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論講記
- 2001年於新加坡淨宗學會弘法培訓班習講無量壽經_法會聖眾第一_玫萱習講(仁敬法師)
- 2004年於台中生命電視台主講_釋教三字經節錄
- 2010年馬來西亞_四十八願要義講記
- 2010年馬來西亞_觀無量壽佛經要義講記
- 2010年馬來西亞主講 佛說阿彌陀經要義 講記
- 2010年馬來西亞_印光大師文鈔 講記
- 2011年印尼北干圓緣寺_無量壽佛經要義
- 2011年馬來西亞_觀無量壽佛經 上品上生章 要義講記
- 2012年淨土教道次第廣論班課前預習教學文章
- 2012年馬來西亞_淨土教道次第廣論大綱要義
- 2013年馬來西亞古來_隨師行佛門弟子規
- 2013年新加坡_隨師行佛門弟子規 講記
- 2013年印尼北干_隨師行佛門弟子規 講記
- 2013年馬來西亞麻坡_隨師行-佛門弟子規要義
- 2013年加拿大多倫多_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 講記
- 2014年印尼北干開示_佛說阿彌陀經要旨深意
- 2014年美里居士林開示_佛說阿彌陀經奧旨深意
- 專題講記
- 佛一
- 釋愛(仁敬)比丘尼以佛法觀評時事
- 2010年馬來西亞_念佛超度及助念之方法 講記
- 2010年馬來西亞_瑜伽拜佛的功德與實效分享 講記
- 2010年馬來西亞_淨土思想研討班的研討方式與原則要義
- 2010年馬來西亞_瑜伽拜佛的方法與修行之道 講記
- 2012年馬來西亞_往生信心成就的心境略談
- 2012年馬來西亞主講_三時繫念要義
- 2013年新加坡南普陀寺_當下離苦得樂的方法
- 2013年馬來西亞_如何建立必定往生極樂成佛的信心
- 2013年馬來西亞麻坡_食存五觀 講記
- 2013年加拿大_教授瑜伽拜佛 講記
- 2013年多倫多_精彩現場佛學答問
- 2014年新加坡_藥師琉璃光如來之十二大願與西方極樂淨土相應之處
- 2014年埔里淨塵精舍 當下建立往生信心的要門講記
- 2014年馬來西亞_石山佛教會開示
- 2015年巴西美景巿芒果樹國家公園講座_ 身心靈的淨化與環保
- 2015年武漢蓮溪寺_對僧眾法談參學心得
- 專修淨土十六年的心得報告
- 2015武漢孝感蓮台寺佛教機基地佛七開示
- 2015年巴西聖保羅彌陀寺_念佛成佛的成就關鍵
- 釋愛-仁敬法師主講2019年9月6日馬來西亞昔加末八關齋戒佛學問答
- 釋愛-仁敬法師主講2019年新加坡_啟發本能大愛的實境練習
- 釋愛-仁敬法師主講2019年9月28日馬來西亞昔加末開示問答
第八場 【第35至48願】
(一)警惕自己時時要具備行道的氣度
尊敬的王理事長慈悲,尊敬的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
昨天晚上,我們講到上一段經文裡面,說經行道的意思。我們接著再把意思講完,前面講到說經,光是說經,自己沒有做到,這樣還沒有辦法深刻的感化別人,所以就必須接著要行道,如何行道呢? 行道就是身教,就我們念佛人來講,就是要對自己往生有把握,對佛要有信心,具備這樣的狀態,我們自自然然就能夠散發出行道的氣度,自自然然就能夠產生攝受力。如果有因緣,我們能夠盡心盡力,把自己的心得和人分享,也能夠勸別人求生淨土,這個就是在行道。
只要我們真正發起菩提心,接引眾生成佛,那麼上一段經文裡面所講的智慧辯才,自自然然就會湧現出來,不用等到往生極樂世界,就能夠得到。所以同修不用擔心,唉呀…我的口才那麼差,怎麼出去勸人念佛?就像我們昨天提到啊! 那位老菩薩,我看她喔! 很安靜,這個口業守得很好,但是她卻不知不覺當中就已經度化很多人,特別我們現在的人啊! 這個習氣毛病很重,你講再多講的再有道理,不見得有效果,所以行道比說經更重要。
弟子蓮英恭敬節錄(仁敬師父審定)
(二)無私布施感得殊勝的果報
我們老同修都知道,種甚麼因得甚麼果,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我們想要感得智慧辯才,當然要種法布施的因。所以我們平常,最重要每天要薰修。不但我們自己對往生要有把握,這其中的方法,理論最重要是自己的體驗,要能夠說得清楚。 所以,就是透過每天不斷的薰修,那麼平常出門,隨時隨地身邊都要帶幾片光碟,像我以前流通。
初學的時候,成立流通社,我是天天都在跟人做法布施,出門哪、車上啊…隨時都是好幾箱法寶的,除了自己經營的流通處之外,在外面同時,這個流通法寶的點啊,平均大概高達十個地方,每天像業務人員一樣去補貨,去檢查看看流通的狀況如何,也隨時把法寶在整理的放的整齊,那麼我們平常啊,家庭主婦啊,或者是平常工作忙,其實只要用一點心,你還是可以做,經常跟眾生結緣做很好的法布施,就看你有沒有用心,所到之處都可以跟人家結緣。有些地方比較清淨的,認識的你就跟他提一下,可以放一點法寶在這裡結緣,不用多啊,十片、二十片都可以啊,不一定要做那麼專業啊!隨緣做,你做得很輕鬆,很自在。而且你會發現,你啊,到處在跟人家結善緣,天天都很歡喜,不知不覺你那些冤親債主都不見了。這個果報很快,而且很殊勝!這是我,我個人,也可以做一個證明。
我在大概1995年左右,前後我就聽聞老和尚講無量壽經之後呢…我就立刻發心將近兩三年的時間,我是全心全力投入法寶流通的工作,當然這個期間,天天聽經聞法。念佛、拜佛、背經,這是基本的功課。
平常很少到僧團走動,所以僧團的狀況完全不瞭解,偶爾一個月到臺北華藏圖書館參加一次共修,共修完以後就回家。對於這個道場的狀況不太瞭解,而且跟同修也很少交談,就這麼樣兩三年的時間而已,就能夠感得很殊勝的果報!
甚麼果報呢?就是有一次,這個假日,因為自從發心學佛,念佛之後一心一意就想要求生極樂世界,所以老和尚講啊: 不可以看電視,不可以聽廣播,這個對我來講都不難耶!甚至於連最喜歡的看電影也都沒有了,就轉變成甚麼娛樂呢?假日就只有到道場去逛道場,看看有沒有新的法寶要補貨啊!我做得很專業,好像當做是一個工作。
那有一次就是到華藏淨宗學會信義路,悟道法師的這個僧團,那一次也是純粹就在假日的時候,想要去看看法寶,沒有其他的念頭,但是就在因緣際會之下,大眾的一個成就促成,那麼那一次,就跟悟道師父結了緣,才談了半個小時,我就莫名其妙就決定出家了。當時決定之後,三天後我就剃度了,那真的是因緣聚會啊!沒有人可以主宰的,這個如果不是佛菩薩冥冥當中在安排,有誰有這個力量。
當時住在道場裡面,發心一兩年、兩三年的同修就是後來剃度了,這些莊字輩的師兄弟,他們都已經發心很久啊,發心出家,可是還沒有剃度,結果我一出現,就突然之間就變他們師兄。我是最早剃度的,第一批剃度的,我們有三位女眾,還有一個大師兄,那個應該不太算吧…因為他是老前輩啊,照理講應該是我們老和尚的徒弟,但是因為錯過了剃度的因緣,後來老和尚已經封刀了。所以就請悟道師父代刀, 照理講,他應該是老和尚的弟子的輩份啊,那麼後來就成為我們的大師兄,所以我們是最早剃度的三位女眾。
當時已經服務很多年的那些人,後來才剃度,一般的規矩也是這樣子,我們如果有人發心要出家,通常是要在僧團裡面,常住兩年到三年,一方面要培福嘛,修福,當義工;一方面呢,要把自己世俗的習氣慢慢的磨掉,消業障,那麼同時這個道場跟我們發心的人,本身也要彼此觀察,看看你的緣,是不是真的在這個地方。或許相處之後,你覺得你的修法,各方面可能發覺跟你想像得不太一樣,這個都還有機會後悔。所以兩三年的時間是必要的,但是我就三天就剃了,這個真的是想都想不到的,那麼這種因緣呢! 非常的難得。
弟子蓮英恭敬節錄(仁敬師父審定)
(三)佛法一切因緣 顯現在無求的發心
真正能夠出家也不是簡單的,很多人發心出了家經歷了很多磨難,還是出不了家,甚至有人好不容易已經經過了多年的磨難,最後要去受大戒,那受大戒,我們要在戒場學戒一個月或兩個月。我就曾經聽過有一個人呢…經常有人業障現前喔,那有一個更有趣喔,她在戒場也待了一個多月,一直到最後一天,好不容易所有的學習都結束了,最後一天要登壇,三壇大戒啊!正式要傳授這個戒法,結果突然之間冤親債主上身,她就莫名其妙一個人喔,就走到後山裡面,走到後山啊,在山上傳戒!
繞了一圈她自己迷迷糊糊的不知道,回來以後,三壇大戒已經結束了。她已經學戒學了一個多月,就在最後一天就出狀況,那有些是在戒期當中就倒了下來的,很辛苦的! 不是那麼簡單啊!所以真正能夠像我就是這麼順利! 我也沒有要出家,師父就這麼慈悲成就了我這個因緣。而且大眾呢,都還是積極的成就我跟師父的因緣! 哪裡想到第三天剃完以後,我就覺得…怎麼會這個樣子? 怎麼跟我們想像的都不一樣,唉呀!這個苦頭是提早現前,業障提早現前! 可是呢,提早現前也有好處,只要我們去突破去面對,就沒事啦…一切的境界都是好事。
後來為了要跟師公學法,這個也是出家之前就立定的志向,跟師父也有共識。可是後來因緣沒有成熟,沒辦法,只好自己去親近師公,到新加坡去求法。哇! 那個過程如果要講的詳細你們會聽了很感動,但是現在沒有時間講。真的是一切的因緣都是顯現在我們的發心。你只要有發心,佛菩薩都會給你安排得很順利,不管過程是多麼的難以想像,畢竟呢,這個結果一定是圓滿的。
後來雖然百般曲折啊…在1999年6月15號剃度之後,大概2000年就有機會,就到新加坡去親近老和尚,當時以我初學的這個輩份啊,怎麼可能有資格可以參加培訓班?我們同學學長啊…很多學長像大陸靈巖山的教務主任,九華山的佛學院的副院長,要嘛就是佛學院的老師,要嘛就是出家很久一二十年以上,四大名山指派過來或者是當家方丈這一類的人物啊!那我們怎麼會有資格呢?那剛開始呢,想也不敢想,只是一心想要求法,求法的目的是甚麼? 一心想要求往生,就是因這麼單純的動機,所以這個緣才會那麼順利!
因為如果是要刻意安排,根本就不可能啊! 學法的因緣也不可能,那出家為甚麼會這麼順利?如果沒有之前的法佈施啊,兩三年一心一意的,沒有目地的做,沒有所求的做,怎麼可能那麼快就感得這種果報,一定要有因才有果嘛!然後在這種狀況之下,老和尚成就我參加第五屆弘法培訓班,三十個同學當中,竟然我的名次還在很前面,哇!這個又是一個想像不到的一個狀況,後來想想喔!真的,佛法一切講因緣啊!可能是我跟老和尚的緣特別深,如果沒有他,我不可能遇到淨土法門,沒有他,也不可能參加這個弘法培訓班。
弟子蓮英恭敬節錄(仁敬師父審定)
(四)把握求法因緣
而且初學時候的發心吧,跟隨老和尚學法之前就像一張白紙嘛,甚麼也沒有接觸過,所以可能因為這樣子,比起其他的同學來講,《無量壽經》上,這方面可能就比較專精一點,不敢說“精”,但是很“專”倒是,因為其他都不懂嘛! 只學過這一部經,種種的因緣呢…總之整個學法的過程雖然是困難重重,但是在學習的成績上面都很順利,學法的過程當中也是經常得到老和尚的加持和安慰,總算圓滿畢業。
畢業之後,老和尚請程媛居士,他身邊的護法,就叫我去見他,問我要不要到澳洲去,我們當時第五屆畢業之後,老和尚講經的時候也講過,我們第五屆學生喔,他是很讚嘆! 有因緣到澳洲去,就是第一年就先擔任助教,在那邊也是會開設弘法培訓班。第二年就正式升為教師,這個老和尚講經的時候都提過。那後來呢…當然老和尚這麼樣的加持栽培,我哪裡敢講不啊!我說一切交給老和尚安排。可是之後呢,還是有一點障礙,就是我自己的福報不夠啊!那我想想也不要讓老和尚太操心,這麼小的事情老是讓老人家操心說不過去! 所以我就離開。
我們六月份畢業,八月份就離開,離開的時候也沒有正式去跟老和尚告假就離開,那麼離開不久之後,就遇到香港大嶼山上聖下一老法師成就我受戒的因緣。那麼受完戒呢,連續三年為了親近聖一師父,我都回去結夏安居,一方面結夏安居也是戒法當中我們必須要做的,那結夏安居過程當中主要是學戒法,在大眾當中學戒法,這個出家眾的戒是必須要在僧團當中才能夠落實啊,不是你背得很熟就有用的啊!
所以連續三年都回去結夏,那就在香港的緣很殊勝,每次結夏安居的時候,就剛好老和尚就在香港佛陀教育學會,緣就是那麼的殊勝! 那時候老和尚大概平均三個月在澳洲三個月在香港,每次都碰得上! 那我在這個香港寶林結夏安居,因為我們是台灣人的身分,半個月就要出境一次, 所以一定要下山,那每一次下山就去見老和尚,聽一堂課 再上山。
那第一年這個結夏完之後,就是受完戒之後,謝師,有一個規矩要謝師。那我謝師的對象師父有兩位,一位是聖一師父,一位就是老和尚,在學法上面他就是我的師父嘛,我去謝師,之後再去看他的時候喔,因為謝師只是一個儀式,那沒有談話,接下來再去探望他的時候,因為那個時候老和尚他一天講經四個小時,在香港。時間四點到六點 ,然後七點到九點,一天講四個小時華嚴經,那麼他接待客人是在六點,他六點到六點半是用晚餐,六點半到七點是接待客人,每一組人是五分鐘,他的行程是這樣安排。
那有一次呢,我就是畢業之後離開後正式去見他,那是排在第一位接見,結果一進去就開始被罵,我都還沒開口喔…老和尚就劈哩啪啦的罵,連續二十分鐘,後面好幾組客人都進不去,我一進去還沒開口就開始罵,我就想奇怪? 怎麼會是這個樣子? 而且全部都是那個成語喔,四個字一句,然後到最後是一首偈做為結尾,二十分鐘,但是老和尚一開始罵,我就知道有狀況了啊! 我就乖乖的聽他罵,然後…奇怪?怎 麼罵那麼久還沒罵完? 我就一直看時間,整整二十分鐘,我開始著急了,為什麼? 因為老和尚等一下要講經了,啊~萬一耽誤到他講經時間,我就太罪過了。
當時那個過程喔,我不會難過,為什麼? 因為我也不知道為甚麼被罵,搞不清楚狀況! 然後罵完之後我一走出去,哇~馬上就紅了,因為每個人好羨慕,哇~老和尚罵妳二十分鐘耶,哇~馬上一炮而紅, 但是我還不知道為甚麼被罵。那當時那個凌子會長喔,當時的會長是凌子,她也是非常的幫忙! 常常有麻煩她的地方,因為我大概半個月就去一趟嘛,那次被罵完我也不敢去問為甚麼? 因為怕問了等一下又要被罵,後來呢又隔了不知道幾次去,我就用寫信的方式,因為寫信的方式,可以寫很多內容,如果是安排會面,一組人五分鐘嘛,這麼多人要見老和尚,真的要談也談不出甚麼內容。就用寫信的方式,通常老和尚是沒有看信的,除非是非常重大的決策,不然他是很少看信的,身邊有中文秘書、英文秘書,這個狀況我們都很清楚。
那當時呢,有時候自己拿給老和尚,有時候是凌子會長,或是其他的執事人員;我記得有一次連續一個禮拜,我就一天一封信,還寫兩三張耶,內容啊寫蠻多的,老和尚很慈悲耶~他每次都看,看完了以後都給我回信。當天。用紅筆就像老師在改作業一樣,用紅筆寫上幾個字,有時候還寫很多。我每一次都很感動,都覺得自己~哎呀! 太不應該給老人家這麼操心,但是那個慚愧喔只是一下子就過了。第二天又寫一封信,連續七天! 然後第七天老和尚就瞪我了: 「妄想那麼多!」又開始罵了,我就不敢再寫了。
那個是甚麼?把握機會求法,師長怎麼罵怎麼樣那個都不管,我們也不要去想太多,總是有因有緣嘛。求法比較重要! 我們要把握時間做有意義的事情。那麼我覺得我在求法這方面的因緣,真的一直都很殊勝,每次都能夠滿願,就像這個培訓班這麼樣順利的結果。那麼還有畢業之後,不管外面啊…外境多麼的颳風下雨,在我來講好像裡面都是這個風平浪靜,我從來沒有感覺有甚麼樣的一個是是非非,一路上就是把心安在學法上面,所以如果有因緣親近老和尚、親近善知識的學習的這個因緣啊,我都覺得很順利。
弟子蓮英恭敬節錄(仁敬師父審定)
(五) 淨土法門是佛國地的境界
我們接下來看三十九頁第四行,我們繼續看下一段經文:『我作佛時 所有眾生 生我國者 究竟必至一生補處 除其本願 為眾生故 被弘誓鎧 教化一切有情 皆發信心 修菩提行 行普賢道 雖生他方世界 永離惡趣 或樂說法 或樂聽法 或現神足 隨意修習 無不圓滿 若不爾者 不取正覺。』我們先看到這一段,這一段裡面有兩願: 三十五、一生補處願。三十六、教化隨意願。
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這個語氣非常的肯定,從這一願,我們就可以十分確定,我們一往生,就是一生補處,就是後補佛位啊!等於是跟觀世音菩薩地位等同,等覺菩薩的這個果位,「等覺」就是後補佛,後補就是stand by啊!等著要成佛啦!再上去就是成佛了啊!那麼,這個果報…一般靠自力修學的人哪…一聽到是沒有辦法相信的,怎麼可能? 我生生世世無量劫,你要先修因,才有果嘛!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嘛! 哪有可能你不用修一往生,就能夠證道,就能夠獲得這個一生補處的後補佛位? 所以四十八願當中很多願都是讓人難以相信的, 這個法門叫做難信之法。
那曇鸞大師他的解釋是說: 「極樂菩薩或可不從一地至一地而頓登補處,釋迦如來於閻浮提一應化道耳,他方淨土,何必如此。」曇鸞大師的解釋是說,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世間示現,他有他的因緣。這個世界有這個世界的因果,但是極樂世界的菩薩,他可以不需要一地一地慢慢證得補處位;我們這個先修因、後證果,那個是就釋迦牟尼佛在這個世間的緣。在其他的淨土,誰說一定要這樣子啊! 何必如此,誰說一定要因果都相同啊! 就像這個世間,我們這裡是地球嘛! 月球有月球的狀態啊! 火星有火星的狀態啊! 土星有土星的狀態,它的生態環境,它的種種的因緣都不同的,誰說一定要一樣,對不對?
這個是曇鸞大師的一個說明,從這個角度來說明,因為極樂世界,它的因果,不但跟我們這個世間不同,不是先修因後正果,不但這個不同,而且是完完全全是佛的果地的境界。那佛果地的境界是甚麼?「因果同時」。所以我們淨土宗又叫蓮宗,「蓮花」這個是表法,蓮花這個花開的時候,他的蓮子已經同時長成了,因跟果是同時的,所以我們淨土宗才用蓮花來表法,又叫「蓮宗」,這本來就是因果,就是不一樣。
弟子蓮英恭敬節錄(仁敬師父審定)
(六)純正淨土思想傳承的來源
黃念祖老居士他就認為: 曇鸞大師所講解的,這個說法,深顯極樂菩薩圓解圓修,一地一切地,故生彼國者,皆不退轉,頓超階次,圓證補處,深顯彌陀大願,妙德難思。這個是黃念祖老居士他的看法,他非常認同曇鸞大師的這個講法。很簡單,但是又不會直接講得很高妙,講極樂世界是甚麼境界, 講半天我們也聽不懂, 而且也說不出來,不可思、不可議!議就是議論、言語,思就是思惟,你只要一動念,就離開那個境界,只要一起心動念,你就沒有辦法契入那個境界。
那怎麼去思? 怎麼去議呢?所以他就直接這樣講,他說: 「這個極樂世界,他方淨土,誰說一定要跟我們這個世間的因果一樣? 不一定啊!誰說一定要這樣? 」他這個回答很簡要,而事實上呢…也確實黃念祖他是非常認同的,因為極樂世界確實是圓解圓修,這個完全是華嚴經裡面講的,四無礙法界,事事無礙啊!
那麼曇鸞大師他在我們淨土宗來講,是非常重要的一位祖師,大家都很陌生喔! 他沒有被列在淨宗十三位祖師的行列當中,可是黃念祖老居士,非常替他打抱不平,他有一部著作叫《往生論註》,他做了一個註解,註解是依天親菩薩的往生論。我們淨土有正依經典是三經一論,還有後來祖師大德又附上《圓通章》跟《普賢行願品》,正依經典只有三經一論,一論就是天親菩薩所作的論。那麼那個論喔…偈誦一般不容易懂,那曇鸞祖師就作了一部《往生論註》,這一部註非常的高妙,他講的境界非常的高妙,黃念祖老居士非常的推崇、讚嘆!所以很替他打抱不平, 而且他的思想真正是純正的淨土的思想傳承。
所謂的 “純正的淨土的思想傳承”是說: 從佛力,百分之百靠佛力的,這個核心修法,這個思想來講的。如果就這個學術界的分判,分析十三位祖師當中淨土思想是大分為三類: 一類是靠自力: 像初祖慧遠大師比較側重自力;一類是靠自他二力: 這個是慧日慈愍大師,大家還比較陌生;一類就是善導大師的思想。真正淨土宗的思想,最核心,完全是符合阿彌陀佛本願本懷的,就是善導大師。阿彌陀佛乘願再來,這個思想是有傳承的,不是善導大師一個人發明的。
最早是從龍樹菩薩,龍樹菩薩號稱釋迦第二, 釋迦牟尼佛再來的啊!龍樹菩薩是八宗共祖,是我們大乘佛法最推崇的一位祖師,各個宗派都推他為祖師,為甚麼推他為祖師? 因為他是大乘法的一個開創人,開展開來。那大乘法從哪裡來的?從小乘法,所謂的聲聞法,我們這個大乘法是菩薩法。從聲聞法開展開來的,所以真正的傳承就是從釋迦牟尼佛這裡傳承而來的。這個思想…我們淨土法門也是從釋迦牟尼佛的這個開示,在世的時候的種種的教示當中所開展出來的。
那麼龍樹菩薩,他也是一個非常特別的,當時都是示現神通的這樣的大菩薩,他有一部著作《易行品》《大毗婆沙論》裡面的一品,《易行品》專門講這個淨土思想。所以就是有我們現在所學的這個思想, 是從《易行品》當中開展出來。
然後接著就是天親菩薩,他作的《往生論》。再來第三位就是曇鸞祖師,曇鸞祖師這部《往生論註》依據龍樹菩薩跟天親菩薩的思想。這個思想是有法脈傳承的,完全是百分之百是靠佛力的-- “特別法門”。不是靠我們自己修行啊,所以他是非常簡單啊!龍樹菩薩在這一品叫《易行品》 “易”是容易的易啊, “行”是修行。容易修行的這一品裡面所講的淨土法門修法,有提到阿彌陀佛,提到極樂世界這個法門。
那第四位呢…就是道綽禪師,道綽禪師當時也是淨土宗的大德,他的法緣非常的好,往生之前…他在那個山谷裡面據說: 他這個在山谷裡面帶念佛的聲音,整個山谷喔…那種佛號的聲音迴繞不斷,好像有上萬人之多那種聲音,這個歷史上都有記載。那麼善導大師在二十三歲,證得念佛三昧的時候,景仰他的這個德行教化,他就是去親近道綽禪師,在他座下學習十年,他已經證得念佛三昧,但是還沒有大徹大悟啊! 還沒有大開圓解啊! 去親近他,在道綽禪師的這個傳承法脈傳承之下,他通達了淨土教理。道綽禪師傳給善導大師的一句心法,告訴他: 「你真正要能夠通達淨土法門的理論、修法,必須要三經合起來看,三經合起來研究。」換句話說三部經典,他的修法宗旨不可能不一樣的。
以前我們都覺得,哇!觀無量壽佛經好難,在修觀!其實不是,一樣是持名念佛。一般他宗的祖師都沒有細細的去研究,只有善導大師,他真的把三部經完全通達,把這個法義,簡單、明瞭的開示出來。那麼一直到這個善導大師集大成,所以這個所謂的思想,他是有系統的,不是一個人的想法那麼簡單。從龍樹菩薩一直傳承下來,像這個道綽禪師,還有著作一部《安樂集》,然後善導大師是五部九卷,從龍樹菩薩的《易行品》。然後這個天親菩薩的《往生論》,曇鸞祖師的《往生論註》,道綽禪師的《安樂集》,還有善導大師的五部九卷。年輕人、知識份子,如果你真的有興趣研究,你們去學習,沒有三年五載啊,你是沒有辦法學習,不要說通達啊,你把它看完都不容易,沒有那麼簡單哪,我也是關門,關起來讀了三年,才有一點點,才敢這個比較用通俗的方式跟大家結緣哪!
弟子蓮英恭敬節錄(仁敬師父審定)
(七) 落實依教奉行是提升修道的助緣
不是說看到幾句就講幾句不是這樣子,從頭到尾整個法脈思想要搞懂,但是我不能把這套全部照講,照講你們也很好睡啊,可能五分鐘就睡著了啊!而且也不用學的那麼多啊,那麼辛苦幹嘛? 你們只要聽話,我們替你們學,學了以後,我們自己充滿信心,敢跟你保證,然後用簡單幾句話講出來,你只要照做就好了,幹嘛那麼辛苦啊,對不對?
世尊講經說法四十九年,他也沒有叫我們每一部經都學啊,是不是?針對我們的這個能力,我們的根性,我們選擇一個法來修就可以了嘛,那個藥材再多再珍貴,你全部一吃下去,你看會不會怎樣?會死人哪。藥吃太多也會死人啊,會吃出問題啊,所以法也不能貪,剛剛好就好,那特別我們這個法門,因為不是靠我們自己的智慧,不是靠我們自己的定力,完完全全是靠佛力。
所以一定要聽話! 這個是我們再三強調,甚麼叫聽話?你真的要去做啊!不是聽一聽,啊,點頭,哇…法師你講得很好耶,好殊勝喔!然後聽得很開心,回去就過幾天就忘了,那這樣有沒有老實啊? 沒有,你完全得不到利益,只是開心了那幾天而已嘛。那跟去看一場電影,也沒有多大的差別啊!真正的老實要聽話,你越聽話,你得到的利益越大。
甚麼叫越聽話?就是你的作息,你的轉變要很大,本來一天到晚喜歡出去外面逛、買東西、大吃大喝…現在呢?真正發心之後,所有的這些外緣全部都斷掉,說斷就斷,這才是修行人啊!不要去看電影,不要去買衣服了,你衣服怎麼穿,一件我們都穿十幾年啊,補了又補啊,很有成就感耶!很涼快,補到已經很薄了,薄到一定要穿兩件,不然就不好意思,一定要穿兩件才肯出門,可是很涼快啊!很有成就感。你不用一直買,你買回來,你也不可能常常穿,又整理半天多辛苦。生活上,然後飲食越簡單越好。一定要從這裡下手,一天三餐,甚至有的人四餐五餐啊,太恐怖了! 活著只是為了要吃東西嗎?又不是豬,豬就吃完了就睡,睡完了就吃,然後就肥肥的就等人家宰,就這麼過了一生。
所以我們要從生活上的作息開始改變,一天兩餐夠了啦!真的夠了,營養都夠了啊!很恐怖嗎?不難的,你如果下午…因為我自己有經驗,我們從沙彌尼開始,就必須要過午不食,那因為以前我們學講經的時候,我是壓力很大的,到現在每天講課之前,每天都要備課,我都是很緊張的,講錯一句話不行哪。所以上臺一定是求佛力加持,我們自己沒有能力的,所以在學講經之前,我的腸胃已經不好,已經有胃潰瘍,因為輪到我講那一天,複講那一天,我最高記錄一天拉七次, 拉肚子拉到腸胃炎,最高記錄。然後慢慢一次一次的習講,我看拉肚子的次數越來越少,表示我越來越不緊張了,你看長期這樣下來,真的胃腸就搞壞了。
那麼後來出家之後要持午(過午不食)戒啊,一定要持啊,那結果呢!本來胃腸不好的人,胃潰瘍的人,大家知道不能空腹,一空腹的話,胃酸就過多,馬上就痛,然後有時候…因為我們是小眾嘛,小眾就是沙彌尼,輩份比較低,像我們在大嶼山那個叢林裡面,是每個人都是過午不食的,他們是長年的過午不食。但是有時候中午,剩下一點剩菜怎麼辦?又不能丟掉,我們就要發心吃。
你看好幾天都沒吃,突然有一天晚上又叫你吃一點,然後,隔天呢 ?又沒吃,就這樣反反覆覆的,那個胃潰瘍就很嚴重,常常發作。所以後來,我就用一個方式調整,就是下午如果有一點點餓的感覺,趕快吃一點,如果胃腸比較差,你可以吃那個蘇打餅乾, 蘇打餅乾它是鹼性的,可以中和胃酸,可以預防你胃酸過多,等下那個胃壁又不舒服,或是喝一點麥片,下午的時候三、四點,四、五點,你只要這樣子吃一點點,保證你整個晚上都可以很順利的熬過去。
其實也不要講熬,我們根本就不會想要吃。如果真的餓,你覺得有一點點飢餓的感覺,你就喝水,多喝一點,一次喝三百CC,或是五百CC 喝下去,保證你覺得很飽。而且順便清腸胃,你這樣試試看,你會覺得…哇…時間多了很多,好用功,而且你腸胃如果比較沒甚麼東西啊,你會覺得很輕安,你的心情會特別好。可以先這樣子調整,下午可以先吃一點,因為你現在吃習慣,從中午十二點,一直到晚上睡覺前都沒吃,可能你也會受不了啊!兩三天就陣亡了,所以可以慢慢調,沒關係!
你會感覺到,真的,你會自己很開心的,時間多出來,然後又省一點錢。少吃一餐就省一點錢,惜福嘛!最重要是你的心情會更好,你看我們吃完, 吃太飽是不是想睡覺,昏沉,昏沉是愚癡,是業障的現前的一種狀態。照理講昏沉的人心情是不好的,精神很好了時候不想睡覺,你是不是心情也會隨著很好,這是一定的。所以可以從這個方面來調整,大家可以先試試看,這個叫真正的老實聽話,這個是你修道的助緣啊!你這些條件先調整好,保證你念佛越念越歡喜,然後一聽經,好像很容易聽懂,很容易有感覺。
弟子蓮英恭敬節錄(仁敬師父審定)
(八)善根福德因緣具足感召與佛心相應的果報
昨天有我們芙蓉淨宗學會的副會長,他們來幫忙,那他有幾個孩子,四個男孩都很優秀。昨天有三位跟著一道來,老二跟老三也很有善根,我上次才去講了五天而已,他們都有來聽,然後我就問他們聽了感覺怎麼樣啊?昨天兩個就跟我報告他們的心得,真的很感動,那個老二就跟我講,他說: 他聽到…他只是舉其中一段啦,他說他特別聽到我在講善導大師,講阿彌陀佛跟我們的關係,特別的親近,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得出來?我曾經講,從這個三個緣,三種緣,一個是親緣,一個是近緣,一個是增上緣。
“親”親近的親,那我當時我就講這個親字啊,我們仔細看,是一個立,一個木,一個見,這個字拆開來就是,立,站立的立嘛!底下是不是一個木,木頭的木,右邊是不是一個見字旁,這個字組成一個親。這個字表甚麼呢?代表就像父母親,小孩子出遠門,還沒有回家,他很著急的爬到樹上去,站在樹上,立木嘛…遠遠的在看,很著急的在看自己的孩子回來了沒有。
這個是善導大師的開示。他是說: 阿彌陀佛的心情就像,從這個親緣當中,這個字,可以看得出來,就像父母親,天天那麼盼望我們趕快回家啊! 趕快回到極樂世界啊! 那他當時一聽就很感動。才幾歲而已? 二十幾歲而已,很感動! 他突然覺得說: 他有兩種感動,一個是他感覺跟阿彌陀佛很親近,同時他又更進一步感覺到,他父母親的偉大,他那個孝心又更提升了, 這個是他老二的一個感受,聽經之後的一個感受。
另外一個老三更可愛,在幫他父親母親在素食館工作,他說: 平常有時候會遇到一些客人很不禮貌,很無理取鬧,對他們都不尊重。那他以前平常都覺得很委屈,他說: 最近剛好也有一次,碰到一個客人,就是這樣子,態度很差,給我送一碗麵來,甚麼甚麼的…這個大吼大叫的。那年輕人嘛二十出頭而已,哪裡受得了這種委屈,可是他剛好那幾天有在聽經,他突然覺得,同樣的情境,以前會感到委屈,可是他當時本來脾氣要上來了,可是突然之間,他連想到阿彌陀佛的這個慈悲,他聽經當時的一個情境,他突然覺得,阿彌陀佛在他的內心當中安慰他,他當時本來是很委屈,可是突然感覺到一種被安慰的感覺。
所以他當下就能夠伏住那個煩惱,跟以前不一樣啊!以前會生煩惱,哪有那麼快的轉變,本來會生煩惱,可是突然之間有功夫了,馬上可以伏下去,為甚麼?因為他感覺到,突然間就是那麼剎那間,他感覺阿彌陀佛進到他的心。那為甚麼有這種感覺?因為他聽經的過程當中,已經點點滴滴,已經感受到阿彌陀佛,時時刻刻在身邊守護我們,保護我們,他已經感受到阿彌陀佛愛護我們的心情。所以當他一受到委屈的時候,這就是考試了,考驗他一受到委屈的時候,突然之間不是他的父母親來安慰他喔,是阿彌陀佛進到他的心。才二十出頭就有這樣一個體會,那確實…他當時這個煩惱沒有生起來,馬上伏下去,這個真的是,也是因緣成熟啦,他自己的這個善根福德因緣成熟,只要我們真正有心,老實修行,每個人都可以得到,很不可思議的感應!
弟子蓮英恭敬節錄(仁敬師父審定)
(九)當自己是阿彌陀佛的使者來隨意教化眾生
好,那第三十六願是「教化隨意願」,「教化隨意願」就是我們一往生到極樂世界去,我們就具足教化眾生的能力。而且 “隨意”隨我們的意思,我要怎麼樣,用甚麼方式來度化眾生,都能夠圓滿。我們現在勸人家勸半天,人家也不聽,那大家也不用說灰心,因為我們去勸人家的時候,我們不要覺得是我在教化眾生,我們當然沒有能力啊。你要想我是替阿彌陀佛,我是當阿彌陀佛的使者,我現在是代表阿彌陀佛來傳達這個訊息。阿彌陀佛的力量大不大?很大!
所以我們有甚麼好害怕的?照理講你自己要有這個信心,每一個人,只要有因緣聽到,哪怕是接受到你送給他的光碟,或者是聽上幾句,其實從理上講,就已經被度化了。這個因,已經種下。但是他的果報,甚麼時候現前,那就看他個人的福德因緣。不是說,哇!我們要多麼…口才多好,跟我們一點關係都沒有嘛!又不是我們的能力啊!我們口才再好,也不是我們的能力,是阿彌陀佛的加持。我們只是負責傳達這個訊息,所以每個人只要發心,都可以把這個事情做的圓滿,沒有那麼難。
你看世尊在世的時候,有一個叫城東老母,就是住在城東邊的,一個老菩薩就對了,叫城東老母。每次看到佛,看到釋迦牟尼佛就討厭,宿世沒有結善緣,結了惡緣啊,那佛就要藉這個因緣要教化弟子…這個城東老母看到佛來了,她就跑開,從東邊跑到西邊,然後佛就故意追著她走,追過去以後她又跑到南邊,釋迦牟尼佛還是又追到南邊,她又跑到北邊,就跑給他追,世尊也照追,就這樣跑來跑去…跑半天。世尊不會做這麼無聊的事情喔,去跟人家玩捉迷藏,不可能的。他是藉這個因緣,讓他的弟子來請法。
說明甚麼?說明能不能度化眾生,是看你宿世跟他的緣而定,不是我們個人的能力。世尊當時已經六種神通都證得,他怎麼沒有能力,有啊,可是跟眾生沒有結善緣,他也度不了。眾生不接受,就像我們…阿彌陀佛甚麼能力都具足,可是…唯一一樣祂做不到,就是我們不願意,我們不願意求生,那他就沒辦法勉強。結果,這個城東老母,就被他的弟子度化。那我們當然往生到極樂世界去,阿彌陀佛發這個願--教化隨意,我們只要遇到眾生,我們就是有辦法去度化他們。
弟子蓮英恭敬節錄(仁敬師父審定)
(十) 衣食自至願、應念受供願
接下來我們再看第四十頁第四行: 『我作佛時,生我國者,所須飲食、衣服、種種供具,隨意即至,無不滿願。十方諸佛,應念受其供養。若不爾者,不取正覺。』這一段有兩願是三十七、衣食自至願。三十八、應念受供願。
「衣食自至願」主要是為了讓我們能夠安心辦道,願願都是成就我們辦道的助緣,不是叫我們去享受啊。有的人說: 唉呀!你們這些人生到極樂世界去,就是為了貪圖享福啊!那邊黃金為地啊,甚麼七寶那麼多,原來你們都是貪心,就像我第一次聽到老和尚開示講,衣食自至這一願,唉呀!吃飯喔,只要動個念頭,飯就有了啊,吃完又不用洗碗, 唉呀!這個太好了…對我來講這個是很辛苦的事情啊,一天三餐,我又不會煮菜,煮的又很難吃,然後吃完了以後又要洗,一天三次要花很多時間,這確實是很困擾的事情。可能家庭主婦會特別有感受,我要煮那麼多人,家裡要照顧那麼多人,整天都在忙這些事情,如果就我們修道來講,這確實是很大的障礙。
所以阿彌陀佛發這一願,主要是幫助我們能夠一心修道。世尊他規定,出家弟子不能夠去工作賺錢,要用托缽的方式,那傳到中國,因為國情不同,就接受十方供養。形式不同,他的意思都是一樣的,他有意義的,一方面托缽可以去掉你一些為了這些雜事浪費掉時間,你可以一心辦道;一方面也讓這個藉由托缽的因緣,你可以去讓眾生種福田,跟眾生結緣,給他機會種福田--修福。那麼在這個修福的緣一結,我們也有機會跟他做法佈施,互相成就。居士是修福,那麼出家眾呢?做法佈施。所以世尊啊,這個安排是有他修道的用意,任何的設施,都是為了要成就我們辦道。
如果說出家眾,在中國的叢林就比較…從這個百丈立清規、馬祖建叢林,中國叢林有中國僧團的特色,它就是一日不做,一日不食嘛!完全是自給自足, 可是它還是有一些比較開緣的一個部份。如果完全都是靠自己,然後不跟居士往來,那居士沒有機會修福。那所以很多人就會誤解說: 唉呀!中國的這個禪宗啊,禪門裡面這些出家人都自了漢,都住在深山裡面不理人,不過那是屬於禪門的一個修法,也不是整個中國佛教各宗各派都是這個樣子。那因為他們有他們的時代背景因緣啦!所以就形成這樣的一個特色。
那我們要瞭解世尊,制定規矩種種的用義,就是為了讓我們安心辦道。同時也能夠接引眾生,讓眾生能夠從修福開始,你福報累積夠了, 改天你有因緣出家了…進一步重點就在修道上面,然後十方就護持你一心修道,四眾弟子互相成就。第三十八願 「應念受供願」這個就是你看阿彌陀佛,連我們要供養十方諸佛的供具,各方面都已經幫我們設想好,祂幫我們發這一願啊!
我們要去供佛,需不需要很辛苦啊?不需要,我們只要動一個念頭,連供養具也都準備好了,動一個念頭,十方諸佛,我們就已經供養完成了啊,這個很不可思意喔!這個境界,很深哪! 這個是顯示出甚麼?心佛不二,我們跟佛是一體的,不二的,就像我曾經提過,阿彌陀佛在哪裡?我們知道祂是在十方法界,無所不在,對不對?可是其實祂也住在我們的心裡,所以祂跟我們很親啊,是一體的。
那我們呢? 我們住在哪裡?我們也住在阿彌陀佛的心裡,這是事實真相!所以是這麼親的,我們跟佛是一體的,那這是甚麼道裡呢?現在不講,因為講不清楚,沒有辦法講,你會越聽越迷糊。整部《華嚴經》就在講這個境界,但是我們知道事實就好了,我們跟阿彌陀佛的關係,甚至於跟十方諸佛都是一體的。所以這一願我們才有辦法動一個念頭,供養就圓滿,這裡面有很深的道理啊!
弟子蓮英恭敬節錄(仁敬師父審定)
(十一)第三十九願 莊嚴無盡願
我們再看下一段經文: 『我作佛時,國中萬物,嚴淨、光麗,形色殊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其諸眾生,雖具天眼,有能辨其形色、光相、名數,及總宣說者,不取正覺。』好,先看到這裡,這一段講一願第三十九、莊嚴無盡願。 這是總的來介紹極樂世界裡面的物質環境,簡單講—美好到了極處啊! 多美啊! 難以想像…形色殊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根本就沒有辦法能夠宣說、能夠思量,因為這個完完全全是阿彌陀佛清淨功德當中所顯見出來,自然流露出來的。
我們這個世界這麼濁惡—五濁惡世,完完全全是我們“貪嗔癡”妄心當中所流露出來的,自然感得的。外境都是我們內心所顯示出來的,外境跟我們內心是一體的。那這個境界我們也沒有辦法思維,所以如果說大家透過淨土三經的經文,大家看得很熟,我以前也講過《觀經》十六觀,十年前就講過,當時講十六觀,不是要帶大家修觀,沒有人修的成,很難啦! 當時講十六觀是為了要分析,帶著大家了解極樂的美好。
但是其實講過之後,也很難真正去體會到,最好的方法就是我們從阿彌陀佛的願心,我們真正去跟祂拉近距離,產生感應之後,然後我們真正歡歡喜喜的念佛,在念佛的當中,你就會有境界,搞不好你在定中或是在夢中,你就可以去極樂世界玩一趟,到時候這個經上所講的境界…因為沒辦法形容嘛…你去一趟你就知道了。
你回來你也是沒辦法形容,很多同修都去過,有的在夢中,有的在定中也可以。還有人去喝了八功德水,這邊沒有時間提了,之前在別的地方有提過,真的極樂世界,不管是夢中去的、定中去的,你一到那邊去極樂世界所有的設施,你都可以用。它是真實的,不是像電視裡面只是演給你看而已,誘惑你一下這樣,讓你看得到,用不到! 極樂世界的八功德水可以喝,喝完了以後回來,身上的香味還可以維持很久,有的一個禮拜,有的兩個禮拜,像劉遺民啊…他跟慧遠大師一起在廬山結連社,其中十八高賢之一-- 劉遺民,他就是定中去過一趟,那菩薩請他喝一杯八功德水,回來身上的香味長達兩周。
弟子蓮英恭敬節錄(仁敬師父審定)
(十二) 無量色樹願、樹現佛剎願
十一頁第五行: 『我作佛時,國中無量色樹,高或百千由旬。道場樹高,四百萬里。諸菩薩中,雖有善根劣者,亦能了知。欲見諸佛淨國莊嚴,悉於寶樹間見。猶如明鏡,覩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一段有兩願四十、無量色樹願。四十一、樹現佛剎願。 在極樂世界裡面啊…有很多寶樹,我們可以在這個寶樹當中啊,可以看到十方諸佛的剎土。就好像我們這邊的電視啊,你要看什麼台都有,隨便你轉。你在寶樹裡面喔…可以看到無量無邊諸佛剎土的一個情況,包括我們在這邊娑婆世界,我們如果一往生到極樂世界,想要看看家人在做什麼,有沒有辦法?
有啊,你就到寶樹那邊,站在那裡你想看什麼,念頭一動,馬上就現。而且是立體的,不信你去看看,你先去回來在跟我們講,不過回來你也沒辦法形容,很難形容。所以這個部份,我們不用太多的言語,花太多的時間,我們只是要知道,真的是美好到了極處。一切的受用你想像得到的…通通都滿你的願。你想要什麼有什麼,而且念念都是幫助你成就道業,不會增加你的貪嗔癡,不是讓你在那邊享福墮落, 不可能!
弟子蓮英恭敬節錄(仁敬師父審定)
(十三)第四十二願 徹照十方願
我們再看下一段經文: 『我作佛時,所居佛剎,廣博嚴淨,光瑩如鏡,徹照十方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覩者,生希有心。若不爾者,不取正覺。』這一段有一願: 四十二、徹照十方願。
這個是說明我們極樂世界有多大。極樂世界它的範圍是遍照十方剎土這麼大,這個很難想像喔! 經上不是講東方有琉璃光如來的剎土…頂上又有兜率天有十方諸佛啊…等等的剎土,應該有很多的佛國土啊,那怎麼說極樂世界遍照十方剎土? 這個境界我們很難想像,我們可以用一個比喻: 就像燈,這邊有兩盞燈,這盞燈它的燈光有沒有照到整個室內? 有啊。那盞燈,有沒有照到整個室內? 也有啊。它有沒有妨礙? 沒有啊。這叫光光互照。 我們這裡面再多盞的燈…每盞燈它的範圍是不是都照了整個室內,對不對? 彼此沒有妨礙啊! 我們這裡是娑婆世界,可是有沒有妨礙極樂世界也涵蓋在這個空間啊,沒有妨礙啊! 重疊嘛! 這個叫做事事無礙法界,《華嚴經》裡面講到。
所以科學家講是不同維次的空間,就像電視,老和尚常比喻: 電視裡面有很多台,你轉第一台是娑婆世界,轉第二台是極樂世界,轉第三台可能是琉璃光世界…可是這麼多不同的世界,通通都在一個電視當中,它沒有說你分一塊我分一塊、你幾坪我幾坪,沒有,全部都重疊,都在同一個空間。所以有的人可以看到鬼道的眾生…唉你旁邊站一個鬼…啊那邊還一個…這邊還一個…有沒有可能? 有。它空間是重疊的啊! 只是有的人看到有的人看不到,那有的人說,唉唷,我看到佛菩薩,有沒有可能? 有啊。可能我們現在這個地方,正好是極樂世界的七寶池八功德水裡,有沒有可能? 有啊。 我們每一個人座上位子都是一朵蓮花,有沒有可能? 你說有可能,就有可能! 心想事成!
真的是這樣子,它空間本來就是沒有妨礙的,這個是事實真相。但是我們很難去理解,跟我們一般常識…完全沒有這種概念,但這是佛跟我們講的;那科學家呢…也透過種種的方法,好像已經發現到有十三度空間,鬼道是一個,我們這是一個,極樂世界是一個,還有其他種種不同維次的空間同時都重疊在一個,都是遍照十方吧? 不一定。遍照十方是極樂世界,這是看這尊佛,當時祂所發的願的大小。阿彌陀佛祂所成就的極樂世界是遍照十方剎土,祂的國土是最大的,這個是事實的真相。
所以中峰禪師在三時繫念裡面講到: 「十萬餘程不隔塵。」這個不隔塵,塵就是微塵,十萬餘程是指極樂世界, 經上講在十萬億佛國土之外。哇! 感覺好遠喔,其實就在我們當下—不隔塵,只要我們現在念佛,透過念佛,我們也許用心去看到極樂世界,也許用眼晴去看到極樂世界,我們要能夠穿越時空…當下進入不同維次空間,所以我們要去極樂世界,要不要坐很遠的? 蓮花要坐很久? 不用! 剎那就到了! 好,就是這種狀況。
所以其實我們要去極樂世界真的很簡單,阿彌陀佛祂還主動來接你還擔心什麼? 祂蓮花都送到你面前來了,你只要坐上去,祂佛光一加持,當下也不用再坐很久啊! 還有一個老菩薩挺好玩的,一個老先生他說要坐著往生,然後就坐在床頭,身體也還不錯,那就是念佛沒有什麼生病,他的孝子賢孫都在旁邊助念,不停地念…他就說看到阿彌陀佛拿蓮花來了,他還可以講,很清楚,然後他的媳婦就說: 「好,那你趕快上去,不要等了,不要錯過這個機會。」結果他就上去了,旁邊看的人只看到他的手往前伸,然後他的家人就很著急,怎麼奇怪兩隻手伸出來,就問他: 「你在幹嘛?」他說: 「我現在坐上蓮花啊,等下我怕要開走的時候會掉下來,我要抓緊一點,抓住那個蓮花的花瓣。」這個都是自己想像的,當我們一坐上去的時候,佛光一照當下就到了。不是我們想像的還要坐很遠的地方才抵達極樂世界,不是這樣子,而且會安全抵達,你不用怕會摔下去,那是老人家的想像喔!
弟子蓮英恭敬節錄(仁敬師父審定)
(十四)第四十三願 寶香普熏願
好,我們再看下一段: 『我作佛時,下從地際,上至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華樹,國土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寶香合成。其香普熏十方世界。眾生聞者,皆修佛行。若不爾者,不取正覺。』好,看到這一段,這一段裡面有一願是四十三、寶香普熏願。
極樂世界任何的設施啊,通通都有香味,這個香味我們聞到了,就能夠讓我們生起念佛之心,在《華嚴經》裡面也講: 『善法堂中有香,名香性莊嚴,若燒一丸,熏彼天眾,普令發起念佛之心。』極樂世界的妙香也是一樣,我們只要聞到香味,就會生起念佛之心。這個生起念佛之心是包括對阿彌陀佛的信心—信願行,當下就能具足,這個都是助道因緣。有時候同修幫人家助念就會聞到香味,阿彌陀佛來了,身上都有香味,那這些同修一聞到香味,是不是對這個法門就深信不疑了啊,對不對? 回去就老實念佛了,就得到加持,透過看到光明啊、聞到香味啊,都可以讓我們生起念佛的信心,這個都是助道的因緣。
確實像我們平常一般人喜歡聞香、擦香水,或者是現在流行那個香精療法…有香精油,確實可以幫助我們這個身體的調理,或者是心境上也是一個助緣,如果我們經過那個環境很髒的地方,聞到那個臭味,是不是心情就很不好? 一樣啊,會受到影響。特別極樂世界這個香味啊,是透過阿彌陀佛祂的戒德,祂的種種功德所成就的,所以有很大的加持力,這個是極樂世界的環境—莊嚴,種種的殊勝的狀況。
弟子蓮英恭敬節錄(仁敬師父審定)
(十五)普等三昧願 定中供佛願 獲陀羅尼願 聞名得忍願 現證不退願
接下來還有五願,這五願: 第四十四願、普等三昧願。四十五願、定中供佛願。 四十六、獲陀羅尼願。四十七、聞名得忍願。以及 四十八、現證不退願。這五願,都是針對菩薩所發的,我們就不細講了,這個境界細講了我們也聽不懂,而且也不是針對我們講的,但是我們從這當中,可以看出一些這個關鍵。 四十八願當中,只有最後這五願是為菩薩發的,前面四十三願都是為我們凡夫所發的,這個當中透露什麼訊息? 這個法門主要就是為我們凡夫所開設的—特別法門。
順便再為菩薩發這五願幫助他們快速成佛,菩薩沒有求生淨土也沒關係,可是他們還要自己修很久,所以順便為他們發這五願。所以善導大師講的很明確,三輩九品全部都是為凡夫所發的,所以我們上輩往生都有份,每一個人都要有信心! 不要想,從現在開始不要再想,我只要能下輩往生我就阿彌陀佛,你真的這麼想的話,那真的給你想成了。太可惜了! 我們天天都要想著我能夠上品往生--上輩往生,本來就應該要上輩往生,甚至於直入報土,超脫品位。 我們流通的法寶多看幾遍,這道理前面我們都講得很清楚。
弟子蓮英恭敬節錄(仁敬師父審定)
(十六)真心切願當下的心境
好,今天的時間也差不多到了喔,我們這一次整部四十八願要義總算學習圓滿,分兩次講完。那其實善導大師所傳承的淨土思想,我們在前面的第一願到第二十一願主要的理論跟方法,都已經講的很清楚很完整。但是我們下一次再五天之後回來,還要從《阿彌陀經》要義,甚至於如果有時間的話,也會給各位談談,《觀無量壽佛經》的重點。我們會從其他的經論當中,從不同的角度,來給大家說明更增長信心。
譬如說《阿彌陀經》當中的一心不亂,這個問題很嚴重啊,有的人看到一心不亂就嚇壞了。那麼我們就會透過《阿彌陀經》的這段經文,給大家詳細的說明,甚麼叫一心不亂,那個大致上的,往生成佛的理論跟方法。我們前二十一願都講清楚了,所以之後我們所學習的,都是透過不同的角度,再深入的加強信心,所以不管是四十八願也好或者是接下來要講的《阿彌陀經》或是《觀經》要義,我們都要不斷的薰修,不斷的薰修一直到往生。不是說看過三五遍就算了,因為這個是整個淨土法門裡面最核心的方法、最核心的理論。好不容易我們已經掌握到了,難到你聽一兩遍就把他放在旁邊? 然後再去研究其他的越走越遠,找到最重要的你就要不斷的深入薰修。
其他的反而是次要的,也可以聽,但是最重要的部分你要當作定課,每天要看。每天看增加自己的信心,而且越聽道理你就越明白,道理越明白你就更容易很清楚的為別人宣說,教學相長。不然你現在很感動…哇,自己覺得往生很有信心,你想勸人家結果講了兩句就講不下去了 (就著急地說: 就跟你講去就對了,很殊勝啊,你就靠佛力就對了,佛不會騙我們的啦…) 沒有下文了…人家怎麼會接受啊? 靠佛力? 佛在哪裡我又不知道? 光是問你這句你就講不出來了! 還有個辦法,在《阿彌陀經》裡講『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 有世界名曰極樂』你至少也要指出那個經文給他看嘛,所以你要勸人家至少要講得清楚;講得清楚至少要看十遍二十遍,最好是一直看到往生之前啊! 每天要看時間多或少都沒關係,看你自己的福德因緣,你自己去安排,這樣的話天天都在加持,天天都在跟阿彌陀佛交流,你內心那種感動會越來越深刻,不可能退。
你會退是因為你沒有薰修,我們要一向專念啊,我們不是講過嗎? 你真信切願的人,你一定會念佛,一定會喜歡念佛,那你喜歡念佛天天念,有沒有可能退啊? 不可能的。 反過來說你如果沒有天天念佛,那你那個願不是真的,那就會退;你真正的信願一發起—真心切願,求願往生的心一發起真的當下就不退,即入正定之聚。因為你自然會念佛,不管念多念少,你是盡量抽時間在念,你不是說逼不得已才念,真的忙到不行了你也會找時間念,那怎麼可能退啊?
每念一句阿彌陀佛都加持一次,天天累積信心啊。記得上次在威德酒店錄完最後一天,我離開現場之後,有同修跟我說: 現場有一個老同修,大概六十歲左右,他也好像修的不錯,到處參學的一個老同修,五天聽完之後…我已經離開現場,他非常的激動走到台前說: 「阿彌陀佛,我愛您!」 有沒有人聽到? 應該有吧! 一個老先生非常的忘情的這樣子呼喊,你看那個人不是初學,他是老參持咒啊、參禪這樣的人喔,他還能夠有這樣的一個感動,而且在大眾面前就走到台前,我是沒親眼看到,是後來同修跟我講,這是自然的一種感動啊。阿彌陀佛的加持到他的內心,他忘情了,他要表達他對阿彌陀佛的感恩,跟他當時的一種法喜,就像我們…我最初接觸的時候,真的是可以體會到經上講的大地震動,那不是真的地震,是我們內心那種感動…難以言語。
所以我們一定要,真正這種因緣具足,我們已經發願求生淨土,我們要實踐,不可以再懈怠懶散。一定要開始安排定課,把這個事情當作是最重要的事情來做,這樣子相信。同修啊、每一個人都能夠天天增長信心,天天增長智慧,而且那種內心的感動,你會透過生活當中的種種行住坐卧的細節當中,你會去體會到,去感應到阿彌陀佛的加持,每一個人都都可以去接收到的。
好,那我們接下來我們就再期待五天之後,我們繼續共同學習《阿彌陀經》要義,阿彌陀佛,謝謝大家。
(完)
弟子蓮英恭敬節錄(仁敬師父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