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Image

前言導讀

前言導讀

《佛門風光—實話圓說》— 悟後起修之路,這本書雖然是我個人的寫書作品,但在思想教法上仍是遵從前人教誨,並沒有個人的獨創發揮,內容方面也只是將個人親身經歷之後的所見所聞如實分享,實在談不上什麼創新的著作,若要論有何可取之處,應是在於一分真誠平等供養冤親普令皆得法益之心,希望將自己曾走過的道路中值得一提的佛門風光與同道者分享,並且也善意地提出一些路上該注意的險道區,相信多少還是可以幫助有緣的同參在上道之時能夠避免經過一些曲折彎道,甚至亦能引導根熟的同修當下悟入自性本體之中而得大受用。

這本書在初擬大綱之時已曾經請過多位出家大德及在家同修們給予意見,非常感恩大家給予的支持與建議,從大家的反應看來,讀者對此書的印象皆是十分震撼深刻,能夠引發無限思考和實際受用,無論將來流通法運將會如何,我因在這當下已深切感覺到自己時日不多了,無常時時伴隨左右,絲毫沒得商量餘地,眼下見於還有很多的初學及老修尚在貌似興盛實則末法的佛門中茫然迷失,若能及早為這些好心求道者寫下一本深入淺白而具體實例的修道地圖提供明確的指引,便可以讓行者們大大提升其免疫力,及時避免於此紛雜亂象的環境中退失道心,當面錯過百年難遇的得度機緣,我個人也就算是略盡出家本分了。況且此時已於佛力加持的念佛淨心中顯現此願,若不能隨緣盡力排除萬難去完成它,想必自己亦將會遺憾終生,所以我必須忠於自己內在的聲音與直覺,不畏來日各方褒貶,即使將來弘法的道路仍是步步難行也要步步行,相信只要一心惟求發心良善,盡力而為,不求有功,但求少過,依據佛言祖語的思想教誨,做個傳播的見證代言人,引導修行人不至於偏離於正道,乃至能從自性中起修,直至成就無上佛道,我自己便功德圓滿了。

本書在開頭第一章,「清談佛門八卦」所謂清談即是無心之談,談而無談,非如魏晉玄談論辯之風,只是如實地直心談談佛門出家在家修行的事件點滴,令有智同道者莞爾會心,有惑者能豁然開朗,警策自心,有苦者能心得寄託,永離眾苦。在這個標題上當然也立即引來了許多注目焦點,因為這裏面所講的都是關係著僧團裏的家務事,出書後當然也將免不了會得到不同立場的兩極化反應,所以佛門裏多半慣於低調行事的僧眾中也少見有類似著作問世,只有我這個名符其實的無黨無派,教外別傳,早已卸下世俗門戶人情包袱的自由行者,才方便有此立場和機緣來做這件事。

此外因為我早已深刻明白佛不度無緣之人的道理,如城東老母之流,若沒有舍利弗的度化,智德圓滿的佛陀也照樣是拿她沒辦法,所以為了讓這些與我宿世有緣的根熟眾生都能夠早日得聞佛陀法音的救度,我便應該義無反顧,不避瓜田李下之嫌,濫竽充數地留下些心得分享大眾。寫這本書確實也是我在海內外弘法十多年以來所面臨的執事上最大難度的考驗,因為我的目的是要藉由佛門裏的真實事件,喚起四眾弟子以明眼良知來正視佛門家事,同時也透過實際的事件,記錄些許近代的佛門風光,進而能引發看倌們各自省思及向上揚升的功用,但實話之說這樣的作風畢竟多少還是會讓有些已習慣包裝的守舊人士初時容易感到不知所措,所以在用字遣詞的表達上就還得要特別謹慎考慮到圓融恰當。幸好從現前一般單純的學法同修們歡喜期待的回應看來,已經讓我有足夠的信心相信這本書的問世必定能夠帶給許多人極大的受益,只要有緣的眾生真能得法益而離苦得樂,無論各方對我的評論反應如何,我也都將甘之如飴,亦算是求仁得仁了。

第二章裏談到的「海內外佛教界現況」,在這一章裏面透過自身多年來在海內外弘法參學的經歷事件,具體地提到現今佛教僧團裏所發展的現況,特別還著重在中國傳統叢林及戒律僧團的現況介紹,首先可以方便初學入門之人懂得如何選擇適合自己根性志向的如法道場,避免走入邪門外道的死胡同裏。其次也有助於老修們在現前自處的佛門大環境中也得以再深入擴展視野看清真相。此外這一章裏也特別再深入討論了近代淨土法門的思想發展情況,這對於中國八大宗在近代攝機最廣的淨土行人此生能否修學成就,是十分重要的切身問題。

第三章中所談到的主題:「人間佛教的解脫境界」,在文中首先區別出以佛弟子的身分在世間行無關佛法的世間善法,以及真正依出世佛法在人間行佛法的差別相,再引導大家如何運用出世佛法,在當下的生活中發揮到最高層次的解脫境界。此外再藉由我個人親身的修行過程以及如何逐漸進入自在解脫的受用狀態,提供給同修們在修行上一個具體的參考實例。

第四章:「如何辨別真修假修有證無證」,一般而言凡夫要辨別一件事情的真假已經是件相當不容易的事,何況是要辨別一個修行境界應該在我們之上的人,這在邏輯上根本是行不通的,但這件事又是十分地重要,萬一一個不小心跟上了邪師,修了邪法,那可能就要遭受萬劫不復之苦,所以學會辨別是一件非常要緊的事。那到底要如何來辨別呢?從根本處來說就是要靠自己內心的直覺力,也就是佛教裏講的善根,善根深厚的人自然會與大善知識的磁場相應,若是善根薄弱的人通常也只能隨著業力的牽引與同類的人相應而每況愈下,所以退而求其次就還必須要借助於外在的審視方法做為客觀指標。過去我在佛門這近二十年來,曾有幸親近過當代的幾位高僧明師身邊學習,按照親近的時期順序:如澳洲淨宗學院空老和尚、香港大嶼山一老和尚、台灣埔里正覺精舍清律師⋯等,同時也曾經看見過許多魚目混珠的佛弟子,從這諸多正反面示現的善知識他們平日的行儀觀察當中可以提供給大家選擇良師益友的審察準則,以避免因一步走錯而悔憾終身。

第五章談到「人際關係的平衡法則」,首先談到中華民族的人格特質與人際關係模式,進而說明由此發展而來的中國叢林師徒倫理及教學特色,最後帶出四眾弟子之間的相處分寸。唯有先瞭解到人與人之間關係平衡的重要性與法則,才有進一步修行的根基。前面這五章的內容,主要是帶大家一探近代佛門風光,將佛門裏四眾修行的一些真實現象先有個多方面向的瞭解,使我們對佛門不再只是自己的想像或只是看到包裝儀式下的表相,接著才能夠真正清楚地依照自己的意願,理性地選擇相應的法緣學習。如果大家都能以一種客觀觀察、反觀自省的態度來看,那任何生活中的八卦就都是一部部活生生的實用教材,任何的是非也不再是是非而只是一種現象的短暫呈現而已。

從第六章開始就要帶領大家在行門上進一步契入自性真如理體,爾後再循序漸進、踏實穩當地在現象界中,藉假修真、歷事練心,真正徹底地看清貪瞋癡慢疑的本質與人人本具清淨佛性之間相融相攝的關係與作用。具體從如何持戒、如何念佛乃至如何將圓滿的佛法活用在當下去解決苦惱,以佛心佛智過著美滿幸福的人生,最終也能在現前就契入到生命至高圓滿的境地。在第六章中我也具體地舉出二十個自己修證的實例,以方便引導同修們也能在當下契入自性理體。

以上簡要的導讀,只是稍稍揭開序幕,真正要能得到此書大受用,就必須以恭敬至誠之心,放下門戶之見,真正老實奉行、隨學隨用,自己在生活實踐中去獲取真實的體驗,如此才能將佛法化為自己生命中的能量,在當下轉變命運、創造命運,成為一個有能力心想事成的非凡之人。祝福大家時時安隱、念念純善、明心見性、當生成佛。

 


 

佛曆二五五九年西元二〇一六年寫於台東普賢關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