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場
(一) 學習在生活當中落實念佛人的行儀
尊敬的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
今天晚上我們要和同修共同學習的是【念佛人生活戒學】,我們念佛人,應當在生活當中如何持戒修行,這個主題對我們來講,非常的重要,也非常的實用,透過我們之前幾次的學習,也從我們同修今天出席的踴躍狀況看來,確實很多同修對於我們念佛求生淨土,都能夠生起很大的信心。所以有些同修也就發心攜家帶眷,老人、小孩通通帶來了,就算結個緣,給他種個種子,只要他這一生因緣成熟,他願意發願念佛,同樣可以往生淨土成佛。
那麼接下來,我們這個往生的大事已經確定了,安心了之後,我們就要開始在生活當中,去落實我們念佛人的行儀,要給世間人做一個好榜樣。同時呢,我們說過真正能夠真信切願,對於自己往生淨土,生起真正信心的人,那肯定是能夠感受到阿彌陀佛的願力的加持,既然能夠感受到阿彌陀佛的加持,那麼身心一定能夠轉化,有的人甚至於是一百八十度的整個人完全改變,就看你信入的程度,所以這樣的一個轉變呢,當然他自自然然就會精進念佛,會喜歡念佛,自然喜歡念佛而不再覺得是為了要練功夫,練得苦哈哈的。
那麼既然念佛念的很開心,那天天一定心情很好,好像住在極樂世界,這樣的人有沒有可能再去造惡啊! ?沒有啊!你想想看..我們平常如果心情好的時候,看到冤親債主也特別的容易容忍他的一些過失,心情好什麼都好談,所以我們這樣去想像,如果我們真的感受到修行的利益了,那麼自自然然一定會斷惡修善。所以真正善根福德因緣非常成熟的人,也就是真正百分之百對於往生有信心,得到阿彌陀佛很強大的加持力的人,這種上根人啊,其實也不用一條一條跟他講戒律,他自自然然會做的很好,可是阿彌陀佛很慈悲,祂希望能夠救度十方法界一切眾生,不管上根人也好,中根、下根人乃至於五逆十惡的眾生,祂都要接引。
所以我們從四十八願當中就可以看的出來,往生的方法,我們所學的是最核心,善導大師給我們指出的第十八願,這是最純正的最殊勝的這個修法,也是最簡單,但是它的成就卻是最殊勝最不可思議,可是並不是每一個人都相應這一願,所以同時在四十八願當中,又開啟了很多的願文,是為了要接引其他中下根乃至於惡人,因為有些人善根福德因緣他不夠具足,聽到十八願不相信,那不相信他就不會受持,那不受持難道就不理他嗎? 所以我們接下來要講戒法,也是為了這些不同根性的人,他對於十八願並不是十分的相應,所以他得到的這個加持力比較小,那麼轉變就不是很大,叫他斷惡修善,精進念佛,還要有人拿個鞭子在後面抽一下,像這一類的人,應該不是你們啦!因為我們現在要錄影,才要這麼講。
弟子淑賢恭敬節錄 仁敬師父審定
(二) 真正生起真信真願行自然具足
那麼事實上呢,我們每一個人都要認真學習,即使我們在生活當中,已經落實五戒十善,可以說是做為一個念佛人的好榜樣,但是即使如此我們還是要繼續學習,因為戒法,所有的戒法從最基本的五戒,乃至於我們出家眾的具足戒,只有一個人可以受持圓滿,你們都知道啊,你們都開悟了,只有佛陀可以持的圓滿,那既然我們還沒有成佛,所以還有很大的空間,我們還要再提升。
所以無論是對於我們這個上根人也好,乃至於說對這個法門還沒有完全信受的人,我們都要在事相上,老實念佛,持戒修行,這樣就非常的穩當。甚至於還有一種人,那個特別要學習,我們講這個戒學啊,特別是針對這一類人,就是說..他不但不信受,或者是說他聽了以後,這個感應很小,轉變不大,不但如此,而且甚至於還有一種人,他會誹謗,怎麼樣誹謗呢? 他說:「哦!依十八願,只要相信、只要發願,就可以往生成佛,這麼簡單喔!?」這種語氣就是不相信嘛,然後最後他還會加一句:「那戒就不用持了嘛!」那這個就曲解,嚴格來講就是誹謗、謗法。
事實並不是如此嘛,這個是你講的,戒不用持是你講的,經上沒有講,我也沒有講,所以為了怕誤解,被某些人,他通常應該不是故意的啦,不是故意誤導,可是不是故意的,也是有因果的。所以我們特別憐憫這一類的眾生,預防他誤解、謗法,進一步希望他也能夠回心轉意,真正能夠對於十八願的功德利益能夠信受奉行。所以我們更是要為這一類的人來講解戒法,說明我們依十八願,信願求生極樂世界的人,雖然阿彌陀佛沒有要求我們任何的條件,乃至於破戒真的都可以往生,可是我們反而真正信受的人,反而表現出來的,自自然然的會比一般人做的更好,為什麼? 佛力加持。
弟子淑賢恭敬節錄 仁敬師父審定
(三) 老實學戒不要隨便開緣
所以接下來這兩天,我就特別安排了戒學,甚至於從基本的這個《五戒》、《菩薩戒》,《菩薩戒》因為內容比較多,我講一些重點,跟我們這個平常的修行比較相關的,比較容易犯到的這些戒法,提出來跟大家談一談,甚至於也會講講這個出家戒法。一般居士,要聽到出家戒法是很不容易的,因為以往啊,這個自古以來出家戒法,有這麼樣說法,就是不准居士學習,那麼近代來講,像慧律法師,臺灣的慧律法師,他也有印製出家戒本,大量流通,其實連大藏經大家都可以查得到,所以如果真的要嚴格規定居士不能看,那也禁止不了,因為大藏經每個人都可以翻閱,在律部的部份都有包括比丘,比丘尼戒,所以這樣的禁止,也禁止不了。
那麼過去有這樣子的禁止,當然都有它的用意,是避免居士學習了這個出家眾的戒法之後,懂太多了,我們女眾348條,男眾250條,他們業障比較輕一點,他懂了以後,一條條來指:「仁敬法師哪一條沒有戒持,你看這條戒破了,那條戒破了…」哇!這一句話,不得了, 謗佛謗法謗僧啊!我們男眾250條戒,弘一大師講真正的破戒只有25條,25條,其他都是屬於《威儀戒》,而且有沒有破戒,你看表面是看不出來的,持戒有開、遮、持、犯,開緣,什麽時候可以開緣,開方便,遮是預防,持是持戒,犯是犯戒,開、遮、持、犯有四種狀況。
像世尊在世的時候在他眼前有一隻小白兔,經過..逃跑,那麼後面有一個獵人追過來,想要捕殺這個兔子,他一看到佛就問祂:「你有沒有看到一隻兔子,從那邊經過?」,祂說:「沒有啊!我沒有看到啊!」那祂是不是撒謊? 是撒謊,可是這是屬於開緣,為了要救這個小兔子,這個時候可以,但是我們凡夫最好不要隨便開緣,因為我們凡夫開緣都是為自己方便,不可能一點私心都沒有的,一定有,別騙了,不要自欺欺人。
所以基本上我們不要開緣,真的是為了救人一命那可以,不過這種機會也不多啦,救自己比較要緊,自己已經沉淪在大海裡面了,在那邊求救了,我們還沒有能力去救人。那麼這個預防有些人懂太多,反而容易誹謗,怕他們造業,所以禁止居士學習出家眾的戒法,可是這樣禁止,其實也不一定能夠完全禁止,你會造..你會看人家過失的人,總還是有辦法去挑剔別人家的毛病,人家本來沒有犯,根本可能是開緣,或者是有特殊的原因,也會白的被你講成黑的,白的被你看成黑的,都有可能。
弟子淑賢恭敬節錄 仁敬師父審定
(四) 深入學習戒法能增長對三寶的恭敬心
所以近代,特別在臺灣佛教界,或者是學術界,發展非常的蓬勃興盛,那學術界很多都是大學生以上出家,程度都很好,知識份子也很多,所以慢慢的做法上就會一些不同,在臺灣的女眾僧團,專門在研究戒侓的女眾僧團,她們有位比丘尼就是把她講戒內容也放在網路上,也在流通。那我個人是比較拿捏中道,就是說適當的講一點,而且針對需要的人來講解,如果你光只是流通戒本,你們看不懂,甚至於會錯解也麻煩,那麼如果完全不談,其實也沒有又要禁止到這麼嚴格,為什麼? 講有它的正面作用。
比如在座很多年輕人,或許有一天有可能發心出家,那有的人對於出家的一種生活,完全都是自己的想像。甚至於很多人認為說,哎呀這世間太苦了、很煩,想要逃避家庭責任,逃避種種的一些這個煩惱,然後就想到乾脆出家好了,結果一出家怎麼更忙,事情更多,像我不小心三天就被剃了,莫名其妙,我都沒想到,才三天就決定了我的命運,可是還好有佛菩薩加持,一切順逆境都是幫助我成就道業,但不是每一個人像我這麼幸運啊!你完全都沒有一點武功就把你丟在戰場裡,戰場裡面你被打的半…沒有被打的半死都很阿彌陀佛。
因為出家你看光是戒律就知道居士才五戒,基本的五戒,出家女眾就348條,所以從這裡就可以看得出來,這是更高層次的考驗,都對我們道業上的磨練,那肯定更高難度的,但是相對的也幫助我們提升更高的境界,不管出家在家都是為了修行解脫,不是為了讓你逃避,享福。
甚至於我們小時候,想像當中,出家好像住寺院就是整天拿著木魚這樣叩…這個是電影上演的,實際上不是這樣子,所以如果出家的生活作息,戒律各方面有一點概念,那這樣至少你不會剃後,不會後悔,男眾可以還俗七次,很不公平,女眾只有一次你還俗就沒有機會再出家了,所以不能夠後悔。而且要真正能夠懂得,能夠出家是多麼大的福報,如果你真正瞭解到出家人這種發心,跟他對這個自我的一種提升鍛煉,你不可能不打心底裡面恭敬三寶。
弟子淑賢恭敬節錄 仁敬師父審定
(五) 凡夫容易著相起錯誤知見
現在很多人就是看表面,居士為什麼不尊重出家眾?看表面嘛,沒有真正認識到出家人的身行,沒有真正住過..去大叢林,那個叢林住個幾百人的,這個戒律非常的嚴格,從早到晚,我們三點..三點半就要起床打板,整天都是在辦道用功,那一般都不瞭解,那不瞭解只是看表面,看表面絕對十之八九是看錯的。
因為如果是看表面,連世尊都有毛病了,世尊也生病啊!那你也可以說:「哎唷,怎麼修行,修那麼差,怎麼會生病,那一定沒有功夫」,或者是這個行為當中種種的一些做法,可能你不瞭解它的用意,你都把它看成是後面的來這個曲解,我們的心如果不清淨,外面所看到的都是不清淨的,我們的心如果是清淨的,外面一切境界,哪怕是看起來好像在造惡,可是你不會從惡的角度去解讀,完全是我們心的作用。
可是很多人都不瞭解,而且一般居士能夠遇到的出家眾,通常有兩大類,這是我大分而已,一種是真正發心,而且修學已經有相當的程度,因緣也具足,龍天推出,跟大家這個結法緣,弘法利生。另外一種你們比較容易看得到的,可能是他基礎也不是打的很好,有的人年紀大了才出家,也沒有真正住過僧團,那當然他規矩、戒律,沒有在生活當中養成,總是會讓人家看到很多的缺失,那你就以為出家眾就是這個樣子。換句話說,真正的出家人,你們不容易看得到,真正出家人的生活作息,還有這個就是透過這個多年的鍛煉,去掉俗氣,真正養成僧格的這樣的出家人,你們是不容易看到的。
弟子淑賢恭敬節錄 仁敬師父審定
(六) 發心出家修行真正的目的是為了要弘法利生報佛恩
所以如果當你真正透過這個戒法相關的這些資訊的瞭解,自自然然你會對出家眾,對三寶產生真正的恭敬心,進而你也可能發大心,自己也發心出家,還沒有結婚的都很有機會,這是我要談戒法主要的用意,可能我也會..多少會談到一點出家的戒法。那麼我們這個修學念佛法門的同修,如果已經結婚了,或者是你年紀比較大,其實就不一定要發心出家,因為我們修學淨土法門,主要是念佛求往生,這個我們唯一的目標,那這個機會是人人平等,阿彌陀佛非常的平等心,只要你發願祂就立刻分身來接引,因緣時候到了,就來接引。
但是如果是出家,因為出家必須要學戒法,那麼真正的目的是為了要弘法利生,報佛恩。如果只是要求往生,那不一定要出家,所以如果出了家,你沒有能力學戒,沒有能力被人家修理磨練,你沒有具備這個正確的心態,就是要去接受鍛煉,提升自已,然後進一步具足這些能力,弘法利生報佛恩,如果不是這樣的動機,那其實也不需要,幹嘛自找罪受,在家裡睡到八點鐘多舒服啊,到僧團,三四點就要起床,而且還必須要有一段的適應期,前五年最苦,三、五年,這個都免不了的。
甚至於你真正能夠踏踏實實的學習,經過了最多十年,你就一定可以福報現前,一定可以福報現前,煩惱可以降伏,那降伏多少就看個人了,每個人就有差別,可是你真正能夠熬過最苦前五年,慢慢你就會一天比一天自在,因為前面五年是要調整我們在家時候的一切習氣毛病,去掉世俗的這種俗氣,世俗人,這個俗氣不是貶義詞喔,而是說他的特色就是這樣要紅塵中打滾嘛,就是有紅塵的味道嘛。
那出家修行就是我們概念中想像..一般也是這個遠離都市,就在深山野嶺,或者就是說也不出門,就等於跟與世隔絕,在另外一種生活的層面當中修學,確實就是不同,不同於紅塵中的這個一些作息,習慣等等都不一樣,那你需要一段時間轉化,這不是兩三天,起碼三五年,把你整個生活習慣調整過來,而且是徹徹底底的調整。
如果只是學表面的一些規矩,當然也很快,兩三個月你就可以學的很好,你每天隨眾嘛,從早到晚,你不學會也不行,可的真正要轉化氣質,從俗氣轉成一種脫俗,脫俗的一種氣質,像個出家人,像個出世的修行人,那沒有三五年是不可能的,甚至於還要更久,十年、二十年。但是確實如果同修有機會,可以對這方面有一點概念的話,對你們來講是有很大的幫助,我覺得是利多於弊。而且我們相信我們念佛的同修,一般來講都比較慈悲,善根比較深厚,也不至於說懂一點戒法,就一直去挑人家的毛病,所以主要是增長大家,這個在道業上能夠不斷的提升。
弟子淑賢恭敬節錄 仁敬師父審定
(七) 從淨宗二祖善導大師的戒行中學習
那麼我們這個念佛人啊,我們今天要講戒,這兩天要講的戒法,當然是以佛陀的教戒為主,可是講法會特別針對念佛人,念佛人的受持的一個方法,那所以首先,我要提出我們淨宗二祖善導大師他的身教,他就是個念佛人嘛,那念佛人是怎樣過生活,怎麼樣持戒修行的呢? 我們看一段這個記載:「每入堂則合掌胡跪,一心念佛,非力竭不休。 雖時寒冰,亦須流汗。出則為人演說淨土法門,三十餘年無別寢處,不暫睡臥,除洗浴外,曾不脫衣。般舟行道,方等禮佛,以為已任。獲持戒品,纎毫不犯。未嘗舉目視女人,絕意名利,遠諸戲笑。每自獨行不共眾去,恐途中談論世事 妨修行業。」。好,我們看到這一段,這一段實在是非常能夠代表出家眾的這個行持,而且他的行持在歷代祖師當中,在我們淨宗祖師當中,也是沒有人能夠跟他比得上的。
所以十八願是他特別提倡、倡導的,把這個最核心、最純正的淨土的修法,給捻出,這是他這個弘揚淨土最大的功德之處,超過其他祖師的功德之處,但是有些同修就誤以為那就不用持戒了,反正破戒可以往生嘛,那麼我們看看他的表演,他的身教就知道了,真正是相應十八願,真正切願,真的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內心受到感動,真正感受到了阿彌陀佛祂的大慈悲,祂對我們,我們所做過的一切的努力,對我們付出的一切,他真正感受到了,他會非常感動,這種感動。甚至於可以說我們會想發願生生世世報答佛恩,甚至於粉身碎骨在所不惜,都難以報答萬一,能夠到這種程度,我們看看祖師大德,過去的修行人,他們發願是這樣子發的,那麼為什麼這種願發的起,發起來就是因為他們有受到加持嘛,他才能夠發大願。
那善導大師他只要進到念佛堂,他一定合掌長跪,一心念佛,念到什麼程度?念到幾乎都沒有力氣了,拼了命的念啊,我們一般同修是拼了命的講話,講到沒有聲音..還想講,講的都是是非,他是一進念佛堂就拼命念佛,所以我們要注意啊,我們進到念佛堂就不要講話,只是念佛。不要說像念到了像人家念的這個樣子,我們能不講話就很難得,人家是念到真的是力竭不休,非力竭不休,而且就算寒冰,這裡你們可能感受不到,冬天大陸那冬天很冷,這麼冷的天氣,甚至於到零下很冷,他也念到流汗,滿頭大汗,哇!好厲害,這個為什麼能夠這麼冷的天氣,還能夠念到出汗,就是因為他內心的那種至誠心,熱血奔騰,用這種真心去念佛,所以很容易就流汗,整個氣血..他是用盡了全身的力量在念佛,當然容易流汗。
然後他只要一出門,只做一件事情,就是弘揚淨土法門,跟人家講淨土法門。所以你們一出門,身上要隨時要帶一些光碟,跟大家結緣,最好你也同時每天要看,半個月、一個月、三個月之內把它看的非常熟,看很多遍,那你拿給大家的時候,你如何讓人家歡歡喜喜的接受,而且回去馬上打開電視機趕快看,就靠你的跟他介紹的這個技巧,那你自己要能夠對這個內容很熟悉,你自然就能夠很適當的三言兩語就講到重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說法,要觀察,所以你內容要看的很熟,所以當然就是你就先幫助自己,你越熟你的信心就越來越增強,然後這個時候,你也才有能力幫助別人,自利利他。這個是念佛人應該有的生活,行持,不是一出門就開始去shopping ,這裡買、拼命買,心情不好就買東西,以後心情不好啊,要念佛,一定要用這個方法。
弟子淑賢恭敬節錄 仁敬師父審定
(八) 真正修行人必定精進不懈怠
女眾很喜歡去拼命的購物,平衡自己的那種煩惱,有的更恐佈,這個是化錢消災就算了,還有吃東西,甜的..巧克力拼命吃,這個西方人很多,你看那個婦女胖到門都走不過去了,這個將來你有的罪受了。那一出門也不要去找人家聊天,好像很無聊,一定要有人作伴,像你看善導大師,後面講:「每自獨行 不共眾去,恐途中談論世事,妨修行業。」。
這個我相當能夠體會,因為我們畢業之後呢,我除了在僧團,回去結夏安居,或者是在道場裡面結法緣,通常我大部分份都是自己一個人,我們出家眾有獨行,獨戒,不可以獨行,獨自一個人,也不可以一個人獨宿自己住,這兩條戒,我都犯了,那這個犯呢,是講開緣,而不是故意犯的,為什麼?因為這樣真的很比較好用功,沒有人干擾,你縱然親戚朋友、再好的同參道友在一起,你總是也要問候一下啊!從早到晚打閒岔的時間很多。
像參禪的人,那更是嚴格,住在一個僧團裡面,幾年下來,彼此都不認識,你是誰,即使連看..這個面對面也不打招呼的,為什麼?只有這樣他才能真正用功,他內心,參禪的人有時候,參一個話頭,他參念佛是誰,或者是狗子無佛性,參一句話就像貓捉老鼠一樣,一直要把它這個盯的緊緊的,不能刹那間跑掉,那我們如果身邊常常有人,一下..「唉,你好」、「唉,阿彌陀佛」,「唉…」就斷掉啦,沒有辦法淨念相繼,我們念佛人雖然不用像這樣參到開悟,桶底脫落,不一定要做到這樣,可是儘量不要打閒岔,比較好。
所以我跟善導大師是同道中人,很榮幸,那這兩條戒是開緣就沒有辦法,當然我們沒有辦法每一條都持的很圓滿,這條戒主要,所以戒律本來是活的,它可以因時節因緣不同,可以調整的,所以我們學戒不可以學得死死板板,要知道它制戒的因緣,這個男眾就沒有這條戒,男眾可以獨行,那女眾就不行,為什麼? 因為怕危險,怕你一個人出門危險,再來這個懈怠,如果有同參在旁邊,互相監督提醒,主要是這兩個目的。
弟子淑賢恭敬節錄 仁敬師父審定
(九) 善導大師的身行是念佛人最好的榜樣
那我剛講了,我們如果自己發心要求生淨土,那當然希望捉緊時間,念佛號不斷,不想打閒岔,所以沒有懈怠這個問題。那麼危險呢,真的要講危險的話,男眾一個人出門也不見得安全,對不對? 更何況我有學過合氣道,所以還不一定會..也許比男眾還安全一點也說不定,那當然,這個都是養生啦,我們基本上佛法解決問題都不是..跟世間完全不同,完全是以感化為主,不跟人家吵架,當然不可能打架,所以可能英雄無用武之地。
以前學的這個合氣道,可能用不上,至少真的沒有用過,那也學一點點,很粗淺,只是養生用的。就算我們有能力,我們得理也要饒人,我們有理我們說得過人家,我們也不跟人家辯,有功夫也不用,真正要用的是「感化」,用慈悲心感化,去感動他,這個是佛法度眾生最這個..最上乘的方法,其它都是下下策,這個跟世間人..跟世間法不同的地方。
「三十餘年,無別寢處」,他一出門就講淨土法門,完全不打閒岔,三十年當中,他沒有寮房耶,有沒有人像他這樣子啊!他沒有睡覺耶,三十年沒有睡覺,我們三天沒睡覺就快瘋掉了,脾氣就暴躁了,看誰都不順眼,什麼業障全部都現前了,他三十年,沒有睡覺耶,阿彌陀佛乘願再來的啦。
然後他持戒也非常精嚴,他沒有看女人的,嚴格講是不可以,男女眾不可以直視,人家說眼睛是靈魂之窗,所以男女眾,像那個廣欽老和尚,臺灣一個廣欽老和尚,他講即使你已經活到八十歲了,你碰到異性還要保持一百步的距離,這樣比較安全,八十歲喔,也要小心喔,更何況我們這些年輕人,長得這個..男眾長得很莊嚴,女眾也是還是很有魅力,所以還是要小心一點,所以這個制戒真的是有必要,儘量避免,男女眾在一起除了真的是在法務上必要溝通配合之外,儘量避免。
「絕意名利,遠諸戲笑」,這個名利當然,這個是很粗的煩惱,修行不管出家在家都一定要淡薄名利,「遠諸戲笑」,這個一般人很難不犯到,總是喜歡聊天,聊幾句嘛,真正修行人沒有多講一個字是廢話的,沒有的話,叫戲論,戲論談笑,這個都不可以的,當然不是一定要做到這個標準,這個是跟我們講出,淨土宗念佛人的這個..一個最好的榜樣。
有的人說,念佛人持戒標準這個最鬆,標準最低,不講究持戒,其實錯了,甚至於其他宗祖師也比不上的,所以其實完全是在個人,修學各宗各派,戒律是基本,包括做人,你沒有入佛門,沒有修學佛法,你也要持五戒啊,所以我們同修一定最基本的都要求受五戒,三皈五戒,五戒是做人的基本嘛,你沒有學佛,這個五戒就是儒家的五常囉,仁義禮智信,這個是做人,你不能不仁不義啊,對不對,不能無禮啊,不守信用,這些不行啊,那你..你做人就處處碰壁,常常造業。
弟子淑賢恭敬節錄 仁敬師父審定
(十) 接收到佛力加持身心自然會轉化
那麼透過善導大師他的身教,我們就很清楚,念佛人不但這個持戒的標準,沒有比其他宗派的低,而且甚至於更高,為什麼他能做到這個程度,真的是佛力加持不可思議,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得到,不是三十年不睡覺啦,這個我們跳過去,因為我們的色身比起善導大師,那陋劣太多了我們是吃不消的,這個身體是吃不消的。
就是其他的...比如說一心念佛,比如說出門為人演說淨土法門,這個我們可以學,可以非常發心,可以這種精進的程度,持戒念佛,斷惡修善,弘法利生,可以做的比其他宗派自力修行的人,還要更勇猛,為什麼? 因為我們這個法門有佛力加持,問題是就在於你能不能夠真正感應到阿彌陀佛的加持力,進入到我們的內心,如果可以的話,你那個勇猛心一發,你簡直就是佛菩薩,那個力量灌注在你身上,你不是普通人,所以真的可以脫胎換骨。
那我們如果沒有那麼大的轉變,那是因為我們的習氣還很重,凡夫的習氣、業障,剛開始能生起信心就已經很難得,已經開始解脫有希望了,然後慢慢的..每天要念佛、聽經,不斷的增長信心,不斷的接收更大的加持,佛力的加持。所以我們這個法門,只要你真正掌握到重點,真信切願,一心念佛,當下就不退轉,善導大師特別指出來的。不是等到往生才圓證三不退,現在就不退轉,住正定聚當中,而且我們的信心、我們的法喜,會天天增長,一天比一天快樂,還沒有往生就住在極樂世界,這個人人都可以得到,就看你有沒有去做。
剛開始可能得到的加持比較小,如果有就已經很不錯了,就已經善根福德因緣具足了,所以有就是你真的相信,然後你真的願意發願,然後也天天有空就念佛,雖然念的還沒有那麼多,可是一天比一天多,這樣子就非常難得,這樣子你就已經不退了,你這一生往生已經決定,你這一生一定會成佛,不得了啊,你已經不是普通人,這個事情已經是確定下來了,只是說當下因為習氣煩惱還很重,習氣...尤其習氣是到阿羅漢都還可能有的,還沒斷盡的,所以是不容易的。
因為習氣跟業障還在,所以我們感受到的那種法喜,還沒有那麼強烈,轉變還不至於那麼大,所謂真正很大的轉變是怎麼樣? 平常什麼都捨不得的,一下子全部能捨,甚至於捨到…頭髮也捨掉,剃度出家,身心都捨,這個就是,這個加持力很大,接收到的加持力很大,你就會有這麼大的轉變。那一般人沒有,所以就要漸進,透過一天一天的薰修,那你這個心就一直...菩提心就不斷的增長。那麼我們念佛人,我們不要講這麼高的標準,這只是提出來讓大家轉變觀念,我們念佛人,可以持戒的很好,比一般人更好,雖然不要求我們往生一定要持戒,可是我們自然可以做的更好。
弟子淑賢恭敬節錄 仁敬師父審定
(十一) 在生活中學習如何持戒
那麼平常我們一般人在事相上,在生活當中要怎樣來持戒呢? 最上等的持戒是從早到晚一句佛號不斷,這個一切的戒法全部圓滿,你不用一條一條去學、去學習,然後一條一條去受持,當你念佛的當下,你身口意三業,同時清淨、同時圓滿,沒有比這句佛號更清淨的,所以你念祂的就時候,你當下跟祂合為一體,你也清淨了。但是這種情況是比較不容易,特別是在家人,比較不容易做到,你沒有辦法從早到晚一句佛號不斷,像我呢,就一直很希望這個因緣趕快成熟。
所有的事,包括連講經我都可以放下,所以現在有同修發心錄影,這個真的功德無量,早一點放我一條生路,把這個該講的錄下來,我就可以派我的化身來就好,我本尊我就關起門來念佛,從早到晚念佛,不是坐在那裡不動,這樣子太損福了,我還可以動,做一些勞動的事情,從早到晚念佛,什麼戒都圓滿了,而且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那在家眾,在家裡面真的很難,如果你很自由,還沒有結婚,或者是家人真的願意成就你,那你也可以到僧團去常住,到念佛堂去常住,也是可以這樣做,現在很多地方很發心的,這個成就大眾,老實念佛的因緣,有那個環境,你就要珍惜,去把握,從早到晚念佛這個是最圓滿的,當然也要撥時間聽經,增長信心;那因為沒有辦法,不容易具足這種環境條件,讓我們能夠三業清淨,那我們就必須,這個三皈五戒,這些戒條就要學習,然後才能夠在生活當中,儘量避免去犯戒,造業。
同修不要以為說: 我又沒受五戒,我就不會破戒。這個觀念是錯的,你犯戒的果報,殺生,你比破戒還嚴重,你沒有求受,你很容易去犯,你沒有警覺心,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特別是殺生,很容易犯,很容易犯,那你求受戒以後,你就警覺性提高,而且有戒體,有護戒神。所以之前已經有同修求受戒,他們的反應都很好,以前的顧慮都是錯的,擔心破戒,其實受戒的加持力很大,受完戒後會覺得,我現在已經持戒囉,不一樣囉,我現在就要好好認真學習,而且走路都有風,抬頭挺胸喔。
因為持戒,求受戒並不是說一定要馬上做到圓滿,不是這樣的,我們三皈五戒的那個,皈依證裡面也講的人很清楚,隨學隨作隨持,隨學,學習,隨你的能力,盡心盡力的學習,盡心盡力的受持(隨作,隨持)講的很清楚啊,那無意中犯了怎麼辦,不小心殺生了,踩死一隻蟑螂,或者是不小心螞蟻,真的是不小心,不是故意的,也不是粗心,粗心那個過失也很不應該,我們一定要很小心,不可以傷到生命,那就真的不小心的,那個就可以懺悔,特別我們念這句佛號懺悔。如果是以聲聞戒的人標準,小乘人,那你犯就犯了,懺不掉了,這個五條是性戒,一定要承受果報,可是我們念佛人不一樣,南無阿彌陀佛沒有一個罪懺不掉的,不用怕,我們不是故意的嘛,念佛給他回向,勸他求往生,這個可以,但是你不要故意去犯,你要儘量的持好。
弟子淑賢恭敬節錄 仁敬師父審定
(十二) 感受阿彌陀佛名號圓滿的功德力
那這個在家眾,我還要先講一下三皈,因為三皈很多人都知道,只是皈依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這個當然是很正確,可是我們到底有沒有真正皈依啊,很難講,儀式上是有了,內心有沒有? 我們要知道,只要皈依三寶的人,就可以不墮三惡道,我們憑什麼可以不墮三惡道,憑只是一個儀式嗎? 當然不是,皈依是依靠,我們要真正從內心去依靠三寶,我們從內心依靠,就像我們一心一意依靠阿彌陀佛一樣,這樣就可以跟祂合而為一,可以接受到祂的加持力,這個時候我們就確定,不會墮入三惡道。
所以皈依三寶之後,要對佛法僧有一個瞭解,真正內心當中,生起一種真正已經皈依,依靠的感覺、很親近的感覺,那這樣有三寶這個靠山,我們就靠得上了。你靠不上沒有用的,真正的依靠是什麼? 就像新加坡李光耀,還有馬來西亞的首相,最高的這個地位的人,我們真的跟他結上關係了,你可能成為他家裡的一份子了,這關係已經結上了,那你就不怕啦,那些奇奇怪怪的人,不敢來欺負你。
我們如果真正依靠三寶,真正皈依三寶,就是跟三寶合而為一,成為一家人,特別跟阿彌陀佛,法力最大,那冤親債主根本就不可能靠近我們,或者是他來了,也可以化解掉,就有這個力量。所以你們有沒有真正皈依三寶? 我們要常常想這個問題,我內心有沒有那種感受,特別是一定要跟阿彌陀佛感應上,真正一心一意依靠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就代表十方三世一切成佛,十方三世一切佛那麼多,我們怎麼認識的完啊,所以念一句阿彌陀佛全部都包括了,阿彌陀佛就代表自性嘛,所有萬法都是從自性當中流露出的,所以所有的功德全部都圓滿,因此阿彌陀佛才成為萬德洪名,是有道理的,這個萬不是一萬,是無量,所有一切經咒,還有一切佛菩薩的功德力,全部都融攝在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當中。
大家如果真正能夠體會到,你就會死心踏地的一心一意的依靠阿彌陀佛,內心依靠阿彌陀佛,一心皈命,然後萬一生活當中碰到什麼事情,什麼冤親債主,大大小小的事情,你就會提起這句佛號,法力無邊,這句佛號什麼問題都可以解決。當然比較困難的才找祂,不要每次大大小小全部找阿彌陀佛,祂不累死了。
有病...小病我們就念佛,癌症,快沒救了也算了,也就念佛就好了,那其他像刀傷啦,要開刀這些你就去找醫生啦,不要又找阿彌陀佛,要念到感應祂來給你開刀,那可能我們功夫力量還不夠,還沒辦法感應上你就先死了,不需要那樣受罪,自己要去,要活潑一點,不要死死板板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通通找阿彌陀佛,然後有一樣不如你的願,你就阿彌陀佛怎麼不靈,這個是講三皈,真正要依靠。
弟子淑賢恭敬節錄 仁敬師父審定
(十三) 培養孩子也有學習佛法的機會
那麼五戒呢,五戒是其實我們每一個同修受三皈之後,至少一年,觀察期,一年之後你就應該要,考慮要發這個心,開始持戒,也就是求受戒,也就是發心開始學戒,真正要有這個行動,你這個求受戒之後,接下來就是學戒,然後持戒,這個是一種精進心的表現,你只要這個心一發,戒一受,你當下功德已經得到一半了,還沒有開始學持,你已經得到一半功德,所以會有護戒神,祂願意來護持你。
我們知道祇樹給孤獨園的孤獨長者,大富長者,他發心,捐了一塊地,然後建精舍,供養佛陀他們修行,那他在建的時候,佛陀就叫舍利弗去監工,那舍利佛有神通,他才剛剛在勘查地形,舍利弗就跟他講: 你知道嗎? 你這個心才一發,事情還沒完成,你的果報已經現前了,然後他就用神通現出在天上享福,很多...很多層天,宮殿很多,很美妙,隨便他挑,他說: 你要去哪一層? 然後他就挑了一層,其他的境界就消失了,他這個因才種下這個因而已,果報其實就現前,只是他還沒有去受,果報已經在那邊等他了。
所以我們越早發心求受,然後真正按步就班來學戒,持戒,這個功德無量。有的人初學這個,學佛,一、二十年還沒有受五戒,這次在昔加末,他們也有一些同修也一樣,也是求受了五戒都很殊勝,裡面最老修的也終於求受五戒。先講一下這個,在講五戒之前,我也順便提一點小孩子,我們大人學佛念佛,小孩子也要替他打算,不要說等到年紀大了才來學習。
小孩子現在就要給他有一些定課,給他一種修行的一種氣氛,跟大人一樣給他定課,然後給他讀經,那麼平常的課業上的,一般學校的課業,因為現在小孩子壓力都很...學習壓力都很大,很多父母都想:「學校壓力都應付不來,怎麼可能有時間給他讀經念佛?」,然後就算了,沒有再做任何的打算,這個是錯的,本末倒置。
我們大人解脫就好,小孩子不用解脫啊,小孩子不會往生嗎? 會喔,他不會有意外嗎? 會喔,要知道棺材是裝死人,不是裝老人,不是等到老了才有機會去裡面躺,所以小孩子我們更要替他打算,臺灣有一個作家叫劉鏞,是很優秀的一位作家,他就要求他的兒女考試,你給我考六十分就好,剛剛好及格,我今天才知道馬來西亞是四十分就及格了,這麼簡單喔,太好混了;那當然學校的課業,我們也要儘量去做,可是不用花太多時間,對我們修行來講,及格就好了,不然你考五十分好了,剩下的時間,你們教育部應該不會看我們的光碟喔,他說,唉。。。這個人,其實這個是有用意的。
我們如果把一半的時間拿來學習經典,更高深的這個境界,那麼相對的,其實你在學校的表現,各方面,你會更合群,你會更有人緣,你會更聽老師的話,你的德行各方面會做的更好,所以教育部也不用擔心,不要一直只是看這個小朋友的成績分數,那個沒有用的,那確實一般的那個教科書,它的標準訂的是為一般人訂的,所以它的內容不會是…不是很這個…可以說它的這個標準,大概是中等程度。
那麼我們要修行,其實我們小孩子的學習能力是很不可限量,我們可以再提升,你要給他背經典,讓他多念佛,要把一半以上的時間拿來修行,跟我們一起修行,搞不好他修的比我們還好,更精進,小孩子心比較清淨,業障比較輕,污染比較少,要這樣做啊,不要忽略掉小孩子,那這樣的話,他會過的比較快樂,接受到佛力的加持,比較快樂,而且同時其實對他學校的方方面面的一個學習,也會有幫助,反而會有幫助,所以不要只是看在那個成績,逼他們去補習,這一點也順便提出來,給家長們做參考。
弟子淑賢恭敬節錄 仁敬師父審定
(十四) 持戒學習善護自己的清淨心
那麼什麼叫戒,我們基本的戒是《五戒》,在家是《五戒》,那這個《五戒》,戒--梵文的意思叫「尸羅」,翻成中文的含義就是防禁、防止、禁止,防止我們造業。戒分成四種: 戒法、戒體、戒行、戒相,我們之前講的戒體,這個體是無形無相的,體就是身體這個體,體它是無相的,你看不到。
但是當我們求受了以後,透過整個儀式的加持,法師的傳授,還有講戒,然後你內心對法生起一種恭敬心,而且你也生起願心,你要來持這個戒,那你當下內心就會產生一股力量,正氣,這個就是戒體。這種東西只能用心去體會,看不到的,但是它確實有,所以才有這個名相,戒體。戒法是如來所制的法,分為「在家戒法」跟「出家戒法」,行就是依照這個戒的標準去奉行,做為日常生活的準則,這個就是戒行,還有一個是戒相,戒相就是所謂的三皈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有種種不同戒的標準。這個是戒相。
基本的五戒,殺、盜、淫、妄、酒,這個老和尚這方面也講了很多,你們要常常去聽,三皈五戒,那我簡單的也做一個補充,從其他的角度來講,這個不殺生,就是特別是我們這個心念很重要,行為上當然不能犯,而且要小心,避免不小心去犯到了殺生,而且進一步內心,我們連對人家起那種怨恨心,也不可以,嗔心、怨心,你看喔,這天天在犯喔,你有沒有常常怨恨,唉呀你的另外一半怎樣…他幾乎是每天都在抱怨的,這個就是犯了不殺生,這條戒,嚴格講是這樣子。
你對一個人有怨恨,抱怨、不滿,那種心境就是相應這條戒的,所以你沒有去受五戒,你一樣是犯這個戒,你沒有學,你不知道,所以要懺啊,犯了怎麼辦,要懺悔啊,我怎麼又開始看人家過失了,又在抱怨、不滿,真正聰明的人不會用抱怨,沒有用嘛,你越抱怨人家跑的越遠,越不想跟你在一起,誰願意聽人家嘮嘮叨叨講一些不好聽的話,那個磁場不好,真正要改變一個人,你要對他更好,好到他不好意思,他就回過頭來回饋你,要有智慧啊,用抱怨的沒有用,只有自己造業而已,又改變不了什麼,所以這個很重要。
從我們的心要去注意,要保護我們自己的清淨心,一個人起了怨心、嗔心,那個臉相很難看的,最好隨身帶一個鏡子,看看你在生氣的時候趕快看一下,哎呀你可能會自己會嚇一跳,從此以後你不敢再罵人,自己的內心又污染,而且有毒氣,我們在生氣的時候,我們的內心會產生劇毒,老和尚說: 生氣一次要七天來平復。那個許哲比較厲害一點,許哲,那個新加坡那個居士,一百..現在已經一百多歲了吧,應該還沒往生吧,十年前她說她101歲,我們在新加坡學習的時候還見過她,她說: 她生氣一次要三天才能夠平復,身心能夠安穩,能夠調和回來,那多划不來啊,你氣死了人家還是活的好好的,對不對? 去抱怨去生氣,沒有用的,只是傷害自己而已,最笨的人才會用這種方法。
所以我們學佛就是要幫你啟發智慧,學習怎樣去對治你的另外一半,把他治的服服貼貼的,真正讓你心想事成。你想要過什麼日子,就能夠滿你的願,你希望你的身邊的人都對你很好,都可以做的到,佛法裡面有辦法,不是用吵的、用鬧的,那個沒有用的,而且那越來越嚴重,到最後果報還是要自己受,因為你自己造的因嘛,別人想替你受也不行啊,你吵的太凶,到時候乾脆離婚,很多人就這樣啦,沒有辦法收拾,而且還結惡緣,這個怨恨搞不好還延續到下輩子,所以這個戒要不要持? 要啊! 每個人都要學,然後你去求受戒,還有這個護法神,護戒神加持你,有25尊護戒神隨時守候你,可以避免很多災難,家宅平安啦、避免什麼種種的鬼神的騷擾、毒害啦…種種很多,25尊,這個是不殺生這一條。特別提醒大家,在心上,起心動念要注意,要保持慈悲心,你這個殺心一犯、嗔心一犯,你慈悲心就沒有了,那就不是修行人了,不是學佛人了。
弟子淑賢恭敬節錄 仁敬師父審定
(十五) 五戒與生活不可分離
再來講偷盜,偷盜就是連占人家便宜的心都不可以,還有一個一般人比較沒有注意到的,就是喜歡用權勢來欺壓別人,自己再得到利益,濫用權力,這個也算偷盜喔,我今天有這個..我掌權嘛,我有這個職位嘛,那我沒有公正來處理,我就是徇私,看自己喜歡的人就對他好一點,討厭的人就對他壞一點,然後利用這個職位,得到自己想要的利益,這是不是偷盜? 是啊。
所以這個五戒,在生活當中,跟我們息息相關的,要不斷的學習,你才不會不小心犯了,一般的人都想:「哦不偷盜,我不要去偷人家東西就好了」,哪有那麼簡單,生活當中時時在犯的,你去買菜,買菜,我們在臺灣菜市場,他就是送你兩。。。你買一些菜他就送你一些辣椒啊,一點蔥啊,那你隨手再多拿一把,再給我多一點啊,這個就是佔便宜囉,貪心喔,這個也是犯偷盜,人家沒有心甘情願給你啊,是你給人家硬拗來的,這個就是偷盜。
還有一個邪淫,邪淫是連外遇都不可以有,而且還有婚前的性行為也不可以有,像那個俞淨意公,那個俞淨意公,他自己一生做了很多善事,為什麼果報那麼淒慘,就是因為他的心念也不正,常常有邪念,這個也都犯了,起心動念也不可以,特別是家長要特別注意,留意自己的小孩,我是看了那個彭鑫居士中醫師,那個彭鑫居士,他講的光碟,哎呀我嚇一跳,沒想到那麼嚴重,以前我們都想不到這種事情,他說:「現在的青少年,身體健康的情況簡直就跟糟老頭一樣,老頭子的身體..」,怎麼會這樣子,年輕人應該是很健康啊,原來是現在年輕人,受到西方的這個觀念,認為說一定要懂很多方面的知識甚至於會很早就去嘗試,這些婚前的性行為,所以喜歡看一些色情的雜誌啊,等等的這些,把自己身體搞壞了,很嚴重,所以這個是一個很大的危機。
我們所謂的青少年是國家的棟樑,結果這個棟樑,還沒有擺好就開始搖搖欲墜,太可怕了,這整個國家的未來,看不到未來,我看到彭鑫醫師這樣講,我就覺得好恐怖,有這麼嚴重,所以家長要注意,要開導他們,現在有些甚至有些十二、三歲的,這些剛剛成人的,他們觀念就認為說,沒有交個男女朋友是很丟臉的事情,竟然有這種錯誤的觀念,這個家長都要給他們導正過來,那我們學佛人,雖然是居士,可是也最好把戒持好,這個不邪淫就是除了正淫,夫妻就是可以的,一個合法的一個標準。
可是印光大師他在文鈔裡面也講,你看出家人連這種事情都要管,他勸夫妻要怎樣過生活,說這個夫妻結婚生子,是為了傳宗接代,我看到這裡我才想通一件事情,以前的人結婚都是媒妁之言嘛,兩個人結婚之前都不認識啊,父母親說了算,那時候我就想,那這樣多恐怖,都不認識,那相處一輩子那怎麼辦,我們會這樣想是因為我們覺得結婚應該是兩情相悅啊,才結婚嘛,可是其實不是,真正結婚的意義是為了傳宗接代。
然後女眾,女主內男主外,女眾的責任是相夫教子,而且更重要的是教育孩子。所以母親也是老師啊,是孩子第一個老師,最重要的老師,責任很重的,所以結婚不是為了兩個人天天談戀愛,卿卿我我,這裡玩那裡去,太好了,走太近了容易吵架,專家說熱戀期是三個月,開始就看膩了,開始就吵了,看到的都是缺點,所以這個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結婚,夫妻的意義是這樣子,共同生活做一起做有意義的事情,個自有個自的一個義務,不是兩個找個伴,整天玩,整天造業,五欲六塵,不是這樣子的,所以這個是夫妻要節制;那麼特別是我們學佛人,不管在家出家,都是為了要修行嘛,所以最好標準就更高一點,要不斷的提升。
弟子淑賢恭敬節錄 仁敬師父審定
(十六) 真發道心就能克服修行中面臨到的困難
在今年九月份,我在..我說要到大陸去,參加一個佛七,在佛七當中,一天講兩個小時開示,早晚各一個小時,佛七有三百多個人參加,很殊勝,那其間我就講了一部阿彌陀經要義,還有講了一些戒法。那講了戒法以後,有一天就有..同時就有兩個男眾來找我問問題,每天都很多啦,其中這兩個男眾,早上一個晚上一個,下午一個,兩個都問同樣的問題。
他們兩個人看起來都很精進,年輕,大概三、四十歲,那其中一個還跟我說,他要發心閉關求往生,關房已經找好了,後來我是勸他打消這個念頭,他也說動了,然後就在那個寺院當義工,我是這樣建議他,那他也做的很歡喜,他就去報..第二天就去報名當義工,他跟我講,我現在已經去報名當義工了,放棄閉關的念頭,因為我是觀察他的這個狀況,不適合閉關,很容易出狀況。
那他確實,他們這兩位都很精進,他們可能是單身啦,我沒問到這個問題,他們就問我說,他覺得、他們覺得,這個他們要持的是不淫欲這個標準,那他們可能受持相當一段時間了,然後有心得,覺得說很困難,他問我怎麼辦,問我說怎麼樣可以持好這條戒,我還是第一次碰到人家問我這種問題,好像蠻難回答的。
後來我就想一想,看他這麼有心,真的難得,年輕人,而且是很認真在學持的,但是確實是很困難,尤其對男眾,生理來講可能是比女眾還困難,因為女眾是情執比較重,內心的情執比較重,那男眾的這個,男女眾生理上本身就不同。那我就想一想,那我就跟他講,佛陀在世的時候用的方法就是教人修不淨觀,這個是基本的一個修法,普遍的修法,那不管修學哪個法門的,都可以兼修這個不淨觀,幫助我們持好這個戒律,觀察我們這個色身,沒有一個地方清淨的啦,細細的去觀察,這個就可以達到這個效果;那麼另外就是我們念佛人當然就是拜佛囉..拜佛,這個可以得到佛力的加持,這個也能夠,只要是你真正發起道心,一定能夠克服這些問題,就是儘量的讓自己多活動。
包括我們平常要降伏妄念也是一樣,為什麼妄念很多,你妄念很多,這樣的人,通常你的活動量一定很小、很少,在臺灣醫學界也在研究,從這個生理方面做一些研究,他們發現活動力大的人,這個活動力如果夠,可以治療憂鬱症、躁鬱症,乃至於種種身心的一種失衡,可以讓我們比較能夠清心寡欲,調節我們的心,保持在一種比較平穩的一個狀態,也沒有什麼特別的秘方,就是讓你儘量多活動,那拜佛是又能夠從內心當中去祈求佛陀的加持,這個是非常理想的,所以我們真正要修行,要從這裡做,你沒辦法從早到晚一句佛號不斷,那我們就要從這些戒律,一條一條去受持,包括小朋友,也要教他們。好,那我們今天先學習到這裡,明天再繼續學習其他的戒法,阿彌陀佛。
(第一場完)
弟子淑賢恭敬節錄 仁敬師父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