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Image

三、《般若心經》的妙用境界

三、《般若心經》的妙用境界
《般若心經》是佛教裏六百卷《般若經》的經眼心要,短短的二百六十個字就已經道盡了宇宙生命的實相。再從中取其要義,則「緣起性空」四個字就能圓滿說完一切世間的真相。《般若經》因為如此的高妙,所以教界有許多精闢的註解,乃至沒有宗教信仰的學者們也都有獨特的詮釋,若你直接去鑽研你就會發現會越學越迷糊,好像似懂又非懂,這也是我個人初研幾年時的反應,在實驗近二十年的現在,我已登堂入室,可以嘗試帶領大家共同一探究竟了。

佛法總歸來講是要利益一切眾生,所以我希望帶領大家先從實用的角度,不拐彎抹角、談玄說妙,就給大家直接揭示《心經》的妙用境界。修行其實沒有難易之別,關鍵是在於次第與方法,只要掌握了對的入門鑰匙,對任何人而言,回到自己家中又有何困難呢?所以要學懂《心經》,第一個條件,在此是要願意相信此書上的指引,要願意相信釋迦世尊乃至歷代祖師的所言不虛,然後再以這樣的虔誠的信心依教去驗證,這樣你自然很快就會從強信而進入到真信。

第二個步驟要先從行門下手。主修的行門依念佛、靜坐、止觀…皆可,只要學會了一種主修行門的受持方法,然後在行住坐臥都時時專注在一心,目標就是要去契入真心中那個寂滅的法界,因為《心經》所示完全是心法、是內學,所以總的修法原則就是要收攝習慣向外攀緣的六根、降低對五欲的追求、踏實持戒以便於入定,就是這麼單純地收攝身心,使心思妄念逐漸減少,這樣就必定能契入《心經》的境界。藥不必多,對症就好,利根勇猛的人,一七日便能有所得,鈍根的人最多三年也能有消息,什麼消息呢?見到自己心性當中的《心經》境界,那時候你自己已經是登堂入室了,所以屋內什麼風光自己就自然明白,而且必定比從他人口中所描述的來得真實親切,這就是我以過來人的體會帶領大家直入核心的修行次第,若是直接照做,一定有消息,若是想再照自己的貪瞋痴慢疑再多看看、多聽聽、多選選,那就會當面錯過即刻入道的利益。

第三個步驟就是廣學他人註解,當自己登堂入室、一探究竟之後,通常會無法自肯自己的所證境界,也完全不能理解那種狀態,只是能如如地得到全然的受用而仍舊不明本末究竟,所以這個時候就必須要開始學習過來人的註解,這時你一看便能一目了然、觸類旁通,絕對能看懂,因為真入道之人,所形容的境界都沒有兩樣,最多只是在名相上的用法不同而已。若是尚未入門就直接去看註解,通常是看一輩子也是似懂非懂,而且還有走入迷宮的危機。《心經》很短,若是要先背下來也行,先有個文字上的概念,然後就直接進入行門同時再配合持戒念佛,照這樣的次第修法,保證每一個聰明愚笨之人,都能隨其因緣根性,最終個個都能獲得同等的大利益,因為釋迦世尊說過,這個自性風光是人人本具,在佛不增、在凡不減的圓滿寶藏,關鍵只在於你拿不拿得到入室的鑰匙而已。而入室之後再悟後起修,就能夠享受修行的樂趣,無論從持戒修定開始,乃至即相離相修人間一切善法,隨其化緣,如幻而修、如幻而做、遊戲神通,都能自在無礙。這就是我指引大家契入空性的三個修行步驟,在此我也深入簡要的講解我對學持《心經》的領悟,只是先讓大家對於我們要學持契入的空性能有個概念方向,而不在空性的境界描述上多作文章,因為空性並非文字所能到達的,等到你自身依照行門而真入了境界了,可以再去學習對照祖師大德們的精闢註解。

在《心經》的開頭一段話,「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段話其實就已經完全說出了整個佛法解脫道的境界了。真把這段看懂了,也能依照我如前指引的次第修法而親證境界了,那整個佛教裏的三藏十二部你看了也就將會一目了然,也能夠當下離一切苦、得一切樂。觀自在菩薩是觀世音菩薩的另一個法號,在度眾生利他的立場祂號為觀世音,是表祂時刻都在觀聽世人呼救的聲音而聞聲救苦,觀自在則是從自身受用解脫的境界上立名,表祂能觀照到自性而得大自在。觀世音菩薩祂是古佛再來,現在示現為阿彌陀佛的左右手,身分境界是等覺菩薩,留惑潤生,只留一品生相無明未破,所以已經能夠神通自在,現於十方法界協助阿彌陀佛教化及接引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生成佛。《心經》這段文是講當觀自在菩薩在「行深般若」之時,也就是安住在般若空性智慧的大用境界之時,祂能「照見五蘊皆空」,五蘊就是包含了現象界裏一切眾生的色受想行識,由祂自己所安住的空性本體境界中來照見,所見的就是五蘊皆空的緣起實相,而不是我們凡夫眾生眼中一切皆為實有的境界。所以同樣的世界,由不同人的眼光去看就會影現出不同的世界來,因為萬法是由各人心識所現之故,你心的狀態是如何,所見到的外境世界就會是如何。譬如同樣一個人,佛看就覺得他是佛、菩薩看就覺得他是菩薩、善人來看就覺得他也是善人、內心充滿不平的惡人來看就會覺得這個人他也好不到哪裏去。同樣的一個環境,心情好的人就覺得這個環境很美、心情不好的人看什麼都不順眼,這就能說明是心的力量和狀態在決定外境的境界差別。由此可知過去你意識裏一直相信自己永遠會是個失敗者,你至今的不成功就真是被你想成了,這不就可以證明了心的力量了嗎?真正覺悟到這點,從現在起要真心地相信你會成功,你能心想事成,你若真相信聖人所為我們揭示的萬法唯心的真理;你的心就是佛、你就是上帝,外境皆是由你心所造的,那麼你現在開始重新造的善因,來日必將成為你想要的果。看到這裏你若真明白了,真照做了,你活用的成佛課程就全學完了。

眾生因為妄執為外境實有,因而產生無量的憂悲苦惱,而觀自在菩薩因為依空相之眼照見了一切現象界五蘊皆是空的,不是實有的,因此祂就能超越一切痛苦到達解脫的彼岸,並且依實相之理、過得自在解脫的日子。所以眾生要離苦得樂只有一條路,也要能學持菩薩所開示的要「照見五蘊皆空」,我們若是也能透過靜心實修,親自照見空性的真相了,便不會再被外境幻象所控制而生出種種煩惱了。一切外境其實如同電影,而迷惑的人就會把它當真,邊看邊跟著起心動念像個傻子一樣,而演戲的就像是瘋子,當下都已經迷失自己而不自覺,眾生無量無邊的煩惱就是從迷失了本性這個根源而來的。事實上九法界裏的眾生全都是迷失了真我本性,行為舉止也就跟瘋子傻子沒什麼兩樣,不知生從何來、死從何去,不知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生命的意義到底在哪裏?這些答案我們都能在《心經》的修法裏找到,只要你真的如此書裏所指引的方法步驟以身去驗證,你就會得到一切超乎想像的無盡寶藏,而且此法是免費贈送,不需要付出一毛錢。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這段話是進一步再說明空有不二的實相境界,是直接打破我們平日執色為有的錯誤慣性。但佛法裏講色即是空的空相也並不是我們概念中的一切皆無,而是一切皆有,空存在哪裏?就在一切萬有當中,要去哪裏找空?就要到萬有裏去找,這才能有入處,所以說色不異空、色即是空。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身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這段是對著當機者舍利弗尊者說出諸法空相的實相本質,也就是我們人人本具的真如佛性的如如狀態,祂本來就是沒有生滅的,萬物的生生滅滅都是我們大腦裏的錯覺辨識。因此人的神識靈魂自然也沒有真正的死亡,同時祂也沒有淨穢之別,在外相上,人人都隨個人的業果所感而有種種的好壞差別,但在空性的本質上都同樣是不垢不淨的。而空性裏頭的能量境界也是在聖不增、在凡不減,都是平等無盡的,因此佛看眾生都是佛,不會把人給看扁了,因為佛眼裏所看到的都是平等實相,不是外表的差別假相。「是故空中無色…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所以若從空性的角度來看,因為萬法皆空,所以一切便無所得,而我們凡夫總是從相上看,一切都會有生滅、有垢淨、有增減、有得失的分別執著,但佛菩薩了知一切萬象都只是緣起暫時和合假有的一種幻相而已,所以凡夫看起來有的東西,佛說無所得,乃至整個色身及意識心都無所得。這個「無所得」是指從相上看起來雖有得而實無所得之意,所以大家也不要誤認為修了半天卻無所得,那幹嘛還要修啊?在相上還是無所不得的,不會讓你白修的,當你真正透過實踐,真契入了空有不二之境,自然就不會再有這類的疑惑和矛盾了。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證了入空性,你就會了知一切現象皆空故悟無所得,既無所得也就無所失,就能徹底遠離一切得失貪著而生出的種種顛倒不安,永遠安住在寂靜涅槃的空性法樂之中,由此可知,真正證道成佛的人便不會再迷失為眾生了,只會隨緣作意留惑潤生、退為各類化身、廣度十方。因此只要我們真正契入了《心經》上所講的真實境界,你當下就能明心見性,直至成就一切種智,究竟圓滿佛果涅槃之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也同樣都是因為悟證了這個空性而即刻成佛的。禪宗所謂:「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觀自在菩薩講的「照見五蘊皆空」就是明心見性、見性就能即刻成佛,遠離一切痛苦。而這階段是指在理上成佛,之後還要再悟後起修,依空性般若智慧,在事修上淨盡餘習、積累福慧,直到成就圓教圓滿佛果的一切種智,修行的路才能算大功告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佛法之所以堪稱為最上之法,就是因為祂能夠徹底地救度眾生離一切苦、得一切樂。整個六百卷的般若經典,乃至一切大小乘佛法經論,最終也無不是在指引眾生回歸到這個自家本有的自性、空性、佛性之中,只有回到這裏,看清了實相,才可望徹底地離苦得樂。

經文最後:「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這段咒語意思是勸勉眾生要真正如前所說依教修行,便能到達解脫的彼岸。

《心經》短短的二百六十個字,精要的講就是如這般三言兩語就可道盡諸法實相,看似簡單無奇,卻是必須要走過來的人才能輕易道盡,否則任你無量劫來暗中摸索,也不得其門而入。若要再展開來細細解釋,那就是三藏十二部的所有內容,真有悟性的人,一句話就能悟入,如六祖慧能一聽到《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當下就懂得如何啟用真心去面對世界了。乃至緣覺根性之人,只要看到了外境的種種因緣,就能自己悟道成佛,多一句開示都不需要。所以悟道的重點不是在於你學了多少經教,而是在你下手的方法和次第對不對,有沒有得遇過來人給你指點,你又真正能依教誡實踐多少?了悟多少?所謂一通一切通,通是最重要的,若不通,學越多佛學知識和修法,你就越是會消化不良而導致生病。而如何最快速的通呢?說到底就兩個字「放下」,真去實踐這兩個字,再依我前面所指的選擇一門主修行法,收攝六根,往內做靜心的修法,你就能很快通了。更具體的說,首先要像我們一樣真正先放下一切世緣、一切世俗的罣礙,出家全身心投入修行,若出家條件不具足的人,也要先發這樣的心願,再朝向這個目標能做多少就做多少,這就是實修的開始。所謂「放下」不是嘴裏講講就行了,若是嘴裏說放下,而心行還往五欲上去追求,那要到牛年馬月才能起修?所以修行就必須要先從世俗的有放下,接著才可望契入出世的空性,等到你真正入空之後,再從空出有,那時候你就進入到空有不二的境界,才可以再入世提起一切的有而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地在十法界裏遊戲神通了。

有些人一看到《心經》裏講空就誤以為什麼都沒有,又修到最後「無智亦無得」,與凡夫一直貪求所得的心意相背,所以很多人都不願意和我們一樣出家遁入空門,好像這就會徹底地失去世間一切東西似的,這就是大錯特錯了,事實上就如同《心經》上講的,「空即是色」。在空中能生出妙有,因為空無所得,所以就能無所不得,只要哪天你真能證入空性、登門入室了,那自家本有的無量寶藏你就能無所不得,真正成為名符其實的大得、大德了。這種富足絕對是世間上的帝王乃至天上的一切天主也無法比得上的,這才是能心想事成、無所不得的正確方法啊!不是往心外到處去求人、去爭奪,那都是沒用處的。我雖然這些年來才逐漸淺淺地入了室,就已經老覺得無有匱乏了,一方面自己外在所需要的也越來越少,這種內心的自信富足與安穩,那不是世間門外的人可以體會絲毫的。

講解到此,一部《心經》就講圓滿了,在這裏我不願給大家過多引述於談玄說妙是不想過於顯示自己的能耐,而是要把核心要義及修行的次第直接給大家點明,用意是希望帶領大家去親證,實修一分就自然會有一分的體會而最終便能與我會心,若都不先在行門上下功夫,那學再多義理也只是數他人寶,自己毫無受用,我也徒勞浪費口舌,所以在此也奉勸喜好鑽研高深玄妙之理的同參道友們,放下文字相、放下言說相,先收攝身心持戒入定親證空相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