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Image

八、在家居士領眾的功過

事件八、在家居士領眾的功過

今年在臉書上有位同修發心請轉法輪,啟請我到美國的一個淨宗學會弘法,她表示在網路上向我學法已有將近兩年的時間,受益匪淺,使她對於往生淨土的信心大大地提升,因為感恩受教之心,所以在她受託於學會會長讓她承擔啟請法師領眾弘法的執事之時,便積極地邀請我到美國的淨宗學會弘法,啟請函中亦表示希望往後我也能夠透過網路之便,長期指導學會同修們學法共修。原本我今年的行程已完全排滿,再加上年底負責啟請籌辦清律師首度赴馬來西亞為東南亞地區的同修傳授三皈五戒菩薩戒的事務十分繁雜,根本就毫無空檔,再加上寫書一事希望能趕在明年禁足止語前完成,若時間倉促也恐怕會影響到寫書的品質,經過再三考慮之後,有鑑於來函啟請這位居士的言詞懇切,希望我能成就她受託啟請法師指導美國同修之事,亦見事關大眾慧命之要,過去自己又曾發願凡首度啟請者,無論對方條件如何,只要具足因緣,我一定平等結緣,所以便答應此行,就這樣又勉強安排出半個月的弘法行程,由此因緣的開端我也就又順道滿了巴西天主教徒好友幾年前的邀約以及和日本同修會面的法緣,總共預計挪出一個月的時間同時前往美國、巴西、日本三地結法緣。由於時間緊迫,答應這位同修的啟請後,我便開始利用細碎的空檔,趕緊把講題等細節規劃完成,交給這位同修去做種種佈置工作,但在這過程的互動當中,我很快就覺察到這位同修的言行是表裏不一的,雖然表面的言詞各方面已經極盡試圖地想要表現出恭敬心,但因為她還尚未打心底學會真正的恭敬心,而假的東西總是裝不真的,所以在一次對話當中我就斷然取消這次的受邀行程,目的是要及早喚醒這位同修,以免來日不斷再造業,反而會阻礙了更多人的學法因緣。

學會裏有許多居士,對於一般僧眾的護法態度,除了對淨空老和尚之外,對其他的法師,哪怕是身為博士或已知名的法師,也大都是表面恭敬而骨子裏卻是以管教監督晚輩的方式在護持的,所以若是曾經受到傳統寺院教育的僧人,一般都是無法認同的,因為那是完全違反了佛教戒律的精神。四眾弟子本應各有本分義務,僧眾有責任統領大眾修行,而居士應如法護持三寶,若反倒由居士管教僧眾而美其名護法,那可就造業無邊,自害害他了,而學會居士對於這方面的誤區,相信也是不自覺的情況。

在我決定要藉機教化她而突然取消弘法行程之後,這位居士才猛然警覺到自己的態度必須要轉變,不能再以自己的方式來和我互動,經過再三掙扎之後,她為了向會長及同修們交代,最後才勉強放下身段轉而向我道歉,並也極力想挽回局面,但我深知一時間這些反應亦皆虛假不實,因此並未動搖我的決定,後來得知會長等執事幹部事後也皆能理解其中因緣,雖弘法的行程臨時取消,也算還不至於結下惡緣,我相信經過這次下猛藥的教訓,那位來啟請的居士也必將有機會能認真反省懺悔改過,畢竟如她先前所說,於網上的視頻向我學法已近兩年,對我是十分崇拜恭敬感恩,若真如她所說的前緣,相信她最終也能會到道上來看待這次的因緣變化,改掉以世俗手腕利害關係的習性來與僧眾互動的方式,真正踏實學習以恭敬尊重之心來配合僧眾。

過去幾年我也曾隨緣受邀到馬來西亞許多學會義務為同修們升座講法,就連機票都是自己身邊的護法發心負擔,目的只是單純為了回報老和尚培訓講經的恩德,學會同修們聽了講座都能得到大受用,從南到北所到之處無不帶動起前所未有的聽法熱潮,會長個個對我都讚許有加,評價十分之高,且異常禮遇,但不久後又突然間從南到北的一面倒,這種情況總不外乎是因為暗地裏一些是是非非同行相忌的有心人士無根傳言的障礙,再加上他們本身對佛法並沒有深入實踐,因此也沒能具備在細微處明辨正邪法的能力,於是很快就推翻自己先前對我極力的肯定,這種情況在我看來都屬必然,我也不感到訝異,也早已做好要委屈犧牲的心理準備。對我而言,若沒有如法的啟請因緣,表示我債已還完,沒有欠這一方眾生,那我也就正好功成身退,功德圓滿,理所當然去享清褔,做我自己真正想做的念佛功課,只是見到這一班人仍舊被困在這些權利鬥爭,世俗事務糾纏當中,心無法真正在道上,只是表面偶現精進相,內心並沒有得到真實受用,心中也感到十分感嘆,真正是眾生業力不可思議,難怪佛力亦難以轉業,眾生仍舊受苦無量。

雖然好事多磨,與學會同修的法緣如此這般地大起大落,但我仍舊能對他們生起憐愍之心,因為從他們的立場來看,大家確實都很發心,也知道世間苦,真想欲求出離,但是修法錯誤,觀念錯誤,全都是在盲修瞎練,一群人自己觀看老和尚的光碟,也沒有真正去除自己世俗的名利私心,因此總是一再錯解老和尚的講法,沒能真正掌握到老和尚的智慧,又因為沒有真正的恭敬心,因此也沒有褔報得到善知識當面的指點,最多只能是在佛門裏修修小褔報,結結法緣而已,這一生能否真正如願往生成就,還是大有問題,好不容易具足因緣遇到這萬修萬人去的殊勝之法,竟然就因為善根褔德不足而可能當面錯過,這才更是令人惋惜之事,所以由尚未開悟證果的居士領眾做主,這當中的問題很大,若處理不當,不但耽誤了自己應學習的部分,而且還可能會退失道心,造下無邊的罪業。

佛經上講在賢劫中有兩尊佛出世,一為釋迦牟尼佛,示現出家修行,八相成道。一為在家佛,維摩詰長者,他是過去金粟如來所示現,不是一般在家凡夫居士,若是境界如長者之流,領眾肯定唯功無過,上酒家度眾生皆與慈悲清淨相應,舍利弗等阿羅漢尊者參訪都還得對他恭敬禮拜請法!但是有一點居士們可能沒能了解到,當時維摩詰長者在給出家眾開示之前都會先向出家眾頂禮,然後再升座,這種分際就好比像是太子的老師,雖貴為師長,但同時也不失為人臣子的分寸。這件事在《說無詬稱經》上面記載得很清楚。只是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維摩詰所說經》頂禮這個事就沒提,所以一般人就看不出來維摩居士當時是怎麼對出家阿羅漢表現出恭敬的。

現今末法五五百年,正值鬥爭堅固,唯教無證時期,依出家戒法苦心修行尚且不易成就行證,何況在家居士雜緣紛擾,經法戒律所持有限,實修定課更是無恆,雖說終日走街坊,心中亦可念佛忙,但現實中究竟有幾人已能有此勇猛靈慧之根器呢?那既無戒教行證,報身又是根器陋劣,五欲之心又難以放捨,雖好心領眾修行也就難免諸多過失。然而,雖說如此,在家居士是否還能發心領眾而所有成就呢?只要方法正確,發心正確,當然也是可以的。那麼居士要怎樣才能具備領眾的資格呢?若是從戒律方面的標準,首先在家居士領眾弘化的人必須要受在家菩薩戒,這個受戒不是指去參加三五天的傳戒儀式,而是要真正做到菩薩戒法裏的境界標準。所謂「居士」居是隱居,士是指有德才、有學問之人,所以在家佛弟子,入佛門要先經過三皈、五戒乃至菩薩戒這各階段的戒法實地修持,一般而言從內心真正地皈依三寶起,起碼要再實修個十年二十年以上,本身才可望能名副其實有些真居士的樣子。現今佛門裏有許多善心人士發心組織念佛會或學會帶領同修們念佛共修,會長大多只是在社會上事業有成,在人生道路上有相當程度歷練的人,這樣的人發心一般來講肯定都是好意,都想要自利利他,行菩薩道,但實際上真正在佛門裏領眾修行,那並不是一般社會人士所能夠勝任的,任憑你是管理上千員工的人亦如是,正所謂隔行如隔山,這完全是無法任意僭越的。領眾最低的標準,首先必須自己在人格的修養上有一定程度的境界,其次對於佛法的教義乃至戒律都必須有所行持的,同時也必須要得到一方長老僧眾或法師的認可,而不是自己說了算,有的人甚至連一本經都還沒看透,戒律也完全不懂,就出些錢,弄個道場,邊領眾邊學,這怎麼能不犯過失呢?這些標準都是在菩薩戒經裏所明定的,如此才能具備在家居士領眾修行的資格,否則若在這個根本立足點上就做錯了,那將來的路就必然會越走越遠,這是從道德修養方面來講。

再者內心必須對三寶生起至誠謙敬的恭敬心,真正能夠表裏如一,以協助三寶的立場來帶領平時的共修,而不是依著眾生佛性平等論就可望以取代僧寶的位子來統領大眾,或以為像開公司社團的形式一樣就能夠經營好佛教事業,這樣的做法是大有問題的。實際上以現今在家共修的道場看來,大多數都是沒有僧眾在常住指導,若是有僧眾常住,多半也都是有名無實,僧眾並沒有真正統領大眾的實權,同修們平日都是聽會長的指示方向在修行,這樣還是如同瞎子摸象,是十分危險的,特別會長本身若是在社會上越是有身分地位,人生歷練越是豐富之人,但又沒有確實經過上述的戒法及各階段的修持轉化後,那就更加容易以自己在世俗上經營事業成功的經驗來帶領大眾,在知見做法上就會與真正具格領眾的僧人有很大的不同,畢竟佛法是出世間法,是出世後再入世的離垢法,而不是與世俗等流的境界,一般人在表相上是無法分辨佛法與世法之間的差異的,因此領眾的居士若是沒能真正以協助僧眾的立場,真正依止某位僧眾大德的教法,讓僧寶有實權來帶領大眾共修的話,那共事之下就必然產生許多不相融的地方,最後就演變成僧俗之間對立的局面。譬如在禮請法師開示講法時,面對同修們的提問,法師所答若與會長平時的指導有所不同時,這時候同修們要聽誰的?一般而言,會長在檯面上一定會說當然是聽法師的,但事實上真能做到如此嗎?那這部分只有留給能明眼的人自己去觀察,所以最後許多獨自領眾的會長們就會乾脆找很多理由不再禮請法師弘法,這些人實際上從來沒有真正懂得如法護持三寶,反而有意無意間有利用三寶替他經營私人佛教事業的譏嫌,那這種罪過可就難以想像了。

當然我們也不否認在家佛弟子也有許多人能力確實是很強,對佛學的造詣也高,似乎也十分憂心佛門的興衰,又覺得從來都見不到可以遵從依止的出家僧寶使他願意追隨護持者,不得已,為不忍聖教衰,不忍眾生苦,那就只好自己當仁不讓,自己發心出來承擔出家僧眾領眾的地位和職責。這樣的做法,看似合情合理,實際上也還是大有問題的,首先為何你會見不到僧寶明師?難道這世間真的沒有具格領眾的僧寶了嗎?還是你能見的能力被我慢我見給障住了?或者是自己的褔德因緣不具足呢?若是世間真的都沒有僧寶明師了,那至少也肯定會有把正法講得清楚明確的法師大德可依止遵從吧!只要他能夠為你指出正確的道路,所講的與經論上相應的正法,特別是全仗佛力的淨土法門,那更是無關個人修證好壞,個個都能夠代佛說法,住持家業,怎麼會看不到一個足以領眾的僧寶呢?

果真這些因緣都不具足,自己又無法依照居士領眾的戒德標準做到,那也還有一個方法,你可以依照世間講師教授的標準,取得了為人師表的身分學歷資格,那就可以如理如法以世間老師的身分指導大眾學佛。在世間為人師長也都必須有一定的標準,更何況是出世間法是要帶人走向生命的解脫標準,怎麼可以輕易就去承擔這個重責呢?這是非常危險的事,一個不小心三塗果報必定有份,那又何必逞一時之勇呢?我個人對現今許多在家大德是非常敬重景仰的,如本書所隨喜引介的教授老師,他們也不一定是佛門居士,但身行成就皆如菩薩一般,因此我也能虛心向他們求教,以充實自身的不足之處,因為世間人各有各的專長優劣之處,沒有一個人是絕對完美,也沒有一個人是完全沒有優點,如孔子講:「三人行必有我師。」連惡人都可以是令人反思的善知識了,何況在各種專業領域裏實在有太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善知識。在此談一談這個問題,只是因為做為僧眾的立場,見到佛門亂象,有義務要為大眾指出一條正道,以供仁者辨別是非,以免眼見著一個個好意發心領眾的居士,卻白白浪費了時間精力及種種內外財的付出,最終卻感得不好的果報,如俞淨意公就是一個失敗的典型。在家居士若真正發心護持三寶,最如法的方法就是真心去培養僧寶,以內財外財布施供養如法僧團,讓僧團無後顧之憂,僧眾們可以全心辦道,如此日久,必定能夠圓滿弘護功德,至於方法和態度如何,最好的典範就是《阿彌陀經》上提到的給孤獨長者,要能夠真正恭敬無私無求,並且對三寶要具足真實信心的心來護法。

在《法句經》中提到一段記載:給孤獨長者是祇樹給孤獨園的捐獻者,他不僅樂善好施,同時也是佛陀的虔誠信徒。他每天前往祇樹給孤獨園三次,向佛陀頂禮問訊。清晨的時候,他會帶著米粥前去,白天的時候帶適當的食物,夜晚的時候,則是醫藥和花。後來由於長期行大供養,一時間家道中衰,但由於他對佛法有信心,並不受貧窮影響,每天繼續供養。一天夜晚,住在他家的守護精靈就在他的面前現身,勸告他:「我是你的守護精靈,長久以來你一直供養佛陀,從不為自己的未來打算,現在才會如此窮困。請此後不要再供養佛陀了!好好照顧你的事業,回頭再做一個富翁吧!」

給孤獨長者聽完守護精靈這些話後,不但不為所動,反而能明辨是非要求這位來說是非者立刻離開他家。因為他的修持非常好,並不因此而影響護法的決心,這守護精靈無法抗拒他的要求,只好離開,但卻無處可去,想回去,又怕給孤獨長者趕走。只好去找帝釋哭訴,帝釋建議他做件善事,回報給孤獨長者,然後請求他原諒。帝釋接著說:「過去有些商人向給孤獨長者借貸,至今未還,他的祖先也埋藏了很多的財富,但卻被沖入海底,還有一些無主的財富藏在某某地方。去吧!把這些財富全找回來,塞滿給孤獨長者的家。」這守護精靈照著帝釋的話去做完,再回去將功贖罪,結果家道中落的給孤獨長者一下子就又發達起來了。當守護精靈告訴給孤獨長者他的所作所為後,給孤獨長者便再允許他回來,並且帶他去見佛陀,佛陀告訴他們二人:「人可能在很長的時間內無法享受善業的善報,也沒受到惡業的報應,但善惡業報遲早總會成熟的。」

所以做為護法,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白三世因果,有因必有果,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我們只要老實修因,時時檢視自己的起心動念,用心照顧好這一念心,使它時刻不離正道,將來就必定能感得殊勝業果,這是如法的護法典範,非常值得居士護法們用心學習。此外,若真想要發心弘法利生以法布施護持三寶的居士大德,還有一個方式也可以如法滿願,那就是你自己發心真正身心出家,按步就班依照出家戒法,從基礎開始真槍實彈地磨練個幾十年,等具足褔德智慧的身分之時再領眾,那出家僧眾們也肯定沒話說,這也是踏實如法的一條正道,若是你不願踏實地經過這些磨練,沒有實質的戒法德行,只是嘴裏講不忍聖教衰,不忍眾生苦,就要堂而皇之地取代僧寶領眾的地位,這說不是為了名聞利養或好為人師誰會相信呢?恐怕連自己都難以信服吧!講經說法領眾共修這可不是像世間教授老師只要把課程講解清楚就算盡職了,因為佛法不是知識,是生命之學,所傳授的境界是必須要自己親身在戒定慧上深入體證過的才能是明確之道,若只是以凡夫的妄想心講解名相義理,那就不具備為人師表領眾修行的資格,只能在臺下做為同修,大家共學研討而已。在高座上弘法利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若不具備深厚的學養和德行,恐怕將來也是難以抵擋名利之魔的圍繞,這個才是更加可怕的事,大家一定要提起警覺,要以內學為重,外境一切皆幻,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修行無非就是一個捨字而已,所以好心弘法利生之事,也要能隨緣而不攀緣,一切以隨緣盡分為原則,這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