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Image

四、叢林的棒喝

四、叢林的棒喝

中國叢林是由唐朝的禪門祖師馬祖道一所創立的,他的弟子百丈禪師則立下了清規,叢林的教育,主要是在生活的行住坐臥,穿衣吃飯當中自己一一去體驗本有的佛性,在挑柴運水吃喝拉撒中,任何一刻都是開悟的契機,這是禪宗的修法,完全不立文字,見什麼就破什麼,連佛來也佛斬,魔來也魔斬,與現代研教的佛學院正好相反,它完全只是注重生活教育,而較不注重心意識的思惟,因為禪宗的修法特點就是直下承當,就在你的念頭處做功夫,所謂:「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所以一般學位越高、所知障的習氣毛病越重的人,一進到叢林,肯定更是要常被獎賞棒喝的。

叢林的棒喝並不是體罰,也不是嚴厲,只是一種直接對治我執習氣的善巧方便,要把你的我執、我慢、我相…當下通通打掉,只要有「我」起現行,立刻就要被打,被打就是在提醒你,哎!老兄,回頭啦!別又在迷了,所以當你被賞了香板之後,領了棒喝,在規矩上就是要立刻向師父頂禮感恩,絕對不能心生怨恨煩惱,任憑三毒煩惱不斷蔓延而再染污心念。

在叢林裏聽招呼是一門十分重要的功課,聽招呼遵從指揮就是叢林修行基本的態度,在叢林裏,從上到下執事最大,除了執事者執行法規之外,任何人,任何時候都不可以有自己的意見,有我,就與道相背,就談不上進一步的修行。修行無論修不修禪宗,立不立文字,研不研教,都一樣是要破我、法二執,所以在任何道場裏,聽招呼這門功課也都是修行入門必要的功課。譬如我們修學淨土法門的念佛人,必須要全身心仰靠他力救度,如果還有我,那就不容易與佛合而為一、感應道交。又如果在僧團中常住,自己還有很多想法、做法,那就無法融入團體,無法領受師教,那做為弟子的德行也無法圓滿。

放眼望去,現代的佛教僧團,學術風氣鼎盛,處處得見口水戰爭,談玄說妙的高手也舉目可見,但可惜的是,這些人大多缺乏真正實踐的能力,所以叢林教育在現今是非常迫切需要提倡復興的。叢林教育不一定要主修參禪,任何一個叢林都可以有各自的主修法門,但在生活教育方面,就需要採取叢林的生活制度,在這樣以戒為師、以苦為師,直心棒喝的教育制度下,才可望培育出可以受教的僧材法器。過去歷代的祖師大德,大多都是出身叢林教育,而現代幾乎都見不到具格的祖師氣象之人了,主要原因就是這個叢林教育的根底沒有了。

這幾年我在臉書上隨眾生們的啟請,開了二十幾個平台已陸續交給網路教室裏常隨的學生學習管理,這些人大多是天天打卡上課,至今已有幾年了,我們網路班上的流動率幾乎接近零,只有少數無法受教而被我退學的人,為什麼流動率能這麼小?這在現今的修行團體中幾乎是看不到的。這是因為班上的同修個個都能感受到一分難得的實修氛圍和真實的法益受用,因此也就都能越發珍惜這個長期熏修的法緣。為何能有這樣稀有的成效,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應該是在開班的前一年中,除了先立下種種明確的班規之外,那就是來自叢林特色的賞香板,班上每個同修幾乎個個都吃過我賞的香板,有的業障較重的,在初期時幾乎是照三餐加宵夜的打,只要是煩惱習氣一現前就立刻打,絕不會留到第二天,所以我剛開班的前半年就特別地辛苦,常常打得自己是上氣不接下氣,元氣大傷。因為同修們的業障幾乎都是接二連三地輪流著現前,經常是白天沒打完,半夜就得要提前起床接著打,否則打不完,而且我的心理壓力也特別大,深怕下手太重了,對方不能理解,就會與人結怨,自己也得不償失。若是打太輕了,又不免要被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業障高手的三毒習氣給吃定了,而且這些人因為都是來自海內外四面八方,每個國家地區華人的性情、觀念都不相同,我不但要對他們傳授佛法教理,也要考量各個同修不同的根機,所花的心思、時間,那不是三言兩語可以道盡的,而這些都是為了先替他們打下叢林清規聽招呼的學法根底,培養出真正的恭敬心,把世俗的種種惡習先逐漸轉化成出世的法器,接下來才真正談得上修行。

幸好這份努力也沒有白費功夫,多數同修們的表現也都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不但個個都能一心安住天天打卡做功課,而且剛強難化的性情也能在香板之下逐漸柔順,縱然大多還是根性陋劣,難以成為發起大菩提心的法器,但至少在事相上也都還能老實打卡、長時熏修,這對於在家的佛弟子而言,已經算是十分難得了。但若是要做為出家修行的人天師表,除了態度上的軟化之外,那還得要實際待在叢林當中接受長時間的生活教育,真正磨刀上陣,在行住坐臥日常當中,把身心上的各種習氣毛病都逐一轉化過來才行。在叢林修行最基本的生活教育就是威儀,佛門裏有句偈頌形容得很傳神:「舉佛音聲慢水流,誦經行道雁行遊;合掌當胸如捧水,立身頂上似安油。」這是講叢林僧眾在誦經、行走、合掌、站立的威儀相,在叢林裏,時時刻刻都有人在護持你修行,沒機會讓你過於懈怠偷懶。像過去我曾在香港寶林禪寺聖一老和尚座下學習之時,那時在結夏期間,小小的一個深山裏的茅蓬就足足擠滿了百多位僧眾,無論走到常住哪一頭,都會碰到人,只要一下子威儀不當,乃至一個眼神不對,立刻都有人會為你「消業障」,甚至叫你到法堂賞香板,那真正是道氣濃郁,身口意三業時時不安住在正道上都不行。

叢林的生活,看似艱苦嚴厲,事實上根據我自己的經驗,不費三、五天身心就能適應下來,不出個把月就能住出味道來,住到後來根本就不想離開了。我在網路教室上的學生,有些嬌生慣養的,就連家事都做不好的,我安排她們去鍛鍊,也個個都能適應下來而嘗到法喜。在那裏常住的環境雖然十分簡陋,所吃的兩餐就是那幾樣素菜,晚上所睡的是兩尺半的硬板床,但一旦累了,眼睛閉上,那和睡在皇宮裏有何差別呢?而且睡眠的品質還更加良好,山裏空氣好,平日的妄念也少,才睡不到五、六個小時,已是精神飽滿。何況平日隱約之中,還不時能聽到終日不斷從鐘塔裏傳來的清淨鐘聲,吹著清涼的微風、喝著純淨清涼的泉水,這種世外桃源如神仙般的清淨享受,豈是門庭若市的都會寺院及囂喧繁華的都會家庭生活所能夠比擬的。

二〇〇二年當我還是沙彌尼的時候,曾經有位比丘尼告訴我,有機會最好能到叢林裏鍛鍊,至少也要能時常在結夏安居時去住上三個月,她說一個出家人若沒住過叢林培育出世的僧格,那就如同一個男眾沒有當過兵一樣,總是會少那麼一點味道,也就是說總是要經過吃苦的磨練,才能使自己的身心真正成熟。這個比喻也挺有意思的,不過,現在在台灣當兵好像多數都很輕鬆了,不像以前的陸軍,一報到就先給你磨一段時間再說,把那些在家公子哥的驕氣先給磨掉,叫你鞋子倒著穿,你就得倒著穿,沒得問為什麼,這就是先訓練服從紀律,與叢林聽招呼的意思類似,可見得這個無我的根基十分重要,只要有我的種種執著,那就肯定無法受教。

叢林的棒喝,板板都是無盡的真愛、處處都是恨鐵不成鋼的教化,都是眾生無價珍貴的福報。在現代家庭、學校教育以及人與人之間,已經少有人能真正實踐人倫道德教育,也少能聽到逆耳忠言之時,叢林的棒喝就顯得特別地稀有難得,所以無論出家在家的佛弟子,有機緣都應該主動去接受叢林的熏陶,並且做好真心受教的心態準備,短至掛單十天半個月,長至十年二十年,都必定能有相當程度的大受用,這才是我們修行人在世間真實無上的大福德、大因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