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Image
廣論標楷體偈頌全文

甲一、道前根基 分五

第一、師恩浩大


泣謝二師救慧命,令我得出三界海;

沉淪已久三苦深,若無師願何時了。

願從今至未來際,將此身心奉塵剎;

出家荷擔如來業,世世永做如來子。


第二、禮敬法師

三寶合為眾生父,皆是人天師表位;

今值末法佛入滅,唯賴法師解佛義。

若不敬師即慢法,佛之妙智何得入;

一分誠敬一分益,勿較法師境高低。


第三、讚僧禮頌

柔軟慈悲莊嚴相,威儀如佛金光耀;

口出蓮香宣妙法,指引眾生歸故鄉。

僧寶即是眾生父,得令身心有所依;

世出世間無能比,一心皈仰讚無餘。


第四、善護三業

為學最忌見師過,三業端正方入道;

謗師失德無過此,時時警惕觀自身。

外境皆是自心現,境染即是自心穢;

時時禮敬法界性,妄境淨化歸佛心。


第五、至心皈命

至心皈命阿彌陀,即是回歸法界心;

歷劫迷途今初醒,勿失此生頓超機。

大慈悲父開願船,親迎愛子返家鄉;

信願乘彼佛功德,萬劫迷愚剎那消。

 

 

甲二、釋題玄義 分五

第一、萬法所歸

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

十方三世一切佛,無有不讚阿彌陀。

因是自性真如藏,萬法皆由此名出;

故知禪淨密律教,終須回歸此故鄉。


第二、直入佛道

佛說八萬四千法,為契八萬四千機;

若具成佛善根時,方能相應此妙法。

念佛即是成佛時,亦是作佛度生時;

此妙唯佛方究竟,等覺羅漢無能思。


第三、行布圓融

終日念佛無消息,只因出離心未真;

加行令知三苦空,欣淨厭穢求往生。

次第不礙圓融教,能普三根皆圓度;

即身成佛非巧便,勝義道上顯真功。


第四、末法所依

末法濁世罪凡夫,唯此一門能堪持;

今依善導祖師教,全心仰仗佛救度。

淨土教法如來地,非少善褔能相契;

亦奉諸佛證言囑,利鈍三根應信行。


第五、廣論淨土

淨土經論信願行,一中含多是佛心;

廣狹無礙華嚴境;文殊普賢皆奉行。

曰廣即是遍法義,含蓋小大及密意;

論述淨土教次第,圓修圓證契佛意。

 

 

甲三、序分 淨土加行道 分五

第一、苦

觀受是苦須厭離,片刻不著真覺悟;

三苦八苦人人有,三界火宅應怖離。

身是罪源實不淨,心亦貪痴常虛假;

四面楚歌已現境,何不厭苦欣極樂?



第二、空

即緣即起名性空,離緣亦無空可得;

離有離空中道義,中道實相亦假名。

說空只為破執有,切莫執空又成執;

離有離空歸極樂,依空安住阿彌陀。


第三、無常

萬法緣起自性空,剎那生滅故無常;

念念遷流無有住,何有實法能執有?

如來藏心本清淨,阿賴耶識生萬法;

業感六大諸緣起,法界互攝在其中。


第四、無我

四大五蘊執為我,由此出生貪瞋痴;

如盲如痴造罪業,生生輪迴無了期。

觀我與法皆同體,體會當下緣起相;

心量漸大我執淡,依智顯通三毒消。


第五、厭穢欣淨

娑婆火宅應速離,五欲業感難思議。

飲苦食毒為樂事,迷惑於此不得知。

覺者世尊悲心切,苦口婆心勸出離。

西方淨土大慈父,時時盼子歸故鄉。

 

 

甲四、正宗分 即身成佛道 分五

第一、救度弘願 

通途八萬四千法,別有佛果一妙門;

古佛示現西方主,發弘誓願度十方。

三根普被利鈍收,特攝娑婆罪惡眾;

若人願受佛救度,當下解脫必超生。


第二、信願稱名

淨土三經往生論,皆勸信願專稱名;

萬緣放下戒善修,一心求生待佛迎。

一向專念信願顯,心中有佛煩惱輕;

如是之人如作佛,水到渠成歸故鄉。


第三、圓滿果相

信心稱念即作佛,此乃佛願贈與我;

是心是佛是心作;與佛合一即成佛。

心佛眾生皆一相,我即佛顯化生身;

十方度盡有緣眾,遊戲神通與佛同。


第四、信後行道

捨家棄欲作沙門,萬緣放下持淨戒;

敦倫盡分研三藏,荷擔家業報四恩。

在家奉行佛正法,內外財施供三寶;

請轉法輪積褔善,與僧共住如來家。


第五、積褔懺念


塵習未了時時懺,認清罪惡凡夫身;

誓願斷惡生淨土,一心念佛重做人。

淨業三褔常學行,為令信願入了心;

信深願切脫胎骨,換此凡身成佛身。

 

 

甲五、流通分 勝義菩提道 分三

第一、最上善法

淨宗行者非常人,終日專修淨土門;

死心念佛無別意;萬牛莫挽不換題。

專弘善導勝義教,勸人念佛往西方;

此是最上菩提道,世出世善皆無餘。


第二、遵普賢行

咸共遵修普賢行,六度十願妙中持;

五戒十善一一修,內心空有皆不著。

菩薩戒經須誦持,三輪體空無所得;

以此最勝菩薩行,廣度十方諸眾生。


第三、成佛行道

入世參訪五十三,對境了了皆禮敬;

憶念佛號不暫離,默觀念佛善財行。

普賢導歸諸大士,迴向西方安養處;

華嚴教法攝其中,一生成佛人人行。