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場
(一)至誠發願祈求三寶加持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諸位大德、同修,大家下午好, 阿彌陀佛!
我們今天是啟講佛門禮儀,還有生活戒規的第一堂課。
今天來的同修有些新同學,還有些老臉孔。禮拜天可能大家比較有一些安排,要去哪裡旅行放假,因緣比較不容易具足,可能有一些家庭聚會...等等的,所以今天能夠來上課的人都是很有福報的人,今天一個要算兩百個,一個人可以當兩百個人用,真的是寶耶!在加拿大這些聽眾,就像聽我們住持師父講的,真的都是稀有的寶貝,那麼要具足這個因緣真的需要福報。有些人自己善根成熟想要學佛,可是工作太忙或者是說家人的一些責任讓我們都身不由己,那麼真正能夠具足因緣,自己也願意學習,這個眾緣具足確實是不容易,更何況我們加拿大移民的同修,本來就比較少,華人就比較少,所以你們真的也是寶,我們是三寶,你們也是寶。
昨天有些同修也有到中華寺參加共修,昨天很殊勝。昨天是我們第一場週六淨土法門的講演,共修時間是兩個小時,講經的時間一個半小時,最後也帶大家拜願拜了半小時。我看到很多同修都及格了,所謂及格就是我們的標準是要哭,拜願是要哭,帶大家消業障,我有聽到好像還不少同修都很有感應,然後哭得越厲害的就是分數越高,感應越強,因為這是一種感動嘛,這又不是難過,因為我太有經驗了,我最會哭的。我們在受戒,上一次我在這裡也有講到,我們受戒一個半月,每天都有拜願兩個小時,我是從頭哭到尾,可是那種哭內心是沒有負擔的,是一種好像排毒一樣,排我們內心的煩惱、業障,所以我說我就要求大家你要帶手帕來,然後我們的標準要哭,才算及格。
昨天大家的表現還不錯,說明我們這裡的同修真的是很有善根,但是緣比較差一點,就是說學習的因緣比較差,一方面是有時候你們自己也時間上不具足,一方面是弘法的法師也不是那麼的經常具足這個因緣,我們大老遠從台灣飛機飛過來,要十幾個鐘頭,所以這個因緣也不容易具足。假如說助緣再好一些的話,然後你們自己也排除一些困難,這個都要發心啊!你真的有發這個願,你內心發這個願,你有這個希求,菩薩會給你安排因緣,這是眾生有感,佛菩薩有應。所以我們這邊的同修我看了看,真的善根是相當好,但是緣不是很好,障緣還是很多,善緣還不是很具足。
這個就是我們同修要發願,自己從內心當中至誠去祈求三寶,要發願,然後這個因緣慢慢的就能夠具足。這樣子的話有助緣,修學才容易成就,不然的話,在這個娑婆世界,真的是進一退九,好不容易生起一點感動,這個菩提心稍微已經開始要發芽了,但是過二天,哎呀!家裡的事情啊!或者是以前的冤親債主又現前了,然後自己內心的魔障也是無始劫以來也累積了不少,所以一下子又退了九步,好不容易進了一步又退了九步,這個是很普遍的現象,所以我們自己要發心,我們要祈求三寶加持,感得更好的助緣來幫助我們成就道業。
所謂的求法,是要求嘛!我們有沒有求的心態?你沒有求就沒有感應喔!眾生有感,所謂有感就是至誠去求,祈求你才能夠去感得應,佛菩薩的應,回應。現在很多人沒有助緣,是因為他沒有去祈求,沒有發願,為什麼?他等著人家主動上門,好像補習班的老師一樣,然後還跟你哄一下,然後整天在後面常常講好話。現在大多數人學習的心態不是很好,為什麼?老師多,學生少,變成自然就會有這種趨勢,看起來是聽眾福報,其實是很危險的,你會失去求法的那個態度,你不懂得珍惜,也不會積極主動的,那你這樣的話很難生起感應力跟道心,所以當然啦!這些漸漸的真正好的助緣就會愈來愈少,這個不是好事。
就像我們這裡的同修,個個都是寶耶!好像每個都要細心的照顧,怕不小心就...好不容易發芽了,馬上就又枯死了。但是一般來講是這個樣子,可是其實以我們的做法,就像你教一個小孩子一樣,你教一個小孩子像現在大陸的一胎政策,每個人都當寶貝一樣,我們當然是要很用心的去照顧他、栽培他,但是你不能一昧的隨順寵愛,這樣不會有好的結果,所以越是寶越要調教,越要調教你才能真正成就,該要讚嘆就要讚嘆,該要修理就要修理,我們現在還不熟,不敢跟你們修理,等一下修理的話就跑掉了,連來莊嚴的人都沒有,那也不行。但是真的有人跟你調教的話,表示你是一個法器,表示你是真正有福報的人,也表示你一定會成長,假如有人敢講你,特別是師長,或者說是父母親、或者是長輩啊!願意調教我們的也是一樣的,那麼我們就要能夠受教,這種人真的是最有福報的。
昨天我們在中華寺的淨土專題講座,我們臨時把它改成「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有些同修就有一點點失望,因為雖然「四十八願」很好,但是他是特別為了這個專題而來聽的,所以有人提出這樣的一種情況,所以我在這裡也順便說明一下,其實「四十八大願」是最重要的,我們一樣講淨土法門,但是這個專題裡面的內容其實都會帶到「四十八願」裡面來講,所以是一樣的,只是這個名詞不同而已。然後另外就是,假如剛好我們這次公告的這個專題,有你特別感興趣的,你特別需要解答的部分,我們禮拜天會安排有半小時的時間,你也可以直接就你的疑惑提出問題,我可以盡量跟你解答,所以雖然昨天的這個專題我們講是「四十八願」,我們改成「四十八願」來講其實是更深入,然後也包含了這個專題的內容。
這個因緣可以說是更好,那麼也是觀察我們這裡同修的一個需求,認為說大家應該在這個核心的、最重要的這個部分再多下功夫。因為其實所有的法都是從「四十八願」,我們淨土法門做的專題通通都是從這「四十八大願」展開來的,那我們回過頭來,再把這個重點集中火力,把它這個根再扎深,這樣的話你們學了之後,真正能夠成為你自己有系統的概念,你比較容易開悟,在淨土法門裡面也容易開悟。就比如說我們在學校上課,如果我們有系統的學完一本課本,那麼你對這本課本的範圍絕對是很完整的概念,對不對?
那如果你同樣花那些時間可是你到外面去聽講座,你這裡聽一點,那裡聽一點,哇!好像聽了很多名人講演,其實因為我們學講經的人很清楚,這個所謂的講演,或者是一般作家寫書,厚厚的一本經,他重點只有兩、三句,只有兩、三句就可以開展出來,那很好賺的,一本書厚厚的那麼多字,其實那很多都是點綴的文字,一般的一些演講,它門票一張多少?五百到一千,我說台幣啦!不是加幣,收得很貴呀!可是其實他講的一個主題,可能我們把它濃縮精華兩、三句話而已,他就可以發揮了,那我們「四十八願」它是整個淨土的精華全部在裡面,這樣大家明白嗎?我們把這個主題轉成「四十八大願」反而是更深入、更完整。
那你能吸收多少算多少,怎麼樣都比你只是聽專題來得好,為什麼?因為專題是給比較已經有相當基礎的人,那他很容易有悟處,他可以聽出一些重點,然後他針對自己的需求,他可以能夠在那個部分能夠深入。可是如果你對「四十八大願」,對淨土法門沒有一個完整的概念,你就沒有這個根底,沒有根底的話,如果聽一些專題對你來講幫助也不是很大。好不容易有悟處,當然也會有幫助啦!只要你有心來聽,然後我們也很認真的跟你分享,可能你也是會有一些收穫,但是就是沒有那麼的紮實,所以最好大家是能夠發心,我們安排這次的課程是有系統的教學,不是跟你結結緣,跟你鼓勵一下讓你發心就這樣子而已,不是喔!是針對要把這個理論跟修行的方法傳遞給你們,你們盡量吸收,給你們的東西可能你三、五年你都用不完的,盡量給你們,但是就看你願意吸收多少,每個人隨自己的意願發心都可以,也沒有任何壓力。
今天的課程就是從基礎的,我們現學就可以現用的「生活的禮儀、儀規」。所以後面我們的標題是「實用佛學」,這個名稱就很廣,我們今天先講的主題:「入三寶門中應注意的儀規」,因為我們是佛弟子,所以我們要學的在佛門當中出入的一些基本的規矩,先要懂,學了以後你就會用。事實上你學一條你就做一條,然後可能你沒學幾條,都已經看起來比老修還更老修了,為什麼?因為很多老修都不懂,入佛門都二、三十年都很少人教這個課,這個看起來很淺,很多法師喜歡講空性,講得很玄,讓大家聽不懂,然後看起來講得很好,好像很有修,所以現在講空性道理的人很多。但是想一想,他講的開心,可是你們聽得似懂非懂,回去也不知道怎麼用? 那我們還是老實一點,踏踏實實的從生活當中的這些戒律,這也是一種戒律,從這部分學,學了一點就馬上可以用到,學一點就用一點,你會很有成就感。
這位菩薩不是說夢話吧!說夢話沒關係,可以聊天,不要打呼就好,打呼就太明顯,因為有攝影機錄下來就知道,哎呀~我講得不好,有人在打瞌睡,不過真的不容易,我剛在來的路上我都跟我們的護法講,我等一下講經,不知道會不會講到睡著了,因為這個時間很好睡,所以你們能夠發心來這裡睡都有功德。睡著沒關係,這個是莊嚴道場,真的,都有福報,這我們淨空老和尚講的。能夠有這個心來了啊!而且年紀大了,像我也年紀大了,我也是中年人了,這個年過四十以後,這個色身真的身不由己,非常的明顯,好像你走到了一個顛峰了,突然之間就往下滑,真的是這樣從體力、精神都很明顯,大不如前。所以我們還能夠發心,敢走進來,這個勇氣就十分可嘉,像我以前上課最怕坐最前面,為什麼?不能打瞌睡,打瞌睡眼睛一直張一直張很痛苦,因為打瞌睡第一個被看到了,沒地方躲,所以每一次掙扎半天,如果要坐最前面我不想去,因為打瞌睡是很痛苦的事情,那又不能睡,所以我們都很能夠理解這種處境,只要發心就有功德,這是真的。
弟子沛兒恭敬節錄
(二)入佛門要先建立恭敬心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好!那我們趕緊進入主題,我們這個課程,這個專題還是屬於戒律的範圍,那真正要修學,其實不管修學世間法還是出世間法,怎樣能夠開始入門?第一個要學的第一堂課,最重要的就是要先建立恭敬心。你們覺得你們有恭敬心嗎?有...有嗎?沒有...哎呀!這個人很老實,不是你們故意說謊,而是你們也不知道自己也許沒有做到真正的恭敬心,如果要依曾國藩他講的標準,什麼叫恭敬心?一念不生謂至誠,至誠嘛!那種真誠的程度要到什麼?一個念頭都沒有,很專注,那樣的一種狀態才叫恭敬心。但是我們現在不講那個標準,因為那是聖人才做得到,凡夫絕對不可能做得到,妄念剎那剎那在變化,哪裡可能一念不生,但是佛門裡面最簡單的標準,還是很多人都做不得到,而且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做不到,所以我現在就很具體的提出來。
你看!印光大師給我們講出來:「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所以如果我們沒有具備恭敬心,有沒有辦法圓滿?有沒有辦法得利益?沒有辦法,所以我們首先一定要先來解釋一下,我們有沒有具備這個條件,把態度先具備、調好,接下來我們所學的東西你才能夠真正得受用。最簡單的標準,你們剛剛說都有,都有恭敬心。好!我用最簡單的方法來檢視,你們能不能夠做到一個很聽話的佛弟子,做不到對不對?你聽話...你如果有恭敬心你就聽話,對不對?很簡單的一個標準嘛!老師叫你做什麼你一定會做,如果你不做,你一定不把他放在眼裡,哪裡有恭敬心,如果很有恭敬心,你一定很在乎老師對你的看法,然後你的表現,對不對?
那你有聽話嗎?有嗎?有的話就派功課給你們,要全勤,每一堂課都要出現,排除萬難,這個標準給你的話你自己回去看看,改天要請你去吃大餐,高級的餐廳的時候,你的內心就開始掙扎了,不行了,那天我已經發心,我要全勤獎,要建立恭敬心,求法嘛!你不能今天高興來,明天不來,這樣就沒有恭敬心,對不對?好像是真的講難聽一點,就是我來看電影嘛!我來看一場娛樂講演,沒有太大的差別,沒有約束力嘛!內心沒有約束力,那種好像承諾,哎呀!我一定要把它做好,沒有一點點內心的一種在乎。今天心情好我就去一下,我心情不好,或者是今天想要去哪裡玩,所有的事情比學法重要,之前的東西通通否定掉,那這個也不是真的,不是真心,當然也没有具足恭敬心。這個就是多數人的行為,不是只有你啦!很多人都是這樣子,這個就是我們要培養的地方,我的責任就是把大家的問題點出來。
我在這個臉書,在Facebook上面有開一堂課叫『淨土教道次第廣論班』,這個班已經開了快二年了,我們是每天上課的,然後剛開始我先有一個課前的一個預習,報名的人大概有六十多個人,什麼樣的人都有,報名的人。我故意把課前的預習時間拉長將近八個月,這八個月的時間我慢慢地觀察這些人,哪些人是真正來求法的,哪些人是來…就是慢慢地刪選,當然當中也有一些自己會有退心的,時間可以証明一切。你們有沒有去報一個課,填了報名表,他說八個月之後才開課,沒有了,我也不曉得會是八個月,反正就是順其自然嘛!覺得因緣成熟了,我們就正式開課。然後就進入到社團裡面,沒有公開,這個社團沒有對外公開了。
那其實在這個過程,我也是一個教學善巧,我決對不會吝法,所以八個月當中其實我把很多重要的東西都已經教出去了。
但是我把它列為課前預習,是說這樣是一個緩衝,就是彼此來審核一下。後來真正錄取的只有將近廿十個人,有的人要走連BYEBYE也沒有講了,也有,但是這些人可愛喔!一樣天天來我的塗鴉牆來看貼文,一樣來,所以我說這些人是放牛班的,我給他們取了一個名稱。真正來親近過的幾乎沒有離開的,只是有的人他變成沒那麼精進嘛!想到才來嘛!那真的就是要到放牛班。我們社團基本有一定的規矩的,參加這個班有一定的班規,然後到最後調教到差不多前後一年了,課前預習大概是八個月左右,大家上了差不多一年左右,幾乎每個人都是接近脫胎換骨,不到一年喔。前半年到八個月,就是正式錄取這些人的時候,我是天天半夜起來打他們香板的。
我的鬧鐘開四點,然後我常常今天發生什麼事情?哪個人又犯錯了?两、三點就醒來了,開始打電腦,然後上網,寫文章開始修理人,我的打香板是打得很狠的,拿筆桿的,罵起人來那是很厲害喔!每個人都被我打過很多次香板,因為沒辦法,我有責任要教,你既然來學,你也必須學到才走,很簡單,非常嚴格。可是沒有人走,快兩年了咧!而且他們每個人都很精進,然後我們同修,因為我們另外有成立粉絲專頁,因為我那個塗鴉牆五千人額滿了,好友不能再加了,所以就另外再開了粉絲專頁,我就規定他們在那邊寫學習心得,因為每天都固定有很多貼文、我的法語或者是文章,然後他們就會去寫,真正在貼文寫留言,我就知道他的進度。
早第一年課前預習之前,我幾乎很戰戰兢兢,隨時都要檢查他們的留言,因為常常發現是錯誤的,留言不當全世界的人都在看你,所以責任、壓力很重,很辛苦,我真的是非常辛苦!尤其是前半年,每天都很多事情,因為學生也算不很少,每一個都是直接教的嘛!不是像我們現在這樣子,然後下了課不是每個人的因緣都那麼深嘛!我們現在是等於入世弟子,每個人都了解他的習氣,然後他的進度掌握得很好,每個人都有習氣毛病,有時候一天三、四個都出狀況,打三、四個香板,那你寫錯了也不行,後來有的時候管不起,我說你不要寫了,暫時不要留言,當然你寫錯誤導人家也不行。
可是現在,然後還有個跟我頂嘴喔!他只頂一句,你知道我罰他什麼嗎?默擯半年喔!「默擯」就是不理你,真的打到,然後該罵得,該教的也都講完了,就是沒辦法,又看不到自己的毛病。有的人她頂一句是怎樣?他不是故意的,她只是不理解,她不理解她當然要講。那為什麼會這樣?比如說,我規定他們要分享其他的人、其他法師、其他道場的文章可以,你可以用你自己的俗名,不可以用法號,因為我有給她法號,假如說,你各宗各派都隨意分享,分享代表你認可你的觀點,那我們是屬於專修淨土,這是會有抵觸,會影響到整體的一個形象,你的行為人家看在眼裡跟你學嘛!哎!你不是專修淨土的,你怎麼搞密宗?搞什麼的?你去分享就代表你肯定這些修法,所以這個也是我規定之一。
然後有一個就不明白,而且他們都很直接,因為大家都是來學習,不會說虛偽,心裡有什麼就直接講,她認為不服氣,師父這個心量為什麼那麼小? 不准他們分享別人的一些法語。我是有規定有些可以,有些不行,我在教導為什麼可以? 為什麼不可以? 這是一種隨機施教嘛! 然後在生活當中就要去落實了。因為剛開始她不明白就問,她就問為什麼不可以?但她不是這樣問,她的語氣,就是其實文字上喔! 剛開始他們就以為是說,哎呀!反正空中教學,沒有面對面,老師還可以蒙騙一下,其實我感覺到,真的,從文字上就可以知道她的起心動念,她當然不會直接就頂嘴,不會,但是她那個回應呀! 有點包裝過,我感覺到,馬上感覺到這個人心裡面不服氣,她不認同我這個規定,因為她還不理解,這個人是非常那種傻大姐,很糊塗的這種人,很難教的,她被我罵最久的,但是現在整個都轉了。
每個人都變得很厲害,工作能力、還有理解能力,還有你們可以上去看他們的留言就知道,絕對不可能只是學一兩年,當然有很多人都是老修,可是是重新學的,有的根本就沒有真正走對方向的。那種老修是更難教,整個要把她一些觀念、還有習氣、還有傲慢都要整個先降伏,這個是反而是更辛苦,所以足足花了幾個月的時間,但是當這個基礎打好以後,我現在很好教,我很輕鬆,他們全部變成我的分身,不到一年,我現在出國我很輕鬆,有他們幫我看家。我們粉絲有好友五千人, 然後粉絲專頁,我們一個禮拜上過我們那個專頁的平均有兩萬五千人,那每天平均有兩千五到三千多,到目前為止,我上臉書也不過才不到兩年。因為我們每天都是很穩定的,固定有一些貼文,不像一般人把臉書當作是交朋友的一個作用。我是每天有系列性的,所以一年多兩年以來,漸漸漸漸的,我們的粉絲,還有真正來學法的人就慢慢出現了,以前沒有,臉書上很少看到這種情況,包括其他道場的法師他們招生,上網的人不太願意認真學佛的,很少,但是我們能夠這短短的兩年的時間就有這麼好的成果。
雖然是放牛班,但是那些人也已經很穩定,每天固定的,幾乎每天固定來上課的也有相當的人數,只增不減,至少一百多、兩百多、三百多的每天,那我現在出門了這些人怎麼照顧呢?放牛班也要照顧嘛!對不對?我們這些廣論班的同修變成都是我的分身,因為已經都培養到默契,然後做事情的方式,我的要求是很嚴格的,我給他們的訊息,我交代下去他們馬上回應的,除非他不在線上,可是他們,這個就是說,我們不是講理論,也不是硬是要求,也不是利害關係,我們完全沒有利害關係,我純粹是義務教學。然後他們真正得到了利益以後,自動自發,每個人都很精進,這個是真正來求學的,你那個態度如果對的話,剛開始雖然有心來學,沒有心的之前都淘汰掉了,沒有錄取,那錄取的這些人是真的有心要學,知道這個世間苦,知道想要成佛好,等等的。
弟子沛兒恭敬節錄
(三)入門先調教真誠恭敬心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可是即使有心,剛開始一定有一些習氣要磨,不懂嘛!那就是經過八個月的課前預習,也是將近一年,這段時間的磨合,幾乎十個有九個都被我趕過都不肯走,不要教,我太累了,教不會,你笨沒有關係,但是你要讓我看到你要學習的那個誠意,不要散散的,我是三更半夜得跟你修正你的毛病的耶!你當作這樣逛一逛當然不行啊!我一看就知道了,剛開始她還很可愛,她說有一個同學犯錯被我罵,因為我們留言,大家都可以看到的,另外一個人就想要出來當和事佬就講說:「對呀!師父,我們跟師父學法一定要真誠心,絕對不可以有任何虛偽,然後不能散慢,因為騙得了師父是騙不了佛菩薩的」。哎唷!就這樣講。結果你知道我留言留什麼?他們常常跌破眼鏡,我說:「什麼騙得了師父騙不了佛菩薩」,因為她是善意的嘛!好像講得很好聽,其實不對。我說:「師父你也騙不了」,明白嗎。因為如果說她想說:「騙得了師父,騙不了佛菩薩」,其實她是好意的話,她是出來打圓場的,就是要勸那些同學說:「對啦,要相信因果嘛!對不對?你要認真學習要聽話,騙不了人的,雖然這是網絡教學,對不對?」,是這個意思,然後馬上回應,我就說:「師父也騙不了」,我們這個班沒得混的。
後來就是因為我這樣子緊迫盯人,後來大家都不敢開玩笑,不敢開玩笑,自己自動自發,不然你就得走。我真的就是趕人的,很多人都被我趕過,那他們現在臉皮都很厚了。做錯事的沒關係,人一定都會做錯,沒關係!但是你做錯要敢於懺悔,要勇於改過,這樣子的話,你先培養這種態度,第一個你要虛心受教,第二個你要勇於改過、懺悔,不可堅持在那裡,哎呀!愛面子,死不承認自己犯錯,甚至於傲慢心,這個就是業障障在那裡,根本就沒辦法學習,沒辦法進步。那這些人就是剛開始這樣調教,每個人心變得很柔軟,能受教,因為你不能受教你就得走了嘛!你不認錯也不行,我們有給他們很多時間的,那因為大家都上課上得很開心,他們捨不得走,捨不得走所以就不轉也不行,因為轉過來以後,他自己得到非常大的法喜。因為當我們人呀!我們人的那種內心的剛強軟化了以後,其實自己感受到那種樂趣。當然你懺悔,你跟師父懺悔我做錯什麼事情,你馬上認錯改過的時候,其實你當下會感覺到你自己有功德的,對不對?你們去做做看。
從小事大事他們所犯的錯,大大小小都有啊!那有的是影響很大,因為這是我們公開對全世界的,所以我教學壓力也是很大,責任也是很大的。所以剛開始也不太放心,尤其是在法義上面,不敢給他們隨便留言,他留錯馬上刪掉,大概我馬上再補充留言說明,馬上給他修正。一直到現在,這種態度建立好以後,他們自動自發,每個人上網的時間很多很長,比我還長。因為有的人時間自己可以安排,自己愈來愈精進,因為他們也建立了正確的觀念,知道修行是為誰修?為自己修,不是為師父修,修福修慧都是為自己,難得有這個師父帶領你一起修行這個因緣,隨時隨地有什麼事情,有什麼疑問你可以提出來問,這樣的一個因緣具足,你如果不珍惜那才是傻瓜。對於有心要修學的他懂得這個,懂得這種情況,所以他們當然愈來愈積極,我沒有規定上課時間,可是他們十之八九只要…而且都比我還精進,甚至於到最後是我勸他們要睡夠啊!不要太辛苦啊!有時候還會盯他們。
有機緣你去看他們留言就知道,都是發自內心的,發自內心我們不允許虛假,就講你不但騙不了佛菩薩,也騙不了師父的,嗄!不允許虛假!所以剛開始就是在調恭敬心,發自內心的真誠。有很多人都不懂,需要學的,我們也不是故意的嘛!我們在家裡面常常跟父母親也不會講真心話,對不對?跟老師也不會,跟朋友也沒幾個知心的人可以交談:「要在一起聊天也是很無聊,可以聽得懂嗎?可以喔!好好……」一起聊天也不錯嘛!不過現在,等一下我們講到主題,然後你們有問題都可以提問,沒關係,這樣比較熱鬧才不會打瞌睡,所以我剛要講的就是說,我們今天把這個,我是舉我們班這個例子,我們把基礎打好,這個態度、恭敬心建立好以後,之後你再學習很快,非常的快,你會一下子覺得轉變整個人,脫胎換骨。
不然你們有機緣可以上臉書去看他們的留言,他們剛開始都是老弱殘兵,每個人習氣毛病很重,然後這個很多都是初學,現在留言看起來相當有水平,因為我隨時都在注意,哪裡不對馬上調教、馬上修正,所以他們很快就掌握到了,不但掌握到法義,我們淨土教法的法義,他們對自己往生都已經有信心了,有這麼大的這個影響,然後再來就是說更深一層的更難調的,就是我們的心性,我們的心性幾十年都調不下來,他們不到兩年,一年多,因為是被我逼的嘛!我是很嚴格的。因為你不能跟我來硬的,也不可以跟我虛偽,那我馬上就知道,所以沒得混,你不改都不行,很快就要改,不然你就得走。
那他們捨不得走,因為大家都很開心,也真的是有心來學啦!也是有善根。所以你看,這個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不用到一兩年整個性情柔軟, 一個人的性情如果柔軟的時候,你就是一個法器,你學什麼都可以裝得進去,再笨的人你都很快的成長。如果你很剛強,你內心是很虛偽,老師跟你講一大堆,你是「哼,那個也沒什麼了不起,我也都知道啊!」知道你做不到,問題是,對不對?那我慢心然後剛強啊!然後不知道感恩啊!覺得「哎呀!那也沒什麼嘛!」怎樣的就是沒有辦法生起一種感動、感恩,那你就沒有功德了,你怎麼可能得到功德,所以建立這個基礎非常的重要,我們要先培養恭敬心。我們也知道,印光大師跟我們講,我們剛剛說了「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嘛!」你有多少誠敬的心,你學法就能得到多少利益。
我們的課是一點到三點,好,要趕快進入主題了。本來有很多要講,一些舉例就先不講,我們直接來學這個戒法,剛剛講的就是重點已經有提到了,我們要把態度先調好,當然你落實到恭敬心,我們剛講你們都有嘛!有的話下次來我希望都可以看到你們,說到就要做到,要聽話啊!對不對?不能有空才來,沒空不來,什麼最重要?學法最重要,天塌下來都不重要,這個才叫真正求法的態度,然後要聽話,聽話才是真正有恭敬心,恭敬三寶,這個重點要常做到,然後常常去對照自己是不是真的具足了這個條件,如果有的話以後你學法很快,你的吸收會很快。
弟子沛兒恭敬節錄
(四)進大雄寶殿門口應該注意的儀規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好,那我們先講進入大殿裡面應該要懂的一些禮儀。昨天我們在中華寺共修的時候我進去以後,一般法師進去會先禮佛三拜,我剛進來也是先禮佛三拜先問訊,那你們以前都是有跟著拜嗎?因為我昨天是有看到,沒有喔!那我先跟你們講一下,一般我們進去請師你們不用跟著拜,知道嗎?你們就站著合掌就可以了,只有侍者,有時候師父拜下去,侍者他也只不過如果他有拿經的話,也是拿經本的話,他就是問訊這樣就可以,他也不用跟著拜,侍者也不用跟著拜,哪天搞不好你們都當侍者,這麼年輕都有機會你看,都盡量發心,那你們聽課共修的人就合掌就可以了。法師經過的時候,你們要,你們是要對面站的,要對面站的,迎接嘛!你不要用你的耳朵來迎接法師,對不對,你要用正面,正面表示恭敬嘛!然後等法師走到中間的時候,你們就跟著面向佛前,然後合掌,等法師三拜完以後,這樣子,你們不用跟著拜,這樣知道了嗎?除非說你們住持要求,然後就沒話講了,每個地方習慣不同,但是一般來講是這個樣子,這裡順便講一下。
然後你們會常常到寺院裡面,一定會嘛!真正要走大雄寶殿它會有三個門,正統的寺院,你不要從中間進去喔!從中間那個門,中間那個門是什麼?長老、貴賓、總統什麼之類的,這樣的人才會迎接他從正門進去,像我們平常住在寺院,我們常住眾,我們也是左右兩邊進去,你住在那裡,你不是整天像長老一樣從正門進去,住持也很客氣耶!也是從旁邊進去,只有特別的節日迎接特別的貴賓才會從正門。然後進門的時候,更嚴格一點,就是你如果從左邊的門進去,就要從左腳先踏進去,這樣明白嗎?如果你出來的時候,出來的時候你是從右邊的門出來,你就從右腳先踏出去。我們這個規定都很嚴格,我們在戒場的時候,那個師父都在旁邊盯著你的腳,看你有沒有踏錯腳。所以很簡單,你就記得,你如果從右邊的門你就用右腳,左邊的門就用左腳,就這樣子很好記。那內行人都知道耶,都看得懂別以為是小事情,哎!這個人有修喔!有規矩喔!那一般你們自己網絡上可以看這些資料,但是可能你們看不懂,所以我們現在就是學一條就把它記住,以後就可以用得上了。
到大殿裡面,除了佛經、佛像這些供品,供花、供水果這些,其他的東西都不要帶去,當然你的包包帶進去沒關係,其他的不要帶。雜七雜八的東西不要帶進去,因為大殿是很清靜莊嚴的地方,這個是要注意,不要弄的跟香客一樣,不像個佛弟子,這個是威儀啊!人家一看就知道你到底是有在修行,還是說你只是來拿香拜拜而已,你的地位就不一樣了。你懂這些規矩人家就尊重你,哎!你真的是在家修行的菩薩,那你跟人家結的緣就很好嘛!對不對?人家恭敬你、尊重你,那以後有生意做都給你做,有沒有可能,有啊!對不對?所以這個威儀很重要,你懂規矩,人家看得懂的人就把你...就另眼相看喔!
然後進到大殿裡面不要東張西望,你進去禮佛三拜,不要拜中間的拜墊,這個是住持在拜的,只有住持跟講戒的法師可以拜。有的人不懂啊!大部分的人都不懂,可是大部分的人都還是會小心一點,可是還有很多是那種糊裏糊塗的,一進去就往中間拜墊拜下去的也有,這個是罪過是滿大的,罪過是滿大的。如果到禪宗那個道場,禪宗道場是很凶的,禪宗道場它沒有在跟你客氣的,很叢林啊!那規矩很嚴格的,有時候師父過來就罵了,直接就罵了。這個有時間再跟你們講,現在好像時間不太夠用,有很多我們要學的,有時間再跟你們舉一些例子。就是不要東張西望,然後在最後面的拜墊,找一個拜墊兩邊,右邊叫東單,左邊叫西單,男眾是在東單,女眾是在西單,這也要知道喔!進大殿以後,男眾盡量就是在右邊,有的地方沒那麼嚴格規定,但是我們要知道一下,然後在最後一個拜墊你就找個拜墊就拜,禮佛三拜,拜完這樣就可以了,問訊,不用到處拜,有的佛相好多,哇!這裡磕三下,那裡磕三下,好忙哦,拜到完半小時過去了。不用,禮佛三拜就等於全部都拜了,這樣明白了嗎?
你現在懂,覺得學這個很簡單,其實如果你做錯事很好笑的,是貽笑大方的,你如果不懂是很嚴重的。不但人家笑你,而且有時候你真的就犯了很大的罪過。我舉一個例子好了,抓緊時間舉一個例子為什麼會犯了很大的罪過呢?愚癡本身就是一個罪嘛!而且你又讓人家生煩惱,這就是罪過很大啊!對不對?那在我們在,我曾經在香港寶林,大嶼山寶林禪寺修苦行,那裡是深山裡面,下了公車還要步行將近一個多小時,深山野嶺,還有野牛呀!還有很多的這種動物,然後是非常簡陋的茅蓬,我們師父很客氣,上聖下一老法師,他說我們這裡是小叢林,大茅蓬、小叢林,他是很客氣,他說那邊住滿大概可以住一百多個人,我們結夏安居大概就有一百多個人。有一次,我記得我們剛受完戒,二00二年的時候,有一個戒兄弟,那個人本來就怪怪的,但是她也有因緣出家,一個女眾,怎麼樣怪怪的呢?
我舉一個例子,我們剛出家受戒是不可以碰錢的,本來也都不可以,但是後來開緣嘛!可是你在戒場的時候,我們出家人的戒律當中是不可以碰金錢的,出家錢要省嘛!那所以形式上是不可以碰到。但是因為我們剛受戒,新戒嘛!新戒子的初發心是很強的,所以很多人都喜歡去供養新戒子,那就很多供養,每個人桌上都有紅包,因為我們持這個戒律不能碰錢,即不能碰錢的本義是我們不要存錢、不要積財。但是你看每個人都是把它拿了,可能就是交給常住或者是怎麼樣,我也是這樣子,我就拿了就交給師父。可是她剛好在我旁邊,她就竟然這樣子喔!她就這樣...用手把它推走,你要幹嘛呀!這樣子的人怪,她持戒持得很怪,然後這個人很寶,後來她受完戒以後,她就到我們常住,我們寶林去掛單,照理講受完戒之後,你就要回常住,她沒回去,不知道為什麼?她就到我們那裡去掛單一個月。
弟子沛兒恭敬節錄
(五)寶林禪寺學戒律趣談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哇,她在一個月裡面犯了很多的過失,照理講我們初學,剛受完戒當然也懂得不多,我們所學有限,可是一般來講我們會小心翼翼的,不懂要問人家,然後這個可不可以,那個可不可以,我們才做嘛!她是一天到晚出狀況的。有一天她出什麼樣的狀況,簡直是人神共憤,噢!將近一百多個人都因為她生煩惱了,這麼厲害。是因為怎麼樣呢?這個禪堂裡面打坐,打坐修行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說不定他等一下子就開悟了,一個聖人就出現了,對不對?或者是說人家打坐快入定了,你把他一弄,哇!得殘病,死了,這條命就剩半條了,對不對?是不是很嚴重,我們禪堂的規矩是很嚴的,開始打坐的時候燈光比較昏暗,這個時候也不能再進去,這位人兄竟然超過時間沒進去,我們的維那是很凶的,他會打香板的,她傻傻的不知道。
剛好,她超過時間才進入,我們每個人都坐好靜靜的都快要入定了,她突然就這樣摸黑進來,因為我輩分小,就坐在離門比較近的地方,看得一清二楚,我心想這位人兄等一下要被修理了,我也不能幫她呀!我也不能亂動,我就在那靜靜的看。剛好她很幸運,但也是不幸,她一進來的時候,維那睡著了,那天白天種菜太累了,沒有看到她,所以沒打香板,對不對?好像很幸好,對不對?可是接下來更恐怖,她竟然禮佛三拜,我們一般就想正常嘛?禮佛三拜,可是禪堂是不可以拜的,禪宗有禪宗的修法,禪宗是破佛嘛!對不對?他破相嘛,而且禪堂的規矩是這樣的,它沒有讓你進去就拜的,是有佛像,衪不是給你拜的,大家都在那邊打坐,你在那邊拜,還嘰嘰嘎嘎的不知道講什麼話,你們想像一下有沒有威儀?沒有。可是這個時候維那還沒有醒,接下來她又犯了第三個人神共憤的錯誤,她拜完以後,這個仁兄竟然大搖大擺地往方丈和尚的位子坐下去。哇,這下子不得了,因為禪堂有規定,維那坐哪裡,方丈坐哪裡,對不對?這個非常嚴格的。
我們師父已經年紀大了,八十幾歲了,他的位置就在那裡,他沒有出來打坐,就空在那兒,因為人很多全部坐滿,只有那兒空著,她就老大一樣過去坐了。唉唷!我實在差一點昏倒,我又不敢講話,我們輩分很小,就靜靜的看,我心想她一定死定了。果然第二天,我們那裏哦!我們上聖下一師父,他徒子徒孫是五代的,他是非常長老當中的長老,跟著他同一輩來開山的這些比丘尼師父對他是非常忠心的,方丈和尚的位置給一個剛受完戒的比丘尼坐上去,每個人都很激動呀!那個老比丘尼師父對師父是很恭敬的,師父的位置怎麼可以隨便坐。不但是你犯了規矩這不打緊,你還坐到我們這樣敬愛的師父的位置上面,是不是人神共憤。
結果這下不得了,第二天開始,老師父們開始帶頭默擯她,就是不理她,因為我們也不能打她罵她嘛!就你是犯錯了,你看你是犯什麼錯,怎麼規定,怎麼處罰都有的,有的該打香板、該跪香的都有。可是,不是這樣就算了,因為她是剛來,人家沒有處罰她,還是當客人嘛!沒有處罰她,可是那種內心的煩惱沒有那麼一下子就算了。看得出來老師父真的很生氣,然後就不理她,大家都看眼色了,老師父都是不理她,沒有人敢理她,全部都默擯她,問題是這個我也很佩服她吔,她真的很厲害沒有人理她都無所謂,所以也是很厲害耶!而且還笨到什麼程度,我不能講笨,但是她看起來行為就是很特別,大家都不理她,她不知道是還沒反應過來還是怎樣,她竟然還拿東西要去巴結老師父,又犯了一個錯誤,為什麼?修行人不跟你客套的,不跟你應酬的,送禮,修行的地方修苦行的地方,送個餅乾啊,送個糖果,有沒有搞錯呀!人家都過午不食的,你拿東西去給他幹什麼呀,是不是。接二連三的錯誤,所以你們說有沒有罪過?很大的罪過。其實我們看起來覺得沒什麼,她真的沒有惡意的,我們絕對相信,她只是不懂,但是她不懂就會犯這麼多讓很多人生煩惱,而且不容易收拾呀,好像很多人氣了好幾天還在氣都不理她。
他們很尊重師父的,而且她確實是沒有規矩,方丈和尚的位置怎麼可以坐,不要說你是比丘尼,男眾你也不可以坐呀!男女有別,那裡是很嚴格的。我們男女眾是分開的,早晚課也沒有在一起的,那是打坐的時候開緣,以前禪堂女眾不能進去的。所以這些戒律呀,特別是你侵犯到戒法,這個是非常重大的一種過失,因為戒是很尊貴的,他是修行人的生命,你如果不尊重戒法,雖然你是無知,無知罪比較輕,但是你講要故意犯戒,那當然有他的果報。對一個重視戒法的人來講,如果你蔑視戒法他是不是會很生氣,對啊!你很重視規矩的人,平常是做事很有規矩,你看到一個人很沒有規矩,你是不是會生煩惱,你一定不能接受,對不對?所以我們要不要學?要...要不然你到三寶當中你就結不到善緣,搞不好人家看了很討厭,人家不講而已,對不對? 所以一定要學,這個太重要了。
弟子沛兒恭敬節錄
(六) 在大殿裡面要注意的各種儀規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好,我們剛剛已經學了一點,我們繼續,到大殿裡面不能大小聲聊天,絕對不可以,尤其我們女眾這個習性很不好,一進去心情好就開始聊天,天南地北,講到家裡的事情都搬出來了,不可以。即使是談佛法也要很小聲,為什麼?大殿是很莊嚴的地方,那個磁場是很清淨的。二個人講、三個人講那邊也講,嘩,是不是很吵雜。昨天我們共修,早上念佛念得那麼莊嚴,然後我們拜願才哭完而已,結束以後就聽到,嗄!怎麼外面好熱鬧,跟剛剛的氣氛又不太一樣了,大家聊天嘛!因為還沒有學到這個部分,而且我們一般來講,照續法師也很忙,他也常常不在,所以派我來做這個功課、這個工作,慢慢的要提醒大家這些都要學,一個道場就是要保持清淨,那個磁場才會好,對不對?才像個道場有道的地方,如果很吵雜,而且講得都是那些世間法,昨天我們孫子回來了,然後怎樣怎樣...買了什麼東西給我...我們媳婦怎樣怎樣...又給我找什麼麻煩。噢!全部都是世間法,跟這個地方環境都不協調嘛!是不是?那我們有沒有罪過?有,我們破壞了這邊道場的磁場,對不對? 你看我們都不是故意呀,可是造的業是很重喔!所以要學,不知道當然沒辦法,但是罪是比較輕,但是還是有的。
然後坐要有坐相,站要有站相,不要這樣動來動去,腳不要抖,這個也要教。世間人基本的禮儀這也要注意。有一句話叫:「男抖窮,女抖賤」。很難聽喔!腳一直抖一直抖,看得都暈了,看得頭都暈了,哎!你們去注意有些人也是這樣子的,佛弟子比較少但也會,這個千萬不可以很難看,非常不莊嚴。然後在大殿裡面千萬不要放屁。有的人,我有一次我真的是被一個人打敗了,那個還是一個老師父耶!她可能是很老才出家不懂得規矩。我們去上一個精進用功共修的因緣,然後,對!剛我聽到了,我現在就是要舉這個例子,她認為是理所當然的,自然的一個生理反應,所以我們幾個是睡通舖,一個房間它有兩邊床,所以加起來可以睡十個人,一邊五個人,中間有個走道嘛,然後我們就坐在那邊聊天,突然,她就很大方的…呠......,而且好臭喔!非常得臭一個老師父,我就看她的表情,她竟然是非常得大方,她聲音很大聲,然後大家講話都停住了,看她,我就等著,她竟然都沒有說道歉,或者是怎麼樣都沒有。
好,這一下我也很不給她面子,我馬上揑著鼻子我就衝出去,我都受不了了,我很不給她面子。印光大師有講到,因為他就是...後來進來以後,我說,哎!師父,你剛剛在幹什麼,我就半開玩笑的這樣講,她說這個是自然的現象,我們就講開來了,我們不會把事情放心裡,她說是自然生理反應呀!因為我也是希望她以後不要再犯,所以才故意跟他談這個事情,那麼開玩笑語氣跟他談,後來她就說她覺得這沒什麼。然後我就跟她講,印光大師嚴厲的喝斥,大殿點的有時候點得是沉香,點很好的香,上好的香供養佛嘛,我們佛弟子表示恭敬,除非你沒有那個能力,沉香的味道都被你那個蓋過去了,沉香多貴啊!對不對?那整個大殿裡的磁場你想想看你多罪過,人家有時候人多,裡面空氣又不好還要在那邊要聞你那個味道,這個是非常不禮貌的。我相信比較有一點點水平的普通人,有一點修養的普通的人,不要說學佛人,他們都懂,那怎麼辦呢?有方法,真的忍不住了來不及,你就吸一口氣,大大地吸一口氣憋住,停止呼吸一下,幾秒鐘,你憋住的時候,它就會自己那個氣自己就會在裡面疏通,這個有這個效果,那真的脹氣太厲害你就趕快衝出去,拜托你趕快衝出去,大家可以原諒你的無禮,知道你要出去放屁,總比你放在裡面好,對不對?
好,一定要記住,不要說你放了你自己感覺很難聞,然後旁邊的又不敢講,嘩,整個那個氣氛全都被你破壞了,人家本來要開悟了,有沒有可能?有啊。辦道的地方本來就隨時隨地都有可能發生什麼大事,對不對?結果就被你覺得是小事的事情給搞破壞了,這個很嚴重喔!有可能會變得很嚴重。打瞌睡盡量不要,真的打瞌睡手要捂住,不要嘴巴打得開開的,幾顆假牙都被人家看到了,很難看,對不對?我們佛弟子那個威儀呀!「行住坐臥」的威儀一定要注意。
然後進去大殿要右繞不要左轉,右繞是吉祥,左繞是凶,右繞是吉祥,還有表恭敬。比如說我經過佛像,比如我們要到...這邊有佛像,中間也有佛像,左右兩邊都有佛像,對不對?我們拜完了想到這邊去參拜一下,我們經過佛像不可以穿堂而過,走到中間一定要問訊一下再繼續走,這樣明白嗎。不要直接大搖大擺就視而不見,這是很不禮貌,對不對?你看到長輩也是一樣,你經過看到長輩點個頭,打個招呼再繼續走,更何況是佛,你不要欺負衪坐在那不會動喔!衪可是有神通的,你怎麼樣衪都知道,所以我們自己要養成習慣。經過這個叫做不可以穿堂而過,堂就是大殿,所以一定要記得停下來然後問訊,然後再繼續走。
我們經常會碰到的,對不對?你到寺院你一定會經過,那你這麼-問訊,人家就知道這個人有學,有在上課有在學規矩,只是這麼簡單的事情人家對你就另眼相看。你不用練很久的禪定,你不用持戒持得很辛苦,你馬上就有一定的地位了,人家尊重你,像個佛弟子,守規矩嘛!也懂規矩。這個很多人都不懂的,因為覺得哎呀!這個沒什麼嘛!佛門禮儀太簡單了,我要學的是空性的東西,看不上這個。空性的東西事實上可能你這輩子你都用不到,你也是愈聽愈空空而已,不是真的能夠證悟,錯誤修行的機會還會更多、更危險,還是要老實從這個小地方做起,你自然持戒、生定、開慧,自自然功夫會得力。
弟子沛兒恭敬節錄
(七) 佛像處理的儀規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然後這個是講到大殿,我們要怎樣尊重佛像?有的人是,哎呀!我們現在佛像已經壞掉要怎麼處理?如果是紙的話,你可以把它火化,火化以後就把它這個灰,也不要隨便亂撒,就是看看埋在土裡還是哪裡,如果是佛像也是一樣,壞掉能修盡量修,如果不行了,看是把它燒掉,還是怎麼樣,然後也不要随便燒完了就丢在垃圾桶,要把它埋在土裡,或是撒在海裡面,這樣子做得比較圓滿,不要只是有頭沒尾,這樣意思意思,好像很應付應付這樣子,要恭恭敬敬地把它妥善處理,因為它就是佛,佛像就是代表佛。那有的人說,我的房間可不可以放佛像?是可以開緣,不要安裝那種整尊佛像這樣子,就是可以盡量,盡量是用掛的,就像日本地方那麼小,可能一個房間他的人住兩戶人家都有可能,輪流嘛!那因為很貴嘛!那個房子很貴,那他又想學佛怎麼辦?那你就是掛一個佛像,先用這個窗簾把它蓋起來,平常你要作息、吃飯、你要進進出出,蓋起來,你要做功課的時候打開,這也是一個開緣。
因為你要學佛你都沒有佛像你怎樣去瞻仰,我們要常常看佛像,常常看佛像你就愈來愈莊嚴。你的五觀長得再怎麼扭曲,你看久了你的氣質就是很慈祥,你一定就愈來愈莊嚴,每天看每天看,所以瞻仰佛像很重要,那個慈悲的那種面相就出來,不要像一般人這樣傻傻的,有的人就是兩眼無神,然後沒有精神,整天在想睡覺、想要吃什麼,然後想要幹嘛...那個面相都不好,即使你長得五觀再清秀,沒有那種神韻。那你如果看佛像看久了,你就會跟衪愈來愈像,真的是這樣子,這個都有理論的,所以供佛像當然是很重要的事情,如果你家的裡因緣不具足,不能供是很可惜!這個就是開緣。
再講敬法…尊敬法,怎麼樣能敬法?比如說我們在請經書的時候,我們要這樣拿,兩只手這個食指跟大拇指在上面,其他的手指在下面,那如果你拿經書的時候人家要問訊,你不要經書直接把它彈到下面去,你經書問訊是這樣子,明白嗎?別人問訊是不是彎腰,你不要彎腰,因為經書最大,法比佛還大。「佛法僧」誰最大?當然講佛最大,不是,法最大!因為法它原來就在那裡,佛還沒有成佛的時候,法已經在那裡了,明白嗎?所以我們一定要敬法,經書你拿在手上的時候,你也不用去,甚至你要頂禮法師,你也不用,你就直接,或者是你頂禮的時候,你不要能把它放在地下,你要直接這樣拿起來,一定要拿在手,問訊的時候不用彎腰了,就直接捧在眉心,哎...對,然後拿的時候是這樣子,大拇指跟食指在上面,其他的手指在下面,這樣就很莊嚴。這個是拿經書,這個我們平常共修都一定會用得到的。你看那些有的他不懂,沒學過的,人家一問訊他就整本放下去,這個經書不能夠超過腰以下的,不恭敬,一定要高高地舉,你一彎腰不是就到肚臍下面去了嗎,這樣子就對經書不恭敬。
還有不可以夾在腋下,很多人習慣什麼東西都夾在腋下,我拿著東西就這樣,這個不行,經書也有靈性,它不希望它不喜歡在你的腋下,對不對? 慈悲對它好一點,不要說恭敬,你起碼不要讓它呼喚困難。經書、所有東西都有靈性的,都要恭敬它,要了解這個事實的真相喔!那你知道了以後,你知道眾生都有靈性,你自然也會比較小心,你别當作反正它是死的東西,它没反應,就隨隨便便。以後我們擦桌子也要輕輕擦,你不要...這樣很粗魯這樣子,好像它沒感覺,有的,它有感覺。所有東西你對它很恭敬,怎麼樣恭敬?是愛護它你不是對他頂禮三拜,你不用對著桌子頂禮三拜,但是你怎麼樣愛護它,你就是對它很溫柔,保持得很乾淨、整齊,這個就是對物品的恭敬。不可以把經書捲起來,法寶...把它捲成一團有沒有?你知道,你們知道我在講什麼嗎?把它捲成圓形的,經書、佛像都不可以,我們有時候在學校看到學生也會習慣這樣,對,把它捲起來,這樣不行,他以為這樣方便嘛!自己有自己的想法,哎呀!不要折到,好像捲起來比較好,其實不是,不可以這樣子。
還有,我們不可以在經書上面吹氣,我們在擦的時候就用乾淨的布,專用的布擦,不要用「呼呼呼…啊!」 這樣子吹,把那個灰塵吹掉,跟您講愈吹愈髒,我們誰最髒呀?人最髒啊!我們身上隨時都有大便喔!對不對?你排的再乾淨還是有。尤其現在的人腸胃不好,口氣也不是很好,你一吹,哎呀!它其實要喊救命,你是沒聽到,真的,不是開玩笑的,它很不舒服的。那我們就要去感受到對方的感受,要去體會。那這個我們平常沒有注意到,也不是故意的,可是確實是會有這種情況。然後我們點香的時候,要把它弄熄也不要這樣呼...不要把它吹熄,不是在過生日吹那個蠟燭喔!把它用手這樣子揮掉,對,這樣比較衛生嘛!你用嘴巴吹,有時候你口水噴出來剛好把它弄熄了,你就白點了這根香了,而且也不莊嚴,然後有那個不好的氣味,這個不行。其實我們人身上真的是臭皮囊,真的是這樣子。所以我說我如果一往生到極樂世界,我第一件事禮完佛,我就要去洗澡,去八功德水裡面趕快淨化一下。真的是這樣,我們身體啊!你看兩天如果沒洗澡,搓一搓都是什麼?普通話是什麼?垢啊!對呀,兩三天就是這樣子,所以真的是很慚愧,做人真的很慚愧。做天人就比較好,天人身上都是香的,因為他們不吃東西嘛!看是哪一層天。他不吃東西就不會有這些污穢的東西,排泄物都不會有。
光是這樣吹呀!果報在哪裡?在地獄。《文殊經》上面裡面講的,《文殊問經書》:「莊嚴供養具。以口吹去灰者。墮優鉢羅地獄。傍報作風魔王。」「傍」就是你墮完地獄,受完報以後,還要再繼續做「風魔王」這個果報,還有其他的這個果報,不是只有墮地獄而已。「莊嚴供養具」,所有的供養具都一樣,不只是經書,所以這個要注意喔!那佛經上講的我們如果有這個家裡有供佛的,那個佛桌上就不要放雜物,供水、供果、香花這些可以,其他的不可以亂放。還有人家在誦經的時候,如果我們去道場共修,有人在誦經你就不要從他前面走過,這樣也是不恭敬,不禮貌,要從他後面走,不要從人家面前這樣子走,人家在拜佛你也不可以好像走過,是不是繞過很靠近他的頭,對不對?這樣是不是一想像就知道,感覺就不恭敬嘛!對人不恭敬,所以這個都要等他拜完起來,我們再走過去,這個都要注意到。
弟子沛兒恭敬節錄
(八)敬僧的禮儀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好,再來就是敬僧之法,佛法僧嘛!我們都要講到。看到師父啊,你要禮拜,師父在剃頭、在走路、在誦經、要上廁所,你不要禮拜,他本來要上廁所了,等你禮拜完才進去,憋死了。他在剃頭,等一下你要拜,他呀:「不拜不拜」,哇!剃得流血了,是不是?找麻煩嘛!對不對?沒有功德,還給人家找麻煩,他走路的時候,尤其在大眾場合,有些沒學佛的,「奇怪這個人怎麼搞的,邪教呀!在路上就拜起來了」,這樣不好,給人家譏嫌、誤會,人家不知道你在幹嘛!這麼奇怪,一個老人家在跟一個年輕人禮拜。那我們現在出家人看起來特別年輕,有的老菩薩很恭敬,看到師父就趕快拜下去,這樣子也不對,拜的地方不恰當,會產生反效果。
然後看到師父經過的時候,看到出家眾經過的時候,不管你在做什麼,除非你誦經沒關係,除非是很重要,不然的話你都要起立,都要站起來,問訊也好點個頭也好,不能當作視而不見這樣子,這樣就沒有恭敬心,這個都是基本的修養,那特別是針對我們佛門當中的一個活動的情況,那些規矩我們一定要知道。還有這個不要叫師父幫忙買東西,出國帶東西,你幫我帶什麼泡麵,「哇!那個台灣泡麵好喜歡吃喔!慈濟的,哇!又養生又怎樣...」然後又要買藥,那個中國的什麼藥,中藥多補啊!什麼的…好像跟師父交情很好,哎!就順便嘛!他覺得沒什麼。你一講那師父不帶又不好意思,又怕什麼…其實都不對,這個都犯到戒律的,犯到戒律的,出家人本來就不可以去弄這些世俗的東西,那你害他破戒,害他犯到戒律,他不拿,他又讓你生到煩惱,哎呀!真的是讓人家左右為難,不可以這樣。跟出家人、跟師父往來一定是在法上面的互動,不要世俗的這種互動,不要人情的這些問題這種互動,啊!我對你好,你又要跟我怎樣,我陪你,你也要陪我,那就不要修行啦!還要認乾爹、乾媽,這個在我們戒律上都是禁止的,不可以。
在道場裡面如果有法師、有大德來我們都要跟人家接駕,那一天大家都不懂,我自己跑去接駕了,進去的時候,你有時間的話最好是搭衣、搭海青或者是搭衣,然後到大磬的地方,客人進來以後,大德進來以後,你就請他,你看他是什麼身份,如果是法師那就看他自己,他如果自己比較客氣,他可能不會在,他感覺在旁邊,這樣你去拜,然後他拜下去一拜,你就敲一下大磬,拜三拜你就敲,他起來你再敲,你不要還没有起來就拼命敲,咯咯咯!哎呀!那他就很緊張,拜得就沒有那種恭敬心的表現了,看他起來以後再敲第二下,總共敲三下,完了以後,他三拜拜完了以後就換你,就換你拜,你說:「向法師接駕,頂禮三拜」,向法師接駕或者是向「某某大德」,一般對居士應該沒有,我是不太清楚,因為我們就是只是對出家眾接駕,如果是長老那又不一樣,還要敲鐘,咚咚鏘,是大鼓二鼓一鐘,那很莊嚴的。
我們在台東的一個靜修的小道場,我自己負責的,我們只是靜修沒有什麼太大太多的活動,可是我們請一些比丘尼師父來跟我們結戒呀!我們道場要結戒,才有護法神嘛!他們一來我們七個比丘尼師父來幫我們結戒,她想說我們這小地方應該沒有什麼場面,沒想到遠遠的就聽到鐘鼓齊鳴,咚咚鏘,哇!這樣一路這樣迎接她們進來,表示我們的誠心。那有的長老一進來,浩浩蕩蕩的,侍者隨從弟子很多,然後請他們到大殿還给他們唱爐香讚,還唱讚來迎接她們,就看不同的身份,但就基本上就是要接駕了,這個我們大概有一個概念,以後你們在道場可能也會用得到。
還有就是你在頂禮師父,一般就是說:「弟子某某,頂禮師父三拜」,對不對?我們一般都講:「頂禮三拜」,但師父說,有的老師父說:「一拜一拜...」有沒有?一拜一拜,你就真的一拜,你不要自己又三拜,不聽話,對不對? 還自以為很恭敬,他就說一拜你就一拜。他是說一拜一定有他的道理,第一個他不想受人禮拜,那就意思意思嘛!給你修個福一拜就好了,再來就是說可能有其他的因素,很多人要來拜,每個人三拜,你不是花很多時間,對不對?然後像我們,我們也不想接受人家禮拜,我們說:「禮佛,一問訊!」,或者說「禮佛一拜」。看地方啊!如果在大殿,我坐在那你就禮佛一拜,修個福、結個緣,那平常在外面他就是:「不拜,問訊就好」,那你就要「依教奉行」,這個很重要喔!你們想像一下,一個老師父坐在那裡,他很莊嚴,很威嚴的老師父坐在那裡,然後你當然很恭敬的想要跟他頂禮法師三拜,頂禮和尚三拜,然後他說:「不拜不拜」,那你也在拜。有些老和尚他說:「不拜不拜」,那不拜不拜的時候您怎麼做,問訊就好,一拜都不用。
他叫你不拜你就不要拜,不要想說我要三拜,才表示我的誠意,不是,那是世間人的想法,因為世間人都喜歡講假話、講客套話,他明明說:「要」,他會跟你說:「不要」,然後你就會故意還是給他,對不對?世間人就是這樣子嘛!大家都在猜心意,这樣...哎呀!很麻煩。我們修行人不會,要就是要,不要就是不要,叫你不拜就是不拜,不是跟你客套的,不是說心裡說要拜,然後只是假裝客氣,不會的,所以不用,叫你不拜就是真的,最恰當的就是不要拜,不是跟你客套,所以你不要想說我還是拜了,他才會比較高興,不會,那是你自己的想法。依教奉行是表現恭敬心最重要的一個關鍵、一個原則,這你們知道了嗎?知道怎麼樣來培養自己的恭敬心了嗎?你要對你自己的父母親恭敬,怎麼恭敬?也是要從這裡開始。所謂的孝順要一個順嘛!對不對?中文是很有奧妙的,上下都有關連,它是一個因果關係。你順,有順才有這個孝,這是事實,順是因,孝是果,你嘴巴講我要孝順孝順,但是人不見了,講話都不聽,又不陪父母親,整天忙自己的事情,不見人。父母講的話都沒有放在心上,很叛逆,哪有孝順?沒有啊!沒有順嘛!沒有順就沒有孝,所以聽話是非常重要的,當然如果他講...叫你去殺人,你當然不可以聽,可是這種情況是很特殊,不太會有這種情形,這個就另外一個課題。
弟子沛兒恭敬節錄
(九) 應當如何正確的稱呼法師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還有稱呼師父很重要,你不可以直接稱某某師,比如我叫仁敬,你不可以說: 「仁敬師」,不可以這樣子,有些人或說: 「敬師...敬師...」,他好像要表現跟你很熟,有些護法,大護法,愈大的護法,然後認識愈久,他就是...而且沒有人去約束這一方面,沒有人要求的時候,他就是:「誒!敬師...敬師」。我是很少碰到,因為我是受不了人家沒規矩的,我一定會跟大家切磋,我不會看到,因為我個性是...我是處女座又是B型的這種完美主義者,還有我是要求自己多啦!然後別人跟他分享,他不喜歡,我也不會勉強啦!但是這個很多地方,因為大家沒有去研究這些小規矩,就變成是很奇怪。
某某師...,這樣子是... 某某師...是師父在叫徒弟才叫某某師,你是師父嗎?在家人、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優婆塞是男居士,優婆夷是女居士,那這個是輩份分明的。長輩才可以叫弟子,叫某某師;平輩之間有時候是可以,但是如果要客氣一點,好像我們在佛學院,在哪裡,平輩啊!我們還是喚某某師父,仁敬師父、某某師父,照續師父。
你看我一來,我跟我們住持和尚是同學,當然他比丘的身份也是比我們...就是我們其實在同學的這個學習的這個身份上我們是平輩,我們同樣是第五屆,可是我還是稱他某某師父,稱他照續師父,因為他是比丘,我們要尊重比丘。這個都是個人的修養,雖然他沒有這樣要求。他也很客氣呀,我們在臉書上,他還說:「哎!你比較大」。我說: 「沒有,我哪裡大」,他也很客氣,開玩笑這樣子。
其實我們就算是平輩,如果以學習來講的話,甚至有的比丘是我們第六屆還有學弟,那也是比丘啊!那如果以學法上來講他是我們的晚輩,我們的後輩嘛!所以我們還可以…我們變成我們是助教,我們又是長輩了,可能我們的學弟可能也是比丘。如果從出家身份來講他身份比我們高,從同學或者是我們是助教的話,那我們就是變成是一個長輩的身份了。但是我們不管怎麼樣,我們自己要拿捏我們最謙虛的一個方式,不管是長輩、學弟、晚輩也好,我們都稱他最尊重的一個稱呼。
那我就選擇,因為比丘嘛!我們就尊重他,叫他某某師父,甚至於同輩之間也是一樣。那你們這個原則你就去掌握嘛!你平常對身邊的人那個稱呼,這個都很重要的,要相敬如賓,這關係才會久遠,才不會產生摩擦。而且這個恭敬、這個稱呼往往可以顯露出我們是不是有謙卑,是不是有我慢,我覺得我高高在上,我高你低嘛!好像我當老大比較有面子這樣,或者是我故意要稱呼,哎呀!這樣子好像我跟他很熟,我就很有面子,我跟師父很熟,所以我直接稱某某師,然後別人看起來我就很有面子這樣,這些心念都是不對的。
弟子沛兒恭敬節錄
(十) 佛法問答之一 大殿裡應當具備的規矩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現在講到這裡的話,我先暫停一下,我們有提問的時間,有沒有人要提問?如果要提問可以現場提問,或者是寫這個紙條都可以。有問題就要問,不用怕問得不恰當,或者是說不恰當大不了給我罵一下,或者是我會跟你指出哪裡不對,你下次就改。
仁敬法師:請說!
大眾:我問一下,就是你說是不是不拜只是問訊,問訊怎麼問呢?這些規矩我們
不懂。
仁敬法師:哦,問訊,隨便派一個等一下教你就可以,這個殺雞不用牛刀,大家可以分工合作就不會那麼累,那個誰,那個慈穗啊!或者是我們戴安娜…他們,這些有共修的同修他們都懂,叫他們教你。問難一點的問題啊!問問題我給你們一點提示,盡量不要問佛學名詞,為什麼?你們都查得到。真正你要難得問到一個前輩,我們起碼是過來人,不管修得好不好起碼是過來人,也早你們見了十多年,而且是全心修行,所以有一些經驗可以跟你們分享,在修學上的經驗,當然如果你都沒有修學你問不出問題,所以要會善問啊!問問題也是很大的學問,你要問到那種你平常你自己找不到答案的,你書上找不到答案的,找得到的盡量自己找,佛學名詞。
當然也沒關係這只是一個原則,你真的有提問…有疑問的話也是可以提出來。
仁敬法師:好,你說。
大眾:我想問,因為就是擺供品是不是要擺很多?
仁敬法師:對。
大眾:數量是有限制還是過午就拆下來?
仁敬法師:一般都是過午拆下來。
大眾:就是數量不要太多,一點點表法就行了,是不是?
仁敬法師:對,但是主要是看那個大殿的那個大小,整體的一個莊嚴感來掌握,像…好,請坐,你不要再長高了。像我們那個大殿有的可以容納二三百人的,嘩!那個供果,我們的水果,蘋果一層一層,有疊到差不多七八層的,那個香燈師很厲害耶!那是專門的技術,外面你也學不到的,然後就很多很多種,這個是要看情況,沒有一定的,沒有一定的,好,還有沒有什麼問題?
大眾:師父,就是剛才你說到,進大殿以後,不可以拜中間那個…
仁敬法師:拜墊,對。
大眾:是一個單獨的拜墊,對嗎?
仁敬法師:對。
大眾:後面那三個的…不是…
仁敬法師:都不可以拜,大雄寶殿通常是有三個,通常…。
大眾:這一排這一、二、三個拜墊,都不可以?
仁敬法師:都不可以。
大眾:就往後面去。
仁敬法師:對,最前面這個最嚴重,這個是住持,後面的是當家師父,當家師父,再後面一個,有的是兩個、有的是三個,比較大規模的,那三個的話,它最後一個是就是施食的人,香燈師他會用到。
大眾: 那現在通常比方說到大陸去道場,我們進去以後,好像最前面有三個拜墊。
仁敬法師:對…哦!對!對!那個香…很多香火道場,它就是外面就是給香客來禮拜進香的,那個規格格局又不太一樣。那個的話,誒,我很少到香火道場,我看過了,那個我看過了。它是…你是…你現在是要問什麼,是可以拜嗎?
大眾:啊,對!
仁敬法師:可以呀,它就是擺給你們拜的啊!
大眾:這個就可以。
仁敬法師:對!對!對!但是它不…通常我印象中它是在門口,它不是進去。
大眾: 在那個大殿裡面。
仁敬法師: 對…最前頭那裡,對…就是準備給你們拜的,擺三個,然後通常還要擺個功德箱在那,拜完了順便投下去。所以有時候我們不懂,我們就去了一個地方,我們就先觀察一下,不懂也可以先問一下,誒!這個可以拜嗎?怎麼樣,這個不懂就要問嘛!
你看孔子那麼有學問,他也是每到一個地方他就會請教人家,對不對?這都沒關係。最怕你不問不學,幾十年了還什麼都不懂,還說是老修,那真的是我們看了都很難過,因為我們四眾是一體的,我們是一家人嘛!那你給人家笑,我們看了也覺得很丟臉呀!因為都是佛弟子,對不對?那自己也是不知道,人家在笑你也是不知道。我們是很緊張,因為我們懂嘛!我們知道別人會覺得你好像沒規矩,人家不好意思講,可是看人家的表情我們知道。這樣是很不好,對不對?那這樣子也丟了我們佛弟子的臉嘛!不要說為自己,為整體我們也要學習,其實這不難,你學一條你就做一條。還有沒有問題?等一下到最後問題會愈來愈多了,通常是這樣。
大眾:師父我想問一下,我們在家念經,比如說《阿彌陀佛經》,念完回向要怎麼回向?
仁敬法師:哦…這樣,請坐!一般的話,不管你誦什麼經,念什麼菩薩名號都要回向。回向有兩種,一種是『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這是比較普遍的,還一種是念佛人『願生西方淨土中…』這個也可以,但是我現在特別跟你講,如果你是念「南無阿彌陀佛」就可以不用回向,但是你願意回向也無所謂。只是說其他的通通的都要回向,只有「南無阿彌陀佛」不用回向,為什麼?因為「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或者是阿彌陀佛也可以,那六個字更完整,因為“南無” 是皈依嘛!所以這六個字本身就是代表信願行,也就是說願生西方淨土中,是不是?那個意思已經在裡面了,所以只要念「南無阿彌陀佛」可以不用回向,每一句都在回向,我們會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因為我們要去極樂世界,對不對?而且它本義就是這樣子,它的本義本身就是有信願行的涵義在裡面,所以念「阿彌陀佛」不用刻意回向。但是我們通常在,這個道理我們法師都懂,但是為什麼帶大家共修的時候要回向呢? 因為隨順,隨順大家的習慣,好象要回向一下比較有功德,對不對?心裡比較踏實。
有一個老菩薩說,這個月我念了六萬句,她本來是定一個月念三萬句,一天不是一個月,她說我現在多念了三萬耶!她問我說可不可以先存起來初一、十五再回向? 我說可以可以高興就好,她心裡面覺得這樣好像比較不會浪費,因為念佛就是功德法財嘛!你念一句一塊錢,她覺得我存了好多,好像沒有好好地善用它會浪費掉,沒有關係這個都是小事情,只要你開心就好、安穩就好,因為老菩薩有時候你給她講道理,她也不是很明白,那隨順她就可以了,她覺得有得到這個功德這樣也可以,這不用去執著這些,這些儀式因為是隨順大家,目的還是讓大家感覺到有功德,有得到了。我們這麼用心來共修,然後就覺得希望共修的時間沒有空過,用心都沒有白費,所以我存了一筆功德,然後我要回向到哪裡去,這樣也可以,這是隨順我們世間人的習氣,因為我們都有執著嘛!這些都沒關係,所以一般共修的話都會,就算你是念佛共修都會有一個回向,回向文念一下這樣子,那這裡共修可以不用。
弟子沛兒恭敬節錄
(十一) 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仁敬法師:剛剛還有誰舉手?好,你說。
大眾: 師父,我想問一下關於五戒的問題。
仁敬法師:希望問有水準一點的,沒有啦!我們要平等心,不要有分別。
大眾 :因為五戒,我本人是受過五戒了,但是因為這次聞果清律師來了,就是因為我聽老法師多次講經,高度讚嘆果清法師,他律師戒德清淨,是當代不可少有的一位非常好的律師,那麼在這個情況下,就是有同修建議我再受增益戒,我原來不知道什麼是增益戒,在網上Search過什麼是增益戒,那麼這個增益戒,說實在的我還是不很明白?
另外一個問題,如果受戒的人,能搭這個縵衣,這個叫什麼,叫縵衣是吧?但是修學淨宗,我們修學淨宗的老法師是不提倡搭縵衣,包括定弘法師也不搭縵衣。
仁敬法師:定弘法師,他說不用搭,曾經說過是吧?
大眾:對,他共修的時候說過,但是有的道場為了莊嚴…可能是…。
仁敬法師:我跟你講,可能你的消息還不是很靈通,他最近喔!因為他前一陣子,然後他錄的光碟裡面,他有講其中有一段話他也跟大眾懺悔,他說以前如果你們有聽過,他說曾經在戒律方面不是很重視的言語,包括這個搭慢衣的意思也是這樣的,他不重視嘛!覺得這個可以開緣呀!沒關係的,因為我們淨宗道場確實很多是開緣,不要說淨宗道場,甚至於禪宗有的也不是很在乎這些的,這個是後話還有它的背景,他不是不持戒,他有他中國叢林的特有的清規,因為根性不同眾生,這種聲聞戒是很瑣碎的,那禪宗的是非常的大而化之,它就有它們另外一種持戒的方法。他也是懺悔,他說以前你們以前要是有聽過我說戒律,不是很重視,可以開的那些喔!那我現在把這些話收回來。那因為那個時候他也不是講錯,而是當時有當時的因緣,他現在也發心去持戒。
然後那個增益戒的部分,增就是增加,益就是利益,增加,我們在每受一次戒就可以再增加一些利益,如果是以簡單的來解釋的話。那我也常常勸人家受增益戒,因為果清律師的戒德非常清淨的。是,其實事實上,看你從哪個角度,如果是從唯心的角度你自己真的有恭敬心,什麼人都可以是親近的對象,但是這個境界一般人很難做到,所以當然我們要希望福報更大,真正可以遇到一個戒律清淨的大德,然後去受增益戒,求受增益戒。
這個五戒就可以搭衣,五戒就可以搭衣,因為這個衣是禮懺衣,縵衣是禮懺衣,五戒的難道不要懺悔嗎?要啊!不是菩薩戒才要懺悔,我是順便講一下。
大眾:如果以後平時到道場共修的話,那麼一定要…。
仁敬法師:沒有一定,好,我給你講,受戒,我們先求受戒第一個步驟,接下來是要發心持戒,當然你怎麼持就要學戒,因為裡面有開遮持犯,還有小乘戒跟大乘戒的精神,開遮持犯又不一樣。大乘戒以不讓眾生生煩惱為前提,小乘戒是事情犯了就是犯了,所以不可以的就是不可以,當然它有它開緣的一個情況。所以如果我們到淨宗道場共修,我們就隨順那裡的規矩,我不要跟人家說,我現在學了戒我知道什麼才是對的,然後就跟他起對立,或者是你很勉強忍耐,然後自己覺得心裡不舒服,也不需要,這個都是可以開緣,你恆順眾生,隨順因緣。
如果你可以作主的時候,你是負責執事的人,那你就可以照你的標準去做,我們盡量的理事圓滿是最好。所以大家一定要,我這一次也是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希望大家都發心求受菩薩戒,菩薩戒就有包含五戒,你也可以發心求受菩薩戒。那我們禮拜三會講到《梵網經》這部分,就會常常跟大家提到一些觀念,菩薩戒不是比較難,我們今天才講到五戒才是最重的戒。菩薩戒就是我們要多學了很多的戒法,幫助我們生活當中怎麼去修善法,菩薩就要利益眾生,對不對?五戒只是斷惡嘛!斷惡,五戒進一步要修善,我們不知道怎麼修善呀!那就是菩薩戒,它是教你怎麼樣來累積我們的福德,做一個菩薩,你不學你就不會,為什麼不去求受呢?它並不是比較難,然後怎麼樣去受持、怎麼樣開緣,就是你先求受戒,然後再去學,這個學不是一二天就圓滿的,就是一邊學,學多少算多少,這叫「別別解脫」法的意思的,就是你學一條你就解脫一條。
大眾:「就是說沒有那種圓滿」。
仁敬法師:沒有那種圓滿,你到成佛你才能圓滿五戒,對不對?所以很多人觀念都不對。
弟子沛兒恭敬節錄
(十二) 發菩提心求受戒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我今天早上才跟我們裡面的護法講,我說有人問說:「哎呀!一定要受五戒幾年,然後才受菩薩戒」不是這樣子。《梵網經》裡面也有講到,我們這禮拜三課程就會講到,裡面經文有講,什麼人可以受戒?什麼樣的人都可以受,哪怕你是一些不是很好的人,你是那種不正常場所的人,上班的人,特種營業呀!或者是一些流氓…通通可以,只要你願意發心。
唉!你要當菩薩,人家怎麼不歡迎?你有佛性啊!我們都有本性善良的一面,你今天要發菩提心當菩薩,你要學戒,你要學一條做一條,學二條做二條,不是馬上做圓滿,你能多做一條是一條,每個人都讚嘆,龍天歡喜啊!所以菩薩戒是人人都可以受的,只要你聽得懂法師的話,這經上裡面有講,因為他教你怎樣受持你要聽得懂。你如果花草樹木你叫這個桌子去受菩薩戒沒什麼道理嘛!這張桌子它聽不懂你在講什麼,它有一個標準只是這樣子而已 。那有些眾生他懂得法師的語言,好像鬼神,鬼他也可以,它有通,鬼神都有通嘛!他如果發心當菩薩也可以。這個菩薩戒其實是受了三皈依之後,你真的入佛門想要修行,你就應該要發心受的。
因為我們的順序就是這樣,先求受戒,不是說,哎呀!等我先看戒本,我先學一學準備好了,我再來求受戒,不是這樣子,順序不對。我們出家戒也是一樣,都是先受完了然後才學戒,為什麼? 因為先受戒可以先感得戒體,所謂的戒體就是戒和尚他傳給我們的加持力,包括我們要學一些規矩。然後這個戒體,就是它進入到我們的內心,戒體是無形的東西,但是簡單講就是一種清淨的加持力進到我們的內心,讓我們很感動,我們發起那種願意精進持戒的那樣的一個心念,那樣的一個菩提心,願意發這個度眾生,我們菩薩戒是要度眾生嘛!打心裡面很感動,我真的開始要發心學做一個菩薩,然後要開始自利利他行菩薩道。
這樣的心念透過戒和尚的這個加持,他本身已經有這個戒德了嘛!也有戒體了,那他在幫你傳受儀式的過程當中把這個戒體傳給你,傳達給你,有一個儀式他可以傳達給你。這樣的話你受完戒以後,你感覺因為一般人如果沒有體會,像我們這樣緣份很好,我們有先講一些戒讓你更懂得用什麼樣的心態去求受戒。
還有,有的人傻傻的,就我之前也有講,我受完戒我還不知道我要幹嘛!沒有感覺,我就連三皈依也是糊里糊塗的被皈依,我也是不知道什麼叫皈依。所以當然這個順序是說我們要先求受戒,可是如果你求受戒之前你先有一個概念,不是說你要學到持到很好才去求受戒,不是,但是可以先有概念,先有概念的話,那你正確的心態那你去求受戒,你當下就可以感得那個戒體,感得加持力,所以一定要先有這個戒體的加持,你才能夠…你就會覺得突然間你不一樣了,你是菩薩喔!
就簡單講就像一個靈魂,菩薩的靈魂就進到我們的內心了,抽象的東西那就是一個感覺,很清淨的東西進來了,這個東西沒辦法言喻但是你可以感覺到。再來就是說會有護戒神,你今天受五戒會有25尊護戒神,你今天有受什麼戒,尤其是菩薩戒護法龍天通通都來護持,無形當中就幫助你避免造業,讓你好事能夠成就壞事都做不成,你想破戒都很難,就是加持你,那你當然要先受戒,有受戒跟沒受戒再去持戒是不一樣的。
弟子沛兒恭敬節錄
(十三) 學戒持戒的正確心態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仁敬法師:好,就知道問題會愈來愈多,沒關係。
大眾:這個戒,是我曾經周圍身邊有受五戒的,他們有的說五戒你沒辦法做到,你受戒了當你破戒的時候罪會更重,都會退戒這個是我所知道的。
仁敬法師:對…
大眾:所以這也影響了我當時第一次受五戒的時候間隔了,皈依到受五戒間隔了二年半多了,一直有障礙著我。
仁敬法師:這個問題哦…
大眾:一直到了後來我下定決心受五戒的時候,但是五戒雖然都沒有一條不犯了,當然不可能是做得完美,但是時時當你做的時候會提醒自己你是受戒了。
仁敬法師:對…對對一定有加持力。
大眾:剛好遇到另外一個善知識,他是跟我說增益戒,我是不知道這個什麼增益戒,所以!因為慕名果清法師,所以說我就希望在他的戒體下加持我,所以我請假了二天參加這四天的,我不是說我是想學從果清法師一舉一動,也學他的這個戒,而不是說聽這個經,就是說我曾經…。
仁敬法師:我跟你講這個都很重要,你先請坐,你再講下去就換你上來講了,因為你問這個問題很重要喔!你說加持很重要,但是聽經也是平等的重要,如果你上一堂課有來聽就知道,我也有提到這個問題。很多人對受戒都有錯誤的概念,哎呀!你程度這麼差,或者說我們業障那麼重,這個還是不要去受戒,等好一點的時候再去受,不然會破戒怎樣,或者是有的人已經受完戒,結果心裡很不安,好象怕犯戒怕怎麼樣的心理壓抑,這個都是不對的觀念。
這個問題很多人問題,我上一堂課就有講。所以我們如果有因緣具足先聽戒,聽完了以後再受戒是更好,而且這種聽戒要聽到什麼時候,一輩子都不能停,所以我們受完戒以後半月半月誦戒呀!它的意思就是說讓你學戒不能斷。因為這個我現在跟你講是比較淺白,讓你們聽得懂,然後能夠知道怎麼做,實際上這個境界還可以再不斷的提昇,可是如果我講太深你聽不懂,不知道怎麼做。這個戒的層次理是可以講到很深的,所謂持到三輪體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對不對?《金剛經》上的這個四相全破了,噢!你們聽不懂了吧?,最高的層次是三輪體空啊!沒有「我」在持戒的人,也沒有「我」持戒這個戒體戒相,都沒有,沒有「我」持得好不好,也沒有「我」是菩薩的感覺,什麼都沒有了。但是這個沒有,不是真正我們概念的那種「空」,它也是實際有功德存在,這個功夫是另外更高層次的修法,持戒的方法更高層次的,所以一定要慢慢來。
你要先學會我們要用正確觀念,然後我們要持哪些戒、怎麼持,這個都要先學,完了以後再不地斷聽,不斷地聽,這個是學一輩子的一直到你開悟。
大眾:不懂得就進去受也是可以的?
仁敬法師:可以呀!你總比沒有結過緣來得好嘛!對不對?你總比世間人來講說沒有進過佛門種過金剛種子來得好。
大眾:因為我現在聽完心動得想受菩薩戒了。
仁敬法師:一定發心呀!我的目標是讓每一個人都發心,每一個人都發心,因為這個因緣太難得了,我們果清和尚戒德清淨,他三十多年沒有碰錢吔!而且他修那個般若三昧是九十天不睡覺,沒有坐下來睡覺,沒有躺著,只能走路、經行、念佛,這個叫般若三昧,他閉過三次關修三次也是九十天,我們一天就掛在那裡了。九十天吔!他這種超人的毅力,我今年才依止他,我是正式依止他學習,我也是他的弟子。那我持戒也是持得不好,因為常在外面要開緣呀!很多都是沒辦法,也是很慚愧因緣不具足。可是現在遇到這個因緣,他也是盯我盯得很緊的,沒辦法,他要求我要背戒經,《菩薩經》、《梵網經》比丘尼戒經都要背,嘩!真的是很頭痛,我跟他求了半天也不行,那所以我也要求你們盡量背。不難,有心就可以做到,一天背一句二句也可以嘛!或者是你讀熟了以後,你自然而然你就會熟悉,因為我們本來受完戒,半月半月至少半個月要誦一次戒,戒本也要看一遍嘛!溫習一下,不然你受完戒就忘記了。
我們十重四十八輕總共有五十八條,你不知道,你要受持什麼?不記得你怎麼去受持?所以背其實是最基本,包括我們要學戒、要修行,其實都是要背的,但是我們都很偷懶,我還跟他說,因為我沒有學很多嘛!對不對?而且我主修,我專攻主修淨土十多年,基本的戒我們當然要學,道場整天都是持戒修行的。可是沒有特別在律學這方面,因為名相、專有名詞很多,沒有想要特別要去背,就跟他求半天不要背呀!那當然就不可以,我說可不可以背重點好了?不可以,沒得商量。我們是盡量呀!盡量是做到,因為真的是我們,自己做多少自己要很清楚,然後不足的地方生慚愧心,然後盡量的加強,這樣就好了,也不會怎麼樣。對不對?你做不到的事你也努力在做,那你比世間人好。不要相反給自己壓力,只是看到自己做得不好的這個部分,整天壓力那麼大,這樣就退心了,乾脆就不要持不要學,這樣就錯了。你要給自己鼓勵,所以叫「別別解脫」嘛!
戒法就是這樣,你受一條你就解脫一條,做多少算多少。戒律是幫助我們能夠更解脫,能夠調成好的生活習慣,我們平常作息習慣很差,沒有學,沒規矩嘛!對不對?學戒學了以後你懂了,把它養成一個好的習慣,不會困難,它不過是一樣教你在生活當中的行住坐臥,還有起心動念嘛!你學了一套正確的方法你把它用出來而已,不是叫你去修苦行,對不對?那個苦行又是另外一個修法了,磨鍊的一種修法。戒律只不過是基本的生活的規範,進一步利益在他心,利益眾生行善嘛!你要能做多少算多少,也沒有人逼你一定要做到什麼程度,順其自然就好了。所以戒律它完全是幫助我們解脫快樂的,不是給我們束縛感,那種束縛你自己想的,你自己束縛自己。哎喲!我這裡好像做得不夠好,我怎樣怎樣,然後乾脆不要做好了,更輕鬆,其實都是給自己找藉口。你把自己逼得很緊,然後一下就整個放掉了,對不對?是你自己找,戒律本身沒有給人家任何壓力的。它只是給你指引一條正確的道路,正確的生活方法、規範,就是這樣子而已。
弟子沛兒恭敬節錄
(十四) 先求受戒得戒體才開始學戒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大眾:師父如果說我是對菩薩戒一點都不懂,也沒有學《法華經》,因為時間比較短暫,沒有時間去研究這個,如果就像你剛才說的,因為我是老法師高度讚賞果清法師的他的德行很高,那麼我想借這次非常難得的,也許是終身一次的機緣,如果我先受菩薩戒,也許我是什麼都不懂,先借這個戒體,那麼我再慢慢去補課…。
仁敬法師:本來就是這樣子啊!
大眾:我不知道有沒有罪過。
仁敬法師:不是罪過,不是,我說你上一堂課沒有來聽呀,你如果上一堂課有來聽就不會有這個問題了,我們本來順序就是要這樣,每一個人都是這樣,也應該是這樣。先受戒、發心,我現在開始要來學做菩薩,然後因為這個心發起來,就去求受戒,然後有一個儀式,然後戒和尚給你一個戒體,接下來就要半月半月誦戒,誦戒意思它的精神就是叫你開始要學戒,明白嗎?所以本來就是先求受戒體,然後你才開始學戒,學多少做多少。
大眾:不犯戒。
仁敬法師:不犯戒,因為只有佛一個人圓滿嘛!我們出家也是一樣,三百四十八條戒,難道頭一剃,哎!就圓滿了,有這種事情嗎?不可能的嘛!所以我們戒裡面有很多慚愧的方式,哪裡做錯了趕快慚愧,有很多不同的慚愧方法,看你犯得比較重還是比較輕,一定要學戒的,一定要長時間學戒,聽法師講解,然後固定每半月半月誦戒。
還有就是我們修行的人,你不要常找藉口,這個忙這個忙,還沒有修行之前你可以去忙,因為你本來就沒事做,只能忙世間的事情。當你發心要修行的時侯,你就要盡可能的,你要表現出誠意嘛!你嘴巴說你要修行,但是你沒有行動,所以你要開始調整你的作息,這樣就不要出去玩了,然後就開始學持戒,像我現在剛來跟你們不熟,等熟一點就勸你們過午不食,等一下都嚇跑了,但是不勉強,我是跟你分享,我有很多學生他們都過午不食的,在家人喔!而且都很容易成功了,然後每個都法喜充滿,這個都有證據,你們可以直接上臉書去跟他們交談,留言,他們整個過程,他都可以跟大家分享。怎麼樣去過午不食,然後得到怎麼樣身心的反應,很簡單也是很容易成功的。
我也是被果清律師逼的,以前我都有開緣,因為我有胃潰瘍嘛!後來就好了沒事了,這個我的光碟裡面都有講到。所以這次我們時間上,說多不多說少不少,我們有兩個月的時間,但是我們要講的東西太多了,我們講《梵網經》、講這個佛門禮儀,還講淨土主修,我們要講的範圍很廣,所以我有帶一些光碟來跟大家結緣,我錄製了幾十個小時的光碟,這次有帶來,現在在拷貝。這些東西,我每一次講課的內容都不一樣,我從來沒有說所謂的重覆,舊稿拿起來講,沒有,但整個核心不會變的、思想是穩定的,但是講法、善巧、舉例都會不一樣,所以都可以看。
之前我流通光碟是很整體,比如四十八願我有講過,整個完整的,還有《阿彌陀經》淨土三經我都講過,還有印光大師的文鈔這些重點都講過,你們都可以看,包括戒學,戒學我也講一些,那這次更完整,我們講《梵網經》,盡量把它講圓滿。
這個東西就是你們一定要多聽呀!因為每一次聽都會有不同的體會,然後學的東西也是愈來愈細,而且層次愈來愈高,所以不是三兩天,所以也當然不可能一下子就持圓滿,那是絕對不可能的,這是錯誤的觀念。所以我們戒裡面有懺悔法,你什麼時候你犯到什麼程度,然後要怎樣懺悔,所以不用擔心,學戒是很快樂的事情,持戒剛開始的時候會覺得辛苦,哎喲!我不能吃飯,或者怎麼樣, 那是我們自己想像的,原則上就是我們能做多少算多少,這樣就沒有壓力了,對不對?歡歡喜喜的做能做多少做多少,然後你會發現,當你這個壓力丟掉以後,當你這個心一發,你真的想學戒,好好的修行想要解脫,這個心念一發,三寶會加持你,然後你那個過程會很順利,哎,會很順利,你會想像不到的順利,為什麼?
因為我們本來都有佛性呀!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沒有說誰比較聰明誰比較笨,只不過你沒有去開發你的潛力,你的佛性沒有被開發出來,所以當我們願心一發,我們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衪就在加持你。你會發現這個戒你持得很容易、很順利、很歡喜,所以你首先要把業障先排除,把自己那些憂慮先丟掉,信任三寶,三寶會給你一些方法循序漸進的,種種的方法,他就是誘導你、指導你,進入到一個層次,你可以慢慢提升,也不是叫你一下子提升,有的人一下子提升了,那是人家的因緣,你也不用去羨慕,也不要有壓力,對不對?你持得再不好,總比那些都不持的好吧!你還不是最後一名,不用擔心,這樣明白嗎?你一定要發心啊!這個因緣太難得了,你們不發心,真的替你們可惜。
弟子沛兒恭敬節錄
(十五) 對出家眾的正確稱謂 (此聽打稿法師尚未定校,若有錯字,敬請報錯,功德無量!)
仁敬法師:還有沒有什麼問題?
大眾:阿彌陀佛!
仁敬法師:這句話最圓滿!
大眾:阿彌陀佛!我是這裡的義工,剛聽您講梵網經,聽到您講到,就是問訊,因為我們這裡現在會有很多法師來這裡講課,做為我們義工來講,首先要做到禮儀規矩如法這樣子。
仁敬法師:接駕、送駕。
大眾:所以我就聽到您講,您不可以讓我們在家人直接稱呼「仁敬師」這樣子,不是,那應該怎樣稱呼呢?
仁敬法師:「某某師父」,因為「師父」是通稱,「師父」有二個意思,一個就是說,只要是認識的,只要是出家眾不管認識不認識,不管是老師父小師父,反正就通稱師父,這是一種;另外一種就是你跟他學法的師父,比方說你的「剃度師父」、或者是說「依止師父」你跟他學法的,這個是很親的也叫「師父」,這有二種含義。
另外一種「法師」,那「法師」嚴格來講,講經的人才可以稱「法師」,現在幾乎出家人都叫「法師」的也有,也沒關係了。就是稱「法師」就是說很恭敬、很客氣,很禮貌,所以其實嚴格來講只有是講法的法師,但是你如果看到出家眾稱「某某法師」也可以,也不失禮,因為大家都這麼講的。等於是說把他抬高他沒有在講法,你也稱他「法師」也沒關係,禮多人不怪啦!但是如果是標準來講,你任何師父,你稱「師父」絕對沒有錯「某某師父」。如果是自己學法的師父更親,連名字都省下,直接就「師父」嘛!像他們叫我們住持和尚就叫師父,師父啊!你一開口叫師父我就知道叫誰了,他不是在叫我,叫我們照續法師,對不對?其實自己的師父嘛!自己依止學習親近的師父,是這樣子。
平常回去趕快收集一些問題,然後有機會就問,像我這方面我是一流的,我最會親近善知識,別人親近不到,上聖下一老法師是大叢林的和尚,然後戒律都很嚴格,女眾要親近是很困難。我竟然可以在結夏期間九十天,每天下午都親近他最少兩個小時,幾乎他弟子一輩子也沒辦法親近那麼多時間吔!我就是很會找機會,這個是發心吧!我們的那個心念就想說我想要親近善知識,我可以什麼都不要,我就要親近善知識,自然就會感到這個因緣,「萬法由心造」,也由心所感,一切從心開始,我們真的有那個心,緣分就會具足,真的不可思議,所以我的因緣是親近淨空老和尚學法、學講經,淨空老和尚是近代來講淨宗的一位大德,對不對?然後上聖下一老法師他是禪宗的大德,也是得戒和尚,傳戒三十幾年了,也是修苦行持戒清淨的大德,虛雲老和尚的法子,溈仰宗第九代的祖師吔!
像這些大德,一輩子想要遇到一個都很很困難,我遇到三位,現在第三位是上果下清律師,而且我都可以跟他談話很久,是他自己願意加持我們,也因緣非常具足,這個是最大最大的福報,你有機會親近善知識,然後平常我們碰到問題,不知道,找不到答案就可以在親近的過程當中,看是用提問的還是自己用觀察的,自然就可以得到提升,很大的提升,我們有悟處,會很容易開悟,這個開悟不是一下子就大徹大悟,大大小小的悟處,因為大修他有他的加持力。他不講話也是在說法,所以親近善知識非常的重要,不是一定有名的長老,只要我們有這份心,其實每一個人都可以是善知識,特別是出家師父,他畢竟是依照佛陀戒法、教法修行,所以他走過的路都值得我們學習。
看你有沒有恭敬心,有恭敬心你就能夠有感應,你就看得懂,你就可以從他身上的一個身口意,你會有悟處。或者是甚至直接問,都可以,對不對?你有恭敬心呀!你能夠有感覺,你沒有恭敬心他再講半天,也是這邊講那邊出去嘛!對不對?所以恭敬心是不是很重要?太重要,那個態度太重要了。以前人斷臂求法吔!現在拜託你們來聽也不一定來,來了很給我面子了,對不對?真的差太多了,所以現在能開悟的人很少,真正得到解脫的很少。修行修得苦哈哈的,二三十年還是苦哈哈的,命運都沒轉,其實修行當下就可以轉的,當下就開始逆轉過來,朝向陽光,是不是?一步一步就提升了,一定是一天比一天好啊! 哪有可能修個三四十年沒感覺沒反應,還有煩惱愈來愈重。
仁敬法師:快三點半了,要不要下課了,還有問題嗎?再最後一個。
大眾:你剛才說在大殿裡面,經過菩薩要問訊,那如果是在家或者說在這裡…?
仁敬法師:一樣呀,一樣呀,有沒有人看到或者是公共場合都要,因為我們已經知道為什麼我們要這麼做,就是要恭敬嘛!對不對?那當然什麼時候都要表示恭敬,除非你忘記了沒辦法,但是養成習慣你就不會忘記了,就很自然了,它就會成為你很好的習氣,這是你的修養,你看到你的長輩、你看到佛像就會自然有那種恭敬的反應,這不是很好嗎?所以要多學,學得愈多愈精細,對你是只有提升,只有法喜,只有解脫,不會有壓力。
(第一場完)
弟子沛兒恭敬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