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佛門中的師徒倫理
佛門中的師徒倫理與世間的師徒或師生關係是有很大差異性的。在我小的時候就曾有過一段當學徒的經驗,國小畢業典禮完隔天一早七點就去當起學徒準時上班,暑假連一天也沒放,就在家人的安排下去了一家美髮院報到當學徒。為什麼那麼小就自己選擇去當學徒呢?主要原因是我不願意待在家裏,家裏雖然也有溫暖,生活也算是小康,在當地的小孩中我過得算是福報非常大的日子,但是雜貨店吵雜髒亂的環境,使我很不適應,就連上老式的廁所都怕髒,總是忍到不能忍了才衝到同學家去借現代化的廁所用,搞得從小就常常便秘,生活上總是有很多不協調之處,心裏老想著要早點離家出走,到外頭去看看世界,不像其他親人都能安分適應地安住在老家常住下來。
十三歲的學徒時光,是我後來出家之前在世間上最忙碌的一段時期,每天一早大約五點就得起床煮早餐給老闆娘一家五口及設計師連我共八人吃,完了要打掃店裏的環境,做完了店裏的工作,還要負責煮午餐、晚餐及洗所有人的衣服,最可怕的是傍晚的時候必須要一個人從一樓將洗衣機裏洗好的衣服和洗客人的毛巾拿到五樓去晾,那時候天色漸暗,一個人在樓上很怕人,緊張的心情倒也就沖淡了身體的疲累,偶爾晚上還得替老闆娘幫她三個小孩洗澡,雖然是去學技藝,但一個家庭裏該做的我幾乎都經歷過了,有時候實在累到不行了想偷個懶,老闆娘就會威脅要把我送回家去,我立刻就會打起精神乖乖地聽話。店裏十點鐘打烊,晚上收拾好環境衛生,上床時都要快十一點了,到了過年那更是曾經幾天幾夜不睡覺的工作,因為美髮店過年時,日夜都不打烊的,收費也都加倍,大家都忙到連吃飯都沒時間,多數人都把胃給搞壞了。現在年紀大了,想再回到幾天幾夜不上床睡覺,也不能按時吃得上飯的日子,恐怕已是無能為力了。這就是中國傳統的師徒關係,和師傅一家人吃住生活在一起,先給你生活上種種的磨練,也培養你順從的性情,待觀察各方面都通過了,才會慢慢把技藝傳授給你,等到學滿三年四個月,你把技藝學會了,將來有機緣就可以去自立門戶,發展事業了。幸好我曾經有過這段在生活上全面性的歷練,所以在十六歲被父親安排到當時全省最大的連鎖店曼都髮廊工作時,很輕易地就能連續半年裏,每個月都拿到董事長賴孝義先生親自至分店頒發的第一名業績獎金,在團體中的分工制度,對我而言已是輕而易舉的事了。
但是在佛門中的師徒關係那就不是像世間上這麼簡單了,嚴格來說,佛門裏師徒之間的關係是一生一世,乃至是生生世世的,所以選擇相應的明師就是非常重大的事,若選擇錯誤,糊裡糊塗地剃度出家了,不但無法成就為人弟子從一而終的德行,恐怕連自身的道業及弘法利生的事也都會耽誤了。我出家的因緣,在許多光碟裏都提過了,我就是那種糊裡糊塗,師父叫出家我就出家那種人,而且與師父根本從未認識,才初次見面談話半小時,就約定好三天後剃度,奇怪的是,當時在道場裏也已有其他淨人等待剃度,師父也沒幫他們剃,這大概也是宿世的緣分,這種案例在佛門裏也是少有的。當時我與另外兩個師兄弟是師父親自剃度的第一批弟子,其中一位師兄已跟隨師父身邊修福十多年了,我們三個剃度後就依據年齡排輩分,我是排行老二,但很不幸的我才剃度第三天就被老修的師兄給整哭了,之後在常住近半年的日子裏也可想而知,那簡直是昏天暗地、度日如年,又是進退不得的窘境,可以說是長這麼大最感覺到委屈痛苦的一段日子。當然,做為一個修行人,一切外境都沒錯,錯都在自己,只怪自己無福無慧,宿世與人沒結善緣,才會感召這種逆境。但道理雖這麼說,可是在初學業障現前之時,那可真是不明所以,更不知如何應對,一切也只能逆來順受,痛苦萬分。而做為初次收徒的師父,在我眼裏看來,我對他還是十分同情的,因為每當師兄弟因我的存在而生煩惱時,就會天天去吵師父,要逼著師父趕我走,搞得師父就很頭痛,雖然我也是感到莫名其妙,不知自己錯在哪裏,惹得師兄弟生煩惱,但畢竟是因我而起,所以對師父我還是感到十分抱歉。對於這些人事上的問題,師父也沒講些什麼,只是說我是個只會做事不會做人的人。一直到多年後,我才稍稍明白了這其中的微妙因素,於是心裏也就特別感嘆,在這世間做人真是難,尤其特別感嘆做人這門課根本也沒人教,就連自己的父母親人也不懂,師父也不方便教,遇到境界只能自己去承受,就連有心想要改過,也都不得其門而入,最後也只能無奈地接受果報的現前,甚至大多數的人,就連到死也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死的,那可真是叫冤死的。有鑑於此,我才想要在這裏多談幾句,提供給後學們一些警惕,否則一不小心,就連在慈悲的佛門裏也是會無安身立命之處。
經過這一次糊塗拜師剃度出家的慘痛教訓之後,我努力反省自己的不是,除了宿世錯綜複雜的因緣之外,我自己也沒能事先真正瞭解為人弟子之德,也沒盡到做弟子的本分,所以才會感召這些果報。所謂弟子之德,就是應該對師父盡忠、盡孝,要發心一生奉侍師父,聽從其言,謹守本分,不見師過。而當時我完全不明白這些道理,只以為和師父約定剃度後就可以如願去跟隨師公左右,心想反正都是一家人,哪裏知道並不是那麼單純,即使是一家人,兄弟姐妹各自分家後的家風也還是會有所不同,譬如師公的道風是以講經弘法為主,而師父這裏卻是以法會為主,這個因緣差別就十分大,我若想要跟隨師公學法,當初就不該在師父座下剃度,這是我自己糊塗不明理之過,所以剃度後,不但自己因為種種不相應而感到痛苦,也因為沒有全心全意地在常住付出,而給身邊的人帶來了不快,更沒能盡心做到為人弟子的本分。
師徒之間,除了有各自的本分義務之外,同在一條船上的認知也必須要有的,這也是在做人的道德範圍之內的事。許多有道心的人,到了僧團親近師長學法,心中總還是會懷抱著自己的一份理想,而只要有自己的想法和執著,無論是對或錯,你就是會無法與團體融為一體,而最終就會受到排擠而沒有立足之地,除非真能遇到心量廣大,也願意成就你的人,但以現今的大環境看,這是非常困難稀有的機緣。譬如我初到僧團之時,師兄弟要求我做一些我認為與戒律不是很相應的事,於是我就會感到很為難而生煩惱,總擔心這樣會有妨礙自己的解脫修行,而實際上,很多事也是沒有絕對的對錯,法則也不是死死板板的,總是要因時因地能圓滿大局因緣為原則。而做為僧團的一份子,若不能完全依照掌權管事的人的指揮,一條心共同做事,那肯定就無法讓人接受你。所以親近師長,事先就要對師長的為人、師長的法以及僧團常住的人事狀況先有一定程度的瞭解才能共住,一旦共住之後,無論好壞對錯,就只能無我的照單全收了,否則你的想法再對,對方再錯,在中國文化的社會裏,別人也會認為是你做為弟子的德行有缺,到時你也只能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了。這就如同一個女人,一旦嫁為人妻,便得要死心認分,要生為夫家人,死為夫家鬼,這就是中國人認定的德行標準。
那僧團裏這樣嚴格的道德標準到底合不合理呢?在現今普遍追求民主自由的時代潮流中,這還有遵從的必要性嗎?首先我們要瞭解,佛門僧團是屬於出世間的修行團體,佛陀所教示的真理,其價值觀是全然與世間標準不同的,甚至是完全超乎人的智慧所能想像的,因此在看待這個問題時,就必須先跳開世俗的標準才有辦法理解。因為佛法的修行最終的目的是要了生死、成佛道。佛陀示現在人間也就只是單單為了教化眾生這一件大事而已。而了生死的關鍵就是在於破除我、法二執,世間上為什麼會有種種的煩惱與衝突,就是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堅固的想法與執著,因而產生出種種對立的境界與痛苦,而修行就是要在生活境界中的種種磨練上去破除掉這個障礙,最終才能成就佛道。而師父所扮演的角色,就是要以過來人的立場,用盡各種善巧方便,包括順緣攝受及逆緣調伏,使令弟子能夠在生活中逐漸磨掉自己無始以來堅固的習氣毛病。因此,弟子對於師父的信任與順從就特別地重要,師徒之間若是沒能建立這個基礎關係,往後的修行道路根本就沒得談了,到最後師徒之間就會變成有名無實的互利關係而已,這對於尚未開啟智慧的弟子而言,無疑是非常大的損失。所以入佛門修行,一定要先培養弟子之德,有了良好的德行,才能感得師長真正的愛護與教導,在修行的道路上就會少走很多冤枉路。而做為師父的立場,也必須為弟子的法身慧命負起全責,而這個責任不只是在眼前、在一世,而是攸關生生世世的因果關係,所以出世間的師徒關係,要遠比在這一世借身投胎的父母緣分要深得多,原因就在此。現代人,因為不懂這個道理,所以入佛門修行也都是以世間人的標準來相處,師徒之間,彼此也就無法感得真正殊勝的果報,一切都只是有名無實的表面因緣而已。
再進一步說,修行無非就是啟發人人本有的真心良能,當這個真心良能被徹底啟發之時,也就是成就佛道之時。而如何才能啟發?就是要藉由關係最近的人身上為所緣境,去實驗、去模擬,而這個最近的關係就是師徒開始,彼此之間要能將對方做為實驗的對象,在修行的道上,將自己的真心顯發在彼此之間,相互去成就各自的福慧功德。因此,師徒之間的倫理若無法如實地建立和落實,可以說佛道的成就,就毫無希望可言了。真正看清楚、看明白了,無論修行多久,精通多少經律論,也都必須再回過頭來檢視補修這門功課,不能再依世間的倫理價值觀來做,如此,佛道的修行才能有根,最終才能茁壯地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