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論講記
- 2001年於新加坡淨宗學會弘法培訓班習講無量壽經_法會聖眾第一_玫萱習講(仁敬法師)
- 2004年於台中生命電視台主講_釋教三字經節錄
- 2010年馬來西亞_四十八願要義講記
- 2010年馬來西亞_觀無量壽佛經要義講記
- 2010年馬來西亞主講 佛說阿彌陀經要義 講記
- 2010年馬來西亞_印光大師文鈔 講記
- 2011年印尼北干圓緣寺_無量壽佛經要義
- 2011年馬來西亞_觀無量壽佛經 上品上生章 要義講記
- 2012年淨土教道次第廣論班課前預習教學文章
- 2012年馬來西亞_淨土教道次第廣論大綱要義
- 2013年馬來西亞古來_隨師行佛門弟子規
- 2013年新加坡_隨師行佛門弟子規 講記
- 2013年印尼北干_隨師行佛門弟子規 講記
- 2013年馬來西亞麻坡_隨師行-佛門弟子規要義
- 2013年加拿大多倫多_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 講記
- 2014年印尼北干開示_佛說阿彌陀經要旨深意
- 2014年美里居士林開示_佛說阿彌陀經奧旨深意
- 專題講記
- 佛一
- 釋愛(仁敬)比丘尼以佛法觀評時事
- 2010年馬來西亞_念佛超度及助念之方法 講記
- 2010年馬來西亞_瑜伽拜佛的功德與實效分享 講記
- 2010年馬來西亞_淨土思想研討班的研討方式與原則要義
- 2010年馬來西亞_瑜伽拜佛的方法與修行之道 講記
- 2012年馬來西亞_往生信心成就的心境略談
- 2012年馬來西亞主講_三時繫念要義
- 2013年新加坡南普陀寺_當下離苦得樂的方法
- 2013年馬來西亞_如何建立必定往生極樂成佛的信心
- 2013年馬來西亞麻坡_食存五觀 講記
- 2013年加拿大_教授瑜伽拜佛 講記
- 2013年多倫多_精彩現場佛學答問
- 2014年新加坡_藥師琉璃光如來之十二大願與西方極樂淨土相應之處
- 2014年埔里淨塵精舍 當下建立往生信心的要門講記
- 2014年馬來西亞_石山佛教會開示
- 2015年巴西美景巿芒果樹國家公園講座_ 身心靈的淨化與環保
- 2015年武漢蓮溪寺_對僧眾法談參學心得
- 專修淨土十六年的心得報告
- 2015武漢孝感蓮台寺佛教機基地佛七開示
- 2015年巴西聖保羅彌陀寺_念佛成佛的成就關鍵
- 釋愛-仁敬法師主講2019年9月6日馬來西亞昔加末八關齋戒佛學問答
- 釋愛-仁敬法師主講2019年新加坡_啟發本能大愛的實境練習
- 釋愛-仁敬法師主講2019年9月28日馬來西亞昔加末開示問答
第二場
(一)學習韋提希夫人看破萬緣放下
大家晚上好 阿彌陀佛。
昨天我們跟各位學習了,這個《觀無量壽佛經》這個發起的因緣,很多同修都沒有聽過這部經,今天我們會長也表示從來沒有聽過,我也很訝異,不過從來沒有聽過,聽了一場就聽懂了這個善根非常深厚。其實這部經不是我們印象當中那麼困難,所以昨天那一堂課主要是要給大家釐清,《觀經》不是修十六觀法,《觀無量壽佛經》又另外一個名稱叫《十六觀經》。
因為自古以來很多他宗的祖師,都依《觀經》裡面十六觀來修學,如果要修觀法也可以,因為這部經有兩個宗旨: 一個是修觀佛三昧,一個是念佛三昧。但是真正和我們淨土法門,這個特別法門的特色相符合,跟阿彌陀佛祂發四十八願要救度十方眾生的這個本懷相應的是要修念佛三昧,這個宗旨才是真正《觀經》裡面最核心修法。而這一點只有善導大師,阿彌陀佛乘願再來的人給我們講的很清楚。
那過去老和尚也曾經依善導大師的這個四帖疏來講過《觀經》,因為《觀經》是很重要,是我們淨土三經淨土正依經典三經之一,可是因為老和尚他主要是在弘揚《無量壽經》,所以很多同修對於《觀經》的內容就比較陌生,事實上跟我們的修學也是息息相關。
昨天提到這個《觀經》裡面的這個發起因緣,其實很精彩可以拍成電影,而且當機者韋提希夫人,她雖然生長在王宮,可是說穿了就是一個苦命的女人,所以我們其實也是《觀經》的當機者,特別是現在,我們所遭遇到的這種苦,雖然跟韋提希夫人不同,但是那種苦受可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我們學習這一部經,要當作是在對我們的教誨。
只要我們把自己想像成是韋提希夫人,當然不要像她一樣那麼倒楣,生了這個兒子引起家變,但是確實我們要向她學習的一點就是,當她面臨這種逆境的時候,她是如何做抉擇,她可以放棄她在王宮裡面所有一切的榮華富貴,一刻也不想待在這個世間,所以要求世尊介紹她一個無憂惱處。
這個叫真正的看破,人家那麼苦,真正懂得苦的人他會看破,那麼我們這邊天天苦哈哈的,還不知道如何去解決。如果我們真的像韋提希夫人一樣,各位知道這個果報多殊勝啊,我們不但藉着這個危機,所謂危機就是轉機啊,藉這個危機變成一個轉機的時候,我們可以在這一生當中能夠往生到極樂世界成佛,而且品位是上輩三品。
弟子志祥恭敬節錄 仁敬師父審定
(二)無生法忍
講上輩三品,還比較保留一點餘地啊,事實上我們要上品上生都可以啊, 大家不用客氣喔! 我也不是的刻意鼓勵你們增強信心,不是,這是真的實話,如實說。因為韋提希夫人當她聽到世尊跟她開示的這一部經之後,她當下就證得無生法忍,往生的品位就是上品上生,在第七觀: 華座觀的部分講的很清楚。
當時是世尊加持她看到阿彌陀佛現在空中,那我們雖然看不到阿彌陀佛現在空中,可是我們可以用心去感應到阿彌陀佛的加持。所以只要我們能夠感應到,我們當下就可以證得無生法忍的果位,那麼這個果位,往生的果報是上品上生。講到這裡可能有些同修會起疑問: 哎呀…無生法忍怎麼可能證得? 所以這裏要跟各位講清楚,善導大師解釋《觀經》這個韋提希夫人,所證得無生法忍,她是屬於凡夫位,信位凡夫的果位, “信”相信的信 。
它的內涵是什麼?有悟忍,喜忍,信忍也就是當下的境界。她生起了信心,就是我們這裡強調真信,那麼真信呢,有了信心你就會喜歡、會法喜,這就是喜忍;那麼悟忍就是你真正有信心,你當然體悟到確實阿彌陀佛可以救度我們,只要我們依教奉行,我們真信切願念佛肯定可以往生成佛,這是體悟啊,透過信心的一種體悟,這叫悟忍。
善導大師解釋韋提希夫人所證得的無生法忍的境界,它是這樣的內涵,信忍,喜忍,悟忍,這種滋味啊,我們人人都可以契入啊,可以嚐到,搞不好老菩薩更容易嚐到啊,她心比較清淨單純,她聽了就很歡喜,聽了就相信,聽了就不懷疑,領悟到哦…原來啊這世間這麼苦,只有阿彌陀佛可以救我們,這就是無生法忍啊。
不是地藏菩薩七地以上那個無生法忍,名詞一樣但是境界不同。但是因為這個法門啊,主要是針對凡夫所開啟的特別法門,所以呢它成就的標準很低,甚至於說沒有條件,我們之前流通四十八願要義裡面講得很清楚,我們只要百分百依靠阿彌陀佛,可以說完全沒有條件,那麼這裡講的這個無生法忍,不是我們要契入這個境界才能往生。
不是! 契入這個境界,我們就能夠百分之百獲得上品上生保證,我現在講的是品位啊,我們這一場,這一次講座是高級班的課程啊,不但希望大家能往生,而且品位希望能夠在上品,這個上品上生,是為了這個目標來學習的,所以理論部份比較多一點,比較沒有時間講笑話盡量抽時間啦。
弟子志祥恭敬節錄 仁敬師父審定
(三)把心放空方能裝進法水
所以大家不要客氣呀,我們現在學習這個部份,不只是確認我們這個法門肯定人人能夠往生,而且品位都能夠上品,大家如果心量不打開啊,這個法很難入到你的心。以前李炳南老居士,接受老和尚去求法的時候跟他談一個條件,老和尚過去親近的師長: 章嘉大師,方東美教授那個都是大善知識啊,所教的肯定是很殊勝的真法。
但是李炳南老居士也要求他,過去的我通通不承認! 這個是有道理的,因為如果你帶著過去的成見,來學習新的東西,你就法裝不進去,所以我們要記得在每一個當下,我們學習這個東西我們就把心放空,你才能夠得到加持。等到這個法入到你的心之後,你自己再去客觀的,客觀的比較啊,看你比較相應哪一個法。
你如果一開始就障礙住過去的一個想法,法都入不進去,等到你想要回頭想想,呃…我到底學了什麼新的東西,越想越覺得時間好像空過了,沒有學到新的東西,因為你在聽的過程所裝的,心裡面所裝的都是過去的事件,我們不是講過去的事件通通都永遠放棄不要,都是錯的,不是這樣,而是暫時放下,這樣我們的心量才能夠廣大。
這個佛法為什麼用大海來比喻,就是它能夠容納百川,我們心量要這麼大才能夠容納法水,各種不同的法水進入到我們的內心,所以把這個心態調整好,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跟韋提希夫人一樣上品上生,這個我們是依照善導大師的解釋來學習的,不是我們想像的,昨天也大概跟大家提了一下這個《觀經》的結構。
(四)聽經要了解時節因緣契機對象
前面這個十三觀講的是定善,是針對韋提希的祈請,隨順她的祈請而開的,後來第二個階段就是第十四觀到第十六觀淨業三福,三福九品這裡面經文,這個就是開始就是世尊不問自說的,但是這裡還不是重點,真正的世尊想要講得心裡話在流通分,也就是持名念佛和方法,只要信願持名就可以往生,就可以圓滿這部經的修法。
但是信願能夠真信真願持名的人,必須有一個前提要,就是《彌陀經》上講的「不得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所以這個世尊在不問自說要開講真實法的時候,祂就先教大家要修淨業三福。所以淨業三福也很重要,大家要努力地去落實啊,但是大家也不要擔心,哎呀!老和尚說過淨業三福沒有做到不能往生。又聽到這句話又這個信心又退到谷底啊,那我肯定做不到啊!
昨天會長還提醒我,老和尚後來又講只要是福,第一個福做到就可以往生對不對?老和尚難道會講錯嗎?當然不會! 我們做學生永遠不要懷疑師長有錯。老是要去想,呃 …師長這麼講到底是什麼含義,原來就是我們常常提醒同修的,我們要善學要能夠了解老和尚當時講的時節因緣,他的內心是什麼用意,所契的機對象是哪一類的而講,這個很重要。
如果我們能夠客觀這樣理解觀察,我就知道,哎呀,這個不是針對我們講的,這個很深的道理我們一定要懂。不要這樣文字上面去執著,那你看,那你好好去把老和尚所有經看過,你一定會發現,同樣的問題有可能不止兩種說法,三種五種都有可能。(待續)
弟子志祥恭敬節錄 仁敬師父審定
(五)持法布施感得殊勝果報
因為我初學的時候,我是一發心啊,我是無意當中聽聞老和尚在衛星電視台講《無量壽經》。我可以說是十分鐘之內自己發心學佛,發心這個專修淨土法門,一心一意只想求生極樂世界,我也沒有想要講經啊。那個時候立刻在事相上萬緣放下,剛好也沒有工作,也不用辭職,立刻關起門來,幾乎是整整一個月不出門啊。
吃啊…其他的家事通通都放下,就一個人啊,就是關起門來用功,那一個當中境界很多啊,還有看到佛,在禮佛的時候好像對我笑,我不確定,但是真的很逼真種種的感應。所以後來我也發了大心,我前兩三年啊,我是貸款,我還不是很有錢,因為有錢我會花掉,我是不會存錢的人,我過的日子…比王永慶還好,他很節儉,我當時吃鮑魚魚翅。阿彌陀佛,我是把它當作是點心在吃啦,又敢花錢有多少花多少,我是這種個性,日子是很享受。所以當時錢也不多,當時有存下一點錢,貸款哦,我不想明天的,我家人我奶奶說: 你以後老了怎麼辦? 我老了再說吧。貸款,然後買了一個小房子就成立流通社,全心全意的只出不入啊。
那個時候因為有一點這個餘款啊,我姑姑幫我打理每一個月還有利息收入,總算熬過兩三年,兩三年我都沒有收入,整天就是聽經聞法,還有流通法寶。那三年的佈施也真的做得蠻徹底,雖然不是這個幾千萬幾億在做,但是我是全力在做,所以感應也是很強,後來才有這麼好的因緣跟老和尚學法。
弟子志祥恭敬節錄 仁敬師父審定(六)聽經聞法要會善學
所以那段時間,我聽老和尚的經教很多,我常常都聽到呃~怎麼今天講這個,明天講那個,而且很大差別是比如: 在《金剛經》,《金剛經》是屬於講空,那麼般若經,般若系的這個經典;那麼《地藏經》跟我們淨土經是屬於從有門入啊,佛法有空門、有門這兩大系列的經典。那麼老和尚在這兩種不同的經典開示的時候…你會發現,那個講法差別會更明顯,大家去比較。
所以後來我跟老和尚學習講經以後,這個當中的道理體會更深啊,原來講經要考慮到時節因緣種種的善巧,所以法無定法。真的是法無定法,你執著在文字上面你就死啦,肯定死在教下。所以我們要聰明,要學,學習什麼? 要把什麼聽進去? 把對我們有意義的,有利益的,有好處的,能夠提升信心的,增長我們道業的,那些話聽進去,那些話才是對我們講的。
如果你聽了以後讓你退失信心,讓你生煩惱,讓你壓力更大,甚至於有些絕望,修學…哎呀…沒有這個解脫的機會啊,那你把這些裝進去,你是你自己不善學,也就是善根福德就比較差一點。所以這個很重要,這個聽經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聽懂,很多人都聽錯啊,所以一輩子不能成就。
不是說你真的有認真聽就能有好的成果,不一定! 你看很多人,很多人做布施啊,很多人布施很多錢啊,結果呢? 造業,這種人大有人在啊。所以我們要小心翼翼啊,常常我看我們這些同修真的很認真,常常這個聽經聞法,可是一定要會善學,聽錯了也會死在教下。
弟子志祥恭敬節錄 仁敬師父審定
(七)具三心者 必生彼國
那剛才我在休息室那邊,就等待淨室的時候,我本來在打妄想,我們這個妄想難免都會有,我也不知道在想什麼? 突然之間有一個聲音,這個攝受引起我的注意,原來是我們大眾念佛的聲音 “六字洪名”。呃…這個聲音突然吸引我,把我這個妄想也蓋過去啊,昨天好像還沒有這個反應,昨天沒有注意到這個。
今天我剛剛就想講的,我覺得突然讓我感覺到說,我們這裡的同修確實在行門上,像我們誦經種種境界,共修真的是…我們袁會長還有張副會長,這麼多年來共同努力的帶動之下,我們這些同修真的是很有善根,從這個佛號當中我聽到了一消息,它裡面有一種至誠的感覺,才會吸引我的注意,才有力量把我這個妄想打斷,真的很感動,這個很難得哦。大家念得很專注,專注裡面就有誠在裡面。
所以大家不要想至誠,我們這個上品上生講的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好像至誠都很難,至誠到了極處,老和尚曾經講過: 曾國藩講的一念不生,為之誠。那是最高標準啊,不是一定做到才有誠,這個誠當然有深有淺不同,但是只要我們有專注力,恭恭敬敬的,真真懇懇的做一件事情,當下就有至誠在裡面啊。所以這個三心我們做得到,這個都是針對我們凡夫能做到的標準而訂的。
那麼常常老和尚講到我們要修清淨心怎樣,這個是標準提高我們盡量往這個標準去做。有必要去做,但是不是非得要那樣才可以? 如果這樣都成賢成聖了,我們也不一定要去極樂世界,自己就創造一個佛國土啦。好所以不要打擊自己的信心,要增長自己的信心,這個很重要的學習態度。
好,那我們接著要開始學習,上品上生的經文,大家請合掌,翻到第四頁第四頁經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上品上生者,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生。何等為三?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迴向發願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國。』好先看到這一小段。這段經文啊,可以說是《觀經》裡面所開示的關於往生的條件、方法、理論,是很重要的燈。這裡很清楚跟我們講到具三心者,必生彼國,而且是上品上生,這一段是上品上生的經文,所以我們只要能夠掌握這三心,人人都能夠上品上生。
剛才講到老和尚提過,這個淨業三福必須要做到它才能夠往生。其實這裡我們只要有這三心來學習,就可以知道其實沒有矛盾,沒有矛盾。因為善導大師在這個解釋三心的時候,他講:『此三心雖說在上上品,總冠九品,通攝定善。』也就說這三心的條件,他雖然是放在這一段上品上生的經文裡,可是 “通攝定善”,也就是整個十六觀包括淨業三福,通通都要具備這三心,然後迴向以後才能往生。相反的前面十六觀,十三觀是定善,後面三觀是散善淨業三福, 這個三福九品,即使你修到很圓滿,但是你少了一個迴向,也就是沒有這個三心,也就是信願,這三心就是真信,真願嘛! 如果沒有真信真願迴向能夠往生?不能! 所以其實往生的關鍵是在於這三心,有這三心,這一段跟我們講的必生彼國,沒有這三心就不能夠往生,這是關鍵。
弟子志祥恭敬節錄 仁敬師父審定(八)理事不二
所以說淨業三福沒有做到有沒有關係,有沒有關係?沒有關係!但是不是沒有關係就隨隨便便做,你又不要自己解釋啊,真正具足這三心,而且你這個信願越真的人,你行為的顯現,不管是三福也好,世間的善法種種,這三福已經包括了,你的行為一定是表現得更好,這兩者是一體啊,不可分要這樣理解。
你真信切願的人,一定努力落實淨業三福,如果這三福你隨隨便便甚至於你根本都沒做,不重視,那也說明你沒有信願,所以不能往生,是這意思。不是說三福一定要做到,但是你一定要去做,盡力去做。老和尚說一定要做那個是…他常常會有一種嚇唬的語氣啊,這也是強調,因為有些人有些眾生就是需要這樣子嚇嚇你,告訴你有多嚴重。如果你不怎麼精進修學的話,你就不能怎樣,我們要了解這個內在這個用心啊,苦口婆心啊!
不然一下子又說三福一定要做到,一下說是修福就可以了,對不對, 真正的道理是什麼? 是往生的條件,關鍵是在“信願”,而真正有信願的人一定會去落實三福,那信願越深的人,三福做得越精進越圓滿,這兩者一個是理,一個是事啊,理事不二,理事一體,缺一不可啊。
這樣大家可以體會得到吧,所以能不能往生的關鍵,還是在於有沒有三心。有三心就必定有三福,但是有三福不一定有三心,你沒有迴向,你願意來生去兜率天,或者是再來人間,那佛拿你也沒辦法,你怎麼能往生,這個不一樣的啊。往生的關鍵在於三心,也就是“信願行”,這裡三心講的是深心,至心信之心嘛,那迴向發願就是願,雖然只講它信願,但是它其實跟十八願一樣信願行。
你有真信切願的不斷的念佛,你一定依教奉行念佛。只是在觀經這裡它特別強調至誠心再加了一個真心,因為我們要上品上生啊,所以這個真心就特別重要,簡單講因為上品是最高的標準,所以你這個信願一定要是非常真,而這個真也不是一念不生,而是我們凡夫的標準能做到的。
弟子志祥恭敬節錄 仁敬師父審定(九)天天要做得生想
如果說下品往生或者是說中品,品位比較差可能你的信願一半一半啦,不一定那麼懇切,也是可以往生,只要你有信願,這你修什麼因得什麼果嘛。所以在這裡上品上生,它的條件特別強調加了至誠心,就是告訴我們品位要高關鍵是什麼?一樣是離不開信願,但是信願要特別的懇切,特別的真信真願。
所以能不能往生在於信願,完全百分之百靠佛,這個我們是在裡面講的很清楚。但是如果想要品位高,我們就要問問自己,我們這個信願真不真?真也有深也有淺啊,深淺不同,想要品位高,我們就要在真心上面多下工夫,我們自己問問自己,不要問卷調查,不要問了沒有人舉手。剛才有老菩薩跟我講: 「師父: 我跟你講哦,其實我有信心往生,但是看到沒有人舉手不敢舉。」
我跟你們講上次我講四十八願啊,而且我也是一直都是公開的,表明我是有信心往生的,這個是有依據,而且也是善導大師教導我們的,要做得生想! 這個也是我們的修法,善導大師教法的一個善巧,也是我們的功課之一啊! 我們天天想不能往生,你就真的不能往生啊,那是一種障礙。
所以善導大師特別提醒我們要做得生想,在《四帖疏》有特別交代。我們依教奉行啊! 天天告訴自己,告訴別人我們一定可以往生,而且這真的是對阿彌陀佛的恭敬,不是對自己的炫耀啊! 我們介紹給別人充滿對阿彌陀佛的信心跟這個法門的信心,別人才能生起信心啊,對阿彌陀佛一種真誠讚歎供養啊。
如果你自己都不敢承擔,自己沒有信心你要介紹別人,別人怎麼會有信心呢? 這是很簡單道理也。我們不是為了要炫耀自己,因為這個法門百分之百靠佛力,不是靠我們的力量,有什麼好有什麼東西可以炫耀? 我們是罪惡生死凡夫啊,就是沒路可走才要靠佛,只有這個法門才有機會出離啊,我們擺明的是無力出離,凡夫有什麼好炫耀!
所以講有信心是對阿彌陀佛的願力不懷疑,對阿彌陀佛的能力智慧悲心,對這個法不懷疑有信心。有信心當然要講啊,幹嘛不敢講?這個是真正宣揚這個法門最好的方法,也是《四帖疏》裡面講的要做得生想。善導大師教我們這麼樣的,這個做得生想對我們信心能夠念念增長,而且真正能夠影響別人,這是修法的奧妙啊。你如果把它想作是我在炫耀,你當然不好意思講,我們要謙虛嘛,對這個觀念要搞清楚啊。
弟子志祥恭敬節錄 仁敬師父審定
(十之一)自力三心跟他力三心
接著我們再看善導大師跟我們解釋何為三心,經云:『一者至誠心。至者真。誠者實。欲明一切眾生身口意業所修解行。必須真實心中作。不得外現賢善精進之相。內懷虛假。貪嗔邪偽奸詐百端。惡性難侵事同蛇蠍。雖起三業。名為雜毒之善。亦名虛假之行。不名真實業也。若作如此安心起行者。縱使苦勵身心。日夜十二時急走急作。如炙頭燃者。眾名雜毒之善。欲回此雜毒之行求生彼佛淨土者。此必不可也。何以故。正由彼阿彌陀佛因中行菩薩行時。乃至一念一剎那三業所修皆是真實心中作。凡所施為趣求。亦皆真實。』
好,這一段是善導大師在疏裡面跟我們解釋的至誠心, 簡單講「至者真,誠者實」嘛, 講的就是要至誠心就是要真心嘛,要有真心,那我們凡夫其實是沒有辦法發起真正的真心。靠自己是沒有辦法發起真心,因為我們凡夫的這個身口意三業,所謂三毒為體啊,我們即使到…就一般凡夫來講,除非你是乘願再來,如果是凡夫來講,我們修到老,修到死,等到那一刻啊,還有沒有貪嗔癡?有。所以還是沒有真心,如果靠我們自己要淨化這三毒啊,那真心顯現那是不可能的。
一般修行也要無量劫嘛,再顯發真心啊,所以當然還有方法,如果沒有方法不可能在這裡開示,所以在這裡講的真心其實有一個關鍵,這個真心我們整個來講這個三心,我們先解釋整個三心來講,有分「自力三心」跟「他力三心」。自力三心,這個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就靠我們自己要生起這個真心啊,真信真願也是很難,隨便一考就倒了。
今天那聽了很有信心,哎呀,對我有信心,對極樂世界有信心,我真的願意去,真信哦,你們現在相信哦,覺得很有信心,對不對?改天會長不一定指我們袁會長,某某大德很有代表性有學問的人,或者甚至於說隔壁老王跟我交情很好認識二、三十年,人家修那麼久他跟我說: 不行呀! 哪有那麼簡單? 你業障那麼重。
哇,慘了他這個,一個身份地位,哎呀我講那麼多,好一個跟我交情這麼好,他來勸我絕對沒有錯,哪你說這個信是不是真的?動搖了,對不對?,能不動搖的人,講一次不動搖,兩次三次一百次你看動不動搖? 你的信心就動搖,所以我們生起的信願其實都不穩定,那不穩定就不是真的嘛,會變就不是真的。
說是真願現在馬上走要不要去?可能有幾個啊,但是你說全部嘛,可能我相信每一個人來這裡聽課的人都差不多都有發過願: 「我願意去極樂世界。」但是你們這些願是真的嗎?如果是現在說走就走那個是真的,除此之外那可不保險,你就難免會想一下,哎呀…我的錢還沒有花完,哎呀…我的遺囑還沒寫好呢,怎樣怎樣的,你只要有一根草還留戀,那個願都不是真的。
一根草比你去極樂世界重要啊,這個願怎麼是真的呢? 一考就知道了嘛,馬上考倒啊! 而且十之八九都是這樣,因為我們是凡夫嘛,可能我沒有幾個老菩薩,還有是真願,所以怎麼辦? 這三心我們發不起來啊,有辦法! 這個善導大師教我們的就是靠「他力三心」。
弟子志祥恭敬節錄 仁敬師父審定
(十之二)自力三心跟他力三心
如果沒有靠他力三心,我們凡夫就像善導大師這裡剛剛內容講的: 「雖起三業。名為雜毒之善。」即使我們看來很精進整天念佛,做布施也要求生,但是因為我們內心三毒嘛,沒有真心啊,所以「亦名虛假之行,不名真實業也」。如果要「欲回此雜毒之行,求生彼佛淨土者,此必不可也」沒辦法! 所以為什麼他宗祖師判說要上品上生都是菩薩才能做得到,他是從「自力三心」,自己凡夫,自己發起這個自力三心,真信真願這確實是凡夫所做不到,所以他們會推測到,這個是菩薩才做得到。
事實上菩薩也做不到,因為到極樂世界,到佛的淨土,那個是要絕對的清淨,你就是菩薩等覺菩薩, 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還是要迴向,靠佛力才能往生。你看普賢菩薩不跟我們做表演,祂也要迴向,祂去極樂世界也要迴向,所以靠自力三心其實沒有人去得了,一定要靠佛的願力成就,靠阿彌陀佛加持,等覺菩薩況且需要,更何況是我們。
所以這個修法不是教我們依自力三心,不是靠我們自己生起這三心。那麼如果是靠他力三心那就很簡單,我舉一個例子讓大家體會一下,為什麼一直強調這個法門是百分百要靠佛力要信佛,這個信願“信”啊,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講的六信,他是方方面面都講,信自、信他、信理、信事、信因、信果。
他是是方方面面都講,但是我們這個法門真正要信的是“信他”。這個是關鍵,也就是信他力“佛力”。這個情況就像什麼? 就像我們是一滴水,我們這個水非常的濁惡,充滿了貪嗔痴三毒,可是一旦流入到大海水,是阿彌陀佛的大願海裡面馬上被淨化消毒,結為一體,我們也變成大海水,那麼阿彌陀佛祂的三業是…都是清淨的。
早就清淨的才能成佛,所以我們只要靠上佛,跟阿彌陀佛合二為一,信他就是靠他,跟他合二為一的方法,我們百分之百不懷疑,把身心一切都交給阿彌陀佛,這給就是跟祂合二為一,你要相信你才會交給祂,把生命都交給祂,你願意把生命交給祂表示你真的有真信,你跟祂靠上了,你會常常有一些感應,不管是看到的或者內心感受到,我們當下可以跟佛感應道交這個時候就是真信現前。
而這個真信每個人感應深淺就有不同,但是就是你真正有嚐到那個味道,這個時候也就是無生法忍的境界,信喜悟忍: 信忍,喜忍,悟忍,忍是忍可,已經有那個境界契入。所以這個三心我們要如何具足,關鍵是要依他力三心,還是靠佛力啊,三心的修法都是一樣的,靠得越緊百分之百相信,真的連命都可以不要交給阿彌陀佛安排,這個信是百分之百信。
弟子志祥恭敬節錄 仁敬師父審定
(十一)身心一切都交給阿彌陀佛
如果半信半疑,那肯定差一點,至少還有信,完全不信的,感應不上,那就不是這個法門根基。那你感應越強,當然感得的果報就越殊勝,為什麼會有蓮花苞胎裡面? 這個善導大師把它形容是宮胎,也是我們這個《無量壽經》裡面講的邊地疑城,這個都是屬於蓮花花苞裡面,就是因為有疑嘛,疑什麼,疑信佛智,對不對?對佛懷疑沒有百分百相信。
但是有一點信,也真的願,所以還是會生到花苞裡面先包起來,等到你那個疑心解除了後就花開見佛,然後品位就比較差,就有三輩九品之分,根據你的疑心深淺,你的善根福德深淺而有這個九品之差,那麼包在花苞裡面時間就不同。
如果我們是百分之百依第十八願百分之百靠佛,什麼也不想了,一心一意的老實念佛,把一切身心乃至於生命全部都交給阿彌陀佛。我心裡面天天想的,就像印光大師把死字放在額頭啊,天天提醒自己,時時提醒自己我就是要一心一意要靠佛力往生,佛絕對會來接我,沒有絲毫懷疑,那這樣的話往生是立刻花開見佛。
蓮花來,阿彌陀佛拿蓮花來也沒有包起來,是從頭到尾是開著的,立刻花開見佛。你見到佛心嘛,對佛沒有懷疑,然後帶着你的這個坐上蓮花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直入報土。阿彌陀佛是報佛啊,極樂世界是祂清淨心所顯現啊,祂是報佛當然住報土嘛,我們跟祂合二為一當然住報土啊。而且極樂世界純一報土,不是天台宗所判的四土,但是他要那樣判也可以,從他的角度來判嘛,因為他用自力修戒定慧,然後根據自己的功夫深淺,清淨心的這個深淺,所判的四土,那是另外一種修法。
弟子志祥恭敬節錄 仁敬師父審定
(十二)真信真願接受 果報最圓滿最殊勝
我們淨土法門依善導大師講的修法是靠佛力,是直接跟阿彌陀佛,真的乘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我們融入祂四十八願的大願海,跟阿彌陀佛一起的時候,祂住報土我們當然住報土啊! 所以大家不要執著在文字上,文字上它有各有時節因緣,那個它有境界不同,各有境界不同,這個是最圓滿最殊勝的。
果報最殊勝,那這樣也才符合一往生諸善上人,俱會一處,一生補處啊,身相跟阿彌陀佛一樣等等的,這些所有的功德利益受用,等同佛嘛,一往生就等同佛嘛,如果我們沒有跟阿彌陀佛合二為一,我們憑什麼等同佛啊? 我們沒有融入祂的功德當中,我們憑什麼一切受用,功德智慧跟阿彌陀佛立刻都一樣。所以這個是我們講的最殊勝是這個樣子,上品上生真正可以得到。透過阿彌陀佛這個願力加持,而我們真信真願--接受,百分之百全部接受。那果報就是最圓滿最殊勝。
如果你要靠自己的力量,自力這樣迴向也可以,等於是這部經裡面所判定善,定善、散善,所有的修法,你要修定迴向也可以,你修淨業三福迴向都可以,但是這個果報會不同,因為你信心比較薄弱。你會想要靠自力修行,再迴向的人通常對佛的信心就比較弱一點。為什麼? 可能靠佛還不夠還要我自己修一點再迴向才夠力,這個是潛意識裡面就有這樣的一個信心薄弱的一個顯現。可能自己沒有察覺到,你如果覺得對佛完全不懷疑啊,信心十足你幹嘛還需要靠自己來迴向?
但是這個並不表示其他我們都不做,斷惡修善念佛都不用,不是哦! 這個是理事無礙的境界哦,事相上照做,有他的因果,修十善有十善的因果,修戒定有戒定的因果,但是這個不是拿來迴向往生的資糧,往生的資糧阿彌陀佛全部都包辦了。
弟子志祥恭敬節錄 仁敬師父審定
(十三)迴向到佛國是要百分百清淨
而且即使我們修了一生,我們也真的沒辦法累積一點點可以迴向到清淨佛國的資糧。我們其實也沒有這本事,所以你也不要想著說: 我們還要靠自己,哦再累積一點,再酬多一點這樣子比較夠力,功德力比較大一點。
印光大師講我們凡夫有何種力啊,唯有無始劫以來的業力。也有力是 “業力”,隨業流轉。我們修到死,我們的三業還是不清淨的,哪來功德迴向? 你迴向是要清淨的,絕對清淨的才可以迴向佛國。如果迴向人道這樣就可以了,迴向天道十善,我們要迴向到佛國是要百分百清淨的,我們這一輩子做不到的,何來功德可以迴向?
雖然認清這個事實,老老實實真的百分之百靠佛。不靠佛也沒有辦法,我們其他力也使不上。那麼雖然使不上,可是我們三福,戒定都要盡量做。這也是同樣道理,你對佛的信心越強,你感受到佛力加持,你身心柔軟;你當下因為報佛恩,因為你法喜,你有信忍,有喜忍,有悟忍,你自自然然這一些事相上的東西,戒定慧,這個三福,這些你都會盡量把它做到最好。歡歡喜喜的做,一點也不勉強,而且效率更高,效果更好。這個是我們淨土法門修法,一個最捷徑的一個奧妙之處。
如果從這裡下手先感得佛力加持,先對阿彌陀佛產生絕對信心,其他的自自然然就可以做得很好。這個是靠佛力加持幫助我們斷惡修善淨化三業,這個是最有效的一個方法。如果你沒有辦法感應到佛的加持,你靠自己這樣子下難功夫去修行,大家都知道修行很難,不是那麼簡單。叫你今天禁語一天就好,不要造口業你都不可能,不小心脫口而出了,習性! 那麼簡單「修行」我們都沒有資格講修行,嚴格來講,勉強講出家才算開始修行,如果在一般正統的僧團,因為時時刻刻都有戒律很嚴格。戒律女眾三百四十八條,男眾兩百五十條,身口意給你約束著,那裡犯馬上就有人提醒你,那個才是叫修行的開始啊。
有居士問廣欽老和尚,我們在家居士怎麼修行? 廣欽老和尚就說:「在家人哦,好好念佛,好好修福就可以了啦。」他講的很客氣,就可以了啦,其實意思就說根本談不上修行,你怎麼修行? 不造業都很難,還怎麼修? 修行啊! 所以經上講善男子善女人啊,真正談到修行人,這個稱號我們都不敢隨便自稱修行人,修道人這不是世間一般人可以比的。
所以,事實的真相我們要認清楚,然後我們才會真正能夠掌握到淨土法門的下手處,就是要靠佛力。這個三心也是要依佛力,「他力三心」我們才有可能學習。因為善導大師跟我們講,確實三輩九品就是針對凡夫;不是像他宗祖師,如果他宗祖師,他說上輩是菩薩,那是依自己修行,依自力三心。那我剛剛講依自力三心也去不了,所以真的如果去也是同聖凡居土,就是很低的一個,不是直接契入大菩薩,阿彌陀佛的這個法界。
弟子志祥恭敬節錄 仁敬師父審定
(十四) 三輩九品都是針對凡夫
善導大師講到這個三輩九品,它是在於品位的高低。三輩都是針對凡夫,那品位高低在於遇緣之不同: 上輩三品啊,是遇大凡夫;中輩三品是遇小凡夫,這個小包括世間福也就是三福裡面的世福,就是世間善法;小就是小乘法,遇大就是大乘法,下輩三品是遇惡凡夫。那麼我們今天修學淨土法門這個是大乘法,我們遇到的緣是大乘的緣,跟它相應也表示我們是大乘的根性。
大乘的根性心量比較大,因為我們要發菩提心,不是只有自己解脫,還要乘願再來度眾生。所以,其實我們往生應該都要上輩三品才對,那為什麼老和尚他講過很多同修,現在人的根性大部分真的往生都在中輩,也有可能。那是因為表面上我們是學大乘法,但是內心裡面還是像自了漢,還是自顧自己,這個心量還不夠大,菩提心沒有發的很好。
所以這個不是看表面,論心不論事,以論心為主,那麼往生中輩,那就是說你心量小。那當然就像善導大師講的這個中輩三品,就是屬於小乘的或修世福的這些人,沒有發大菩提心的,這個三輩九品是這樣來的。如果是他宗祖師那是看念佛功夫,戒定慧等等的…這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那照善導大師講的我們應該都要在上輩三品,上輩三品當中,只要我們具足至誠心,真信真願更加懇切真實,那肯定要上品,不難啊! 不要嘴巴想往生,結果是假的。那就不是真信真願,這個是自己可以掌握的,所以要上品上生還是上品下生隨便你,我們自己可以掌握的啊,不要不敢承擔。
這個完完全全是阿彌陀佛送給我們的禮物,我們的大慈悲父啊,無條件送給子女的。繼承財產,不會跟你計較還收財產稅,遺產稅,沒有任何條件,只看你要的多還是要的少。你要上輩上品上生就可以,你要小心小量,那你就中輩,甚至於造惡眾生阿彌陀佛也不捨棄,你迴向懺悔,悔過得生,一樣可以往生,但是品位就比較差。所以這個三輩九品其實它所包含的對象就是十方眾生。任何一個人都不捨棄,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往生的。只是差別在於品位高低,品位高低也是我們可以決定的,那當然如果你沒有聽到善導大師的講法你也不懂,這是正確的一個修法,最核心最簡單的一個修法,他宗祖師教法比較難,他們有他們時節因緣,所契的根性不同。
用比較難的方式去修我們自己很累,而且一萬的人當中難得一兩個可以去。如果沒有遇到善導大師的修法,也是沒有那麼簡單,要往生確實不容易,我們也看到這麼多人念佛往生有幾個?這個關鍵要掌握到,品位要高就在這個三心,那能不能往生在於信願之有無,信誰?信佛!
光是信我們有佛性是不夠的,這個當然也可以信,但是往生的力量不是在於信我有佛性,我們都知道信我們有佛性這是事實,但是大家還是一直在流轉,對不對?還是一直在輪迴啊! 還是在煩惱,有佛性是沒錯,問題是那個灰塵去不掉。所以要信他,信他信阿彌陀佛願力,願願真實。我們只要接受不懷疑那個力量,功德力就可以加持在我們身上,我們身上的灰塵就可以去掉佛性上的灰塵,一往生到極樂世界就等同阿彌陀佛 。
弟子志祥恭敬節錄 仁敬師父審定
(十五) 深信我們現在就是罪惡生死凡夫
要成佛其實也不難,真的不可思議,你沒有遇到這個緣,你就生生世世無量劫在流轉;遇到了你想通了,你接受了,這一生就成佛,而且不止是等到往生才解脫,當下可以證得不退轉,即時入必定。龍樹菩薩的判教,我們八宗共祖的龍樹菩薩判為淨土法門是易行道,淨土法門之外是難行道。這個易行道是即時入必定,當下可以證得不退轉,跟善導大師講法是一樣的,善導大師講法這個都有師承的。
這個三心如何發起?如何能夠獲得上品上生的果位?不難,那麼信佛的關鍵就是真信真願,這個是我們要下功夫的,也不是說好呀我要信,那這樣說完了算了,什麼也沒做,那不行! 那這個信願也不是真的。信願是需要我們每天不斷去增長的,透過斷惡修善,透過持戒念佛,透過相關的開示熏修,不但天天保持我們信心不退,而且還信心不斷增長。
善導大師在《四帖疏》裡面教導我們很多,很清楚在事相直接教導我們如何生起真信真願,接下來的深信,善導大師有解釋: 「二者深心,言深心者,即是深信之心也。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已來常没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缘。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這一段很重要。善導大師在四帖疏裡面教導我們要如何深信的開示有很多,我們只是舉出幾段,這一段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很直接的。他用不同的角度來增長我們的身心,啟發我們信心,他說: 我們首先一定要能夠深信我們現在就是罪惡生死凡夫,而且無量劫來一直在輪迴,從來沒有機會出離,這個是很殘酷的現實,事實真相。
善導大師教我們看清楚,真正承認了,看清楚不再自以為是。不會覺得我自己還有能力開悟證果,我自己這個業障還沒有那麼重…其實很多都那麼想,傲慢心。所以這個是很大的障礙,如果你有那些心念你就沒辦法對佛生起真信。所以一定要看清楚這個真相,我們確實是無量劫以來一直在輪迴,到現在…到現在看說「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我們看看我們這一生造的那些業,都是三塗的業,或者是下輩子讓你再輪迴得人身好了,好像覺得自己念佛人應該沒有那麼壞對不對?再給你人身好了,你做人還是造業,還是五欲六塵,所以有沒有出離的因緣,下輩子再下下輩子,你還是沒有出離的因緣而且每況日下,這個確實是事實真相。
弟子志祥恭敬節錄 仁敬師父審定
(十六)清楚這個事實真相
蕅益大師是我們律宗的持戒精嚴的祖師大德,他在最後一場講演,六十多歲的時候他形容自己,這一生修行一年不如一年,把自己形容到簡直連畜生都不如…當時我一看怎麼可能? 他怎麼可能這麼壞? 這形容也太過分了吧,很難去接受,很難去理解,但是後來我慢慢可以理解到,他一點也不誇張,一點也不過分。
人家是因為心清淨,持戒精嚴,智慧增長了,看清楚真相了。不像我們迷迷糊糊看不懂,這是他的功夫,他修學有功他才看得清楚這個事實真相。他持戒到精嚴,他形容自己只是優婆塞,把自己當是居士,自己修行的這個境界,持戒的境界頂多是,他說這個境界他還沒辦法持得圓滿,可見他是多細微,人家觀察多細微。
這個標準是很高很細的,我們凡夫還自以為還不錯還是善人,我們根本沒有一個是善人,不但不善而且還是罪惡的,非常罪惡的生死凡夫,這是事實。一般很難體會到,善導大師教我們要常常在這方面去觀想去體會。一天比一天覺得自己越來越感覺到自己真的很惡,那就表示你的道業在增長,你的智慧在啟發,看清楚啦,不再迷迷糊糊過日子,因為這是真相啊。
真相看到了,當然智慧就開,那麼當我們真的體會到,我們真的沒有機會出離,我們是不是比較容易死心塌地的靠佛? 所以二者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這個時候反正你也沒路可走沒得選擇,不管你信不信,你都願意相信,最初最薄弱的信,就是勉強的強信。
弟子志祥恭敬節錄 仁敬師父審定
(十七) 體會極樂世界莊嚴美好、祈求往生極樂世界
像我第一次聽到,老和尚介紹《無量壽經》這麼美好,極樂世界吃飯也不用煮飯,也不用炒菜,動一個念頭飯馬上現前,吃完不用洗碗。我最討厭洗碗了,所以我聽到這個我就很開心,然後又形容極樂世界思衣得衣,思食得食,心想事成,我就想怎麼可能?越想越離譜,這麼完美的地方,童話故事的形容都沒有那麼好。
我們小時候就喜歡看童話故事-- 格林童話,什麼白雪公主,白馬王子,他形容夠美吧!極樂世界這一些形容是我們想像不到的,想都不敢想,做夢都夢不到的。但是當時為什麼我會立刻要求生極樂世界,你說馬上契入不可能,善根沒有那麼深厚,可是我要求我自己一定要信,因為這個地方我一定要去,這麼美就算是假的好了,我們也沒有損失,何妨?不妨信信看,這個叫強信。
剛開始勉強自己信,因為這個世間太苦了,太濁惡了,只要有其他的機會我們都抓住不放,更何況有這麼好的機會值得一試,這叫強信。我們一定要要求自己相信,不要一個疑心那麼重,人家跟你講什麼第一反應就是…真的嗎?然後這個越想越懷疑,甚至於人家對你好的,真的想幫助我們的,給人家想成很壞,你有什麼居心,你怎樣怎樣,這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凡夫這個貪嗔癡,接下來就是慢疑,傲慢跟疑心這個毛病很重,這個習氣毛病很重。所以我們有必要勉強自己一定要相信,剛開始勉強相信,到最後你真的會感受到確實我們除了靠佛之外沒有第二條路可走。
弟子志祥恭敬節錄 仁敬師父審定
(十八)認清自己處境就像二河白道的念佛人
善導大師在四帖疏裡面還有講一個「二河白道」比喻,就是講這樣的一個情況,這種心態,他勸我們要這樣像二河白道念佛人一樣,要去體會我們後面沒有退路,而且追兵、冤親債主一直來,那麼釋迦世尊告訴我們這個法,你只要往西邊走,前面有阿彌陀佛,雖然這個白道,二河白道是兩條河,水火代表貪嗔癡,中間一條很窄白道代表一點點善根勉強的相信。這種情況之下,反正自己好好想一想,四面楚歌這個旁邊後面冤親債主步步逼來,即使我要站在原地不走也馬上必死無疑。即使我們不聽世尊告訴我們前面的一條路,解脫的路,即使我們不想聽不想相信,你留下來也是死路一條。反正沒路可走你就衝吧,當這個決心一下,信願一發,那個時候開始往前走的時候就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
那個時候的內心就開始有種種…因為接收到佛力的加持,那種信喜忍的境界你就可以品嚐到了。所以不管我們現在信心,信願行有多薄弱,我們要勉強自己,一定告訴自己我們確實沒路可走,一定要發起信願。等到我們決定要發起信願的時候,那個心一發就能夠接收佛力加持,然後念念當中我們信願自然會增長,而且你會體會到真的有真信真願的成分,那就符合上品上生的條件。
弟子志祥恭敬節錄 仁敬師父審定
(十九)用心去感受讓自己生起大慚愧心
「再來就是決定深信彌陀經中十方恒河沙諸佛正勸一切凡夫決定得生」,這個是另一段教我們深信的方法。彌陀經同修都讀得很熟,裡面六方諸佛、十方諸佛都在勸我們,出廣長舌相給我們作證明,證明釋迦世尊跟我們的開示的淨土法門絕對是正確的,我們只要依信願行必定往生。
大家都讀得很熟,可是有沒有真信,不要說世尊一尊佛給我們證明給我們開示,十方諸佛都來出廣長舌相來證明了,我們還不信。看我們罪惡有多重,真的是不信,你自己想想你自己有沒有信,有沒有把這些佛放在眼裡?沒有啊!隨便隔壁老王說一句你信心就退,真的有真信是不會退的,不會人家跟你講一下就動搖。
這個是事實啊,我們沒有信,所以我們連佛講的話都不信,更何況我是小法師,所以我沒有講什麼話,我只是引經據典來講,跟大家互相勸勉。佛的話我們都不信,所以我們不敢,也不敢發願度眾生,我們哪有能力度眾生,眾生沒有那麼好度,貪嗔癡慢疑堅固,十方諸佛勸了半天,老和尚講經五十多年,勸了那麼久有信嗎?有幾個真信,真不是人家講的不好,是我們業障太重。
所以我們是不是罪惡生死凡夫?是,這是真的。當我們體會到的時候我們就會很嚴肅,自己會生起大慚愧心不敢再驕慢。你那個傲慢心當下就折服徹徹底底,自己要用心去感受讓自己生起大慚愧心,面對現實看清楚真相,我們連佛的話都不信,你看多麼沒有善根,那怎麼往生,不得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弟子志祥恭敬節錄 仁敬師父審定
(二十)完全是靠善根福德
說沒有條件也有條件,這條件不是靠我們的力量,說沒有條件是因為我們不是靠我們的力量功德力。所有的條件是你要具足善根福德因緣,因緣就是你要遇到這個法門,你遇不到你怎麼往生,是當然有條件。有這條件,那麼遇到了你要怎麼相信,有善根又夠深厚你才能相信,你要能夠順順利利的,堅定不移受持這個法門,那你就是有福報的人。最大的福報是有錢又有閒,整天從早到晚念佛,念得住,現在有人跟你護關,那麼關房給你在裡面念佛你也念不住,也沒有福報,別人伺候你,那個福你也享不了,所以要有善根福德因緣。
所以我們這個法門,說往生很簡單,說難也非常難,簡單是說如果我們已經累積無量劫的善根福德,那麼這一世的因緣成熟了又遇到了,說走就走啦,很簡單,真的沒有任何條件。難是難在,如果我們是善根福德不夠深厚,那跟你說破嘴講一輩子,天天勸也是沒用的,說難就是難在這裡,不信!難信之法,我讀過佛學研究所,親近的都是教育局立案肯定這個研究所的教授、同學,哇! 他們的業障比我們還重,為什麼?他們不信! 對於淨土法門很多都是輕視的,哦這個叫…就佛法來講世智辯聰。
真正有智慧的人善根,我們這個法門上根下愚之人能相應,真正智慧到一定程度的人,沒有不信這個法門,看得懂。識貨看得懂有能力認識這是寶珠,而不是玻璃珠,不要以為這個法,這真的難信,學問越高的人反而越不容易信,那個是聰明自以為是,自己的知見所知障很重。
所以這個法門成就是靠完完全全是靠善根福德,你才能夠接受佛力加持。一下把你從幼稚園直接拉到研究所博士,讓你畢業,這完全靠佛力所以我們真的要信佛,冥冥當中要體會我們跟佛的關係,佛的慈悲願力來增長我們的信心,感恩心,依靠的心。
弟子志祥恭敬節錄 仁敬師父審定
(二十一)常常記得跟阿彌陀佛拉近關係
什麼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很多人受了儀式,但沒有真正皈依,真正皈依的人絕對不會墮三惡道的,你光是受了三皈依而已,你還不要靠阿彌陀佛,你只是皈依三寶,果報就是能夠絕對不墮三惡道,憑什麼?憑你內心有依靠,你真正內心相信三寶,你願意依靠祂,你知道三寶有力量那就會產生,真的就產生你可以接收到這個力量,就不會讓你墮到惡道去。你什麼都不用做,也不用修,你光是依靠三寶這個信念果報就這麼殊勝。
但是很多人都沒有真正皈依,只是一個儀式而已,那個沒有用,所以這個皈依是很大的學問。我們淨土法門要皈依的對象就是阿彌陀佛,就是四十八願。要在這方面天天努力下功夫增長自己的信願,對阿彌陀佛要不斷去拉近關係,拉近距離,你越認識到佛,祂的智慧祂的慈悲,你就會越感恩,你就會…越有一種依靠感,幸福感,解脫感。法喜、信心各個方面都不斷升起,你的願生心也會越來越強,你會跟阿彌陀佛很親,也想趕快去,會啊!就像想要見情人一樣,一刻也不想待,不想等,對不對?祖師大德苦口婆心勸我們,有人把阿彌陀佛當情人、當父母也可以、當好朋友,你自己去觀想,這樣的話是不是很會感應?
如果我們天天不想阿彌陀佛,嘴巴念阿彌陀佛可是沒有感覺,不知道祂是一個活生生的一個聖人。祂跟我們的關係是這麼真實,你感受不到那就很沒有親切感、很生疏,如果這樣的話,即使念了一輩子真的阿彌陀佛來接你,你還覺得跟祂不太熟,不好意思坐在蓮花上,感覺不是很奇怪嗎?
所以我們要怎麼修? 首先一定要常常記得跟阿彌陀佛拉近關係,這個是至誠心的表現。你有誠意要修習這個法門,有誠意要願生極樂世界,有可能不跟極樂世界教主拉近關係? 這個至誠心要表現到行為上面,真信切願要表現到行為上面,除了斷惡修善、持戒、念佛之外,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常常跟阿彌陀佛去契入祂的心。真的當我們契入到佛心的時候那個不得了,我們當下的境界是很高的,而且這個法門它有一個道妙暗合之處;當我們百分之百把身心都交給阿彌陀佛,依靠祂,完全皈依祂的時候,我們當下我執就破了。
這叫不修而修,這個理論很高妙,這個道妙暗合,不知不覺我就沒有了,把自己溶入在阿彌陀佛的願海裡面,這個是破我執最快的方法。那個境界一下就提高了,不覺得在修行,這是阿彌陀佛願力善巧,祂有辦法讓我們一生就快速成佛,因為我們本來就有佛性,只是把障礙去除了,佛性就顯現。所以阿彌陀佛真的是最善巧的老師,我們只要聽話很快就成就,這不是很玄妙迷信,祂是真的教我們顯現我們自己的佛性,讓我們得到無量的功德。
弟子志祥恭敬節錄 仁敬師父審定
(二十二)下手最關鍵還是深心
而最後我們也會明白我們跟阿彌陀佛是自他不二,一體的,本來就一體的。這個理事很深,所以這個三心,我們下手最關鍵還是深心。也就是深信,我們要想辦法怎麼樣深信,你越信佛你這個願生心越強,這個是一個很關鍵的一個方向。所以善導大師在這方面給我們交代很多方法,另外一方面就是從願這裡也可以下手。
我們自己要常常觀想這個世間真的很苦,你能夠想到一刻都不想待了,那你能保證往生,而且上品上生,你能夠自己常常每天鼓勵自己。看到旁邊這個人對你這麼好,你就要那麼想…哎喲,這個冤親債主是要來拖著我,千萬不要給他迷惑,不要被他這個順境給騙了;然後又觀想這世間的苦,樂都是虛假的,是會變化的,苦是真的。
然後最好也把遺囑趕快寫一寫,把一些你會去牽掛的東西,有可能會牽掛東西趕快先處理好,做好萬全準備隨時往生。這個願生,這個切願,是我們要下的功夫,這兩方面下手是最直接的,不斷的從佛這一邊去增長信心,因為我們是靠他力的,靠佛力。所以我們信心的增長要透過對佛的認識,這方向來增長信心。那麼願生心呢? 透過我們現前的處境幫助我們趕快放下,這兩者相輔相成的。相輔相成的,這就是祖師講的 : 「潛通佛智,道妙暗合」 的修法,裡面有很深的道理。但是,幸好我們不用懂那麼多,我們只要照做就好,如果這個道理都要懂,那學到來鬍鬚白…更何況你學一輩子,老菩薩也不懂,所以道理確實不用明白,只要聽話。
在觀經裡面也讚歎念佛人是人中芬陀利華,觀音勢至為其勝友,當坐道場,生諸佛家。看我們什麼都不懂,世尊就讚歎我們是人中芬陀利華,我們只要願意聽話,真正有照做,真正是心心念念老實念佛,一有空就念。那個願生心,雖然剛開始還不是很真,很薄弱,但是我一直天天想要增長它,這樣的人當下就是世尊讚歎人中芬陀利華。我們時時刻刻都有二十五位像觀音菩薩這樣大菩薩日夜守護我們,日夜守護。祂們都不用睡覺了,非常的,我們是人中芬陀利華,祂照顧無微不至,祂哪裡肯休息離開一刻,把我們保護得很好,一直到我們順利往生為止。看我們身份有多尊貴,福報有多大,所以不用想說…哎呀,要去把道理搞清楚,我們當下接受我們就是這樣的人,福報就會現前。
好,時間到了,明天繼續學習。
阿彌陀佛。。。
(第二場完結)
弟子志祥恭敬節錄 仁敬師父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