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場
(一) 在生活當中養成不妄語的習慣
尊敬的王理事長慈悲,尊敬的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 今晚我們接著要和大家繼續學習有關「念佛人戒學」的這個詳細的內容,昨天我們講到,五戒當中,不邪淫這條戒法,接下來呢,五戒當中第四條戒是不妄語,不妄語,很明顯的就是不可以說謊,不但不可以說謊,進一步說到的話要能夠做到,也就是要能夠守信用。
這條戒實在講是非常的難持,天天都容易犯到,所以一般我們聽到的這個所謂的三業,身、口、意,在《無量壽經》當中,它卻把這個順序做了不同的排列組合,它的排列是,口、身、意,這個排列都有它很內在的一些深意表法,老和尚也曾經提出來。那麼這說明因為《無量壽經》我們淨土法門主要,所要契機的對象是罪業凡夫,所以在《無量壽經》當中有這樣的排列組合,正說明我們這些凡夫,口業是最容易犯的,不敢要求這個意業一定要做到清淨,但是呢第一條這個口業,我們要特別的注意。
那麼同樣的我們修學這個法門,我們關鍵是在於真信切願,那麼這個願呢,這個我們能不能夠往生,其實關鍵,最關鍵的地方是在於願,所以為什麼很多人念佛,但是呢往生的人似乎不多,一方面因為以前沒有接觸到善導大師的這個很深入的指導,另外一個問題呢就是所發的願是虛假的。我們凡夫眾生,身口意常常不清淨,那麼這個落實在這個行為上,第一個容易犯的就是口業,說話不算話,即使是發願,好像真的要精進修行,但是這個願也不可靠,為什麼?這是我們凡夫的習氣。
所以我們能不能夠往生,我們特別要反觀,我們發這個願是不是真願,如果是真的,那肯定每一個人,都能夠在這一生當中滿願,因為佛那邊絕對不會有問題,所以我們平常在生活當中,就要養成不妄語的習慣,千萬不要有一些老同修特別這個犯了一個毛病,認為我們現在要發心度眾生,所以要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於是他就很自在的開緣,打妄語,美其名是為了要度眾生,其實是隨順自己的習氣而不自覺。
所以我們現在最重要的,就是要把這個習氣伏住,養成不妄語的習慣,那麼特別我們在這個發願求生的這上面,我們會自己能夠感覺到,我們這個願是越來越真誠,即使是剛開始,還是有一點有口無心,反正身邊人大家都發願了,我不去一個人在這裡也太孤單了,隨口發願也有可能,但是如果我們養成這個不妄語的習慣,漸漸的無論是我們發願到極樂世界也好,或者是這個平常跟人往來的一種互動,慢慢的你也會顯露出我們的真誠心。
所以這個戒,特別這個妄語戒,我們一定要很用心去持守,一方面避免造業,因為這條戒很容易犯,一定要用心去注意,那麼一方面也可以進一步,幫助我們求生的願心,不知不覺就跟真心相應,你發的這個願就是越來越真誠,那你往生當然就越來越有把握了。第五條是酒戒,不飲酒,這個不飲酒,是酒本身它不是葷的,為什麼放在五戒當中,五戒是性戒,是非常重的根本大戒,無論在家出家都要持守的,它為什麼放在五戒當中呢?因為怕我們喝了酒,酒後亂性,前面四條戒通通都犯,犯了以後自己還不承認,因為喝了酒,做的事情一概不算,所以呢可是你..我們做人可以耍賴不算,這個因果你還是跑不掉,所以酒戒,我們往往是最輕忽,但是它卻容易造成犯了這個,犯戒的因緣是更嚴重的,一犯就前面四條全部都犯了,所以特別要這個謹慎,包括一些毒品,或者是讓我們這個神智不清的一些興奮劑、安眠藥之類的都是屬於這個範圍,都要去避免。
那麼有些同修已經受了五戒,也很這個用心在學習,可是總是過去都會有一種擔憂,怕自己這個受了戒以後破戒怎麼辦? 所以有些人也遲遲不敢受戒,那我們之前也常常提醒大家,破戒不怕,最主要是我們要懂得修懺悔法門,天天要有懺悔心,沒有人能夠在這一生當中,條條戒持的圓滿的,所以不能持圓滿,那換句話說一定破戒,就算你沒有求受戒,你這個戒..這些戒條你還是條條犯,還是有果報,因此懺悔法門就一定要,是每個人必修的法門,不但是我們不小心犯了戒的時候要趕快懺悔,念佛給他回向、懺悔,就算沒有受戒,也沒有去犯戒沒有發覺,沒有發覺自己無意中這個犯了戒,也一樣要天天修懺悔法門。
(二) 懺悔業障 後不再造
這一兩年,這個我們第五屆培訓班有一位同學:何美慧老師,開始帶懺悔班,,我看過她錄的光碟,講的很好,這個懺悔班啊不容易帶,帶的人要發大心,參加的人也真的要鼓起相當大的勇氣,要在大眾面前懺悔,把自己那爛心爛肺掏出來,對著大眾懺悔,效果消業障更快,但是相對的,你要踏出這第一步是很不容易的。
比如說你過去有外遇,那麼你是結了婚的,現在要跟你的另一半懺悔,哇,你說的出口嗎?擔心一講出來,萬一對方心量很小,每次吵架的時候一想到你:「喔原來你以前就有外遇」,這個舊帳翻出來,這就慘了! 都會有這些顧慮啦,或者是說哎呀講出來,本來我的形象很好的,一講出來身邊的人都知道:「原來你就是這種人」,一個傳一個..一個傳一個,最後傳到你的耳朵來,那可是很不好受的,這個真的是需要很大的勇氣。
那我們一般戒律上的懺悔,有分幾種,一種是「對首懺」,對首,首就是首腦的首,就是對著一個人懺悔,有物件,叫「對首懺」,這是一般比較普通的懺悔,一些小毛病,我們在僧團裡面都要常常懺悔,很多生活上的一些細節一定會犯到的,犯了趕快懺悔,找一個人來懺悔,懺悔得清淨。
那另外一種是「取相懺」,「取相懺」就比較難,就是你要對著佛菩薩面前,念佛也好,拜佛也好,一直發露懺悔,懺到看到佛菩薩給你顯相,比如說在夢中給你摩頂,或者是說種種的瑞相現前,那麼你這個罪就懺除了,這個比較難啦,你不要想說對著泥..那個泥塑木雕的佛菩薩懺,沒有人知道,比較簡單,通常這樣懺也可以,不過真正要懺除是要懺到看到好相,所以這個其實不容易。
那還有一個更難的是「無生懺」,也就是「實相懺」,這個你要從教理上,深入一切法皆是幻化,從理上瞭解空性的道理,我們有一首懺悔偈:「罪性本空由心造,罪由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是則名為真懺悔」,你要懺到你的心滅,這個可不容易,你的心怎麼讓它去滅啊,這個心滅不是像木頭人一樣,什麼反應都沒有了,那個不是那種狀況,所以這個理很深,道理要明白,你才有辦法修這個懺法。
所以一般來講就是「對首懺」,就是對個人,那麼在同樣的性質再提升,就是對著大眾懺,那這個更難,你對一個人,只有一個人知道你的毛病,你對大眾,很多人都知道,可是這樣業障消的很快,這是相對的,像胡小林居士他就是修懺悔法門而得力的,他如果沒有公開懺悔,恐怕他可能三、五天就退心了也不一定,因為他習氣很重,吃喝嫖賭好像差不多都有,而且那個習氣很重,他自己也講。
可是當他對大眾發露懺悔之後,一方面大家也寄予同情,一方面也知道他就是這麼壞,總是也會批評,然後接下來呢大家的眼光就會注意,那看他的表現如何,真正的懺悔是後不再造,那我們倒要看看你有沒有後不再造,於是懺悔的人就會生起這種精進勇猛心,反正他也沒後路可走,他話講出來,如果你沒有改過,那所有的惡事都讓人家知道了,面子也沒了,那又沒有改過自新給人家看到,形象沒有重新塑造,那不行,所以他只能進不能退,這個是發露懺悔的一個作用。
那真正要參加這個懺悔班,或者是真正要修懺悔法,這個也很難得,必須你要發精進勇猛心,你真正要提升自己的境界,所以在這裡我也很想藉這個機會,我就也有一點事情也是向這位何美慧老師發露懺悔,其實很小的事情啦,我們是第五屆弘法培訓班同學,那我們經常一起在電腦室寫講稿,我跟她的緣是不錯啦,那她是一個博士,她是一個博士,可是我們在言談之間,我發現她跟我一樣是臺灣人,那她是…我是台南人,她是高雄人,都是南部人。
南部人一般性格上比北部人來得忠厚老實一些,我們都有這種特色,不過相對就是國語沒那麼標準,然後口才沒有那麼好,比較老實那一類,敦厚那一類的人,那何老師就是這種型的人,而且她的那個表達能力,當時並不是很好,我們很熟嘛。那有一次我就無意當中,我就隨口一講,在聊天,我突然講出一句真心話,就是我也是很直的人,我不會偽裝,但是我是打自內心講出真心話,而且沒有貶抑,沒有那種看不起的意思。
我就講一句話,我說:「天哪!妳怎麼會是博士呢,妳那個博士是怎麼拿來的啊?妳的口才這個樣子..」,我當時因為我們在談話,我發現她有一點詞不達意,我說:「天啊!妳這個博士的學位是怎麼拿來的?」,這句話好毒喔!可是我當時真的沒有一點點貶抑,因為我跟她緣是很好的,我也很讚歎她!她很賢慧的那一類的,大家看她的長相就知道了,而且她很多的優點都是我沒有的,那我當時也知道她不會在意啦,可能這件事她也不記得了,可是剛好在談到這個部份,我..我怎麼會還記得這件事情,我也覺得很訝異,可能是因為我沒有發露懺悔,這個業還在,趕快藉這個機會講清楚。
(三) 讚嘆慧嚴居士發心勇猛精進
然後最近我看到她流通的光碟我發現她口才變得很好,而且我看到了她的轉變,因為今年的十月份,我到香港去待了四天,我跟她也聊了一些,然後她也送我一盒茶葉,這個禮貌都是做的很周到,大家相談甚歡,老同學很久沒見面了,後來我才知..後來我才離開之後,最近才看到她的光碟,我才發現她真的進步好多。
不但她的表達能力,因為練講也十年了嘛,表達能力非常的流暢,而且她的..真的能夠取得博士學位當然也不是簡單的啦,她的那個思路很清楚,表達的這種內容很有條理,只是因為用詞方面,用詞可能是這個因為不是中文系的,用詞可能比較..比較簡要一點,大家有機會可以去看看她錄的那個光碟,帶是講懺悔班,她帶懺悔班的一些心得,很不錯。
另外一個特色就是她,我發現了她一種精進勇猛心,很難得!她帶這個班是她主動跟老和尚要求,她要發心來帶這個班,這是需要勇氣的,你要帶這個懺悔班,首先你要先帶頭發露懺悔,把自己的一些習氣毛病講出來。她說她修學十五年不得力,功夫不得力,那她歸結她功夫不得力的原因是因為她沒有從這個根本做起,沒有真正發露懺悔,一直在做表面功夫。
所以呢確實不容易啦!因為跟在老和尚身邊,很多..接觸很多大場合,這個基本的禮節一定要做到,那如果我們自己程度還沒有到那個階段,沒有發自內心的這種大的氣度,跟人家這種發自內心的禮到,禮節到心也到的話,那就變成你就需要偽裝,這個事情我就做不來,對我來講是很痛苦的也裝不來。
那她自己就講,常常要在人前偽裝,學規矩嘛,不過老和尚也講,這也是一個教學,學習的一種方便善巧,你裝久了就變真的,就像弟子規,剛開始你要裝,這是一種學..修學的方便法之一,不過最好能一開始就發自內心去這樣也不用裝的那麼辛苦,要是我裝,我是裝不出來的,我就寧可承認我不會。
那但是呢真的要做的話,我是覺得如果從內心當中發起真誠心,懂多少做多少,這樣可能我的根性會比較相應一點。那她的因緣就是她覺得她常常為了要做到這些禮節,常常偽裝,她說其實你們不要被我的外表騙了,看起來很賢慧,然後很善良,其實我內心非常的毒,三毒都具足,哇,講的很徹底,真的很難得,所以在這裡我也提出來。
那麼她呢,我們當時畢業的時候,老和尚幫她取法號叫慧嚴,慧嚴居士,那取完之後,其他同學就在起哄:「那妳是老和尚的徒孫,又現在又是學生,妳也去請老和尚幫妳取一個法號吧!」,所以因為她取法號的因緣又同學又這麼起哄,我就也跑去請老和尚,幫我取一個法號,我是那個時候是因為想說將來要弘法,如果弘法的時候要用什麼法號,老和尚就親口幫我取,叫仁敬,仁敬是老和尚幫我取的,我在師父那邊剃度的法號是莊敬,我們是莊字輩的,那仁敬是老和尚以師父的身份嘛,我是學生嘛,幫我取這個法號。
當時傅居士也在旁邊,悟忍法師是在..好像是在廚房忙,通常傅居士經常都在跟著老和尚身邊,那麼那次的因緣也是,也是很難得,也是沒有預料到,應該是..起因是應該是也是托這個何美慧老師這個因緣,才有接下來這段緣。
(四) 真正徹底快速消除業障就是求生到極樂世界去
那個何美慧老師她在懺悔的光碟裡面也講到,舉到這個有關懺悔方面的經論,那我覺得她這段經文也很重要,是《普賢行願品》裡面的一段經文,在這裡我給大家提出來,我們一起來學習:「言懺悔業障者,菩薩自念,我於過去,無始劫中,由貪嗔癡,發身口意,作諸惡業,無量無邊,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我今悉以清淨三業,遍於法界,極微塵刹,一切諸佛菩薩眾前,誠心懺悔,後不再造,恒住淨戒一切功德。」。
這一段是《普賢行願品》裡面解釋懺悔業障的這個一段經文,這個說明我們無量劫當中,從我們身、口、意所造做引發的這些諸..這些惡業呢,如果這個惡業有體相者,有這個相,我們現在知道我們造業看不出那個形象,但是假如有體相的,整個盡虛空界不能容受,這是事實,只有菩薩知道,我們不知道。
《普賢行願品》這個「普賢十願」,這個是大菩薩修的,祂們的境界,我們根本搞不清楚,我們業障有這麼重,那菩薩自念,祂知道。所以我們有些同修常常來找我問問題:「為什麼我的..跟家人老是處不好?為什麼我家裡接二連三的出了一些狀況?我的業障很重」,我就會跟他們講:「你的業障還不只這些而已」。
我們每一個人無始劫以來的業障,真的就像這段經文裡面講的:「若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所以我們一定要天天求懺悔,至誠懺悔。不管你要對著佛菩薩懺也好,或者是發勇猛心,對著大眾懺也好,至誠的懺悔,你才有罪消的一天,當然這個是靠自己眼前修學,真正徹底來講,最快的速度就是求生到極樂世界去,一切的業障通通阿彌陀佛替我們承擔了,一筆勾消,這個真的不可思議,所以這一條路,一定要走的,而且早一點去越早越好。
但是我們現在還沒有去啊,我們為了要讓自己日子也好過一點,我們要天天求懺悔,這個是簡單講一下五戒,那麼接下來我也講一講這個《在家菩薩戒》,舉一些重點來講,因為《在家菩薩戒》有六重二十八輕,六條比較重的,二十八條比較輕的,這個比較輕的不是就..不是一些小毛病,一些小戒,而是相對前面這六條來講,稍微輕一點,不要以為那個二十八條輕戒那就要持不持都無所謂,不能這樣看,每一條都很重要。
前面殺盜這個不殺生、不偷盜還有大妄語,還有第四條是淫戒,不邪淫,第五條是說四眾過,第六條是沽酒,前面的四條跟五戒差不多,但是它這個妄語戒跟前面五戒的妄語不一樣,它這個是大妄語,擺在第三個位置,是主要是針對我們的修行,我們沒有證得阿羅漢說自己是阿羅漢,沒有明心見性說自己是明心見性。
我還有以前一個朋友,他跟錯老師,跟了一個佛教界都覺得是一個很有問題的一個人,然後那個老師跟他們講,跟他講說,跟他,我那個朋友印證說:「你現在已經明心了,然後再過兩年就可以見性了。」,見性跟明心可以分開的,而且還說過兩年就可以見性,有這種事情嗎?那像這個就是犯了大妄語。真正證得明心見性,真正自己有境界的人,不會輕易的顯露的,除非有特殊,為了要度眾生的因緣,像佛陀也是禁止弟子現神通,可是在特殊的情況他要度眾生就可以現神通。
所以這個大妄語,我們也要注意,特別是老修,那像我們呢,依善導大師的指示,我們對於往生有信心,我們告訴人家說,我們對往生有信心,這樣算不算大妄語啊?算不算?算不算?「算」那我現在就要墮地獄了,我們要知道,我們說往生有信心,是對阿彌陀佛有信心,因為往生是阿彌陀佛的力量,不是我們自己證得的境界,所以我們大聲的說往生有信心,就像十方諸佛在稱揚讚歎阿彌陀佛一樣,我們是以身行來為阿彌陀佛做證明,證明我對阿彌陀佛有信心,我對這個法門有信心,這跟我自身的功德一點都沒有關係,所以這個就不算大妄語,如果是大妄語,那我就死的很難看,我還害你們跟著我一起,那怎麼行!
所以這個修行,是要坦坦蕩蕩,有就有,沒有就沒有,有也不用客氣,我們有信心是對佛有信心,如果對自己,那真的,一方面要避免犯到大妄語,一方面是我們也要謙虛,真正有修有德的人,他不可能把自己的一些優點一直去宣揚,或者是自己證得的境界,那樣子也說不過去,所以呢這樣的話,不但容易犯大妄語,跟自己的這個性德也相違背,所以這個這一點啊,大妄語我們也要特別注意。
(五) 時時警覺自己沒有立場批評別人
第五條是說「四眾過戒」,這個也是很容易犯,四眾過,之前我也常常有提到:「真正修道人不見世間過」,這條戒也不好守,簡單的我們還可以留意:「從今天開始我不要去批評人家就是了」,一開口,老和尚講,一定要說好話,存好心、說好話,這個我們可以做到,我們現在就可以改,每天就注意,當我又開始:「那個人怎麼都這樣做?那個人怎樣怎樣…,我覺得學會應該那個部份應該怎麼安排比較好,他們這樣安排好像不太妥當,不如法..」,我們最常聽到的..不如法,「那個人持戒持的怎樣、不守規矩」。
這個我們常常都聽到、看到,甚至於自己都會犯,那麼從今天開始..我知道,不管我們有沒有受菩薩戒,這些我們都要遵守的,你沒有做,你沒有遵守還是犯啊,還是有果報,一樣的,所以大家都要留意聽,知道有這個戒,不能說四眾過戒,開始我們就要留意自己,講出來的話是不是好話,只要不是好話都不能夠提,不管人家有沒有如不如法都不關你的事。
我們沒有立場去批評人家,對不對?而且批評人家,我們當下的心念就是自以為是,自己很懂,境界比他高,才會想到我應該有資格說說人家,或者是說好意,教導人家,這個心念都不清淨的,所以真的不要說人家的過失,也不要去批評,這個一定犯這條戒,也不要…我們要學著謙虛,那這個比較粗淺的,我們倒還是可以留意,避免去犯。
比較細的,我們常常是犯了自己沒有注意到,就比如說有一些同修,他聽到老和尚講經,講哪一段,講到這個部份,老和尚會教我們:「真正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修行是修自己,不是修別人。」,那有些同修聽了以後就很開心,為什麼很開心,因為這一段話,正好可以回去跟她老公講。於是就把這段話,原封不動的帶回去教訓她老公:「老和尚說修行人你不可以說別人的過失,不可以看別人的過失,你知道嗎,你以後不可以看我的過失喔!」,她目的是最後這句話:「你以後不可以教訓我喔!」,就搬回去給她老公用,她自己不用。
這個就是犯了,自己沒有覺察,這段話是叫你自己聽到的人自己受持,不是拿起來叫別人受持,這個是自己無意中犯到而不知道,自己要..你要能夠提起這個警覺不容易,搞不好我們犯了好幾次,自己都沒有察覺,所以這個部份也要特別注意一下。所以我們修行肯定是如果我們要度身邊的人,度不了,那就是因為我們自己沒有做到,或是我們的理沒有通達,不懂得契理契機,那最基本的就是一定要自己做到,你自己做到,你即使不會講,人家也會看啊,有眼睛啊,他就會模仿你,照著你的樣子去做。
(六) 運用智慧才能理事圓滿
有一個公案蠻有趣的,一個小沙彌,小沙彌他是負責一些打雜的工作,清潔工作,然後呢有一個寺院,因為現在很多寺院是有接待遊客,那遊客很多都不是佛弟子,垃圾到處亂丟、牆上到處亂畫,甚至於有一些讀書人..知識份子,讀書人很多基本的教育真的沒有學,你看從哪一點可以看出來,他到了一些風景區,他覺得現在心曠神怡,這個,這個非常有興致,好吧,就留下一兩首詩吧!這個看到一面牆不錯,地理條件很好,就開始題下一首詩,然後某某人到此一遊,有沒有?如果你是李白、蘇東坡,還可以啦,很有價值嘛,如果你的字寫的很醜,拜託喔,就要留意一下,替人家著想。
有一次這個小沙彌,他們的寺院,這個是公共場,你不能隨便寫,但是就是有一面牆,常常都有人喜歡留下一些他修行的心得領悟,就寫了滿滿的,常常就要重新的油漆,要去整理,有一天小沙彌就很生氣,怎麼油漆還是有人寫,已經漆的乾乾淨淨的還是有人寫,於是他就想了一個辦法,他就在旁邊寫上:「此處不准寫」,要警告大眾,結果有沒有效?沒有效喔?對啊!沒有效啊。
結果呢後來隔了幾天,他就去看旁邊,就在他寫此處不准寫的旁邊,多了一句:「為何你先寫」,因為遊客也找不到這個小沙彌,碰不上面,他就寫在那裡,「為何你先寫」,他一看了,很火,但是怎麼辦呢?還沒有開始,因為才剛剛粉刷過,總不能一天到晚粉刷,要錢的啊,他也不知道怎麼辦!後來有隔了幾天又看,旁邊又多了一行:「他寫由他寫」,第三個人又插進來了,開始在..那個是一個..這個什麼..對話的一個公佈欄一樣了,有沒有,第一句:「此處不准寫」,第二句:「為何你先寫」,第三句:「他寫由他寫」,在上面鬥起來了。
然後呢又隔了幾天,又有一個遊客一看,也看不過去了,又有其他的人看不過去:「要寫大家寫」,全部寫滿了,整座牆、整面牆寫滿了,所以這個小沙彌一看,當場傻在那裡,沒有智慧嘛,小沙彌剛剃啊,這是挺有趣的,讓我們可以體會到你氣的半死也沒有用,你怎麼樣規定也沒用,人家還不當一回事嘛,就乾脆玩起來了,玩這個文字遊戲,所以真正要能夠影響別人,我們一定要做到,要用智慧!那這個是..講的是說四眾過。
第六條是「沽酒」,就是不可以賣酒啦,這個戒就是前面五戒是不飲酒,到菩薩戒進一步就要注意到這個部份,這個影響層面就比較大,那如果說是養生的酒類,那個沒有問題,這個我們要注意的,要知道一下。
(七) 佛法真正的關鍵是在於修心
那麼在二十八輕當中,我也舉出幾條比較重要的跟大家談一談,其實條條都重要,但是因為我們時間有限,我們就舉一些我們比較容易犯的,要特別注意的。我們來看一條,第六條是..這個是「見四眾毀滅,心生驕慢戒」,我念一段戒文:「若優婆塞,優婆夷,受持戒已,若見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毀所受戒,心生驕慢,言我勝彼,彼不如我,是優婆塞,優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墮落,不淨,有作。」。
好,看到這裡,這個是見到四眾毀戒,心生驕慢,我們看到別人受了戒,還沒有持好,看到人家的這個破戒了,不如法,那就起輕慢心、驕慢,認為說我都持的很好,他都持的不好,這個也很容易犯喔。所以我們看到,剛剛我們前面講到,真正修道的人不見世間過,不但不能去看人家的過失,而且內心也不可以起驕慢心,認為我們修的比他好,怎麼可能比他好,你看到人家過失,你當下心就不清淨了,你有修的比人家好嗎?沒有,當下就已經顯露,你修的比人家差,你看到人家過失嘛,那更何況又生起驕慢,這個也是有果報。
那麼我們看到人家犯戒,要生什麼樣的心呢?要第一個要提起警覺,三人行必有我師嘛,看到善人,好的我們跟他學,看到惡人,我們要提起警惕,不可以像他這樣,這是從事相上,這個行為不可以像他這樣,可是我們不能,真的認定他真的犯戒,也許人家是開緣種種..,也許人家是再來人示現的也說不定,所以我們只能夠,只有一個念頭,就是生起警惕的心,不可以有第二念再去評論,不但沒有講出來,內心也不要有第二個念頭,這樣是最清淨的,最正確的,如果真的要生起念頭,只能跟佛菩薩學,就是以悲憫心來看待,然後自己提起警覺。你看那個老修修那麼久了還這麼淒慘,這個戒基本都持不好,我們要悲憫他,絕對不可以輕慢,然後進一步自己提起警覺,這個是我們平常要注意到的。
事實上呢,這個外境都是虛幻的,就好像電影一樣,真的是來成就我們修行的。不管是任何的劇情,電影我們就不會當真嘛,它演完了,電一關就落幕了,那些境界通通都沒有了,問題是我們在看電影的過程當中,我們有沒有得到什麼領悟,有沒有什麼得到什麼收穫,所以我們平常在生活也是一樣,身邊的人好像很真實,實際上都不是真的,這個很難體會,但這個真相,所有的境界都是,尤其是人,四大假合,地水火風,暫有的現象,一切都是因緣的和合,暫時而有的,四大分離以後,這個人體就沒有了,所有的萬事萬物也是一樣,都是暫時因為緣而種種因緣而聚合,它的體性是空的,所以說一切是幻化。
如果我們知道,真正體會到這個事實真相,你就不會隨著境界去起心動念了,人家說演戲的是瘋子,看戲的是傻子,就是這樣,演的人好像瘋瘋顛顛的,一下演這個,一下演那個,可是看戲的人更可憐,把它假戲當做真的,人家哭你也跟著人家哭,哭個什麼勁兒,對不對?電影演的好可憐喔,就哭的稀裡嘩啦,人家電影演完了,沒事了,收工了,你還在那邊哭,笑你也跟他笑個半天,跟你一點關係也沒有,是不是像傻瓜一樣?
我們生活當中就是這樣子,別人的喜怒哀樂,拿來自己的內心跟著起波動,人家心情已經平復了,你還在那邊七上八下,對不對?是不是很傻?那就是因為我們沒有提起這個警覺,失去正念,不瞭解這個境界真的是一種因緣的組合,不是真,不需要隨著境界去著在那個境界當中,跟著去起心動念去造業,我們的心要隨時保持的很清淨,就是如如不動。
人家讚歎你,你也不要高興得暈了頭,還是如如不動,但是也是聽的很清楚啦,人家誹謗你也沒關係,知道有這些事情,清清楚楚,腦子又沒有壞掉,當然是清清楚楚,可是心不為所動,不管是跟我們緣深緣淺的人,都不需要起心動念,不要說那個是外人,跟我沒關係,所以你無所謂,自己家人,哦不得了了,稍微忤逆你,稍微跟你作對,你就心裡面就七上八下,鬧的不可開交。
自己緣深的人,一樣也是幻化的,也不需要起心動念,這樣子你就是一個有智慧的人,當我們心保持在很清淨的一個狀態之下,你的智慧會生起,智慧生起呢,這個境界一來,你就知道怎樣去對治它,身邊的人有什麼事情,你就知道怎麼樣去處理得圓滿,能夠幫助別人,自己也不會受到..也不會生煩惱,所以首先一定要自己要..心要有一種..要有定力,要先自己能夠很這個平靜,你才有辦法處理事情。好,這個是從內心上來講的更微細,心生驕慢這條戒,不可以起心動念,生起不好的念頭。
我們這個佛法,關鍵還是在修心,包括我們念佛求往生,能不能夠往生的這個品位高低,或者是能不能往生,決定往生,還是在於我們的心,不是在我們的功夫,功夫不可靠的,也練不了功夫,真誠心最重要,佛法一切都是講心法,所以凡事,我們剛開始學戒,當然從事相上,這個不能做的、那個該做的,不能做的要斷惡,該做的要修善,我們當然要學著一條一條去做。可是進一步還要再理解到內心,要怎麼樣起心動念,所以要學的很多,這是第六條。
(八) 四眾弟子各盡本份共成佛道
然後接下來講第一條:「不供養父母師長戒」,還有第十七條:「不蓄三衣缽杖戒」,我把它分類來一起談,「不供養父母師長戒」,換句話說,受菩薩戒的佛弟子,有義務要供養父母師長,「不蓄三衣缽杖戒」,這個就是供養僧眾,出家眾,換句話說,有護持三寶的本份,那以前呢出家眾都是三衣一缽,沒有拿金錢,那這個菩薩戒弟子,家裡面隨時都要準備這些東西,只要有因緣看到出家眾來托缽,或者是有緣,那就趕快拿出來供養,是這樣。
那現在都已經開緣了,傳到中國來就沒有用這些這個方式,但是精神是一樣的,菩薩戒弟子有義務要護持三寶,為什麼呢? 因為這個四眾弟子,出家在家都是佛的弟子,要分工合作,一起荷擔如來家業,弘揚正法,那麼出家人做一個全職的修行人,才能夠快速成就道業,然後回過頭來做法佈施,然後在家弟子就修福,因為必須要,還有家累,你不能全心投入修行,所以你修福護持三寶。
那在家出家因為都是佛的弟子,受佛的教誨,受佛的恩德,當然也有義務要發心來回饋,就像子女,父母把你養大了,你長大了,你應該要孝順父母啊,這個父母老了要好好的照顧他們,這個是天性,自自然然該要有的行為,不是人家規定的。所以這些戒法也是根據時節因緣,然後依據這種自然的法則,天性而定的,很合理的一個戒法。
那麼特別在護持三寶的這個心態上,我們要用心學習,現在很多居士護持三寶,不但沒有功德還造業,你看梁武帝,他修了那麼多福,他問那個達摩祖師:「有沒有功德?」「毫無功德」,所以要修功德喔,不是你做布施就有功德,他修的福,因為他不懂得用心,他用有條件的心、著相的心,那是一種修福,如果是無條件的,三輪體空,甚至於是感恩的心,感恩我有這個機會可以修福,可以供養三寶,可以報答師恩,回饋師長的恩德,感恩有這個機會,那這個功德更大。
那或者是做到三輪體空這個不容易啊,可以先用感恩的心來做,不管這個三寶,這個道場好不好,只要他是佛教的這個道場,不管這個出家人修的好不好,這個是他個人的因果,他能不能夠消化信施,他能不能夠善用十方的供養去操作,這是他個人的因果,我們修的人的當下是只能負責我們的因果,我們這個因越清淨,功德越殊勝。
三輪體空就是沒有我在布施的著這個相,沒有我,也沒有受施的對象,也沒有我供養的這個物品,這三種概念都沒有,叫三輪體空,這個很難啊,不容易,可以先從不造業開始,就是無條件,然後感恩的心,那這個就有功德,不只是福德,功德當中已經涵蓋福德,福德裡面沒有功德,功德是更圓滿的,而且他只要有功德,裡面的福德是很大,是捨一得萬報的,無量倍的,如果你有條件的著相的,那就是福德,福德就是大不了,你付出一分得到兩分的利息,頂多是這樣子,這差很多,你同樣在做這個,同樣的供養,可是得到回報差別這麼大,就看於你會不會用心。
甚至於有的人還造業,用一種交易的心,我拿錢給你,你給我做一場法會,給我超度,那這個是一種買賣,買賣當中還有就是說..比較不恭敬,沒有恭敬心,那這個就是一種比較是不好的一種,算是造業的一個行為,當然這種有的是因為不懂、不明白,他也沒有那種不恭敬的心,是因為不明白,可是隱約上都是有的,隱約上都是有的,所以還是儘量的避免用這種心態。
還有到這個佛門裡面去供養,我們現在看到很多現象都顛倒了,居士到佛門裡面去護持,然後出家眾在廚房忙著半天,趕快招待這些客人,貴客、大護法耶,要招待好耶,那到底是誰在供養誰啊?沒錯啊,居士是有拿錢來啊,但是這當中又是一種不敬啊,有一種不敬的一種意味在裡面,行為上..當然也許他心上他沒有,沒有注意到,不懂,所以也不會不至於不恭敬,可是行為上是不恭敬。
出家眾在招待、供養這些居士護法、大護法,行為上是這樣啦,當然心態上他們都已經是落入世俗的那種做法,他們是想:「人家來好心發心,我們總不能讓人家餓肚子,然後招待一餐也是很合情合理。」,這也是沒錯,但這是世俗人的看法,不是修行人的看法,所以出家眾做的,也不像說是真正的出家眾應該有的一個…都變成已經隨俗了啦。你看那個..那個給孤獨長者,他當時他是佛陀的大護法,他捐了一塊地供蓋精舍供養佛陀跟弟子們修行,之後呢,他還是每天去送飲食供養啊,他沒有捐了地到寺院:「哎你們煮給我吃啊,我就大搖大擺的在那邊吃起來」,沒有啊!他是真正在修大福報,真正在成就功德。
如果說你今天來捐了很多錢,法師就應該要招待你,那不是交易嗎,對不對?那你不就你的福報就損掉了,出家眾服務一下是沒什麼,但是你的福報損掉了,對不對?所以這個都是不是很恰當的一個..一個示範,出家在家都要注意。如果是在..我們現在講的是一般看的到,其實很多的這個僧團當中,還是很如理如法,我們常常參學很多地方,專門研究戒律的道場,或者是叢林、禪宗的大叢林,還是如理如法的,大陸現在很多叢林也是如理如法,除了那個觀光道場之外,真正修行的道場,所以我說真正的出家人,你們也很少有機會能夠看到,因為它沒有開放啊,沒有開放參觀啊,所以你們當然看不到,還是很如法的。
只有那個真正去求道的,去修行的居士看得到,那他就是如理如法的,去那邊不但供養金錢,而且還要內財,外財布施都做,你去供養金錢,做外財布施,然後去也要做義工,沒有出家眾伺候你的啦,沒有這種事情。那當然也有開緣,真的是大護法,像馬來西亞李金友,你不能叫他下廚啊,他也不會煮啊,頂多叫他帶個傭人來幫忙煮,也不可能叫他自己煮,人家只是要修福,也沒有要修行,不能逼人家說:「哎你來這裡要持戒,你居士就要當居士,做居士的事情。」,也不行啦!也是要適當的開緣。那我們呢,我只是要把這個狀況客觀的講清楚,什麼是如法,什麼是開緣,什麼是錯誤的,大家要分的清楚,然後我們儘量的把它做好,自己是什麼樣的一個角色,我們就儘量把它做好。
弟子承賢恭敬節錄 仁敬師父審定
(九) 持守八關齋戒利益非常殊勝
好,那這個呢接下來我們看,第七條是「不持六齋戒」,菩薩戒呢,菩薩戒弟子每個月至少要有六天持八關齋,八關齋呢就是八條戒,其實總共九條啦,但是有兩條戒把它放在一起,不著香華鬘,不香塗身,不歌舞娼妓,不往觀聽,不坐高廣大床,不非時食,簡單講就是你不能夠化妝,愛漂亮,打扮,去唱歌跳舞,這些通通不行,要變得很素雅,本來平常打扮得非常的妖豔的,那你一個月當中至少有六天,要清湯掛麵,如果氣色不好,你就不要出門好了,有的人天天化妝,化的臉黃黃的,那就不要出門嚇人。
然後最重要這個八關齋戒是在於..事相上是不非時食,也就是要過午不食,更進一步講是齋就是持戒的意思,要齋這個心,我們這一天當中要身心清淨,那也不可以跟這個..也不可以行房,完全要做一天的出家人,這樣的一個戒法。所以前面的是五戒,剛剛後面的四條戒,前面五戒這個不邪淫改成不淫欲,那只要有受過一天的八關齋,你將來就會有出家的因緣,這個先種一個出家的種子,所以八關齋是很殊勝的,那如果受了菩薩戒,一個月至少有六天,第..8號、14號、15號、23號、29、30號。
像我是對日期很沒有概念的,我沒什麼時間概念,沒有數字概念,要我記這些我一定會忘記,所以我是覺得我們也可以這樣做,就是每天晚餐不要吃,也不要說一定要過午,時間要算那麼準,超過一分,慘了!破戒了,持的辛辛苦苦,不要那麼著相,最好是每天晚餐不要吃,然後下午呢,你一定會不習慣,從中午吃,這個戒你一定很難持,所以下午你可以吃一點點心,吃幾片餅乾,喝那個什麼麥片啦之類的,一方面也預防胃腸不適,像我以前也..我們沙彌尼的時候都要持這個戒,我曾經胃潰瘍跟這個也有一點關係,因為每天不吃,那突然之間又要發心,幫忙吃一點開緣,有時不吃,有時吃,那肯定胃受不了。
所以這個大家要考慮自己的身體狀況,可是晚餐不吃是非常好的,好處太多了,讓你身心輕安,然後你會覺得你多出很多時間可以用功,不然你看時間撥不出來啊,那白天要上班,然後回家還要看一下電視、要陪小孩,怎麼樣時間就撥不出來,所以現在你們發心,晚餐不吃,你還敢說沒有時間用功嗎?你不用煮、不用吃、不用洗,對不對?這個每一個人都可以做的,然後也不用擔心餓肚子,你就下午先吃一點點,不用花很多時間,沖一杯麥片、兩片餅乾,十分鐘就解決了,真的是很容易做到,而且好處很多,大家可以發心去做做看。
(十) 法相應入心必顯於行
第八條:「不往聽法戒」,這個就是如果四十里內,有講經說法的地方,菩薩戒弟子一定要去聽,這個是督促我們要用功,要多聽經聞法,還有就是要莊嚴道場,那這個我們要,怎麼樣來理解四十里呢,四十里是指當天往返,不是真的要叫你走路走四十里,現在的交通也很方便,你只要方便的情況之下,當天可以往返的,而且跟我們法門相關的,然後你有這一份心,時間真的可以的話,盡可能的撥出來,知道說自己有這個本份,儘量要聽經聞法,儘量要護持道場,這麼樣去做就可以了。
那絕對不能說,還有這個障礙人家去聽法,有些道場門戶之見很重:「你是我這邊的人,你就不可以去別的地方」,那這樣不可以,像我上次在別的道場提完以後,然後我下一站的行程他們都知道,那個會長馬上公告:「下一站仁敬法師在某某地方,你們可以去聽。」,馬上就隨喜功德,當然也是要在我們學法相關的,相關的法師講法,可以去聽,不是說我們修淨土,然後叫你去參禪打坐持咒,當然不是啦,那就影響我們的修學了嘛,所以這個我們自己去拿捏,拿捏分寸,就是要寬大我們的心量,然後要發心,莊嚴道場,不要分彼此,門戶之見,這些我們都要注意到。
我這次在大陸參加那個佛七,佛七當中開示,我就跟大家講,我說這個因緣很難得,我們要講成佛的法門,趕快你們就去親朋好友去公告一下,大陸同修真的是,他們如果有善根成熟的人,他們是勇猛心,不會亞於我們馬來西亞的同修,我們馬來西亞的同修是很有善根,但是相對之下比較悠閒一點,步調比較慢一點,他們不是,他們一發心,多勇猛你知道嗎?他們就打電話,其中有一個這個同修,打電話到他青海住在..我是在武漢嘛,武漢孝感那個地方,打電話到青海的一個親戚,一個姓盧,盧老居士,七十歲,搭飛機六個小時回來聽經,老家是在武漢孝感,但是老家已經沒有房子住,回來是住飯店,每天聽,聽完了以後飛回去,專程來聽法的,這個真的是令我很感動,所以我也請他坐我旁邊一起吃飯。
然後他的緣也很殊勝,他一發心,我們同行的一些居士,新加坡一些老居士就說:「以後給你定期寄法寶去」,他們那邊法寶也不容易取得,你看就結了很好的善緣,還有上次我們在百萬鎮講,就是有一個年輕人也很難得,四十歲,受英文教育的,半年前我來講的時候,他已經聽過了,也對這個法很相應,所以他無意當中知道我又來,那個時候是在士古來,他從柔佛巴魯一帶開車到那邊去,連續五天完了接著又到百萬鎮,又是連續五天,連續十天來聽講,我很擔心他老婆會不會不高興,整天白天工作嘛,晚上,然後又有小孩,家裡也要照顧到,後來他就把他老婆帶來聽經,就是很發心啦,一方面自己多熏習,一方面也莊嚴道場,就是要有這份心。
你法聽了相應以後,真正相應,對法得到利益的人,他自然會有行為,這個行為就是說,我們會更精進的學習,一方面我們也會發心護持道場,所以這位年輕人他是受英文教育的,他也發心替我們的這個光碟做英文翻譯,所以以後連老外都可以聽到我們光碟,我說這些人交給你度啦,我度不了,他到時候來問我問題,用英文我聽不懂,這很難得。那像你看像這個人,他們沒有受這條菩薩戒,可是人家做的很圓滿,有聽經聞法的機會,搭六個小時飛機也來,沒有在計較,算這樣子路費多少,然後還要花多少錢,多少時間,有什麼比解決你生死的事情更重要的,這是無價的,沒辦法談價錢的。
(十一) 出家修行堪受人天供養
再來就是..現在因為時間快到了,我們講一講這個出家戒法好了,大概講一下,因為有一些同修也是有發心要出家,這個出家首先呢要建立正確的心態,真正出家,為什麼要出家,首先就為自己來講,是為了提升道業,發勇猛心,精進、學戒、持戒,不是要到佛門裡面去享福,享清福啊,整天敲木魚誦經,沒有那麼清閒,一出家就要學戒,好,所以這個發心很重要,是為了要報恩,為了要提升境界,為了要荷擔如來家業,這個觀念要先建立。
再來就是說,這個剃度呢要瞭解到我們是真正要..必須要做到割愛辭親,不是說你相出家了,心還沒有出家,跟個世俗人一樣,出了家一天到晚回俗家,這個不可以的,有些年紀很大了才出家,戒律沒有學的很好,一天到晚跟家裡人往來,不可以的,出了家就是割愛辭親,當然不是無情,連家人都不要,而是說一視平等,一切的眾生跟我們都是一家人。
哪個人法緣深的,以法緣為主,這個人求法因緣成熟了,跟他有緣,那就多接近多往來,不是分我們的交情怎麼樣,關係怎麼樣,所以首先要瞭解,出家是放下小家,然後跟眾生合為,所有的眾生都是一家人,擴大心量,所以必須要把過去世俗的這些種種真的放下,所謂割愛辭親啊,打心裡面要真的要這樣發這種心,你真正能夠發這種心出家的,那當下這個功德就不得了了,不但發這個心,而且你頭真的剃了。
所以為什麼出家人,可以堪受人天供養,因為有事就有理嘛,事相做到了,就是如果理事具足,真正理事具足,那這個功德不得了,因為你是真正已經超越了,你已經捨棄掉很多東西,有的人他事業做的很好,家裡很有錢,還有嬌妻,還有孩子也很孝順,可是他竟然捨得下,我們先不要講到說有結婚的人,那太敏感了,我們一般來講不要說學世尊啦,世尊也是捨下一切妻兒,先修道。
我們先講個人,你個人要捨下你的種種..一種生活上的享受,進入到僧團,學戒,過一種很清淡的,很平常的生活,甚至於是苦行,這個心一發,而且真正去做,你說是不是,真的在境界上很多居士他沒有去體認到這一點,老修行,認為他們自己修的很好,輕視初學,剛出家的:「啊這個剛出家,沒什麼修行」,事實上他剛出家,他的功德已經比你大。
因為你是你自己以為有修行,可是真的就算你的心出家,戒也持的很好,可是因為你的福報不具足,你也沒有真正做到放下,剃度,要考試通過才算啊,你要真正做到了,事相上也真的放下了,那才算啊,不能我們自己認為我們修的很好。就算修的很好,真的有在精進修行,持戒,然後自力利他,這個都很好,可是還要真正考試通過才算。
那出家眾呢,他已經做到了,不管他的心,境界,修持到什麼程度,他已經做到了,這個戒已經開始持了,已經實踐,所以我們要從這方面來看的話,心裡就比較平衡一點,真正懂得恭敬出家眾,人家那個特別是出家,那個新戒子啊,剛剛受完戒的,很多人喜歡去供養,初發心成佛有餘,他這個發了勇猛心出家,這個向自己的戒行挑戰,為了報佛恩,而且他真正放下,他當下那個功德是真實的。
那有的居士修學了很久,可能也只是修福而已,自己沒有察覺,我剛出家的時候,大家知道,我提過嘛,我是莫名其妙的三天就剃了,那三天之前,我那段時間還有一個朋友,因為我已經當居士一段時間了,有一個同參也不錯,他是受持金剛經,我是受持無量壽經,我們常常在談法、共學,一個好朋友,一個男眾。有一次我們還可以這樣喝咖啡,約在咖啡廳喝咖啡,鬥法,他講他的《金剛經》,我講我的《無量壽經》,可以鬥六,七個小時,然後鬥到講到..講到聲音都沒有了,說不出聲音來了還在講,然後講到沒辦法,人家打烊,一杯咖啡給人家坐六,七個鐘頭,然後就買單離開,是這樣的同參喔。
結果我就決定要出家之後,他就很訝異,一方面也祝福啦,一方面也想要勸勸看,說:「妳要不要問問你師父啊?是不是聽說人家出家,都要籌一筆錢才可以出家,妳可以不要那麼急嘛!」,還試圖要挽回這個局面,師父說:「沒關係,妳人來就好了」,三天後就剃了,剃的時候,這個朋友也算是同參道友,就去觀禮,從頭哭到尾,男眾,那他的心情我們當然也可以理解一點啦,可是畢竟大家都要修行嘛,最終還是要往修行這條路走。
所以可能是..我當時是有三寶加持,我比較覺得還可以,但是他一定是很不是滋味,他後來福報也不是很好,就是遇到了一個,後來出家之後也很多年都沒有聯絡,我最後回到臺灣有聯絡上,知道說跟了一個不好的老師,就是我剛講的那個,說他已經明心了,兩年後就可以見性那個,是很麻煩啦,但是我也沒有能力度他,因為他已經陷的太深了,很可惜,也很可惜,那這個是講到出家的功德。
(十二) 僧相即是佛相 一歷眼根永為道種
那出家跟在家真的很大的不同,光是這個法相就有功德,我有一次,就是前一陣子,就是在..去大陸參加佛七,結束之後我還到合肥安徽省那邊,去一個學長的寺院,他是那個寺院的住持,很多年,提了很多年都沒有去過,這一次剛好因為車程只有三,四個小時,也就順道就去,那麼我到了火車站呢下了火車,我就要排計程車,排隊等計程車,大概排到剩三,五個人就要輪到我,結果我就看到那個公安,公安在維持秩序嘛大陸人山人海的,大家都很不守規矩,那就有公安,連計程車站喔,排隊的計程車站都有公安在處理。
剛好有一個人開著轎車經過,那因為這個地方是計程車專停的,他不可以開過來,所以公安就把他叫過來,很凶:「停下來!停下來!出來、出來….」這樣,結果那個司機很害怕,大概三,四十歲年輕人,很害怕!走到他旁邊,然後他就,就叫他站在旁邊,就不處理,也不讓他走,「你給我站在這裡」,這樣。然後這個時候我已經走到第一個位置,輪到我要等計程車,他就看到我了,那個公安看到我,臉色馬上變了,好像很不好意思,好像他在做壞事。
因為他剛剛對人家很凶,他準備要修理那個人,他不讓那個開車的人走嘛,對他很凶,我看到了,結果他馬上臉色一變,態度就馬上就變,我都沒講話,我只是看著他們, 然後他就跟著旁邊站的那個人說:「走走走…」然後旁邊那個年輕人還傻在那裡,沒想到怎麼會有這麼便宜的事情,因為他剛剛是很凶,不可能輕易的讓他走的那種姿態的,突然之間叫他這樣走,他還傻在那裡聽不懂:「啊,什麼事?」還在問他,然後那個公安:「叫你走啊,聽不懂啊?」。
然後那個年輕人忽然之間合掌,不知道是要對我合掌還是,就反正就是跟公安道謝,他跟他道謝,因為他叫他走啊,「謝謝….」可是謝謝就謝謝幹嘛合掌,他是下意識就自然合掌,所以我這一幕我從頭看到尾,我都沒有講話,我只是站在那裡看著他們倆,,很多同修,很多眾生看到出家眾他自然會生起一種,或者是慚愧心,或者是會收斂自己的行為,真的是這樣。那一幕讓我覺得印象非常深刻,這不是我的功夫喔,我沒開口也沒做什麼事情,他只是看到一個法相而已,所以這個能夠發心出家,是非常殊勝的事情。
在新加坡有一個我們在現場佛學問答,就有人問我,有一個年輕人三十幾歲很想出家,一個女眾,她就問我,她說她很想出家,可是她去居士林,然後去學會問,都沒有辦法出家,她說:「是不是老和尚不建議人家出家?」,然後又說:「印光大師也不建議人家出家」我說..老和尚,我說:「他們有這麼說嗎?」我說如果..她說,她說:「老和尚說出家不好」,我就跟她講:「老和尚說出家不好,那他自己為什麼要出家?」,對不對!?我說:「印光大師他一生閉關三十多年,他如果收了弟子,那他怎麼去教育弟子?每一個人的願,每一個人因緣不同,並不代表他不收徒弟,就不建議人家出家,你去看看出家功德經,那是佛說的,有多殊勝!」。
所以我們不要聽死了,給老和尚給印光大師扣個帽子,說他們不建議人家出家,他們有他們的用意,是怕你對出家不瞭解,那到時候出了家,戒不好好持,破壞了僧團的印象,那當然是罪過啊,這種人我們當然不鼓勵人家出家,可是如果你真正發勇猛心,人天都讚歎,怎麼可能出家不好。前沒多久老和尚就講經的時候,就主動勸導鐘茂森博士出家啊。上個月十月份我去香港四天當中,鐘博士因為我們十年前就認識了,所以見了面就會聊..聊聊天,我一看他頭髮剪得很短,我就說:「啊?幹嘛,你想出家啦!」,我是隨口一問,沒想到他竟然跟我點點頭。
但是這個還不算,因為現在在錄影,這個結果是怎麼樣喔還不一定啦,看因緣,我們當時只是聊天,隨口一講。那因為老和尚之前也有..公開講經的時候也有建議他出家,這個是好事,因為鐘博士,鐘茂森居士是非常優秀的一位學者,也是一位佛弟子,因為當時我說:「你真的想出家嗎?」,他跟我點點頭,我說:「戒很嚴喔!」,他說:「沒關係」,他那個態度是真的有發心,那這樣當然我們讚歎啊!隨喜讚歎啊!所以我也常常鼓勵年輕人要,我今天為什麼要提到這些出家戒法,也是希望年輕人能夠多發心,而且還要有建立正確的心態,出家修行是為了要度眾生,自己也能夠發勇猛心,精進修學,能夠早一點真正能夠出離三界,然後進一步還能夠弘法利生報佛恩。那這個時間已經到了,有機會我們再詳細來共同學習,阿彌陀佛。
(全文完)
弟子淑賢恭敬節錄 仁敬師父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