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論講記
- 2001年於新加坡淨宗學會弘法培訓班習講無量壽經_法會聖眾第一_玫萱習講(仁敬法師)
- 2004年於台中生命電視台主講_釋教三字經節錄
- 2010年馬來西亞_四十八願要義講記
- 2010年馬來西亞_觀無量壽佛經要義講記
- 2010年馬來西亞主講 佛說阿彌陀經要義 講記
- 2010年馬來西亞_印光大師文鈔 講記
- 2011年印尼北干圓緣寺_無量壽佛經要義
- 2011年馬來西亞_觀無量壽佛經 上品上生章 要義講記
- 2012年淨土教道次第廣論班課前預習教學文章
- 2012年馬來西亞_淨土教道次第廣論大綱要義
- 2013年馬來西亞古來_隨師行佛門弟子規
- 2013年新加坡_隨師行佛門弟子規 講記
- 2013年印尼北干_隨師行佛門弟子規 講記
- 2013年馬來西亞麻坡_隨師行-佛門弟子規要義
- 2013年加拿大多倫多_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 講記
- 2014年印尼北干開示_佛說阿彌陀經要旨深意
- 2014年美里居士林開示_佛說阿彌陀經奧旨深意
- 專題講記
- 佛一
- 釋愛(仁敬)比丘尼以佛法觀評時事
- 2010年馬來西亞_念佛超度及助念之方法 講記
- 2010年馬來西亞_瑜伽拜佛的功德與實效分享 講記
- 2010年馬來西亞_淨土思想研討班的研討方式與原則要義
- 2010年馬來西亞_瑜伽拜佛的方法與修行之道 講記
- 2012年馬來西亞_往生信心成就的心境略談
- 2012年馬來西亞主講_三時繫念要義
- 2013年新加坡南普陀寺_當下離苦得樂的方法
- 2013年馬來西亞_如何建立必定往生極樂成佛的信心
- 2013年馬來西亞麻坡_食存五觀 講記
- 2013年加拿大_教授瑜伽拜佛 講記
- 2013年多倫多_精彩現場佛學答問
- 2014年新加坡_藥師琉璃光如來之十二大願與西方極樂淨土相應之處
- 2014年埔里淨塵精舍 當下建立往生信心的要門講記
- 2014年馬來西亞_石山佛教會開示
- 2015年巴西美景巿芒果樹國家公園講座_ 身心靈的淨化與環保
- 2015年武漢蓮溪寺_對僧眾法談參學心得
- 專修淨土十六年的心得報告
- 2015武漢孝感蓮台寺佛教機基地佛七開示
- 2015年巴西聖保羅彌陀寺_念佛成佛的成就關鍵
- 釋愛-仁敬法師主講2019年9月6日馬來西亞昔加末八關齋戒佛學問答
- 釋愛-仁敬法師主講2019年新加坡_啟發本能大愛的實境練習
- 釋愛-仁敬法師主講2019年9月28日馬來西亞昔加末開示問答
第四場
(一)一向專念名號必定往生成佛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尊敬的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
昨天晚上我們學習到本經核心的要義,也就是四十八願當中第十八願,只要我們真正能夠掌握這個核心修法,能夠升起真信切願念佛,這一生當中必定能夠往生成佛,真正能夠依十八願修行也就是符合本經的修行宗旨,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換句話說,真正真信切願念佛的人一定是一向專念,絕對不會三心二意,所以善導大師給我們開示,如果是沒有辦法做到一向專念反而是雜修雜行,這樣往生恐怕就不定,善導大師有一段開示他說:「極樂無為涅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故使如來選要法,教念彌陀專復專。」,這段開示非常重要。
前兩天我們所聽到的一直圍繞著第十八願為核心,確實我們這個修法非常的簡單,只要我們真誠的發願接受阿彌陀佛的願力救度,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在這一生當中成就,但是雖然簡單,也要真正做到信願行,往生三資糧這個條件,怎樣才算做到呢?顯現在行為上就是專,所以一向專念很重要,善導大師在這裡特別提醒我們,因為極樂世界是無為的涅槃界,涅槃界就是佛自證的清淨無為的境界,這樣清淨無為的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如果我們還雜修雜行就表示我們的心不專不淨,跟阿彌陀佛就沒有辦法感應,沒有辦法感應,我們只是一介凡夫又如何能夠往生到佛國土呢?往生是完全靠阿彌陀佛的接引,祂願力的加持,如果我們不恭敬、不真誠,那麼就沒有辦法跟阿彌陀佛感應,所以說恐難生。
「故使如來選要法,教念彌陀專復專」,這個要法指的就是十八願,叫我們要一向專念,這個是本經的宗旨,不但要專而且要更專,這個專復專有很深的含義,待會我們會來透過善導大師的教導,給各位進一步的分析什麼叫專,什麼叫雜,我們平常在用功都不知道自己是專修還是雜修,連定功課也不知道要怎麼定,所以這個部分善導大師講的很詳細,善道大師為我們分判專和雜的標準,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面也講到對善導大師這個分判的一個評論,他說:「善導和尚是彌陀化生,有大智慧,有大神通,其所示專雜二修,其利無窮,專修謂身業專禮,口業專稱,意業專念,如是則往生西方萬無漏一,雜修為兼修種種法門迴向往生,以心不純一,故難得益,則百宗稀得一二,千中稀得三四往生者,此金口誠言,千古不易之鐵案也。」。
這個是印光大師的開示,他讚歎善導大師是彌陀的化生,他有大神通有大智慧,那麼他所揭示的專雜二修的標準,對我們修學淨土法門的念佛人來講,這個利益很大,能夠讓我們掌握得很精確,假如說雜修,我們修錯了,恐怕也沒有辦法往生,印光大師又講,如果我們是雜修,也就是兼修種種法門再迴向往生,一下參禪,一下持咒,這樣的心因為不純一,純也是一種誠敬,沒有恭敬心,覺得這個修一點也好,那個修一點也好,就像我們交朋友一樣,你說你今天喜歡這個人,然後明天又交往一個,那邊又交往一個,那麼這個心啊就不專不純,肯定這個心是虛假的,沒有誠敬,所以很難得益,雜修的人,百宗稀得一二,千中稀得三四往生,這個是印光大師的評論。
弟子美華恭敬節錄
(二)淨土三經才是真正淨土法門主修的教理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善導大師他怎樣分判,他判有五正行,五種正行,正確的修行,這五種正行都是屬於專修,所謂正行就是專一往生經行者,往生經指的是三經一論,也就是《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這個統統都是屬於正行,在這三經之外的,就不是屬於正行,所以我們之前學的《地藏經》大家都很相應喔,誦《地藏經》的時候人特別多喔,現在慢慢在轉行當中,這個也是一個過渡時期。但是大家不要忘了,我們的目標不是去地獄度眾生,不是幫地藏菩薩度眾生,我們是要去極樂世界成佛,這個要搞清楚,因為地藏菩薩祂表孝道,也表大願,我們四弘誓願裡面,眾生無邊誓願度,要先發大願,所以這是表基礎,根基啊。
要成佛,做人也是根本,那麼做人的根本基礎在於孝道,這個都是地藏王菩薩的表法,所以老和尚也教導我們一個新的道場的成立要先打好這些基礎,所以我們住持師父大和法師他是依教奉行,幫大家奠定了這個基礎,但是這個基礎打得太穩了,扎了太深了,大家對這個《地藏經》非常的相應,所以在轉換的時候可能也需要一段時間,但是只要我們真正常常的熏修我們淨土三經,自自然然在因緣成熟的時候,那一剎那當中跟阿彌陀佛相應了,你自然就可以轉化過來。
那麼我們聽到的五經一論,另外《普賢行願品》和《圓通章》,這兩部經它其實是一個助緣,它真正的理論不是淨土法門的理論喔,《普賢行願品》講的是《華嚴經》的修法和理論,《華嚴經》包羅萬象,不只是修淨土,所有的法統統有啊,參禪、持咒,教下統統都包含在《華嚴經》這個範圍裡面,所以善導大師他不可能把這個部份判為正行的,這個是魏源居士他把它收錄,有這個作用就是提升我們的信心,看到普賢菩薩都能夠迴向求生極樂世界,那我們就不敢小看淨土法門,是這個作用,確實有這個作用。
我們老和尚以前李炳南老勸他很多年了,他其實嘴巴上念佛,心裡面還沒有很甘心的專修這個法門,因為以老和尚的資質他喜歡讀書啊,所以喜歡研究教理,對這句佛號這麼單調,淨土法門一般誤解的都是老菩薩修的,所以一下子很難專修,念念倒是可以,要專修真的沒那麼老實,他是一直自己講這個《華嚴經》,好像講了十八年,突然有一天開悟了,悟到這個部份開悟了,他悟到:「哇原來這個普賢菩薩,等覺菩薩連祂都要迴向求生淨土」,這個時候他真的不敢輕忽啊,對淨土法門重新有這個認定。
以前老和尚是特別喜歡《華嚴經》的,因為《華嚴經》是公認佛門裡面的一部大經,所以老和尚真正死心塌地的專修這個淨土法門也是透過《華嚴經 普賢行願品》,普賢菩薩的表法才導入的,確實有這個助緣的作用,但是我們要學習理論就不是依《普賢行願品》,禮敬諸佛啊,普賢十願第一願禮敬諸佛,總共有十願,第一願我們就做不到了,這個是法身大士修的,我們連下手處都沒有,禮敬諸佛你怎麼做?看每一個人都是佛耶,我們現在是看到佛也把祂當凡夫,我們的心不清淨啊,所以這個法我們是沒有辦法修,是朝向這個目標,這是最高的菩薩行的標準,所以我們要搞清楚。
《圓通章》是《楞嚴經》裡面的一章,印光大師提出來收錄在五經當中,用意是勸導我們要學大勢至菩薩的一門深入,也就是我們現在要講的要專修,專修才有辦法往生,這是關鍵!專修才能夠表示我們是真信切願,一向專念,才真正具足真信切願往生的這個條件,所以善導大師這裡判所謂的專修是這個正行只是依淨土三經,其他可以參考當作助緣沒關係,專修這個範圍是在這三部經。
弟子美華恭敬節錄
(三)一心專念名號 順彼佛願 必得往生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五種正行,這三部經我們要怎樣來受持啊?善導大師講,讀誦、觀察、禮拜、稱名、讚歎供養,這五種都可以,我們要用讀誦的誦經,觀察是隨文入觀,不是叫我們修觀修定,而是我們在誦經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觀察裡面的形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種種殊勝修因正果這些內容,細細的觀察,還有禮拜,要拜佛,稱名就是持名念佛,讚歎供養,我們自己相信也要勸別人相信,受持流通。
這五種都是屬於專修的部份,這五種正行,就像今天很多同修都去參加三時繫念,這個三時繫念裡面差不多就包含了這五種正行,還更多,還有一些唱讚,其實唱讚也可以等於是讚歎供養這個部份,那麼所以說三時繫念的這個修法也是屬於專修的範圍,不離開淨土經論的境界,但是這個是比較大方向的來判定,進一步善導大師又從這五正行當中又再細分,正業還有助業,正業又叫正定業,還有助業,助業就是次要的,這五種當中那一個比較重要?那就是正定業,其他的就是輔助的。
我們這個部份把它聽懂了就知道我們怎樣定功課了,所謂的正定業,同修猜到了沒有?當然是稱名啊,持名念佛,善導大師有一段開示他說:「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不問時節久近;念念不捨者,是名正定之業,順彼佛願故。」最後這一句非常重要,為什麼持名念佛這麼重要,稱為正定業,因為「順彼佛願」,這個佛是指阿彌陀佛,是阿彌陀佛跟我們約定的,這個是跟祂感應道交的一個訊號,最主要的一個訊號。
所以我們不要自作聰明,哎呀我要修這個好那個好,最好就是直接聽佛的話,就容易感應道交。就像我們,我們要這個搭船從印尼到新加坡,我們是不是要買船票啊?這邊講好是這樣,你要買船票才可以坐船啊,但是你就是偏偏要跟人家不一樣,哎呀我給你大把的現金,這個可以付船費,那個船票的費還可以外加小費,可是這樣可不可以上船啊?不行,還是跟你收票,喔你不要想說我錢更多,給的更多啊,超過這個船票的價值,那是我們自己想的,人家是要票而已。
所以我們不管修學什麼法門,特別是淨土法門,因為是百分之百靠佛力,所以我們一定要聽話,老實能夠得利益,往往自作聰明想了一大堆,而且也很努力、很用功,結果事倍功半,徒勞無功的很多,白忙了一場,就是因為不聽話,所以這一句很重要,「順彼佛願」,只要我們以稱名念佛為主,有沒有念出聲音沒有關係,就是持名的意思,喔稱名這句名號,這個是五正行當中的正定業最主要的修法,所以我們一天當中有五小時用功,最好是五個小時全部念佛。
但是可能有些同修喜歡拜佛,喜歡經行啊,邊拜也可以邊念,這個比較沒有影響,那有的是比較喜歡誦經,誦經的時間就不要占太多,喔也可以誦,但是不要占太多,不能超過佛號,這樣是比較好啦,如果說你剛開始你還不習慣,你可以慢慢調整,我們知道有一個標準,先知道以後慢慢去調整。那除了稱名之外,其他的這些拜佛、誦經,這些都是屬於助業,可有可無啊,老和尚也講,你這個真的願生心很强,這一生一定要往生去成佛,那這個時候你就老老實實一句佛號都夠啦,所有的經包括《淨土經論》都可以放下,道理就在這裡。
因為稱念這句名號才是符合阿彌陀佛的本意,是祂告訴我們要這麼做的,這個是五正行專修當中又有這樣的一個分判,那麼除了這個五正行之外,《淨土三經》之外,統統都是屬於雜修了,《普賢行願品》和《圓通章》可以協助幫助我們提升這個信心,指引我們要專修,這個是可以這樣的一個參考,真正的理論依據跟修法一定要依三經,這是屬於正依經典,我們淨土法門的正依經典。
弟子美華恭敬節錄
(四)阿彌陀佛的第十八願是淨土法門成就的關鍵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那麼說到這裡,我們所談的範圍都是先把我們《無量壽經》的核心的要義修法,也就是「第十八願」,給大家做一個重點的一個介紹,這個部份是淨土法門成就的關鍵,如果我們依「十八願」修是頓入佛心,就像禪宗講的頓悟,突然之間就契入啦,我們依「十八願」就是淨土法門的頓入,直接頓入佛心,跟阿彌陀佛相應,當下那個境界啊,我們雖然還是罪惡生死凡夫,但是我們的內心,我們的境界已經跟阿彌陀佛合二為一了,一下就好像等同佛。
這個很不可思議喔,那如果是依其他的願,或者是依這個自力修學雜行迴向,這個都是屬於漸修,漸漸的靠自己修行,慢慢一點的累積這個功德,然後再迴向,這個是漸修漸正,這個受益很小,真的要能夠往生喔也不容易,有這樣的一個差別,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四十八願」當中,我們淨宗二祖善導大師已經給我們指出來,這一願是最重要。
我們過幾天我們會談到《第六品》的時候會給大家做一個介紹,舉出裡面「四十八願」當中有關於往生的種種不同的修法,它所要契合的是什麼對象,我們都把它提出來給大家做一個分析、參考,大家就知道這個有很大的不同,同樣是在「四十八願」裡面,阿彌陀佛所發的願,因為根基的不同,所以祂就提出了幾種標準,那這當中就有難跟易很大的差別。
那我們如果善根福德比較深厚的人,自然就懂得相應「第十八願」,是既簡單又容易,成就又穩當快速,而且萬修萬人去,真的是完全符合這個古大德所形容的淨土法門的特色,一點也都不矛盾,完完全全符合,那麼這個部份的修法我們怎樣去契入?如何去升起真信切願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這個需要引導的啊,我們自己一時之間也很難契入,也急不得。
就要等待時節因緣,就像虛雲老和尚,他怎麼開悟的,他步行一萬多公里啊,走路啊,行腳一萬多公里,長年的苦行之後,有一天打禪七的當中不小心,人家給他倒一杯熱水給他,那個熱水沒倒好,不小心燙到他的手,就在那剎那間大徹大悟,我們淨土法門也需要大徹大悟,也需要悟入啊,頓悟,怎麼頓悟呢?也是需要時節因緣,平常要累積,這個累積怎麼累積呢?就要依善導大師,他有很多的開示引導我們。
像有一個法師,他的名字我一下忘記了,很久以前我看過這個資料,他也知道往生要真信切願,要念佛,要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可是就是感覺沒有那麼深刻啊,那怎麼辦呢?喔不要急,一方面老實念佛,一方面聽經聞法,突然有一天,他看到那個大雄寶殿正在建設,我們知道在大陸看那個很大的寺院,大雄寶殿的建築啊,它那個高度可能樓高可能兩層、三層的都有,這麼高,至少都兩層,那麼樓高的話中間的柱子,樑柱一定要很大很粗。
有一天他經過正在建設的大雄寶殿,突然看到在施工的工人喔,一個一個看起來也不怎麼樣嘛,沒有文化的樣子,可是竟然有辦法把這麼粗的,要放在那個大雄寶殿的那種樑柱,大樑柱,把它吊上去,當然人家有人家的專業技術啦,可是就在那一剎那的一個情景當中,他突然之間悟入了,他真正突然感覺到說,連一個普通的凡夫,這樣的事情我們想都想不到怎麼去做的,怎麼去做到的,人家都可以,凡夫都可以做到,把這個樑柱,這麼粗的樑柱掛上去。
那麼阿彌陀佛的神通智慧,祂又是佛中之王,區區一個接引的小事難道會做不到嗎?就在那一剎那當中,那個情境,一個相對照之下,一個小小的工人,沒有文化的人,這麼不起眼的人,竟然連這樣的工程,他那個法師他本身也不會做那樣的工程,對他來講是很難的,這樣一個不起眼的人都可以把這麼艱巨的工作完成,更何況是阿彌陀佛。
就在那當下他完全沒有任何懷疑,百分之百的相信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當中所發的每一願,特別是往生這件事情,因為我們肯定要先往生,其他的四十七願才能夠得到,所以他對往生當下就升起信心,百分之百沒有疑惑,沒有憂慮,不會擔心自己沒辦法往生,因為是靠佛力嘛。
弟子美華恭敬節錄
(五)認識淨宗祖師 彌陀化身的善導大師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所以我們一定要想辦法,常常聽經,有關於提升自己信心,這方面的教法,那麼這方面的教導善導大師講了很多,他專門就是講這個部份的內容,聽多了以後我們自然就能夠,突然之間真的進到那個信心是進到自己的內心,而那個時候你會非常感動,從那個時候開始你就會經常的很容易痛哭流涕,那種感動會一天比一天加深,這個時候真的很像禪宗的那種,大徹大悟之後的那種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當然我們淨土法門的標準比較低,就是說只要我們能夠跟阿彌陀佛感應上,那不是我們自己的功德力,可是相同的是,我們同樣得到了百分之百的解脫感,因為我們肯定這一生一定會成佛嘛,只是差別還幾十年,一點點時間而已。那禪宗的大徹大悟,它是當下頓悟成佛,它那種成佛的境界,那種解脫感也就好像成佛一樣,可是他的色身還是不圓滿啊,所以有類似這樣一個境界。
大家對善導大師可能所知道的都是聽到一些片段的介紹,所以這裡我也再稍微再給大家介紹一下,如果對善導大師能夠有一個更全面的認識,我們對他的教導就能夠升起信心,有信心我們一聽就能夠立刻依教奉行,這個很重要。善導大師是唐朝人,他是出生在西元六百一十三年,往生在六百八十一年,當時的皇帝稱他,都稱他光明和尚,因為他口念一句佛號就出一道光。
十三位淨宗的祖師來講,沒有一個人比他示現的神通更殊勝的,他經常示現神通,非常的不可思議,而且不是小神通喔,皇帝都認識他,他住的寺院給他…賜給他一個匾名叫光明寺,大家可以想像嗎?我們念一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一道光就出來,晚上走路都不用拿手電筒,你只要念佛號,整條路都是亮的。
我們的那個淨宗五祖--少康大師,人稱後善導,為什麼人稱後善導?因為他口念一句佛號,口中就出一尊佛,哇!人家說他是善導大師往生之後又來的,所以叫後善導,因為沒有人像他們兩位這樣示現這樣的神通啊,其他祖師沒有啊,十三位祖師只有他們,那少康大師還是善導大師接引的,因為以前那個時候禪宗特別盛行,因為以前的人根性比較利,參禪都可以開悟啊。
所以念佛法門很多人都不是很在意,那這個有一次的因緣,善導大師就是要接引這個少康大師,要度他,剛好少康大師對善導大師的德行也是很尊崇,少康大師後來寫了一本著作裡面稱讚善導大師是佛法東傳以來,為禪師之聖德,佛法傳到中國來,這麼多高深大德,沒有人比得過他,這樣的讚歎咧,不得了啊,因為他是阿彌陀佛再來啊,當然沒有人比得過他,真的一點也不過分,這種讚歎。
善導大師是怎麼接引他的?有一次少康大師也是慕名啦,到他的影堂去參觀,就是紀念堂,然後參觀紀念堂當然看到法相就要頂禮啊,就在頂禮然後觀看的當中,善導大師竟然從他的畫像當中走出來,就示現這種神通啊,走出來以後,他身上是光明的,走出來以後突然之間,本來是他的相,然後就變成阿彌陀佛的相。
這一幕從頭到尾少康大師看在眼裡,所以後來才有,這個古德才公認他是阿彌陀佛乘願再來,有種種的這些神蹟作為依據,這個不是隨口講講的,所以他是示現神通來接引少康大師,後來少康大師他的這個他成了…也是成為祖師,我們淨宗的祖師。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面講,他說:「善導在長安,少康在新定,念佛之聲,盈於道路,其往生者,當不止百千萬億。」這個是印光大師講的,說善導大師在長安,少康大師在新定,他們兩個人度化的眾生之多,往生的人不止百千萬億這麼多啊。
我們現在一輩子也聽不到有一百個人往生,好像誰誰誰認識某個人往生的人不多,當時百千萬億耶,不得了啊!這形容非常的多,而且念佛之聲,盈於道路是什麼?盈就是充滿,也就是說你只要走出門,走到那裡都聽到有人在念佛,所以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啊,大家可以想像嗎?我們現在念佛堂這邊走來走去,從這裡走到隔壁,還不一定聽到念佛聲,都是在聊天,哎喲真的很慚愧。
我們是念佛人道場咧,對不對?人家當時是,善導大師在度化的時候,是家家戶戶走到哪裡都聽到念佛聲音,這簡直是天壤之別,差別太大了,我們今天晚上聽完之後就要生起慚愧心,走來走去都要念佛給人家聽,才像個佛弟子嘛,念佛人嘛,要養成這個習慣啊,不然怎麼接引別人,我們自己念佛人都不念了,所以念出聲也沒關係,除非你旁邊這個人是基督教徒,那就不要念出聲音,不然他等一下把你當魔鬼就麻煩了,念出聲音給人家聽到,這也是種了一個金剛種子,也很好。
弟子美華恭敬節錄
(六)善導大師拜師求道 徹悟淨土真髓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善導大師他在二十歲左右,他很早就修學啦,就學佛修行,但是他在二十歲左右,他遇到得到《觀經》…《觀無量壽佛經》本子之後,他就立刻就隱居,隱居在這個終南山悟真寺,三年當中他已經自己修觀,念佛,他的定功啊,他已經證得念佛三昧,他的定功能夠自由出入極樂世界,他想去極樂世界就去了,馬上入定就去了,出定入定都很自在。
三年而已,但是他當時,這個是定嘛,還沒有完完全全通達淨土法門的理論,那當時道綽禪師弘揚淨土遠近馳名,法緣很殊勝,老和尚講,他一生講《觀經》兩百遍,道綽禪師他當時住在叢林裡面,帶人念佛的聲音,那種共修的聲音,念佛共修的聲音,人家形容,記載上形容是滿山滿谷都是念佛聲音,那種回音,大家可以想像嗎?
哇,以後如果有因緣到山裡面,大家在山裡面念佛共修,這個記載上形容說那個人數,那種聲音聽起來人數好像上數萬人啊,簡直就是千軍萬馬,哇,這一種場面多壯觀啊,那你不跟阿彌陀佛感應都不行,光是聽到那個那種莊嚴的念佛聲,這麼多人在念,然後又有回音在山谷裡面,你看,不得定都很難。
我們現在都沒有這種福報,這個就是環境的攝受,大眾的攝受,助緣啊。後來善導大師就慕名去親近這位道綽禪師十年,親近他十年,在這個十年當中,他就通達了淨土經論,道綽禪師傳給他的心法,告訴他指引一個方向,師父在傳心法,傳法給弟子不一定嘮嘮叨叨講一大堆,不是,有時候一句就夠了,一句就夠你一輩子受用無窮,乃至於能夠成就圓滿道業。
道綽禪師告訴他一個關鍵,你如果想要通達淨土法門的理論跟修法,你必須要將三經,三部經合起來一起研究,換句話說三部經的內容它完完全全是一樣的,沒有矛盾,沒有不同的修法,這個交代,開示很重要,很關鍵,因為我們如果我們光是看經文,會覺得三部經不太一樣哦,《無量壽經》的宗旨,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經》是一心不亂,標準不一樣,你看一般我們的誤解,我們過幾天會再講清楚,也會以《阿彌陀經》來給大家做解釋。
我們是三部經合起來一起研究的,我們這十天學《無量壽經》要義,等於是三部經都學完了,依據善導思想來學習,它是三經是融通的,你看《無量壽經》只要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是一句接一句,專念就好了,可是《阿彌陀經》怎麼說它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好像要練功夫練到沒有妄念,那這個標準又不一樣啦,又更難了嘛,然後《觀經》又更難,要修十六種觀法,好像三部經都不一樣的修法,對不對?跟標準都不同。
所以我們一般如果看這個文字,真的容易錯解,沒有辦法掌握它的精髓,所以道綽禪師跟他傳這個心法是非常重要的,給他指出一個正確的方向,叫他一定要三部經融合來研究,細細的研讀,然後親近他道綽禪師十年當中,他可以說本來自己就有定力了,念佛三昧,這個時候般若智慧也現前了,戒定慧圓滿,之後道綽禪師往生以後,他就離開到長安去弘法。
他弘法的這個法緣的殊勝,我們可以略略我們舉一段來說明,在《往生傳》裡面的記載:「三年後長安城中已被念佛者所充滿,其弟子中有誦《阿彌陀經》十萬卷,乃至五十萬卷者,有日課念佛萬聲,乃至十萬聲者,期間現生得念佛三昧者,不可計數,臨終現瑞相得生淨土者,不可稱計。」哇!你看有沒有淨土的祖師度化眾生法緣比他殊勝的啊?沒有,現生能夠證得念佛三昧的,還有瑞相往生淨土的,這個當中是包括居士。
然後你看,念佛可以念到一天十萬聲,弘一大師也試過了,他說二十四小時都不休息、不中斷,最多也是能念十萬聲,你看,這個弟子當中有很多都是精進念佛的,所以我們不要想說:「哎呀這麼簡單,只要依信願行就可以往生」,好像依十八願修學的人,自然就很容易懈怠,因為太簡單了嘛,反正靠佛就好了,戒也不用持了,不用斷惡修善,行菩薩道了,錯了,你真正跟十八願相應的人,你自自然然跟他們一樣,真的是佛力加持,那個力量不可思議!
弟子美華恭敬節錄
(七)善導大師示現神通攝化眾生的事蹟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所以我們不要傻傻的只靠自己啊,靠自己啊,你修了半天也沒有什麼成果,貪瞋癡三毒啊,整天煩煩惱惱,你怎麼成就功德啊?業障都還沒消完嘛,業障消了才能夠有功德啊,對不對?所以一定要靠佛力,一定要靠助緣啊,人家說男眾靠自己要創業很難,對不對?如果娶一個有錢的老婆,你就少奮鬥十年,要助緣啦,或者是一個有錢的老爸,對不對?幫你鋪好一些路,那你不是一下子就一步登天了嗎?
我們靠阿彌陀佛就是這樣,就是有最大的助緣,最强的助緣,所以我們要走這條捷徑,成就才快速啊,不然我們修的就不叫特別法門,一點也不特別嘛,跟其他的法一樣修得苦哈哈的,對不對?所以這個很關鍵,我們要用心學習如何真正契入第十八願的修法,這個是善導大師的法門,他經常示現神通,所以他的攝受力也很強。
有一次因為他的法緣太殊勝了,你看哦,他勸我們念佛求往生他也沒有說你要持什麼戒,一大堆戒,講這些戒條,沒有,可是他當時攝化的眾生當中,滿城斷肉,也就是說幾乎大家都不吃葷啊,自自然然就不想殺生了,因為心慈悲柔軟了,滿城斷肉。
然後那個賣肉的就沒生意啦,就不高興了,拿一把刀到寺院裡面要去殺善導大師,業障重嘛,殺業太重,他那那時候還沒有學佛,沒有念佛,拿一把刀就要去找善導大師算帳,結果一進去到寺院裡面,看到善導大師那個威德力啊,他馬上就那個殺心就沒有了,真的是這樣喔,會受到影響,你看那個佛菩薩的相那麼慈悲,你本來很生氣,你多看祂一眼你就不生氣了。
結果他就氣沖沖的進去之後,看到了法相馬上態度就緩和下來,接下來他還是沒有忘記來的目的,就問善導大師:「你為什麼要這樣做,害我都沒有生意,我活不下去了!」,當時善導大師簡單勸導他幾句,然後就勸他求往生,怎麼勸呢?也不用講太多,他直接實現神通,因為這個人業障太重了,你講太多他也不一定聽得進去。
他直接實現神通,在他的面前現出極樂世界的種種莊嚴給他看,他看到了當然想去啊,這麼美的地方,然後再加上善導大師的威德力,他一講話人家聽了容易相信,結果這個屠夫就完全放下這個殺心,然後當下就再確認一次,再問善導大師說:「你說的可是真的?只要念佛就可以生到極樂世界去?」善導大師給他最後一句,最後一次的肯定回答。
聽完了以後他就立刻往寺院大門走出去,在大門那個寺院門口有一顆很大的柳樹,他就爬上去,爬上去以後怎樣呢?跳下來,往生了!這個如果照我們現在來講就是自殺啦,跳樹自殺,你們千萬別學哦,要是跳下來不能往生就慘了,明天頭條新聞就出來了,當時有當時的時節因緣。
然後跳下來往生之後,他的神識從這個頭頂出,很多人都看到,而且天樂鳴空,西方三聖來接,這個都是在記載上,還有當時的臺省,就是中央政府,連中央政府都知道,這個事情很多人都知道,類似像這樣子往生的還有跳河的、跳山的,很多,我們現在沒有人會去做這種事情,因為這樣子做可能也不一定能往生啊,當時有當時的時節因緣。
像這樣往生記載的,有記載的至少有一百人以上,一聽到馬上發心,馬上就要求往生,覺得自己罪業太深重,就像韋提希夫人一樣,我一刻也不想再待在這世間,然後就知道,遇到聽到這個法門可以解脫又相信,她當然要走啦,這個是真正是真心,真信切願,就這麼做。那麼這個是這樣的記載是說明什麼?善導大師的威德力,他的攝受力之强,也沒有任何祖師可以跟他比的。
我們當時一看到這個就哇…怎麼會有這樣的事情,哇…這麼激烈,要是在現代的社會就不可以,你這麼做人家會覺得欸…你是神經有問題啊想不開,人家也不會認為你往生到極樂世界去,欸…搞不好你真的也不能去,這個一跳下去可能就到三惡道去都有可能,所以這個我們肯定是不鼓勵啊,不提倡啊。
一切交給阿彌陀佛安排,因為現在善導大師也不在啊,你這麼做可能也沒有他個人的加持力,效果就不一樣,但是我們確實看到現在流傳到現在,善導大師的那種威德力、攝受力,依然是很强大,有一次他示現神通,是一個金剛上師到寺院裡面來找他論法,也是來問難的,可能是其他宗,可能是密宗還是什麼,記載上是寫金剛上師。
來問他說:「你說念佛就可以往生成佛,哪有那麼簡單?」,不相信來問難,善導大師也不解釋,因為淨土法門啊你要解釋,聽的人也聽不懂,講的人也沒辦法講到高妙,為什麼?佛的境界嘛不可思不可議,議就是議論,思就是思維,既然那個境界是不可思不可議,你怎麼去講得出來?講不圓滿,講不到那個究竟處嘛。
所以善導大師直接示現神通,他怎麼示呢?他在這個講台上就跟他講,他說如果念佛不能往生,那麼就讓我善導,就在這個講台上當下就墮入地獄,以前世尊在世的時候,提婆達多那個惡人啊,他死的時候就是那個地上裂開,他直接從地上裡面墮到地獄去,裡面去的,真的會有這種事情。
以前我還看過一個報導,蘇聯的科學家他們在探測地底下,做一些探測的工程的時候,他們有用那個機器放到地底深沉的地方,很深沉的地方,有錄到一些音聲,他們那些科學家形容說,很像佛教裡面所形容的地獄的景象,真的也有這種說法,我們這個地球的地殼中心是地獄。
所以那種大惡之人喔,有的被五雷轟頂嘛,當場就轟死的,有的人是大地裂開,直接進到地獄的都有啊,不是說你們往生之後靈魂才到地獄啊,所以當時善導大師這樣子發這個毒誓也不是不可能的,然後他說:如果念佛能夠往生淨土,那麼就請堂上,這個講經堂上的二尊,就是阿彌陀佛跟釋迦牟尼佛放光為我作證明。
他這個話一講完馬上兩尊佛像就放光,因為他可以…他本身定力夠,他可以很快的跟佛感應,我們現在講半天也沒有放光,我們不敢這麼講啦,他本身有那個功夫,定力夠,立刻可以感應,他隨時隨地可以入定到極樂世界去,那麼這麼一示現啊,來的人當然就摸摸鼻子就走了,對不對?都已經現給你看了,還有什麼話說? 他是這樣子來度化眾生的,這種攝受力去哪裡找。
弟子美華恭敬節錄
(八)善導大師著作《觀經四帖疏》殊勝的因緣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所以因為我們對善導大師比較陌生嘛,真的是常常深入去讀他的傳記,聽聽其他祖師對他的讚歎,包括我們蓮池大師、印光大師、蕅益大師對他的讚歎,你真的不得不生起十分的恭敬心,那麼當時善導大師他度化眾生法緣很好,可是因為唐朝的時候提倡其他宗派的這個法也是很興盛,所以就有人,那個時候的興盛是各宗各派都很興盛,可是也是參禪持咒很多人最後還是會導歸淨土,所以淨土法門也特別興盛。
可是因為其他宗派的修法跟我們專修淨土不一樣,他們是依自己的修法,依戒定慧的理論觀點,然後將自己的功德迴向淨土,所以他們在讀這個淨土經論的時候,也沒有真正站在淨土法門的立場,站在阿彌陀佛的願力的立場來理解,是站在他們那個宗派的立場來理解,所以有一些地方真的是有一點錯解或者是…就是沒有把淨土法門的理論講得非常的精確。
那他們用他們那個方法修也不能說不對,也是可以,反正人家能往生就好了,他要修得很難有什麼關係,人家有定力嘛,迴向就可以往生,但是我們不行啊,我們必須要依純正的淨土修法才會很簡單,我們才有辦法真正往生。
所以善導大師就看到這個現象,看到其他宗祖師來解淨土經論的時候跟修法,有些地方不太正確,所以他就發願要著作一部這個《四帖疏》,《觀經四帖疏》來楷定古今,來糾正,把淨土的修法理論做一個統一的整理,校正,這樣子後人才有辦法真正是萬修萬人去,只要修學的人就能夠很快的掌握正確的修法,真正能夠往生。
當時善導大師他以這樣自己已經融通淨土教義,本身又有念佛三昧,這樣的一個境界,神通又現前,這樣的一個境界,他發心來作這《四帖疏》之前,他還是非常慎重的在佛前標心結願請求靈驗,請阿彌陀佛給他感應加持,非常的慎重,所以當天晚上他就看到聖境,諸佛菩薩現前。
然後之後每天晚上做夢當中,夜夢當中就有一個僧人,據說是阿彌陀佛化身來,來教他,來指導他啦,指導他跟他共同研究,告訴他這個玄義科文,然後講完了以後就不見了,每天晚上在夢中都會有這樣一個情況,那麼當他這個《四帖疏》完成了以後,圓滿的時候,他又再度在佛前啟請,連續三個晚上都現出這個種種的瑞相,來證明說他所作的這個疏非常的圓滿。
所以後人就把這部疏當作公認是楷定古今之疏,古大德都把它看作是經一樣的珍貴,要把它當作是經典來看待,因為這部疏也就是等於阿彌陀佛祂親自所作的,不但是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乘願再來化身的,而且他在寫這部疏的時候,夜夢中是他請求靈驗,佛來協助他的。
所以這部經啊在祖師大德的眼中是把它當作…這部疏是把它當作經來看,然後都尊稱善導大師是楷定古今之大師,所以日本淨土宗的創始人法然上人,八百多年前創立淨土宗,他本身是初祖,可是他是尊崇善導大師為高祖,比初祖還要高嘛,高一祖,善導大師在日本受到尊崇的程度我們是難以想像的。
因為我們現在離當時已經一千三百多年了,對善導大師都很陌生,其實他真正是我們淨土法門的最大的善知識,淨土祖師當中,我們竟然都錯過了,對他都不是很熟悉,像我們淨宗十三祖當中,十三位祖師當中,很多都是早年都是參禪的,持咒的,教下的,然後是晚年才回歸淨土的啊,不像善導大師二十歲就閉關專修淨土法門,不一樣啊,二十三歲就證得念佛三昧,然後又示現神通。
弟子美華恭敬節錄
(九)善導思想是淨土法門最純正 最核心的修法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其他的祖師大部份都是參禪、持咒,他們本身根性都很利,那麼他們被推為淨宗祖師是因為他們度化眾生貢獻很大,而且又表示什麼呢?表示說他們本身以身教來教化眾生,表示確實證明以他們那樣根性那麼利的人,參禪、持咒也不容易成就,還是必須要導歸淨土,他們的教化的最大的貢獻表法在這個地方,如果說要問修學的理論跟指導的修法,還是善導大師是最專,最純正的,它各有不同的特色,我們要看清楚啊。
印光大師他在《文鈔》裡面怎樣來評論這部疏呢?我們來看一段:「善導和尚四帖疏,唯欲普利三根,故多約事相發揮,台宗觀經疏妙宗鈔,諦理極圓融,中下根人,莫能得益,故不若《四帖疏》之三根普被,利鈍均益也。」這一段是印光大師在《增廣文鈔卷一》裡面所講的,印光大師稱善導大師為和尚,也是親教師,把他當作師父,跟他學習。
他說這個《四帖疏》,他的開示的內容,教導的內容都是在事相上發揮,所以很簡單,只要我們文字,文言文沒有障礙,他的開示都直接告訴我們怎麼做,你就照做,很快就得利益,他沒有跟你講很高深的道理,理論講的很高深,講了一大堆,我們還是聽不懂,對不對?像中峰禪師的開示你們聽的懂嗎?聽不懂啊,那是他個人證得的境界,但是我們細細看也可以知道,他裡面也有一些開示就會…真正在做的時候他也引導我們持名念佛,所以談玄說妙那個境界的部份,對我們來講可有可無啦,看一看只是欣賞一下罷了,那是別人的境界又不是我們的境界。
真正要修學要依善導大師,一看就明白怎麼樣掌握到核心,怎麼去修。台宗是指天台宗,這個天台智者大師,還有很多的祖師大德也有著這部《觀經疏》,還有《妙宗鈔》啊,那麼這裡面他們就是以他們自己天台加一心三觀,空假中,一心三觀,從這三個角度來來談玄說妙,諦理講的很圓融,可是中下根人莫能得益啊,只有上根人可以得到利益,那就不符合淨土法門要度化十方眾生,人道中下根人都度不了,那三惡道要怎麼度啊?所以不是純正的淨土修法,這很明顯了嘛,那是他們上根人,他們可以這樣修,以他們的理論來修淨土法門也是可以呀,你要修定可以呀,靠自己自力修學然後再迴向都可以,問題是很難,那個不是我們修得來的。
印光大師說:「故不若四帖疏之三根普被,利鈍均益也」,他說善導大師所作的《四帖疏》真正可以三根普被,利鈍全收,所以我們學習這個《無量壽經要義》全部都是依善導大師的《四帖疏》裡面主要的開示、思想,然後用淺白的方式,比較白話,透過翻譯來講解,這個不是我自己的意思,從頭到尾沒有我自己的意思在裡面,我不敢背這個因果,如果錯也是善導大師去背,我不需要有自己的意思呀,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就阿彌陀佛!所以每一句話,思想根據都是依據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他的著作總共有五部九卷,《四帖疏》是其中一部,另外還有四部,加起來總共份量有九卷,所以叫作五部九卷。
主要是以《四帖疏》為主,所以我們可以非常安心的,而且非常的百分之百恭敬信受這樣的態度來學習,你聽了你不要想說真的假的?或者是什麼道理?都不要起這個念頭,你聽到什麼你就照做就對了,就是阿彌陀佛親自的開示一樣,要當作是聖旨一樣,皇帝頒發聖旨,裡面內容念出來你就照做就對了,你還去想這什麼道理呀?真的假的啊?要不要照做啊?那這樣子的話就沒有辦法真正得到淨土法門的利益,沒有辦法入門啊,這個是簡單介紹一下善導大師還有他的思想依據。
弟子美華恭敬節錄
(十)《無量壽經》度化眾生法緣無比殊勝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接下來我們來談一談這一部《無量壽經》度眾生的殊勝,老和尚也講,我們這一部《無量壽經》法緣是很殊勝的,確實是這樣子,釋迦牟尼佛講經四十九年,最早消失的一部經是《楞嚴經》,因為他講五十陰魔,專門在降魔的,魔最討厭啊,你要降伏我,先把你滅掉,先下手的就是對這個《楞嚴經》先把它滅掉,最後一部的,因為它滅不掉,阿彌陀佛法力最强啊,所以就等到法運最末的時候,在世尊的法運,每一尊佛都有法運,在法運最末滅的一部經就是這一部經。
我們來看一段經文:「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我們這一部經可以熬到最後法滅的時候,是最後一部才消滅喔,那麼這段是《無量壽經》裡面的一段經文,所有的經都已經滅盡了,所有的法門都沒有了,這個是世尊特別加持,讓這部經還可以再住世百年,那麼在這個一百年當中,只要聽到這一部經,只要隨意所願,就是願意接受,都可以得度。
那麼老和尚認為,他現在講的這部《淨土大經》,夏蓮老的會集本,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他很有信心流傳下來的是這一部,還有八、九千年之後,他在講經的時候曾經有這樣講過,如果是這樣的話,其實也是很有可能的,為什麼?因為黃念祖老居士,他所講的淨土思想就是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所有的修法,所有淨土法門的修法就是善導大師的教導是最簡單的。
那你看法滅盡的時候,那時候的眾生根性是多差啊,人與人之間一看到就拿起,隨便那個路上的草啊,有一句成語「草木皆兵」,看到草就拔起來當劍,要殺到旁邊的人,隨時隨地都有人在打架,殺來殺去的,這樣的一個場面,那種末法時期那個人的那種暴力心,哎呀…真的是很恐怖的啊,就像戰場裡面走到那裡看到隨時都有人在打打殺殺,那種場面…生活當中就是這樣。
那樣根性的人你叫他參禪打坐,叫他念念佛三昧功夫可能嗎?不可能,只有靠佛號的力量,對不對?所以肯定是依善導大師的思想所流傳下來的《無量壽經》的本子,那因為老和尚他講的是黃念祖居士的註解,全部是依善導思想來講的,可能老和尚在講解的時候也會比較著重提醒大家,還是要好好用功念佛,盡量的就是說最好臨終正念能夠提起,這是當然啊,希望把標準定高一點,大家不致於會懈怠,這個是老和尚常常的一種苦口婆心的勸導,可是大家不要被嚇到說,哎喲那慘了,我如果沒有臨終正念我就不能往生了,那你就聽錯了啊。
弟子美華恭敬節錄
(十一)只要真信切願 百分之百靠佛力就一定能往生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善導思想要真正能夠把它放到心裡面去,百分之百靠佛力,只要信願念佛就一定能往生,我們看太多例子了,臨終哪一個不是病奄奄的走啊,十個九個耶,癌症的啦、什麼洗腎的啦,真的都是這樣的居多,還有斷氣之後才往生的,中陰身往生的,胡妮妮的母親就是中陰身往生的。
實際禪寺前幾年鐘茂森博士幫他助念,他斷氣三個小時之後,鐘博士才趕到,那個住持三個小時當中臉色很難看,大家一看就知道沒往生,斷氣三個多小時以後,因為很多大寺院的住持是很操勞的,那真的是為眾生啊,工作量是三五個人的都不為過啊,真的是很大的犧牲,所以有時候真的就操勞過度,只要有一念罣礙,那個事情沒做好,那個都有可能沒往生。
後來鐘博士喔,因為鐘博士這個人很誠懇,我們十年前就認識,有結過一些緣,他人很誠誠懇懇的,剛好跟他有緣,趕去跟他助念開示,只要有誠心為他念佛,跟他勸導,亡者都知道,他斷氣三個多小時啦,也念不出佛號來啦,但是就在這樣的開示,簡短的開示跟助念當中,一兩個小時之後氣色就開始變了,本來是那種就一副死人的樣子,青黑的,你們不曉得有沒有看過屍體喔?我是看過…喔是青黑的,到最後是轉成紅潤的,然後安詳,非常安詳,這個是很平常的,往生極樂世界的人基本的瑞相是這樣的,身體柔軟,還很多人都聞到香味,這個鐘博士都有提到。
這個完全都是靠佛號的力量啊,他沒有自己練功夫啊,對不對?太多這種例子了,所以確實也是像蕅益大師講:「往生與否在於信願之有無」,我們給他開導的時候,他生起一念願生心,有了信心就可以往生了,有的像動物啊牠也不知道要信什麼願,你跟牠講牠也不一定能聽的懂,也許聽得懂,也許聽不懂,看牠的靈性,當然一切的花草樹木都有靈性,水你跟它講它也會有反應,可是你的語言它不一定一下子就聽的懂,可能感受到那個磁場,善意的或惡意的,可是你要跟它講開示的內容它不一定聽的懂,對不對?像這一類的情況,只要它有聽聞到佛號的因緣也可以往生。
信願行當中只要有一個條件具足就可以,因為這是三合一,佛號當中就具有信願,信當中就有願跟行,願當中就有信跟行,這個是三合一的,只要有一個具足就可以,同時就含藏另外兩個條件的,所以每個人因緣不同,你內心發願也好,或者說你只是聽到佛號都可以往生,這善導大師有開示啊,這個解釋六字洪名:「言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迴向發願之意,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義故,必得往生。」
「言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迴向發願之意。」這個是信願嘛,你歸命你就是會相信祂,你才會歸命嘛,對不對?所以南無就具足信願的內涵,然後阿彌陀佛就是其行,所以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就更完整的代表了信願行,所以我多半都是念六字,念四字也可以,你內心有信願一樣,你念一個字都可以,但是如果就事相上文字來講六字就很圓滿,理跟事都圓滿。
南無就是皈依、歸命、依靠,信願,我們常常念南無、南無、南無阿彌陀佛,一起念我們也念念在提醒我們,而且具足恭敬心,念念提醒我們要歸命,一心歸命,一心一意,百分之百靠阿彌陀佛的願力,念出來我們內心的那種感受就特別的深刻,念念當中不但是在呼喚阿彌陀佛,同時我也在皈依祂,我也在依靠祂,所以念六字如果我們知道這個含義的話,我們念起來那個滋味又不一樣,過幾天我們還要帶大家學習怎麼樣念這句佛號,怎麼樣認識這句佛號的功德,這樣子我們自自然然就會喜歡念,因為熟悉,對祂產生熟悉感你就會喜歡念。
印光大師還有一段開示,我提出來大家一起學習:「時當末法,欲極力提倡淨土,當詳於佛力、自力、之大小難易處發揮,並在彰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之所以然,庶不至欲勸人而反致人生謗毀也。」這個是在續篇裡面所講的,這個是印光大師勸導我們,我們剛才學習了很多,知道真正的能夠三根普被的修法,就是依十八願,百分之百靠佛力,所以印光大師也跟我們講,他說:「當詳於佛力、自力、之大小難易處發揮。」他勸我們如果我們在末法時期,我們要提倡淨土法門,要勸人家修學淨土法門,就要把這個佛力跟他力的難易講清楚,這個是印光大師教我們的,教我們弘揚淨土要這樣講。
靠佛力就很簡單,靠自力再迴向就很難,這個要把它講清楚,所以我們一直強調依善導大師學,其實也等於依印光大師、依蕅益大師,他們都是強調佛力的啊,只不過善導大師是思想傳承的極大成者,所以我們特別強調他,他講的最完整而且最專精、最詳細、最深入、最圓滿,所以我們說我們是依善導大師,其實很多祖師,淨宗祖師,這些思想觀念都是一樣的,所以印光大師這裡也特別教導我們,要把這個靠佛力、靠自力,大小難易,要講清楚。
弟子美華恭敬節錄
(十二)恭敬信受增長對阿彌陀佛的信心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我們這次所要學習採用的本子就是會集本,夏蓮老所會集的這個本子,前幾年這個會集本有很大的爭議,我經常在海內外四處跟同修結緣,常常有一些住持、當家或會長有問我:「我們到底要不要再受持這個會集本?」特別是在台灣,因為台灣有時候阻力很大,有時候批評得很厲害,在前幾年,可能大陸也是,那就有人這樣子問我,那我跟他回答,我說如果就我們自己修學的人來講,其實你用那一個本子都一樣,沒有差別,不管是會集本也好,原義本也好,任何一本只要跟你有緣的、你相應的、你受持很歡喜的,像你現在受持夏蓮老會集本已經很熟了,那你不妨繼續受持,這個關鍵是在於你要能恭敬,要能夠專,專心信受,那你就能夠得利益,哪個本子都一樣,但是如果說我們是要講經弘法,除了自己受持之外還要利益別人,那不妨可以多方參考,五種原義本都可以參考,這樣子的話相輔相成,像我也都是這樣,原義本我都會參考,有時候它的用字遣詞不同,可以有一個相輔相成的作用。
這個會集本它有它的特色,每個本子都有它的特色,都有它的優缺點,其實沒有絕對完美的啊,我們相應會集本,我們認為它很好,跟我們…覺得受持很歡喜,很流暢等等的,但是也並不代表也是絕對完美,倒不是這個樣子,世間上沒有絕對完美的,可是我們只要是相應了,最重要是要能夠專心信受,這個是最重要,那如果說有必要要再詳細的在法義上深入的專研,那就必須要多方參考,因為有些本子有的沒寫到,那你如果只看一兩個本子你可能會漏掉一些內容,也有可能,所以多參考就有必要,而這個是沒有抵觸的,它的法義上是沒有抵觸,不管是任何本子,統統都是要勸我們信願行往生極樂世界,這個方向都不會有錯的。
今天我們所學習的,包括前兩天所學習的,主要是先跟大家談一談整部經,整部《無量壽經》的玄義,主要的這些重點,一一先提出來,作一個全面的學習,之後明天開始我們就要進入經文,每一品經文的重點要義,帶著大家一一的來學習,這十天我們要學習《無量壽經要義》的學習目標,我們希望能夠幫助同修,透過善導大師的指導,阿彌陀佛的加持,我們每個同修都能夠對於往生,當下就能夠生起百分之百的信心。
這個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得到,而這個信心生起之後,真正生起的人是不會退的,會日日增長,所以也可以說你當下就解脫了,可以得到這麼大的利益,這是龍樹菩薩跟我們講:「即時入必定」,不會再退了,善導大師也講:「入正定聚」,真的是不會退,即使你的信心不到百分之百,百分之一也好,只要嘗到那個味道,就開始一直進、一直進,天天增長,這個是我們的目標,那麼另外對法義上的學習,我們也可以對淨土三經一論能夠有一個全面融通的了解。
有些同修對這些教理可能也是第一次聽,比較陌生,這個理論方面沒有完全聽懂沒有關係,真正的是行啊,是實踐啊,是阿彌陀佛的加持要進到你的內心,讓我們真正生起信,真信切願,這方面的這種感受是最重要的,理論記得多少,聽懂都少都次要,你又不是要講經說法,是聽的過程當中,透過整體的一個加持,讓我們內心當中對善導大師生起恭敬心,對這個法義真正信服、相信、願意接受,然後內心生起歡喜心,那麼再透過某一個情境之下,突然之間自己感受到,欸…會對很阿彌陀佛有信心,對這個法門很有信心,自己求願往生的心也越來越强,然後這個時候你必然連帶的也會很想要念這句佛號,會很喜歡念這句佛號,這個是我們在現前都可以得到的學習的目標,那我們今天時間到了,我們明天就正式進入經文的學習,阿彌陀佛。
(第四場完)
弟子美華恭敬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