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Image

五、感得善師教導的途徑

五、感得善師教導的途徑

佛法與世間法大不同,世間法所傳授的是技能、是知識、是學問,而佛法是生命之學,是涵蓋世出世間一切範圍,所影響的不只是現前一生的好壞,更是生生世世的生命去處,因此師生之間的緣分,有別於世間師生之間互惠的關係,是無法用有形的價值來衡量的。在佛門裏師父教徒弟都是不收費的,不像世間的老師都有薪資,若是收了費,特別像是花錢請來的家教,無論是家長或學生都較難以生起恭敬心來學習。孔子教學也是不收費的,但會收禮物,讓學生表示尊師重道的心意,隨個人的能力和發心來供養老師,與佛門的情況較接近,但還是有所差別,因為師生關係的緣分深淺有別之故。佛門裏的出家弟子,是如何報答師恩的呢?就是捨家棄欲而作沙門,將此身心奉塵剎,是用一生乃至生生世世的生命和願行來報答佛恩、報答三寶之恩的,因為佛法賜予眾生的利益不只是在現前生活中的所需,而是徹底解決了生生世世一切的輪迴苦難,因此這樣的緣分就非同一般,若非如此徹底地依教奉行來回報,是無法報答恩德於萬一的,而在家弟子就隨個人受用和法的相應程度,隨分隨力地護持三寶。由此可知,恭敬心就是感得善師教導最重要的途徑,你越能夠全身心的投入、依靠三寶,就越能顯示出你學法的恭敬心,這樣的弟子,沒有一個老師不盡其全力教導加持的,所召感的助緣也都是十分殊勝的。

在傳統的寺院裏,一般要去求師父給剃度或者求掛單依止明師學法,都要先考驗你的誠心,通常都不會直接接受你,而是會故意讓你感覺困難,可能會三番兩次的拒絕你,若是你能通過考驗仍然不退心,這才會收留你,一旦收留你,就會真正用心來指導你,所以想要真正遇上明師的指導,第一關就是要能通過考驗,確立你求法的決心。現在的人因為福報大,佛法的資料隨處可得,熱心弘法的法師也很多,所以學法的人往往就會產生誤覺,覺得要親近法師很容易,有時還隱約認為你願意來學習就已經很給面子了,這麼多地方可以選擇,若一稍不滿意就可以隨時準備放棄,沒什麼大不了的。確實也是如此,現在選擇的機會是很多,但無論去到哪裏,恭敬心的標準都是一樣的,若是你想要花一輩子的時間盡情地隨意挑選,並不在意是否能真正入門,那損失的也只是自己寶貴的時間和福報而已,與他人都無關係。

其次就是要能全身心投入,不是想著就來學一陣子就好,一邊又盤算著改天要去哪裏再學點什麼,這都是攀緣散亂不恭敬的狀態,這種心態無論在哪裏學法,無論你拜的是哪一位高僧明師,學的是哪一種奇特大法,也都無法得到絲毫的利益。因為你無法碰觸到內心深處那個真我的存在,也就是無法開悟,開悟這個層面是必須要對三寶的教法真心恭敬地信受奉行之後,才能在奉行實踐的過程中去契入的,所以佛法的教學,師生之間的信任和投入的深淺就特別的重要,投入得越深,彼此相應的程度就越深,感應道交的深度也就越深,反之,那也只能結結緣而已,可能你接觸一輩子也還是在門外,沒有真正建立起實質的師生關係。因此真正要修學出世的佛法,一定要先將世間種種的成見概念放下,不能以世俗的師生方式來互動,否則你所感得的因緣也只是隨順你的根器而來的普通緣分而已。條件具足的人,在世間上也沒有太多牽掛責任的人,最好都能發起出家的心,這種心念就是全心投入的誠心,至於出家因緣成不成熟就隨緣就好,這種發心就是最能顯現出真心學法的道心,若再加上根性、善根、福德具足,就必定能夠感得真正的明師冥加顯應來指導你成就世出世間一切殊勝的教法。

另外還有一點要特別注意的是選擇明師之前要十分慎重,選定之後就不能再存有審查師長境界高低之心,這種心又是自以為是、大不敬的妄心、慢心,也是障礙入道的因素,這就如同一個幼兒班的程度,想要去審查一個博士班的師長那般地不自量力和可笑,若是真能看出境界,那你就不是學生,是老師了,也不必再學習了。時時保持恭敬心,直至成佛都不改變,這才是學法之人應具有的德行,也是召感殊勝助緣的最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