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論講記
- 2001年於新加坡淨宗學會弘法培訓班習講無量壽經_法會聖眾第一_玫萱習講(仁敬法師)
- 2004年於台中生命電視台主講_釋教三字經節錄
- 2010年馬來西亞_四十八願要義講記
- 2010年馬來西亞_觀無量壽佛經要義講記
- 2010年馬來西亞主講 佛說阿彌陀經要義 講記
- 2010年馬來西亞_印光大師文鈔 講記
- 2011年印尼北干圓緣寺_無量壽佛經要義
- 2011年馬來西亞_觀無量壽佛經 上品上生章 要義講記
- 2012年淨土教道次第廣論班課前預習教學文章
- 2012年馬來西亞_淨土教道次第廣論大綱要義
- 2013年馬來西亞古來_隨師行佛門弟子規
- 2013年新加坡_隨師行佛門弟子規 講記
- 2013年印尼北干_隨師行佛門弟子規 講記
- 2013年馬來西亞麻坡_隨師行-佛門弟子規要義
- 2013年加拿大多倫多_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 講記
- 2014年印尼北干開示_佛說阿彌陀經要旨深意
- 2014年美里居士林開示_佛說阿彌陀經奧旨深意
- 專題講記
- 佛一
- 釋愛(仁敬)比丘尼以佛法觀評時事
- 2010年馬來西亞_念佛超度及助念之方法 講記
- 2010年馬來西亞_瑜伽拜佛的功德與實效分享 講記
- 2010年馬來西亞_淨土思想研討班的研討方式與原則要義
- 2010年馬來西亞_瑜伽拜佛的方法與修行之道 講記
- 2012年馬來西亞_往生信心成就的心境略談
- 2012年馬來西亞主講_三時繫念要義
- 2013年新加坡南普陀寺_當下離苦得樂的方法
- 2013年馬來西亞_如何建立必定往生極樂成佛的信心
- 2013年馬來西亞麻坡_食存五觀 講記
- 2013年加拿大_教授瑜伽拜佛 講記
- 2013年多倫多_精彩現場佛學答問
- 2014年新加坡_藥師琉璃光如來之十二大願與西方極樂淨土相應之處
- 2014年埔里淨塵精舍 當下建立往生信心的要門講記
- 2014年馬來西亞_石山佛教會開示
- 2015年巴西美景巿芒果樹國家公園講座_ 身心靈的淨化與環保
- 2015年武漢蓮溪寺_對僧眾法談參學心得
- 專修淨土十六年的心得報告
- 2015武漢孝感蓮台寺佛教機基地佛七開示
- 2015年巴西聖保羅彌陀寺_念佛成佛的成就關鍵
- 釋愛-仁敬法師主講2019年9月6日馬來西亞昔加末八關齋戒佛學問答
- 釋愛-仁敬法師主講2019年新加坡_啟發本能大愛的實境練習
- 釋愛-仁敬法師主講2019年9月28日馬來西亞昔加末開示問答
第二場
(一) 恭敬心是修學必須具足的心態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尊敬的大和法師慈悲!尊敬的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
昨天我們談到有關於六和敬要能真正快速落實的方法,那就是要從心上下手,透過與阿彌陀佛的感應道交,真正接收到佛力的加持,當下就能夠轉化身心,這樣呢,不但六和敬自自然然能夠契入,甚至於呢,我們這一生要往生成佛當下都能夠信心決定。
今天我們要開始學習無量壽經要義,所謂的要義就是涵藏在文字之內的核心深意,也就是言外之意。如果我們學習經典只著重在文字相,那往往就沒有辦法體會到佛心,如何才能夠容易體會到佛心?透過經文的學習,真正掌握到佛的本懷,只有一個關鍵處,那就是要從恭敬心下手。
印光大師講:『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這個恭敬心是非常的事關重要。無論修學哪一部經,哪一個法門,只要真正具足恭敬心,哪怕是我們根性再差,一定都能夠有所悟處。相反的,如果我們修學的心態不正確,那麼縱然我們把經文掌握得非常熟悉,也得不到任何修學的利益,所以在學習之前要跟同修談談修學的心態。
在佛陀時代有一個公案,當時世尊在世的時候,通常都是日中一食到外面托缽,但是有時候也會有居士來到僧團齋僧或者是請法師到家裡應供。有一次世尊帶領所有的弟子到王宮裡面去應供,僧團只有留下一位剛剛出家的沙彌,年紀很大,大概七十多歲。那麼那天剛好有一位女居士想要請法師到家裡應供,結果不巧,僧團只有剩下這位老師父,因為年紀大所以看起來很有修行。這位女居士也非常的恭敬,硬是要把這位師父給請回家應供。這位老師父於是就半推半就,推也推不掉又必須要恆順眾生,所以一路上心裡非常的著急,就想:「慘了!待會吃完飯,照舊要給人家開示,剛剛剃度甚麼都不懂,待會看怎麼辦才好?」一路上非常的緊張,結果呢一直到用完餐了,這位女居士就非常的恭敬長跪合掌請法師開示。這個時候沒辦法啦只好要面對啦,那出家人呢,當然啦不能打妄語,這個時候只好坦白跟他講說:「我直接跟你說明吧!我是完全沒有法可以對你說」。這要是我們一般人聽了一個反應就是「啊!你年紀那麼大了,修了半天竟然沒有法可以跟我開示?修的也未免也太差了吧!」這就是我們一般人凡夫的一個反應。但是這位女居士非常的恭敬,三寶在她的眼中不管出家多久,出家眾不管出家多久都是她學習的榜樣,因為他們認為只要真正能夠有因緣出家,那都是宿世的深厚善根,當時的眾生是根性比較好,對三寶非常的恭敬,所以當她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她當下就聯想到金剛經上面的經文:『無法可說』,《金剛經》正好講『一切法如夢幻泡影』,《金剛經》上面也講 『如果說世尊有所說法,則為謗佛』 因為她的恭敬心使他當下非常專注的聽法,只是聽到一句話『 無法可說』 當下就契入《金剛經》的境界。這種情境主要就是因為她這個接受法的因緣具足,特別是她的學法心態 沒有絲毫的懷疑,一懷疑就是業障現前,就擋住你的悟處。她沒有絲毫的懷疑,再加上平常也有一點點讀過《金剛經》,但是《金剛經》不是那麼容易悟入的,所以只要我們隨時具備一種誠敬,恭敬求法的心態,就會在某種情境之下突然之間就契入了。
這個公案說明能不能夠得到法義完全取決在於我們求法的態度,確實這位老沙彌一點法也沒有,才剛剛剃度甚麼都不懂。這個是這個小乘經典裡面所記載的公案,在四部阿含裡面經常記載著佛陀當時度化眾生的情況,非常的人性化,很多地方可以值得我們參考。
弟子美華恭敬節錄
(二) 往生極樂國 需具足三心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在《觀經》裡面上品上生章談到,往生極樂世界只要具足三心就能夠必定往生,而且是上品上生,這三心就是『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在這裡我們也來談談至誠心,我們要用怎麼樣的恭敬至誠心來學習呢?所謂的至誠心就是真實的心,真心,我們不要聽到真心就想到,哎呀!一念生的真心那我們又沒份啦!不是,我們同修要記得淨土三經一論是針對凡夫所開設的特別法門,一定是依凡夫能做到的標準才合邏輯,才合理呀!我們做不到,他講這個經做甚麼?所以這裡的至誠心,真實的心,就是不虛假。以我們凡夫,我們真正說到做到這個真心,我們可以有啊,比如講好我們明天還要再來聽經,真的嗎? 真的!這個就是真心啦,你真的來了沒有說謊, 說到做到,這個就是真心啦!就這麼簡單哪!我們要去極樂世界真的要去嗎? 真的要去啊!任何情況都不改變這個心意,這個就是真心啦,不是一定要到一念不生,那你是聖人,聖人的標準才做得到,所以這裡講的至誠心是我們凡夫做的到的標準。
善導大師有給我們很清楚的解釋,我來念一段文:『至誠心者,一切眾生身口意業,所修解行,必須真實心中作。不得外現賢善精進之相, 內懷虛假。貪瞋邪偽,奸詐百端,惡性難侵,事同蛇蝎。雖起三業,名為雜毒之善,亦名虛假之行,不名真實業也。若作如此安心起行者, 縱使苦勵身心,日夜十二時, 急走急作,如灸頭燃者,眾名雜毒之善。欲迴此雜毒之行,求生彼佛淨土者,此必不可也。』
這一段是善導大師的開示,這裡講身口意業都要從真實心中做。我們聽經,我們念佛,聽經不管我們聽懂多少算多少,不要假裝很懂,不懂說懂。念佛我們盡量老實念,每一句踏踏實實的念,從內心當中踏踏實實的念。而不是假裝有人在看,就念得特別的專注,念給人家看,這個就是外現賢善精進之相。有這種相,當然是內懷虛假,內心不真實、虛偽,這個動機就不清淨。這種情況我們凡夫眾生一不小心就會現前了,所以善導大師特別提醒我們,這個用心很重要,一定要用至誠心來稱念佛號。深心就是深信之心然後至誠迴向,具此三心就必定能夠往生極樂世界,往生淨土都沒問題,那更何況我們學習其他的這個教法也都能夠得到利益。
我們有一個公案,同修都很熟悉,俞淨意,俞淨意公他一生行善積德也做了不少事,跟一些同參可以說是一起成立了一個道場,經常給講經說法,給大眾特別提倡這個儒教學說,也算是這個行善積德,弘法一生,還有提倡放生、習字,這些都是非常好的善心。但是呢,他一生當中的造業、果報,同修都很清楚,他是個讀書人,學問人品都不錯,我們通常想這個人看起來也不錯嘛,也不至於會這麼糟,可是真的就是果報這麼悽慘。大家都知道這個公案,不必多說,可以說是幾乎到了家破人亡,三餐不繼,這麼悽慘。 他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正說明他的意業不清淨,用心不誠不真,那麼不誠不真,相對的就是虛假,虛假的果報那當然有惡果,倒不如一個這個下根人傻傻的念佛還來得好。
這個法門完全靠佛力加持,只要我們沒有虛假的心,不一定要具足非常至誠恭敬。有些老菩薩他也不一定懂,可是只要他老實念就能夠感得佛力加持,一但感得佛力加持,你念念當中就自然也具足了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都具足了,所以就能夠往生。所以這個用心非常的重要,至誠恭敬求法的心,具足了這個心,你就是法器。無論甚麼法不管聽得懂不懂,只要聽過一遍,阿賴耶識就有印象,將來這個種子就會發芽,就會結果。
弟子美華恭敬節錄
(三) 真誠心求法 感得殊勝果報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今年十月份的時候九月底十月份的時候,我應邀到大陸武漢去參加一個佛七,佛七當中每天開示兩個小時。那麼因為武漢那裏很難得有法師在那裏講經說法,也是因為比丘師父請我去,我們的學長他非常的忙碌,有四個寺院要照顧,所以他雖然會講經可是沒時間講,他就找我們這些晚輩去講 。
當時參加佛七的人有300多個人,大家都很精進用功,那我看同修學法的這個因緣這麼熱烈,我就有勸導他們,因為當時講阿彌陀經要義,這完全都是鎖定在一生能夠往生的信心這個建立,當下就要建立這個信心,完全都是鎖定在信、願、行的這個核心教育。所以因為時間不多只有七天,下一次也不曉得什麼時候去,所以我也就特別鼓勵他們趕快把握機會,親朋好友一定要勸他們來聽。可能初學的人,因為我們講的內容是針對已經發願的人幫助同修建立信心,初學的人可能有時候聽不懂,這個是難免的。但是即使聽不懂,種了一個種子,這個是金剛種子,將來一定能夠成佛。所以很多同修聽了以後,大陸同修很多也是很有善根,也很老實,馬上回去以後很多人哪,這個親朋好友都通知,攜家帶眷老人小孩突然多了很多,都來隨喜打佛七,有的專程來聽經,上午一小時下午一小時,聽經的時候人特別多。
其中有一個是從青海搭飛機搭了六個小時來到武漢,一個姓篤,篤老居士,七十歲了,這樣求法的心。他的老家就在武漢孝感,我們講經的地方,可是老家已經沒人啦,有一些遠親他沒地方住,他是專程搭飛機回來,然後住在旅館裡面,聽完經就搭飛機回去。人家是這樣求法的,難得!其實在中國大陸啊,能夠有聽經聞法的機會也不多,法會倒是很多。所以人家特別的珍惜,也因為這樣的誠心,我了解之後,我也介紹我們同行的一些新加坡的居士,就是約好了將來有法寶就給他寄過去,他也結了很好的緣。所以你發甚麼心就能感得甚麼的果啊!當時一個禮拜聽下來,他也是天天法喜充滿。
在前不久我在新山,百萬鎮淨宗學會,還有士古來淨宗學會,連續有十天,這兩個地方連續有十天的講演。有一位同修 半年前我來的時候已經聽過。當時一聽這個同修是老修了,二十多年的老修,年紀很輕四十歲,是受英文教育的,自己是一個公司的老闆,年輕有為,非常有教養,很Gentleman又是老修,曾經參禪、持咒。但是呢,後來就是專修淨土 ,以圓通章為主,很著重在行門上面,是非常有善根的一個人。可是呢,他自己修學了二十多年確實感覺到不得力。那麼半年前來的時候一聽,他立刻就能夠契入這個境界,所以這趟又來。他自己看到海報,他就開車從他住家開車到士古來,一個多小時天天報到,然後接著到百萬鎮又是天天報到,連續十天不缺。
那次百萬鎮的因緣也很特殊,可以說聽眾的踴躍是前所未有的,百萬鎮那邊, 因為現在很多同修,很多地方,真的是聽經聞法的風氣越來越低迷。大家喜歡法會熱鬧,好不容易聽一聽建立一點信心,隔一陣子,信心不知道跑去哪了。就是因為入的不深,法入的不深,又沒有辦法長期熏修,這是普遍的一個現象。但是這次的情況真的是很不同,可以說是前所未有,就連百萬鎮的財政內部的一些老修都是天天都來聽講,沒有一天缺席,以往是從來不聽的。所以那次有一個很特殊的情況,男眾這邊東單這邊坐的滿滿的二三十個人,女眾這邊有五天,其中有一天比較特殊,前一天剛好講到四十八願的當中的國無女人願,我呢不講則已,一講想把它講清楚,把女人的習氣講得實在是不堪入耳,有一點接近這個,我自己也是女眾,但是我照實說嘛!女人的習氣,我們去看八十四種女人態就知道,我還沒講那麼多,略舉幾句。
弟子美華恭敬節錄
(四) 佛力加持 感應道交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就比如說,經上講只要是有女人的地方就有地獄,這是經上講的這不是我講的,然後一一數落女人,結果第二天女人都跑光了,剩下兩三個來。那天的情況很奇怪,男眾客滿爆滿,從來沒有這麼多人,剛好跟一般念佛堂的狀況相反。一般念佛堂是兩三個男眾,然後女眾是客滿,結果那天剛好相反,男眾聽得非常的這個法喜。因為大部份都是老修,而且他們對於這個法真的能夠入到心,我們這個法是上根下愚之人容易契入,他們這些人都是上根人老修行。所以天天報到聽得有味道,然後的裡面的一個工作人員還跟我安慰說:「 可能是你昨天講到國無女人講得太重了,要口下留情呀!」我說喔!我說沒關係呀,我就是照講嘛,還好又隔了一天又回來了。這說明甚麼?真的女人業障重,即使想聽經聞法也是有障礙,可能不方便出門,可能那天也特別甚麼節目,還是甚麼事情,可能女眾特別忙,大家都約好沒來。 所以那個情況相形之下,哇!真的是很特殊。
一般男眾能夠跟這個法門這麼相應也不容易,而一旦相應以後,剛講這位年輕的老闆,他就發心,而且是他跟我講他的一些體會。他本來是專修圓通章,修法「都攝六根 淨念相繼」。他覺得修了很久沒有辦法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可是當接收到佛力的加持,感覺到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以後,心整個安穩,六根你不用刻意去收攝,自然就收攝,而且自然就想念佛自然就淨念相繼。他突然就有那種感覺,契入那個境界。
他跟我說,那這樣一個情況是不是正確?我說:「這是必然的,你的心安穩了,你已經得到最好的加持,你的六根對外境不管是法也好,乃至於紅塵中種種事情你都已經不再感興趣了,沒有比這個法樂更樂,你的六根自然就攝,那還用說嗎?就怕你沒辦法感應,沒辦法契入而已。」後來他真的是非常法喜,也自己發心幫我們光碟做英文翻譯。因為他華文講得很差,但是可能將來他也可以發心用英文講,去接引一些老外。我們這個法門相信許多外國人也能夠容易相應,因為信願行這個信呀,有一點點類似基督教信上帝的信,有一點點類似。你看人家基督教徒相信上帝的那種狂熱,那種百分之百的信受呀,唯一的真神呀,毫不懷疑的。
基督教徒通常看起來都是很喜樂的、他的身心都是很柔軟的,只是差別說可能也沒有像我們這個,最終受益這麼樣的究竟。但是他們在人天這個部份,確實也是能夠得到相當的利益。基督教徒你看他們的教堂氣氛都很好,那是因為他們那種信仰,對上帝的信仰是很真誠的,他們不可能去懷疑上帝的智慧,對上帝是真的是當作至高無上的神那種恭敬景仰。所以如果我們這個法門有機會翻譯成英文,甚至於也有人去講解,我跟他說:「我英文都不懂」我跟他說:「你發心翻譯成英文,如果以後有人要問,你就發願去講解,換你去度老外。」
這個法門很可能能夠傳到西方國家,如果透過這個善導大師的教法,從仰信阿彌陀佛這個角度去接收佛力加持感應道交,從信仰上面下手,那確實西方人也能接受。如果說你教他練功夫念佛三昧,他不如打坐修禪定持咒,現在西方國家很流行禪修持咒,會比較吸引他們。那麼這個信仰是普遍宗教的特質,所以有很廣大潛在的對象,等待我們去介紹給他們這個法門。
那麼老和尚也常講,基督教徒上帝是自己的父親。世尊是老師嘛,這個不抵觸的。而且這個信仰的性質很相似,相信也能夠對他們產生很大的注意,那這就功德無量了,不要只是侷限在華人這個圈子。
弟子美華恭敬節錄
(五) 淨土思想的法脈傳承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接著我們來談談《無量壽經》的宗旨,這部經的宗旨同修都不陌生,「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經文裏面談到的三輩往生都必須要具足這個條件,三輩往生的人都必須要「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發菩提心,曇鸞祖師的解釋是:「願作佛之心,願度眾生成佛之心」,這樣來解釋就很清楚,如果按通途法門的標準就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那麼回歸到淨土法門那更直接,「上求佛道」的目的是什麽?「願作佛」,我們要成佛,所以曇鸞祖師這樣解釋很清楚。曇鸞祖師我們可能比較陌生,黃念祖老居士對曇鸞祖師非常打抱不平。還有一位道綽禪師,他們兩位真正是淨土思想有法脈傳承的關係。從龍樹菩薩,天親菩薩,再來就是曇鸞祖師,道綽禪師,一直到善導大師,我們淨土思想是有法脈傳承的。龍樹菩薩是八宗共祖,號稱釋迦第二,也就是釋迦牟尼佛再來的人。祂的法,大乘法,我們中國八宗都是屬於大乘法,八宗共祖,所以祂是大乘法的始祖,各宗各派都稱祂為初祖。換句話說,祂的法就是承傳世尊,從小乘一直開展到大乘,那麼我們淨土思想的源頭,這個法脈是很清楚的。
可是以前同修都沒有聽過這兩位祖師,那是因為我們淨土宗十三位祖師是怎麼來的?不是依照思想傳承而來的,不像禪宗要祖祖相傳,心心相印,才傳給你衣缽,或者是說認定你是法子。淨土宗十三位祖師不是,完全是依照他對淨土法門攝受眾生的貢獻,還有當然他本身的德行,主要是有他的貢獻,那麼後人公推,推舉出來的。
弟子美華恭敬節錄
(六) 淨土思想三大分類與修法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所以就學術界,我們讀中國佛教史就知道他們學術界分析都是很詳細,根據十三位祖師不同的思想他做一個分類。原來我們十三位祖師當中,淨土思想就有三大類,我們都以為只有一種,對不對?然後修了很久功夫又不得力,原來我們以前修的並沒有掌握到最純正的修法,是三種當中的一種,但是那是比較難的,比較不容易成就,我們淨土法門是萬修萬人去的。
這三類第一類是屬於,《慧遠流》,也就是慧遠大師,我們初祖,他是靠自力迴向,他們自己修觀,他是依《般舟三昧經》,他們是修《觀想念佛》,一百二十三位結蓮社,其中有十八高賢,他們功夫都不得了,當真都可以入定見到極樂世界。他們靠自己的力量修學然後迴向,如果我們這樣修,修得來嗎?所以學術界把它分判是自力,靠自己的力量迴向。
另外有一種是,《慧日慈愍流》,這位法師大家也比較陌生,但是他的思想,其實我們大部份的修法跟他都是有關係的,因為當時他所處的因緣,禪宗很盛行,所以他爲了要引導這些參禪的人、雜修的人、還有其他雜修的人可以迴向淨土,你直接勸他們念佛他們不肯,所以提倡自他二力,一方面可以靠自己,一方面也要靠一點佛力,靠佛求佛來接引,那就變成自他二力,就有不太一樣微細的差別。
那麼最明顯的另外一種《善導流》,完全靠佛力。這是我們現在要帶領大家學習的,這是最純正的淨土修法,也是最簡單,真正能夠成就萬修萬人去。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乘願再來,他是我們淨宗二祖。我們以前因緣還不具足,沒有辦法在善導大師的教導之下深入學習,但是其實老和尚都有提到,只不過沒有講的很細,但現在因緣具足,我個人在這方面學習得到很大的受益,也透過以前有機會在佛教研究所去學習相關的資料才明白,原來淨土思想有這樣的一個分類,確實修法上也會有一些不同。
弟子美華恭敬節錄
(七) 三經法義 修法一致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曇鸞祖師跟道綽禪師就有法脈的傳承,這個思想全部從龍樹菩薩開始,爲什麽說最純正,因為這是從龍樹菩薩傳承下來的。慧遠大師跟我們剛講的慧日慈愍流是因為他們當時個人的因緣,還有度眾生契機的需要,他所提倡的一個弘揚的方法。祖師大德度化眾生,或者是自己修學,都有他個人的時節因緣。如果就思想來講的話,從龍樹菩薩開始傳承,全部都是純百分之百靠佛力,才叫「特別法門」,一直到印光大師也是,他也是分判這個特別法門百分之百就是靠佛力。
印光大師稱善導大師為善導和尚,親教師,所以真正淨土法脈,思想法脈,曇鸞祖師跟道綽禪師是佔非常重要的角色。道綽禪師就是善導大師的師父,這是有傳承的,善導大師去親近道綽禪師十年,他二十歲就閉關,二十三歲證得《念佛三昧》之後,三昧是定,還沒有開慧喔,《淨土三經》教義還沒有完全融通。當時道綽禪師是凈宗大德,法緣非常殊勝,他去親近他十年,得到了心法真正通達了淨土的教義。
所以我們現在要學習這個《無量壽經要義》,也是依據善導大師的思想,善導大師主要的著作是《觀經四帖疏》,換言之他是依照《觀無量壽佛經》作疏,可是因為他師父傳給他的心法是真正要把淨土的理論修法搞懂融通的話,你必須要《三經》合起來看。《三經》是沒有矛盾,我們現在都以為《三經》有矛盾,修法不同,其實是沒有矛盾的,只有善導大師看得出來,那這個是他的師父傳給他的心法。所以他在講《觀經四帖疏》看起來好像在解釋《觀經》,其實是融合了《三經》,融通的。
那麼我們今天學習《無量壽經要義》,依照善導思想來學習也是融通《三經》,換句話說我們今天學《無量壽經要義》、《阿彌陀經》、《觀經》也全部學到了,三經都是淨土經論,目標都是往生成佛,怎麼可能不一樣呢?只是因為我們以前在字義上錯解,覺得以為《觀經》十六觀是在修觀,其實三部經都是「持名念佛」,修法都是一樣,這個過幾天我們會細細來學習。
弟子美華恭敬節錄
(八) 三經的宗旨一致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那麼因為黃念祖老居士,他本身思想也是承傳印光大師,也是承傳善導大師,所以現在老和尚所講的《淨土大經》解,是依據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黃念祖老居士所引用的九成以上都是日本祖師,而日本祖師八百多年來全部都是依善導大師,所以說完完全全他也是掌握到了純正的淨土修法,那麼黃念老就替曇鸞祖師,道綽禪師非常打抱不平,認為他們才是真正的祖師。
這個法脈的傳承還有相關的著作,我個人就花了三年的時間細細的學習,從淨土思想的根源龍樹菩薩的《大毗婆沙論》,《易行品》的著作開始,這個我就不細講,細講的話大家又很好睡了。現在講到的是我們這部經的宗旨「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也就是只要我們生起「願作佛的心,也願意乘願再來度眾生的心」,這個就具足《無量壽經》的宗旨,「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個條件。
那麼蕅益大師他的解釋,對發菩提心的解釋是「信願持名」,「信願持名」就是「發菩提心」,這個跟《阿彌陀經》的宗旨一樣,只要我們「真信切願」念佛,那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所以這個宗旨都一樣,《阿彌陀經》跟《無量壽經》的宗旨都是一樣只是用詞不同。
弟子美華恭敬節錄
(九) 看破放下 真信真願求生淨土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老和尚講的 :「看得破,放得下,一心求生淨土。」,這個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用詞不同其實意思都一樣。你真信的人你就一定能看得破,切願的人你也能夠放得下,你願願希望趕快求生極樂世界,這個世間你肯定能夠放得下,換句話說如果看不破,放不下,我們那個真信切願也不是真的,所以道理都是一樣的,如果真正看得破,放得下的樣子我們要怎樣來判斷?同修自己有沒有去觀察自己有沒有看破放,很多居士都說有呀!「我這個世間已經看太多了,也就差不多這個樣子沒什麼意思,還是求生極樂世界比較,我都看破了。」 真的有看破嗎?那叫你出家,叫你把財產全部捐掉,你做得到嗎?做得到才算數,做不到都還不算。
這個想做跟做到,哇,那個差距太大了,想是一回事,因為生起煩惱嘛,覺得這個世間很苦沒意思。想是每個人都想,甚至還有很多人想自殺的,那些調查問卷調查說,十個有九個人都有動過自殺的念頭。確實這個世間很苦,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苦,但是苦的時候煩惱現前就是真的看破嗎?不見得。真正的看破是你真的能放下,連那些五欲所有的這些種種的貪愛,你都能夠放得一乾二淨,這個叫真正看破。為什麼你能夠放得下,因為你真正明白真正看破的那一切都是虛幻的,而且一切都是苦的,本質是苦的。
今天他跟你說,哎呀!他很喜歡你喔,改天就變心了,對不對?今天呢,吃這個東西,大魚大肉,鮑魚魚翅,很好吃,改天又不好吃了。所有的樂都會變,那本質就是苦的,不是真的。這個事情如果真正看破了,當你在面對這些種種五欲六塵的時候你就不會執著它,不會被境界所轉,被這個境界啊,當這個境界的奴隸。為了要吃好的用好的,為了要控制身邊的人,你就用了一輩子的心力,不斷的賺錢不斷的絞盡腦汁,要去掌握這些。事實上呢,真正看破的人都知道掌握不到的,一切都是幻化,一切都是苦的,這個時候你就真的能放下了。所以如果沒有放下,你有沒有真的看破,看到這麼徹底呀?沒有,你還捨不得 ,你還覺得還不是那麼苦嘛,偶爾還有點樂還想嚐一嚐。
弟子美華恭敬節錄
(十) 看破放下 心上只放一句佛號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所謂的放下是說放就放,也不是藕斷絲連,要放不放,這個叫放下。所以真正能夠發心出家的人這個不簡單,能夠發心出家,真正出得了家那個是革愛辭親,真正放棄五欲六塵,下定決心而且過清淡的生活,學習更精嚴的戒律,這個就是功夫啦!不然你去剃剃看,這個抉擇,要下這個決定有多麼的困難,不容易的。所以你一旦你真的做了,那你真的就是放下了,雖然還沒成佛,可是這個放下這個部分已經有功夫了,你真的做了嘛!所以不能夠小看初出家的人,他那個道心,他那個看破放下的境界是有的,而且進一步要能夠過清淡的生活,一般初學的人最好是能夠住在僧團,乃至於住在深山阿蘭若,阿蘭若就是清淨處,好好的鍛鍊五年十年,盡量不要接觸太多的這些紅塵當中的人事,不然這種習氣很難轉化。
包括在家修行也是一樣,你沒辦法離開家,那你就盡量的把一些世間的應酬,真正放下要在這裡放。應酬那些不好的習慣通通說斷就斷,這個叫放下,不是叫你離家出走不負責任。先從心上徹底的放下不執著,再來呢,能夠杜絕的就盡量杜絕,不要散心雜話,該盡的責任盡量盡,內心完完全全放一句佛號。那麼你這樣也等於是在清淨的阿蘭若處修行,我們心是安住的清淨的,要這樣子下功夫,五年十年你才有辦法轉換身心,一些習氣毛病氣質都會轉化,如果在僧團就會更快。所以居士男眾,我們男眾出家可以還俗七次,所以大家可以發心去短期出家,住不慣可以再還俗沒關係,鍛鍊鍛鍊啊!在僧團裡面的氣氛不同,學習一些規矩戒律這個真的是非常好,會有另外一種完全不同層面的體驗,也可以幫助我們提升對三寶的恭敬,因為有真正去體驗過了你就會提起恭敬,也知道怎麼樣修行,我們在家修行真的不容易,障礙很多。所以為什麼很多老修修學入佛門二三十年了,好像習氣毛病一點也沒有改,氣質也沒比較好,就是前面這個根沒有做好。
五年十年要學戒要盡量的過清淡的生活,就像老和尚講:「你頭五年不可以看報紙,不可以看電視,不可以聽廣播」用意就在這裡呀!你要真正放下要先從這裡放下,不是說入佛門了好幾年還是連五戒也沒有求受,然後生活習慣都沒有改,還是看電影,還是出去逛街買東西應酬一大堆,那你修學再久也不可能轉化。如果說佛力加持可以轉化那是肯定,問題是你都在忙這些,那佛力怎麼加持上你,所以一定要把身心靜下來。
老和尚說在澳洲要培養人才也是要一待就要九年。他也曾經在講經的時候叫鍾博士出家。今年我十月份去到香港也跟鍾博士談了一下,以前十年前就結了緣,緣都不錯,聊天當中,我突然看到他那天頭髮剪了特別短,我就問:「你是不是想出家?」他跟我點點頭,之前那個時候我還不曉得老和尚講經的時候已經主動勸他出家,所以因緣什麼時候成熟不知道,我們也是隨喜讚歎,老和尚對他的安排也是這樣叫他安住一處十年不要動。
不管出家在家這個都是基本功,這個功夫一定要做,不要說一開始東奔西跑就想在這個境界當中度眾生,沒那麼簡單啊!自己身心都還沒有轉化怎麼去度眾生,一定要先轉化之後,自己修學有一定的程度了才可以再進入人群當中,不過以我們的根性最好還是以求生極樂世界比較穩當,好好下此功夫,盡量生活單純一點。
弟子美華恭敬節錄
(十一) 只要真信切願就一定能夠往生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如果真正要快速能夠掌握到我們這個法門修學的利益,最大的利益就是有信心往生成佛,這一生要有信心往生,如果要達到這個目標那就只有一個方法,一定要鎖住信願行這個關鍵,這是往生三資糧。怎麼樣生起真信切願?真信切願生起以後你自自然然喜歡念佛,你自自然然我們剛講的這些杜絕一切應酬外緣,甚至那些人沒有家累的自然都會想要出家修行,進一步安住在一個清淨的地方,精進修學,這個是關鍵下手處,我們能夠從真信切願這個核心下手,自自然然其它也隨之而來也都能夠做得到。
同修對《無量壽經》都聽得很熟,也知道我們修法的關鍵是在信願行,但是問題是我們有沒有真信切願。這個問題要常常提起一直到往生為止都不能夠放,這個就像我們的話頭一樣,要抓得緊緊的,有沒有真信切願?要如何才能夠生起真信切願?有沒有同修認為自己往生已經有把握了?大家都很客氣喔,因為我們上次來是半年前,那麼這次來今天才第二講,我就先不問你們,因為肯定大家又沒什麼信心,可能這個半年沒有熏修,而且這個法又還不是理論掌握的相當的熟悉,一下子很難直下承擔,認為說我往生有信心,就算有,我也不敢講。甚至以前的觀念,哎呀!我如果能夠往生,下輩往生我就阿彌陀佛。這個觀念有很多地方我們真的是要扭轉過來。善導大師他的這個思想,《觀經四帖疏》號稱,號稱古德公認「楷定古今」,什麼叫「楷定古今」?就是來糾正很多其他祖師對於淨土法門所講的不究竟的地方,甚至於有講錯的地方他來糾正,阿彌陀佛親自乘願再來,來糾正淨土的修法,所以我們過去所聽的一些教法思想可能有些部分會跟善導大師所講的不一樣。
弟子美華恭敬節錄
(十二) 要如何來念這句佛號與佛感應道交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善導大師講的太簡單了,真的可以萬修萬人去,我們一聽反而一下子沒辦法接受。因為以前都一直沒有信心,一二十年來都沒有信心,一下子叫你有信心,又叫你要承認,你又不好意思承認。自己心裡面都不敢相信自己能往生,怎麼好意思承認?一下子要很大的轉變確實也是不容易,但是我們一定要這樣子來轉,不然的話我們往生就沒有把握就沒有希望了,往生沒有信心那肯定就沒辦法往生了,萬法唯心嘛!你修再久也沒有用的,我們也看到很多老修到往生的時候真的沒有信心然後就走不了,陳曉旭也是一個例子,還有我們看到有一些老同修確實是這樣。信心一定要提早建立,不是等到臨終的時候再看看?沒有那麼僥倖,臨終的時候是狀況最差的時候,所以一定要趁現在趕緊建立信心。那是有方法的,只要我們認真學習,關鍵就能掌握到,要怎麼掌握呢?怎樣能夠生起真信切願?我們以前都在自己這邊下功夫,我今天也看到老和尚一段光碟講到臨終助念的開示,正好就講到這個部份。他也講到他說:「為什麼我們沒有辦法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是因為我們常常都想著自己,如果我們把想著自己的心,心心念念想著阿彌陀佛那自然能感應。」
這確實所以首先我們要先把方向轉過來,念念想阿彌陀佛,但是在這裡我們還要進一步的去體會,要想阿彌陀佛哪些東西?以前我們都知道就想這一句佛號,但是明明念這句佛號就沒味道,所以知道要想可是不會很想去想祂,沒味道。所以我們要先從讓自己想念佛開始,怎樣想念佛呢?就要真正對阿彌陀佛有深入的認識了解,就像我們對另外一半一樣。你對你的家人,對你最喜歡的那個人,你要很熟悉,對他很熟悉你是不是會常常想念他,特別是剛剛在談戀愛的時候,這個心心念念就是想要去了解他有什麼習氣毛病,他想吃什麼他想穿什麼?他現在在做什麼?你是不是自自然然會要去想他,叫你不想都很難,對不對?所以我們要如何來想要念這句佛號?喜歡念這句佛號。首先我們要更深入的去了解阿彌陀佛到底是怎樣的一尊佛,祂是什麼個性?是什麼樣的一個人?祂跟我們是什麼關係?這樣子很具體的去認識祂的時候,你自自然然就想要念祂的名字,念佛就很有味道很有意思。
弟子美華恭敬節錄
(十三) 念佛當下 即是作佛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這個是我們要下的功夫,也是我們欠缺的,非常欠缺。念了一二十年跟阿彌陀佛一點都不熟悉,不熟悉你怎麼跟祂感應啊!這是很簡單的道理。那為什麼我們跟阿彌陀佛都沒辦法感應不熟悉?因為我們眾生都是自私自利,都習慣看著我們自己這一方面。整天念佛的時候都只想著我功夫練成了沒有?我的習氣毛病有沒有比較少?妄念有沒有比較少啊?我怎樣,我怎樣,天天都在看著我自己。從來沒有想要去注意阿彌陀佛,那當然沒有辦法接受到阿彌陀佛的加持。我們要能夠轉化,念佛要能得力,習氣毛病要能夠伏住,一定要透過佛力的加持感應才有辦法得到這些效應。所以我們一定要先從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這一方面下手才對。
所以這幾天我們要學習的都是著重在這一方面,幫助同修真正去認識阿彌陀佛,之後能夠從心裡面對祂產生親切感、熟悉感,這個時候阿彌陀佛對我們所有的恩德,祂對我們做的所有事情,那種深深的感動、感恩就會從我們內心生起,這個就叫感應道交,那個時候真信切願自然就會生起來,自自然然的生起。我們的學習方向是這個樣子,真正生起契入這個境界的時候,其實我們還沒有往生我們就可以度眾生啊!還沒有成佛其實當下跟佛沒有兩樣的,這是真的。開始就有能力度眾生了,每個人都可以當法師,不一定是要陞座說法,只要跟你有緣的人,你就有辦法把你內心的感動,你對阿彌陀佛的信心,對祂的熟悉感介紹給別人,只要他願意接受,他就給你度了,就這麼簡單。這些事情都不是往生之後才能做,現在就可以,我們現在就有辦法往生有信心,而且還有能力度眾生,跟佛沒有兩樣。這個是有依據的。
我們淨宗十二祖徹悟禪師他有講一段開示,這一段非常的精彩,但是很深奧,聽不懂是正常的。我們來熏修一遍,「念佛時,即見佛時,即成佛時。求生時,即往生時,即度生時。三際同時,更悟前後。此理悟之最難,信之最易。但能直下承當,終必全身受用。可謂參學事畢,所作已辦矣。」你看這段開示非常的圓滿,但能直下承擔。我們當下能夠承擔契入這個境界。真正相信念佛的時候,我們現在在念佛的時候就是見到阿彌陀佛的時候,也就是成佛的時候,「三際同時」這個境界,他講這個理要悟,「悟之最難」,真的要明白不容易。哪有說,奇怪,我現在念一句阿彌陀佛,我就是見佛,就是成佛的時候,很難體會對不對?可是這是真的,問題是我們還不會念啊!我們如果懂得念佛,真的念一句就可以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那麼那個時候不但有這個力量,而且就是見佛時。就是成佛時。所以這個部分是我們要深入去學習的,要悟用我們的思維去悟是沒辦法,很難,可是我們可以直接相信。祖師講的嘛,只要相信,直下承擔,相信我們現在念這句佛號的當下我們就是見到佛,不是用眼睛見,是用心見,也就是成佛的時候,怎麼說呢?因為成佛的十方諸佛祂怎麼度眾生?祂也是念佛度眾生啊!也是勸人念這句佛號往生極樂世界,十方諸佛都稱揚讚歎,對不對?甚至於他後面講「求生時,即往生時,即度生時。」我們現在求生,已經發願求生了,發願的當下就是往生了,哎呀,這個很難適應,甚至於也是在度生。這個是事實真相,我們很難理解,但是如果我們聽了以後,大師講「悟之最難,信之最易,但能直下承當。」你只要相信就好,那我們當下就圓滿了,這個是淨土法門真的是非常不可思議高妙的地方,真正是超勝其他法門,是境界最高的法門。我們一般都想禪宗最高,《般若經》最高,《華嚴經》最高,其實啊!是我們這個法門最高!最不起眼的,最讓人看不起的,其實這個境界最高。你看我們聽了半天也聽不懂,哪有這麼簡單的,一般都是先因後果嘛,對不對?
悟後起修還要三大阿僧祇劫,慢慢修才成佛。可是我們這個法門不是哦,我們在念佛的當下就見佛就成佛啦,哪有這麼高妙不可思議?只有這個法門有耶!所以我們淨土法門叫蓮宗,為什麼叫蓮宗,蓮花當它的花開的時候,這個蓮子同時已經長成了,因果同時,我們淨土宗的理論是非常高妙的,完全是佛果地的境界。所以連等覺菩薩都搞不清楚,觀音菩薩祂們也都搞不清楚,是因果同時,我們現在正在修因,對不對?果報已經現前了,我們現在念佛就是成佛的時候,這麼不可思議啊!所以這個法門的成就真的是最快速的,你當下修因當下果報就現前了,只是我們感受不到,我們不懂得正確的修因。其實有因,我們念佛當下就有因也同時有果報,只是我們感受不到這個殊勝的利益,其實因果都是存在的。所以我們不能夠輕忽這個法門,這個法門是修學最簡單,境界最高妙,成就是最快速的。
透過我們了解到阿彌陀佛的這個心跟願,我們跟祂產生了熟悉,產生了感應之後,這個境界其實我們就可以契入,不知不覺就可以契入,用思考思維的是沒有辦法的。所以還是要透過跟阿彌陀佛的感應,接收到祂的加持之後我們自然就可以契入這個境界。
弟子美華恭敬節錄
(十四) 深入體會阿彌陀佛的心情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那麼我們之前有流通的這個四十八願,前面有講到二十一願。那麼這次在馬來西亞也錄了十天,這個十天的部分將後面的一些願全部都講圓滿,四十八願都講圓滿。另外也講了《觀經要義》、《阿彌陀經要義》,還有一些專題,比如說臨終助念,還有念佛超度,這些專題都有錄下來。
在四十八願前面一願和第二願,還有其它幾個願當中也可以都能夠深入去體會到阿彌陀佛跟我們的關係。透過願文我們要經常的熏修,我們就可以契入,真正去感受到我們跟阿彌陀佛的關係,這樣子不知不覺就感應啦!比如說在第一願跟第二願當中,四十八願先後次序也是有表法的意思。四十八願當中只有五願是為菩薩發的,其它四十三願全部都是為我們發的,凡夫眾生,而且這五願是擺在最後。特別是第一願第二願,是先為三惡道眾生所發的,最苦的眾生也包括我們。
不要以為我們人道好像沒有那麼苦,事實上呢,我們人道當中到處可以看到,貪心就是餓鬼道嘛,愚痴就是畜生道嘛,瞋心就是地獄道嘛,貪瞋癡我們隨時都現前啊!三惡道的這個法界我們常常都現前,所以正是對我們所發的。從這個發願,祂發願的順序我們可以體會到,阿彌陀佛對我們是最關懷的,跟我們的關係比祂跟菩薩的關係還親。祂為菩薩發的是順便發五願擺在最後面。
這個法門特別是針對我們,因為祂阿彌陀佛的大悲心是超勝十方諸佛,知道我們是最苦的,而且沒有能力靠自己出離,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眾生在《悲華經》裡面講是一千四佛所放捨,很多佛都放棄我們,所以說阿彌陀佛的大悲心真的是超勝十方諸佛。對我們來講,一千四佛都捨棄我們不來娑婆世界,但是阿彌陀佛不捨棄我們,看我們真的是太可憐了,而且也只有祂有智慧有辦法救度我們,其它諸佛不是祂們不慈悲,而是祂們度不了,我們這個世界真的是剛強難化的眾生。佛的慈悲心是平等的,但是度化眾生的善巧不同。換句話說只有阿彌陀佛所開設的這個特別法門能夠救度我們,特別是末法的眾生,《大慈經》裡面也講到,只有淨土法門能夠得度,現在我們就是末法時期。
還有從這個第一願第二願當中我們也可以體會到,在《涅槃經》裡面有一個譬喻,阿彌陀佛的心情就像是我們的父母親當然超過父母親太多了,那父母親疼愛子女當然也是心平等的,都是自己的子女,可是如果子女當中有人生病了,病的很重,那父母親的心他的心情是怎樣的,是不是特別的焦急?你看如果有小孩生病發燒,母親可能整夜都不睡守候在身邊。其實阿彌陀佛隨時都守候在我們的身邊,十劫以前四十八願已經圓滿的時候,祂就已經守候在我們的身邊,只是我們都沒有知覺感受不到。特別是從我們遇到這個法門開始,當我們有意無意的稱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的那個時候,因緣成熟的時候,阿彌陀佛就開始隨時隨地在我們身邊守候,沒有一個父母親可以做到這個程度。父母親是有心但沒那個力量啊!他也需要睡眠需要休息,阿彌陀佛祂是隨時隨地守候在我們的身邊,可是我們感受不到,所以得不到那種加持,被關愛被照顧的感覺我們感受不到。就像《法華經》裡面有一個三界火宅的譬喻,釋迦世尊在一個著了火的房子外面非常的焦急,裡面的小孩就是我們,傻乎乎的在裡面玩得很開心,房子都著火了還不知道。阿彌陀佛的心情也是一樣啊,祂隨時隨地守候在我們的身邊,而且非常的焦急也看著我們一天一天的在造業,一天一天的在受苦。祂的心情是什麼?很心疼啊,比父母親還心疼還焦急。而我們從來沒有回過頭去注意祂,去體會祂的心情,對我們的那份關愛,為我們所發的四十八願,祂是用了無量劫的時間去滿這個願。
祂真的是為我們付出太多了,而我們卻從來沒有去注意到,也不在乎也不去關心,除了自己之外什麼都不關心,我們當然感受不到加持。所以很多人當他真正回過頭來,真正感受到阿彌陀佛對我們這種付出的時候,真的是痛哭流涕,感覺到自己真的很不孝,就好像不孝的兒女,從來沒有去注意到父母親對我們是永遠是無怨無悔的付出,這個是阿彌陀佛跟我們的關係。所以首先我們要懂得先回過頭來開始用心去了解阿彌陀佛,這樣子才有辦法跟祂越來越熟悉,而真正感應道交,只要我們能感應一分,我們就能得到一分的信心,得到一分的加持。這個是講到這部經的修學的宗旨,以及我們怎樣要能夠真正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也就是信願念佛,要真正能夠契入,這個方向要先調對。
那接下來呢我們就要常常去往這個正確的方向深入,這個不是聽一聽就算了,你要真正在生活當中去體會,常常去思維,去體會阿彌陀佛跟我們的關係。
弟子美華恭敬節錄
(十五) 淨土經論發起的因緣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接著我們講的這部經的教起的因緣,我們先把這部經整個一些玄義的部份簡單的先跟大家提一提,接著我們才會深入的進入每一品的經文,重點也給大家提一提,這部經的教起因緣,其實啊三部經都是一樣的。
我們先看一段經文:『爾時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明鏡。影暢表裡。現大光明。數千百變。尊者阿難。即自思維。今日世尊。色身諸根。悅豫清淨。光顏巍巍。寶剎莊嚴。從昔以來。所未曾見。』這一段是在第三品的經文裡面,前面這裡是講世尊,釋迦世尊祂先放光,現大光明數千百變,其實呢, 這個是表示什麼?無問自說,看起來好像是阿難來祈請,其實是世尊先放光,這個叫冥加,冥冥當中的加持。跟這個《觀經》一樣,《觀經》呢,也是世尊現十方佛剎,然後讓韋提希夫人看到十方佛剎這個種種的莊嚴,可是呢,特別的冥加,讓這個極樂世界的光明更加的顯現,然後加持韋提希夫人來跟這個極樂世界相應,希望能求生到極樂世界。
這個都是一種冥加的,冥冥當中加持的一個方式,一個善巧,所以三部經其實都是無問自說啊,雖然看起來好像是阿難尊者祈請,其實跟這個《阿彌陀佛經》一樣,《阿彌陀經》就很明顯,《阿彌陀佛經》都講:「爾時佛告長老舍利佛」,沒有人問,佛直接告訴智慧第一的長老舍利佛,然後說出這個法門。這個是教起的因緣,因為淨土法門是連等覺菩薩都問不出來,《無量壽經》阿難也沒有本事問,沒辦法祈請。這佛的境界,想都想不到,怎麼問?所以是佛故意用放光加持祂,讓祂看到今天,哇!今天佛的這個光明特別的顯耀,跟平常不一樣,然後生起了一種祈請的念頭,來問世尊:「為什麼今天的光明不同啊?有什麼特別的緣故啊?」然後世尊就接著就開示了這個法門。這個是《淨土經論》所發起的因緣,主要就是眾生成佛的因緣成熟了,所以佛就要主動來開啟這個法門,所以我們這部經淨土法門其實可以說是十方諸佛如來出世的本懷。十方諸佛出現在世間講了這麼多經,就像釋迦如來講了四十九年的經,可是呢,真正內心要講的就是只有這三部,《淨土經論》,也就是《淨土三經》淨土法門。
弟子美華恭敬節錄
(十六) 依善導大師教導第十八願 是往生最關鍵的修法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我們看《華嚴經》就知道,末後普賢菩薩導歸極樂,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全部都勸祂們導歸淨土,《華嚴經》就代表世尊所講的一切教法,根本法,這個很明顯的,所有的法都是匯歸到淨土,匯歸到極樂世界。所以呢,善導大師他講:「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這句話確實是非常的洽到好處。
我們第一次看到,哇!這麼大口氣,很難接受,特別是這個彌陀本願,他指的是十八願,我們剛講:十方如來講的,這個出世的目的都是主要為了講淨土法門,而淨土法門匯歸到核心是什麼?是四十八願!而四十八願當中最核心就是十八願!所以善導大師更直接了當講:「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這個呢,也是其它祖師沒有講得這麼精確透徹的地方,也是因為善導大師把這個十八願,真正,也就是四十八願當中最重要的,關於往生的這個關鍵的修法給拈出來。所以黃念祖老居士就講,為什麼善導大師能夠受到幾千年來教化眾生,他的德行能夠影響到現世不衰,他在日本八百多年來,我們在中國因為法難的關係已經失傳一千三百多年,我們沒有機會學習,只能學習到片段的開示。其實日本都沒有斷,八百多年來都很興盛,那麼黃念祖老居士的評價就是這樣,就是因為他特別拈出這第十八願,非常精要的說出這個第十八願的一個關鍵的修法,讓每一個人都很容易掌握到往生的關鍵,建立往生的信心。所以善導大師的法緣是最好的,十三位祖師當中也沒有人能比得過他,而且他所度化的眾生,不要說出家眾,光是在家居士當生證得念佛三昧的很多。
你看像我們現在,不要說念佛三昧,我們看到的一萬個人當中,李柄南老居士講,難得有兩個人往生的,是這樣的比例啦,而且都是萬般驚險好不容易的把他送走的啊!可是善導大師當時教化的不是這樣的。往生是家常便飯啊!十個十個往生啊!而且念佛三昧的人,證得念佛三昧的人很多,居士都很多,不要說出家眾整天全心在這個修行的。所以我們五祖,少康大師,讚歎善導大師:「佛法東傳以來,沒有禪師之盛德!」當時唐朝很流行這個禪法,也有人尊稱他為禪師。佛法東傳以來也沒有人比得過他!這樣的讚歎啊!從他教化眾生的攝受力跟度化眾生的這個人數來講,確確實實,真的就像是阿彌陀佛乘願再來的這個行儀。
阿彌陀佛是佛「佛中之王」啊!「光中極尊」哪!而善導祖師他所示現的,確實我們這幾天細細的學習,大家就能夠有深刻的體會,對他會打自心裡的崇拜,我從小到大是從來沒有崇拜偶像,善導大師是第一個!他也是阿彌陀佛的化身啊!真的是讓我們佩服的五體投地!包括他個人的持戒精嚴,攝受眾生的這種特色,他的人格特質特色,真的是與眾不同。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明天繼續學習,阿彌陀佛!
(第二場完)
弟子美華恭敬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