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Image
第四場《淨土教道次第廣論》的特點
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

接著我們要繼續講《淨土教道次第廣論》的論題和特點。「淨土教」為什麼我把它稱為淨土教而不稱為淨土宗呢?在中國早期淨土宗並沒有稱作宗派而就是稱作淨土教,淨土宗這個名稱最早是從日本傳過來的,到了民國初年的時候,因為受到日本的影響才出現淨土宗這個名稱,我寫這部論用「淨土教」來立名,就是要忠實的依其教法來立名是這個用意,完全不從宗派方面的角度立場來談。「道次第」是指有次序性的、有先後順序的來引導念佛人怎麼樣修道。我們念佛法門概念上很簡單,都是依「信願行」往生三資糧,深信切願念佛求生極樂世界,歷來袓師都稱此法門為圓頓大法,也就是圓融、圓修、圓證,一般來講較不會聯想到它有次第性的修法,所以這一方面的著作到目前為止在佛教界好像很少看到,似乎還沒有看到有人把淨土法門的修法做一個有次第性的歸納整理。雖然淨土法門是圓修圓證之法,也不是一定需要次第性的歸納,但是次第不礙圓融,圓融不礙次第,這個是華嚴經裏面所提到的境界。我把它做一個有次第性的一個整理主要是為了方便同修,特別是初學的同修在下手修學上會有很多的便利,對於老同修們也可以依此論的內容對照自己目前的境界。在末後流通分的部分特別也提出,當我們念佛人確定信願往生的信心之後,接下來在往生之前這段時間我們應該如何行菩薩道?應該如何過念佛人該過的日子,這個部份也給大家做了一個具體的介紹。「論」,就是論述,經是佛所說的,論是佛弟子修學之後的學習報告。我發心撰寫這部論,主要的作用,目前的因緣是為了在臉書上所開設的《淨土教道次第廣論班》課程編製教材,同時也希望流通十方,甚至可以流傳到世尊法運九千多年間,因為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到法滅的時期,都還可以有力量救度眾生往生到極樂世界去成佛,也唯有這個法門,到那時的眾生還有機會得度,就只單單憑著「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字萬德洪名,只要有因緣聽聞者都能夠得度,所以我們現前當來發心流通這部論的人,真正是功德無量,是替阿彌陀佛救度眾生的真菩薩。

這部論的題材我全部是用偈誦的方式來呈現,內容文字義理我都是依照經典和祖師的教誨做一番彙集整理,完全不會有我個人獨到的創見在裏頭。這部論有幾個特點,第一是超勝藏傳的《菩提道次第廣論》,怎麼講超勝呢?許多同修對《菩提道次第廣論》這部論都不陌生,這個是藏傳佛教一部非常重要的論著,是宗喀巴大師所著的。宗喀巴大師是一位非常有證量的大修行人,為什麼在這裡我們講這一部《淨土教道次第廣論》,它能夠超勝藏傳佛教宗喀巴大師所著的這部《菩提道次第廣論》呢?當然這並不是我個人的證量境界能夠超過大師,而是我們這一部論主要的思想完全是依照佛中之王阿彌陀佛乘願再來的善導大師所教,這就是阿彌陀佛的境界,既然是佛中之王那當然是超勝宗喀巴菩薩。第二個特點是更超勝禪宗,禪宗在我們中國,宗門教下八個宗派當中,可以說號稱成就最快速,當下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法門,確實禪宗的成就是很快速,但是必須要是上上根人才有能力相應這個法門而得受用,禪宗的緣起是世尊在法會上,世尊拈花迦葉微笑,當下師弟心心相印,這個就是傳承心法,師徒之間的傳法就在這麼一個小小的動作當中會心了,當下的傳法就完成了。但是這個過程我們現在一般人,是看半天也是看不出個所以然來,更不要談有什麼悟境了,當時在世尊法會上,座下還有很多根性猛利的弟子們,看了半天也是完全沒感覺,只有迦葉一個人能夠會意世尊的境地,所以說禪宗雖然當下可以直指人心,可以見性成佛,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有所領悟。禪宗的修法,我們從六祖慧能大師他接引的方式,就可以看得出來確實是非常的快速而且簡單,問題是我們的根基有沒有辦法領納這個境界。六祖大師當時有一句話很著名,就是他的師兄弟慧明法師要去追殺他,想要搶回衣缽的時候,經過一番波折到最後明上座向大師懺悔並向他求法,六祖慧能大師就跟他開示了直指人心的修法,大師是怎麼樣直指的呢?就是直接告訴他「不思善,不思惡」,那個就是明上座本來面目,這一句話很著名,但是還是有很多大德們把它解錯了,把六袓所指的「那個」解的非常玄、非常妙,讓人聽了半天越聽越不懂。

這一句到底該怎麼解釋呢?很簡單「不思善、不思惡」那個當下就是明上座本來面目,就是「那個」正當你正在不思善、不思惡的那個當下,就是了,你會嗎?若是你會,那你就悟入了,當下就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了。那個不思善不思惡的當下,就是沒有念頭的那個當下,你沒有想善法也沒有想惡法,兩邊不著,當下清淨沒有念頭的狀態,那就是六袓所明白直指的境界,就是這麼簡單,並沒什麼神秘的東西。六袓他是個很直心的人,生生世世已經修到心非常的清淨了,是我們這些煩惱眾生把它給想複雜了,所以才會看不到六袓所講的「那個」。哎!看半天,到底是那一個?哈哈…還是找不到,所以說這個就必須要用會意的啦!這就是中國禪宗早期接機的方式,其實就是很單純地直接把他所親見的境界指給你,但是後來的人因為心思比較複雜,在那當下就會起很多妄想而無法直心去觀照到、去捕捉到清淨的那一剎那,因為你的注意力都放在你的意識妄想思惟上,而大師所指的境界是不可思、不可議的,二者當然無法交集,所以慢慢的,本來是這麼簡單的法門,這麼明確的指引你觀照你本來的自性面目,大家都也沒有辦法領納,所以後來禪宗的祖師也只好退而求其次,順應眾生的根機,開始提倡參話頭,既然直接給你指出你又看不到佛性,那就先給你個話頭去參,參久了有定力了、心清淨了,也就能看到「那個」佛性了。

談到參話頭,那到底這個話頭在那裡呢?這也不好找耶!我也是找了很久才知道甚麼叫話頭,雖然知道,但是我並沒有去參,我自始至終還是老實專修我的念佛法門,我會去找話頭是因為我曾經有因緣親近我們近代禪門高僧,溈仰宗第九代祖師,香港大嶼山上聖下一老和尚,因為曾在他老人家座下鍛練,在寶林禪寺跟著師父們天天打坐,拜讀恩師的著作,才有機緣學習,慢慢地也領會到了「那個」話頭在那裡,其實參話頭的修法,在方法程序上那就沒那麼直接了,如果能夠直接照見六祖大師講的那個當下,那就立刻見到本來面目了,哪還需要這麼多葛藤,但是因為眾生都沒有辦法領納,所以也只好開始參了,要參就得要先找到話頭,那話頭到底是在哪裡呢?聖一老法師講得很簡單,因為他看的很清楚,由一個很清楚的人口裏講出來的自然是很簡單明了的。他說話頭就是在我們一念不生之前,一句話還沒有出現之前。譬如「南無阿彌陀佛」,在「南」將要出現之前的那個時候就叫話頭。再譬如說,我用兩句來說明好了,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這兩句當中第一句的佛字,跟第二句的南字那之間的空隙,那個頓號的位置就是話頭,這是我簡單舉的一個譬喻。那要怎麼開始去參這個話頭呢?就是要把我們的意志力,注意力集中在這個地方,剛剛講佛跟南這當中的空隙,那這個我們做得到嗎?可能我們現在找到了,已經知道話頭在那裡了,但是找到之後要怎麼參,怎麼起修?就是要把我們的意識一直放在話頭那個地方,不要給它跑掉,然後安住在那個狀態上去參一句話。

譬如你參「狗子無佛性」,你就要把自己的心念先能安住在話頭這個地方,然後在那個位置上非常專注的去注意這一句狗子無佛性,這就像是我們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名號一樣,也不可以讓任何念頭跑進來,若起一念妄想,那這個話頭也參不了了,請問你,這樣的基本功夫我們做的到嗎?沒有辦法,因為不到一秒鐘那個無念的位置就跑掉了,妄想就上來了,好不容易歷盡艱辛萬苦終於把那個話頭的地方給找到了,卻無法抓住它。虛雲老和尚講有的人在禪門裏面找了一輩子連話頭在那裡都沒找到,更不用說開始去參了。若能找得到的很快,如果你聽的懂的,那當下你就知道了,你去照我譬喻的去念兩聲佛號,中間那個空檔你去找找看,那裏就是話頭,但是就算真給你找到了你也沒有辦法開始修,所以很困難,禪宗雖然他當下就可以直接告訴你佛性在那裡,就是所謂六袓講的不思善不思惡,那個就是,六祖大師他是沒有跟你拐彎抹角,直接告訴你那個就是,但是因為我們沒有辦法會意,本來是非常快速成就的法門,一剎那可以見性成佛看到佛性的,對我們來講還是很困難,因為看不到,就像瞎了眼的盲人,人家給你指出來了,你還是問在那裡?霧霧(台語),視線不好,這個參是要用心去參的,也不是用眼睛去看的,所以世尊拈花迦葉微笑,當時迦葉眼睛看到世尊拿一朵花對著大眾們微笑,他是用心去體悟到那個境界的,我們淨土法門為什麼很簡單,因為這個法門其實跟禪宗的特點也是很像,他就是直接叫你信願念佛,如果我們當下信了其實就入了境界了,我們入了境界不是見到我們的自性,而是跟阿彌陀佛結為一體,阿彌陀佛就是表自性,他所發的四十八願也已經成就,我們只要深信發願全身依靠阿彌陀佛,在那當下我們就跟阿彌陀佛合為一體,我們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我們,當下就成就了,就是這麼快,跟禪宗一樣這麼快速,而我們又不用參半天,也不用具備高度的悟性,我們只要願意發願,願意相信,願意接受阿彌陀佛無條件奉送他圓滿的功德力就可以了,所以說更超勝禪宗是從這個角度來講的。

確實啊!我們這個法門是非常的高妙,徹悟禪師也是我們淨宗的祖師,他跟我們講,我們在念佛的當下,念佛時即是成佛時,即是做佛時,就在我們這一句稱念佛號的當下我們就已經在作佛了,就是這個意思,所以多快啊!當下就入了境界了,而且比禪宗更圓滿。為什麼?禪宗那個見性啊!見到了性,你明心見性成為聖人,你也還只是阿羅漢而己啊!阿羅漢明心見性之後還要起修三大阿僧祇劫才能做佛,圓滿成佛,成就圓教佛還要三大阿僧祇劫,他當下只是先見到了,見性後還要再悟後起修。那我們呢?我們不需要,完全不需要,我們在念佛的當下立刻就成佛了,這個是成甚麼佛?圓教佛,這個巧妙境界很不可思議,「念佛時,即是成佛時,即是做佛時」,所以更超勝禪宗。

這個境界,確實我們難以想像信受啊!不可思不可議啊!這完全是因為阿彌陀佛的願力加持所成就的,但是說難也是有它的難處,難就是難在我們沒有辦法真正相信、真正發願,即使真正信願生起,也很難發長遠心,真正能夠做到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個是非常困難的,難就難在這個地方。那要怎樣去克服呢?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即使已經生起信願求生之後,乃至一直到往生之前,要發願都不離開師長和同行道友,只要能夠有這個助緣不斷,就必定能夠順利的直到往生都不會退轉,因為這個過程中,只要能夠保持信願心不退就可以,我們就可以順順利利的等到阿彌陀佛來接,這個是我們念佛人特別要注意的。所以千萬不要想說哎呀!反正我已經發願了,念佛也很簡單,我自己一個人關起來念,甚麼都夠了,反正只要信願,自己再加深這個信願就可以了,念佛也可以靠自己。這麼想好像沒錯,其實是太天真了,因為我們真正要能夠很順利的不退轉一直到往生,最怕的就是退轉懈怠,而要避免退轉懈怠,最重要的條件就是要依靠師長善友,我們最怕的也就是沒有具備這個因緣。如果我們再有這種錯誤的觀念,不去重視這個助緣的話,要知道我們眾生的業力不可思議啊!在到往生之前的過程當中,退轉的因素實在是太多太多了,而我們如果懂得善用這個助緣,那就會像蕅益大師講的,你從信願生起之後,一直到往生之前,那怕你一天只有念一句佛號都一定能往生。

淨土法門還有一難,就是難在利他的部分,難在直下承擔,也就是我們剛講的,其實我們念佛的當下就是已經成佛,也是在做佛了,這個境界是真真實實的,但是我們因為沒有辦法想像,沒有辦法體會這種境界,所以很難相信,很難直下承擔,打心底承認我們在念佛的時候就是在做佛,但是這是一個事實真相,所以我們平常也可以試著去體會看看,你當下就是佛耶!你敢承認嗎?哎呀!不好意思啦!我只是個業障凡夫,確實我們是業障凡夫,那是從我們自己的因果這個角度來講,但是一旦我們能夠乘託阿彌陀佛的願力,那當下這個我就不見啦!我們這個凡夫就不見啦!就變成是阿彌陀佛的化身了,把自己看作阿彌陀佛的化身,你就是佛啊!不用客氣,而且我們自己本身也有佛性,所以其實我們真的可以試著這樣去體會,你在這個過程當中啊!特別是在行菩薩道在利他的時候,你就會特別有成就感,而且會特別的積極,這種心態就更容易成就真實的功德,你當下就是菩薩就是佛,以這樣的一個心態,這樣的一個化身去行菩薩道,那個感覺是不一樣的,功德力是很大的,你自己也會非常的法喜,但是你不要到處去跟人家講我是佛哦!那就有一點怪怪的了,道理上是這樣講確實是沒有錯,但是在事相上,還是有個凡夫身在,所以我們可以在修學的過程當中試著去體會看看就好了,自己內心去受用,不要到處去跟人家講,這樣人家會以為你著魔了。

接著講這部論第三個特點,就是超勝教下,教下指的就是我們中國八個宗派,其中的唯識(法相宗)、天臺宗、華嚴(賢首宗)這個都是,還有中觀(法性宗),這個都是依教理入門修行所以叫教下,從教理名相來講,唯識學是最難的,在我來講覺得是最頭痛的,因為唯識它又號稱佛教心理學,心理學因為要研究到起心動念很微細,所以他的法相名詞就特別多,據說光是要把唯識這些基礎的名相先背會就要花八年的時間,等你這些基礎的名相都學會了之後,你還要再進一步去研究所謂的八識的作用。阿賴耶識是第八識,末那識第七識,一直到前六識眼耳鼻舌身意,分析這個八識它的活動狀況,也就是說我們的起心動念的過程,再依此理而起觀修,這個部份是屬於唯識宗的修法範圍,主是從這個角度來探索佛性,那麼探索到最後,他究竟理論就是萬法為識所變,從阿賴耶識裏面所變現出來,這個真要修學也不是一般人有辦法能夠受持的,首先你光是要背這些名相,你就霧煞煞(搞不清楚),小孩、老人、中下根人差不多都淘汰大半了。我自己也感覺我的根性都不太相應,以前我們初學專跟淨空老和尚學法,這些各宗派的特有名詞我也是都學習過,因為老和尚講解淨土法門也常常引用這幾個宗派的名相,如果我們想要真正通達老和尚的解釋,當然就得再深入理解這些名相,所以其實各宗各派教下的名相我都有涉略過。而相對於唯識學的天臺宗、華嚴宗,它的形態就不同,它是用歸納式的方式,把佛陀一代時教,把它歸納起來,像大綱這樣子歸納起來,那看了就很容易一目了然,對我來講會覺得比較容易相應,而唯識就是一直往細處發展,探索到一切起心動念,非常的微細,這在我感覺反而會讓我們的心思變得很複雜,會想得很多,搞不好如果沒有學得好的話,可能都有一些精神負擔,因為你想太多了,想多了反而會形成一種打妄想的習氣,當然這也是看個人啦!也是要看根性啦!對我來講學天臺、華嚴的判教就比較容易清楚,而且比較沒有這些副作用,簡單明瞭,一目了然。剛剛所歸納的宗門教下就包括了世尊四十九年所講的三藏十二部通通在裏面,所以我們要學習四十九年的教法,雖然袓師們已把它做了精簡的判教整理,但是我們還是得要深入掌握法義,所以修學都要花很多年的時間,十年二十年紮根底是跑不掉的。

另外一個是中觀,中觀主要是講般若系的經論,像心經、金剛經…這一類的經論,講的是緣起性空中道實相,這是講空性的境界,這些光是講一個空字,又分成十八種不同的名相來解釋空的境界,所以學到頭來可能就空空(傻傻),越學越覺得腦子霧灑灑,因為你沒有辦法契入空性的話,你就會覺得很複雜,這是要用心用悟性去體證契入的。禪宗也是從空性中契入修證的法門,從空性去見到實相的一個修法,這一些都不是那麼簡單,在受持上來講花的時間很長,根性要很猛利,很多人根本連起修都沒有能力,所以說這一部廣論所說的淨土法門的修法它是超勝教下,因為我們是簡單圓滿、容易受持又能三根普被、利鈍全收。更何況,我們中國八個宗派,現在禪宗的大德像大嶼山上聖下一老和尚,老人家也知道現代人的根性已經很難參得了禪,所以在香港寶林禪寺的常住眾,一些老師父們,聖一師父也是都教她們念佛,特別是老師父們,叫她們拿著念珠老實念佛,他不會說我們這裏是禪宗的道場,大家就一定要參禪,即使參破頭了參不悟還是要參,他完全是看眾生的根性因材施教。

還有華嚴宗、天臺宗包括律宗,幾乎在現前來講也全都是兼修念佛法門,換句話說不管你學什麼宗派,最後還是要迴向到念佛法門才容易圓滿成就,而如果我們一開始就從這個念佛法門去專修,老和尚講過三年就成就了,即使只是靠自己下死功夫最多三年也能成就。我們剛剛講唯識,你光是要打基礎,還沒開始研究裏面的義理,你光是要先背名相就要先用掉八年的時間,所以說在修學的難易度還有成就的快速究竟上來講,我們當然是超勝教下。其他的宗派,中國的八個宗派,除了念佛法門之外,各宗各派都是必須要依戒定慧三學這個次第,先從持戒精嚴之後你才有辦法得定,有了定之後再提升到甚深的禪定,之後才有可能開啟般若智慧,這個次第是沒有辦法取巧,一定要按部就班的。而我們眼前的眾生,大家看一看,要持戒,連個五戒都持的很困難,所以如果要靠自己修學戒定慧,其它宗派的修法也沒有我們的份,所以我們這樣細細來比較分析,這個法門確實是超勝其它宗派。但有些人也念佛念了很久,也知道淨土法門真的很簡單,為什麼念了很久還是沒有辦法得到利益呢?相信這也是很多人的疑惑,真正關鍵的原因就是沒有因緣接觸到淨土法門純正的修法,這個部份我在淨土三經要義,之前流通的光碟裏面都已經給大家介紹過了,過去我們修學淨土法門,多半都是依其它宗派的祖師教法,天臺、華嚴、唯識這些他宗祖師所教授的念佛法門的修法,他們所教授的當然也就以他們主修法門的修學概念來念佛,也就是依戒定慧,一樣要練功夫,一樣要修禪定,把念佛這個名號也當作修禪定練功夫的方法,要修念佛三昧,念佛要念到一念不生,這個都是屬於禪定的範圍,把這個佛號拿來當作修禪定為目標,然後禪定功夫深之後,所謂的念佛三昧得到之後,進而啟發我們的般若智慧,這個概念就是依戒定慧三學的次第來修學,那當然就很困難啊!我們剛講了其他宗派依戒定慧這個次第,我們連基本的戒法都持不好了,那怎麼再往上修?戒持不好,根本也沒有辦法得定,所以說我們一般人在修學念佛法門,雖然也是念佛,看起來也是修學念佛法門,其實我們修的不是真正的念佛法門,並沒有真正掌握到純正淨土法門的修法,真正的念佛法門不需要練功夫也不需要戒定慧,完全只要信願行往生三資糧就可以成就了,所以如果你是依戒定慧的概念,靠自己的力量想要證得念佛三昧,從現在凡夫的境界,要一下子靠我們自己的力量契入到佛的境界有可能嗎?絕對是不可能的,所以從這個事實也可以確定,這個標準肯定不是純正的淨土法門的修法,為什麼?淨土法門的修法號稱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簡單易行,成就快速,那為什麼還這麼困難?所以那肯定不是淨土法門的修法,一點都不像啊!

那什麼才是真正純正的淨土修法呢?是我們淨宗二袓善導大師;阿彌陀佛乘願再來的化身,他所親自傳授的淨土思想,依據這個修法才是正確的淨土法門。在近代台灣也有很多法師,特別是年輕的法師幾乎也都有因緣接觸到善導思想,大家修學都非常的受用,這一個才是最純正的淨土的修法,以前我們所修學的方法,多數都是依照他宗祖師的註解思想來修念佛法門,都沒有機緣接觸到本宗純正的淨土思想,這是因為善導大師的教法在中國已經失傳一千三百多年,而且也沒有因緣有人大力弘揚,在台灣也是這幾十年來才開始慢慢弘傳開來,這都有它的法運,我們很幸運,現在終於可以真正遇到善導大師的教法,也就是純正的淨土法門,我們每一個人真的可望在當下解脫了,就像禪宗一樣,禪宗是直指人心當下就見到本來面目,禪宗的修法就畢業了,我們遇到善導大師淨土思想這個修法,我們當下生起信願,真正能夠信靠阿彌陀佛,百分之百靠他力,我們把自己忘記,把自己身心都交給阿彌陀佛合為一體,當下淨土法門的修學也就畢業了,因為往生的信心已經確定了,剩下的日子就是遊戲神通,等著任運往生成佛而己,現前有因緣就把這個法介紹給有緣的人,沒有因緣我們就好好念佛,自利的部分是已經得到解決,也就是說我們往生已可以確定,可是如果要再進一步,當下能夠更解脫,那就必須要再回頭學習接下來要講的廣論大綱,「甲一序分」的部份,也就是「淨土加行道」,這是補充以前沒有打好的底子,這個老修也必須要重新再補修這個課程,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當下更能夠徹底看破,真正放下,真正感受到解脫的滋味,如果這個部份學分沒有修過,雖然往生信心建立了,那你也只能靠佛號來產生法喜,或者是靠佛號來伏住煩惱,但是你對於這個世間種種,因為你執著,你沒有看破,所以還是會召感來許多的煩惱,內心的解脫就沒有那麼徹底,沒有那麼自在。若是初學的人,如果還沒有發心要求生淨土的人,那就要直接從這個次第先下手修行,這樣的話基礎就很紮實,你就能夠真正看破放下,認識到這個世間的苦、空、無常的現象,你自自然然那個真信切願才能夠生起,你的信願也才會是真實的,如果是真實的那當然往生就肯定沒有意外沒有狀況,不然的話或許你自己以為已經發願了,到時候阿彌陀佛沒有來,那問題出在那裡?問題出在你的信願不是真的,你自己沒有察覺。

接下來要跟大家談大綱第一個部份,廣論的大綱我把它分為三個部份,這個是依照我們傳統的科判來做的,第一個部份就是「序分」,這是一個前行的功課,這個部份內容講到「苦、空、無常、無我」,從這四個方面來認識,來幫助我們看破,真正看破這個世間,如果我們真正看破了自然就能夠放下,現在我們放不下就是因為我們沒有看破,其實多數的人都沒有真正放下,我們念佛念很久,也天天在提醒自己這個世間很苦,一定要求生淨土,那到底有沒有放下,不見得有,十之八、九都沒有,我們可以透過這部份的學習來檢視一下。

苦、空、無常、無我,它是包含了大小乘的教義,是佛教根本的教義,也是我們應該要學習的,特別我們念佛人更需要學習這個部份,我們要認清這個事實真相才能幫助我們真正看破,這是我們學習的主要的目的。關於苦,大家都知道世間很苦,每個人都承認世間很苦,但是你對這個苦的感受到底有多真實,這個是我們要很用心去體會的,如果你對苦的感受是真的很深刻,那你應該願意立刻往生才對啊!我們細細想想,假如說你現在很年輕才十七、八歲,那現在要叫你往生你願意去嗎?通常十之八九每個人都會想最好等到六、七十歲再往生較不會可惜啦!因為可以多活幾年還可以做一點事情,這就沒有看破,你要多做什麼事情啊!多造一些業嗎?還是多受一些苦?我們冷靜的想一想,如果你是真的覺得這個世間苦,你真的已經感受到了,我們先拿你的子女來試驗好了,自己生的心頭上的一塊肉,若叫你的子女現在馬上往生你要不要?肯定不要,神經病,開甚麼玩笑啊!你一定會覺得哎呀!小孩子還那麼年輕就叫他去死,叫他往生,自己還可以,小孩子那怎麼行,不可能。為什麼你會有這種反應呢?就是沒有真正覺得這個世間苦,只是在道理上知道,如果你真的覺得很苦,現在就在火海裏面被火燒燙,在五濁惡世糞坑裏面已經快要淹死了,七竅都是那些糞尿的東西,這是在五濁惡世中,如果你真正深刻去這樣子體會的話,你要不要你的子女馬上離開?就會考慮考慮啦!所以我們要怎麼樣去體會這世間的真相,就是要這樣深刻去思惟啊!不然我們講這世間很苦,只是很情緒上的一種的感受,所以沒有辦法讓我們生起即刻厭離的力量,就是對這個苦受感受不深刻。

那也有很多人,尤其老人家看我們這年輕人在講苦,好像很不以為然,說哎呀!我們以前年輕的時候吃的苦才多啦!你們現在年輕人一個一個比福報大的,你在跟我們談苦好像沒甚麼說服力,所以在這裏我也很願意跟大家分享我個人對這個世間的苦的體會,讓大家參考一下,藉由這個事實的實例,讓大家也從中去體到,這個世間苦的現象。有一些同修已經聽過我寫的幾首佛曲歌詞,其中有一首叫做「世間苦誰知道」這一首歌詞很簡單,因為寫作填詞它有一定的規矩,你寫的太複雜,沒有辦法展現出歌曲的作用,所以歌詞內容不能太複雜,但是又要能夠達到我們教化眾生的目的,寫這個歌可不是讓人家當作娛樂用的,而是要有度眾生的功用,當時我寫的時候,我也沒有想到後來能夠在海內外產生這麼樣大的共鳴,因為我完全沒有填詞的經驗,這是第一首,後來陸陸續續也寫了好幾首,流通都很廣,當時寫第一首時完全沒有經驗也沒有受過專業訓練,只是憑著一種內心對這個世間的感受,第一首佛曲是先拿到音樂,我聽到這個音樂後心中突然就有一種觸動,把我帶入到眾生相的感受裡面,我觀照到眾生相中唯一讓我生起的覺受就是苦,除了苦之外再沒別的了,所以歌詞歌名就是寫「世間苦誰知道」,當時的那一種心境,覺得眾生的苦到底有多苦呢?苦到什麼程度呢?苦到只有佛陀才能夠明瞭,這種苦的深刻強烈,就連菩薩都還沒有辦法完全能夠體會的圓滿,是這麼樣的苦,所以我寫只有佛陀最明瞭,這是照著當時的心境這樣寫的。後來這些簡單的歌詞也能夠引起四眾弟子的共鳴,包括出家眾,我自己都很訝異,因為這歌詞主要是寫給初學的人聽的,特別是年輕人,對佛門的梵唄一聽那肯定沒興趣,認為那是老人家聽的,所以就要一些善巧針對初學的人創作佛曲來接引這些人,沒有想到連出家人都能夠感動,何況老修居士們,很多人聽了以後,不知不覺的就會淚流滿面,因為起了共鳴,我自己也感受到確實是如此,透過歌詞我寫出世間八苦,也就是佛陀跟我們歸納出的世間的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五陰熾盛」,我把它寫成白話的詞來表達,內容確實是這個世間的現象,所以可以引起大家的共鳴,這也是我當時的心境,所以我才寫的出來,真正是感受到很深刻的苦。

這八苦,佛陀還有一個歸納就是三苦,三苦就是「苦苦、壞苦、行苦」,剛剛講的生、老、病、死…、愛別離這八種是屬於苦苦,也就是它的本質是苦的,所以叫苦苦。壞苦就是它看起來是快樂,譬如說你現在談戀愛很開心,等一下吵架了,變壞了,那個樂已經轉成苦了所以叫壞苦,看起來是快樂的東西,但實際上它會變化,它不會永久保持快樂,所以那種性質叫做壞苦,這個通常我們也不難體會。

譬如我們吃東西,哇!現在吃很好吃,但是吃了太多以後感覺很不舒服,這個就是壞苦,所以吃的本身看起來是快樂的,是享受的,實際上它也是一種苦,佛叫它「壞苦」。「行苦」一般人就很難體會的到,我可以略略體會的到,這個層面的苦那才真是苦不堪言。行苦就是川流不息,川流不息是一種什麼境界呢?從生死輪迴的角度來講它也是一種行苦,一世又一世的投胎輪迴,永無止盡,行嘛!川流不息,一直在行一直在流動,生死一直在不斷的重複,它是一種很疲憊的感覺,因為我們有隔胎之迷,這種輪迴之苦一般人是感受不到的,但可以從那個地方感受呢?念頭,我們的念頭也是剎那剎那的生滅,這個也是一種行苦,但是念頭比較微細,一般人沒有去注意到,我們還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去體會,就是在生活當中,每天早上一起來吃喝拉撒一直到晚上睡覺,這是不是也是一種行苦。天天不斷的重複,日復一日,有時簡直令人感到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痛苦不堪啊!但年輕人一般上就不覺得這是苦,而且還覺得有趣,天天都有夢想追逐,好像很開心,所以不會覺得這是一種行苦,反而覺得這是行樂嘛!很樂嘛!這是因為他因緣還沒到,沒有辦法去體會到這個真相。我個人就曾經有過很深刻的體會,就是覺得這個日子,每天這樣重複過是一種苦受,覺得很累,吃得很累,玩得很累,活著很累的這種感覺,不曉得大家有沒有這種體會,可能你會覺得哎呀!工作很累,出去玩也很累,但是你不會有那種累到你不願意再重複的程度,一般人都不致於會感受到這個層面,為什麼會有這種體會呢?這個應該也是要談到宿世的因緣啦!不然的話就像我剛剛講,可能年輕人就覺得很有趣啦!天天都有無窮的希望,一點也不會覺得膩,日子還覺得滿有趣的,但是我跟人家體會就不一樣,我之所以學佛並不是因為突然之間碰到什麼打擊,有的人是離婚啊!痛苦啊!有的人是被拋棄啊!有的人是事業失敗啊!有的人遇到了種種的刺激,沒辦法只好尋求宗教信仰依靠,很多人是這樣子,但我不是,雖不是,可也是苦受的一種累積,也是同樣是感受到苦,所以當我一遇到佛法的時候當下十分鐘內自己就發願求生極樂世界,不需要人家苦心勸導,這個都有前因的,除了推展到過去生的原因之外,就這一世來講,從小到大體會到種種的苦,這個就說來就話長。

先舉年輕時候就好了,年輕的時候,因為過去大概二十多歲的時候曾經有一段時間,也過了非常享樂的日子,我也不是沒有見過世面啊!我去住五星級飯店啊!出國旅遊啊!鮑魚、魚翅啊!唉呀!阿彌陀佛,那些都吃過啊!而且後來自己也曾經跟朋友一起合作開一家餐廳,很高級的餐廳,在臺北天母。天母地區住的多半都是外國人啊!總經理啊!國外的公司派到台灣工作的主管們所住的別墅區啊!或者是一些台灣官員們所住的高級住宅區。我們開的餐廳是位在臺北天母西路上,小小的一間五十坪不大,是非常高級的店,西餐廳,當時我幾乎是天天吃大餐,因為我有請十多位員工,吧檯是法國人、菲律賓的歌手、廚師是廣東人,廣東人很會做菜啊!他是做中菜西吃。我們是做成西餐廳的格調,但是餐都是高檔的,一份套餐都要五六百塊最少,在很多年前,差不多,耶!這樣一講我年齡就講出來了,差不多二十多年啦!那個時候我才也二十出頭嘛!我自己已經當了餐廳的老闆,算是總經理啊!都是請員工做,餐廳的老闆天天都吃大餐,一個禮拜七天都是廚師做的海鮮套餐啊!牛排啊!天天輪著吃,吃不夠還要去外面吃魚翅、鮑魚,這樣子也經過了一段時間,也不是很長啦!短短的幾年,這些所謂一般人追求的東西,特別是女眾愛穿漂亮的衣服,愛玩樂,那時候我也經常出國去旅遊啊!我可以一個人出國旅遊,我經常喜歡這麼做,一個人到澳洲去一個月,到中國去一個月,如果沒有空出國,甚至於會在國內住飯店,五星級飯店,然後一住就一個禮拜不出門,整天就是樓上樓下跑來跑去,健身房啊!三溫暖啊!就當作到國外度假,我也曾享受過一段時間,這些都是很多女眾要追求的生活,我曾經略略經歷過。但是經歷過後這個就講到是根性的問題,很多人很可能就會沉迷,但是我經歷的時候當下確實不錯,耶!覺得很好玩,誰不愛享受,吃的時候鮑魚、魚翅也很好吃啊!還有去觀光旅遊,我還到香港半島酒店去買衣服,那一套都兩三萬台幣,隨便都要兩三萬台幣啊!一年至少特地出去一二shopping(血拼),過這樣的日子啊!女眾最享受的日子也不過如此。可是在我來講經歷過後,我覺得這沒什麼,也不過就這樣子,而且吃,真的深深的體會到吃到膩,一般人可能吃大餐一個禮拜吃一次,我是天天吃,吃到記得有一次一個朋友請我去英國式的高級餐廳牛排館,不是一般的西餐的牛排館,是英國式傳統的,非常高檔次的,譬如說一般的牛排可能一客五百、一千,他們要賣兩千,這樣高級的餐廳,結果我是沙拉還有湯、前菜吃完以後就飽了,因為天天吃,經常吃大餐,真的是主菜一來,一口也吃不下了,那麼高級美味的東西,我這個舉動因為幾乎沒有人會有,起碼你也吃兩三口,可是我一口都沒動,餐廳的總經理就親自出來打招呼,很害怕,因為顧客一口都沒吃,這個會傷害到他們的專業、自尊、還有服務風評,搞不好連招牌會受影響,他們很擔心的,他們可以重新再給你一套餐都沒有問題的,就怕服務不周這樣的一個高級餐廳,可是當時總經理出來瞭解狀況,我實在是覺得很過意不去,可是還是一口也吃不下。各位不知道能不能體會到這種感覺啊!世間所有的享樂也不過如此,所有的玩樂我經歷過以後當下是覺得不錯,可是你再重複多幾次你就會感受到那個壞苦、行苦,覺得沒有意思,自己會體會到一些真實的狀況,再加上從小到大當然對這個世間的苦也有一些體會,那麼這個主要是屬於行苦的部分。

另外,生活當中我們也不難體會到無常,我們在跟朋友互動的過程當中,我們會看到經常一起出去的朋友,或朋友的朋友,大家聚在一塊,那男眾把我當做是哥兒們,就是朋友大夥在一起,這些人有了老婆在外頭又交了女朋友,當然老婆不會知道,可是我都會知道,他們不會忌諱我嘛!但我看多了以後就會看到人心的無常以及不可靠,這些人看起來都是不錯的啊!都是中小企業的一些管理者,看起來也挺老實的,可是十之八九還是都會偷偷交女朋友,這個都是我們生活當中不難看到的現象,人心無常,一次又一次的,你不知不覺就會在內心裏面去感受到這種無常隨時就在我們左右出現,包括我們自己的內心。試問?你可以確定你一輩子都能夠深愛一個人而不變心嗎?恐怕很難吧!人與人的相處只要有一方先變心了,另外一個就一定很痛苦,所以無常也會產生痛苦。特別有一次,那個時候也是二十歲出頭,終於遇到了我自己的考驗來了,因為看別人還不算,自己碰到的時候,那才是真實的體會,大概二十多歲的時候我遇到一個異性,長得很像周潤發,我最喜歡周潤發,我不是崇拜偶像而是覺得他真的是很有氣質,也特別的穩重,而我認識到這個男眾,這可以說是第一次真正有一種動心的感覺,心裏想,哇!這麼完美的男子,他又是億萬富翁喔!而且跟我是同鄉,都是台南府城人,最重要是他完全沒有那種公子哥的樣子,所以我說他像周潤發,周潤發看起來也很樸實啊!形象又是很疼老婆的人,正好我們彼此都還滿投緣的,是朋友介紹,許多朋友都認識他,剛開始就有來往幾次,才認識不是很久的時間,我內心就開始幻想,你知道女眾二十多歲時都很會幻想,我就想以後要嫁給他,就已經開始生起這個念頭啊!以前都沒有過這些念頭,第一個體驗,當我生起這個念頭的時候,有一次他正式邀請我到他家用餐,因為很忙,禮拜天這些大企業家,禮拜天還要工作,那他就沒有空來接我,就叫他的司機來接我到他家裏做客,到了他家裏見他還在忙,家裏面還有他公司的主管,他們還在忙著簽支票,我看,一百萬、兩百萬這樣子簽,然後我就在旁邊看,他說不好意思還不能招呼你,你就先坐一下看看電視,一邊跟我打招呼,一邊還在忙著處理公事,當時我就突然生起一種警覺,哇!這個是我心裏想要嫁的對象,萬一我以後真的嫁給他,他還天天這麼忙,冷落了我,那可怎麼辦?再說,因為以往我也看到過一些看起來也挺老實的男眾還是會在外頭偷交女朋友,萬一有一天他也有了外遇那我該怎麼辦?就開始想了很多,想到最後自己生了大煩惱,那一餐飯吃完以後回去,隔了幾天他打電話來,我就告訴他請你以後不要再來找我了,我們不要再往來了。就是那麼幾次的交往當中我就把自己嚇到了,不用真的去演出這一場戲啊!這個一演就是一輩子的事情,到時想跑都跑不掉了,因為我們自己真正遇到了一個在乎的對象,然後再深入去思惟,這個也就是佛經上講的正思惟,就可以得到結論,我幾乎可以看到將來的結果是如何,而且我又觀察到,以我的個性若遇到這些困境,我絕對會瘋掉,我絕對不能允許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所以我在想,不可以,這個事情不能做,包括我們自己一樣,我們能保證自己不變心嗎?不可能,如果你的另一半,你們結婚的時候很好很優秀,不抽菸、不喝酒,結婚以後抽菸、喝酒、賭博,玩女人,哇!變樣了,那你還會愛他嗎?時時刻刻都在變化啊!人事在變,人心也在變,這個就是無常,我們有沒有深刻去體會到呢?我個人就有非常深刻的體會到把自己都嚇著了,嚇到眼前一個心目中的白馬王子就這樣給他走掉了,還好,也能夠及時回頭,不然就沒完沒了,這個是無常所感受到的苦當中最讓我感受到打擊最大,也是最無助,完全無法尋求解決的苦,當時還沒有遇到佛法就不知道怎麼解決,想一想,理想的結婚對象也泡湯了,那女人一生中最重要不就是找一個好先生嗎?連這條路也走不通了,下半輩子要怎麼過?就開始想很多,人生真的很苦,吃喝玩樂也有一段經歷,過後也覺得沒甚麼,後來的日子內心真的是苦不堪言,就是無聊到了極處,活著非常的沒有意思,內心感到非常的空虛,你看,世間人整天在忙什麼?忙著賺錢,賺了錢忙著享樂,還有事情可以忙,我沒有的忙啦!我該玩的也玩過,都覺得沒甚麼,不會想要再繼續追求,但若不享樂又能做些甚麼?結婚也沒指望,就是要走這條路依靠另一半過日子這個也不可靠,哇!那慘了,那這輩子到底要怎麼過啊!所以這種行苦啊!生活毫無目標,毫無意義,毫無希望的那種苦啊!每天眼睛一張開就要面對這種行苦,這個一般人大概是比較難體會到這麼深刻。後來就在某一天的下午,不記得是那一天了,天氣很好,那個時候我的存摺還有幾十萬元,夠用啊!但是這種日子實在是過的很無聊,也不知道怎麼搞的,莫名其妙我就跑去買了四十顆安眠藥想要自殺,那時候什麼因果也都不懂,沒有學佛,就想說好吧!就吃吃看會不會死吧!記得當時我去買藥的時候還鬧了一個笑話,我跟老闆講我想買四十顆安眠藥,在那之前我從來沒吃過安眠藥,也沒吃過什麼鎮定劑,從來沒碰過那些東西,我就要買四十顆,心裏就很怕老板不賣我這麼多,沒想到那老闆立刻就說,小姐,你要不要買整罐的比較便宜,我一聽當場傻在那裏,當時我已經有動念頭想要輕生了,而老闆竟然叫我買整罐的啦!哇!為了做生意賺錢耶!還推銷說這樣買比較便宜啦!我更加感到這世間實在是太恐怖了,太諷刺了,難道他就不怕我買了是要去自殺的嗎?這真的是像鬧劇一樣,非常冷的黑色笑話,當下讓我那個心,真的覺得這世間全是一片黑暗的,是一點也不可愛的,商人們就為了賺錢,他完全也不管你死活。好吧!即然這樣,我就買一罐,吃多點死就算了,當時的心情本來只是覺得日子無聊,很不耐煩,什麼叫活的不耐煩,這句話我是真實體驗過,當時我並沒有受到甚麼大的刺激,什麼打擊也沒有,就是覺得太無聊,日子無聊到連有錢還懶得去花,也不會想先把它花完再死,就是這麼真做了。當時在吃安眠藥的時候,我喝的一罐飲料好像有點過期,感覺很噁心,我還是照樣把藥吃下去,可見得那個心是很麻木的,也很堅定的,不怕死的,但是因為從來沒有這個經驗,也不知道吃四十顆不會死,結果後來被救起來了,真是奇怪,也不知道怎麼搞的,竟然我的朋友會突然找了鎖匠開了家門來救我,事後他們還說我當時在醫院還很搞笑,當我被送去洗腸胃的時候,我還在跟護士開玩笑說,不必緊張,我只是頭暈了,我感冒頭暈,自己還算知道丟臉,竟然做這種傻事被救起,可是我這個人喔!奇怪,這個就是業力,被救活後,莫名其妙的不到一個禮拜之後我又再吃,這一次就把剩下的藥全部吃完,大概有八十顆。這就是真的決心要做,不是在鬧著玩的,內心也沒有特別傷心難過,對家裏也沒甚麼牽掛,只有一個祖母比較親,但是她兒孫滿堂,有人照顧,我也不擔心,就這樣子在二十出頭的有一天,我做了這樣的傻事,目的就只是想要停止這種無聊的日子,一天又一天,這個就是所謂的空虛嘛!人生沒有目標,結果連續自殺二次還是被救起來了,這真是想死都死不了。

但第二次再被救醒來之後的心境,整個人就不一樣了,反正想死都死不了,求生不得求死不能,這個境界我也是嚐到了,求生不得,你活著無聊嘛!沒有活著的樂趣嘛!那求死不能,想死又死不了耶!連續吃兩次,還不是吃給人家看喔!那個時候無法好好過日子,最後卻連想結束生命也無法滿願,那種心境就變成什麼?行屍走肉,生命簡直是無聊到了極處,但那時候的心情也就變得沒有太多的念頭了,麻木了,心死了,不再掙扎了。你們知道了凡四訓裏袁了凡先生,他不是能打坐三天三夜沒妄念嗎?因為他的命已被孔先生算定了,反正是不能改變了,所以內心也沒什麼妄想好打了,我當時的心情也差不多是那樣,每天也沒甚麼念頭,這個叫行屍走肉,活著也好,反正死也死不了,那就這樣子囉!真的沒有甚麼念頭,但也沒有甚麼樂趣,也沒甚麼明顯的苦受了,就是沒感覺,以前會覺得很苦,會想要解脫,現在覺得沒甚麼感覺,就這樣子。而就在這個時候,我終於有機緣遇到佛法了,在遇到佛法之前,我也曾經看過一些心理學,儒家的學說,也曾經想過要充實自己,讓我的生命產生一些動力,但都不夠力,直到遇到淨土法門極樂世界,也不管它是真的假的,反正我希望它是真的,所以我求生淨土這種出離心是非常強烈而真實的,完全不用人家勸,而且就像善導大師講的,要認知到自己是個罪業生死凡夫,在世間已經沒有其他的路可以走了,我當時的心情就是這樣,還沒有遇到善導大師的教誨,我就已經知道,已經感覺到,反正我真的是沒有路可走了,因為我什麼路都已經試過了,還是活的很苦,那只能靠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開出的這一條路了,所以我希望衪是真的,靠阿彌陀佛的願力救度,靠上後我當然就緊緊抓著不放啊!直到現在已經十多年了,這種願生心從未動搖過。這種處境,世間有多少人能體會到呢?我們就像善導大師講的,真的沒有路可走了,確實很少人可以體會到,如果你真的體會到,你絕對不會三心二意,我以前在社會上是個一年換二十四個老闆的人,任何行業都沒興趣,好像不是這個世間的人,沒有任何樂趣嘛!所以我一直都很懷疑自己是不是不定性的人,後來遇到佛法到現在專修淨土將近十八年,從來沒有動搖過,證明了不是我不定性,而是因為已註定了跟世間法不相應,自己在生活當中這麼短短的過了二十多年的生命,有的人會沉迷在世間上,但我不會,這個也是與宿世的因緣有關,所以走過一遭以後覺得在這世間活得真的一點意義都沒有,只是充滿了五欲的濁惡感,這種苦受其實我小時候就體驗過。

我再提一個例子,國小三年級的時候,大概十歲左右,我曾經離家出走一天,那個時候是因為到同學家去做功課,在做功課中我覺得當時是嚐到一點讀書三昧,很歡喜,小朋友其實都很容易體會到那個境界。那次在同學家裏面做功課,一種非常安寧的氣氛讓我很快就投入在其中,不知不覺時間很快就過去,不小心就過了該回家的時間,回去之後就被罰跪在神明廳裏痛打一頓,因為家人找不到小孩也是關心著急,被痛打一頓不是被虐待喔!是因為被管教,那時候自己覺得很委屈,十歲就覺得這個世間非常的苦,覺得受了委屈嘛!所以第二天一早我黯然離家出走,沒有帶甚麼東西,也不敢去找同學,就躲在我們家隔壁的一座廟後面的稻草堆裏面躲起來,躲了一天,到了傍晚肚子餓了,正好聽到廟裏廟公在廣播:「誒!某某人喔!你家人在找你回家吃飯喔!」於是就找到檯階下,趕快回去吃飯了,離家一天就落幕了,也沒有人知道我曾出走過,但是當時那麼小就已經感覺到家裏不能待啊!一般上家是我們所依靠的港口,對不對!是唯一可以依靠的地方,而我竟然就離家出走,小朋友就能感覺到家裡不可靠,而生起想要逃離的那種苦受,所以這個苦,是從小點點滴滴自己去感受到的,十分深刻。

再講到「空」,我們剛剛講「苦、空、無常、無我」空這個部分在生活當中一般人是比較難體會,在這裏我們也簡單給大家講一講,如果說我們真正認識到空性,佛陀在般若系經典裏面常常提到了「萬法皆空」,一切法都是畢竟空不可得,這個道理,這個現象要靠自己在生活當中體會是不容易的。譬如說萬法皆空,萬法就包括人、事、物,全部都是空的,那明明就是有,我們眼睛看就是那麼清楚,怎麼會是空呢?即使直接跟你講是空的你也體會不到,這個部份就很難,可是我們如果真正能夠體會到,那你就能夠徹底的放下,我們之所以執著就是因為我們認定萬法是有才會執著嘛!如果是空的東西你怎麼會去執著呢?在般若系經典裏面,我們一般大家熟悉的《心經》裏面有一段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這裏所講的色即是空,「色」就是我們所看到的萬法就叫色,佛陀告訴我們所有的現象通通是空的,為什麼是空?因為它是無自性,怎麼看起來會有?因為是眾緣和合而暫有的。譬如說我們今天這個法會,有講經的人,有聽經的人,有錄影的人,有種種的設施組合起來,這麼多因緣組合起來就成為一個法會,這個有叫「緣起」,這是因緣聚集而生起的一個暫有的現象,看起來是有,可是我們等一下全部都離開了,還有嗎?沒有了,它本來就沒有,我們還沒來之前這裡本來就沒有,這個叫「本空」,本來面目是空的,我們的自性就是空的。六祖慧能指出「不思善、不思惡」那個當下,「那個」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本來是空的,本來就沒有的,那為什麼我們看到有,就是因為有一些因緣聚集在一起,而生起暫時有的一個現象,因為它只是暫時,所以佛經有個名詞叫做「妙有」,它是有但是前面又加了一個妙,因為它不是真的有,它是暫時存在好像有,所以稱為妙有,真空妙有,講有它又不是真的,所以說妙有,那什麼是真的,空是真的,真空裏還有著妙有,空有不二。

那我們要怎麼樣去體會到空性呢?譬如說一尊佛像,在它的體性上是空,如果我們照見到衪的體性是空的,我們就見性就明心了,但是空性是無形無相,我們怎麼樣去體會這個空性呢?心經上講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跟色是一體的,所以我們要體會空,必須要從色去體會,色就是一個形象,那空在哪裡?空在這個形象當中,我們要怎麼去體會呢?好比這個材質,佛像不是會有一個形象嗎?有一個形象才會看到有一尊佛像在那裏,那這個佛像一定有一個體性,有一個空性在裏面,就像我們人有一個外相的,但是我們還有靈魂,靈魂是看不到,但是我們知道有嘛!如果沒有那就是一具屍體啦!神識走了就剩屍體,就不能動了。所以「色即是空」就是這個道理,色跟空它是一體的,任何一個物質當中都有一個空性存在。

譬如這個佛像來講,像就是物質,就是色法,它的空性好比是它的材質,如果沒有這個材質怎麼可能做成一尊佛像呢?對不對?所以我們要在那裡見到空性?怎麼樣去明心見性?就要在相當中去見到那個空性,如果我們從相當中直接就看到它的緣起,也就是看到原來佛像只是種種材質、種種因緣聚合而暫時存有的,佛像本來是空的,是不存在的,是沒有這個實物存在的,這就叫見性了;從相上當中去看到體性是空,相只是假有、妙有,就是見到真相、實相了。從相上角度來見到空性的話,這個就叫見性,所以明心見性其實就是看破空有不二,從這個有當中去看到空性。我們從現象界看到一切都是假的,都是空的,空才是真實的狀態,一切法無自性。如果我們能夠體會到這個真實的現象,我們接受了,我們體會了,那麼我們就是明心見性的人了,那大家可以去體會嗎?我們可以從這方面,在生活當中點點滴滴,任何的東西都是假有的,它都是因緣聚集。譬如說我們的身體也是地、水、火、風四大假合而暫有的,當這些物質條件分離的時候,什麼也沒有了,我們的人到那裡去了?一個人也不過短短的壽命,平均不超過一百年,這一段時間過了以後,四大分離了,沒有了,回到他本來面目就是空性,空無的狀態,這個是真相。所以我們如果可以在現象界當中去看到這個空性,一切都是假有的,不是真實的存在,你還會不會去執著為了要佔有一些東西,這一些是在百年之後都會消失的,包括物質,包括生命,它都會消失的東西,你去執著它不是很好笑嗎?包括我們的子女,我們自己的生命,它本來就是空的東西,不是真實有的。如果要找真的,只有在一真法界,在極樂世界裏,那永遠都是真的,不會變才叫真,你暫時有,一下子有,等一下就沒有了,那不是真的,萬事萬物都是這樣子。

所以心經上講色即是空,世尊直接告訴我們,這個色就是空啊!它是空的東西不是真正存在的,那空在那裡?空即是色,空就是在這個色法當中,兩者是一體的,離開了色法,你要去那裡找空性,沒有。所以開悟的人說,佛在那裡?到處都是啊!佛性就是空性,佛在那裡,在任何的色法當中它都有一個空性,我們稱為法性,如果從物質上來講我們稱為法性,從我們自身來講稱為佛性,我們見到這個事實真相,我們就是明心見性看到真相的聖者、覺者,覺悟了的人。這個部份其實也不難去體會,如果你現在明白了,也學習到世尊跟我們開示的事實真相以後,在生活當中你也可以去觀察,前幾天好像大家聚在一起很熱鬧,很真實有那麼一個聚會,可是過了幾天你那種印象又越來越淡,記憶越來越淡,那到底是有沒有曾經發生過啊!好像有又好像沒有,所以事實上它根本不是真實存在的,只是暫時一個因緣現起,所以佛教講因緣果報,緣很重要,是緣在決定現象界的一些狀況。比如說有因一定有果,但是你必須要緣成熟,緣具足了,你才會現出一個果報一個現象出來,這些都是佛陀跟我們講的世間的真相、實相,如果我們能夠體會到,那我們就是開悟的人,覺悟的人,我們真正覺悟到這世間一切是空的,我們剛剛講苦、空、無常、無我,無我就包括我這個色身也是假我嘛!也不是真實的,那你就不會為了這個色身去造業去做牛做馬。但是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這個因果業報還會隨著我們來世,帶著我們去投胎受報,這個部份大家要搞清楚,不要想說反正都是空的那就拼命造業,這個叫做偏空,斷滅空,一切反正沒有來世,一切都是空的,這個不對,因緣果報絲毫不爽,因為眾生迷了執著有,所以有了這個現象界,好像是真的嘛!所以雖然事實真相是空,但是我們迷的人還是會有受報的感受,還是會造出現象界出來,有快樂有痛苦的這些果報,都會感覺到是很真實的,如同目前的生活一般,所以千萬不要造業。

以前梁武帝旁邊有一個觀音菩薩示現的那個禪師叫甚麼我一下忘了(註:寶誌公襌師),他有一個同參已經明心見性了,見到空性,知道萬法皆空,然後他自己就很自在啦!每天就開始大魚大肉吃啦!反正是空的嘛!那就吃啊!那個禪師就提醒他,欸!空是空啊!因果還在啊!你最好還是不要吃啊!吃人半斤還人八兩。結果他不聽,不聽後來就果報現前投胎去當畜生,當牛去給人家耕田,因為禪師有神通,就去跟這頭牛講,那你現在怎麼不說當牛也是空了,這樣就不知道累了嘛!那隻牛會不會累啊!累啊!它在受報啊!這種感覺是很真實的。所以說開悟之後還不行,你還是要再修三大阿僧衹劫,圓滿福慧,把所有的罪業業障全部都消除淨化,習氣都去除,阿羅漢都還有習氣啊!還是要規規矩矩的持戒修行。

我們今天學習這個「苦、空、無常、無我」,特別是空性之理,最重要的是幫助我們看清這個世間的真相之後,我們就可以真正看破放下,你真能看破你就一定會放下,沒有放下就表示你還是沒有看清這個世間的真相,你才會執著這個假有,才會為它去造業,才會留戀這個世間,不願意立刻求生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一真法界啊!他是真實存在的,是圓滿清淨的佛果地境界,真正看破的人,沒有人不希望立刻往生的,而且更是要先把自己最愛的子女親友們送去,這樣才對啊!如果你沒有辦法真正打心底生起這樣的認知,那你還沒有真正看破,苦、空、無常、無我你沒有真正體會的很深刻,這四種你隨便只要體會到一種就行了。像韋提希夫人她所示現的就是對苦受的深刻,因為她遭到家變,這個兒子要殺父親、要害母親,遭到這樣的一個家變,非常的痛苦,痛苦到她一刻都不想待了,那這種苦受確實這個世間也是無處不在,只是你有沒有去感受到,所以我們可以從這四個角度天天在生活當中去領悟,幫助我們真正看破,真正放下,放下要從外在的物質,乃至於我們對這個色身種種的執著都要真正的放下。所以真放下的人會怎樣?能出家就出家,真的是這樣毫不留戀,出家你就換一個身分,人天師表啊!將來希望無窮啊!可以一心修行,福慧雙修,福慧圓滿啊!因為世間都是假的嘛!那就遊戲神通吧!既然要遊戲當然就要扮演一個比較好一點的角色,你不會想要跑去當乞丐吧!禪宗的大德,龐蘊居士開悟之後一家人所有的財產都丟到海裏,因為他是禪宗大德的示現,反正一切是空的,全部不要連善法也不要做了,然後怎麼過日子,編草鞋過日子,這是他們的一個示現,見到空性的時候不會再執著,甚麼都能夠立刻放下,所以我們如果還沒看破啊!就要加緊從這個四個方面,來天天提起思惟觀照。好,那今天「淨土加行道」的部分我們就先學習到這裏,謝謝大家。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