自己的傲慢,直到百分之百承認自己完全是一個罪惡生死凡夫,無路可走只有佛可以救我們,而且要百分之百的依靠阿彌陀佛的願力,我們才有解脫的機會,如果我們的深心,身口意三業都能夠到達這個條件,那往生肯定沒有問題,而且上輩往生都有機會,這個才是我們要不斷學習,天天要下功夫的地方。
弟子美華恭敬節錄 (仁 敬 師 父 審 定)
(五) 看破放下利他行業是至誠求生的展現
接著善導大師又開示:「何謂真實,真實心中勤修自他凡聖等善,亦讚嘆一切眾生三業所為善,若非善業者敬而遠之亦不隨喜也。」大師又進一步的具體的跟我們開示,什麼是真實也就是至誠心,我們剛講的是從心這個心態上來講,要真誠真心。現在大師又具體的告訴我們「真實的樣子、真心的樣子」是什麼樣子,就是勤修「自他凡聖等善,亦讚嘆一切眾生三業所為善」。
這個也是我們平常所講到的,一個真正有至誠心要信願求生極樂世界的人,他一定對這個世間完全的看破放下,把自己的自私自利完完全全放掉,一心一意只求一件事情就是往生極樂世界,那當然對世間的一切也就無所求,剩下來的日子,自自然然會勤修自他凡聖等善,完完全全會為眾生付出,無條件的付出,這樣的一個轉變,這樣的三業為善的顯現,才是能夠確定我們所求生的這個信願,是從真實心中所發出。
以前這些概念我們都跟同修講過,如果你今天說,好!我現在往生有信心了,那很簡單,現在知道只要百分之百靠佛力,信願念佛就可以,那麼你就覺得畢業了,道理上是絕對沒有錯,問題是畢業的人當中有沒有你一份,那就要看你的身行有沒有真正的轉變,什麼時候才開始轉變,當下就要轉變,如果當下沒有轉變跟以前一樣小氣、不願意付出、自私自利,那你當下往生並沒有決定。
只要信願念佛就當下可以往生決定,但並不是你,因為你沒有真心,你發的不是從真實心中所發的。這要看你的行為什麼時候開始放下,甚麼時候開始顯現對這個世間「無所求、無我」,那樣子就是什麼?可以捨下一切,包括自己的外財內財,心心念念都為利益眾生,所以有些同修也是用這個投機的心來修學淨土法門,這是不可以的。哎呀!反正百分之百靠佛力,那我就輕鬆了,我什麼都不要做了。錯啦!那就撥無因果,因果就不靈啦!
弟子美華恭敬節錄 (仁 敬 師 父 審 定)
(六) 從佛的果地修因是淨土法門超勝獨妙之處
淨土法門之所以容易,並不是說不用修了,你沒有修因,怎麼可能得果? 而是因為我們的身心,當下都交給阿彌陀佛,當下「無我」了,這個「無我」的當下就能夠跟阿彌陀佛的功德融合在一起,有了阿彌陀佛的加持力、功德加持力之後,我們在當下的身口意在三業的造作過程當中,我們沒有苦受,我們很自在,這個修因可以修的很歡喜,是差別在這個地方。
不是不用修因啊,就是這一點很多人搞不清楚,所以有些自力根性的人就不相信,這怎麼可能相信呢? 哪有那麼便宜的事情啊? 極樂世界往生是假的、騙人的,不相信,他們從因果的角度來講,確實這樣子不可能啦,如果不用修因的話就有果報,那當然人家不相信,沒有辦法說服那些知識分子,所以這個部分如果能夠理解的話,那他們就能夠相信啊。
確實也是要靠自己修因累積福德嘛,累積善根福德到達一定的程度,然後你才可能享受自己所修來的果報,所以修學淨土法門也沒有便宜可佔,還是要修因,可是這個修因很奇妙,奇妙的地方就是在這裡,如果靠我們自己修因可能要無量劫,最多你開悟之後算起還要三大阿增祗劫,而且過程是「難行能行、難忍能忍」非常的辛苦,辛苦到以我們眼前的根性來講根本談不上有資格去修行,那沒有資格去修,那換句話說也不可能成就。
但是淨土法門我們可以成就,而且也可以修得不辛苦,是「安樂法門」,同樣要從三業當中點點滴滴去斷惡修善,可是這個過程是「修而無修,無修而修」,是從佛的果地上的造作,去斷惡修善,這個部份非常的高妙,非常的殊勝不可思議,這完全是靠阿彌陀佛願力善巧加持引導的,最妙的地方就在這個地方。
這個也是我們思維很難到達的,但是我們只要聽話,造作過程當中你自然可以體會這種樂趣,你會感覺到自己好像有在修行又好像沒有在修,那麼修不管有沒有感覺到,我們總是會覺得樂趣不斷,法喜無量,就從我們信願念佛,信心決定之後當下那一刻開始,天天法喜充滿。
弟子美華恭敬節錄 (仁 敬 師 父 審 定)
(七) 看破放下能捨是三心至誠的顯現
修而無修,雖然我們也在斷惡修善,可是我們做的心甘情願歡歡喜喜,反正這些也是我不要的嘛,世間東西我不要,極樂世界這麼殊勝圓滿,福報圓滿、功德圓滿,那眼前這些我自然不會去貪著,捨得很痛快、捨得很快樂、捨得很甘願,用感恩心去捨,因為我們捨掉的比起我們將要得到的,那簡直是沒法比,太小case了,所以沒關係很自在很自然就捨掉了。
為什麼我們能夠產生這樣的一個樂趣? 放得這麼自在,不用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光是修一個“捨”就能夠這麼不同的感受。一般人你叫他捨一點,哎唷!痛苦的要命,對不對,我們現在怎麼捨都是越捨越痛快,大捨也痛快、小捨也痛快,怎麼樣都很自在,怎麼會有這麼大的差別呢?就是佛力加持,佛的善巧引導我們,那同樣是要修因才有得果,也是靠我們自己修因,這個叫「修而無修,無修而修」。
這個部分要講清楚也不是三言兩語,那麼真的這個方向大家好好用心去體會,在你做的過程當中,你會覺得同樣是在修六度、同樣是在持戒修一切法、同樣在過日子,但是比起沒有佛力加持的其他的法門,完全靠自力「戒、定、慧」來修學的這些人,那簡直整個過程的受用跟成就是天差地別。
所以現前我們已經發願的這些同修一定要檢視自己,這個部份很重要,是可以檢視出你是否這一生能夠往生,你現前的這種往生的信心是否保險,穩不穩當,搞不好是自欺欺人,到時候,欸!佛怎麼沒來又怪佛不靈,那時候怪也來不及了,因為我們下輩子十之八九都要墮到三途,你想要出來再找阿彌陀佛算帳也不知道甚麼時候的事情啦。
所以在這邊特別要提醒大家,從自己的身口意的一個轉變來觀察我們自己的信願是不是真實,這一生是否真正能夠往生成佛,如果不行要趕緊反省要做一個調整,一定要具足這三心「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
弟子美華恭敬節錄 (仁 敬 師 父 審 定)
(八) 善導大師的身行是念佛人學習的典範
在這裡我們舉一段善導大師本身的身教身行,讓我們作一個學習的一個典範,當然也不一定要達到這個標準,我們是不可能做到的,但可以很具體的作我們一個學習的典範。
「入堂則合掌胡跪,一心念佛,非力竭不休,乃至寒冷,亦必流汗,以此相狀,表於至誠,三十餘年別無寢處,不暫睡眠,除洗浴外,不曾脫衣,護持戒品,纖毫不犯,未嘗舉目視女人,尊敬一切人,乃至沙彌亦無受禮,絕意名利,遠諸戲笑,所行之處,爭申供養,飲食衣服,四事豐饒,皆不自入,並將迴施,好食送大廚,供養徒眾,粗惡自食,乳酪醍醐,皆不飲噉,諸有襯施,用寫《阿彌陀經》十萬餘卷,畫淨土變相三百餘幅,見壞寺及壞塔,皆悉修營,燃燈續明,每歲不絕,三衣瓶缽,不使人持洗,始終無改,每自獨行,不共眾去,恐談世事,妨修行業。」
這一段記載在《淨土往生傳》裡面的記載,是描寫善導大師的身行,哇!這個比自力行者“難行能行”的這些苦行行者還要精進,為什麼會這樣,我們淨土法門不是破戒都可以往生嗎?五逆十惡都可以往生嗎?確實,但是既使是如此,真正一個有至誠到了極處的人,他所顯現出來的就是會比任何人更精進,甚至於超過自力行者。
這個就是佛力加持的力量,我們靠自己修行,為了自己而修、為了自己想要成就,內心沒有其他的助力的那種加持鼓勵,那個力量能量是小很多,如果有佛力加持,我們內在的這種本具的能量;強大的能量就會被引發,那麼你自自然然你的身持,你的生活當中的「戒、定、慧」反而會更精進,顯現出來會更精進的相狀。
這個是善導大師本人給我們示現的,那很慚愧我們現在一般還沒辦法做到這個程度,但是確實自然會趨向一天一天會覺得自己的持戒更嚴謹,一天一天會覺得自己會更歡喜念佛,然後會在“行門”在“修善”各方面都會不斷的提升,這是自然的。
弟子美華恭敬節錄 (仁 敬 師 父 審 定)
(九) 用至誠心無求的心念佛才能與法相應
前面這一段講「一心念佛,非力竭不休」,這個就是形容善導大師在念佛的時候,他是非常的投入的,以這種相狀來念佛那難怪不用三年就證得念佛三昧。自然就證得念佛三昧,我們平常自己念佛一樣是三年,沒有佛力加持是在練功夫要降伏妄想,用那種對立的心把妄想當作敵人: 我要把你斬除。
那種心念是很傷神、傷體力的,很疲憊的,靠自己的力量,靠自己的力量這種心念,你力量再大也是一種消耗的狀態,所以不能持久而且力量也有限,因為你很強你的妄念比你更強,它更頑強,你想要去除它,它偏就不給你去除,所以這樣的心念,念三年有沒有用?沒有多大的作用。
這個我都試過了,我沒有念到三年,但是幾次的短期閉關念佛就可以體驗得到,越念煩惱越重,念到生氣念到想要撞牆,在經行的時候走來走去乾脆撞上去算了,因為妄想很多,念到頭好痛,乾脆撞上去,看看會不會比較不會痛一點,會這樣子啊!生起煩惱,當然也是我自己得失心,因為當時壓力很大,人家跟我護關,在等著看成績啊!而且我也要對自己交代,所以有壓力。
不但這種心念不對,要把妄想斬除的那個心念,有求的心不對,而且又給自己壓力,所以這種狀況去用功,那肯定是錯的,肯定看不到功夫。那善導大師他即使在寒冷的天氣都念到流汗,那是當然是非常精進投入,可是他這是因為什麼? 表於至誠,這是他因為有「至誠心」,他歡歡喜喜的自然顯露的一個狀態,所以與法相應,這個過程很歡喜,然後功夫自自然然不知不覺就成就了。
弟子美華恭敬節錄 (仁 敬 師 父 審 定)
(十) 念佛得佛加持自然少睡眠少飲食
那麼在睡眠方面呢,「三十餘年別無寢處,不暫睡眠」,哇!好像是不用寮房,不用睡覺,這個我們是很難理解,怎麼三十年都不用睡覺? 不暫睡眠,但是這個我們沒有看過很多詳細解釋的資料,也有人解釋就是沒有睡覺,那麼也是有可能,因為“般舟三昧”大家都知道,我們念佛也有這個行法,九十天不可以睡覺而且都是經行,如果一個心更清淨的人。善導大師都已經證得“念佛三昧”,他隨時可以入定到極樂世界去,自在往來,跟走廚房一樣,所以以他們的境界,這樣子也不是不可能。
你看我們中國大陸,前幾年老和尚也提過有一位老比丘尼幾年不睡覺的嘛,所以這不是不可能,如果照這個字義上解釋「三十餘年別無寢處,不暫睡眠」這不是不可能,而且善導大師號稱什麼,“光明和尚”嘛。
他口念一句佛號就口出一道光,所以他是一個有神通的人,他現世示現神通,然後又是阿彌陀佛乘願再來,所以對他來講三十年不睡覺也不奇怪,這個都有可能。那甚至於就是我們念佛念到一個程度有了一點點“境界三昧”,我們的心妄念少了、煩惱輕了,天天法喜,禪悅為食,自自然然的飲食睡眠都會減少,這個也都必然的現象。
所以如果我們修持正確的話,修學念佛法門我們真的可以減少睡眠,即使沒有到三十年不用睡覺,我們一天睡四個小時就夠了,有些老菩薩也是精進佛七啊! 這些例子我們都常常聽到,還有我剛講的一些老師父中國大陸比丘尼幾年不睡覺的,活到一百多歲的都有啊!他們這些都是念佛人所示現的啊,所以我們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我們還不夠認真。
弟子美華恭敬節錄 (仁 敬 師 父 審 定)
(十一) 持戒從心做起威儀自然莊嚴
如果我們真的信願非常的懇切至誠,那我們表現出來的不是我們眼前這樣的而已耶,所以不要以為自己已經修的很好已經很滿足,我常常也想到說:「哎呀!自己現在真的很明顯看到自己一個月比一個月精進提升,一個月比一個月歡喜念佛,自己都可以感受得到,那常常就會心生欣慰啊,覺得欸!不錯不錯,自己讚嘆一下」,那麼再對照一下祖師大德,唉呀!又差了一大截,不行不行,不可以就這麼知足。
我們的「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還有待提升的空間,但是這種提升呢也不需要有壓力,因為不是必然一定要達到這個條件,只是說讓我們反觀對照,其實我們還差遠啦,我們這種真誠,畢竟我們是三毒的凡夫嘛,雖然念了已經產生法喜,已經一心一意的求生極樂世界,往生也能夠確定了信心確定了已經決定了,但是也不能夠因此而滿足,以為已經自己做到圓滿了,那這樣就錯看了。
一心念佛的人啊當然顯現在其他身口意都一定會是精進的樣子,
善導大師持戒精嚴,他連女人都不看,沒有空看沒有心思看,看佛都來不及了看女人幹甚麼,它這個意思就是身口意都沒有這些念頭,這當然就不會去看,但是你要自然一點,你也不要太刻意。
我以前在當居士的時候,很久了很多年前那時候流通法寶,所以也會跟男眾居士有時候偶爾有互動,人家請法寶,有一次我就遇見一個男眾居士,我忘記談甚麼話,那他是在我們家的門口來跟我就是站著談話,我印象中他從頭到尾都沒看我,看地上,我就覺得奇怪這個人,那種感覺真的有一種很不被尊重的感覺,然後談話又怕談不清楚,你知道我們講話的時候四目相對,那個目視會確定你有沒有聽懂我的意思,有這樣的作用對不對。
或者是說我們要確定,我在講的過程你在想什麼,有沒有注意聽,有沒有認真聽,有沒有聽懂,所以這個目光交視有這個作用,那他從頭到尾都看地上我就奇怪,他到底有沒有把我的話聽懂,我怕我交代的事情他沒有聽清楚,讓我覺得不放心,很怪很不舒服,但是因為不熟不認識嘛,剛開始我就覺得怪怪的,這個人怎麼一直看地上,我後來才知道,原來他是想持戒。
有時候我們居士在發心精進的時候,也很精進,但是那種精進就有一點太做作太過不自然,通常這種精進這種持戒會維持不久,會維持不久只是在行為上你刻意這麼做,你沒有從心裡面,做任何事情要從心裡面先去改正,那麼你顯露在行為上才會自然,也才能持久,他那個是從事相上先做,然後就會變得自己也會覺得很彆扭,別人也會覺得很不自在,這樣子的話,修學就有問題。
弟子美華恭敬節錄 (仁 敬 師 父 審 定)
(十二) 行菩薩道是念佛人精進的顯現
對一切人都很恭敬,然後對自己的飲食也都很簡單,那當然更不求名利,有供養就轉自布施,寫《阿彌陀經》,因為當時沒有印刷,是用書寫的,然後畫淨土變相圖去跟人結緣,還有修這個塔寺,修塔修廟,哇!做的事情好多耶,所以我們念佛人是不是人間菩薩?是啊!怎麼不是,大菩薩啊,善導大師什麼都做,今天我們這一次也會講到具體的。
因為善導大師給我們表演,我們就學善導大師具體的怎麼樣,念佛人怎樣來行菩薩道,怎樣來生活,不要讓人家誤會毀謗我們念佛人都是“自了漢”,都是要逃離這個世間,不管眼前的責任,不關心這個世間,那是錯的,有幾個人啊,所謂現在號稱人間菩薩的這些人,他們對社會的貢獻,有幾個人超過善導大師啊,也不多啊,這個在記載上「善導大師傳」裡面都有講清楚。
皇帝下詔令,請他負責修龍門大佛,還是甚麼佛,這個我還要再仔細查一下資料,但是我有這印象,他所做的事情不只是法佈施,流通法寶,寫《阿彌陀經》,修塔修廟,還做一些皇帝交代他做的事情,大工程啊!因為他也是個藝術家,多才多藝,好像修一個大佛,負責修一個大佛的工程等等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有參與。
所以真正得佛力加持的念佛人啊,他能夠顯現在外面的菩薩行,理論上絕對是能夠超過,而且是遠超過自力行者他的發心跟動力,還有能力,跟一般人所誤導的完全是“自了漢”不管別人,只是關起來念佛求往生,這樣的一個概念完全是錯誤的,完全是不同的。
那一般念佛人本身也不懂,也不知道怎麼樣來過往生之前的這段日子,來修福修慧,不知道怎麼做,所以我們才特別有必要做這一部論,具體的來引導大家。
弟子美華恭敬節錄 (仁 敬 師 父 審 定)
(十三) 持戒開緣要先確實了解制戒因緣
還有一段最後面這邊他也講到:「每自獨行,不共眾去,恐談世事,妨修行業」,你看善導大師喜歡獨行耶,所以這一段我看了我就眼睛一亮,因為我自己的因緣也是經常是獨行,我們女眾來講這個“獨行”是很重的戒,我這個算是開緣,其實現在也是很普遍,不方便,你看出個國帶一個人在身邊,你要多一個人的開銷,機票各種開銷,而且我又不需要人伺候,到每個地方大家都照顧得很好,那你帶一個人在身邊就不切實際,這個是從外在的因素來考量。
從我個人的修持方面,我覺得一個人真的比較不會妨礙到我們修行的連貫性,特別我們在寫講稿研究教理,我們必須要專注不能夠被打岔,然後專注到一個程度才有可能有一些靈感顯現,如果過一會旁邊隨時有一個人過來,倒一杯水過來,你要肚子餓了沒有,你要做甚麼,或者是身邊有人你也要去關心一下對方,不能把他當作是影子嘛,對不對,互相關心都要這個都難免,那這些都是打閒岔,在心念上在行為上都會是打閒岔。
所以以我的因緣來講,我就沒有刻意再去持這條戒,也是覺得對我來講,這反而是幫助我更精進修行的一個必要的一個因緣,任何的戒法本來就有「開、遮、持、犯」,因為這條戒本身制戒的因緣,是一方面擔心不安全,女眾獨行不安全,像這條戒雖然在女眾來講是很重,在男眾根本沒有這條戒,所以它本身並不是一個罪惡的事情,它只是為了要避免一些不好的事發生。
就是說它主要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擔心我們不安全,另外一個是擔心我們懈怠,所以這是預防,算是一種預防的戒,本身並不是罪惡,就像酒,酒也不是葷的啊也沒有殺生,它是“遮”戒,預防的作用,所以對我來講這條戒是可以開緣的。而且對我修行的反而更有幫助,如果帶一個人做個樣子,兩個人我就沒有犯獨行了,可是對我修行來講反而有很大的障礙,而且又浪費一些不必要的支出,所以我才敢開緣。
弟子美華恭敬節錄 (仁 敬 師 父 審 定)
(十四) 用正確的心態開緣戒法
我不是鼓勵大家跟我一樣開緣,你要確定你自己確實是有必要,那麼也不用擔心安全性的問題,因為真的不安全也是注定的,對我來講,而且現在這個世間你如果說怕不安全,那男眾一個人也不見得安全啊,也要制定這條戒啊,ok,就算兩個人好了那就不犯這條戒,兩個人安全嗎?不見得吧,對不對?
所以還是回過頭來,真的我們理解到我們這一生的“定業”,你該是如何就如何,反正就歡喜受,隨緣消舊業,我是這樣的心態,對自己的安全與否我也不太在意,所以就不會造成我開緣的困擾,那特別是我因為很多年大部分在參學的時候,大多數的時間我都是在寺院裏面跟大眾共住,談到這個獨行當然就是出門囉,獨行還有獨宿這些。
偶爾短暫的因緣的時候我就會這樣子做,譬如說出國就不方便那就一個人,常常都是一個人,這個〝一缽千家飯,孤身萬里遊〞我就是這樣子,那我覺得很自在,而且用功也比較方便省得很多麻煩,至少沒人吵架沒有是非,這個部分完全都沒有,所以就也省掉很多是非,真的就多了很多時間可以用功,在寺院時候那當然就跟大眾共住。
我們念佛人這個部分的話,看到善導大師他的身行,如果是對於這條戒也不妨礙到我們修學,不會妨礙到我們修學,如果說你是學戒律,在律宗透過這個事相上的修持,來成就戒定慧的話,那當然不行啊,你這開緣你這個戒你就沒辦法持,那當然就不適合,那對於我們修淨土的念佛人來講,我們本身主修的道業來講反而不是壞事,這個開緣反而不是壞事。
弟子美華恭敬節錄 (仁 敬 師 父 審 定)
(十五) 隨順眾生幻化如戲自在無礙
善導大師又繼續來跟我們解釋這個“至誠心”:「又真實心中,意業輕賤厭捨,此生死三界等,自他依正二報,不善三業,必須真實心中捨,又若起善三業者,必須真實心中作,不簡內外明闇,皆須真實,故名至誠心」,這個就是特別在“意業”方面提醒我們啊,要“輕賤厭捨”要非常討厭這個世間,我們一般就是,哎呀!我不喜歡,我要求生,但是還沒有到討厭的程度,對不對?
那我們就讓自己生起討厭的心,還要努力往這方面再去加強,這種討厭啊會幫助你真正的放下,你之所以會放不下,是因為你還會喜歡,你還會想要“財、色、名、食、睡”,你還是會喜歡享受,你還會在裡面有一點樂趣,對不對?吃一點好吃的,多睡一會,然後欸!財也蠻好用的,那個色啊,大家反正活著也沒什麼樂趣嘛,交交朋友也沒關係,不要太過分就好,等等的。
你就會把自己的尺度啊就放得很低,沒有辦法談得上精進,那怎麼樣精進就是從這裡下手,讓自己啊「輕賤厭捨,此生死三界」,這個娑婆世間啊,是必須要“厭離捨棄”的,要生起這樣的“意業”,這樣才是最正確的標準啊,精進要從這裡下手,這個才能算得上是精進,那這種“厭捨”不是讓我們生煩惱很討厭很不舒服,倒不是,而是它會幫助我們放下,真正的放下。
然後再提起來的話,那就是“隨順眾生”,你要玩我就陪你玩,陪你演戲嘛,演的比你更真,唉呀!好吃好玩好用啊,什麼都好,做什麼都很快樂,這個就是“遊戲神通”,那這種遊戲神通啊,就是演戲嘛,演戲是假的嗎?對,演戲是假的,但是做了就跟真的一樣,比誰還真,比誰還認真還投入,沒有一點虛假的虛偽的成分在裡面,因為他已經淨化過,他是在隨順眾生而做。
而既然要做就是認真的做,所以演的跟真的一樣,是這樣喔!不是那種虛假的互動,這個是發自真誠心出來的假的這種演戲,因為要恆順眾生,自己的內心其實是厭捨的,不是自己想要的,不需要的,自己想要只有一心一意想要去極樂世界而已,如果能夠做到這個程度,那我們當下就是跟大菩薩差不多,我們全部都是隨順眾生的,自己沒有一點執著,所以也就沒有一點痛苦。
你越厭捨這個世間啊,其實你對這個世間等待的日子是越自在,完全是恆順眾生過日子,你要怎麼玩都好,我都陪你,遇到逆境也沒關係,我都不妨礙,反正我的心本來就厭捨這裡一切,我的心只嚮往極樂世界,所以你們對我好也好,對我不好也好,我都無所謂的,我根本一點都不在乎,打心裡面放下一切,“厭捨”,那你有什麼好難過啊,不高興啊,起心動念得失心的,沒有了。
弟子美華恭敬節錄 (仁 敬 師 父 審 定)
(十六) 懺悔罪惡深信佛力必得出離
所以這些地方都是我們精進的方向啊,不斷不斷的可以提升我們的境界,那果報除了我們往生品位更高之外,我們當下也能夠越來越解脫,雖然這個法門完全靠他力,可是透過他力的加持,我們本身也在不斷的啟發我們自己的功德耶!我們“不修而修”就是在這裡,它不知不覺我們自己功德也成就了。
所以有必要精進,不要想說,好啦!我信願決定了,我甚麼都不做了,就懈怠懶散,反正不持戒造惡也可以往生嘛,這樣就錯了,這樣不但往生不一定有把握,而且你浪費眼前成就功德的機會,浪費了自己修福修慧的時間,機緣,我們這一生往生之前的這段生命,也是我們的資糧,我們這個色身,還有我們的生命,都是物質嘛,工具嘛,讓我們修福修慧的工具,我們要物盡其用不要浪費它嘛。
所以當我們自己厭捨這個世間,我們決定求生的時候,我們接下來日子怎麼過?百分之百把自己身心奉獻給大眾,成就自己戒定慧的功德,成就自己真實的福慧,那這樣的結果不但利益大眾,自己也福德圓滿,也是在為自己做的,這個果報還是自己能夠感得的,是這樣子才是真正的聰明人,你越利益他人,你就真正是越利益自己,這個道理絕對是正確的。
接下來我們看善導大師解釋“深心”:「言深心者,即是深信之心也,亦有二種,一者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二者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這個是善導大師跟我們解釋「深心」的涵義 ,深心就是深信,打心底深深的相信阿彌陀佛,那麼“信”的範圍很廣。
這一段善導大師舉出有兩點,一方面要深信我們自己是罪惡生死凡夫,我們無量劫以來,已經不斷在流轉都沒有出離之緣,所以我們現在還在六道輪迴;另外一方面要深信阿彌陀佛的願力,可以攝受我們,救渡我們,不要懷疑,只要乘阿彌陀佛的願力,我們就一定都能夠往生。
過去生無量劫我們沒看到,不知道已經流轉很久了,都沒有解脫,我們不知道,可是我們要相信佛說的,佛有神通,過去世未來世通通都明瞭。所以祂告訴我們要深信這個事實狀況,那麼唯一的機會就是乘阿彌陀佛的願力,我們就能夠脫離無量劫以來,三界六道裏面流轉的痛苦,這個是一方面。
弟子美華恭敬節錄 (仁 敬 師 父 審 定)
(十七) 深信佛語唯修學要法須專注奉行
接下來善導大師還有一段開示,勸我們要相信佛語:「又一切行者,但能依此「經」,深信行者,必不誤眾生也,何以故,佛是滿足,大悲人故,實語故,若佛所有言說,即是正教、正義、正行、正解、正業、正智,若多若少,眾不問菩薩人天等,定其是非也,若佛所說,即是了教,菩薩等說,盡名不了教也,應知,是故今時仰勸,一切有緣往生人等,唯可深信佛語,專注奉行;不可信用,菩薩等不相應教,以為疑礙,抱惑自迷,廢失往生之大益也。」
這段話很重要,我們在經上講,常常看到十方佛都來為我們證明這個淨土法門,因為它難信,所以阿彌陀佛要請十方佛來一起證明,請菩薩證明還不夠,還請佛,所以信佛是很重要的,如果我們真的能信佛,那麼他宗祖師所講的淨土法門,不是真正淨土法門的修法,是很困難的,迴向,自力迴向。
那麼他們一般人都不敢懷疑,因為他們是菩薩嘛,他宗的祖師證量很高啊,確實是菩薩,所以我們就不敢懷疑,對不對? 但是不敢懷疑就修得苦哈哈,那我們看到這段,我們就知道了啊,善導大師告訴我們,我們「不問菩薩人天等,定其是非」,不要聽菩薩人天這些人的,要聽佛的「若佛所說,即是了教,菩薩等說,盡名不了教」。
因為我們淨土法門是佛的果地境界啊,是“唯佛與佛乃能知”啊!菩薩都問不出來,所以菩薩所講的所解的,當然也有可能解的不圓滿,解錯了都有。所以大家不要想說,喔!他的境界那麼高,我不敢懷疑,境界那麼高,也沒有佛高啊!對不對?
弟子美華恭敬節錄 (仁 敬 師 父 審 定)
(十八) 深信不疑佛語為修學淨土之要件
譬如說:「這個是我們的專業,那我們當然是要聽專業人士的,那麼那個人雖然是學歷更高,博士,但是他不是這個專業,我們就不能聽他的。」,更何況我們很多念佛人更可愛,我們這些法師跟他勸半天,引經據典,他聽得好像有一點信了,結果隔沒幾天,隔壁老王說:「不對啦!哪有那麼簡單,念佛就可以往生。」,我真的被他氣死,這種人就是什麼,「少善根、少福德、少因緣」,得度的因緣不夠,還沒到,這種人我就敬而遠之了,沒有那麼多口水可以講。
所以還好現在有錄影設備,就是跟你結緣法寶,如果你不信,那你就慢慢熏修,你怎麼去勸也沒有用啊,都已經跟你講,佛的話不能懷疑,祖師大德幾千年來多少人跟你證明,你都不相信,法師現在跟你講的苦口婆心的,也沒跟你談收費,談學費,然後都出家為眾生奉獻,也沒有辦法讓他們相信,隔壁老王跟他交情很久,因為認識一、二十年,他絕對不會騙我的,老王不會騙你,有可能,問題是他自己也不懂啊,對不對?
他也不是故意要騙你啊,他自己是錯的,所以也把你引導錯誤了,你們就一起手牽手一起往地獄走,法師跟你不認識,佛跟你不認識,菩薩跟你不認識,可是這些人的話你應該信的,你不信,那只能說你自己“少善根、少福德”,我們也沒有辦法,我是不會氣死啦開玩笑的,要氣的話早就不曉得要氣死幾條命了,所以真的這些事情我們也碰到很多啦,我們這個法門是難信之法,本來就是最難說的。
我今天如果講的是天台、華嚴、唯識,乃至禪宗的內容,我也會講啊,我們跟老法師學經教,學經教講經的技巧,只要你學通了,什麼經都可以講,長講短講都可以講,更何況這些宗門教下的基礎啊,教理啊,核心的要理,我們也都曾經學習過,只是“行門”我們不需要雜修,理都是通的,我要講這些也可以。
馬上就吸引很多知識份子來,然後會覺得我修的很好,我懂得很多,談玄說妙,甚麼高僧的名詞“真空妙有啊、中道實相啊”,通通都可以講,嘿!我的地位馬上水漲船高啊,但是講那些有什麼用嗎? 有什麼意義嗎? 就算講了,你通通懂,全部利益都得到了,那又怎麼樣,也沒有淨土法門能夠得到的利益來得圓滿。
弟子美華恭敬節錄 (仁 敬 師 父 審 定)
(十九) 淨土法門果報最殊勝圓滿
所以寧可我們就做一個老實人的樣子,什麼都不懂只會念佛,也只會講“淨土法門”,既使眾生不能夠看出這個高妙的地方也沒關係,總是跟你結個法緣,把最圓滿的東西送給你,總有一天你能夠理解這當中的殊勝處,淨土法門自己本身難信,你要弘揚淨土法門,你如果沒有一種無所求的心啊,你也會很有挫折感。
大家把你看的會覺得,你只是會懂一點點老太婆能修的法門而已,你本身的境界會不高,人家會把你當作你懂得不多,不會那麼恭敬你,認同你,同時對這個法也不會那麼的恭敬,也不會那麼容易接受,特別是知識份子,講了半天,他根本連聽都不願意聽的,這都是很普遍的現象。
所以我們受持念佛法門,真的就是要有一個很單純的、很老實的這樣一個心念來自利利他,這樣的話你就沒有這些得失心,如果純粹只是要做佛教事業,那你弘揚淨土法門,你肯定會很有挫折感,眼前的成果不容易看到,甚至於這個人真的因為你的因緣而往生了,人家也不知道你度了一尊佛,也看不到,所以也不會回過來肯定你,你的努力,看不到。
所以這就根本是一個只求付出很難得看到回報的一件事業,菩薩事業,但是它卻是最有意義的,因為真正能夠帶給眾生最圓滿最殊勝的果報。也能夠帶給自己同樣是成就最快速,當下就能夠作佛啊,哪一個法門能夠比得上的,當下就能夠成就,能夠解脫,能夠如同佛,這樣的一個大受用,也沒有其他法門能夠達得到的。
所以真的要相信我們“淨宗祖師善導大師”他的開示,他的思想,那麼其他宗祖師的就是以他們的角度來講,也是大菩薩,也是祖師,但是我們還是要聽佛的。這樣就不需要有任何疑惑怕說,欸!祖師都教了幾十年,大家都是依那個觀念來念佛,不敢有懷疑,祖師的話我們怎麼可以懷疑,一般都是這樣的概念,但是我們現在就了解這個因緣就是這樣子,祖師有他們祖師的因緣,他們自己修法,我們根性跟他們不一樣嘛,他們做得到,我們做不到,所以我們必須要依純正的淨土的修法來修,才能夠真正得到最大的利益。
弟子美華恭敬節錄 (仁 敬 師 父 審 定)
(二十) 大師答如何回應問難者
我們再看一段大師的開示:「問曰,若逢解行不同人,多引經論,來相妨難,證云“一切罪障凡夫,不得往生者”,云何對治彼難。」,這段是講說,如果有人要來問說,引經據典,引其他的宗派自力修法的經典來問難,想要證明“罪障凡夫是不可能往生的”,罪障凡夫業障那麼重,怎麼可能得往生佛國。
以自力思想的角度來看,更難信的,更難相信,因為看起來好像跟因果不相符,你有業障怎麼可能去佛國? 怎麼可能去感得那個境界呢,因為一般我們靠自己修戒定慧,是把我們業障完全淨除了以後,我們的境界跟清淨的佛國相應,同樣的波道相應了,你才能夠進入那個境界嘛,概念是這樣的。
那我們現在業障那麼重,怎麼可能會進入到佛國那個波道,那個空間呢? 所以你怎麼講人家都不會相信,教理懂得越深的那些自力行者,他宗的行者越難相信,所以這些人他就會來跟你問難,根本就不可能,他就想要反駁我們這個往生的理論,遇到這種人怎麼辦,如果你不會解釋,你就說“阿彌陀佛,各有因緣”就可以了,你不用解釋那麼多。
弟子美華恭敬節錄 (仁 敬 師 父 審 定)
(二十一) 佛說教備機時亦不同不可斷章取義
那這裡善導大師有教我們怎麼樣回答,我們可以做一個參考,答曰:「若有人多引經論,證云不生者」,行者即報云:「仁者雖將經論來證道不生;如我意者,決定不受汝破,何以故,然我亦不是不信,彼諸經論,盡皆仰信,然佛說彼經時,“處別、時別、對機別、利益別”;又說彼經時,即非說《觀經》《彌陀經》時;然佛“說教備機,時亦不同”;彼即通說“人天菩薩之解行”,今說《觀經》定散二善,唯為韋提及佛滅後五濁五苦等一切凡夫,證言得生;為此因緣,我今一心依此佛教,決定奉行,縱使汝等百千萬億道不生者,唯增長成就我往生信心也。」。
這段是善導大師教我們回答的方法,你看喔!他回答的也很圓融喔,一般人來問難,各宗各派之間在問難,他都會批評對方,你這個法不好不對,對不對,把別人壓倒,然後來顯揚自己的高超,踩著別人往上,這個叫“自讚毀他”,這種方式絕對是錯誤的,絕對與道不相應的,你看善導大師怎麼回答,別人來問難就是引其他經論嘛,其他經論也是佛說的啊,對不對。
所以善導大師沒有毀謗他,他說:「你再舉這個經論,我也不會相信,也不會影響我對這個淨土法門的信心。」為什麼呢?他說:「我並不是不信這些經論,盡皆仰信」,仰還是恭敬喔,恭敬喔!我雖然不信你的法門的經論,但是我還是恭敬它,也相信它,恭敬的相信,因為都是佛說的,對不對? 我們不要去批評你那個不對我的才對。
這個善導大師跟我們表演,他說:「我雖然都仰信你們所修的這些經論,但是佛在說那些經的時候,各有因緣嘛;祂在講經的地方,時間,祂聽眾的這個根基,所給聽眾的利益都不同,有當時的因緣。」,“又說彼經時”,在說那些經論的時候,也並不是像 《觀經》《彌陀經》一樣的這些時機啊,時機不同嘛。
弟子美華恭敬節錄 (仁 敬 師 父 審 定)
(二十二) 佛說法依眾生根性而說
後面又說:「今說《觀經》定散二善,唯為韋提及佛滅後五濁五苦等一切凡夫,證言得生。」,他說我們淨土法門這個經論啊,《觀經》它這裡是代表《淨土三經》的意思,主要的說法的時機、根基,是針對我們這些凡夫,五濁惡世啊娑婆世間,特別是凡夫,以凡夫為主,然後韋提希是一個代表人物,最苦的遭到家變的一個婦女,一個貴族嘛,
所以祂是針對我們的根性,我們目前的這些人啊,然後為我們“證言得生”,只要我們願意發願,就能夠往生,「為此因緣,我今一心依此佛教,決定奉行」,善導大師這樣解釋非常好,以後人家問你,你就說:「你講的那個經我不是不信,我也很相信,也很恭敬,但是你們那個經是對不同根基的人,不同的時候講的,我們這個經論,是針對我們的根性所講。」,那本來就是嘛!
佛說八萬四千法就是要契八萬四千不同的根基才有需要講這麼多法,本來就是這樣子,所以經論都很好,我們都要平等恭敬,可是要看合不合適嘛,你那個藥,藥單什麼都很名貴,都好,可是你要選擇適合你,對症下藥的藥,它就是最好的藥,要有這樣的概念,不要對立。
不是我的好,就是你的好,然後產生對立,一定要找一個最高的最強的,其他的都不對,都否定,這種心態就是凡夫的心態,是錯誤的,萬法平等嘛,沒有高下的,法法平等沒有高下的,只是看各有時節因緣,它的作用。
如果一個小小的鏍絲釘,在它適當的時機去運用時候,也許它就是最重要的東西,譬如在一個飛機上它這個鏍絲如果掉了,可能就失事了,對不對,譬如啦!那當下這個時候這個螺絲釘可能比出現一個總統還重要,總統他現在也不能幫你把飛機安全抵達,總統又算甚麼,沒有比較高,螺絲釘也沒比較小,地位比較差,沒有啊!
在適當的時後,反而對它來講,這螺絲釘是重要的,它為了維護這個飛航的安全,對不對,所以這個東西啊,所有的東西,世間一切法,它的地位高下,是在於時節因緣而定的,本質上都是平等的,所以說法法平等,無有高下,用對地方的時候,你在那個當下它就是最好的。
弟子美華恭敬節錄 (仁 敬 師 父 審 定)
(二十三) 法法無高下根性相應才重要
淨土法門對我們來講,就是最高妙最圓滿的,別的法門再好,那對我們來講,不受用就是不好的,相對之下就不好,那不好,但是也不能說它本身不好,對我們來講不適用,它本身的價值也沒有變差,我們還是要仰信,要恭敬,這樣的話,法法沒有妨礙嘛,為什麼一定要對立。
要強調自己的好,就一定要先毀謗別人嗎?對不對?大家都可以互相尊重,大家都可以共同成就,大家都可以共同生存的嘛,為什麼要這樣互相的殘害,互相的毀謗壓迫,才能夠讓自己成長,不需要,這是一個很下等的一個手段,做法跟觀念,這是很粗糙的凡夫的觀點,因為君子都不會有這些觀念跟做法。
底下又接著開示,他說:「又行者更向說言,仁者善聽,我今為汝,更說“決定信相”,縱使“地前”菩薩、羅漢、辟支等,若一若多,乃至遍滿十方,皆引經論,證言不生者,我亦未起一念疑心,唯增長成就我清淨信心,何以故,由佛語決定成就了義,不為一切所破壞故。」
這一段就是在強調,既使所有的菩薩很多,若一若多,遍滿十方,通通引經據典,來證明我們念佛絕對不能往生,你還會不動心嗎,你還能夠堅定你的信心嗎,你抵擋的了嗎,這麼多人來攻擊,也不算攻擊,他就是引經據典想盡辦法,要讓你退心,很多菩薩喔,遍滿十方喔。
不要說隔壁老王,很多的菩薩、羅漢、辟支佛都來勸你,哎呀!不要念佛啦,沒有用啦,那個都是虛幻的啦,極樂世界也是虛幻的啦,佛在當下一念心哪,心淨則佛土淨啊,不用求生啦,這是禪宗的角度,修禪人他才會這樣子的來講,心淨則佛土淨啊,你幹嘛要心外求法,錯了,他如果是這樣偏一邊也錯了。
弟子美華恭敬節錄 (仁 敬 師 父 審 定)
(二十四) 空有不二 極樂與心一體並存
內外是一體的,極樂世界也是由心所變啊,那麼“極樂世界跟心”它其實是一體同時存在的,你如果否定掉有極樂世界,你的自性也不見了,一體的,所以“煩惱即菩提”啊,你斷掉了煩惱,菩提也沒有了,所以你強調“唯心淨土”,你如果否定西方有一個極樂世界,那是有問題的,偏執一邊絕對是有問題的。
那你不能說這是祖師的意思,祖師不是這個意思,是我們自己錯解了,不是說只承認唯心,不承認外境,那這樣子就說不通的,「空有不二嘛、空有一體嘛」,有“空”就有 “有”,有“有”就有 “空”,萬法都是由“空”當中所現,那你否定這個萬法,那是有問題,因為它不離自性,萬法不離自性啊。
總而言之不管所有的菩薩,祂講得再高妙,舉了很多經論來勸你啊不要相信淨土法門,也都不要起一念的疑心,為什麼,祂們通通不是佛中之王的境界,阿彌陀佛是佛中之王,祂其實就是代表我們圓滿的自性,所謂“自性彌陀”啊,如果要從自性的角度來講,阿彌陀佛就是我們的自性。
有誰比我們的自性更圓滿,沒有,所以其他菩薩,乃至他方的佛啊,佛也有還沒有圓滿的佛啊,十法界裡面的佛啊,祂們的話也不能信啊,所以老和尚也講過,釋迦牟尼佛現前來跟你說不要去,你也不要相信,有辦法做到這麼堅定嗎?我們一般人是沒辦法,除非你真的深信了,而且道理也明白了,那真的你會。
那如果真的釋迦牟尼佛現前,你會怎麼想,唉呀!那個是魔變現的,不可能,釋迦牟尼佛不可能會現前來叫我們不要去,因為這個法就是祂介紹的,怎麼可能還勸我們不要去,那一定是魔變來擾亂我們的,考驗我們,或者是佛菩薩變來考驗我們的,總而言之,我們都不能信,不能相信他們的這個證論,一定不能夠起一念的疑心。
弟子美華恭敬節錄 (仁 敬 師 父 審 定)
(二十五) 不受境緣萬般擾 (引用師父弟子規)
所以你看看喔,善導大師經過他這樣跟我們解釋以後,我們就知道,我們的信願啊,還有多大可以成長的空間啊,對不對,凡夫稍微跟你講,不能往生啊,你怎麼想得那麼天真,隨便再舉一個例子“經論”,哪裡、哪裡,哪一部經論,我《大藏經》拿出來就講到,喔!原來“極樂世界”全部是當下的一個善巧方便說而已。
哇!完了,信心又退失了,是不是這樣,那這裡講到喔,不要說引經據論一兩個,遍滿十方的菩薩來講,羅漢、辟支,通通都不起懷疑,要到這個標準,那你就是堅定不移啊!百分之百真信切願,所以我們凡夫的“信”還沒有到百分之百,真的有信入三、五分就已經阿彌陀佛了,不簡單喔。
但只要有信入真的就可以往生,那怕一分兩分都沒有關係,只要你這個信願啊,能夠維持到臨終,阿彌陀佛來接引,都可以的,所以說到臨終的時候才遇到助念的人勸他,才聽到這個法門的人,他才生起一念願心,都可以往生啊,道理就在這裡,因為他臨終遇到,所以他不會有退轉的機會,他就直接往生了,這是他的因緣。
所以即使你只是生起一分的信願,也無所謂,夠啦、夠用,如果在平常我們遇到的時候,那就有很多害我們退轉的障緣嘛,我們冤親債主很多啊,累世以來冤親債主很多,所以我們就要去保護自己,保護我們的信願心。
弟子美華恭敬節錄 (仁 敬 師 父 審 定)
(二十六) 要深信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
這個是善導大師開示「深信」,如何深信,要信到這個程度,再來就是我們要相信真的有極樂世界,很多人就懷疑這件事情,以為這個只是我們想像出來的,或者說佛的一個善巧,所以就覺得很容易被那些“自性唯心論”的人所影響,事實上極樂世界是絕對有,有真實的存在,就像我們這個世間一樣,這麼真實。
所以人家如果懷疑,我就問他:「那你覺得娑婆世界是真的,還是假的?」 他說:「對啊,真實啊!真的。」 那就極樂世界也是真的啊,娑婆世界有可能真實的,極樂世界為什麼不可能真實的?從「有」的角度來講,它確實對我們凡夫來講,它就是真真實實的存在,它就是黃金為地啊,琉璃啊、七寶啊,莊嚴一切,真的是這樣子的,很美啊!
想不想去啊? 現在就想馬上去,真的是這樣子的,那就像我們這個世間這麼樣的真實,那麼清淨,你如果真的相信了,體會到了,哪有可能不願意馬上去的道理? 你不願意去,就是因為你沒有體會這個境界,這個真實的狀況,「極樂世界」這個《阿彌陀經》上面也講得非常的清楚,「有世界名曰極樂」,對不對?
十萬億佛國土外有世界名曰「極樂」,這麼樣的清楚啊! 那佛說有就有嘛! 你還自己想了那麼多幹甚麼,自己打妄想,就是這樣子,這個就是自己業障現前,佛絕對不會說一句一字廢話,祂每一句話,一定有祂的作用,所以真正善根深厚的人,佛說什麼就是什麼,乃至於眼前,我們師長說甚麼就是甚麼,你不要自作聰明,延伸出來的想法,通通都是妄想,通通都會變成煩惱,變成是非。
弟子美華恭敬節錄 (仁 敬 師 父 審 定)
(二十七) 要相信自己做得到放得下
再來要信什麼?要信“自己能夠放得下”,就是信自己,很多人都常常告訴我,我不能往生,我業障那麼重,唉呀!我一定放不下,真的,我的小孩我生的,怎麼可能放得下,唉呀!怎麼樣、怎麼樣,這個也是我們潛意識在做怪,所以我在這裡我也特別提出來這一點,提醒大家,先給自己自我暗示,從現在開始告訴自己“我可以放得下”,這個自我暗示力量很大喔!
“我可以放得下,只要我願意”,那我願不願意? 我當然願意啊,我已經發願了,我怎麼不願意,我已經知道極樂世界那麼殊勝啊! 不但我要放下,我身邊的一切有緣人,老人、小孩所有的人,我通通都希望他們跟我一樣,儘快的發願,儘快的往生,儘快的徹底離苦得樂,“我相信我做得到,我放得下”,要常常這樣自我暗示,這個就會幫助你去除障礙。
所以這個「信」啊,真的不容易,怎麼樣才能信呢? 就是你要老實聽話,你去做了,你那個真實的信心就會生起。不要像很多知識分子啊, “所知障”很重的人,他就很喜歡把道理搞清楚,你才願意相信,那你永遠搞不清楚,因為這個境界如果超過你能力能夠理解的範圍,佛的境界,你怎麼去理解,凡夫如何去理解,一個幼稚園的學生怎麼樣想破頭都不可能知道博士班的論文的內容。
你怎樣想都看不懂,所以要信啊,「信」要怎麼樣能夠信入,「信為道源功德母」不管你修學任何法門,「信」是非常重要的成就關鍵,所以我們一定要懂得怎麼樣信,譬如我舉個例子,我們馬來西亞不是有榴槤嗎? 因為我已經是大家公認的“榴槤法師”,“榴槤法師”顧名思義就是對這方面相當有研究,我比當地人還了解。
因為曾經連續吃二十多天的榴槤,吃到很多道理都明白,他們都會告訴我,當地他們自己種的一些專業人就會告訴我,榴槤要怎麼吃才不會上火,然後要怎麼樣、怎麼樣,特別神奇的是,這個榴槤的味道很重,怎麼樣清洗,你用肥皂洗不乾淨耶!那要怎麼清洗? 用榴槤的殼,你放在那個它刺刺的外殼,放在水龍頭底下用水沖,那你在底下洗。
很神奇,洗一下子就非常的乾淨,味道都沒有了,那這個東西你說好,我要先研究它的道理,搞清楚了,然後我才去做,你可能一輩子都沒辦法搞清楚,那當然你就一輩子都不會去做,你也不會得到這個好處受用,那我們老老實實,你教我做,我就做,我做了,真的好神奇,那效果真的達到了,這個就是「信」的功德力。
弟子美華恭敬節錄 (仁 敬 師 父 審 定)
(二十八) 信根的力量不可思議
我們老老實實呆呆的沒關係,不懂沒關係,我們做,而且我們有善根,我們不要懷疑人家,我們完全不要去思考,認為說他會不會是真的假的,會不會騙我們,不要那麼複雜,既使他真的是騙我們也沒關係,我們一個很單純的心,所謂心能夠轉境界,“心能轉境,則同如來”,既使你碰到一個壞人他想要騙你,但是因為我們的心很善良很單純,我們真的相信了。
然後我們用很善良的“身、口、意”去回應的時候,對方反而會被我們轉,會被我們轉,他本來要騙,騙到一半他就騙不下去了,真的,很神奇!所以我們用善良單純的心去面對外境,絕對不會吃虧,絕對不會錯,不要說怕會被騙,很多人怕會被騙,所以就產生疑心不相信外境,所以要做種種的預防措施,然後要先懷疑,然後要先找到證據,然後才要接受。
這樣的一個過程啊,本來人家是善意的,看你不相信,他也說乾脆,好吧,你既然覺得我騙,那我就騙你吧,或者是甚至就放棄了,他就不理你了,機緣就沒有了,他一看你這個人,唉唷!疑根那麼重,可能你還要找證據,找科學證據嘛,要怎樣、怎樣,那我就不勸你,太累了,你根器還沒成熟,不勸你了,就這樣子啊,這裡面有很深妙的道理,大家可以去聽一聽,可以去研究,深入去體會。
我們用一個很單純的一個“信”,這個叫信的力量“信根”,你保持這份“信根”啊,任何境界都會被你轉,任何功德你都能夠得到,你相信了,你去做,你就會得到好處,不用擔心被騙,不用擔心有損失,真的有損失,那也是你這一生註定的,那有什麼關係,你也去趕快了了,有什麼好怕。
更何況我們身心一切都是假的,是空的,既然是空的,我們更不可能有任何的損失,怕甚麼,大不了一條命,這個色身沒有了,命都被你騙了,沒命了,其實想死都死不了啊,生命是無止盡的,對不對,只不過一個色身而已嘛,最多到生命而已,你還能夠損失什麼,既使生命都沒有了,也沒有任何損失的,是空嘛,一切都是空嘛。
更何況我們的神識是永生的,所以我們不用擔心會有任何的損失、害怕,盡管去相信,相信這個“信根”啊是一非常圓滿的信德,美好的信德,這個“信德”真的可以幫助我們成就一切功德,而且能夠轉化境界,這裏面道理很深,自己在運用的過程當中,去好好體會體會。
弟子美華恭敬節錄 (仁 敬 師 父 審 定)
(二十九) 真實發願作得生想往生決定無礙
接下來我們看 “迴向發願心”「又迴向發願願生者,必須決定真實心中迴向願,作得生想,此心深信,由若金剛,不為一切“異見、異學、別解、別行”人等,之所動亂破壞,唯是決定一心,投正直進,不得聞彼人語,即有進退,心生怯弱,回顧落道,即失往生之大益也。」
這是從“迴向發願”的角度來勸我們,必須要從真實心中迴向,作得生想,這段話最重要是“作得生想”。
我們剛才都講過了「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都是要從真實的心中,你真正發願也才可以,你相信了你不願意去,也不行,信願都要具足,照理講,你其中有一項,你真信了,你也不可能不去了,自自然然還是有“願”在裡面的,除非你之前已經發了願要去那裡酬願,否則你不可能不去的,總而言之這三樣都要從真實心中發起,而且要“作得生想”。
這個是善導大師特別提醒我們的,很多人都不相信自己能往生,天天在告訴自己“我不能往生、我不能往生”,所以你就不能往生,是給自己心念想成了,萬法唯心嘛,心力不可思議啊,眾生心力不可思議啊,佛力雖然不可思議,但是眾生心力也不可思議。
如果你跟它對抗,那佛力也不能夠來強迫你,所以我們一直想“我不能得生,不能得生”,當下那個念頭就障礙佛力的加持進到你的內心,好像一個防彈玻璃一樣就擋在那裏,怎麼也進不來,所以一定要“作得生想”。
弟子美華恭敬節錄 (仁 敬 師 父 審 定)
(三十) 承認有信心往生是讚嘆佛的功德
所以我就會勸大家說,你真的“相信、發願”了,你就要告訴自己,你有信心往生,而且你要承認,你要承認自己不用客氣,不用害怕講出來,這個不是宣揚我們自己功夫多好,這跟我們功夫完全沒有關係,我們承認我們自己能往生,這個“作得生想”,對我們往生有幫助,同時也是在對別人宣揚讚嘆阿彌陀佛的願力功德。
我們這個是在報佛恩,告訴別人我們相信這個法門,我們有信心能往生,就是在以我們自己的信心,給佛作證明,在宣揚這個法們的殊勝啊,你自己都沒信心,你勸人家念佛,人家會相信嗎,會接受嗎,打心裡懷疑啊,你自己都沒信心嘛,你還叫我去,你還叫我能夠生起多少信心,不可能的。
所以一定要自己生起信心,而且還要講出來,這樣才正確,才是你真正打心裡深信這個法門的殊勝,你才不會不好意思講出來,有的人就不好意思講嘛,那不好意思講,就相對的也是對這個法門的信心和認識都不是那麼強,才會不好意思啊,阿彌陀佛那麼殊勝,你怎麼會不好意思。
就像我這個老婆那麼漂亮,你怎麼不好意思把她帶出去呢,除非你覺得她還不夠漂亮,那你不好意思帶她出去,對這個老婆是一種污辱,反而是一種污辱,大家去體會這個味道,如果你對她很有信心,你應該是很希望把她介紹給別人,帶出去炫耀一下,更何況我們不是為了自己炫耀,我們是為了要讓大家看一下也得到這個利益嘛,對不對。
應該是很自然的一個反應才對,哪有扭扭捏捏的,不敢跟人家講,然後自己又不敢承認,跟你的功德又沒有關係,那又不是你自己成就往生的功德,有什麼不好意思,還假裝要謙虛。所以我第一次講“我有往生有信心”的時候,大家也許都奇怪,「仁敬法師」怎麼那麼不謙虛,這個不是不謙虛,你看,祖師也教我們“作得生想”。
“作得生想”就是說要想我們一定能往生,我有信心往生,那既然這樣想,那我們當然也可以老實的讓人家了解到我們的想法,我們就是有信心往生,如實說嘛,那由此也可以更進一步的建立別人,加強別人的信心喔!這個是我們法門受持的一個宣揚的特色,我們要能夠掌握到。
好!今天的時間到了,我們就先學習到這裡。阿彌陀佛!
弟子美華恭敬節錄 (仁 敬 師 父 審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